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空间之重生过去来种田-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芽儿姐姐,起床啦!张舅舅和小舅舅要娶媳妇了,芽儿姐姐带我们去看新媳妇舅妈!”

    “芽儿姐姐,你这次给我们带的什么礼物啊?”

    “芽儿姐姐,村里放电影,你咋不叫大舅他们去接俺们啊!”

    “芽儿姐姐,……”

    睡意朦胧的芽儿,那双流光熠熠的杏眼虽然舍不得睁开,可是,这一点不妨碍,那双白嫩的小手从被窝里伸出来,准确无误的捏住两个一张一合叽喳个不停的小嘴巴。

    “停!停!谁要再说话,芽儿姐姐就把他的礼物没收!”

    礼物没收,听在两个小胖墩的耳朵里,堪比圣旨!不用芽儿捏住他们的嘴巴,两只肉嘟嘟的小手各自捂住自己红艳艳的嘴巴,头点的跟小鸡啄米似的,他们一定不说话。

    芽儿每天早晨起床前那点小迷糊,这会,也清醒的差不多了。睁开眼,两个穿着一模一样的哥弟装,同样的小脸肥肥,同样的小眼有神,同样的方头大耳,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俩胖小子都盘腿坐在炕头上,眼睛亮晶晶的盯着自己。

    唇红齿白,上下一样粗圆滚滚的体格,看的芽儿心情大好,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俩小子肚子里不缺油水。

    “行了,看你们俩这么乖的份上,一会芽儿姐姐带你们去看新媳妇去!”芽儿那会跟俩小子计较这些。

    “嗷!芽儿姐姐最好!”两个胖小子乐得在炕头上蹦高。

    刚才,他们就想去看新媳妇了,结果,还没跑出去就被小舅舅抓了回来。而且,外公还说,要是他们不老实呆着,就不给他们饭吃。就说嘛,还是芽儿姐姐最疼他们!

    “芽儿姐姐,那你能不能跟外公说,让俺们俩给张舅舅和小舅舅他们压床!压床有喜钱拿,我们知道,这就叫芽儿姐姐教给我们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王三江和郭三海这俩小同学说完,都眼巴巴的看着芽儿!俩小子敢用他们屁股上被揍出来的那层老茧做证,家里芽儿姐姐才是说话最管用的那个!

    俩小子胖乎乎的,挺可爱。唯有一点,名字土到家了!当年,俩姨表兄弟小胖子前后出生,两对当爹娘为了给小儿子起个好名字吗,可谓是抓耳挠腮。毕竟,家里那几个大的就没少抗议,嫌弃他们的名字土。

    奈何,当爹娘的再绞尽脑汁,仍还是只认得几个大字的农民。当爹娘的,又不舍得把给儿子起名的权利让给有学问的人。

    双胞胎姐妹和跟亲兄弟似的连襟,一咬牙,干脆,要土就都土到家。到时候,他们兄弟几个大哥不说二哥。于是,王三江和郭三海的名字出炉了。等小哥俩的名字一出炉,江海四兄弟立马不吱声了,反正有比他们还土的名字垫背呢。

    不过,这会,除了吃就是玩的俩小子,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现在,俩小子都想着趁机捞点外快呢。两个小子虽然不缺吃少喝,家里条件也不差,可是,平时兜里空的很,杜家大姑和杜家小姑从来不给什么零花钱。

    这俩小子也不知道像谁,调皮捣蛋的时候,竟然无师自通,知道摸蝎子卖钱,挖野菜卖钱,上山摘蘑菇采木耳卖钱。每到秋假,俩小子肯定会来清河湾住几天。清河湾在绵延群山的山脚,山货漫山遍野。

    杜爷爷他们当然不会没收他们那点自个挣得零花钱,反倒是相当的支持。

    俩小子跟小仓鼠似的,一点一点的攒钱,攒出来兴趣来了。自个挣得钱,一分都不舍得花!要用的时候,还是管爹娘要。

    俩从小就学会挣钱的小子,通常跟周扒皮似的,一毛不拔。而且,不放过任何挣钱的机会。几家人里面,也只有芽儿才有幸知道俩小子把钱藏在埋在自家窗前的陶瓷罐里。

    芽儿哭笑不得的给俩胖小子一人一巴掌,这俩小子,说到钱就眼睛冒光,“你们俩这么胖,也不怕把新床压踏喽!”

    跟蜡笔小新似的眉毛一皱,两个胖小子张嘴就回,“芽儿姐姐,俺们这不是还没吃早饭嘛!炕是曹大舅砌的,他手艺最好,俺们肯定压不趴!”

    啪啪,芽儿又给了俩胖小子一人一个脑崩,“行了,你们就别想了!压床都是奶娃娃的活,你们俩马上就是初中生了,就不怕你们同学笑话!”

    俩胖小子一听,知道彻底没门了。胖乎乎的圆脸立马变成苦瓜脸,多好的挣钱机会啊!

    芽儿看了,也不好一直泼这俩胖小子的冷水,“不过,压床的喜钱没你们的份,过年时候的压岁钱有你们的份啊!你们算算,今年能多收多少个红包!”

    什么叫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俩胖小子算数顶呱呱,家里他们的辈分年纪最小,所有人都会给他们压岁钱。二姥爷,三姥爷,利白姥爷,李爷爷李奶奶,翟爷爷翟奶奶,两个新舅舅,还有老爱爷爷,老管家爷爷!

    听乡亲们说过,二姥爷他们都有钱!哎呦,发了!发了!过个年,他们要翻身多地主了!

310<;() 
七、八岁的时候;就无师自通的知道把自己采摘的蘑菇、木耳单独放着;卖了钱自己存着的两个胖小子;脑子里全是一个个大红包;馋的差点流出口水来。

    俗话说,有奶就是娘。见钱眼开的俩胖小子;也顾不上叫芽儿起床了;蹬蹬蹬得跑到外间拍老爷子和老太太们的马屁去了。即使有他们最害怕的杜爷爷坐在一边;俩胖小子还是鼓足勇气,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的;表现的十分卖力。

    杜爷爷吃醋啊;心里酸溜溜的。刚才这俩小子不还是扭扭捏捏的,一副小家子气的么。

    李清源和杜仲义老爷子们享受着小辈的伺候,虽然纳闷,但一时间,饶是早就人老成精了,也没弄明白两个胖小子的为什么才一转身的工夫,就变得这么嘴甜了。

    院子外,喜庆的唢呐声吹的震天响。

    爱德华老先生和老管家,对一切都很好奇,也不怕耳朵震的嗡嗡响,差点趴到跟前盯着看,这就是中国的民间乐器啊?

    杜爹和杜家二叔,带着俩姑爷,把早上俩姑爷用三轮车拉回来的鸡鸭鱼肉烟酒糖茶什么的,都交给老村长。该怎么安排,那是老村长的活。

    院子里,杜家桃花杏花姐俩,正忙前忙后的张罗着打扮两个新郎官。一会给他们吹吹头发,一会给俩人抹点发油。就连新郎官们的新皮鞋,都被姊妹俩擦的锃亮。

    杜家有好多年没办过喜事了,而且还是双喜临门的喜事,竟也忙中不乱,一切都井井有条。不得不说,有经验丰富的老村长坐阵,杜爷爷腰包子又厚实,想出岔子都很难。

    芽儿洗漱完,特意换了一件大红色羽绒服,愈发衬得人比花娇。

    杜爷爷他们对宝贝孙女今天这身衣服相当的满意,大红色代表着喜庆啊。虽然在他们看来,宝贝孙女穿什么衣服,都好看的很。

    好容易才从杜家桃花、杏花姐妹俩的魔掌中逃出来的俩新郎官,西服外套着灰色羊毛大衣,更是器宇轩昂,君子如玉。

    不过,俩新郎官看到人比花娇的芽儿时,心情就相对的有些复杂。作为长辈,他们当然喜欢自己干女儿(侄女)天然去雕饰的粉妆玉琢。可是,作为一名新郎官,哥俩却都心知肚明的很,小芽儿一亮相,肯定会抢走自己媳妇不少风头。

    王三江和郭三海俩胖小子,脑袋瓜子里只有他们的压岁钱。见俩舅舅过来了,立马很有眼色的去院子外面,帮俩新郎官和他们的芽儿姐姐端了三碗软糯的腊八粥,还有几个菜包子。

    虽然是再婚,向来淡定从容的张泽远比杜建设显得还要紧张,也没心情吃饭,紧张的忍不住又一次拜托道:“王姨,赵清也没什么亲人,一会麻烦您跟李叔代表赵清的娘家人。”

    王雅芝也是第一次见张泽远这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忍俊不禁,笑道,“行了,赶紧吃饭吧!你啊,都拜托了五六遍了,你王姨脑子好使的很,忘不了!一会,我跟你李叔就过去!丁香那里有小朱陪着,咱们就让咱家芽儿陪着她干妈!”

    张泽远被打趣的,清俊儒雅的脸不由一红,聂聂道,“那就先谢谢王姨和李叔了!”

    见张泽远被自己说的老脸通红,王雅芝摆摆手,差点笑出声来。

    得,为了让新郎官放心,自己还是别在这里坐着了,先看新娘子去吧。李清源无事一身轻,也随后跟上。

    芽儿抹抹嘴,招呼俩胖小子,“小小江,小小海,不是要看新娘子,新舅妈她们吗?走吧,芽儿姐姐带你们去!”

    俩胖小子看了眼被他们哄的眉开眼笑的老爷子老太太们,犹豫了三秒钟,明明是俩小胖墩,身形和动作硬是比小猴子都麻利。

    讨得老爷子老太太们欢心,绝非一日之功!可是,新娘子只有今天才能看到的。

    再说了,过年的时候俩新舅妈应该也会给他们压岁钱吧?嗯,他们这么可爱,新舅妈们肯定会给的!

    很快的,屋子里,除了俩最轻松的新郎官外,就剩下几个老爷子在了。

    翟明山老爷子看看已经出了院子的小芽儿,哪还能坐的住啊。老爷子觉得吧,这两天是提亲的最佳机会。虽然时间紧了点,但订婚宴可以凑着婚宴一起办啊!

    要知道,听说孙子准备提亲,翟老爷子没少出谋划策。当然,这两天更是心痒痒的不行。

    翟老爷子老早就想在乡亲们面前宣布,小芽儿是自己的孙媳妇,将来是老翟家的人。可是,这明显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翟耀辉这两天愣是按兵不动,稳若泰山。

    要不是担心诚意不够,翟老爷子都想自己替孙子求亲了。屁股底下跟扎了针似的翟老爷子,出了屋子,拉住帮着招呼客人的翟耀辉,压低声音,劈头盖脸的一阵臭骂。

    “你小子,不是说好的要提亲吗?怎么还不提啊!你又不是不知道,咱家芽儿那么稀罕人,过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这都几天了,你怎么还不赶紧跟杜老头提亲!你小子要是没那个胆子,老子帮你开个头!”

    幸好老爷子还知道不能打草惊蛇,特意压低了声音。不过,即使压低了嗓门,翟耀辉还是被老爷子喷了一脸口水。

    翟耀辉看看恨铁不成钢的老爷子,哪还敢擦脸。不仅不能擦脸上的口水,还得说服老爷子,省的老爷子坏了自己的局,“爷爷,您觉得,要是真的去向杜爷爷他们提亲,杜爷爷还能让咱们在家里住?本来今天张叔他们结婚,被咱们这一搅和,杜爷爷心情能好的了?”

    翟老爷子早就盼着自己的乖孙媳妇了,哪里会被孙子几句话说服,反驳起来很是理直气壮,“我管他能好不能好!老子只要你赶紧把老子的乖孙媳妇定下来!老子告诉你,你啥时候提亲,杜老头的心情都好不了!既然这样,赶早不赶晚,还不如现在就提呢!”

    老爷子的强势作风,听到翟耀辉哭笑不得,“爷爷,别忘了,你的乖孙媳妇,我的小媳妇,是杜家的手中宝。所以,提亲这个活是个持久战!您孙子我,需要充分的时间说服杜爷爷他们!也需要心平气和的环境,攻克杜爷爷他们!爷爷,您觉得这两天,一家人都忙的脚打后脑勺了,杜爷爷他们能听我提亲?不拿擀面杖把我打出去才怪呢!”

    好吧,人家翟老爷子是能听人劝的好老爷子,虽然不甘不愿,但也勉强认同翟耀辉的理由。不过,还是那句话,“那你小子准备什么时候提亲?我也提醒你一句,不管你准备什么时候提,杜老头都得把你揍一顿!”

    “明天!明天提!到时候,还需要爷爷您出马、掠阵!别让杜爷爷把我揍太惨喽!”翟耀辉早就计划了好最佳时间。

    “成!明天就明天!只要你小子能娶把小芽儿娶进咱们老翟家的家门,别说只是掠掠阵了,披挂上阵老子都干!”翟老爷子带兵打仗是个好手,但出谋划策却不大行。见翟耀辉胸有成竹,老爷子也不操那个闲心。等提完亲,自己就等着喝孙媳妇茶喽!

    显然,翟老爷子忘了自己已经喝过一回孙媳妇茶了。这会,京城,家里就有一位孙媳妇!

    另一边,即是婆家人,又当娘家人的王奶奶带着一老三小已经到了杜家二婶家。

    一事不烦二主,赵清跟着张泽远到清河湾时,被安排到杜家二叔家。丁香一家三口过来后,也被安排了过来。

    毕竟,两位新郎官是一家的,都是进同一个家门,两位新娘子也别分开住了,省的过来帮忙的乡亲们还要两头跑。

    今天早上,杜家二叔家也是人山人海。不过,相比杜家门口的热闹,这里明显是阴盛阳衰,炕头上坐着的,屋子里站着的都是大姑娘和小媳妇们。

    芽儿挤过去的时候,几位负责帮新娘子梳妆的婶子大娘们,看着梳妆桌上那一堆芽儿挑的,杜妈提供的发卡和头花什么的,正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乡下人穿着打扮向来朴素,村里的老太太们一般是盘着发髻,婶子大娘们一般是齐耳剪发,大姑娘小姑娘们,要不是麻花辫,好不就是马尾辫。眼前,这一堆亮晶晶、花里胡哨的小东西,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往头上拾掇!

    就连丁母,看着那一堆,都不知道该怎么打扮闺女。

    赵清和丁香这两个城里来的新媳妇,倒是知道。只不过,这俩人都是面皮薄的,哪好意思说自己打扮自己啊!

    朱雅静也会一些,可是,屋子里的婶子大娘们都把她成丁香的娘家人,不好那么随意。

    芽儿一挤进来,几个熟识的婶子大娘们把芽儿往前面一推,“芽儿,你二婶子说,这些东西都是你买回来的,婶子们也不会拾掇,你给你干妈和你小婶子打扮打扮!”

    “我?”芽儿倒不是推辞,只不过在乡下给新娘子梳妆打扮的通常都是长辈。

    “行了,就是你了!我看啊,这十里八乡的,就没有比你小丫头更俊更会打扮的小姑娘!”曹婶子把手里的梳子递给芽儿,“你干妈和你小婶子都是城里人,不讲究那么多!”

    芽儿看着手里的梳子,只能硬着头皮上阵了。复杂的那些芽儿还真不会,不过,弄个头发,换个发型什么的,也难不倒芽儿。

    干妈成熟一些,可以把头发盘起来!用簪子固定住,配上一支插花,简单而不失喜庆。

    至于小婶子,因为脸嫩,盘起来倒显老气。亮晶晶的小发卡别住碎发,清爽明媚。

    自己有多大本事,芽儿心知肚明,又没有工具,只能弄到这个程度了。

    不过,就是这些,那些小媳妇大姑娘们都看的不舍得错眼。

    几个婶子大娘们反应的快,“哎呦,还是你们小姑娘会收拾!这么一打扮,多好看啊!”

    芽儿被夸的心虚,看着桌子上那一堆小饰物,留了几个特别的,剩下的一人一个分给了屋子里的这些爱美的大姑娘和小媳妇们。

    新娘子们的头发弄好了,至于化妆就简单了,擦点脸油,用点口红,分分钟搞定!

    八十年代还没那些瓶瓶罐罐、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尤其是乡下,平时顶多擦个脸油什么的。至于美白的粉底、粉底液和遮瑕霜之类的,统统没有。

    即使这个年代已经有的口红,勤俭的老百姓也不舍得买。估计,也只有赶时髦的小媳妇们会偷偷买上一支,而且平时还不敢用!说不定,也只敢在睡觉的时候,涂给自家男人看一眼。

    新娘子们收拾好了,新郎官们还没来接人。屋子里这群婶子大娘小媳妇们,也都闲着没事,聊天呗,聊的还都是两口子之间那些事。

    芽儿听的面红耳赤,赶紧拉着一头雾水的俩胖小子溜出去。说起笑话来,婶子大娘们的开放程度比那些大老爷们都厉害。

    等芽儿跟被踩了尾巴的小猫似的钻出屋子,那群婶子大娘们才发现光顾着说笑了,忘了还有个小姑娘在呢。至于那群大姑娘,都是快成家的人了,婶子大娘们乐意说给她们听听。

    喜庆的唢呐声,鞭炮声越来越近时,芽儿脸上的热度也消得差不多了。

    至于被她拉出屋子的俩胖小子,听见唢呐声,早跑出去要鞭炮放了。

    两位待嫁新娘,听见唢呐声,立马端坐。被父母宠着长大的丁香,不自觉地眼眶红了起来。就是赵清,下意识的不舍得松开王奶奶的手。

    唢呐声和鞭炮声,在杜家二婶家门口响个不停。这是乡下人的习俗,叫催嫁。

    门口虽然热闹,但却没有什么婚车。胸口带着大红花的俩新郎官,也都是走路过来的。

    杜爷爷老早就跟亲家和张泽远商量好了,清河湾本来不大,又是在同一个村子,至于婚车和送嫁妆这几步就省了。

    虽说,以前老百姓结婚也都要用毛驴,用牛车迎嫁送嫁的。这几年,老百姓的日子富裕了,就鸟枪换炮,用上了三轮车和拖拉机。

    可是,用杜爷爷的话讲,这叫因地制宜。清河湾也就那么一点大地方,再用三轮车什么的,估计,连两分钟都用不了就把新媳妇接回去了。

    与其那样,还不如走着,在清河湾转上那么一大圈,喜庆又热闹。

311<;() 
门外;喜庆的唢呐声和鞭炮声三催四请;催着两位新娘子出门子。

    俩新娘子都是时髦洋气的城里姑娘;虽然有句老话叫入乡随俗;但也有个成语叫事从权宜。两对新人的婚礼,还是简化了不少。

    不偏不倚;两位新娘子的嫁妆都是杜爷爷和杜奶奶事先准备好的。不过;像床头柜和梳妆桌之类的大物件;早就提前放到新房里了,省的来回折腾。

    屋子里;新娘子们羞羞答答。院子里;十几个棒小伙肩上扛起了大红包袱包着的嫁妆。

    嫁妆很轻便,象征性的意思意思。不过,饶是如此,仍有十六床有厚有薄大红大绿的喜被,两个装满新娘子新衣服的大皮箱子,两对洋瓷盆,大红大绿的暖水壶之类的小零碎。

    三催四请后,新娘子们终于要出门了。

    喜庆的鞭炮和唢呐声在前面开路,抬着一抬抬嫁妆的小伙子们紧随其后,这叫晒妆。

    嫁妆后边跟着的,才是两对天作之合的新人。新郎官笔挺的西装大衣,愈发显得俊朗挺拔。新娘子穿着大红色外套,画着淡妆,娇俏妩媚,看着喜庆又养眼。这一天,新人们才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唯一跟这个淳朴的年代的婚礼不同的就是,在最前头,小老外迈克肩头上扛着一台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