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变得不好办。
内阁五位阁臣里面,申时行和马自强资历浅,背不起这样的锅。
张四维明哲保身,他自然不会再这件事情上和皇帝对着干。吕调阳更不用说了,这个老头现在基本上就是内阁的吉祥物,临老了得罪皇帝,犯不上啊!
“我等唯张阁老马首是瞻!”张四维想了想,先开口说道。
其他的三个人也跟着附和。
事实上对于这种结果,张居正早就猜到了,这个根本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皇上等到自己回来才说这件事情,为的不就是这个。如果自己不在,没人做这件事情。
皇上想让自己去压反对的声音,张居正也知道自己能压得下去,也只有自己能压得下去。
“那就按照陛下说的办吧!”张居正想了想说道。
事实上张居正对这件事情并无太多的感觉,他的下一步是清账土地,不是改革军政。虽然这样的做法会一定上削弱自己的权势,可是自己的权势本来就不在军方。
“找两位尚书商量一下吧!”张居正开口说道:“把都察院都御史也叫上,别弄出乱子来。”
这件事情在内阁就定了下来。
下午内阁就找了兵部尚书方逢时和吏部尚书王国光过来,都察院都御史也来了,加上五位内阁的大臣,几个人又开始商量起了这件事情。
听到这个消息,两位尚书顿时就不淡定了。
皇上这是要削权啊!
没人说什么武将掌权害处多多,也没人说唐朝范镇之乱,跟没人拿陈桥兵变说事,他们都知道这件事情的重点在哪里。
沉吟了半晌,王国光先开口说道:“陛下铁了心要这么做?”
张居正叹了一口气道:“陛下不是一直在做?从禁军到京营,现在到五军都督府。”
“这件事情我们要是同意了,肯定是物议沸腾,张阁老的日子怕是要难过了!”王国光看着张居正,摇头苦笑:“陛下这是希望我们安抚下面的人啊!”
为了这件事情,闹腾的人肯定不少,这才是难办的事情。
如果闹出了什么文华门前觐见的事情,皇上肯定会不高兴的。
“我现在也不好做!”张居正倒是没什么反应,淡淡的说道:“既然咱们议定了,那就回复陛下吧!”定下了这件事情,张居正转头看向了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炌:“文晦,都察院那边你盯着一点。”
“好!”陈炌点了点头,没有再说其他的。
在朱翊钧得到张居正的回复之后,这个消息也在京城的官场瞬间传开了,这也算是大明自朱翊钧登基一来,又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了。
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朱翊钧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静静的坐着,他知道这也就是张居正,换另外一个人这件事情都要吵翻天,这不是他想要的,也不是他想看到他,他希望这件事情能安稳的落地。
“盯着一点京城,如果有人串联闹事,东厂不必顾忌,直接抓人!”
朱翊钧看了一眼张鲸,淡淡的吩咐道。
事实上朱翊钧还是担心,哪怕有张居正压着,肯定也会有人心有不甘。这两个衙门可是名副其实的肥差,不会有人甘心想要交出来的。
在加上那些认为武将粗鄙,不足以当众人,甚至要防止武将拥兵自重的人,肯定会跳出来的。
“是,皇爷!”张鲸心里面一喜,连忙答应道。
“记住一点,仔细的查,要有切实的证据,不能诬告。”朱翊钧最后还是嘱咐了一句:“盯着武选司和选功司的人,吏部和兵部的人也盯紧了。”
“老奴明白!”张鲸连忙点头,他也听出了朱翊钧话语中的严肃之意。
第八十二章 成了()
朝廷要将武选司划归五军都督府,同时要把武将的选功司也划分到五军都督府。
这件事情传出去的瞬间就引爆了京城的官场,一时间舆论哗然,无数人开始上书弹劾,只不过内阁和六部在这次的事情中保持了支持和沉默的态度。
这让不少人开始把目标对准内阁,对准六部,又是一大堆弹劾的内阁和六部的奏折递了上去。
对于这些奏折,朱翊钧根本就没看,不看也知道这里面都写的什么,只要不闹出大乱子就可以了。有了内阁和六部尚书的支持,这件事情不会难办。
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原本应该是最难搞定的两个人,现在有了张居正,也没问题了。
“陛下,英国公和定国公来了!”张鲸来到朱翊钧的身边,躬身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让他们进来吧!”
时间不长,英国公张溶和徐国公徐文壁就在张鲸的带领下走了进来。两个人一起给朱翊钧行了,然后各自被赐了座,这才开始说起了正题。
“关于选功司和武选司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朱翊钧看着两个人,开口问道。
“臣知道了!”两个人连忙开口达到,态度很是严肃。
两个人也都能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皇上让两个人进宫,没有出乎他们的预料。两个人也知道,这件事情他们脱不了关系,无论是在勋贵,还是在五军都督府里面,他们两个都是最顶级的存在了。
“知道就好!”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这两个衙门,你们能立起来吧?”
朱翊钧既然在五军都督府这边成立选功司和武选司,自然不会让原班人马过来。大明的勋贵少的传了五六代,多的传了八九代了,他们早就不是那些粗鄙的武人之流了。
读书养士,培养自己的子弟,他们玩的很溜。
虽然大部分是不屑子孙,可是也有一部分是精英的,不会全都是草包,建立一个选功司和一个武选司,人手肯定不会是问题,这件事情很关键。
“那徐国公,选功司由你提督,英国公,武选司就由你负责。”
朱翊钧直接开口说道:“你们要尽快准备人手,圣旨过几天就会下,到时候你们就去吏部和兵部进行交接。以后武选司和选功司这边,你们两个要负责起来。”
“朕把这两个衙门从文官的手里拿给你们,你们应该明白朕的用意。”
说道这里,朱翊钧叹了一口气道:“功劳被贪墨,有能之人不能上,这样的事情以前很多,朕希望到了你们的手里能有所改变。你们都是大明的国公,家族依靠什么你们比朕清楚。”
“别让朕失望,别让那些文官看了笑话。”
“臣明白!”两个人连忙跪倒在地,大声的说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直接开口说道:“这就好!”
三天之后,圣旨下。
五军都督府设立武选司和选功司,今后凡是各地军功核准,武将选用,全部报五军都督府,由五军都督府报于陛下。
这道圣旨虽然引起了很大的舆论风暴,可是却没能在官场上掀起来什么风浪。
有张居正压着,这件事情算是达到了朱翊钧的预期,只不过对于张居正的指责更多了,无数的奏折弹劾张居正。只不过这些奏折全都如泥牛入海。
在大家以为事情会越演越烈的时候,东厂出动了。
吏部选功司被抓了七个人,兵部武选司被抓了九个人。
罪名很简单,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取官职,证据确凿,一条条的全都被东厂写了出来,同时在之后十六个人的家里面,抄家抄出了白银九十三万两。
田地古玩字画无算,瞬间震撼了无数人,以前就知道你们肥,可是没想到这么肥啊!
因为这是十六个人被抓,牵扯出的买官卖官人数多达一百六十二人,大多是知府知县同知推官之流。整个朝廷都为之震动,张居正借此罢免了一大批人。
无数官吏为之禁声,关于考功司和武选司的事情,彻底被压了下去。
紫禁城,乾清宫。
朱翊钧站在大殿的门口,看着外面淅淅沥沥落地的雨水,脸上带着一丝淡笑,回头看了一眼张鲸:“这些日子辛苦了,这才的事情办得不错。”
“这是老奴的本份!”张鲸躬身说道,这段时间东厂可是大显了伸手,张鲸现在可是威名赫赫。
朱翊钧没有在继续说下去,继续看下雨,他知道自己需要安稳一段日子了。自从张居正夺情以来,朝廷一直是大事不断,自己露脸有点多。
军方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自己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韬光养晦,让张居正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陛下,太后娘娘派人来传话,晚上在慈宁宫举办家宴。”张鲸听了一个小太监在自己的耳边耳语了几句,然后转头对着朱翊钧开口说道。
朱翊钧一愣,随后点了点头说道:“好,朕知道了。”
晚上,朱翊钧带着自己的皇后一起去了慈宁宫,李太后似乎很高兴,坐在那里微笑着看着朱翊钧。
一家人吃了晚饭,朱翊钧就被李太后叫去说话了。
“皇上,哀家有一件事情要问你!”坐下之后,李太后看着朱翊钧,缓缓的开口说道:“怎么大婚这么久了,皇后和两个妃子的肚子都没动静啊?”
“听下面的人你去的也挺勤的,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不要找太医给你看看?”
在这个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谈论这个是周公之礼,是人伦之礼,是非常严肃和认真的一件事情。李太后说完就看着朱翊钧,他现在可是等着抱孙子呢!
朱翊钧虽然来到大明很久了,可是还是有些不太习惯。
“母后,这个太早了吧!”朱翊钧有些无奈的说道:“无论是皇后还是宜妃昭妃,年纪都太小,再过几年就好了!”
“要不在收几个年纪大一些的吧!”李太后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看那个柳瑟就不错,母后这边也有几个不错的人选,这皇家无子嗣,可是大事情,皇上不可懈怠啊!”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家讲武堂()
“朝廷的事情,张先生既然回来了,那就让张先生多担待一些,皇上多忙碌一些后宫的事情,哀家可是等着抱孙子呢!”李太后最后开口说道。
朱翊钧一愣,随后也就明白了李太后的意思,这就是让自己收收心。
事实上朱翊钧也没准备在做什么,事情做了不是做了就完了,你要盯着它落地,这个很关键。如果做了就不管结果,那和没做也差不多了。
朱翊钧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盯着,盯着五军都督府,盯着京营,让事情按照自己的计划发展。
“儿臣知道了!”
这些朱翊钧自然不会和李太后说,也没必要说,表现出尊重的态度就好了。
李太后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你能明白就好,多给哀家生几个皇孙才是正经。”
离开了慈宁宫,朱翊钧带着王皇后回了坤宁宫。
事实上朱翊钧被说了孩子的事情,她也不例外,所以看向朱翊钧的目光就有些期待和羞涩了。这个时代孩子对女人的意义非常的多,对于王皇后来说,那就更是意义非凡了。
“朕很好看吗?”朱翊钧见王皇后一直偷瞄自己,忍不住笑着问道。
王皇后一愣,随后迟疑着说道:“好看,皇上最好看了!”
一夜甜蜜之后,朱翊钧再一次回到了乾清宫。
接下来的几个月,事情都按照朱翊钧的设想再走,选功司和武选司那边走上了正轨,这让朱翊钧很是松了一口气。京营那边的调查也都完了,五个指挥使的位置也让了出来。
罢免了五个人,从新任命了五个人,提督衙门那边也都走上了正轨。
朱翊钧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到了秋天,朝廷又开始忙了秋天收税的事情。这两年朝廷的情况好了不少,户部能够有存银了,太仓的粮仓里面也有了存粮,让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不少。
八月初,朝廷有一件事大事情要开始了,那就是学宫的招生。
几个月前这个消息就传出去了,无数的勋贵子弟都在准备,可是无论是朱翊钧还是其他人,全都没想到这件事情的吸引力会如此的大。
在得知勋贵子弟都可以来之后,无数的勋贵子弟从全国各地汇聚到京城。
这些人可不是穷书生,基本上都是有钱人,整个京城的消费徒然暴增,粮米蔬菜的价格都暴涨。朝廷不得不紧急平抑物价,免得闹出事情。
紫禁城,文华殿。
“皇上,这是这一次学宫报名勋贵子弟的名册!”兵部侍郎曾省吾将一份名册呈了上来,虽然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的变化,可是看着面前的名册,曾省吾还是感觉不真实。
倒不是因为其他的原因,而是因为太厚了。
原本他们对这件事情并没有太看重,但是现在看来,显然这件事情的影响被严重低估了。单单是从这份名册上就能看得出来,学宫的影响很大。
光是报名的勋贵子弟足足有两千多人,这个人数震撼了不少人。
朱翊钧摸着手里面的名册,笑着说道:“那就开始选拔吧!”
学宫的建设和管理,朱翊钧交给了兵部侍郎曾省吾负责,而日常的训练,朱翊钧则交给了俞大猷负责。几位教官也是从各地抽调上来的底层军官,大部分都是战功赫赫的人物。
有从西北来的,也有从南方来的,也有从辽东来的。
第一年是全面的军事化训练,到了第二年就需要分科了,从步兵科到骑兵科,从炮兵科到后勤补给科。其中还有一个特战科,以及一个军医科。
军医科的主要教员来自太医院,也就是李时珍这两年的医学学生。
特战科那边还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慢慢的摸索。不过那些都是一年以后的事情,眼前最重要的是招生考核,这件事情是朱翊钧关注的重点。
“对了,考核的那天,朕会去现场!”朱翊钧笑着对曾省吾说道。
“陛下,学宫的名字是不是不太合适?”曾省吾对朱翊钧要去现场的事情不太感兴趣,反正皇上对学宫的看重大家都知道,但是他对学宫的名字不太满意。
“以前因为在宫中,叫学宫还没什么不妥,现在已经迁出宫外了,再叫学宫就不太合适了。”
听了曾省吾的话,朱翊钧点了点头,笑着说道:“的确不能在冠以学宫之名了,既然是讲武的地方,那就叫讲武堂好了。因为以前是在皇宫里面,在加上大明皇家四个字,也就可以了。”
“大明皇家讲武堂?”曾省吾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点头道:“好,臣会让人制作匾额!”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朕来写,朕亲自为大明皇家讲武堂写匾额!”
关于名字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学宫更名为大明皇家讲武堂,匾额由朱翊钧亲自来写。大明皇家讲武堂武试的那一天,皇上也会驾临。
这几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城,参加考核的勋贵子弟顿时欢欣鼓舞了起来。
八月初六,这一天是讲武堂武试的日子,朱翊钧起了一个大早,在英国公定国公等勋贵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了新建的大明皇家讲武堂。
大明皇家讲武堂设立在南苑,这是朱翊钧挑选的一个比较合适的地方。
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赶走了所有居住在海子里的居民,扩建殿堂宫室,四周修砌围墙120里,谓之“南海子”,把元朝的猎场扩大了数十倍。
燕京十景中的“南囿秋风”,就是指南海子一带。
周辟四门,内建衙署,设总提督一人、提督四人负责管理。苑内分为四部分,各有一名提督管理,管辖海户400人。苑内设立二十四园,养育禽兽,种植果蔬,供皇帝和官僚贵族打猎享乐。
后日渐荒芜,明隆庆年间,南苑已经很衰败。
朱翊钧准备把这个衰败的猎场利用起来,毕竟这里够大,环境也够丰富,山水都有,也利于训练。这天一早,这里就聚集了不少人,参考的加上看热闹的,足足几万人。
只不过能进入的不多,龙武左卫出动了一万人维持秩序。
第八十四章 招生()
在讲武堂里面,校场上早就准备好了考核,一侧的台子上面,朱翊钧和勋贵们入座之后,下面的考核也就开始了,主持这一次考核的自然就是俞大猷。
“皇爷,考核的第一项是跑步。”张鲸在朱翊钧的身边,向朱翊钧解释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这个他能理解,毕竟是讲武堂,你没有一个好身子骨肯定是不行的。通过跑步来验证,倒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不过胜在有效。
放眼看过去,朱翊钧发现这个校场这圈可不小,比起后世的操场可大多了。
这一圈下来,怕是能有一千米的,于是朱翊钧转头问张鲸:“这跑几圈算是合格的?”
“回皇爷,三圈,能跑三圈的才算是合格!”张鲸听了朱翊钧的问题,连忙笑着说道。
三千米,朱翊钧点了点头,还是可以,不太难,如果连三千米都跑不下来,也别读讲武堂了,这里不适合你。在朱翊钧问张鲸的时候,下面已经开始跑了。
只见俞大猷让人弄了一个沙漏,看来这跑步也是有时间的。
两千多人一起跑,这场面也是很大了,只不过刚开始跑就来开距离,不少人直接就冲了出去,速度很快。朱翊钧看着眉头都一挑,这么跑,确定能跑下来?
跑完一圈就有掉队的了,俞大猷就让人把后面人全都拦了下来,他们这就算是被淘汰了。
这些人倒是没引起朱翊钧的注意,勋贵里面这样的人不少,毕竟家境殷实,这一次来考讲武堂,不是来凑热闹,就是家里面逼着的,他们也不想真的考进去。
跑完第二圈,基本上水份就挤出去了,不行的基本上都被淘汰下去了。
这个时候吸引人的就是跑在前面的了,朱翊钧数了一下发现居然有几十人,这些人的步伐稳健,速度也很快,尤其是领头的那几个,基本上从开始就跑的很快。
“不错,不错!”朱翊钧笑着点了点头,这就很好啊!
有人才就行,毕竟是第一次,只要不全都是窝囊废,朱翊钧就很满意。
跑完三圈,下面清点了人数,发现还剩一千三百多人,跑个圈大概淘汰掉了一半,朱翊钧只能无奈的摇头,这些勋贵子弟身体该是有多差,三千米都跑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