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都是骑兵,刘綎自然也不用歇着,反正你跑我就追。
一路上斩杀无数,直接朝着科尔沁的汗帐就杀了过去。
这边打的热闹,中路军李成梁也掩杀了过去,他的任务很简单,那就是直奔科尔沁汗帐。当李成梁来到科尔沁汗帐之时,这里的撤退刚弄到一半。
李成梁直接乘势掩杀,大破科尔沁汗帐。
奥巴和翁果岱原本想着让部族撤退的,可是事起突然,哪有那么好撤退的。这边还没撤完,明军已经掩杀了过来。
实在没办法,奥巴只能带着骑兵弃了大部,向西去找自己的老爹翁果岱了。
李成梁沙场宿将,怎么可能放过这样的机会,一边派人去通知戚继光和东路的吴惟英,一边则是带着一万五千骑兵追着奥巴的屁股就向西杀了过去。
不追杀不成,李成梁已经知道科尔沁主力去打刘綎了。
如果刘綎部有失,这一战就麻烦了,李成梁心里面很清楚。到时候即便打赢了,也没功劳了,说不定还得治罪。
李成梁自然不敢耽搁,一方面追杀奥巴,一方面则是支援刘綎。
只不过杀出去两天,李成梁就遇到了无数的科尔沁败兵,一问之下就知道了,刘綎打败翁果岱四万人,活捉翁果岱。
奥巴一万骑兵遇到刘綎所部,一个冲锋就被冲散了,奥巴更是直接就死在了乱军之中,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李成梁久久无语。
第三百四十九章 丰臣秀吉告朝鲜国王书()
李成梁这一次可是抱着立下大功的心思来的,自己带着精锐骑兵,同时还直取汗帐,结果大功却没能立下,郁闷的李成梁恨不得把翁果岱掐死。
你说说你,你来找我啊!你跑去找刘綎做什么?
你也太废物了,四万多骑兵,被人家刘綎打的落花流水的,自己还被抓住了。你这干的叫什么事情?送功劳的吧?
李成梁都觉得翁果岱是故意的,甚至和刘綎串通好的。
虽然李成梁不开心,但是刘綎却是兴奋异常,此战他可以说是什么功劳都立下了,这一次一个伯爵那是绝对跑不了了,嘴都要笑歪了。
战报传到后方戚继光处,戚继光也是良久无语,最后只能无奈的发笑。
看了看左右,戚继光缓缓的说道:“传令各部,不得再行杀戮,收拢科尔沁部族,稳定人心,大军迅速北上,稳定住此地局势。”
“让人去辽东京城报捷,大破科尔沁部,活捉翁果岱。”
“让人打囚车,将科尔沁部翁果岱及其子嗣全部拿下,压入囚车,送入京城。”沉吟了片刻,科尔沁继续说道:“朵颜三部也照此办理!”
刘綎都喊出了送翁果岱去给皇上跳舞,自己这边要是不做,那不适合。
单单一个翁果岱,稍显单薄了一些,反正朵颜三卫的人留着也没用,一起送进去吧!拍马屁这事戚继光做的很熟练,而且很会把握尺度。
你拍的半上不下的,不合适,你要拍那就得拍的爽了。
对于此道,戚继光自然是驾轻就熟,一点都不担心会出错。
北地战火连天,京城之中倒是非常安稳,依旧繁花似锦。刚刚开战之时,倒是有不少人担心,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心里面不以为然的。
朝廷这些年一年好过一年,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朝廷府库充盈,当今陛下又是圣明之君,军械齐备,士卒整训,加上名将能战之名在外,没人担心此战会出什么纰漏。
毕竟朝廷多年前曾经在瓦剌一战垫定军威,此时西北蛮夷怎么会是大明的对手。
随着前方捷报传来,京城之中更是风气大胜,朱翊钧这个皇帝也是声名赫赫。盛世明君的帽子已经被戴上了,吹捧起来也是不要脸的多了。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放下了手中的奏折,面无表情的揉了揉脸。
北线战事已经开了三个多月了,进入七月之后,京城已经有炎热之感了。整日坐在这里看奏折,朱翊钧也是烦闷的很。
不过朝中大臣们各安其位,虽然忙碌些,倒是没什么差错,让朱翊钧省了不少心。
“皇爷,朝鲜那边有消息了!”张鲸走到朱翊钧的身边,恭敬的说道。
朱翊钧一愣,看了一眼张鲸,朱翊钧淡淡的说道:“大殿之中甚是烦闷,有些燥热了,出去走走吧!”说着朱翊钧站起身子往外面走去。
跟在朱翊钧的身后,张鲸开始汇报朝鲜的情报。
“陛下,之前的情报并没有错,倭国的那个丰臣秀吉的确有犯我大明之意。”张鲸缓缓的开口说道:“前些时日已经派了使臣前往朝鲜了。”
“丰臣秀吉派出使者宗义智通告朝鲜王李昖,表示他有意于明年春天假道朝鲜进攻大明,并请予以协助。”
“这是丰臣秀吉给朝鲜王的国书!”说着张鲸将一份奏折呈递了上来。
朱翊钧没有伸手去拿奏折,笑着说道:“念一念吧!”
“是,皇爷!”张鲸答应了一声,然后开口念道:“日本丰臣秀吉,谨答朝鲜国王足下。吾邦诸道,久处分离,废乱纲纪,格阻帝命。”
“秀吉为之愤激,披坚执锐,西讨东伐,以数年之间,而定六十余国。”
“秀吉鄙人也,然当其在胎,母梦日入怀,占者曰:‘日光所临,莫不透彻,壮岁必耀武八表。’是故战必胜,攻必取。”
“今海内既治,民富财足,帝京之盛,前古无比。”
“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满百岁,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
“凡海外诸藩,役至者皆在所不释。贵国先修使币,帝甚嘉之。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会军营,以为我前导。”
听着张鲸念到这里,朱翊钧一摆手,没有让张鲸继续念下去。
这份国书内容其实很简单,前面就是吹捧一下,下面就直接把朝鲜当成藩属国了,还帝甚嘉之,哪个帝?日本天皇吗?
这些朱翊钧倒是没放在心上,而是有一段话朱翊钧听起来颇多感慨。
“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
尽化我俗?
也不知道倭国风俗来自何处!
看着熟不熟悉?后世日本侵华之时,干的就是丰臣秀吉的事情。由朝鲜登陆,直接取朝鲜,然后入东北,进而窥探全中国。
“一旦国力强盛,他们就会想起丰臣秀吉未完成的志愿。”
“每一位倭国的人杰,如果想超越前人,必然要从以中国开刀。”
朱翊钧忍不住慨叹道:“亡我之心不死啊!”
这话却把张鲸吓了一跳,谁王亡我之心不死?倭国吗?
朱翊钧看了一眼张鲸,笑着说道:“朝鲜王可挡丰臣秀吉吗?”
“回陛下,怕是不行!”张鲸直言道:“朝鲜承平日久,朝鲜王李昖重文轻武,王国之中党争严重,原本只有东人党和西人党两派。”
“东人党又分裂为南人党与北人党,西人党又分为老论派和少论派。”
“几方恶斗不断,全国三百多个郡县,大多数连驻军都没有,完全不设防。”
听了张鲸的话,朱翊钧久久不言,还真是信任大明这个宗主国。沉吟了片刻,朱翊钧淡淡的说道:“存入密档封存吧!”
“是,皇爷!”张鲸连忙躬身道。
皇爷知道倭国要来犯多年了,可是张鲸不知道皇爷为什么会如此态度,要知道当年倭寇可是闹得很厉害的。虽然不能太过慎重,可是如此轻忽好像也不合适吧?
可是张鲸也不敢问,反正现在朝廷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辽东之地又屯兵三十万,倭寇来犯又能如何?
第三百五十章 威慑()
朱翊钧看了一眼张鲸,然后又吩咐道:“传旨给内务府的人,告诉他们,尽快把朕的行宫给建起来,入冬之前,朕的行宫要修好。”
“告诉戚继光,那些战俘调给内务府,让他们去筑城,去给朕修行宫。”
张鲸一愣,连忙道:“是,皇爷,老奴这就去!”
从皇爷的话里面,张鲸听出来一些东西,这位皇爷怕是要出京啊!如果不出京,修建避暑山庄做什么?如果不出京,至于催促的这么急?
看来皇爷不是没准备对付倭国,而是准备自己亲自去啊!
虽然不知道皇爷为什么对倭国那么重视,可是张鲸还是赶忙去传旨了,皇爷不说,自己不问,这是张鲸做太监这么多年来的心得。
大捷的情报很快就传了过来,戚继光一战灭了科尔沁。
没有出现什么大肆的庆祝,也没让京城的人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在他们看来,大明打胜了才是正常的,很奇怪吗?这些年大明长气的很!
朱翊钧看着手中的奏折,又看了看戚继光的说法,无奈的摇了摇头。
比起北疆战事,京城最近正在忙着过七夕,随着各地藩王入京,商业的发展,南北交通变好,京城的节日一年比一年要热闹。
各种庆祝活动不断,加上京城商家的鼓动,那就更热闹了。
七夕又是一年之中分外美好的节日,自然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
比起京城之中的安定祥和,整个草原上可以用风声鹤唳来形容。对着朵颜三部和科尔沁的覆灭,草原上人心惶惶,所有人都等着大明安定下来。
没人知道大明的下一刀会砍向哪里,于是乎就有无数人蜂拥到了戚继光这里。
最先赶到的居然是女真四部的人,为首的正是叶赫部的是首领布斋。其他三部的首领也都到了,姿态摆的那叫一个低。
努尔哈赤也来了,草原周围的各个部族也都来了。
大家全都小心翼翼的奉承着,生怕大明这位大帅一个不开心,直接就动了刀子。现在没人扛得住这位大人的刀子,一旦他动了刀子,自己这些人都得完蛋。
戚继光的帅帐里面,戚继光正在接见叶赫四部的首领。
叶赫部的布斋,乌拉部的布占泰,哈达部的孟格布禄,辉发部拜音达里,四个人一脸笑容的奉承着,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恭顺。
戚继光放下手中的酒杯,脸上露出玩味的笑容:“四位想要进京?”
“回大帅,我等不能擅离,但是我等愿意派遣长子入京,向陛下请罪,并请陛下册封,同时愿意进献各部贵女于陛下。”
布斋连忙说道:“我等坐井观天,不知天高地厚。”
“在辽东之地妄自尊大,现在想想真是后悔,我们愿意向陛下进献我们的忠诚。”
其他三个人一听这话,连连点头,乌拉部的布占泰接口道:“我们愿意为陛下在辽东牧马,为陛下镇守辽东。”
戚继光看着四人,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对于女真各部,戚继光并未放在心上,他们要是不知趣,顺带手的灭了也就是了。问题是治理的问题怎么解决,这是一个大问题。
自己三十万大军不能总是摆在这里,早晚要撤回去。
这一点自己清楚,草原上的部族也清楚,这一点就很关键了。自己现在只是对付蒙古诸部,没有对付女真各部,驯服他们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此的话,本帅可以请奏陛下,允许你们西来牧马。”
戚继光看着三个人,缓声道:“不过你们得守大明的规矩,不然本帅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说着戚继光的目光就渐渐冷了起来。
这一次剿灭了科尔沁,在这边划一块草场给他们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以女真治科尔沁,也算是一个办法,大明在筑城于此,想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今年估计不能再打了,索性就流露出一些安抚之态。
马上就八月了,再打下去就是人马俱疲了。
士卒们打了这两仗,缴获了不少好东西,大家都在议论着回去该怎么花这些钱,这就是军心思归。虽然打的时间不长,但是也不好在打了。
吞并了朵颜三部和科尔沁,大明也需要消化个一两年。
戚继光没准备在开战,各部所请自然也就可以顺水推舟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的地方官和内务府了,对于大明内务府的那些人,戚继光可是很相信的。
那就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货色,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
看着一群面带喜色谢恩的布斋等人,戚继光脸上也在笑着,可是心里面却是在冷笑,等你们见识到内务府的恐怖之后,你们应该就不会笑得出来了。
这几年瓦剌那边就是例子,内务府深入草原之后,据说这两年控制的越发厉害了。
朝廷准备在归化城驻军,甚至开始派官了,戚继光觉得不出五年,归化城就得改名字,到时候整个瓦剌就全都得姓朱。
酒宴自然是宾主尽欢,戚继光笑着将几个人送了回去。
等到人都走了,戚继光将吴惟英招呼道了身边,然后开口说道:“快马入京,把这边的事情向陛下做一个详尽的汇报。”
“本帅这里有一份奏疏,你代本帅呈给陛下。”
这一次兵发辽东,打的是朵颜三部,现在连科尔沁都打下来了,这已经超过了原本的安排,对此戚继光需要给朱翊钧一个交代。
另外就是戚继光需要知道皇上的想法,是一鼓作气直下察哈尔,还是等到明年。
按照戚继光的意思那就是不打了,应该维持现在的局面,把朵颜三部和科尔沁部的地盘吞下来,然后在去打察哈尔。
只是戚继光也不知道自己家的那位陛下会怎么选,要知道现在只要覆灭了察哈尔,整个漠南草原就尽入大明之手了。
这一点戚继光知道,朱翊钧也知道,在这个时候忍住收手,可是很难的事情。
送走了吴惟英,叹了一口气,戚继光转身回了帅帐。戚继光又何尝不想一战定草原,可是现在不是时候啊!真的不是时候。
第三百五十一章 废除贱籍()
如果灭了察哈尔,整个漠南蒙古就是大明的马场,这一点对大明好处多多。同时对戚继光也是好处多多,不说其他的,一个国公肯定到手了。
即便如此,戚继光还是决定先不打。
眼看就要进入八月了,如果不能速胜,战事拖入冬天,反而会变得非常麻烦。粮草转运也换变得越发艰难,到时候容易出问题。
戚继光想要的是毕其功于一役,而不是拖拖拉拉的打个没完。
一旦打个没完,朵颜三部和科尔沁这些新纳之地,怕是也不安稳。
戚继光派了吴惟英回京,草原却涌入了大量的人。这些人全都是汉人,每日从辽东和草原之间来往的车马队数不胜数。
内务府的动员能力空前强大了,建城的物资已经开始向着草原运送来了。军中的俘虏也都交给了内务府,在刀剑的威逼下,开始为大明筑城。
除了原本定下的三城,科尔沁部的地盘上也要筑三座城。
水泥开始运送了过来,筑城所需的红砖也都用马车往过运送,草原上的运输队向蚂蚁一样。勋贵士绅商人,全部蜂拥而至。
他们的目标是牛羊马匹,当然了,最重要的目标是草场。
朝廷已经下了文书,除了奖赏给有功之将的草场之外,所有的草场全部发卖。现在养羊薅羊毛多赚钱,谁不想弄一块自己的草场。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基本上已经和戚继光没什么关系了。
接下来戚继光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等待朝廷或者说皇帝的下一步命令。整顿军务,维持地方安稳,进行好过渡,这是戚继光要做的事情。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吴惟英,详细的询问了辽东战事,朱翊钧这才缓缓的点了点头。如果没有丰臣秀吉的话,朱翊钧更倾向于打。
戚继光担心的事情朱翊钧并不担心。
什么后勤补给的问题,什么过冬的问题,什么经营朵颜三部和科尔沁的问题,在朱翊钧看来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大明小问题,放在草原就就是大问题。
察哈尔的布延彻辰要死了,这个时候动手,老家伙根本连跑都跑不了。
打掉了察哈尔,大明在草原上就再无一合之敌,那样大明有的是时间经营草原。
路上的颠簸都能要了布延彻辰的命,不过有丰臣秀吉那个二货,那就索性不打了。不过朱翊钧却也不会就这么算了,看着吴惟英道:“回去传旨戚继光,让他带着骑兵去张维贤那里。”
“兵合一处,进逼察哈尔,即便是不打,朕也要吓唬吓唬布延彻辰。”
吓唬察哈尔的布延彻辰,目地自然非常的简单,让他别捣乱。大明东征的在即,一旦布延彻辰趁着大明东征之时捣乱,会很麻烦。
虽然历史上布延彻辰没捣乱,可是现在却不一样。
察哈尔现在被大明用刀架着脖子,谁知道布延彻辰那个老家伙会不会玩鱼死网破。吓唬吓唬啊他也好,等到朵颜三部和科尔沁建城完毕,自己也就有办法钳制他了。
“是,陛下!”吴惟英答应了一声,躬身道。
等到吴惟英走了,朱翊钧直接来到了军机处,将事情和军机处的大臣通报了一声。随后朱翊钧开口吩咐道:“军机处安排好新建之地守卫事宜。”
“从辽东、蓟州和宣府抽调一些人马到新建之地为守军,另外新建之地扩充三万骑兵。”
在新建之地扩充骑兵,这是必须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关键是那里有马啊!一旦这三万骑兵建完,以大明的实力,察哈尔跪下唱征服。
到时候自己就可以尽起十万骑兵,横扫整个草原。
打完察哈尔,这支骑兵可以继续往北,继续向西,反正大明现在有钱,养得起。只不过朱翊钧也知道,以现在的交通和通讯情况,向北向西扩张,其实好处不太多。
石油煤你也运不出来,占据那么大的地盘,实际上也没什么用,那里很荒僻。
吞下整个漠南蒙古,大明就需要时间经营,真正的化为大明之地,而不是放在那里荒僻着,浪费钱。反倒是向南,大海上可全都是机会啊!
军机处的人很快就把事情安排下去了,根本不用朱翊钧操什么心。
调配军需,任用将领,然后封赏事宜,整个大明上下忙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