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真是皇帝-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此五种决定成败的因素不仅适用于兵法,用在为政图谋上亦有其理。

    道者,君上也,此事若无陛下的支持,是绝对无法成功的,这是前提,其次,便是天时,地利,今陛下年幼,太后与朝臣掌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谁也不会注意到陛下,这是最好的时机,金陵乃大渝国都,是陛下最熟悉的地方。

    将者,将领也,陛下若想做成此事,没有一位有足够智慧,忠诚,勇敢的人主持可不行,然陛下如今身边顶多一些只知拼杀,不知谋略的粗野汉子,从这些散乱,未经处理的情报就能知道。

    最后就是法,法者,制度也,任何事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制度,程序,与管理,那就是一只无头之蝇,四处乱撞,效率低下,到最后也会功亏一篑。”

    魏鞅讲完做出总结:“今五事,陛下只占其三:陛下的决心,天时,地利,唯独缺少最后两部分,将与法。”

    刘邦听得如痴如醉,眼中更是异彩连连,不知不觉就站了起来,不错,他所说的,正是自己所发愁的,看来林清徐说的一点不假,这果然是一个罕见的人才,他咽了咽口水道:“何人可为将?”

    魏鞅挺起胸膛,指着自己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如果陛下愿将此事全权交于我,我可立下军令状,不出十年,必将为陛下磨出一把诛邪却魔的利剑。”

    刘邦点点头,重新落座“朕询林卿,就是希望能找一个可以托付之人,你就是朕要找的人,你刚才所说的也正是朕所思的,从零开始,你说需要十年时间,可见你并不是无的放矢,如果朕将一支经营了数十年的势力交给你,你需要几年?”

    魏鞅眼中精光大作,顾不得失礼,上前一步问道:“当真?”刘邦点头“自然当真。”

    “三个月,我让其发挥作用,三年,我就能让它彻底为陛下所用,”魏鞅想了想说道。发挥作用与彻底为已所用是有区别的,刘邦很清楚,但同时他也很高兴“那就一言为定,嗯——这个组织还需要一个名字。”

    还没等刘邦将心里的那个名字说出,魏鞅就道:“常言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此事需在暗中进行,就取名为,锦衣卫吧。”

    刘邦张了张嘴唇,心情复杂,历史有其惯性,无论怎么变化,如何面目全非,有些事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比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比如,锦衣卫,再比如,还有很多。

    “就叫锦衣卫吧,魏鞅,朕命你为锦衣卫统领,总览全局,可行先斩后奏之权,胡不归,朕命你为锦衣卫副统领,兼锦衣卫执事,负责辅助魏鞅,你二人日后要通力合作,不可懈怠。”

    “臣,遵旨。”魏鞅与胡不归同时拜道。

    林清徐脸色潮红,他侧步跪倒在刘邦脚下磕头道:“臣,替老友魏芳叩谢陛下隆恩。”

    写的满头大汗,锦衣卫算是第一个金手指,虽然有些老套,但也能自圆其说,就这样吧。

    功力有限,我尽量做到老套不俗套。

    求推荐,求收藏,求书评~~~~~~

    (本章完)

第48章 青楼四人行() 
“魏芳?”刘邦疑惑不解地看着林清徐,胡不归轻声对刘邦解释道:“陛下,魏芳是柱国大将军魏无忌的长子,曾任刑部侍郎,七年前,老将军驾鹤西去,魏芳大人丁忧辞官还乡,为老将军守孝,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听说是因为忧伤过度,又染上恶疾,也去了。”

    魏无忌!刘邦心中一惊,来到这个世界,能给刘邦留下很深印象的人不多,魏无忌绝对算一个。他曾翻阅过宫廷密卷,对大渝的历史做过一些了解,除去那些已经入土百年的开国功臣,百年里,最出彩的也就两人:言煜,魏无忌。

    宰相言煜主内,大将军魏无忌主外,正是有了这两人,才能让病入膏肓的大渝又多风光了半个世纪,这两人的才能不必多言,更为可贵的是,他们的品德,完全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尤其是魏无忌,戎马一生,为大渝立下了汗马功劳,便宜老爹忌惮他功高震主,于是刻意排挤他,最终把他赶出了朝堂,十年前,大梁勾结北秦,南楚兴兵数十万侵略大渝。负责迎战的程广利一败涂地,便宜老爹无奈只好请魏无忌再次出山。

    魏无忌没说一句抱怨的话,立刻顶盔上甲,花甲老人受命于危难之际,用他仅存的一点生命之火拯救了大渝。

    他对祖国的忠心是纯粹的,无私的,这种人再怎么褒奖礼遇都不为过,可朝堂上下,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漠视,更有甚者,在有意无意间削弱魏无忌的影响力,魏无忌死后,连一个像样的谥号都没有,这是为什么?

    刘邦当然知道原因,无非是魏无忌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罢了,这种事在前世几千年的封建长河里发生的还少吗?想必,魏芳也是被那些人挤出朝堂的吧?

    “哼!”刘邦对那些整日将仁义挂在嘴边,暗地里却行苟且之事的墙头草极度不满,魏鞅看到刘邦的逐渐冰冷下来的脸色,兴奋的表情也逐渐凝固了,胡不归急的满头大汗。

    魏鞅的才华,他刚才也看到了,虽然口上没说,但他的心里却已经将他当做了自己人,对于真正有本事,肚子里有墨水的人,他一向都是钦佩有加,如今看皇帝脸色难看,他还道是皇帝对魏鞅的出身起了恶感。

    胡不归犹豫再三,拱手对刘邦道:“陛下,请你三思啊。”

    刘邦越想越觉得生气,听到胡不归这句没头没尾的话,怒上心头,他腾一下站了起来,在胡不归肚子上踹了一脚“朕三思什么?有什么可三思的,滚一边去。”说罢,他跨到魏鞅跟前阴着脸道:“你就是魏无忌的孙子?”

    魏鞅火热的心,此刻冰凉一片,这种前一秒云端,后一秒深渊,冰火两重天的感觉让他感到绝望,既然皇帝问起,照实说就是了,藏头藏尾,为了自己的前程,否认自己祖宗这种事他做不出来,也不屑为之。

    “正是。”他斩钉截铁地说道。

    刘邦看着他,伸手重重地拍在魏鞅的肩膀上,意味深长地说道:“魏氏满门,尽是忠烈之辈,先皇欠你魏家的,朝堂百官欠你魏家的,大渝更欠你魏家的,朕不是先皇,属于你魏家的荣耀,朕日后会一分不少的还给你!”

    胡不归愣住了,林清徐也愣住了,魏鞅更是呆呆地站在原地,半晌都没回过神来,当他再次抬起头面对刘邦时,他的眼眶里已经含满了泪水,他直直地跪倒在地“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陛下英明”胡不归与林清徐同时喊道。

    刘邦哈哈一笑,摆手道:“都起来吧,你们都是朕最信任的臣子,也是日后的朝中栋梁,以后就不要动不动行大礼了。”

    三人微微一笑,男儿膝下有黄金的道理他们都知道,但有道是天地君亲师,向自己的君主行跪拜礼,天经地义,不过君上抬举,他们自然也不会拒绝。

    “都坐下吧,一个个人高马大的,看你们说话,朕脖子累的慌。”几人大笑,纷纷落座,又讨论了关于建立锦衣卫的一些细节,你一言,我一句,很快,一个时辰就过去了。

    诸事都安排妥当,刘邦伸了伸懒腰问胡不归“现在是什么时辰了?”胡不归道:“刚过未时”

    “嗯,时候还早,走吧,两位统领,随朕去见见你们的手下?”

    魏鞅与胡不归拍手称赞,林清徐却面露难色,他对刘邦说道:“陛下,这样出去不妥啊。”

    刘邦点头“嗯,你去给朕找一身书童穿的衣服过来。”林清徐连忙摇头“不可,不可,陛下乃九五之尊,怎能穿下人的衣物?”

    “下人的衣物怎么了?难道穿了你们就不认朕这个皇帝不成?少废话,快去。”林清徐无奈,只好出门吩咐下人去找衣服,

    胡不归兴高采烈道:“陛下,我们去哪啊?”刘邦随后而出“听雨楼。”

    “啊?”两人张大了嘴巴,表情古怪。

    刘邦奇怪道:“怎么了?你们知道这听雨楼?”魏鞅仰面朝天,四处观望,什么话也不说,胡不归轻声道:“陛下,听雨楼是金陵城最大的——妓院啊”

    妓院?刘邦来劲了,他早就想见识一下古代的红灯区,这次正好!

    “前世的秦淮八艳那可是天下皆知,个个都是貌如天仙,才艺绝伦的美人,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没有什么金陵八绝之类的。”

    刘邦摸着下巴嘿嘿一笑,看看长相俊秀的魏鞅,又看看五大三粗的胡不归道:“灵韫,不归,你俩也去换一身衣服,灵韫扮富家公子,不归你扮护卫,朕嘛,就扮书童,咱们三人一起上青楼。”

    胡不归双目放光,仿佛一头饥渴难耐的野猪,魏鞅虽然表情淡定,但眼睛里雀雀欲试的神采还是出卖了他,胡不归看着刘邦,想再次确认,见刘邦点头同意,他大叫一声,拉起魏鞅就往门外面冲去。

    “皇帝来看老丈人,却跑到了妓院,嗯,这要是以后传出去,那绝对是一桩美谈佳话啊。”刘邦邪恶地笑着。

    衣服换好了。

    魏鞅一身紫袍,袖口处镶绣金线祥云,腰间朱红白玉腰带,上挂白玉玲珑腰佩,气质优雅,气度逼人,胡不归着青衫,额头系黑巾,腰间挂宝剑,威风凛凛,反观最尊贵的刘邦陛下,就很普通了,灰褐色的衣服极为合身,带上帽子,不用刻意装饰,完全就是一个小书童。

    刘邦拍拍胸腹,扭扭身子,他对这身打扮很满意,林清徐哭丧着脸对刘邦说道:“陛下,您这样出去,万一出了什么问题,微臣担当不起啊。”刘邦很烦他啰嗦,有胡不归与魏鞅在前面顶着,谁会来找一个书童的麻烦?但一想到自己那倒霉离奇的体质,他觉得还是有必要听一下林清徐的话。

    “嗯,这样吧,你去外面把卫青叫进来,有他保护,你总能放心吧?”

    林清徐犹豫道:“有卫青跟在陛下身边,自然最好不过,可是——”刘邦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微笑道:“无妨,你尽管去做就是了。”林清徐会意,立刻就去安排。

    胡不归奇道:“陛下,难道您连卫青也——”刘邦嗯了一声,以后都要一起共事,迟早就说,现在说,以后说也没什么差别。卫青掌管禁军,负责金陵治安,两人现在打个招呼,以后还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看刘邦点头,胡不归顿时对刘邦投以最热烈的马屁,说什么英明神武了,三皇在世了,刘邦听得心烦打断他道:“行了,以后你们就是一个坑里的兄弟了,以前的那些过节就算了吧。”皇帝开口,胡不归自然满口答是。

    卫青也换上了和胡不归一样的装束,当他看到胡不归时,第一反应是震惊,第二反应却很高兴,也不知道他在高兴什么。

    几人从书房的密室里进去,里面有条密道只通林府后门,魏鞅打头,刘邦跟在身边,卫青与胡不归侍立左右,一起就出了林府,直奔听雨楼。

    “青楼四人行,走起——”

    (本章完)

第49章 听雨楼() 
金陵,在前世那个世界又有建康,天京的别名,到后来再改为南京,这里北濒长江,南拥群山,山环水抱,形胜天地。

    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南京境内,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它自古就是沟通大江南北的要津,三国时诸葛亮曾说此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

    历史在这个世界拐了个弯,变得面目全非,但金陵这座城市却依旧散发出了她令人夺目的神采,始皇东巡,路过此地,有方士说金陵环山,黄旗紫盖,见于斗、牛之间,有天子气,建议将此龙脉斩断。

    始皇不允道:“今四方归秦,天下一统,这是天命所归,金陵有王气,朕就将其设为大秦的另一个国都,派嬴氏子孙镇守此地,收此地王气为己用,岂不更好,何必要将这得之不易的龙脉斩断呢?”

    众人皆拜服之,至此,金陵便成了大秦的又一国都,史称东都,始皇死后,大秦历代皇帝都大力建设金陵,以金陵为中心,开发帝国南方的广大土地,千百年来,曾有六个国家立金陵为都。

    无数英雄豪杰,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使得这片本来是蛮荒的僻土,变成了现在的鱼米之乡,天下粮仓,金陵作为撬动这里的支点,更是繁华无比。

    从林府出来后,四人沿着街道一路前行,胡不归在前引路,魏鞅在中间跟刘邦描述金陵的历史,看着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人群,刘邦心中感慨万分“始皇帝果然非同凡响,历史的拐点恐怕就源自秦始皇吧。”

    “这些都是什么人?”转过一处街角,刘邦的目光被一群在街边叫卖铁锅,铁铲的人吸引了过去,这些人长相与大渝人有很大的区别,虽然身上穿着丝绸,但仍掩饰不住他们那浓郁的外乡气息。

    一直沉默寡言,忠心扮演侍卫的卫青看了一眼回答道:“他们是北秦人——”北秦?刘邦奇怪道:“北秦与大渝相距甚远,中间还隔着大梁,他们怎么会到这里?”

    卫青语气不屑:“追逐利益是商贾的天性,如果有足够的财富,就是地狱,他们这些人恐怕也是会走上一遭的,陛下有所不知,他们带着草原上的牛羊,一路南下,在大梁换取一部分铁器,与盐巴,然后又拿着这些东西来大渝换丝绸,大米,瓷器,这一来一回,至少有十倍的利润。”

    “十倍?”刘邦大吃一惊。

    卫青神情黯然道:“大渝本就缺铁,产铁地大多在中原一带,十年前那场大战后,我大渝丧失了北方的大片土地——”刘邦默默地叹息一声“那为什么我们不直接与大梁交易铁器呢?”

    魏鞅摇头道:“梁国与我大渝向来交恶,严令不许梁国的铁器流入大渝境内,他们与北秦达成了同盟关系,梁国以半成的价格将铁器卖给北秦,然后让他们携带铁器来我大渝售卖,少掉的半成自然就转嫁到大渝的身上。

    这样他们不仅能以极低的价格从北秦得到大量的牛羊,战马,而且还能削弱大渝的国力,同时又能维护他们与北秦的同盟关系,是一箭三雕的极狠计谋。”

    刘邦点点头,不错,这的确是一条毒计,但明知是陷阱,大渝还是得跳——没有铁器就不能铸造兵器,铠甲,军队的战斗力提不上去就有可能被灭国。

    “这就是阳谋啊,不过,虽说北方多铁矿,但南方也不至于一点铁矿都没有吧?”

    或许是看出了刘邦的疑惑,卫青开口解释道:“大渝虽然也产铁,但开采困难,动辄就要开山破石,而且,开采出来的矿石杂质太多,根本炼不出多少铁来。

    成本甚至比北秦贩卖的铁器成本还高,只供应朝廷都还不足,百姓要用铁器就只能从那些黑心的北秦商贩手里买,就这,依然供不应求,好多人家一口铁锅用了几十年,破了补,补了又破,到后来就剩下半口锅了。”

    果然,不一会儿那些铁锅,铁铲,就被哄抢一空,那些北秦人抚摸着柔滑的丝绸,一脸的得意,给下人丢几枚铜钱就趾高气扬地继续搬运货物。

    “已经穷困到如此地步了吗?”第一次了解大渝的经济,刘邦心里有些堵,他抬起头看着喧哗的街市道:“会好的,大渝不可能一直任人宰割,走吧,正事要紧。”

    几人称诺,又走了半个时辰,转过几个街角,眼前出现了一座很富贵的宅子,门前停满了各式各样的马车,有几个穿着花衣的老鸨子在招呼客人。

    “哎呦,这位公子,您这是头一次来吧?”

    见到刘邦四人,老鸨眼前一亮,魏鞅气质出众,穿着华丽,身边又有两个威武不凡的侍卫,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不是哪家豪门的子弟,就是哪位朝中大臣家的公子。

    这样的人可不是那些腰缠万贯,除了钱一无所有的商贾能相提并论的,老鸨一眼就找到了正主,忙扭动腰肢上来打招呼。

    魏鞅嫌弃地避开她,用袖子捂着鼻子,很不耐烦地说道:“离本公子远点。”老鸨闻言非但没有一丝不悦,反而更加热情了,她用手捂着嘴笑道:“哎,像奴家这般粗脂俗粉自然是入不了您的法眼,您里边请?”

    “哼——”魏鞅一甩袖子,大步流星走了进去,里面不算很大,但也不小,有两栋三层高的小楼,相连在一起,上面挂着红灯笼,仿佛过节一样,很是热闹,楼里楼外到处都是人,莺莺燕燕,欢声笑语。

    在楼下,竖着两个粗大的红柱子,左右各有一句诗:看山看水出郭,听雨听风倚楼,连接两栋小楼的中间过道檐下,挂着一个大大牌匾,上书三个鎏金大字:听雨楼。

    “好像和电视上演的妓院有点不一样啊。”刘邦心中好奇,老鸨抿嘴一笑对魏鞅道:“公子,看来您这位书童还是个雏啊。”雏,是一句俗语,代指不通男女之事的处男,带有嘲讽打趣的意思。

    胡不归与卫青闻听此言,皆是眼中一冷,敢侮辱皇帝陛下,这婆娘不想活了吧?这两位都是久经战场杀伐的人,露出的杀气自然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老鸨子脸色一僵。

    魏鞅冷哼道:“你如果还想要你那根舌头的话,嘴巴最好还是放干净点。”

    老鸨擦擦额头的冷汗忙点头道:“哎,奴家说错了话,该打。”说着还有模有样地扇了自己一个耳光,偷偷看魏鞅的反应。

    (本章完)

第50章 方圆尺寸,咫尺天涯() 
魏鞅没有理会她,而是四处打量着,有些意兴阑珊道:早就听说金陵听雨楼的名气,今日一见却有些名不其实啊。”

    “这里都是些凡夫俗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哪里能容得下公子这样的人?”

    话音刚落,只见一体型苗条,面容精致的绿衣女子从阁楼上的阶梯走了下来,那女子看年纪大概只有二十五六岁,长的极为动人。

    她走到魏鞅跟前盈盈下拜,语气轻柔“公子,下人口不择言,惹怒了贵人,绿珠在此谢罪,还请您见谅。”

    魏鞅下意识地看刘邦,胡不归抢先一步道:“这话也是你能说的吗?敢对陛——毕公子失礼,信不信我砸了你这破楼?”胡不归刚想说陛下,发现卫青的目光不善,他这才意识到,皇帝今日是微服私访,忙改口编造了一个毕公子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