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驾到-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备司有一批火炮,皇爷下旨调给戚大帅,五军都督府的人在那边,咱家是来请他们和咱家一起去武备司的。验看过火炮之后,也好把火炮给戚将军送过来。”

    火炮?

    戚继光顿时眼睛一亮,要说自己对京营什么不满,那就是这大炮了。皇上真是太贴心了,想什么来什么啊!

第七十九章 全面铺开() 
“好好,这就和陈公公一起去!”

    这种好事情戚继光自然是求之不得的,耽误时间是不可能的,回头交代了几句,便带着自己的亲卫跟着陈矩出发了,他现在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见到大炮了。

    戚继光去领大炮了,朱翊钧则是在做最后的交代。

    在他的面前是张鲸和曹一夔,这次下扬州的主力。

    “事情就是这样,朕把话和你们说明白了,主查盐政,其他方面不要涉及。凡是盐场大使、转运使,凡是贪污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抓起来。”

    “牵扯到的不法盐商,欺行霸市,横行乡里的,全都抓起来。”

    “不要怕,有什么事情朕给你们顶着,这一次内务府的李中行也会跟着你们下扬州。盐政的事情有他给你们善后,不要怕打烂了,打烂了他会重新建。”

    实际上朱翊钧这话就是对曹一夔说的,让他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至于张鲸,朱翊钧可一点不担心他不敢出手,这么多年以来,对于自己的想法,张鲸领悟的一直很透彻。朱翊钧相信这一次也一样,张鲸肯定不会让自己失望。

    “臣明白!”曹一夔躬身道,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朱翊钧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明白就好,既然已经准备好了,那你们明天就出发吧!”

    等到曹一夔和张鲸出去,朱翊钧叹了一口气,这一次自己把张诚和张鲸全都派了出去了,加上戚继光出京,自己的谋划算是彻底铺开了。

    看了一眼伺候在自己身边的年轻太监,朱翊钧感慨良多。

    这个年轻的太监叫张和,是宫里面新近崛起的太监,司礼监随堂,是张鲸的干儿子,入宫之后就拜在了张鲸的名下,连姓氏都跟了张鲸。

    “张和,司礼监那边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

    “回皇爷,没有,内阁送过来的折子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张和连忙躬身道,他知道这是他的机会,干爹出京,他在皇爷身边伺候,如果能得到皇爷的信任,自己的前途必然无量。

    朱翊钧点了点头,沉声说道:“那就好,摆驾坤宁宫吧!”

    “是,皇爷!”张和答应了一声,转身便在前面引路了。

    天津卫,海边。

    宋应昌站在礁石上,身上裹着大氅,看着面前的大海,打了一个冷战,然后转身从礁石上下来。自从到了天津卫,宋应昌一直在寻找适合造船的地方。

    现在的海边依旧有些冷,即便是穿的很厚,在海边吹海风也受不了。

    “老刘头,全都画下来了吗?”

    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老头,宋应昌开口问道。

    老刘头其实才五十多岁,只不过长得有些老,祖辈是龙江造船厂的匠户,据说当年还为郑和打造过宝船。在抽调过来的匠户之中,他是资历最好的,也是手艺最好的。

    这段时间老刘头一直跟着宋应昌在这边吃海风,宋应昌也知道这个老刘头是一个有本事的。

    抹了一把脸,裹了裹身上的破棉袄,老刘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画画的年轻人,笑着对宋应昌说道:“大人,他们还在画,看样子要完了。”

    宋应昌点了点头,他忍不住转头看向了那边的画东西的几个年轻人。

    这些人都是皇上派给自己的,一共也就十个,哪里来的不知道,但是本事真的不小。那地图画的,真的是没的说,天津卫那边的指挥使都想抢人了。

    不过宋应昌可不会把这几个年轻人交给对方,他们可是真的人才。

    “这是咱们看选的最后一处造船厂的位置了!”宋应昌笑着说道:“这一次的勘验之后咱们就可以回京向皇上复命了,这海边的风可是不好吃啊!”

    刘老头笑着说道:“那小的就要恭喜大人了,这次大人回京之后,定然会得到皇上的嘉奖的。”

    宋应昌摆了摆手,想到皇帝,他的心里面很复杂。当初自己就是被一个工部侍郎的官职给吸引了,可是真的到了天津卫,宋应昌才知道,这个活不好干啊!

    现在不过是勘验,等到真的开建船坞,那还不知道多少事情呢!

    这边宋应昌还没开口说其他的,那边一队人马突然过来了,看着能有几十人,全都是骑兵。这让宋应昌一愣,这个时候谁会跑到这里来?

    不过他们也不太担心,这里是天津卫,蛮子打不到这里来。

    当队伍靠近,大家就看到了对方的装束,清一色的大明士卒,为首的是一员武将。干净利落的从马上跳下来,大步的向着这边走了过来。

    来人走到宋应昌身边,笑着说道:“宋大人!”

    宋应昌一愣,这人谁啊?没见过啊!

    “正是本官,不知阁下是?”宋应昌上下打量了一番对方,发现对方穿的是四品武官的官服,可是在天津卫,也就只有天津卫指挥使赵福克是四品啊!

    不过赵福克自己见过,可是面前这个人,自己没见过啊!

    “在下皇家水师提督殷正茂!”殷正茂对着宋应昌,笑着说道:“这一次来天津卫选兵,听说宋大人在这里,特意过来拜会,宋大人的大名,我可是早就听说了。”

    殷正茂的名字宋应昌没听说过,可是皇家水师他却听过。

    自己建造的造船厂就是大明皇家造船厂,将来造出来的战船就是给皇家水师的。这个殷正茂居然是皇家水师的提督,那以后少不得要打交道了。

    “原来是殷提督,失敬失敬!”宋应昌连忙抱拳道。

    殷正茂笑着说道:“宋大人,听说你在勘验皇家造船厂的位置,不知道勘验的如何了?如果有什么用得着殷某人的地方,尽管开口,虽然殷某人手下都是一群大老粗,但是跑跑腿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不敢劳烦殷提督,这里已经是下官勘验的最后一处了。”

    “勘验完毕之后,本官就会回京向皇上复命了,倒是以后还请殷提督多多担待。”

    两个人都知道,这一次其实就是各自认识一下,为以后的合作打下基础。殷正茂亲自跑过来拜会,加上姿态也放的很低,两个人的聊天倒也非常的愉快。

    那边画完之后,殷正茂带着人护送着宋应昌回了天津卫。

    晚上殷正茂给宋应昌践行,第二天一早,宋应昌就带着人回京了。

    京城,大兴县衙门。

    因为海瑞也没什么家眷,所以徐文长也就住在了大兴县的后宅里面。

    在院子的台阶上面,徐文长弄了一个摇椅,身边放着一个茶壶,不时的摇晃一下,或者坐起来喝一口茶,十分的悠然自得。午后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

    听着有脚步声,徐文长挑了挑眼皮,发现时海瑞,而且还怒气冲冲的。

    “怎么了这是?”徐文长坐直了身子,拿起茶壶给海瑞倒了一杯茶,开口说道:“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这么大的气,你这样早晚把身子给气坏了。”

    没好气的瞪了一眼徐文长,海瑞端起茶喝一口,这才说道:“又有四个衙役不干了。”

    徐文长一愣,随即就笑了:“你海刚峰的大名还真是,咱们这才来大兴县几天?二十多个衙役,不干了七八个,加上这一次的四个,十多个了吧?”

    不理会徐文长的揶揄,海瑞开口说道:“心里没鬼,何苦跑掉?”

    徐文长看了一眼海瑞,没好气的说道:“早就和你说了,我们过来是摸情况的,不是开人的,不是让你去查陈年旧案了吗?为百姓洗清冤屈,这不是好事情吗?”

    “有了这一层威望,咱们以后也好干不是,非和这些小吏叫什么劲,到了时候,自然就收拾他们了。”

    海瑞看了一眼徐文长:“话不是这么说的,不收拾了他们,怎么给百姓伸冤,反正他们一个个不听使唤,那就索性查一查。我准备去找皇上要两个人,从上到下把衙门查一遍。”

    “那空出来的位置怎么办?”徐文长看着海瑞问道:“总不能也让皇上给人吧?公务员还没开始招呢!”

    海瑞摸着下巴说道:“没关系,反正也要招人,不如先从衙役开始招人,我马上就让人写告示,先招衙役。把皇上给的钱粮待遇全都写上,我还不信招不到人。”

    “等到公务员到了,这些人也该练出来了。”

    徐文长点了点头:“这样也好,顺便安抚一下人心,不然没几天人都走光了,这衙门都没人办事了。”

    “等到开始清查,弄走一批人!”海瑞心心念念的还是查他们。

    “我去写告示!”海瑞站起身子就进了屋子里面,风风火火的。

    徐文长知道海瑞的脾气,也没拦着海瑞,把身子躺下,继续在摇椅上摇晃着身子。

    当天下午,大兴县衙门就出了告示,直接贴出去的就是招收衙役。这一次与以前不同,上面写出了待遇。每个月两贯钱,外加一担米,这个待遇可就不低了。

    不过上面也给出了要求,识文认字的优先,身强体壮的优先,会武艺的优先。同时也要求身家清白,无劣迹,风评好。

    消息出来之后,顿时吸引了不少人来看。

第八十章 推公务员制度()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将手中的奏折放下,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海瑞果然是海瑞,这才几天,这弹劾的奏折就送上来了。伸手将奏折放到了一边,朱翊钧陷入了沉思。

    “看来公务员要提上日程了!”朱翊钧想了想,对张和说道:“传旨,明天廷议。”

    公务员不是小事情,推行下去是需要得到内阁认可的,毕竟牵扯到了文官集团。不过朱翊钧认为推行的阻力不会太大,说起来还是对文官集团有利的。

    “奴婢明白!”

    廷议的旨意到了内阁,申时行就是一皱眉头,他实在是对廷议提不起什么兴趣来。张四维走了之后,申时行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可是申时行也感觉到了压力。

    这压力不光是来自朝廷和官员,同时也是来自皇帝的。

    对于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皇帝,申时行一直都没想好,自己是该顺从皇帝,还是该站在反对的立场上。到了现在,申时行已经看出来了,当今皇帝受到张居正的影响是深远的。

    或者说,作为帝师,张居正是成功的,他将自己的很多想法灌输给了皇帝。

    如果到现在都看不出来皇上要改制,要改革,他就不配做到今天这个位置了。养士银的推行还不知道结果,但是申时行能够感受到皇帝的决心。

    真的到了推行的时候,恐怕朝廷又是多事之秋了,自己这个内阁首辅,怕是不会落好啊!

    内阁里面现在四位内阁大学士,申时行是首辅,余有丁是次辅。相比起余有丁,申时行更担心的是陈炌。同为内阁大学士的潘晟,没那么大火气,也没那么大权力欲望。

    不过陈炌不同,他既然能为了入阁和张四维搞到一起,那么他为了巴结皇帝,怕是也没什么底线。

    余有丁虽然次辅,可是申时行有信心能够压住他。除了四位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也不是铁板一块,很多时候他们也不会和自己保持步调一致啊!

    揉了揉自己发胀的脑袋,申时行叹了一口气,这难道就是皇上想看到的局面?

    第二天上午,廷议如期举行了。

    朱翊钧扫过四位内阁大学士,在看了看六部尚书,开口说道:“朝廷有一顽疾,便是胥吏,对于胥吏的危害,朕就不赘述了,诸位爱卿心里面也清楚。”

    “朝廷每隔几年就需要整饬胥吏,可是每隔今年就复发,也不见成效。”

    “朕为此也忧心忡忡,要知道百姓接触的不是朝廷的官员,不是在座的诸位,更不是朕,而是那些胥吏。胥吏腐朽严苛,受损的是朝廷,是朕。”

    “在百姓的眼里,胥吏是朝廷的人,胥吏危害地方,百姓恨的是朝廷。”

    大臣们盯着朱翊钧的话,脸上的表情都严肃了起来,胥吏问题一直都是朝廷的弊病。这个弊病的严重性他们也能认识得到,不过也有人不在意。

    文官连武将勋贵都看不上,更别提胥吏了,不过皇上这么说了,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在地方为官的大臣,吃过胥吏亏的也不是一个两个,除非是像申时行这样的,科举考得好,然后入翰林,直接转任六部侍郎,然后入阁。

    一辈子没外放,一辈子没在地方为官,他们的感触就更不深了。

    “朕想改胥吏制度!”朱翊钧声音前所未有的严肃,目光扫过大臣们说道。

    虽然刚刚就想到了,可是现在听到这句话,大臣们还是心中一沉。改革胥吏,他们的脑海中直接浮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改革的名声之大,文官没有不知道的。

    做官的研究王安石,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尤其是王安石的那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实在是太有名了,大家都听过。

    王安石变法里面,有针对胥吏的改革,而且很详细。

    王安石关于胥吏的改革,大概可以总结为三点,第一点就是胥吏的考核和选拔。王安石认为胥吏的考核选拔应该纳入朝廷官员的考核之中,像官员一样,每年都进行考核。

    第二点是关于胥吏的升迁,打通胥吏升迁为官员的通路,使得胥吏能够有升迁的途径,让他们有理想,而不是让他们看不到前途,只顾着捞钱。

    第三点,王安石认为朝廷官吏当熟悉地方事务,凡是做官,应该先从胥吏做起。

    朱翊钧对于王安石改革胥吏的三点也很清楚,不过看了一遍之后,朱翊钧就知道王安石做不到。不但王安石做不到,自己也做不到,这只能是理想。

    或许在很多年之后,自己能够做到,在得到胥吏官员的支持之后,但是直接实施这种政策,那是绝对不行的。

    第一点还说的过去,官员和会同意,考核胥吏对他们的影响不大,反而还增加了手里面的权利。为何吏部权力大,吏部尚书还被称为天官,不就是因为他们手里面捏着官员的考绩。

    第二点官员就不会赞同,我们十年寒窗考过来的,当官有多不容易,你直接就提拔胥吏了,这让我们情何以堪?让那些挤在仕途大门外的士子情何以堪?

    在加上胥吏和士人的地位是不对等的,让一群卑贱人物和我等同朝为官,那怎么行?

    大宋的士人连狄青都瞧不起,都各种排挤,会看得起胥吏?根本不可能。在全国官吏都是士人的情况下,推行胥吏为官,怎么可能推得动。

    至于第三点,那就更不行了,士人都是高大上的人群,读的是圣贤书,怎么能去做胥吏?

    读书做官为的是什么,为的是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做胥吏,那怎么可以?

    从这个角度看,王安石关于胥吏的改革,绝对会遭到所有士人集团的抵制。朱翊钧研究过王安石关于胥吏的改革之后,心里面明白按照王安石那样改革是不行的。

    “朕准备建立公务员制度!”朱翊钧见大臣们没有说话的一起,直接开口说道。

    “所谓公务员,取自‘言行为公,执政为民,代天子安抚百姓’,公务员将纳入朝廷的官员体系,入职公务员便为九品,受仕佐郎,朝廷给予俸禄。”

    “公务员朝廷考绩,三年一转,可升迁。”

    朱翊钧的话一出,众人的脸色就是一变,真的要学王安石?

    仕佐郎是文官的九品散阶,三年一转,可升迁,这就是说朝廷要把胥吏纳入官员体系了。关键是可以升迁,这个就了不得了,胥吏可做官了啊!

    “陛下,臣以为不妥啊!”

    别人还没说话,作为吏部尚书的王国光先开口了。

    “如果按照此法,朝廷每年的开支都将会大增,是会造成冗官的。虽然这几年朝廷的财政有所好转,可是行此法,朝廷怕是会入不敷出啊!”

    “胥吏为人奸猾,为胥吏已经祸乱地方了,升迁为官,为祸岂不更为猛烈?”

    内阁次辅余有丁也开口说道:“陛下,胥吏皆为不读圣贤书之辈,心中不知忠君爱国,岂可为官?胥吏一旦为官,置苦读士子于何地?陛下,不妥啊!”

    接下来又有几个大臣开口了,态度都一样,那就是反对。

    朱翊钧叹了一口气,果然如此,王安石当年强推这个政策了,结果失败了。

    朱翊钧虽然也想达到王安石的改革目的,可是朱翊钧知道,这是不现实的,至少现在是不现实的。看了一眼在场的大臣,朱翊钧陈炌面色有异。

    不用想也知道,这个老家伙估计是想赞成,他也没什么底线存在。

    不过朱翊钧知道,即便是陈炌赞成,这件事情想推下去也不容易。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让一群胥吏在士人的手下管着,然后被提拔,那等于痴人说梦。

    除非让士人自己去做胥吏,这也是王安石想出来的办法,可是这种办法更难推。

    “众卿稍安勿躁!”朱翊钧目光扫过众人,笑着说道:“朕不是想将胥吏纳为公务员,胥吏为人如何,朕岂能不知,就是因为胥吏不行,所以朕才想改胥吏。”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没想明白朱翊钧这话是什么意思。

    “爱卿们可知道大明有多少秀才?这些秀才有作何营生?”朱翊钧笑着说道:“朕觉得这些秀才放置于乡野,是一种浪费啊!所以朕想招秀才为公务员。”

    “一来可以让秀才有一个为官的途径,不至于闲散在家。”

    “二来,也可让秀才有一个营生,不至于因穷困而读不起书。”

    “三来,秀才皆是读过圣贤书的儒门弟子,比起胥吏自然更加忠君爱国,也知道爱惜百姓。”

    “四来,秀才为公务员,也可提前接触百姓民生,对将来为官也是有益处的。”

    朱翊钧的话一出,大臣们顿时默然,心里面在琢磨着这件事情。让秀才为胥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