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刹蛇踪-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对岸走过去,还喊了一声——刘双双想卖几两毛线和一块香皂,大概是因为声音太小,再加上树木的遮挡,阎高山没有听见刘双双的声音,也没有看见刘双双本人。�

正文 第五章 天坑深井

陈局长和吴起问过田二秀,田二秀说,这有两种可能,一是阎高山刚到过黄石寨不久——刚去过的地方是不会有多少人买东西的;第二种可能是,其它村寨有人想买什么东西——一定是等着急用,而阎高山的货郎担上一时又没有——或者卖完了,所以补好货以后,直接送过去。

后来,陈局长和吴起又到黄石寨了解情况,田二秀说的没错,四月十五号,阎高山确实刚到黄石寨去过。

这就比较好理解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很差,口袋里面没有隔夜的钱,购买力非常有限,一个村庄隔几天去一次,比较合适。卖货郎,心里面常想到的是两件事情,一是多出货,而是少跑路。希望少跑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阎高山出货的过程不是越来越轻,而是越来越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很多村民不是拿钱买东西,而是拿东西换东西,比如说鸡蛋、猎物等东西,阎高山要将这些东西拿去卖掉,才能变成钱,再去补货。所以,阎高山赚几个钱很不容易啊!

可是,陈局长和吴起走访了黄石寨以东五六个村庄,包括东北、东南方向的几个村寨,阎高山就像上天入地一样,从人间蒸发了。

陈局长到现在都没有想明白,门翠花明明看见阎高山挑着货郎担出村西头,阎高山怎么会出现在黄石寨呢?

按常理判断,阎高山是在离开黄石寨失踪的,也可能是在黄石寨北边的树林里面失踪的。

陈局长和吴起对黄石寨、黄石寨北边的树林,包括黄石寨以东的十几个村庄进行了过筛似地调查走访和仔细寻觅,但始终没有找到阎高山的踪迹。

陈局长和吴起在这个案子上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到他们结束调查的时候,阎高山一直没有现身。

阎高山确实失踪了。

陈局长特别强调,护国大队坐落在老山南麓,这里山林起伏,重峦叠嶂,到处都是密林灌木;更糟糕的是,这里属于喀斯特地形,在老山南北两麓,天坑深井有几十个。

陈局长提醒欧阳平,介入此案后,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继续调查走访寻找线索,二是对所有天坑深井进行勘察。

欧阳平在笔记本上记下了陈局长的话——他已经听出来了,陈局长一直怀疑那些天坑深井。阎高山是一个走村串户的卖货郎,一个大活人,竟然莫名其妙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他会跑到哪里去呢?

黄石寨以北、以东的树林里面有四天坑,陈局长和吴起曾经对这四个天坑深井进行过实地勘察,四个天坑,最深的有一百二十米,最浅的也有七八十米。这些天坑很深,却非常狭窄,只能容纳一个人下去,因为太深,天坑下面的氧气严重缺乏,陈局长和吴起带人尝试了几次,都没有下到天坑底部,后来从部队请来工兵背着氧气瓶,带着氧气罩,下到天坑底部。

结果不用说,仍然没有找到阎高山的身影。�

正文 第六章 夜草外财

阎高山离奇失踪,他的货郎担也离奇失踪了。阎高山的货郎担和它的主人一样也凭空消失了。

大家一定会问,阎高山的货郎担到哪里去了呢?

大家问的好,陈局长也想过这个问题——他想了很长时间,陈局长还做了多方面的假想,他按照这些假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访问,但仍然没有一点头绪。

阎高山的离奇消失,难道和他的货郎担有关系吗?田二秀说,阎高山的货郎担,一股脑地算起来,身价不过几十块钱,谁会为几十块钱害人性命呢?

不过,田二秀无意之中提到一件事,阎高山有时候会收到一两件值钱的东西。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这一点,阎高山祖上几代扁担高箩不离肩,除了挑高箩能养家糊口以外,还有发一些意想不到的横财的可能。俗话说得好: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田二秀所说的值钱的东西会是什么呢?

在阎高山的家,田二秀从床底下拿出两件东西,一个陶罐,一个瓷盆。陶罐上已经有几处裂纹——阎高山怕裂开,用布带子在陶罐上箍了好几圈,瓷盆则更糟糕,瓷盆上有九个铜扒子——所谓“铜扒子”是将裂开的部位固定起来的双头铆钉。这种带“铜扒子”的瓷盆,看上去破旧不堪,现在的人已经见不到这种手艺了。田二秀无意之中还透露出一个细节,阎高山曾经收过一个瓷碗——比乡下人吃饭用的大号碗还要大,阎高山将这个瓷碗拿到城里去买,结果卖了三百块钱。三百块钱,放在今天,那就是一件衣服,或者一部自行车的钱,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百块钱就是一个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

这个信息,陈局长和吴起是从田二秀的口中得知的,七村八寨的乡民没有一个人提到过这件事情——也没有提到过阎高山收古董发横财的事情。这种事情,在家里面说说,没有问题,一般人是不会对外人说的。

那么,四月十七号的早上,阎高山的货郎担里面有没有这种值钱的玩意呢?田二秀说不知道。

从黄石寨北边的山路向东,除了几个村寨之外,阎高山还能到哪里去呢?

陈局长说,从这条路向东,再向东南,行不到三四里地,就是东门镇。难道阎高山离开门头村以后,直接去了东门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阎高山没有在黄石寨停留就可以理解了。阎高山不是到东门镇去补货,就是到东门镇去卖他从村民手中淘换来的古董。

陈局长和吴起又找到田二秀,田二秀说,四月十六号,阎高山去了葛家村和徐村,照理,阎高山在十七号早上,是应该到东门镇去补货。这里要补充说明一下,田二秀所说的“徐村”,指的就是老山北麓前徐村、大徐村和后徐村三个村庄,因为都有一个“徐”字,所以,通称“徐村”。

如果田二秀所言非虚,而陈局长和吴起的判断没有问题的话,那么,阎高山应该是在东门镇——或者是在去东门镇的山路上——树林中失踪的。

陈局长虽然没有特别强调,但欧阳平明白陈局长的意思,他是要让欧阳平多多关注从黄石寨到东门镇那条山路,包括山路附近的密林和天坑,当然也包括山路附近的村庄。�

正文 第七章 以人为本

陈局长告诫欧阳平,尽管阎高山和田二秀在门头村的口碑不错,还是要在这两个人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上做文章,俗话说得好,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无风不起浪,非秋叶不落。虽然,有一个堂叔阎正发住在阎高山的旁边,但阎高山家等于单门独户,门头村人所看到的不可能是阎高山的全部,由此看来,门头村人提供的情况只能作为参考。在任何时候,都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是指案子的当事人——阎高山和田二秀,田二秀应该是重要的当事人。

阎高山家单门独户住在阎家坳,阎高山在家的时候很少,他早出晚归,所以,不但要了解阎高山在门头村的生活情况,还要了解他在门头村以外的活动情况;特别是田二秀,她长得非常漂亮——就是因为田二秀太过漂亮,陈局长和吴起才有所疑惑,至少是疑惑,怀疑还不敢说,如果田二秀和其他男人有染,村里人是很难发现的,阎高山整天在外面跑,就更不可能知道了,田二秀平时很少下地干活,村里人和田二秀接触不多,所以,田二秀应该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地方。田二秀为什么要在阎高山失踪后十天才报案呢?这是不是有点蹊跷和古怪呢?

阎高山干的是走村串户的营生,他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门头村以外跑,我们可以这么说,阎高山的生活的绝大部分都不在门头村人的视线之内。陈局长就是这么想的,陈局长所考虑的是阎高山的死因,是财杀?是情杀?还是仇杀?

陈局长和吴起有三个方面的假想,但每一种假想都没有找到有力支撑——一点支撑都没有。

所以,陈局长和吴起一直无法给“4。17”案定性。

欧阳平仔细阅读过“4。17”案,他非常赞同陈局长的想法,事实证明,陈局长对“4。17”案的了解与熟悉程度超出了欧阳平的想象,案子已经过去了十年,陈局长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竟然能如数家珍,说得这么详细,他所提到的人物和有关细节,和档案材料的内容分毫不差。这足于说明陈局长和吴起在这个案子上下了很多功夫,做了很多文章。

欧阳平有理由相信,陈局长和吴起的调查走访一定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材料一定非常的详尽——单调查走访就用了一个半月,有这样一个前提——或者说铺垫,欧阳平更有信心拿下这个案子。有一份高质量的、有分量的档案材料,欧阳平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更重要的是,陈局长让欧阳平重拾此案,并不是矫情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完全是出于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一来,欧阳平就可以丢下包袱、放开手脚,全力以赴。

当然,在侦破案件的过程中,欧阳平少不了和陈局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正文 第八章 走进案子

四月二号下午,欧阳平回到了东门镇,时间是三点左右。

欧阳平回到局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门头村去熟悉环境、了解情况,案子已经过去了十个年头,阎高山的幽灵有没有现身呢?阎高山的老婆和两个孩子生活的怎么样呢?当地人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和说法呢?岁月可能会沉淀出一些东西来。

等欧阳平闲下来的时候,我们再详细介绍“4。17”案的原始材料,好在欧阳平还会认真阅读、揣摩和研究那些资料。

一同前往的有李文化、小曹和翟所长。水队长会在晚些时候赶到东门镇——“3。29”案终结之后,水队长回区局去了——在回来的路上,陈局长答应,让水队长继续协助欧阳平的工作。

欧阳平一行四个人出曹营关北关口,再穿过左所后街,在滁河上有一座石桥,这座桥叫香水桥,过桥之后就是护国大队,行至两里地,有一条三叉路口,一条路朝西北,一条路朝东北,朝东北这条路,翻过老山的山脊,山的那一边就是瓢儿井大队,在《古刹蛇踪》的案子里面,我们曾经提到过一个叫刘家沟的村庄,刘家沟就是瓢儿井大队最北边的一个生产队。现在,大家应该知道护国大队的大概方位了吧!从刘家沟向西,翻过一个“丁”字形的山脊,两三里的地方就是护国大队的前徐村。

四个人沿着山路朝西北走去,四十分钟以后,大家走进了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就是黄石寨。

一进入黄石寨,就有人认出翟所长来了。

“翟所长,你怎么到咱们黄石寨来了?”和翟所长打招呼的是一个六十几岁的老者,他的手上牵着一头水牛,肩膀上扛着一张犁。

“黄二爷,您这是去耕田吗?”

“是啊!翟所长,你们找谁,我领你们去。”

“黄二爷,谢谢您,我们到门头村去。”

“到门头村去?”

“对,黄二爷,门头村的阎高山还没有音信吗?”

“哦,你们是为他的事啊!这是十年前的事情,我们早把这件事情忘了。”黄二爷答非所问。

“阎高山有消息吗?”

“消息?人影子不见帽顶子,十有八九是不见了。不知道他是上天了,还是入地了。”

“阎高山的老婆和孩子怎么样了?”

“能怎么样?日子一天一天地往前过呗。”

“田二秀有没有改嫁?”

“没有,这女人还真不错,前村后寨的人,没少给她介绍男人,可她就是不答应,她姐姐大秀也劝她再找一个男人过日子。阎高山走了十年,她还是一个人——年轻轻的,日子难挨啊!”

陈局长说的没有错,到目前为止,乡亲们对田二秀的口碑和十年前一样。

“田二秀现在参加劳动吗?”

“不劳动吃什么?两个没有成年的孩子,加上她,三张嘴,睁开眼睛就要吃饭,伸起手来就要穿衣服。�

正文 第九章 失踪之地

“大爷,田二秀是什么地方的人?”欧阳平问。

“就是我们黄石寨的人——她姐姐田大秀就住在我们黄石寨。”

“她姐姐还没有出嫁吗?”

“大秀招了女婿。”

黄石寨的西边就是清水河,河面不宽,也就十五米左右的宽度吧!

河面上有一座木桥。木桥有些年头了,桥上和桥下横着,或者支撑着几根刚换上去不久的树棍,桥面上铺着一些木板,人走在桥上,能看见桥下的河水。桥两边竖着横着几根木头,作为栏杆。

欧阳平一行没有马上过河,欧阳平站在桥头,环视四周,眼前有两条路:

路向东,这条路从黄石寨中间穿过,欧阳平一行刚才走的就是这条路,在距离桥头两三百米的地方有一个社场,五间房子,几堆草垛,周围是几十颗杂树,几棵树下拴着几头水牛。

另一条路向北,路两边长着一些高大的树木,树的空挡里面还长着一些藤条,春天到了,树和藤条已经开始发芽。

“走,我们到前面去看看。”欧阳平现在已经不急于到门头村和田二秀见面了,因为,同志们已经从黄二爷的口中知道阎高山仍然处于失踪的状态。既然阎高山到现在还没有现身,那么,从今天开始,欧阳平就算接手此案了。

行走将近一百多米,眼前又出现一座木桥,桥下就是陈局长提到的——黄石寨北边的那条河,这条河和清水河相连。四月十七日,阎高山走的就是这条路。

过桥之后,一条路向东延伸,路的南边是河,北边是山林。陈局长所说的天坑就在山林之中。

欧阳平没有去寻找那些天坑深井,现在还不是看天坑深井的时候,现在,只能简单地了解一下阎高山失踪的环境。既然阎高山是在这条路上人间蒸发的,欧阳平肯定要认识一下这条路。

大家都知道,欧阳平对案件发生的环境非常感兴趣,在刑侦过程中,他往往会在环境上下一些功夫,动一些脑筋,多年的刑侦经验告诉欧阳平,案件的发生,特别是谋杀案的发生——请允许我们把“4。17”当做一起谋杀案,谋杀案的发生,往往和当事人所处的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案件之所以复杂,往往就是由于环境的特殊。

翟所长对这一带比较熟悉,据他介绍,黄石寨北边这条河流淌到黄石寨的东边,然后掉头向北,一直通到密林深处,在密林的深处,有一个小型水库,水库里面的水,是山泉和山洪汇集之地,在黄石寨的东北角上,也有一座木桥,过了木桥之后,有三条路,一条路向南到东门镇,一条路朝北,翻过山梁到徐村,第三条路朝东北,穿过一个“丁”字形的山梁,就进入瓢儿井大队,进入瓢儿井的第一个村长就是刘家沟。走这条路,沿途还有三个村寨,它们分别是公主村、张村和董家洼,这三个村庄属于另外一个大队,这个大队叫周庄大队。�

正文 第十章 匪夷所思

阎高山走这条路,有两种可能:一是到公主村、张村和董家洼,然后翻过老山到刘家沟去;另一种可能是到东门镇去。

站在桥上,朝北,仰望茂密的山林,朝南,眺望整个黄石寨,欧阳平在想一个问题,阎高山如果到东门镇去,他应该从黄石寨穿过去,这样,他可以少走一点弯路,即使是一个空手走路的人在选择道路的时候,也会选择走近路,更何况是一个挑着货郎担的人呢?除非,他怕在村子里面被村民缠住,所谓“缠住”就是有人要买东西,这应该是好事啊!阎高山走村穿户不就是卖东西吗?

翟所长说,阎高山即使到公主村、张村和董洼去,也还是从黄石寨直接穿过去比较划算,欧阳平想到了陈局长说过的一句话,阎高山走黄石寨北边这条路,连黄石寨两个看到他的人都想不通。

难道阎高山是要到树林里面和什么人见面吗?

总之,欧阳平的脑海里面有了一个非常大的问号。该如何解读阎高山的举动呢?阎高山本来是要到葛家村去的,后来却出现在黄石寨北边的山路上,这已经令人匪夷所思,到黄石寨东边的村庄去,却要撇开黄石寨绕道而行,这到底是出于何种考虑呢?

一行四人顺沿路返回至第一座木桥上。

站在木桥上,一眼就能看见门头村。门头村距离清水河有两里多路,虽然有树林遮挡,但在翟所长的指点下,大家还是看见了一颗大树上的两个喜鹊窝。喜鹊窝所在的地方就是门头村。

过桥之后,也有两条路,一条路是用山石铺成的,或宽或窄,或高或低,或直或曲,在树林里崎岖向西,另一条路也在树林里面,但是一条自然形成山路,几乎看不见路,路被两边的杂草遮盖住了。

这条几乎看不见的路指向何处呢?从路的方向上辨别,这条小路好像指向西北,而门头村在西边,因为那两个喜鹊窝在西边。

欧阳平没有走大路,而是选择了这条几乎看不见的小路。

这条小路比大路更崎岖,在这条路上,同志们偶尔会看到一两块农田,农田是开垦在树林中间的空挡里面。

欧阳平为什么要选择这条难行的小路呢?

四月十七号的早晨,阎高山和门翠花分手之后,他如果从村东头走出门头村的话,那么,在门头村就一定会有人见过阎高山,这条路应该是门头村一条主要的道路,门翠花见到阎高山的时候,正是村民们准备上工的时间,阎高山在这时候穿过村庄,看的他的的人应该不止一个,可是,在整个门头村,只有门翠华一个人看到过阎高山。

阎高山到黄石寨,必须要经过门头村东边的木桥,阎高山不走村中这条大路,就一定会选择其它路径。

又一个疑问出现了:如果欧阳平的判断正确的话,那么,阎高山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舍易就难呢?他是一个卖货郎,哪里有村庄就到哪里去,他为什么要躲躲藏藏呢?如果他选择走门头村后面这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他就没有必要从门翠华家的院门口经'

正文 第十一章 大树石碾

阎高山为什么不走大路,选择小路,欧阳平还来不及想这个问题,包括阎高山走出村西头,为什么又要掉头向东,这也许正是“4。17”案的玄机所在。

小路弯弯曲曲,七拐八绕,在树林和农田之间穿过,这显然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因为路已经完全被杂草覆盖。关键是这条路上杂草灌木丛生,挑着货郎担,走起来很困难。

欧阳平的判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