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朱翊钧的话夸奖,崔福连忙说道:“都是托陛下洪福。”
朱翊钧摆了摆手:“做的好就是做得好,实心用事的人,朕是不会亏待的,今天找你来,有一个差事让你去办,同时也是给你奖赏。”
“你现在是五品的管事是吧?提一品吧!”朱翊钧淡笑着说道。
内务府与外面的衙门不同,但是等级是一样的,在五品的管事上面,是四四品的总管,也就是总管某一方面的权力。
在内务府里面,这也是一个坎,跨过去了,也就意味着你有更多的可能了。
崔福连忙趴在地上,大声的说道:“臣领旨谢恩!”
点了点头,朱翊钧再一次摆手道:“起来吧!”
等到崔福站起来,朱翊钧开口说道:“开藩禁的事情你听说了吧?”
“是,陛下,臣听说了!”崔福连忙答应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这就是朕准备交给你的差事了。”说完朱翊钧就把事情给崔福讲了一遍,只不过朱翊钧只提要求,不提建议。
建筑方面,朱翊钧连半桶水都算不上,这个时候还是别乱说话的好。
古代建筑,朱翊钧更是一窍不通,不过朱翊钧还是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多用砖瓦水泥,少用木料,主要就是结实加快速。
因为没有水泥的缘故,这个时代的建筑多采用木制,因为比较起来,木质比石料更好切割,也更好镶嵌,更加的牢靠。
有了水泥之后,完全可以答到快速修建的目地,同时也可以很牢靠。
晋王府可以按照规矩使用青砖和一些木料,其余的建筑,全部采用水泥红砖。铺地的话,青石板也别想了,费时费力不说,成本多高。
无论是开采还是运输,难度都太大,费时费工。
换成水泥地面,不但修建的快,而且还能够节省材料。弄些碎石料和沙子就成了,不走大车,黑沙就行了,连红沙都用不到。
崔福听得很认真,他是不敢不认真,刚升了官,还得到这么一个差事,自然是要努力干的。
“要雇佣工人,尽量雇佣难民和没有土地的百姓,钱粮要给足,不可缺,要是敢克扣。”朱翊钧说道这里继续说,只是冷哼了一声。
崔福却打了一个哆嗦,咱们这位陛下的刀可是很快的。
“陛下放心,臣明白!”崔福连忙躬身道。
“回去做一个设计图出来,然后在给朕弄一个预算,人手你自己选,这一次跟你营建医院的人,全都调过去。”朱翊钧点了点说道。
这些人手是朱翊钧为以后的建筑公司准备的,大明以后修建的地方太多了。
专业的施工队伍,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现在的京营连工兵都配上了。虽然还不太成熟,可是朱翊钧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能成。
“臣多谢陛下!”崔福连忙躬身说道。
“行了,你去吧!”朱翊钧点了点头,随后摆手道。
“臣告退!”崔福点了点头,然后躬身退了出去。
朱翊钧看着崔福的背影,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一步一步走,不能急,不能急,虽然在心里面不住的告诫自己,可是朱翊钧还是有些压制不住急切的心情了。
“那个崔福的手下,叫什么来着?”朱翊钧看着张鲸,再一次问道。
“回陛下,叫廖青!”张鲸连忙在一边说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他也来了吧?”
“回陛下,来了!”张鲸连忙点头道。
“让人进来!”朱翊钧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
时间不长,又一个中年男子被带了进来,面容黑瘦,看起来倒是很精神。等到他见过礼之后,朱翊钧这才开口说道:“你就是廖青?”
“回陛下,臣就是廖青!”廖青连忙躬身答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随后看了一眼廖青,开口说道:“这一次建医院,你是崔福的副手,做的很不错,朕很满意,提五品吧!”
对于廖青来说,这个提五品可是让他大喜过望。
作为崔福的副手,廖青是从五品,提到五品是提了半级,可是这个不是关键。提了五品,那就是管事,不提那就只能是副管事。
一字之差,那地位可就是天差地,副书记和书记能是一回事吗?
“臣谢陛下隆恩!”廖青连忙趴在地上磕头。
朱翊钧点了点头,淡淡的说道:“起来吧!”等到廖青站起来,朱翊钧这才开口说道:“朕这里有个差事交给你。”
“请陛下吩咐!”廖青连忙说道。
“朕打算修一条京城到蓟州的水泥直道。”朱翊钧看着廖青,淡淡的说道:“这件事情朕准备让你来负责,你能做好吗?”
修一条京城到蓟州的水泥直道?
廖青都快被皇上这个想法给震撼到了,这得多少银子啊?随后就想到这不是自己应该关心的,自己应该关心的是这是一个机会啊!
如果自己带着人修建了这条水泥直道,不说其他的,这份功劳足够让自己再进一步了。
“臣能做好!”廖青连忙保证道:“臣一定会尽心竭力,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朱翊钧当然不会直接就信任廖青,点了点头说道:“那你先给修一条从京城到通州的水泥直道吧!内务府那边会给你派人手,你先把预算弄出来。”
自从内务府建立之后,朱翊钧就一直在内务府推广预算政策,现在用起来很顺手。
修一条京城到通州的水泥直道,好处也很多,改善交通,毕竟通州码头是运河的终点。当然了,主要是考察一下廖青,也让他锻炼一下,积累一下经验。
“是,臣回去就弄!”廖青连忙说道。
“行了,你退下吧!”朱翊钧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等到廖青走了,朱翊钧站起身子伸了一个懒腰,总坐着还挺累的。不过这两件事情安排下去,自己也能松一口气了。
现在朱翊钧不想搞事情,自己的改革可以停下一个阶段了,现在大明和自己都需要时间。
吸纳难民和没有田地的百姓进入城建,一方面是为了给他们一条活路,另外一方面,朱翊钧也要传达一个方式,那就是没有土地也能活的很好。
大明的百姓对土地看得太重了,将百姓从土地上解绑,不光是从身体上,还要从心理上。
如果没有这种观念,那是没办法让大明的百姓把目光从土地上移开的。对于很多的百姓来说,几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就是理想生活了。
事实上如果单纯的想过这种日子也没问题,而是百姓的目光只盯着一亩三分地,这就不好了。只不过这种思想转变是需要时间的,而且是很长的时间,廖原也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正在朱翊钧琢磨着有没有什么办法加速这个进程的时候,一个小太监突然来报,说是皇家科学院的徐光启和武备司的陈公公来了。
朱翊钧顿时就是一愣,这徐光启刚刚研究出座钟,怎么又和陈矩搞到一起去了?
“让他们进来吧!”
虽然不知道这两个人要做什么,可是朱翊钧还是宣了两个人进来,时间不长两个人就从外面走了进来,示意两个人免礼之后,朱翊钧才笑着说道:“两位爱卿携手而来,看来是有大事情啊!”
“回陛下,臣研制出了一种新式的火铳!”徐光启看着朱翊钧,笑着说道。
朱翊钧一愣,站起身子说道:“你说你研制出了新式的火铳?”
事实上武备司前些年一直在火炮上投入,到了这两年这种投入已经转到火铳上来了。只不过进度很慢,朱翊钧虽然知道的发展方向,但是却对其中的细节不甚明了。
武备司只能不断的实验,不断的研究,只不过取得突破却不多。
不够朱翊钧知道这个是急不得了,但是朱翊钧相信,一旦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么大明的武器制造业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到时候各种新式武器一定会不断的产生,自己只需要等着那一天的到来就好了。
“是的,陛下,臣研究出了一种新的火铳。”徐光启笑着说道:“臣已经把东西带来了,现在在外面,请陛下准许臣将东西呈上来。”
那可是火铳,想要携带入宫是不可能的,到外面就被扣下了。
朱翊钧当然不会去坏宫里面的规矩,点了点头:“呈上来!”
马上就有小太监跑去传旨了,时间不长小太监就捧着一个盒子回来了,只不过他没给徐光启,而是给了张鲸,再由张鲸承给朱翊钧。
盒子到朱翊钧的面前已经是打开的了,里面摆放着一把短铳。
看到这支火铳,朱翊钧微微一愣,随后伸手就拿了起来,脸上的表情很复杂,看了一眼徐光启,又看了一眼手中的短铳。果然,无论倒是什么时候,人才都是最重要的啊!
大明的工匠虽然经验丰富,可是他们毕竟不是专门的科研人员啊!
朱翊钧手中的短铳带有锯齿的钢轮、链条、弹簧和击锤等,击锤头上有一打火石,这玩意就是一把转轮式短铳。
徐光启不但做出来了,而且还做出了短铳,真的是太强了。
如果是长铳,那么转轮式火枪只能算是过渡,因为它远不如燧发枪。可是短铳,它可以继续进化的,它的下一步就是左轮手枪。
转轮打火枪按转轮和转轮簧的防护型式,可划分为全外露式、转轮外露式和内藏式三种,左轮手枪采用的就是外露式枪身。
虽然做不到后世意义上的左轮手枪,但是原始的左轮手枪还是能做出来的。
虽然它有需用手拨动转轮,或是用手扳动击锤带动转轮到位,然后才能扣压扳机完成单动击发,枪弹的击发之后需要从新装填等等缺点,但是它是划时代的存在。
徐光启没有在长铳上改进,而是直接制作了一把短铳,这就是天赋啊!
第二百五十七章 首都钢铁厂()
把玩着手中的转轮火铳,朱翊钧抬起头,笑着问徐光启:“试用过了吗?”
“回陛下,这方面臣不懂,试用的事情是由陈公公做的。”徐光启连忙把身边的陈矩给让了出来:“研制新的火铳,陈公公是出了大力气的。”
看了一样陈矩,朱翊钧不禁莞尔,徐光启这是在给陈矩请功啊!
不说其他的,单单是陈矩能让徐光启给自己请功,这就了不得。朱翊钧点了点头,将目光转向陈矩,然后说道:“那你就说说吧!”
陈矩连忙说道:“回陛下,新式的火铳经过武备司的检测,完全可用。”
“除了这种短铳之外,徐大人还制作了长铳,只不相比起来,短铳更加的好用。当然,长铳比起大明现在的火铳也好用很多。”
“只不过造价方面比较昂贵,是现在火铳的四倍。”
“即便是后续大规模生产,估计也要两到三倍的造价。”陈矩说到这里,小心翼翼的说道:“臣以为现在不宜大规模的生产。”
朱翊钧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这玩意不宜大规模的生产。
事实上转轮式火枪很快就被淘汰了,取代它的正是燧发枪。不过转轮式火枪也不是没有高光时刻,德法之战之中,它们就大展神威。
比起现在的火绳枪,转轮式火枪更加的适合骑兵。
虽然戚继光现在有铳骑,可是他们只能算是半个火枪骑兵。火绳枪的特性就决定了火枪骑兵不可能成熟,一旦火绳熄火,骑兵也不可能去点火。
在马上,操作火绳枪很不方便,但是转轮式火枪就没这个缺点。
采用火石打火的转轮式火枪只需要装弹射击就成了,有了转轮式火枪,火枪骑兵才算是正式踏上了历史舞台。朱翊钧准备给戚继光配备一点,试生产有利于改进工艺和研发。
装配给戚继光,也有利于他们适应新的枪械。
转轮式火枪虽然不如燧发枪,但是某些方面与燧发枪也很相似了。一旦以后换装燧发枪,也可以省去大量的训练时间。
“那就先试产五千支吧!”朱翊钧想了想,开口说道。
“是,奴婢遵旨!”陈矩连忙开口说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随后又说道:“关于燧发枪的事情你让徐光启也参与进来吧!相信有了他的参与,肯定能够大大的提升研究的进度。”
听到这话,陈矩就有些汗颜了,砸了那么多钱,花费了这么长的时间,武备司那边居然还没有进展,他都觉得有些丢脸了。
“是,奴婢遵旨!”陈矩连忙答应了一声。
朱翊钧点了点头,事实上他并不太关注火枪的进展,他更关心的是大炮。在这个时代,火炮依旧是主流,在很长时间之内都将是主流。
“膛线的事情做的怎么样了?”朱翊钧看着陈矩,沉声问道。
自从上一次弄出了坩埚钢,刻刀就已经不是问题了,那么火炮的膛线就可以提上日程了。一旦弄出来火炮的膛线,那么膛线枪就不远了。
有了刻刀,拉膛线就不再是难事情,钩刀拉削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给火炮拉膛线,还能给火枪拉膛线,朱翊钧有一点记得很清楚,这玩意用木质的拉床就可以了。
早期的美国殖民者,他们就是自己伐木制造拉床,然后给枪拉膛线的。
如果朱翊钧没记错,现在欧洲那边就已经有前装的膛线枪了。只不过装填很费力气,士兵往往需要用锤子敲击送弹棍才能将弹丸装进枪膛。
射击速度也因此降低到滑膛枪的三分之一甚至更慢。这么低的射速,对于军队来说是无法容忍的。所以在膛线发明后的两百年间,线膛枪在军队中只是配角,
只不过后来有一个人发明了划时代的东西,那就是米尼弹。
米尼弹的发明,使得燧发线膛枪有了质的飞跃,朱翊钧想到这些,不由的想到了清朝抗击帝国侵略者的事情,他们面对的就是前装线膛枪。
比起滑膛枪,线膛枪的好处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进行进精准射击。
能够采用三点一线的瞄准方式,不像滑膛枪只能进行火力覆盖。骑兵面对能够精准瞄准的线膛枪,结果还用说吗?
冲上去除了送死之外,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事实上这些东西欧洲现在就有了,朱翊钧要做的不过是追赶,火器的装配,朱翊钧也不是为了鞑子或者野猪皮准备的。
这是朱翊钧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准备的。
朱翊钧现在需要线膛炮,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想在大明皇家水师的战船上装备线膛火炮。现在的海战,火炮为王。配备了线膛炮的大明皇家水师,肯定会很强。
陈矩听到朱翊钧提起膛线,连忙说道:“回陛下,武备司已经开始刻画膛线了,只不过成功率太低,正在进一步尝试。”
“同时炮弹也在改进,圆形的炮弹并不适合线膛炮。”
朱翊钧当然知道圆形的跑到不适膛线炮,点了点头,朱翊钧沉声说道:“很好,继续做,尽快做出样品来!”
说完朱翊钧指了指徐光启:“让徐爱卿去给你参谋参谋。”
“是,奴婢遵旨!”陈矩点了点头,连忙说道。
等到两个人走了,朱翊钧叹了一口气,什么都要一步一步来啊!事实上现在朝廷有了钱了,朱翊钧已经动心思建造一座大型的炼钢厂了。
位置当然不用想了,肯定是在石景山,名字就叫首都钢铁厂。
那里在后世就是钢铁厂,有密云优质的铁矿、门头沟和石景山以及丰台的优质煤炭、延庆密云的优质石灰石等,旁边的永定河充足的水资源,这都注定了它将是建造钢铁厂合适的地方。
就地取材,节省成本,方便运输,要知道这里在后世也是大名鼎鼎,它的名字叫做首钢。
前世的首钢历经了很多事情,段祺瑞派人在北京石景山东麓筹建名为“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即首钢的前身),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霸占了石景山炼厂,将其改名为“石景山炼铁所”。
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由国民党接管后,于四六年改名为石景山钢铁厂。首钢经历了北洋军阀的战乱、日本侵略者的占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三十年的时间,风雨飘扬。
三十年的沧桑历史,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黑色冶金工业的悲惨状况,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这一世朱翊钧绝对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他要在那里建造一座属于大明的钢铁厂,一座注定会永载史册的钢铁厂。
这座钢铁厂将为大明的崛起打下坚实的根基,将会吹响大明崛起的号角,将会成为让世界战栗的存在,为此,朱翊钧直接将其定名为首都钢铁厂。
这座钢铁厂的建成,大明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要知道钢铁是工业的基础。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倒也平静,朝廷也没什么大事情发生,朱翊钧也难得的清闲了下来。倒是好消息有几个,宣大总督曾省吾来了奏折,宣府的军改完成了。
比起大同,耗时更少,完成的却更好。
张维贤也给朱翊钧上了奏折,说是完成的很顺利。
朱翊钧知道自己是时候调曾省吾回京了,虽然在宣大以西还有固原、甘肃、太原、宁夏几个军镇,可是朱翊钧暂时不准备在那些地方进行军改了。
这几个地方,太原是要改的,但是要等待晋王开藩禁完成之后。
剩下的几个军镇也要改,但是得等到东边完成了以后。调曾省吾回京,让他入阁,并且主持军改事宜,他在宣大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大明这些年的重镇宣大和蓟辽,其他的地方没那么重要。
那边挺稳定,暂时不动最好,朱翊钧准备近几年对草原用兵,那蓟辽就一定要好好经营。等到曾省吾回京,蓟辽军改也就能提上日程了。
到时会裁汰下来的军户也可以招募到城建公司和修路队那边去。
要到京城附近还有两个军镇,一个昌平镇,一个真保镇,这两个军镇也得改。昌平镇就在北京的昌平,管辖长城东南起自今兰州黄河北岸,西北至嘉峪关讨赖河一带,
真保镇则是驻保定,管辖的长城北起紫荆关,经倒马关、龙泉关、娘子关、南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