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空间之重生过去来种田-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魏宗民安顿好食宿,来找宋老他们几位老爷子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众人癫狂图。时过中午,向来注重养生的众人,竟然没有一人记得午饭时间到了。

    中医交流会本来就是德高望重的民间杏林高手们,为了医术的精进而自发组织的交流活动。在众多杏林前辈跟前,芽儿连未出茅庐的小菜鸟也算不上。不过,却不得不说芽儿才是此次交流活动最大的赢家。

    机会难得,每次旁听众多杏林前辈的探讨辩证,芽儿要做的就是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悟,用嘴巴去提问,每每都获益匪浅。

    芽儿就如一块永远吸不饱的海绵,每天要做的,就是不停的消化和吸收,而她整个人也迅速的充实起来,不停的蜕变着。

    如果说,以前的杜萱瑾,还有些收敛不住来源自自骨子里的自傲,那么,在这短短几天内,她身上只剩下淡然和含蓄。

    史蒂芬和史密斯二人,准备的更充分,每人手里拿着一个小型录音机。真的如杜说的那样,中医在中国源远流长,民间奇人藏龙卧虎,中医的魅力,一次次让他们惊艳,一次次打破他们的预想超出他们的想象。

    小姑娘的成长,众位老人精都看在眼里,心里的喜爱更多一份。就连刚开始实在有点看不上芽儿这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的几位老者,也很惊叹小姑娘的天分和悟性。

    有几个老者看不惯宋老他们整天挂在脸上的与有荣焉,也眼热小姑娘的贴心和乖巧,这不,这天午后,好容易逮着宋老他们,忍不住刺上两句,“宋老头张老头,你们行啊!从哪儿找这么一个宝贝徒弟!”不仅能当徒弟传授衣钵,还能当孙女疼着。瞧瞧,嘘寒问暖,张罗衣食住行,把宋老头他们给美的。

    “从别人手里抢过来的!”宋老他们脸上是满满的得意,芽儿这块璞玉也算是他们发掘的。当然,他们可不会告诉这些人,他们还没正式喝过小徒弟的拜师茶呢。

    “就冲小姑娘在学医上的悟性,要换做是我们,我们也得从别人手里抢过来。”众人虽然还不知道小姑娘的真实本事,但就冲这几天小姑娘每每提问时的言之有物,就值得他们夸声好。

    众人都是中医界德高望重的前辈,看到这么好的苗子当然喜欢,“宋老,张老,你们要是不怕我们抢你们的徒弟,到时候把小姑娘交给我们调教几天。”也算还了小姑娘一份人情。

    宋老他们把小徒弟带来,图的就是这一句,当下拍板,“那说好了!你们的拿手绝活至少也得教个一招半式的!不是我们王婆卖瓜,小丫头缺少的只是行医经验!黄老头,小丫头当年可是凭借一手针灸之术,让老外都趋之若鹜。史蒂芬教授和史密斯医生,他们为什么会万里迢迢的来咱们中国?因为他们从小丫头那里见证过咱们中医的神奇……”

    宋老他们可不觉得他们是在夸自家孩子,他们这是实事求是的讲。让这群清高的老头先了解了解小丫头的能耐,指点起来才会更加用心。

    众人虽然怀疑宋老他们有王婆卖瓜之嫌,但是不可否认,他们的好奇心被彻底调动起来了,“这样吧!宋老,后天的会诊,先让我们亲眼看看小姑娘的本事!到时候,我们就把自己的绝活倾心交给小姑娘。不过,要是小姑娘只是纸上谈兵,那就让小姑娘晚几年再来找我们!怎么样?宋老,你们同意吗?”

    “当然!记得,你们到时候可别跟我们抢徒弟!”宋老他们对小徒弟是信心百倍。

    而杜爷爷他们对芽儿,却是家人才有的盲目相信。宝贝孙女被几位老泰斗带走见世面去了,杜爷爷他们比芽儿还高兴。尤其是,张泽远还给杜爷爷他们讲过,能参加的都是中医界的圣手,连他自己还都没有这个资格。

    “哎!忘了跟芽儿说了,要是那些老中医方便,到时候邀请他们过来参加芽儿的订婚礼!”杜爷爷一拍大腿,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杜爷爷他们现在整天就琢磨俩孩子订婚的事,每天都要划拉一遍,邀请函是不是发出去了?是不是该邀请的都邀请了?酒宴准备的丰不丰盛?

    现在,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不过,家里人也发现了,他们这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俩当事人一个比一个跑的没影。芽儿还好一些,最起码知道人在哪,可翟耀辉除了知道他在执行任务之外,别的一无所知。哎,这俩孩子!

    就是因为这份高兴劲,杜爷爷他们准备起订婚礼来,浑身充满劲头。

374<;() 
去看医生的病人和病人家属最担心什么;最担心医生不把病人的病当成一回事。说严重点;最怕遇到学艺不精的医生草菅人命。

    就好比;好容易才排到专家教授的门诊号,还没来得及把心放回肚子里,结果,突然发现等着病人的不是仙风道骨的老专家的妙手回春,却变成了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的练手对象。

    这会;正给轮椅上的老者把脉的芽儿;就被老者的家人和勤务员当成草菅人命的黄毛丫头,冷嗖嗖的眼刀子不要命的往芽儿身上掷,眼神里是明晃晃的质疑和谴责。

    要不是他们刚才都听的清楚;确实是屋子里这几位老中医开口让这个黄毛丫头也把把脉的,他们早把人赶出去了。

    能到这种高规格疗养院疗养的;确实都是非富即贵的人物。但是,别忘了,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有个三灾八难的。身体不舒服了生病了,就得找医生。

    而屋子里这几位老中医,人家可不是普通的医生。说句夸张一点的,这些老中医都是隐世的世外高人,一般很少能请得动他们再次出山。要不是这次医学研讨会,说不定这些老中医们还在哪个世外桃源过着闲云野鹤的修行生活呢。

    最关键的是,这么多中医圣手齐聚一堂,相信什么样的疑难杂症都能够药到病除。这世上,不乏消息灵通的。最近这段时间,向来清冷的疗养院可是有点人满为患。

    所以,不看僧面看佛面,他们再不甘心,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黄毛丫头把老者当成练手的小白鼠。

    不过,相比稍显不平的家人,倒是轮椅上的老者态度十分随和自然,积极配合芽儿这个未出茅庐的毛脚小大夫的检查。

    过来给老者会诊的几位老中医,都是仁心仁术,当然不是就这么把病人交到小姑娘的手里。可是,他们都承了小姑娘的情。要知道,那薄薄几十页的行医笔记,经过这些天的研讨和辩证,每人都可以说是获益良多。

    不过,即使承了小姑娘的情,尽管有中医界老资格的宋老他们作保证,可是,小姑娘真要学他们的拿手绝活,首先得手底下见真章。

    芽儿敛气凝神给老者寻脉问诊,几位老中医的眼睛也没离开过芽儿的手。不说别的,最起码小姑娘寻脉的姿势相当老道,应该不是初次把脉。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几位老中医面露赞许。不过,芽儿的表情却略显凝重。老者面色红润,脉象从容和缓,不浮不沉,腿部又没受过外伤,怎么会突然不良于行?

    “老爷子,能让我看看您的腿吗”芽儿向几位老中医摇摇头,继续征求老者的意见。

    在勤务员出声阻止之前,老者已经配合应道,“当然!小姑娘你是医生,你说了算!”

    于是,老者家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小姑娘把老者的裤腿撩起来,在老者的小腿上又捏又敲,时不时问两句,最后还拿出几根三寸长的银针,在老者腿上又刺又扎,把老者家人给心疼的。

    于是,看向芽儿的神色更加不友善,就连几位老中医也受到牵连。

    几位老中医摸摸鼻子,黄老先开了口,“杜丫头,让我也给这位同志把把脉!”

    众人当然能理解病人家人的心情,不过,病真要是这么好治的话,早就治好了,还用得着跑到这里醉翁之意不在酒等他们。

    再说了,他们只是想看看小姑娘到底有几分本事,可不是专门难为小姑娘的。不说小姑娘能不能找到病因,只看小姑娘刚才出手那几针刺穴的精准,就知道小姑娘真有两把刷子。

    见黄神针之称的老中医终于出手了,老者家人的神色才好了一些。不过,还没等脸上放晴,一颗心很快又随着黄老神色越来越凝重和连连摇头而吊到嗓子眼上。

    如果说,刚才那小姑娘神情凝重,他们还能安慰自个是小姑娘学艺不精,羞涩难当。可是,如果连黄老也是这幅表情,难道说……

    黄老若有所思,放下老者的手腕,冲旁边几位老友道,“老王,老卫,你们也瞧瞧!”

    接下来,几位有名的国医圣手也都是如出一辙的凝重表情。老者家人甚至都不敢问上一句,倒是老者豁达的很,“没事!看了这么多医生,都瞧不出来咋回事!要我说,只要还能吃能喝,这腿看不看的好都没啥!”

    正悄声辩证的几位老中医听老者这么说,神色缓和不少,佩服老者的乐观。抬头又见小姑娘这会也是若有所思的表情,不由笑道,“杜丫头,怎么,瞧出病根了?”

    芽儿答非所问,“我想再给老人家把一次脉!”

    “行!”黄老他们一听,知道小姑娘好像心里有底,当然不会拦着。要不是他们都有几十年的行医经验,卫老更是碰到过类似的情况,他们也不敢这么快确诊。

    老者的家人,刚才那一颗心就跟坐过山车似的,忽上忽下的。这回,再看芽儿把脉的时候,不再是刚才勉为其难的表情了,反而多了一份小心翼翼的期待。

    把脉的时间说长不长,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不过,芽儿接下来却问了一个在老者家人听来是牛头不对马嘴的问题,“老爷子,您以前是不是头部受过伤?”

    “啊?是受过伤!”老者先是一愣,尽管不明所以,还是回答了这个问题,不过,老者很快反应过来,兴奋道,“我说,小姑娘,真行啊,把脉连这都能把出来。那可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一不小心偏脑门被小鬼子射进了一颗枪子!”

    “那老爷子,您前些日子腿突然不良于行的时候,是不是当时头部也伴有刺痛?就在您当年头部受伤的地方!”神经一直紧绷的芽儿,自是没发觉紧抿的嘴角有上翘的迹象。

    “对!”老者听芽儿这么问,手忍不住连拍轮椅扶手,声调略显高亢道,“脑袋是疼来着。只不过,当时光顾着腿了,还以为是差点摔个大马趴脑袋发懵来着!现在想起来,那可不是什么脑袋发懵,那疼,怎么形容来着,对,就跟被马蜂蜇了似的。就是现在,有时候还会痛上一下。不过,当年碗大的窟窿都没嫌疼,这点疼更不算什么,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小丫头,看不出来啊,小小年纪真有两把刷子!”老者神情激动。

    而老者的家人现在再看芽儿,只能在心里跟自个说一句,人不可貌相。

    旁边几位老中医,见小姑娘真的这么快就找到病根了,不由抚须点头,是啊,绝对称得上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们不服老不行喽!

    不过,“杜丫头,既然你瞧出病根了,那你会怎么给这位同志治?”谁都愿意识马的伯乐,看到好苗子当然就想用心栽培。

    “上下兼施!针灸加足疗。老爷子头部的旧伤才是根本!……”能得到几位老中医的认可,芽儿难得侃侃而谈了一回。只不过,后面的那些君臣佐使,对老者和老者家人,即使是好歹也算了解中医皮毛的史蒂芬和史密斯二人来讲,晦涩难懂的不亚于天书。

    几位老中医却听得是满脸后生可畏的欣慰,实在是后生可畏啊!宋老他们真是交了狗屎运,竟然抢到这么一个好苗子。

    “杜丫头,在头部施针不比其它。可是,我已经封针多年,所以,我问你,如果你来施针,能有几分把握?”几位老中医当中,黄老对针灸最有发言权。可惜,岁月不饶人。

    “八分把握!”水满则溢,医生从来不会轻易说自己有百分百的把握。

    “八分把握?”黄老不由点头,即使是在自己最鼎盛的年纪,也只敢说有九分把握。不过,人命关天,黄老突然发现监护人好像也不太好当。

    倒是轮椅上的老者,接着开了口,“八分就八分!医生不是神仙,我相信小姑娘!”

    老者看来也是在家说一不二的大家长,陪着的两位年轻人见老者态度坚决,虽然还是更信任看着就是一派世外高人风范的黄老,不过,也没敢开腔。

    黄老自是知道护着的小鸟崽子飞不高,直接替芽儿应了下来,“那好!杜丫头,既然这样,这位同志就交给你啦!晚上回去好好准备,咱们明天再过去施针。放心,我一直跟着!”

    “好!”芽儿知道几位老中医的用意,当然不会推辞。不过,是得好好准备准备。

    此刻,老者和老者家人,心也彻底落到实处。怎么治,他们不关心,他们只知道腿能治而且能治得好,这就可以了。不过,他们也该回去好好准备准备,最起码得吃饱睡足。

    唯有史蒂芬和史密斯二人,依旧困惑不解。那些君臣佐使,对他们来讲,就是无字天书。

    黄老他们,这些天接触下来,倒是很喜欢这俩老外对医学的严谨态度,没少给两人讲中医,这会,也不例外,“上行下通,经络通畅才能百病不生!”

    黄老用略带闽南方言的普通话讲经络通畅,对史蒂芬两人来讲,稍微有点困难。

    倒是芽儿明白外国人的理解方式,“刚才那位老同志不良于行的根本,在于他头部的旧伤。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是治标不治本!”

375<;() 
自己觉得自己家的孩子好不算数;得别人也觉得好;那才是真的好。尽管在宋老他们眼里;小姑娘是一块值得用心雕琢定会绽放华彩的璞玉,但是,刚开始的时候,那些有名望的老中医们都还是持保留态度。

    然后,芽儿跟着黄老他们会了一次诊;凭借自己的表现;意料之中的得到黄老他们的认可。原来小姑娘不仅仅是在前些天医理辨证时表现出来的理论知识丰富又扎实,就连寻脉问诊的本事也已经颇具章法。

    最起码,当年他们在小姑娘这个年纪的时候;就没人家小姑娘厉害。不难想象,假以时日;小姑娘绝对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成就不可限量。

    于是,经由黄老他们之口,那些仁心圣手的老中医们最常干的事,就是带小姑娘一起会诊。一来是通过会诊指点小姑娘几招,二来是想挖掘出小姑娘身上更多的潜能。

    这些老中医,性格或许淡泊名利,或许随性而为,或许狂放不羁,但性子有一点却很相像,那就是老派文人的清高。作为中医上的前辈和生活中的长辈,他们既然都承了小姑娘的一份情,肯定是要还回去的。

    而小姑娘又是一颗学医的好苗子,那有什么比指点小姑娘几招更恰当的呢!

    机会难得,有这么多国宝级的中医圣手倾囊相授,芽儿能做的唯有用心二字。用心去领悟,用心去掌握,还有用嘴去问。要知道,这些老中医提点的每一句,都一笔无形的知识财富。

    在学医上本来就有绝高的天分和悟性的芽儿,遇到这些仁心仁术的老中医的用心提点和他们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行医经验,犹如破茧成蝶,迅速成长着蜕变着,褪去了锋芒毕露的华丽外衣,整个人突然沉淀下来。

    宋老他们见到小徒弟的蜕变,相当的与有荣焉。即使整天有人抢他们徒弟,即使小徒弟整天不见人影更别说再给他们端茶磨墨了,也照样与有荣焉。

    如果说此次中医界华山论剑,初出茅庐的芽儿是最大的赢家的话,那么,远道而来的史蒂芬和史密斯两人,则是大开眼界。两人再次亲眼见证了中医的博大精深,见证到中医的神奇深奥,见证到中医民间的藏龙卧虎。

    中医看在西方人眼里是迷信,但事实上却是朴素的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不起眼的中草药的药到病除,细细银针的妙手回春,就连在人身上简单的揉揉捏捏,也可以疏通经络祛邪扶正。还有那些鹤发童颜的老中医,每天早上练的怪模怪样的五禽戏,听说也有强身健体之效。

    中医所有的一切,看在两人眼里,都是神奇而且不可思议的。如果说,芽儿在国外留学时,给史蒂芬和史密斯他们掀开了中医神奇的冰山一角,那么,他们此次中国行,看到的感受到的,却是中医的浩瀚星空。

    不枉此行,是史蒂芬二人找到的最恰当的来形容他们这些天的感触的形容词。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时间似水流年渐渐划入炎炎初夏时,也到了分别的时间。

    众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这么多天相处下来,对唯一的小姑娘既有着对长辈对晚辈的喜爱,也有着前辈对晚辈那种后生可畏的欣赏。三人行必有我师,他们指点了小姑娘不少,可他们何尝没从小姑娘再次感受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

    再想想行医箱里薄薄几十页的手抄本,获益匪浅的不仅仅是小姑娘,他们也是受益良多。

    道别前,芽儿再次收到这些德高望重的前辈的馈赠,或是他们的行医笔记,或是行医心得,又或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配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都凝结着这些老中医这么多年行医以来他们对中医的感悟。

    “怎么样,杜丫头,去我那里做客算了!我那里可是有一个专门练习银针之术的小铜人!”可能是悟性上的问题,黄老的那些入门弟子医术虽然不差,但是,在针灸之术上却没有能比的上芽儿的天分的。所以,黄老一直想把小姑娘拐走给自己当徒弟。

    芽儿听的倒是很意动,不过,已经从黄老这里学到那么多,芽儿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心虚了。再说了,这些天学到的足够自己消化沉淀一段时间,学医最忌讳的就是拔苗助长,心浮气躁同样也要不得。

    不过,没等芽儿开口拒绝,宋老他们先开口了,“可别!黄老,请帖都发出去了,她家里还等着她赶紧回去订婚呢!你要真有这个打算,徒弟我们让你一半!等你什么时候用空,让这丫头登门拜访你去!”

    黄老正在心里琢磨,怎么开口从宋老他们手里抢这个徒弟。看宋老他们对小姑娘的稀罕劲,肯定要费上一番功夫,没想到竟然听到这么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