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鲸,把俞大猷的资料给朕找一份来!”朱翊钧看着站在身后的张鲸,开口说道。
提到俞大猷的资料,朱翊钧突然想到一件事情,是不是该让东厂建立一份人事档案。从朝廷在朝的官员开始,无论是家里的财产,还是为人的情况,全都摸一便。
先京官,然后各地的封疆大吏,然后在到知府知县,虽然耗时长,但是真要是建立起来,那作用就大了。
包括谁和谁是同乡,谁和谁是同年,谁和谁是同门。朱翊钧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情可行,这才是东厂的正确使用方法。官员任免的时候,资料拿过来看一看,皇帝不知官,你当的什么皇帝。
“是,皇爷!”张鲸连忙点头,俞大猷的名气可不小,张鲸也听说过,虽然他不知道皇爷怎么就对俞大猷感兴趣了。
等到张鲸出去了,朱翊钧拿起笔开始写张诚,官员的资料库一定要建起来。
后世政府官网上都能查到资料,虽然机密的看不到,可是任职经历什么的都能看到,还要公示。朱翊钧相信政府肯定还有更详细的档案资料,反贪局也有。
大明没那么多官员,也没那么复杂,反正现在东厂也没什么事情做,那就先建立着。
俞大猷的资料并没有费什么力气,东厂本来就有,张鲸很快就捧着俞大猷的资料进来了。
朱翊钧快速的翻看了俞大猷的资料,看得很仔细。
父亲病逝后,俞大猷放弃学业,继承了百户的世袭职务。嘉靖十四年,俞大猷中武举人,被任命为千户,守御金门。从被坐上这个千户开始,俞大猷就开始一生的征战生涯。
从南海平乱到浙东抗倭,俞大猷一辈子都在为大明征战。
在这里面的一条记载让朱翊钧看了有些感慨,俞大猷讨平范子仪叛乱后,严嵩却将俞大猷的战功压下来不上报朝廷,只给了俞大猷五十两银子。
这只是其中一件,武人在大明的地位可想而知,一个相对的公平都得不到。
俞大猷这一生,这样的委屈受了多少,背锅,罢免,对于俞大猷来说,这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坐在龙椅上,用手抚摸着大明的玉玺,朱翊钧的心情有些沉重。保卫大明江山的永远是这些人,是戚继光,是俞大猷,是阖家战死的孙承宗,是卢象升,是死战不退全军覆灭的白杆军。
那些满嘴仁义道德,口口声声忠君爱国的人,大明依靠的不是他们。
他们得到的却不是尊重,不是认可,朱翊钧心里面满是郁闷之气。他想到了林则徐,想到丁汝昌,想到了很多人,心里面就像是燃烧着一团火。
这团火很旺,很旺。
张鲸站在台阶下面,他感觉皇爷的神态变了,不再是那种让人猜不透的感觉,反而充满了肃杀,不知道为什么,张鲸现在只有一个感觉:皇爷想杀人!
半晌,朱翊钧才平静了下来,深吸了一口气,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眼神却异常坚定。
心里面的火烧起来就不会熄灭,自己的帝王之火,早晚会燃烧整个大明,继而燃烧整个世界。
“拿下去呗!”朱翊钧将俞大猷的资料递给张鲸,开口说道。
张鲸虽然不知道皇爷为什么看了看又让拿下去了,可是张鲸却在心里面留意了。从刚刚皇爷的表现来看,皇爷对这个俞大猷可是很有兴趣的。
只不过暂时无法判断这种兴趣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不过这不要紧,自己只要关注着俞大猷就好了。
只要有了俞大猷的消息,自己第一时间就送过来。
朱翊钧不知道张鲸在想什么,他现在已经准备重用俞大猷的了,只是需要等一个合适的机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建立官员档案的身上,这也是一件大事情。
资料被张鲸拿走之后,朱翊钧继续在那里写章程。
第七十三章 第二个买卖()
关于建立官员档案的事情,朱翊钧很快就安排给张鲸了,作为东厂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虽然耗时耗力,但是朱翊钧对这件事情很看重,他也相信这件事情办成了之后,会给自己带来非常多的好处。
安排好了这边的事情,朱翊钧又开始关心陈矩那边的事情了。
朱翊钧安排给陈矩的任务也很简单,说白了就是从新支撑起兵仗局。
虽然兵仗局是空壳衙门,可是名分尚在,做起事情来少了很多顾忌。朱翊钧也是看中这一点,这才没有另起炉灶。相对来说,兵仗局不会太被人抵触。
只不过朱翊钧让陈矩去了,但是没给陈矩经济上的支持。
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没钱是玩不转的,朱翊钧派了陈矩过去,其实就是想让他先熟悉一下兵仗局,适应一下,然后才开始正式的工作。
在得知朱翊钧要来兵仗局,陈矩老早的就在这里等着了。
作为皇宫里面的一个普通的太监,陈矩在得到朱翊钧重用的时候,心里面和激动,也很兴奋,发誓要做出一番成绩了。可是来到兵仗局之后,陈矩就傻眼了。
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兵仗局就是一个空架子,这让自己怎么办?
在彻底理清了兵仗局的事情之后,陈矩心都快凉了,这样的条件,别说完成皇上交代的任务了,就是稍稍赚点钱都成问题啊!总不能弄点兵器盔甲出去卖吧?
一来陈矩没这个胆子,二来也没有渠道啊!别这边卖了,那边就让人举报了。
在听说皇帝来了之后,陈矩心里面自然忐忑异常,在陈矩看来,自己这一次怕是要让皇爷失望了。
朱翊钧来了之后,在陈矩的陪同下参观了整个兵仗局,也问了不少问题,发现陈矩对这些问题对答如流,可以说是如数家珍,朱翊钧就满意的点了点头。
东厂那边早就把陈矩的事情报告给自己,这段时间陈矩虽然在想办法,可是没有做什么坏规矩的事情,这让朱翊钧很高兴。这些就足够了,至于陈矩做没做出成绩,朱翊钧没那么在乎。
“陈矩,你做的不错!”朱翊钧笑着看着陈矩,开口说道。
“奴婢有负皇爷重恩,奴婢,奴婢!”陈矩有些站立不安,连忙开口说道。
朱翊钧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你做的很不错,朕很满意,朕今天过来就是给你送赚钱的法子的。”说完朱翊钧就屏退了左右,只是让人留下了一个大木桶。
“你可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朱翊钧指着大木桶,笑着问道。
“奴婢不知!”陈矩连忙摇头。
朱翊钧觉得自己有些恶趣味了,摇了摇头,伸手将木桶的盖子打开,笑着说道:“这里面是一桶猪油,以后你赚钱就靠它了,好好的学着,朕只教一遍。”
原本朱翊钧是想画一张图让陈矩自己弄得,后来想一想还是觉得自己教一遍靠谱些,也能省一些时间。
朱翊钧要做的就是皂化反应,把生石灰溶于水,制成石灰水,再把小苏打倒入其中,小苏打,后世用来蒸馒头和包子的,主要成份是碳酸氢钠,与石灰溶液反应之后,生成碳酸钙沉淀物和上层澄清的溶液。
这些清液,就是氢氧化钠,也是朱翊钧需要的东西。
氢氧化钠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提到它另外一个名字,知道的人肯就不少了,那就是火碱,是一种重要的工化原料,腐蚀性极强。
朱翊钧用玻璃勺子把清液撇出来,生怕洒出来一点点,火碱一但接触皮肤,会造成严重是烧伤。对于这些玩意,朱翊钧一项都非常小心。
上一次制备氰化钠,朱翊钧也就冒了一次险,从那以后就再也没做过。
把撇出来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热油锅中充分搅拌,就会发生皂化反应。
朱翊钧看着旁边烧火的陈矩,笑着说道:“不用盯着记,朕会给你一本书,上面都有详细的记载。你现在就先看着,大概的步骤记下来就好了。”
虽然朱翊钧这么说,可是陈矩还是不敢大意,这可是皇爷教的,要是忘了自己万死莫属啊!
朱翊钧把油锅搅拌均匀,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等待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放入几滴卤水,就是用来点豆腐的卤水,不是有一句话说得好,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时间不长,锅中的猪油已经开始了皂化反应,最上层的油黄色皂质开始逐渐凝固。
朱翊钧连忙对陈矩说道:“看着,趁着现在这个时候,把表面最纯净的皂拿出来,然后放入胭脂粉,这个就是咱们赚钱的第一个东西,它叫香皂。”
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猪油皂,会带有一股子油腥味,就算做完肥皂,也没人愿意用它弄得一身猪油味。
加入胭脂粉虽然能够掩盖这种味道,可是也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选择当然是用花香精油,可是东西要一代一代的做,要一代代的更新,上新品才能圈钱啊!
这是营销之道。
做完香皂,锅中还剩下一些浑浊的皂质和底层的碱性废液。
中层浑浊之物撇出,朱翊钧把他们单放入一个盆中。这里面的成分主要是末反应完全的猪油和杂质,还有少量皂质。朱翊钧把兑好的卤水加入其中,用力搅拌加热。
不多时,盆中的猪油再次发生了变化,逐渐凝固。
“这就是咱们第二个赚钱的东西,这是蜡,用来做照明的蜡烛!”
陈矩都快看傻眼了,他不知道只是一桶猪油,怎么皇爷怎么就变着花样的弄出这么多东西来?前面那个香皂他不知道是做什么的,可是蜡烛他知道啊!
现在最好的蜡烛是牛油蜡烛,可是大明禁止宰杀耕牛,市面上根本就没有牛油蜡烛可卖。
陈矩不知道的是动物油脂做出来的蜡烛,由于里面有甘油,燃烧时火焰带烟,气味难闻。若改用硬脂酸做成蜡烛,燃烧时不仅火焰明亮,而且几乎没有黑烟,不污染空气。
这也就是朱翊钧做的这件事情,这样产出的蜡烛不但无烟,燃烧好,而且便宜。
对于勋贵和有钱人来说,无烟一项就足够了,晚上看书无论是油灯还是油脂蜡烛,全都是烟熏火燎呛人的要命。这种蜡烛一旦上市,必然大受欢迎。
整个皂化反应最后的产物,就是上面提到的甘油了。
第七十四章 俞大猷罢官()
甘油的作用非常的广泛,但是最广泛的应用是制作硝化甘油。相信后世的人对硝化甘油一定非常熟悉,而且它也和一个非常有名气的人牵扯到了一起,这个人就是诺贝尔。
朱翊钧知道原理,也知道怎么做,他自然就盯上了更为先进的火药。
黑火药缺点太多,想要制作威力更大的枪炮,基本上不可能。想要制作枪炮,不光是钢铁产业需要提升,火药产业也一样,无论是发射药,还是底火,全都需要新的工艺,想要达到要求并不容易。
当然了,现在弄出来的甘油朱翊钧也没打算用,他要等,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看到这个了吗?”朱翊钧指着甘油,笑着对陈矩说道:“这个东西叫甘油,它很有用,也是能用来赚钱的。不同品质的水果,都含有不同程度的单宁,而单宁又是水果中的苦、涩味来源。”
“算了,你不用记单宁是什么了,你就记住这种甘油能够去除果酒之中的苦味和涩味。能够增进果汁本身的厚味和香味,外观鲜亮,酸甜适口。”
“这样,回去之后你找一坛子果酒,然后自己试试,看看效果。”
陈矩连忙点头,他的心里面震撼不已,他怎么也没想到,一桶猪油,皇爷能够用它做出那个香皂,还能做出蜡,然后还能弄出这个去除酒味的甘油。
果酒陈矩当然知道,那玩意又苦又涩的,难喝的很,比起粮食酒可差远了。
可是果酒的成本低啊!
果子这玩意有的是,漫山遍野都是,酿出来的果酒成本很低,如果真的能解决果酒苦涩的问题,那果酒必然能够大卖。这里面有多少利润,陈矩都不敢想。
“好好干,把买卖做起来,然后你就有钱了!”朱翊钧笑着对陈矩说道,说完之后转身就走了。
接下来的日子朱翊钧又闲了下来,张居正还在收拾官场,为自己的改革大计布局。这些和朱翊钧的关系都不大,他也不准备插手,干看着就行了。
到了七月,东厂送来的一条消息引起了朱翊钧的注意,俞大猷被撤职了。
自从上一次朱翊钧提过俞大猷之后,张鲸一直都在关注这件事情。这一次俞大猷被撤职的事情一出来,张鲸第一时间就跑到朱翊钧这里来了。
“俞大猷被撤职了?”朱翊钧看着张鲸,迟疑的问道:“他怎么就被撤职了呢?”
“回皇爷,上个月海贼突袭闾峡澳,俞大猷因战事失利被免官。”张鲸不敢多说什么,只是将事情说清楚,摆事实,这个在皇爷这里最管用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他知道现在俞大猷很不顺,功劳很多,但是总是被免官,起起伏伏的。
对于这样的人才,朱翊钧自然不可能这么浪费掉,于是便对张鲸说道:“让俞大猷进京吧!”想了想又说道:“你们东厂派人去办!”
“是,皇爷!”张鲸连忙点头,他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一次自己赌对了,这个俞大猷果然很是受皇爷的看重。
朱翊钧想了想又觉得不行,俞大猷为人刚正,别在误会了什么:“这样,东厂派一个心腹过去一趟,不能走漏了消息,算是密旨吧!”
“让俞大猷装病,然后进京找李太医给他看病,明白吗?”
“密旨的事情对外人保密,但是你可以告诉俞大猷,朕找他进京有机密事情相商。”
张鲸心里面一动,自己家的皇爷这么慎重吗?他的心里面也跟着慎重了起来,连忙点头:“皇爷放心,老奴一定把这件事情办好,把俞大猷带到京城来。”
朱翊钧点了点头,之前他就想找机会把俞大猷给弄到京城来。
现在俞大猷被罢官了,机会正合适,把他弄到京城来,先谋划一段时间,然后找机会筹建一只海军。实在不行就悄悄的把他安排到辽东去,然后去那边造船弄海军。
蓟州那边也行,只不过那边是戚继光的地盘,怕是会出问题。
朱翊钧一时间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不过办法总是有的,先把人弄过来是正经。不说别人,先给俞大猷调理一下身体也是好的,让一代名医李时珍给他调理。
俞大猷的年纪可不小了,加上这么多年的征战,他的身体暗伤肯定不少。
好好调理一下,多活几年,这才是王道,只有他活得长一点,那才能够帮自己把海军的底子打好。无论是将来南下剿匪,还是出海做生意,没有一只强大的海军是不行的。
不说其他的,单单是现在大明沿海最大的海贼林凤,大明的水师根本打不过。
虽然说后来剿灭了林凤,那也是林凤在征讨马尼拉,与西班牙人大战失败之后,这才被大明的水师给剿灭了。只不过剿灭了林凤,大明沿海又崛起了一股海盗,他们就是以郑芝龙为首的海盗集团。
对于林凤和郑芝龙的海盗集团,朱翊钧没什么好感。
说他们阻止了大明被殖民,在朱翊钧看来基本上就是无稽之谈。以当时西班牙荷兰的实力,想要殖民大明,基本上等于痴人说梦,就算是骚扰到沿海,他们也没好下场。
这些海贼没底线,他们上岸抢劫,勾结东南士绅走私,可以说罪行累累。
只有在朝廷没有海军,朝廷不中用的情况下,这才显出他们来了。现在朱翊钧来了,他准备建造海军,准备打造大明的海上舰队,这些海贼第一时间就要清缴掉。
一来还东南沿海一个安稳,二来也要断掉东南沿海那些士绅的走私之路。
捏住海贸,他们不交税,朱翊钧也有办法让他们把钱吐出来。这年头就没有比海贸更赚钱的了,可以说是无本买卖,很多时候做海贸和做海盗就是一个意思。
朱翊钧知道怎么造船,但是他不会练兵,这也是他看中俞大猷的原因。
自己不知道没关系,俞大猷知道就行了,朱翊钧相信让俞大猷练兵,他一定能练出一只精兵来。到时候自己还能和他交流一下,让他教导一些自己这个时代的军事。
第七十五章 警惕()
东厂很快就派人去找俞大猷了,这件事情张鲸派了自己的心腹去做,这件事情朱翊钧十分的看中,张鲸自然不敢出纰漏,所以十分的用心。
“皇爷,徐光启找到了,一百个孤儿也凑齐了!”
俞大猷的事情还没说法,这边的事情倒是办成了。
“说说看!”朱翊钧看着张鲸,淡淡的开口问道。
“是,皇爷!这个徐光启原本家中还是不错的,徐光启的祖父因经商而致富,家资丰厚,及至父亲徐思诚家道中落,开始务农为生。”
朱翊钧点了点头,他大概知道徐光启的经历,也知道他家里面穷。
从第一次参加科举开始,徐光启就想着改变自己的家庭环境,并且实现心中的抱负。只不过徐光启的科举之路非常的不顺畅,可以说一步一个坎。
考秀才考举人,再到考进士,徐光启没有一次是一次中的。
直到四十多岁,徐光启才考中了进士,一路坎坷,当然了,考上举人之后,徐光启就不穷了。所谓穷秀才,富举人,有几个人听说过穷举人的。
徐光启考上秀才之后,依靠着到处当先生为生,期间就遇到了西洋传教士,遇到了利玛窦,然后徐光启就对西洋学说有了兴趣,还加入了基督教。
在科学方面,徐光启很有天赋,如果不是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科举和当官上面,徐光启一定能够在科学方面取得让人震撼的成就。
朱翊钧对徐光启的未来非常的看好,尤其是在自己培养之后。
“老奴找到徐光启的时候,他快要读不起书了!”张鲸开口说道:“当时老奴见到了他的父母,说了皇爷交代的事情,他们也就答应了。”
“办得不错!”朱翊钧笑着点头:“那其他的孤儿呢?”
“回皇爷,全都是七八岁的孤儿,一百个,全都识字!”张鲸连忙说道:“皇爷放心,这些孩子都是来路正的孩子,有的是东厂找来的,有的是救来的。”
朱翊钧一愣,救来的,什么意思?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