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面又挖了一个坑,摆明了就是不让沐朝弼安排身后事,如果沐朝弼真的在京城被收拾了,那直接就让他的儿子继承沐国公的爵位。
朱翊钧相信这样的做法,沐国公府一定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情来。
朝廷摆明了就是针对沐朝弼,不是针对沐国公府,沐国公府会为了一个沐朝弼造反吗?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这么多年了,沐国公府支脉甚多,没人会傻到为了沐朝弼造反。
如果沐朝弼在云南或许会鱼死网破,可是他在京城,鞭长莫及啊!
朱翊钧对张居正很佩服,他在疯狂的学习着张居正的一切,他的政治手腕,他看东西的眼光,他做事情的风格和分寸。朱翊钧虽然两世为人,但是这些东西他都不会。
前世他也不是官员,这一辈子才十岁,他要学着怎么玩弄权术,怎么玩弄政治。
皇帝的身份很有用,但是也不是万能的,朱翊钧需要给养,而张居正恰恰能给朱翊钧这样的给养。
沐朝弼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朝廷再一次恢复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大家基本上都准备着过年,也没人惹事。张居正的京察没有大规模的开始,应该是准备到明年开春来一波大的。
别人都没事,朱翊钧这个皇上也就闲了下来,开始筹建医学。
张居正掌医学院,主要以太医院的太医为主,同时准许太医推荐有能力的医者入医学。经过李时珍的考核之后,合格的可以评为博士。
选拔出博士之后,医学就开始招收学生了,第一批学生基本上都是这些医学博士的学生。
医学没有放在皇宫里面,朱翊钧把这个学校放到了皇宫外面的一座府邸里面,就是原本严嵩的府邸。足够大,也足够好,简单的修整一下,直接就能用了。
朱翊钧在他们搬进去的时候,给他们提供了一本医书,朱翊钧自己编写的。
《伤口清创术》就是名字,主要讲解的是外伤,其中解释了细菌,解释了消毒等等概念。这算是医学的一个研究方向,中医发展到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进入瓶颈了。
把脉针灸火罐刮痧,这些东西对于一些病症是没用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朱翊钧准备从外伤开始,然后演变成外科,这样才能实现中医的突破。
医学那边虽然磕磕绊绊的,可是也走上了正轨,朱翊钧又把注意力转移到魏良辅这边来了。魏良辅的太常寺卿之位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张鲸开口,张居正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两个人初步建立起了信任的关系,正在向着全面合作一点一点的前进。
成为了太常寺卿,但是魏良辅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弄戏。一些简单的东西已经弄出来了,幸亏这是万历年间,这要换成大明开国的时候,这唱腔朱翊钧都不知道怎么弄了。
要知道大明的官话可是凤阳话,就是安徽方言,你这没法唱后世的京剧,倒是能唱花鼓歌。
好在太宗皇帝是燕王,也迁都北京,经过这么多年的融合,已经有些后世京腔的意思了。虽然还有很多凤阳话,但是也不是没法弄。
大清虽然影响了京腔,但是也没那么大,毕竟他们说的是满语。
唱腔弄完了就可以开始排练了,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朱翊钧就准备守岁看戏。
第六十一章 过年()
冬天一切都显得萧条,腊月二十九这一天下了大雪,皇宫里面到处都是雪,朱翊钧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在皇宫里面堆雪人,而且还是亲自动手。
一群太监宫女在旁边看着,脸上的表亲非常的纠结。
七八个孩子玩闹的很开心,这样放松的时候对他们来说很难得。
朱翊钧的老爹孩子不少,出了李太后两儿一女之外,还有其他的公主。朱翊钧原本只打算带着永宁堆雪人的,对于自己这个妹妹,朱翊钧非常的怜爱。
谁知道小姑娘管不住嘴,或许是兴奋过度了,总之消息就走漏了,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的情况。
朱翊钧知道事后会被老妈教训,不过看着他们玩闹的高兴,也就不说什么了。
在不远处的台阶上,李太后身上披着大氅,眺望着不远处的位置,看着朱翊钧带着弟弟妹妹堆雪人,欢快的笑声不时的传过来,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皇宫是一个规矩大于感情的地方,这样一幕可不多见。
“让人给他们准备热汤,在准备干衣服!”李太后不准备过去了,原本听说皇上带着弟弟妹妹在雪地里面玩耍,李太后准备过去好好教训一下儿子。
可是看到这一幕之后,这种想法就没有了,心中不禁有些怅然。
“要是着凉感染了风寒就不好了!”李太后嘱咐完了之后,笑着说道:“咱们去乾清宫,到那里等着他们!”说完就快步的向屋子里面走去。
从张鲸的脑袋上摘下帽子,直接戴在雪人的脑袋上,朱翊钧大声的宣布:“咱们的雪人完成了!”
“永宁,把那个扫帚拿过来!”朱翊钧招呼了一声永宁,等着她把扫帚拿过来,朱翊钧直接将扫帚插在了雪人的身上,笑着说道:“这样才完美。”
一群小人小脸冻得通红,但是表情却异常的兴奋,如此轻松的玩耍机会是不多的。
“好了,现在该回去了,朕准备了好吃的,大家一起去吃!”朱翊钧笑着拍了拍手,这些孩子太小,这么冷的天气不能在外面时间太长。
加上刚刚玩闹的厉害,说不定已经出汗了,在外面继续折腾下去,很容易感冒的。
带着弟弟妹妹们进了大殿,朱翊钧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老妈。手里面端着茶碗的老妈面无表情的看着自己,朱翊钧心就咯噔一下,果然还是没瞒得住老妈。
“参见母后!”
在朱翊钧的带领下,一群人连忙给李太后行礼。
只有朱翊鏐,小家伙直接跑过去扑到李太后的怀里面,结结巴巴的说道:“母后,母后,儿臣刚刚堆了一个大雪人,皇兄说那是扫地雪人,可厉害了。”
伸手点了一下朱翊鏐,李太后慈爱的说道:“都去洗个热水澡,别受凉了!”
一群孩子做鸟兽散,朱翊钧也去洗澡了,这个不能耽搁,不然真的会感冒的。洗完澡出来,朱翊钧便陪着老妈坐在那里聊天,说着说着,朱翊钧就想到一件事情。
“母后,不如明日让姥爷一家进宫来吧!”朱翊钧开口说道。
“宫里面明天搭台唱戏,连舅舅家里面的人也接过来,大家一起热闹一下,好好过一个团圆年!”一边说着,朱翊钧一边看着老妈的反应。
见老妈颇为意动,心里面也就有了底了,自己果然没想错。
“这合适吗?”虽然对儿子的提议很感兴趣,可是李太后还是有些迟疑。
“有什么不合适的!”朱翊钧笑着说道:“又不是让他们在宫里过夜守岁,只是早上接过来看戏,晚上就回府上守岁。到了晚上,母后也要和宫里面的人一起守岁啊!”
皇宫大内除了自己老妈之外,还有陈太后,还有几位太妃,这些人都要聚集到一起来守岁。
“那行,让他们都进宫热闹一下吧!”李太后最终还是没能抵御儿子的诱惑,点头答应了朱翊钧的提议。
朱翊钧也是好心,老妈一个在这深宫里面,实在是可怜。老爹如果活着,或许好用一些,虽然不经常见到,但是毕竟有一个念想,现在只有一个人,总显得孤单。
将姥爷和舅舅一家弄进宫来,也算是让老妈不至于孤单。
看着老妈手中的那串佛珠,朱翊钧叹了一口气,以前老妈是没有信佛的习惯的,现在也开始信佛了,这也算是给自己找了一个信仰,一个心灵的寄托。
朱翊钧不准备对这件事情发表意见,反正信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三十,一早朱翊钧就派人去了武清伯府。消息昨天就送过去了,那边也准备好了,坐着宫里面派出的马车,一家子浩浩荡荡的就进了宫。
慈宁宫这边人不少,年少的朱翊鏐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钻来钻去的不让人省心。
永宁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板着小脸,在那里装她的贤惠宫主。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贤惠这个词,非要做什么贤惠宫主,还问朱翊钧能不能把她的封号改成贤惠。
谁整天把自己贤惠挂在嘴边上,还贤惠宫主,丢不起那个人。
戏台子早就搭好了,负责这个戏班子的人是陈矩,朱翊钧对他还是很放心的,让他去安排一切事宜。唱戏的人都是太常寺和宫里面鼓乐司的,精挑细选。
“臣武清伯,参加皇上!”武清伯见到朱翊钧之后,笑的格外灿烂。
武清伯的心情格外的好,无论是皇庄的绿色蔬菜,还是自家的玻璃镜子,卖的全都非常好,赚了一个盆满锅满的。武清伯已经打算过完年把镜子卖到江南去了,那里大户多得很,肯定能赚更多钱。
“姥爷,坐!”朱翊钧笑着说道:“今天过年,姥爷多陪陪母后,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武清伯点了点头,表示他知道了,转头看过去,见自己的女儿正拉着外甥外甥女询问着什么,脸上的笑容异常灿烂,自己多久没见过女儿这样的笑容了。
闲聊的差不多了,朱翊钧走到老妈的身边,笑着说道:“母后,好戏是不是该开锣了?今天的第一场唱《状元媒》。”
第六十二章 考成法()
《状元媒》的演出很成功,老妈很喜欢,现场的气氛也很好,朱翊钧眯着眼睛看着台上,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对于这个戏班他是有安排的,可不是单纯的戏班子。
看戏,中午吃饭,一家人其乐融融,慈宁宫的笑声就没断过。
吃完了午饭,众人又闲谈了一会儿,朱翊钧就让人把武清伯一家给送回去了,毕竟今天是过年,在留他们在这里就不合适了。下午就到了宫里面活动的时间了,各个宫的娘娘们也都过来了。
下午安排的戏是《锁麟囊》,这种戏在这个时代价值观没的说,正确的很。
解危济困,知恩图报,整部剧的基调非常的好,关键是这是一部女人戏,将的就是两个女人的故事。这种戏拿出来给老妈看在合适不过了,中老年妇女最喜欢。
虽然自己的老妈只有二十八岁,可是心态早就是中老年妇女了,当然,这也和这个时代人的寿命有关系。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这个年代四十多岁死的很多,五十死的就不算夭亡,到了六十岁死,那就算是喜丧了。
如果计算平均寿命的话,估计也就三十多岁,这个时代的人心态早熟,因为活的短。
果然,下午的《锁麟囊》很受欢迎,自己的老妈和陈太后都很喜欢,也得到了太妃们的一致喜爱。晚上的守夜也进行的很顺利,大家吃的开心,聊的也开心。
从过年到上元节是朱翊钧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过得最开心的日子。
不用读书,不用上学,不用整天看奏折,也没有尔虞我诈。
日子一天天过,朱翊钧的心情也变得更好,大年十六衙门开衙上班,朱翊钧也召开了大朝会。只不过大朝会很好过,也没什么人在这个时候出来挑事。
一直到到出正月,衙门才会渐渐的走入正轨,朱翊钧也跟着混日子,除了每天锻炼身体之外,朱翊钧还给自己做了一个新年的规划。
先从自己做起,以后可以推行到朝廷,一步一步來。
刚出正月,朝廷就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张居正的京察开始了,同时张居正上了一份奏折,震撼了整个大明官场。
张居正的奏折主题很明确,就是“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齐号令,凡事务实,勿事虚文!”,说白了就是一个意思,那就是考核官吏。
在奏折的后面,张居正详细的写明了自己准备怎么做,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考成法。
考成法一出,官场震动,无数奏折飞向了皇宫,最多的时候都是用车拉。朱翊钧看都懒得看,直接让司礼监把这些奏折选出来,然后直接烧掉。
反对考成法的理由,无论是什么,朱翊钧都不想去听,也不想去看。
这世上会说的人多了,可是会做事的人却没有多少,大明朝马上就会出现一个嘴炮党,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林党。这些人除了嘴炮,什么事情都不会干。
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依旧掩盖不了他们龌龊的本质。
张居正不喜欢他们,朱翊钧更不喜欢他们,虽然他们的口号包装的很漂亮,可是就是结党营私,就是大地主大商人大官僚的发言人。
东林党的口号是: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等。
听起来十分的高大上,可是也只能是喊一喊,没一个人提出具体怎么做,张居正的考成法才是做这些事情的方法,东林党就是嘴炮。后世都讲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东林党都不光是空谈了,他们左右舆论,干扰朝廷施政,在朱翊钧看来就是祸国乱政的乱党。魏忠贤怎么没全杀光了,全杀光了大明也不至于灭亡的那么早。
当然,东林党也不是不做事,他们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东林党竭力反对皇帝派遣矿监、税使到各地进行疯狂掠夺、横征暴敛。主张既重视农业,也重视工商业,要求惠商恤民、减轻赋税、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反对屡见不鲜的科举舞弊行为,主张取士不分等级贵贱,按照个人才智,予以破格录用。
听着都挺高大上的,但是朱翊钧知道他们最实际的主张一直都在赋税。
废除矿税,废除工商税,减免农税,当然了实在不行的时候,加征农税也是可以的,但是矿税和商税不能加。矿和工商都是官绅把持着,他们一个个富得流油却连税也不想交。
农税,这些人都是免税的,加征农税也加征不到他们的头上来,只能是自耕农,最后导致的就是流民遍地,遇到灾祸就烽烟四起,最后酝酿出了规模宏大的明末农民起义。
至于后面的什么兴修水利,垦荒屯田都是闹着玩的。
兴修水利是好事情,可是田地都是他们的,他们还不交税,然后让朝廷兴修水利去灌溉他们的田地。朝廷没有税收,用什么兴修水利?
开垦团田,说得好听,开垦的田地都不够他们吞并的,开垦多少,他们就能获利多少。
后面的什么取士不分等级贵贱,按照个人才智,予以破格录用。这种说法一方面收买人心,另外一方面是在给自己谋福利。按照个人才智破和录取,什么人有才智?还不是他们说的算。
看着高大上的口号,其实都是掩盖他们见不得人的目的。
等到万历死了,通过三大案,他们的努力终于实现了,废除矿税,降低了商税和关税。只不过泰昌皇帝只活了一个月就死了,他们根本没来得及做更多。
上来的天启皇帝根本不理这些嘴炮党,而是任用魏忠贤,建立起了阉党,也就是在三大案之中被打趴下的那些人。
不过东林党背后有江南集团的支持,底蕴深厚,在天启皇帝死后,搬倒阉党的过程中,他们又崛起了,或者说是忽悠住了崇祯皇帝。取消或降低了海外贸易税、矿税、盐税、茶叶税等税种的税负。
有事情就管崇祯皇帝的内库要钱,要不就加征农税,最终整个搞乱了国家的经济体制,崇祯皇帝穷的都要卖裤衩子了。等到大明灭亡之前,崇祯皇帝才想起大哥的话,想起魏忠贤。
崇祯皇帝才会让人收敛了魏忠贤的尸骨,才会喊出那句“文臣误我,文臣皆可杀!”
第六十三章 关于科技书的幻想()
作为一个后世来的人,朱翊钧当然清楚官员考核的重要性,别说官员了,公司都是绩效的。后世的官员为了政绩什么办法都想的出来,可是这个时代的官员,收受贿赂,钻营拍马才是主流。
让张居正先用考成法试探一下,并且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朱翊钧觉得没什么不好。
考成法虽然闹腾的厉害,可是没什么用,奏折送进皇宫大内就向石沉大海,内阁张居正一言九鼎。考成法在一片哀嚎之中通过了考核,京察之后便开始进行。
万历元年,大明朝的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野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
朱翊钧则是在皇宫里上学,学宫里面再一次开学了,经过一个寒假回来之后,这些家伙的状态明显不太好,所以朱翊钧这几天一直都在操练他们。
同时今年朱翊钧准备开一门新课,这门课程的名字就叫民生。
对于学八股的学子来说,民生基本上和他们没什么关系,夸夸其他可以,五谷不分的才是大多数。朱翊钧想要培养的是更加懂得民生的官员,也要教导他们什么是发展。
这些人都是朱翊钧以后要用的,从现在开始教导正合适。配合着算学,用数据说话,朱翊钧相信效果会非常好。
武清伯那边已经把望远镜研究了出来,已经开始给各军的将领装备了,当然了,也只是顶级的将领。每一只都有严格的编号,保密非常严格。
这也是朱翊钧的一个尝试,以后自己要弄的东西多了,保密制度要先建立起来。
乾清宫,朱翊钧正在见自己的姥爷武清伯。
“皇上,派出的人都回来了!”武清伯看着朱翊钧,开口说道:“皇上让找的作物已经找来了,地瓜和土豆倒是没费什么力气,玉米就费了不少时间和功夫。”
“幸好都收集全了,他们还带回来了不少会种植的农夫。”
朱翊钧点了点头,这个倒是可以有,收集到了就好,朱翊钧笑着说道:“派去的人还是很用心的,姥爷要替我多多赏赐他,为皇家办事,不能亏待了。”
“皇上放心,臣明白!”武清伯李伟点了点头。
“关于那些洋人,倒是有些问题!”武清伯李伟开口说道:“那些红夷人倒是找到了,只不过咱们这边派去的人不得他们信任,可能还需有些时日。”
朱翊钧摆了摆手,开口说道:“这件事情姥爷就不用管了,朕会派其他人去做。”
葡萄牙人现在就在濠境,也就是后世的澳门,最初葡萄牙人是来殖民的,大明和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