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驾到-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情完了,朱翊钧知道万历朝最大的一场风暴就要来了,那就是张居正夺情。这件事情掀起的风暴之大,影响之深,在历史上也算是大事件了。

    时间一晃就进入了九月,掌灯时分,张居正的轿子停在了张府门口。

    自从开革开始之后,张居正非常的忙,经常忙得不分昼夜,今天这个时间回来已经算是早的了。进了府邸,张居正有些疲惫的打了一个哈切。

    年纪大了,这么忙碌身体有些受不了了,张居正真的有些吃不消了。

    “老爷!”

    游七端着一碗药放在了桌子上,然后恭敬的站在一边,这些日子张居正补药的次数和药量都加大了不少。游七每一次都让人先准备好,进门之后先喝一碗。

    点了点头,张居正端起药碗喝了下去,然后又端起清水喝了一口气,这才舒了一口气。

    “今日可有什么事情吗?”张居正看着游七,开口问道。

    “老爷,没什么事情,一切安好!”游七答应了一声说道:“府里面来拜望的人不少,不过都没什么大事情,大部分都是来走门路,托关系的。”

    张居正点了点头,这种事情免不了,他也不甚在意。

    九月的最后一天,天下雨了,朱翊钧站在乾清宫外面的台阶上,看着外面哗啦啦的下雨,听着雨声,面无表情。伸出手任凭雨点打在自己的手上,触感冰凉。

    朱翊钧很快就看到了一个身影从雨中狂奔而来,这让朱翊钧一愣,同时心里面也是一紧,终于来了吗?

    跑上来的是徐德,见到朱翊钧之后,徐德连忙说道:“皇爷,出事了!”

    “什么事情?”朱翊钧强压着心里面的激动,声音稳稳的说道。

    “皇爷,奴婢这边刚得到消息,张阁老的父亲作古了!”徐德不敢怠慢,连忙说道:“江陵那边报丧的人应该已经进京了,估计现在也到了张府了。”

    舒了一口气,张居正开口说道:“朕知道了,把人手撒出去,京城不能乱。”

    “是,奴婢明白!”说完这句话,徐德转身就向外面跑了出去。

    张府,张居正看着手上的讣告,脸色一阵苍白,手中的纸张跟着颤抖了起来,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自己的父亲居然死了,怎么在这个时候死了。

    眼圈略微有些发红,张居正半晌才出了一口气,看了一眼游七,张居正颤抖着声音说道:“举丧!”

    时间不长,整个张府哭声震天,消息火速传遍了整个京城,张居正的父亲死了!

第二十八章 夺情() 
伸了一个懒腰,朱翊钧从床上坐起了身子,让身边的宫女伺候自己穿衣服洗漱,这是重生以来稍有的悠闲清晨,不用赶时间去上朝,也不用等着张居正来给自己上课。

    现在张居正在家居丧,京城上下也全都被这件事情占据了,各方人马奔走勾结,朱翊钧这位皇帝反而闲下来了。

    锻炼完身体,吃了造反,朱翊钧这才松了一口气。

    在得到张居正老爹死讯的时候,朱翊钧甚至都怀疑过是不是有人害死了他。相比于刺杀张居正,弄死张居正的老爹反而更容易,反正目的达到了。

    张居正的老爹死了,他就需要回家守孝三年,三年的时间,什么改革都没用了。

    不过这种想法只是一闪而过,哪怕是张居正的老爹真的是被人害死的,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朱翊钧也不可能让东厂和内厂的人去查这件事情。

    现在要面对的是张居正的夺情事件,朱翊钧其实很好奇,张居正立刻就想到夺情了?还是真犹豫纠结了呢?

    “现在京城没什么事情吧?”朱翊钧看了一眼张鲸,开口问道。

    “回皇爷,京城现在都在议论张阁老居丧之事,朝廷内外无数人都在谈论。”张鲸开口说道:“无数人去张府拜望,大家都希望张阁老回家守孝。”

    朱翊钧点了点头,张鲸后面这句话说得很清楚,大部分都希望张居正回家守孝三年。

    现在内阁有三位大学士,张居正吕调阳和张四维,三个人之中,张居正是首辅,吕调阳是次辅。如果张居正回家守孝三年,按照顺序吕调阳就应该进为首辅。

    张四维理所当然的是次辅,这两个人很大可能都在期盼着张居正回家。

    吕调阳朱翊钧不太肯定,但是张四维一定是盼着张居正回家的,这位虽然现在很是捧着张居正,可是朱翊钧知道,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官”。

    在张居正活着的时候,张四维是张居正一党,坚定的支持张居正变法。

    等到了张居正倒台,张四维翻起张居正的旧账来,也是不遗余力。此时的张四维估计最希望张居正回乡,毕竟吕调阳年纪大了,现在身体都不好,很少来内阁办公。

    张居正让吕调阳在此,不过是为了占据一个内阁大臣的位置罢了。

    到时候张居正回家守孝,吕调阳说不定这三年里面也下去了,那张四维就是内阁首辅了。张四维怎么可能不动心,朱翊钧是不相信的。

    内阁首辅大学士和内阁次辅那完全就是两个概念,内阁次辅和内阁大学士,那更是两个概念,走进内阁,谁不想往上走。

    在说现在的六部堂官,甚至是被张居正赶回家的老臣,他们不想张居正回家吗?当然想。这几年张居正把持着内阁,其他人全都被堵在了门外。

    断人前途如杀人父母,说不定早就恨死张居正了。

    比如工部尚书朱衡,比如葛守礼,如果不是张居正,上一次这两个人都是有可能入内阁的,或者成为吏部尚书。现在两个人还憋着,他们怎么可能不希望张居正回家。

    在加上反改革派,被张居正开革的官员,送张居正回家都要成为官场共识了。

    以前弹劾或许效果不好,可是这一次绝对是名正言顺,你爹死了你都不回家,你这是不孝!这个年代要是被扣上不孝的帽子,那名声就全毁了。

    反正弹劾张居正这个理由,张居正根本没法反驳,打哑巴一样。

    朱翊钧叹了一口气,怪不得张居正夺情之后行事风格大变,估计也是被这帮人气的,或者说看清楚了这帮人的真面目。看了一眼张鲸,朱翊钧吩咐道:“让人注意一下京城的情况。”

    “是,皇爷!”张鲸答应了一声,恭敬的退到了一边,没有在开口说什么。

    张府。

    得到父亲去世的消失两天了,张居正的脸色好看了不少,此时张居正的府邸来了一个人,名义上是来看张居正的,其实他是来和张居正谈事情的。

    来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兵部尚书王崇古。

    王崇古是嘉靖二十年进士,为安庆、汝宁知府。喜论兵事,悉诸边隘塞。历任刑部主事、陕西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嘉靖三十四年为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寇于夏港。

    嘉靖四十三年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

    隆庆初年,受任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隆庆四年,改总督山西、宣、大军务,力主与俺答议和互市,自是边境休宁,史称“俺答封贡”,“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王崇古也因此张居正的看中和重用,万历三年进京为刑部尚书,刚刚改认兵部尚书没多久。

    对于张居正的改革,王崇古非常的支持,从头到尾王崇古都是坚定的改革派。尤其是张居正在军事上的改革,王崇古恨不得大声的拍手叫好。

    王崇古支持张居正,不是为了巴结张居正,也不是为了升官,他是真的支持,绝对张居正做得对,做得好。

    这一次的事情王崇古自然听到了消息,外面闹腾的那么厉害,王崇古有些坐不住了,他希望张居正夺情。一方面,皇帝还年幼,他们母子都离不开他这个深谋老练的顾命大臣。

    二来张居正自己已推行开的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的举措及准备着手进行的在全国范围内丈量土地、改革赋税制度、推行一条鞭法等改革方案还有待进一步谋划和执行。

    如果这个时候张居正离开了,那么一切都前功尽弃了,王崇古这一次是来劝说张居正的。

    两个人分宾主落座之后,王崇古喝了一口茶,直接开口说道:“张阁老,念在大明江山社稷的份上,学甫请张阁老夺情!”说完之后,王崇古站起身子,深深一躬。

    张居正夺情必然骂声遍天下,王崇古如此劝说张居正,必然是心怀愧疚的,可是为了大明,他又不得不为。

第二十九章 迫不及待() 
看着王国光,张居正一愣,连忙伸手搀扶起了王国光:“王大人,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王国光直起了身子,两个人再一次坐下,王国光先开口说道:“张阁老,大明现在离不开你,朝廷现在离不开你,夺情虽然有些不近人情,可是学甫还是希望张阁老能够夺情。”

    “使阁老担士林非议,国光之罪也,国光愿为阁老首倡夺情。”

    张居正看着王国光,见他说的情真意切,可是张居正还是没松口,而是说道:“王大人,父丧回乡守孝乃是伦理大事,太岳不敢坏了人伦。”

    “朝廷上有明君,下有贤臣,太岳离去也不会有问题的。”

    “况且回乡守孝也不过二十七个月,太岳今年也不过五十有三,等到守孝之后,如果皇上需要,太岳再回朝堂也不晚。太岳离开之后,大明江山社稷还有赖学甫兄。”

    张居正说的很恳切,表明了自己不想夺情的态度。

    王国光看着张居正,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脸上带着几分失落,他是真的希望张居正夺情的,可是这件事情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了。毕竟父亲死去居丧,这不但是孝道,同时也是孝心。

    虽然说忠孝不能两全,可是真的到了这个时候,忠孝的选择也很困难。

    王国光离开后,张居正就阴沉了下来,从心里面讲,自己不想回乡居丧三年,也想夺情。可是这件事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即便是自己想要夺情,也不能是王国光首倡夺情。

    兵部尚书做这件事情,名不正言不顺,同时也会给人自己掌握兵权的借口。

    坐在椅子上,张居正陷入了沉思,事实上夺情的事情张居正不是没想过,可是这是一件是大事请,需要仔细的权衡。父亲突然间溘然长逝,一边是孝道礼法,一边是自己的改革,是大明江山,张居正迟疑了。

    紫禁城,文华殿。

    自从穿越以来,朱翊钧对写字一直没落下,他喜欢的书法是柳公权的柳体,所以朱翊钧一直都在临摹柳体,这几年下来,已经有些像样了。

    正所谓红袖添香,朱翊钧写字的时候伺候他研磨的也是一位漂亮的宫女。

    宫女的名字叫做柳瑟,朱翊钧很喜欢的一个名字,十六岁的柳瑟长的很漂亮,这也是朱翊钧将她留在身边伺候的原因,秀色可餐啊!

    同时柳瑟的才情也很好,从小饱读诗书,琴琴书画也是样样精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小姑娘。最近朱翊钧把她带在身边的时候非常多,这也使得柳瑟在宫里面的地位急剧上升。

    此时朱翊钧写字,柳瑟研磨,气氛非常的和谐,没有人来打扰。

    朱翊钧提着笔在纸上写下了四个大字:以身许国!

    “陛下这四个字颇有柳公权的神韵了,假以时日必定青出于蓝。”柳瑟盯着朱翊钧的写的四个字,笑着说道。

    伸手捏了捏柳瑟的鼻子,朱翊钧笑着说道:“这个马屁拍的好,朕收下了,那你说说大明朝谁担得起这四个字?”

    柳瑟一愣,能够得到朱翊钧的心爱,柳瑟自然是足够聪慧的,想了想柳瑟说道:“奴婢觉得于相公可当得起这四个字,于相公所作所为配得上以身许国的评价。”

    于相公?

    朱翊钧当然知道柳瑟说的是谁,于相公就是于谦啊!

    对于这位朱翊钧也是很敬佩的,也的确当的以身许国四个字。气节壮烈,忠心赤诚,再多的褒扬词汇放在他的身上,朱翊钧都觉得不过分。

    提起笔朱翊钧又拿过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句话。

    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柳瑟看着朱翊钧写下的评语,笑着说道:“于相公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做得好。皇上评价于相公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评价的也好。”

    于谦,后世评价为西湖三杰,三个人都死的很壮烈。

    这个时代评价一个人,很多时候并不是看你想做的事情有没有做成,而是看你气节。于谦却不一样,不但做成了,而且气节壮千古,死的也是非常让人惋惜。

    “说得好!”朱翊钧笑着说道:“有功于大明的人,不能让他们流完血又流泪啊!”

    柳瑟站在一边笑着,也不说话,她喜欢这样看着皇上,这样的皇上让人迷醉。

    正在朱翊钧两个人柔情蜜意的时候,张鲸快步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朱翊钧一愣,看到张鲸的神色就知道出事情了,以张鲸的为人和眼力劲,他是绝对不会再这个时候跑进来的。在这个时候跑进来,明显就是有大事情。

    “皇爷,出事了!”张鲸也不迟疑,连忙说道。

    “就在刚刚,内阁僚属和翰林院的学士、侍讲读学士、修撰、编修、庶吉士们都纷纷穿上红袍到内阁道贺。官员们都在传张阁老回乡居丧,他们去恭贺吕阁老了。”

    朱翊钧一愣,脸色瞬间就黑了下来,你们是有多迫不及待。

    不说其他的,张居正不是罢官回乡,人家是死了爹!

    你们这群人在人家死了爹的时候,身穿红袍跑去内阁恭贺吕调阳,恭贺什么?恭贺吕调阳做内阁首辅?是要弹冠相庆?简直可恶之!虽然官场人走茶凉是常态,可是这人还没走呢!

    在加上这是死了爹,你们就不能注意一点吗?

    朱翊钧心里面别提多腻歪了,刚刚的好心情瞬间一扫而空,你们这是多恨张居正啊?这是纯粹想恶心死人啊!那么自己以后改革呢?等到自己死了,你们是不是放鞭炮啊?

    此时的朱翊钧真的是感同身受,心里面憋屈的很,恨不得把这些人全都弄死。

    虽然大明朝有约定俗成的规矩,首辅去位三日以后,次辅便可把座位从右边移到左边。可是你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朱翊钧指着张鲸,大声说道:“你去,去内阁。”

    “去看看谁带的头,在去看看吕调阳,看看吕调阳有没有把他的椅子搬到左边去!”

    这是要把张居正离开的事情给坐实,朱翊钧穿越以来还是第一次如此生气,满口仁义道德,忠君爱国,结果做起事起来如此无耻下作。

第三十章 听太后的() 
张鲸顿时就是一愣,他还是第一次看到皇爷黑着脸,还是第一次看到皇爷用这样的语气说话。打了一个激灵,张鲸连忙说道:“老奴这就去!”说完转身就跑了。

    舒了一口气,朱翊钧坐在椅子上,继续黑着脸。

    他虽然知道张居正夺情,但是大多数都是张居正如何霸道,如何处置那些进谏之人,现在看来,张居正处置的都轻了。一群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上男盗女娼的货色。

    你们不是讲究仁义礼智信吗?这样的做法符合哪一条?还真是见识到了文人的无耻。

    “皇上,喝茶!”柳瑟将一杯茶端给了朱翊钧,然后转到了朱翊钧的身后,轻轻的给朱翊钧按着肩膀说道,没有在开口说话,柳瑟很懂做人,她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闭嘴。

    喝了一口茶,朱翊钧这才觉得好了不少,心里面突然对张居正有些愧疚的感觉了。

    或许张居正贪权,可是这里面有多少是为了自己,朱翊钧自己都不敢说,自己前一段时间做的事情,好像有些过了。不过很快这种感觉就消失了,这可能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自己需要在张居正离开之后迅速的接过朝政的摊子,如果真的什么都没有,自己的接班肯定会出问题。

    张居正为了大明,自己也为了大明,不得已啊!

    正在朱翊钧琢磨该怎么做的事情,张宏的声音突然从外面响了起来,大声的说道:“太后驾到!”

    朱翊钧的脸瞬间就苦涩下来了,忘了还有这么一位大神呢!这件事情李太后肯定是关注的,不过朱翊钧也明白,李太后的态度肯定是想张居正夺情的。

    张居正夺情这件事情上,朱翊钧与李太后是没有冲突的。

    李太后从外面走了进了,看了一眼对自己行礼的朱翊钧,摆了摆手,面沉似水的说道:“行了,坐下说话吧!”说完就自己先坐下了。

    朱翊钧也就坐下来,大殿里面的气氛瞬间凝结,气压都低了很多。

    原本还挺轻松的柳瑟,此时低着头,含着胸,不敢说话了。李太后在宫里的权威可比朱翊钧厉害多了,毕竟管理后宫,太后比李太后更加的名正言顺。

    “张先生父亲病逝的事情,皇儿已经知道了吧?”李太后看了一眼朱翊钧,面无表情的问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儿臣已经得到下面大臣的奏报了!”

    “那皇儿准备怎么办?”李太后紧接着又问道。

    这话一出,大殿里面的气温又一次下降了一些,皇帝成年了,明年就大婚了,按照礼法明年就该亲政了。无论是顾命大臣张居正,还是垂帘听政李太后,全都应该把权力交出来。

    皇宫大内怎么可能有傻子,傻子都死了,这个问题在皇宫里面何其敏感,听到太后这么说,宫女太监连气都快不敢出了。

    太监宫女们都知道,司礼监名义上是张宏掌管,实际上是太后说了算,东厂或许不是的,但是玉玺却在太后的手里面。张阁老则是握着内阁,如果张阁老这一次丁忧守制,那皇上必然要亲政的。

    到时候皇上拿回了内阁,司礼监这边必然也掌控起来。

    不说别的,张宏肯定要换掉的,这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宫里面这两天的气氛都很压抑了。尤其是刚刚皇上发脾气之后,现在就更没人敢说话了。

    李太后紧紧的盯着,她现在就担心自己的儿子会趁着这个机会把张居正赶回家。

    上一次的事情还没散去,加上儿子表现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