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跨国巨头-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度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谋求转型,因为搜索业务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孤岛属性,百度不得不寻找下一个能给百度带来增长的核心业务。

    从最开始的应用分发,再到后来号称砸200亿的2,再之后的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ai,对于一家数百亿美元体量的公司,核心战略业务几年内一变再变,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记得有一次百度的李总接受央视的采访,讲晚上睡不着觉,是因为机会太多,他的情况倒跟现在的方哲有点儿相似。

    不过这点上,方哲倒觉得自己比他明智一些,机会再多,找到自己中意的就行,管那么多干嘛,或许这样战略摇摆的领导思维,也是百度市值迟迟无法突破千亿,渐渐掉出bat第一梯队的原因之一吧。

    胡思乱想了半天的方哲,感慨道:

    “咱们在这儿说的尽兴,可是光咱们说有什么用,想法再好,没人去做也是白搭。”他和郑思文要筹划开公司,嫂子王楠上班之外还得照顾孩子,起码他们三个里边,是没谁有精力再顾忌这件事。

    “的确,你要不介意的话,我可以找我认识的朋友聊聊这事儿,我之前有好几个朋友想创业做电商,却苦于没有好的方向,这种事儿,有时候就差一个灵感,差一种思路。”

    郑思文一番思考,也觉得如方哲所讲,眼下是垂直电商崛起的好时机,再想跟淘宝那样搞一个大而全的平台可能不太现实,但是像京东那样,最开始聚焦一个潜力够大的领域,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的。

    “我做!”原本默不作声听俩人聊天的王楠突然开口,打断了两人。

    方哲和郑思文,都用着诧异的目光看着王楠。

第五十四章 金融危机(书友“五东”冠名更新)() 
“你们不是说没人做吗,没人做我做,我带囡囡这几年,从孕妇到婴幼儿,对所有的产品都有足够的了解,而且我在几个宝妈群里都很活跃,宝妈遇到的许许多多问题我都知道,之前咱们家奶粉也是从国外买的,海淘这块我也了解很多,除此之外,我好歹也是个市场总监,做电商不是刚刚好么。”

    方哲原本以为,蚊子哥会直接否定嫂子的想法,但实际却是,郑思文似乎很认真的想了想,然后问道:“就我了解的电商,涉及渠道供应链,仓储,物流,销售平台还有客服等等一大堆东西,如果你真的想做的话,这些东西都得想清楚。”

    “而且”郑思文看了看一旁边吃边玩的囡囡。

    “我把我爸妈接过来,他们俩退休了也没什么事儿,之前就一直说要帮咱们带孩子呢。”

    “行吧,先吃饭,吃完饭咱们再聊这事儿。”当着方哲的面儿,很多事儿也不好说,所以郑思文也就此没再说这件事。

    方哲不知道这天晚上他们夫妻俩怎么谈的,只是第二天早上起来后,方哲问嫂子王楠结果的时候,她说你哥同意了。

    郑思文一大早就出去了,说是跟人约了见面,让方哲起来吃过饭后,先和委托人碰个头,注册公司的一套流程,对方哲这个菜鸟来讲是不怎么懂的,所以前几天郑思文就联系了信得过的第三方委托人帮忙代办这些事儿,方哲和郑思文只要配合提交材料跑跑工商局就行了。

    当然,涉及到租用办公场地这些,还得方哲他们自己操心。

    方哲坐在沙发上,一边儿照顾囡囡等着嫂子的早饭,一边儿琢磨着他们在哪儿租个办公室合适,电视上的早间新闻,引起了方哲的注意。

    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向法院申请破产。

    在方哲的印象中,这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是从今天开始为世人所关注并且波及全球的,虽然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苗头和征兆,今年早些时候,五大投行之一的贝尔斯登也被贱卖给了*****),但是直到今天,五大投行中的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卖身美国银行,五大投行五去其三,仅剩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世人才真正感觉到这场金融危机彻底爆发了。

    对于眼下电视上播报的这场金融危机,方哲也就是当个新闻看看,即便是现在美国各种公司股价下跌什么的,他也没钱去买,他的创业资本到现在都还没拿到手里呢,其他的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影响,抱歉,以方哲短浅而又无知的目光,他还真不知道。

    也因此,这则新闻,方哲看了没多久就没再关注了,转而继续琢磨自己的事儿。

    方哲面前摆了一张燕京地图,要租办公场所,租金交通什么的暂且不说,地理位置选在哪儿,是必然要慎重的一件事。

    不管是哪个行业,都讲究集群扎堆效应,互联网公司也不例外,眼下全燕京互联网公司聚集地,比较出名的应该就是新浪百度搜狐等等一堆公司扎堆的中关村五道口附近,再其他地方,名气就没那么大了,像很多新创的互联网公司扎堆的望京附近,以及苏州街,几年后小米所在的清河等等。

    一圈看下来,方哲觉得,自己还是找自己前世最熟悉的地方,西二旗附近最为合适,这儿虽然是五环开外,但是几年后包括百度新浪等等一堆大公司都会搬过来,想要招人纳新那直接去隔壁挖墙脚就行。

    交通上,除了各种公交线路,地铁3号线也挨得很近,过两年昌平线也会开通。除此之外,这片儿在五环开外,有特批的中关村软件园,物业成本什么的比市里便宜多了,百度新浪那些大公司之所以要从市内搬出来,很大的原因就是降低这些成本。而且五环外的房租也比市内便宜,对员工来说,也能省不少开支。

    方哲要开公司,那将来必然是要往大做的,几万人的物业成本也是不小的开支,与其将来搬家麻烦,不如现在就直接定在这儿。

    不过在这儿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郑思文从家去公司太麻烦,开车得小一小时。因此,方哲也额外选定了望京附近,清河附近等几个地方,这几个地方虽然没西二旗那么好,但也是不错的选择。

    他自己好办,直接在公司附近租房子就成,郑思文呢,虽然他现在也是租的房子,但是总不能刚开公司就让他搬家吧,这事儿也得跟他商量商量。

    吃过早饭后,王楠送囡囡去了幼儿园后便直接去了公司,虽然她也有了创业做母婴电商的想法,但显然光准备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定方案,找资金,找合伙人,这些都需要慢慢来,而且之前她们宝妈群组织的帮助受三鹿事件影响的宝妈也需要她去处理。

    方哲这边,直接坐车去了郑思文说的代理事务所,按照公司注册的流程,首先是核名,即确认公司名称,注册资金,股东和经营范围等基本信息。

    这些方哲还算有些了解,也提前跟郑思文商量过了。。。

    公司名称上,方哲原本计划起名叫众乐,取自古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单纯只是开游戏公司的话,这个名称可以说是非常合适了。

    不过考虑未来公司的核心,应该是全球化的移动i产品,所以,在和郑思文商议后,取名汇众,“众”取三人之意,一人为包括方哲在内未来整个公司的人才,二人为未来所有公司之外的合作伙伴,最上面的第三人,则为所有使用公司产品的消费者,使用者,乃至于全球亿万万普罗大众,整体上众字也体现连接大众的意思,暗合i产品连接世界的企望。

    总结一句话来说,就是汇聚天下英才,与我们的合作伙伴携手共进,一起造福人类,改变世界。

    能不能实现先不说,起码志向和愿景上,是远大的,逼格够了。

    注册资本和股权分配上,两人合计的初始注册资本是500万,他占股70%,郑思文占股30%,至于给后面进公司的骨干员工留的期权股份什么的,等注册完公司俩人再按比例让出来。

    方哲倒也不觉得自己让给郑思文的股份有些太多,如果不是为了保证后面融资后他依然能牢牢掌握公司的控制权,恐怕他愿意让出更多股份。

    方哲偶尔也在网上看一些重生文的网络小说,很多主人公恨不得自己掌握百分之百的股权,而对于自己的创业合伙人,像是施舍似得给一两个百分点,更有些扯淡的刚创业就学人家大公司找所谓的职业经理人。

    这些在方哲看来,犹若笑话,先不说跟自己一起创业的合伙人,股份给的少了,人家不可能尽心尽力,就说股份与责任两个字,正像当时郑思文在咖啡馆跟他说的一样,一份股份代表一份责任,所以公司才有了责任有限公司之类的说法。

    方哲虽然自信,自己凭着重生者的优势,有很大的把握创办一家大的公司,但是并不代表方哲愿意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扔在工作或者说所谓的事业上,家人,生活,一切的一切,都是方哲用命换来的心得。

    方哲相信,对将来的自己,钱,不过是个数字而已,几百亿或者几千亿,没有什么差别,反而抽空陪父母吃顿饭,能去向往的地方旅旅游,那才是方哲期待的生活。

    事业,我所欲也,生活,亦我所欲也,而郑思文,就是被方哲选中的,替他分担事业责任的人。

    自己前世和今生来燕京,他都给了自己不小的帮助,而他在不知道自己是重生者的情况下,愿意抛弃年薪百万的工作,跟着自己一块创业,这份信任,让方哲尤为感动。或许,这就是他们两人命中注定的缘分吧。

第五十五章 筹建创业班子() 
再接下来就是办公场地的问题,虽然代理公司也能提供工商注册地址,但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方哲还是决定尽快搞定场地。所以在接下来几天里,虽然郑思文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还是抽空挤时间,跟方哲一块儿去了几个中意的办公场所。

    最后综合考虑,两人确定了办公场所租在西二旗地铁站附近一幢六层高的写字楼的5层,面积000㎡,占了整层楼的三分之一,租金2。8/㎡/天,每个月加上物业费大概9万出头,相比于中关村附近最便宜也得5/㎡/天的价格已经算非常实惠了。

    这块场地足以容纳小200个员工同时办公,而且还是是精装修出租,工位和会议室之类的都已经装修好了,对于现在与时间赛跑的方哲来说算是非常合适了。

    至于方哲担心郑思文交通的事儿,也被他一句原本就打算送囡囡去hd区上小学给搞定了,意思就是说,怎么着也得搬家到hd区。

    另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拉班子招人了,公司注册上有委托人代办,方哲这边,则要搞定初创班子,在公司正式成立后甚至于正式成立之前,展开业务。

    原则上,初创公司找什么人,是根据公司预估的业务模式展开的,从上到下,从核心到骨干再到普通职员,最核心的两个创始人,就是他和郑思文。

    抛开公司成立后两个人负责的业务,剩下的从重要到其次,就是方哲需要人才的地方。方哲这边儿,主要负责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郑思文则负责公司日常运营和财务等相关工作,套用互联网公司爱用的那一套,他俩身上现在都兼着e,f,t,等等一堆头衔。

    往下走,方哲这边需要搞定展开业务的核心骨干,郑思文那边需要搞定公司日常运作的包括行政人事财务等核心骨干,听郑思文的意思,他早在那次咖啡馆决定跟方哲要创业后,就开始物色合适的人才,而这段时间之所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也是因为在和中意的人才约谈见面。

    方哲这儿,按照他跟郑思文制定的计划,公司新创以后,限于初始资金规模和项目预算以及风险评估,最先要做的是两件事:

    一,成立三个小的手游项目组,总人数大概在5…25人,趁appstre刚刚出现,当前硬件网络等各方面环境都无法支持大作,多做小游戏项目,一则练手积累经验,二则尽快产生营收,达到收支平衡甚至盈利。

    二,成立项目组搭建页游平台,寻找好的页游项目,趁现在页游行业刚刚起步大家都在摸索的阶段,尽快形成自己的一套标准流程,目标是在3…个月内,完善整个团队的组织架构,形成战斗力,在年内,实现收支平衡。

    至于创业计划书上写的i软件之类的,那都得公司活下来盈利或者看见盈利的苗头在说。创业嘛,一步一个脚印,找准方向,扎入行业,先保证自己活下来,后面再说怎么活的更好的问题。有多少创业公司在一年内死掉,有多少创业公司因为没钱死掉,又有多少公司因为摊子铺的太大浪费很多资源死掉,答案只能是不计其数。

    正像老话说的,成功者大都相似,失败者各有不同,即便方哲有重生者的优势,也不敢拿脑袋里那点花花肠子随意而为,创业需要冲动,更需要理性。

    当然,在方哲看来,上面的时间估算都有点儿太保守了,以方哲在游戏行业七八年的经验,所谓摸索和形成标准或者经验踩坑等等一大堆,都是事半功倍的。不管是手游项目各种标准,还是页游运营,独家代理,联运,滚服,充值返现,自动打怪,一刀999级等等各种套路,方哲不敢说门清,但起码都有所了解,相信真正实施起来,能节省不少时间。

    基于以上两件事,方哲组建创业班子的人才选拔上,考虑了几个目标,得益于他重生的优势,后世好几个现在还没发迹的牛人,他都可以试着去拉拢拉拢。

    方哲选定的第一个目标,新浪无线产品中心总监,李一飞,几年后出现的页游平台37an的创始人。因为身处游戏行业,所以方哲对游戏行业的牛人发迹故事也基本有所耳闻。

    从2003年到现在,李一飞一直在新浪负责无线产品sp相关业务,09年的时候从新浪离职,年末创建37an。

    方哲想要招揽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他有多年的sp业务经验和关系人脉,能够找到足够的流量和用户,而这点,是现在网页游戏平台想要发展起来的关键。

    第二个原因,则是方哲对他个人能力的佩服,网页游戏平台从08年开始发展,到年的时候,几大平台基本已经形成巨头鼎立,割据垄断的局势,37an能在几大巨头的缝隙中挣脱出来,并且在几年内成为仅次于腾讯的第二大页游平台,其个人能力可见一斑。。。

    第三个原因,则是这位牛人现在还在新浪当总监,顶多算一个高级点儿的打工者,方哲想要挖他跟自己干,还是很有可能的。

    倘若是几年后他自己创办了37an,那方哲再想让他跟自己干基本就不可能了,现在来看,方哲知道他将来会成为牛人,可是他自己不知道。有这点优势,方哲不说空手套白狼,用个便宜的价钱把他挖到自己手下,怎么看都是一本万利的事。

    页游平台研发和搭建上,方哲可以负责,可是运营上,方哲更希望找李一飞这样更专业有经验的人来,虽然他的经验是过去sp行业运营的经验,但了解历史走向的方哲明白,早期的几家页游平台,都是靠着sp行业的人脉和资源起来的的。

    而一些细节上的运营规则,现在各家的页游平台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反倒是方哲这个知道那些优秀的游戏和见过各种页游运营套路的人,可能更有优势,两人一块合作,相信成功的概率要高上不少。

第五十六章 “故居”(推荐破2000加更)() 
再接下来,方哲选定的第二个目标,是未来在手游行业小有名气的制作人,甘磊,几年后火遍全中国的休闲游戏《开心消消乐》,就是他的作品。

    在国内外的休闲手游市场上,有两款三消产品的成功案例,是每个游戏行业从业者,都钦佩和学习的对象,一款是海外king公司出品的《andy rush saga》,中文名叫糖果传奇,从2年上线到方哲重生的时候,一直保持在海外各大appstre畅销榜前列。

    这款游戏的au即月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dau即日活跃用户数超过亿,也就是说每天有超过亿的玩家玩这款游戏,每月有超过5亿的玩家玩这款游戏。而它的月流水,超过亿美金。

    另一款三消游戏,就是国内的《开心消消乐》,dau破3000万,au破亿,在国内的游戏史上,能达到这两个数据任何一项的,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也正是因为有这两个成功案例的原因,方哲才想着找一个制作人来做三消类的产品。

    而方哲执意于找,现在应该还在某个公司当策划的甘磊,也是有原因的。

    从多年前宝石迷阵开始,三消游戏已经在p上火爆多年,从国内到国外三消类的游戏遍地开花,《开心消消乐》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突围,成长为一款国民级的手游,跟它绝好的游戏品质是分不开的。

    在《开心消消乐》火了以后,国内模仿者不计其数,可是除了腾讯旗下的《天天爱消除》因为比它出现的早的缘故以及腾讯超强的发行能力还能与它一较高下,剩下的再也没有一款产品能够达到甚至于连它十分之一的水平都达不到。

    同样是做三消游戏,为何就这这几款成功了?究其原因,它们做的太好了,就好似这类游戏的三座高峰,除非你在游戏品质等各方面能超越它们成为新的高峰,否则用户找这类游戏,第一眼看到的还是它们。

    这点同样是国内无数喜欢模仿山寨的游戏公司死掉的原因,跟原创者做同样的产品,做的还不如原创者,那不死掉才怪。

    而怎样才能做一款好游戏,从方哲前世入行以来,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前世亲自参与的项目大小也有五六个了,除了最后一个自己主导的,前面几款产品的表现都不理想。。。

    这其中有跟风市面上大火的产品,做换皮换风格东拼西凑各种功能山寨的四不像产品,也有谋求在某个小众类型上突破的产品。

    归根结底,能不能做出一款好的游戏产品,还是得看人,看它的制作团队,尤其是它的制作人,其他的美术和技术这些,理论上讲,都是根据制作人的要求水平去决定的。

    方哲不否认,在网易,腾讯这些大厂,游戏制作已经形成一套工业化,产业化标准和流程,即使制作人的功力不够,也同样能出好的产品,但是从整个游戏史的发展来看,大多数声名远扬,能够成为爆款的游戏,背后都有一个功力不俗的制作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