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吉祥-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妍登时恍然,轻笑道:“傻玉儿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何苦轻贱自己?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在夫君心目中的位置都是独一无二,无可取代”

    沈玉与赵妍这头是心潮起伏,秦府那头的杨致与秦空云心中也是极不平静。秦空云一将杨致迎进书房的暖阁,便立即神神秘秘的屏退左右。

    杨致愈发觉得事态非同寻常,沉声问道:“二哥,你那么急着找我前来,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秦空云一言不发,只递过一封书信。

    杨致疑惑的接过一看,非但信封并未用火漆封口,并且什么收信人、致信人啥都没写,只字全无。抽出其中的信笺展开一看,不由当即怔住了:信笺上居然也是空无一字

    摇了摇手中的空白信笺,苦笑着问道:“二哥,你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啊?”

    “这是飞扬的来信。”秦空云脸色沉重的道:“只要你我应对回复稍有偏差,四弟便要出大事了”a!!

第234章 尽在不言中() 
第4章尽在不言中

    在这纷争乱世,卫飞扬是大夏王朝继杨致之后涌现的又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传奇人物:家世显赫,出身名门。以一介微末校尉身份首度从军伐唐,却成为了数十万夏军中踏上金陵城头的第一人,足见其勇武非凡;为了金陵城破之后满城百姓免遭劫掠屠戮,不惜冒死斩杀顶头上司先锋重将郑天赐,在一夜之间成功弹压其部众哗变,足见其胆略过人。此举不仅为大夏将南唐纳入版图之后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且因此而得皇帝破格赏识重用。获封勇毅大将军统率十万大军镇守金陵之后,为免在万众瞩目之下徒遭疑忌,竟未向父亲卫肃和三位结义兄长捎回只言片字,足见其头脑清醒不骄不躁,颇具长远政治眼光

    对于这位堪称神奇天才少年的结义幼弟,杨致一直怀有一种特殊情结。

    当初徐文瀚、秦空云、杨致结拜之时,卫飞扬不过是适逢其会,三人碍于卫肃的声名威望不便当面推拒,心底都仍将他当成少不更事的孩子看待。不想这位小老弟疏财重义,待人极为诚挚。更谦和稳重,勤奋好学。连卫肃都亲口承认,杨致与卫飞扬名为兄弟,实为师徒。杨致曾悉心教授过一些这个年代闻所未闻的军事理论和搏击技艺,也时常有意无意的向他灌输自己的处世立身之道。毋庸讳言,卫飞扬终其一生都绝难抹去杨致带给他的影响。卫飞扬的辉煌,何尝又不是杨致的成功?

    事实证明,一位伟大的军事将领,并不一定同时就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卫肃的天真幼稚差点儿引发大夏内战,致使一个雄心勃勃的强盛王朝分崩离析,而且将地位本就不大牢靠的太子赵恒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不仅如此,还给皇帝与徐文瀚、杨致等人出了一个令人万分头痛的难题。当然,卫飞扬因为这位可悲可叹的父亲的缘故,原本一片光明的大好前途,也骤然变得黯淡迷离。

    杨致帮助皇帝挫败太子集团的政变之后,虽感如释重负,但内心深处仍时有隐隐不安的感觉,或是卫氏父子命运堪忧所致。

    他心思灵动,看着空无一字的信笺略一思索便随即反应过来,皱眉问道:“二哥,飞扬信中的意思是说,如今该当如何自处,他已无话可说、没了主意?此前你我兄弟三人密议时,就已想到了这一层。皇帝目前忧思深重顾虑重重,并无非要将卫肃置诸死地不可的意思,飞扬将来受些蹉跎虽是在所难免,我想皇帝不会拿他怎么样的。即便万一事有意外,皇帝心里应该很清楚,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管你说四弟可能会出大事,是否言重了?”

    秦空云叹道:“父子连心,本是人之常情。事涉诛九族的谋逆大罪,让飞扬如何还能镇定自若?飞扬远在金陵,如何能及时洞悉长安局势?你方才所言,谁敢保证他同样也能想到?何况天威难测,你我只是出于对皇上的臆测,谁又敢保证其中不会另有变数?要知道,四弟毕竟只是个十六岁的孩子啊”

    秦氏拥有这世上最为强悍的情报系统,几有通天彻地无孔不入之能。秦公与皇帝相互利用周旋二十余年,可以说是日日与狼共舞而相安无事。老狐狸的敏锐嗅觉、老辣眼光、变态的判断力,那还用怀疑吗?秦空云绝不会毫无来由说出这番话

    杨致心念一动,自嘲的一笑道:“我实在是笨得紧飞扬虽远在金陵,可他的一举一动怎能逃得过秦氏的耳目?即便飞扬没有捎来这封无字信笺,秦氏必定也发现他那边近来有所异动。”

    “确是如此。”秦空云坦然一口承认:“南唐文恬武嬉升平已久,江浙之地自古富庶繁华。非但皇上早已志在必得,也是支撑我秦氏的重要财源,且长久以来十分稳定,是以家父对我秦氏在南唐的经营素来较为偏重。秦氏担当代大夏天家行商聚财之责,大夏灭唐对秦氏有利无弊。而多年以来,金陵的主宰者对于商家的态度方略,对于秦氏的盈利多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不管金陵城中说话算数的人是谁,秦氏对其一应言行的关注片刻不敢松懈。飞扬乃卫肃独子,一战建功而成为坐镇一方的封疆重将。在察觉到卫肃意欲助太子提前登位之后,家父便暗令金陵秦氏分号加派精干人手,密切留意飞扬的一切动向,飞鸽传书向长安一日一报”

    “你在皇上伐唐之前所献战策,飞扬获封勇毅大将军之后,皇上将其转赐给了他。飞扬本于金陵百姓已有免遭劫掠屠戮之恩,此后依策施为,军纪严明,爱惜百姓,甚得民心,百姓家中为其立有长生牌位者不乏其人。南唐灭国之后不足两个月,金陵便繁华依旧秩序井然,足见飞扬治世之才。仅在金陵一地,飞扬之声名威望恐怕犹在武威大将军耿进之上。”

    杨致静听秦空云娓娓而谈,并未为卫飞扬非凡的文韬武略大感欣慰,相反的是觉得似乎大有不妥,但一时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无论是在卫肃与太子遥相呼应起事,我们大肆散播流言之时,还是后来太子事败、卫肃被拘下狱之时,在金陵的飞扬都是恍若不知,一切如常,至少表面上是如此。但谁敢说他真的就什么不知道?谁敢说他心里就没有一点想法?我相信他也是人,不是神”

    “自六七日前开始,金陵勇毅大将军行辕便失却了往日的平静。出入大将军行辕的牛鬼蛇神,竟是一日多似一日。据我秦氏安插在大将军行辕与飞扬身边的多个眼线密报,这些访客无一例外都是为游说飞扬而来。其中有现在飞扬麾下的心腹将领、参军,有出自卫肃门下、现在武威大将军耿进帐下效力的故旧部属,甚至有南唐的遗老旧臣另还有数位身份不明的神秘人物。而飞扬每次接见这些人都是事先屏退左右,严令不得相扰。且他从未闭门谢客,如今又捎来了这封无字信笺你敢说他没有动心?天知道这些人向他游说了一些什么?”

    “还能游说些什么?”杨致一口点破道:“无外乎是劝他拥兵自重,以此要挟皇帝对卫肃从轻处置,放过卫氏一门。慢着,不对!你且容我好好想一想。”

    起身来回踱步,自言自语的沉吟道:“飞扬有勇有谋,身边想必也不缺脑筋清楚的参谋人才,断不至连这一点都想不到。长安大变前后,他强作镇定维持表面一切如常,那是因为他鞭长莫及,只能用心静观其变。可在得知太子事败,姐姐卫妃以死相殉,父亲卫肃下狱,部众由十万被裁至三万之后。卫肃身负大夏第一名将之名,在军中极具威望,故旧部属遍布军中,得知故主蒙难。江浙自古便是中华王朝的财赋重地,飞扬甚得民心,又手握重兵。各路牛鬼蛇神一应接见,与之密谈。”

    “飞扬在金陵的一举一动固然瞒不过秦氏的耳目,又岂能瞒得过皇帝?他近日不加遮掩,莫不是有意为之?可又是为了做给谁看呢?而飞扬心志坚毅,少年老成,并非优柔寡断之人。”

    杨致喃喃念到此处,心里蓦地一沉:“不好飞扬这是断定太子未死,皇帝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必会推出卫肃做替罪羊若是果真如此,连他自己在内的卫氏满门必然无幸先前恍若不知保持平静,只是以退为进,有意做给皇帝看的。如今不加遮掩的接见各色人等,是为了摸清自己实力的真实底细,也是为了试探皇帝与诸方势力的反应——飞扬不是想拥兵自重,而是想效仿前朝末年各路藩镇之故事,决意拥兵自立”

    秦空云悚然大惊道:“你是说飞扬竟然是想自己做皇帝?这这怎么可能?”

    继而急道:“我原先也是揣度飞扬不过是救父心切,以至受人蛊惑拥兵自重,暂与皇上暗中僵持。拥兵自重好歹仍是身为大夏之臣,或有相互妥协的回旋余地。纵然如此,只要一处环节稍有不慎处置不当,也会给卫氏一门招来天大的祸事但拥兵自立就无异于与皇上彻底撕破脸皮,公然起兵叛夏了飞扬拜将统兵仅只数月,麾下不过三万兵马。耿进大军近在咫尺,足有数十万之众,数日之内便可掉过头来直抵金陵城下飞扬断然不会如此疯狂三弟,这种话是绝计乱说不得的”

    杨致不以为然的道:“你我相交已久,你看我是那会乱说话的人么?此刻并无旁人,你我之言尽皆只是分析揣摩,还无须顾忌什么。所谓时势造英雄,只要是正常人就会有野心。陈胜不过是农夫出身的一介罪囚,尚敢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想做皇帝有什么好奇怪的?只是绝大多数人不敢说出来,也没那个机会罢了。”

    “飞扬不只是有勇有谋,而且还有胆金陵富庶,起兵的财力不成问题。江浙人口众多,既是深得民心,想要招募数万军士自然不在话下。卫肃故旧部属众多,总会有人不忘故主前来相投,募兵成军之后想来也不会缺少统兵将领。如果皇帝执意要诛灭卫氏九族,那便是给了飞扬一个师出有名的绝好借口,起兵自立乃是退无可退,别无选择。拥兵自重与拥兵自立看似有天壤之别,如若事败其后果却并无两样,风险等级基本相同。左右大不了是落个死无葬身之地,干吗不赌上一把?何况条件尚可,也不是全无底气。若是他傻不拉几的束手就擒任人宰割,我反倒会看他不起。嘿嘿只要他敢起兵,我就敢全力助他”

    秦空云苦笑道:“万一飞扬疯了,难不成你也会搭在里头跟他一起疯么?”

    杨致敛起笑容,肃然道:“于飞扬而言没有万一,只有万不得已,更无疯狂一说。虽然现在还说不了那么远,但绝不是没有那种可能。正因为风险巨大难以决断,所以才会有这封无字信笺。仅凭这封信笺就不难看出,飞扬十分谨慎”

第235章 死结() 
自卫肃妄图发动兵变至今已一月有余,卫飞扬居然能想到一直假作恍若不知毫无反应。'本章节^由xiǎ更新'虽然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是迫于情势出于无奈,却令皇帝除了“株连”二字,找不到对他下手的理由。卫飞扬只是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天可怜见,真不知这数十个日夜他是怎么熬过来的?他坚韧如钢的神经又是用什么特殊材料铸就?

    卫飞扬现在的处境与心情,委实太过复杂微妙,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所以干脆什么都不说。因为他相信杨致,相信他们兄弟之间会有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默契。

    杨致说得不错,从无字信笺也能看出卫飞扬十分谨慎。能看明白的自然心中雪亮,可又绝无授人以柄之忧。即使信笺万一落到皇帝手里,皇帝也找不上任何人的麻烦。

    看到秦空云一脸惶急又哭笑不得的怪异表情,杨致出言安慰道:“二哥,咱们这不是正在琢磨原由、商量对策么?你且莫太过焦躁。现在皇帝急需整饬的是一个千头万绪的烂摊子,他忙啊一时还腾不出手来怎么料理飞扬,只求先行将他稳住。而飞扬也还在看,在等。别的我不敢保证,但我敢保证只要卫肃不死,飞扬便绝不会起兵叛夏。飞扬已经有些沉不住气了,也不能不做最坏的打算有所准备,那倒是千真万确。不过你大可放心,一时半会儿还出不了什么大事,至少在近一两个月之内是绝对不会,我们有充裕的时间助他从容应对。”

    卫飞扬何去何从,首先关乎秦氏重大经济利益,其次秦空云对这位天纵奇才的结义幼弟关怀之情也绝无虚假。秦空云原本涵养极好,此刻却略显懊恼的恨声道:“一会儿在天上,一会儿在十八层地狱,什么都是你说的纵然如你所说,你以为一两个月时间很漫长么?再说你凭什么敢如此肯定?”

    杨致悠然笑道:“因为无论是皇帝还是飞扬,他们谁都输不起。相比之下,皇帝当然比飞扬更输不起。”

    “其实皇帝是既急也怕,飞扬也是一样。双方各有忌惮,除非万不得已,谁都不会贸然先行发难。一旦双方彻底翻脸,南唐故地便会战端立起。飞扬自知胜算极xiǎo,但输了顶多是赔上卫氏一族几百口xing命。皇帝即便赢了,也定会元气大伤,继而可能会输掉整个大夏若是连这一点都拎不清爽,皇帝便不是皇帝,飞扬也不是飞扬了。这其中最大的风险,是双方在相互试探中误判对方的真实意图,以至擦枪走火。”

    秦空云茫然失神的道:“擦枪走火?何谓擦枪走火?卫肃虽已获罪下狱,然皇上至今未事株连,仍对飞扬赏金赐爵,明旨褒奖。裁兵七万jiāo与耿进,那既是意在吴越,也是为与宁王在随州的数十万大军互成犄角,摆出对南楚在东西两线同时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若只为防范飞扬,大可寻个冠冕堂皇的由头将其兵权一裁到底,何必不尴不尬的还留给他三万人马?依飞扬的头脑谋略,难道还看不出皇上的宽仁之意?”

    “其次,卫肃素有忠义之名,皇上与你我心里都清楚,他意yu助太子提前登位,旨在大夏暂罢征伐,与民休息,并无权yusi心。飞扬乃是卫肃独子,自xiǎo耳濡目染,得其父言传身教。说他受人挑唆出于无奈才拥兵自重,那我相信。说他想借机自立为王,我绝不相信”

    依照秦空云的智商,杨致认为没有必要在擦枪走火的解释上多费口水,嘿嘿笑道:“二哥,令尊与皇帝打了二十余年jiāo道,个中滋味如何,你在闲暇时不妨与令尊深入探讨一番。每次皇帝一缺钱,你们父子就得像死了老子娘一样的满世界疲于奔命,莫非体会还不够深刻?怎地还如此天真?还是这般夹缠不清?”

    “不瞒你说,飞扬能有自立为王的想法,我感到十分欣慰。因为他是我一手调教出来的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飞扬比他老子卫肃实在高明太多了”

    “你别忘了如今是诸国林立的纷争luàn世说得文雅一点,将相本无种,有能者当之,帝王又何尝不是如此?说得粗鲁一些,谁他妈规定了这天下非得是哪一家的?luàn世之中最首要、最简单、最基本的法则,是确保生存。在生存二字面前,什么忠孝节烈、仁义道德都是不值一提的瞎扯淡。”

    “二哥,你至今都没想清楚:我跟赵天养无冤无仇,为什么要shè杀他之后,还要给他扣上一个天大的黑锅?为什么皇帝连半个屁都没放就点头认账?自古以来,只要是在皇权与帝位受到根本威胁的时候,无论你谋逆的理由有多么的伟大高尚,有哪位皇帝还会记得宽厚仁慈这几个字是怎么写?就算太子是皇帝的亲儿子,你以为皇帝不想要他的命?你以为皇帝不想杀卫肃?你以为皇帝不想将飞扬的兵权一裁到底?他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不敢”

    顿了一顿,盯着神sè错愕的秦空云问道:“我问你一句咱们兄弟之间诛心的话:若是放在天下一统、皇权稳固的太平盛世,皇帝会容得下你秦氏么?会容得下我杨致么?”

    秦空云额上隐然冒出细微的冷汗:“那这。”

    杨致冷笑道:“皇帝虽然巴不得自己集天下权柄于一身,却绝不希望、也绝不能容忍其余赵姓皇族势力过于强大。否则的话,他就不是什么雄才大略之主了,而是他人股掌之中的一介玩偶,是风雨飘摇之中的一介傀儡。福王是皇帝唯一的嫡亲弟弟,那又如何?哥哥做了多长时间的皇帝,弟弟就老老实实的呆在一边玩了多久的声sè犬马”

    “赵天养横死,得罪的是大夏赵氏皇族,而皇帝正是其中占绝对强势地位的主宰者。换而言之,不过是得罪了皇帝自己。他是否在乎,唯自知尔。死一个赵天养,不过是无关痛痒的癣疥之疾。如果赐死太子,得罪的是金城与关中的老牌豪强势力,或会动摇大夏赖以立国的根基。你也知道卫肃在朝野与军中颇有德望,如果横下心来将卫氏灭族,必会令无数xiǎo民百姓扼腕嗟叹,必令出自卫肃mén下的万千将士心灰意冷,动摇的就是人心、军心、国本那才是真真正正的切肤之痛”

    “二哥,你知不知道有句话叫雷霆雨lu俱是君恩?换个说法,就是不管皇帝怎么做,他永远都是对的。只要是还没蠢到无可救yào的人心里都明白,这实在是狗屁不通的强盗逻辑。赏金赐爵?明旨褒奖?只要皇帝乐意,随便寻个什么由头,一句话就能悉数收回将飞扬的兵权一裁到底?除非是皇帝把全天下的人都当成傻子既可暂时稳住飞扬,又能彰显他赏罚分明不事株连的宽仁大度,还能安住与收买百姓和军方卫肃一系将士的人心。这样一箭三雕的好事,又不用huā太多的本钱,何乐而不为?”

    杨致难得像今天这样,将这些天心中的郁结一吐为快,颇感痛快。一口气说到这里,不禁幽幽叹道:“皇帝如今最怕的就是一个luàn字大夏一luàn,他殚jing竭虑数十年的心血顷刻之间便会付诸东流。说白了,其中道理与经商谋财别无两样。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自身获取最大的利益,不惜毫不犹豫的打落牙齿和血吞有高瞻远瞩的长远眼光,有及时明辨形势的清醒头脑,有能忍人所不能忍的xiong襟城府,雄才大略这四个字,他当之无愧。老实说,其实我对皇帝是非常佩服的。”

    “说到拥兵自重,眼下宁王赵当与武威大将军耿进麾下两支百战雄师,在占了整个大夏军力六成以上。谁能拥得过他二人?耿进若非皇帝死忠,且帐下统兵将领恐怕大多不是耿氏嫡系,否则皇帝断然不会那么放心的将数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