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族-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宫一党,或许他是在给申国舅树敌,把凉王系树成申国舅的敌人,或者反过来,让申国舅树成凉王系的敌人,可是这样,不就白白便宜太子了吗?

应该也不是那么简单,张容似乎想到什么事情,说完便沉思不语,良久,他忽然将酒一饮而尽,对无晋道:“你愿不愿意去见一见我父亲,看看他能给你什么解释?”

一百七十七

张容的父亲叫张缙节,是大宁王朝的右相中书令兼吏部尚书,是仅次于申国舅的第二号权臣,事实上,如果申国舅没有皇亲的因素,那张缙节就应该是头号权臣。

无论资历、出身,申国舅都要比张缙节低一级,而且在中央实权上,申国舅掌握了财权,但张缙节却掌握了拟旨权和官吏考评任免权,申国舅显然不能和张缙节相比,只是在地方势力上,张缙节就大大不如申国舅了。

张缙节今年五十余岁,他的父亲是前相国张嘉易,他本人二十岁便中进士探花,从县令做起,一步步做到中书令、吏部尚书,资历极为雄厚。

张缙节身材中等,从外表看,他长得还甚至有点瘦弱,看起来其貌不扬,但他却异常精明,朝廷的任何一点动静都瞒不过他的眼睛。

张缙节有两子两女,两个女儿都已出嫁,长子张群,官任陈留郡刺史,次子张容,为维扬县县令。

今天张缙节身体不适,便中午回家休息,这段时间朝廷政务上没有什么大事,倒是权力斗争却波澜起伏,张缙节心中很清楚,这次权力斗争的导火线是东宫税银进京,中间又卷裹出了虎符案。

两件事看似互不相连,但如果留心观察,里面还有一点藕断丝连的联系,就是兰陵郡王出现在偃师县,成为东宫税金的最终掩护。

而虎符案,兰陵郡王又恰好出现在其中,而且是关键人物,这样,中间就很有一点名堂了,张缙节根据他几十年的政治经验判断,他认为,这些天权力斗争的核心其实就是对凉王系势力的争夺。

无论是申国舅的暗下杀手,以逼代拉,还是太子对虎符案的格外热心,笼络有加,其实都是想把凉王系势力拉入自己阵营,为自己所用。

张缙节也承认,凉王系势力确实让人心动,二十万西凉大军始终牢牢掌握凉王父子女婿三代人手中,它是大宁王朝西部边疆得以安定的保证,也是唯一不受当今皇帝直接控制的军队。

太子和楚王,无论是谁得到凉王势力的支持,都是他们问鼎皇位最有力的一步,可是皇上的态度呢?

张缙节注意到,皇上至始至终都没有表态,甚至有点置身度外,这就让张缙节感觉到了诡异,不参与其实就是一种态度,冷眼旁观。

直到今天一早,内廷突然传出旨意,封兰陵郡王之孙皇甫无晋为凉国公,张缙节忽然意识到,皇上终于出手了。

皇上这就是在警告申国舅和太子,谁也不准打河陇军的主意,不过兰陵郡王只有一个孙子,是皇甫卓之子是皇甫武植,几时有跳出一个皇甫无晋,这让他着实感到不解。

他正在书房思量此事,这时门被敲响,只听次子张容在门外道:“父亲,孩儿能进来吗?”

“进来吧!”

张容推门进来,跪下叩拜,“给父亲大人请安。”

张缙节对两个儿子都非常喜欢,当然更偏心一点小儿子,小儿子长得像母亲,但性格却像他,沉稳精明,颇为低调收敛,从小读书就没有因为他是相国之子而欺负同窗。

张缙节也看过儿子在维扬县的考评,很不错,年年都是上上考,这就为他升官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他升上郡长史,或者下郡刺史,就不会有人说他是占相国之子的便宜。

张缙节微微一笑,“不用多礼,起身吧!”

张容站起身,垂手而立,张缙节笑了笑,问他,“为父听你出去了,是去拜访大臣吗?”

张容连忙道:“回禀父亲,孩儿今天是陪妻子去南市,想给她买点东西,准备晚上去岳丈家。”

张缙节点点头,“你母亲常常对我说,儿媳知书达理,颇为孝顺,你在外为官多年,她孤身侍奉公婆也不容易,朝廷准许官妻外随,下任你若还为外官,就妻子带去赴任吧让她也能照顾你。”

“孩儿遵父亲之令。”

停一下,张容又道:“父亲,孩儿还有事情禀报父亲。”

“我知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什么事?”

“父亲,今天孩儿在南市遇到一个维扬县的故人,此人让孩儿感到颇为惊讶,便想让父亲也见见他,已经带回府,如果父亲不愿见,那就当是孩儿的朋友,等会儿孩儿送他走。”

“容儿!”

张缙节有些不高兴地加重语气,“为父要说一说你,你怎么能如此鲁莽,不等我同意就先带人回来,这样对人无礼不说,也让为父为难,到底是见还不见呢?你为官也不短了,怎么这件事如此浮躁?”

“回禀父亲,孩儿是想先禀报父亲后再请此人上门,但我觉此事很重要,怕晚了就会误父亲的大事,所以我便急着把他请来了。”

“哦?倒是奇怪了。”

张缙节忍不住笑道:“你们维扬县还有什么人能误我大事,苏翰贞吗?”

“父亲不是昨天问我东宫税银一事吗?此人和这件事有关,此人叫皇甫无晋,父亲听说过吗?”

“皇甫无晋?”

张缙节觉得这名字异常熟悉,他凝思一想,猛地想到了,上午皇上封的兰陵郡王之孙,凉国公,不就是叫皇甫无晋吗?而且上午皇上刚刚接见过他。

张缙节腾地站起身,连忙问:“他现在在哪里?”

“他就在孩儿书房内,父亲要见他吗?”

“等等!”

张缙节又坐下沉思了片刻,他问儿子,“你和他是什么关系?”

“他是东海皇甫氏的子弟,苏翰贞很器重他,我最初是与他有一点过节,但后来他来找我认错,我颇为喜欢他,便渐渐地与他交往密切起来,只是我没有想到他竟然是皇族。”

“这就是世事难料,容儿,所以我让你学会中庸,不要轻易与人为敌,就是这个道理。”

“是孩儿记住了。”

张缙节又问道:“那他有没有告诉你,皇上封他什么职官?”

“他说了,他说皇上封他楚州水军副都督。”

张缙节一怔,“怎么会在楚州?”

“孩儿也觉奇怪,既封为凉国公,怎么又去楚州?他也很疑惑,不明白皇上的用意,不知父亲能否给他指点一下。”

张缙节紧皱眉头想了片刻,他嘴角渐渐露出一丝笑意,“我对这个年轻人倒颇有兴趣,带他来见我吧!”

张容出去了,片刻他便将无晋领到了父亲的书房,他给父亲介绍,“父亲,他就是皇甫无晋!”

无晋之所以跟张容回府,倒不是他真想知道自己封楚州水军副都督的原因,而是他想认识张容之父张缙节,这位朝廷中不亚于申国舅的权臣。

无晋上前深施一礼,“晚辈无晋,参见相国!”

张缙节上下打量他一眼,微微笑道:“原来你就是皇甫无晋,你的名字今天可是轰动了朝廷,十八岁便为凉国公,就算是皇族,也很少见。”

无晋谦虚道:“小子见识粗陋,蒙皇上恩赐,小子心中有愧,不敢受相国重视。”

“见识粗陋倒谈不上,你若见识粗陋,怎么可能骗过邵景文,把东宫税银安全解进京,你若见识粗陋,又怎会大闹百富酒楼,把申国舅弄得灰头土脸,无晋,你过谦了。”

无晋见他对自己颇为了解,便不好意思道:“什么都瞒不过相国。”

张缙节笑了笑,一摆手,“请坐吧!”

他又对儿子道:“你也一起坐下。”

三人坐下,侍女给他们上了茶,张缙节便笑着对无晋道:“我听容儿说你被封为楚州水军副都督,先恭喜你!”

“相国是中书令,又是吏部尚书,难道还不知道此事吗?”

“或许你的任命已经到中书省,但我回府之前,确实还不知道。”

张缙节沉吟一下,对无晋道:“按照朝廷的惯例,王爵以下,职官须和爵名符配,像你出任楚州水军副都督,那你的爵位应该是楚国公、吴国公、越国公或者淮国公,这样才叫符配,所以我听说你被封凉国公时,我立刻想到,你应该去西凉为官,却放你去楚州,很让人意外,无晋,你自己觉得是什么缘故吗?”

俗话说,交浅言深是不智之举,作为相国,张缙节当然不会和第一次见面的无晋推心置腹,他说的每一话都很慎重,尤其涉及到皇上的心思,他更不敢轻易泄露,他只会说一些公开的规则,让无晋自己去考虑,自己去推导原因。

张缙节在年初杨皇后去世后,也一时乱了阵脚,以为楚王必然被废,便不觉偏向申国舅,但随着形势的渐渐稳定,尤其是皇甫逸表被罢免宗正寺卿,他忽然意识到皇上并没有真的想废太子,他终于醒悟过来,又渐渐回归中间派,不参与申国舅和太子的权斗。

但他也有自己的长远考虑,他想成为实力不亚于申国舅和太子的第三派,这样,无论是楚王还是太子登基,首先就是要拉拢自己,使他能立于朝廷权斗中的不败之地。

张缙节在朝廷威望足够,就是地方势力太少,在军队方面更是一片空白,如果他能成功与凉王派系结盟,这无疑会大大增强他的实力,他有这样的想法,但没有机会,不料儿子张容却和凉王系新贵皇甫无晋关系很好,这让他忽然看到了一线希望。

一百七十八

尽管张缙节心中已有拉拢凉王系的想法,但他不露一丝声色,仍然将无晋当做一个晚辈,当做是儿子的朋友,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对他循循训导。

“楚州水军副都督一直以来都是由申国舅推荐,五年来一直是这个惯例,已经换了三次副都督,都是申国舅推荐,这次我不知道皇上为什么不让申国舅推荐了,整个楚州水军一共两万四千余人,五个军府,其中东海郡两个,江宁府两个,余杭郡一个,五个水军都督府原本是抵御扶桑倭寇所设,但自从凤凰会出现在东南沿海,扶桑倭寇已经近二十年没有侵犯我大宁王朝,现在楚州水军的主要任务是对抗凤凰会。”

无晋很认真地听着张缙节的每一句话,他知道张缙节不会推心置腹似的给他说些私密话,但张缙节的话中肯定会透露一些至关重要的信息,会对他暗示什么。

当张缙节提到凤凰会,无晋心中一跳,他忽然明白了张缙节的意思,难道皇上也知道他和凤凰会有关系吗?所以让他去对付凤凰会,但又觉得这个理由有点不靠谱,如果皇上真知道他和凤凰会有关系,还把楚州水军给他,那不是反而在帮凤凰会吗?

心中有这个疑问,无晋又笑问:“刚才相国所说,爵位和职官须相配,可我祖父是兰陵郡王,而他原来却是河陇节度使,这也不相配啊!”

“贤侄就有所不知了,兰陵郡王是十年前老王爷从河陇节度使退下来后改封,原来老王爷的爵位是嗣凉王,和他担任的河陇节度使完全相配,正是因为他不在河陇带兵,所以才改封,像你们东海郡的别驾皇甫渠,他原来是梁郡别驾,那是他是临颍县公,后来出任东海郡别驾,又被改封为楚阳县公,这就是为了职爵相配,这是惯例,还从来没有破过例。”

“那晚辈便是第一次破例吗?”

张缙节笑着摇了摇头,“现在还言之过早,如果一年后,贤侄还在楚州,那我就承认确实是为贤侄破了例。”

话说到这一步,张缙节的意思就很明白了,派他去楚州担任水军副都督,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最迟不超过一年,就会有变化。

无晋连忙起身深施一礼,“多谢相国对晚辈教诲,相国既然身体不适,我就不打扰相国了。”

……

张荣送走无晋后又回到父亲的书房,他知道父亲有话要对他说。

“坐下吧!”

张缙节让儿子坐下,或许是身体不适的缘故,他脸上露出一丝倦容,张容感受到了父亲的疲倦,连忙道:“父亲先休息吧晚上孩儿再向父亲请教。”

“我没事,你先坐下!”

张容不敢再多言,再父亲下首坐下,张缙节闭目养了一会儿神,这才缓缓问儿子:“为父先问你,下一任,你自己的意愿是留京城还是继续外放?”

张容尴尬地笑了笑,“父亲,孩儿还没有想好?”

“你可能没想好吗?”

张缙节冷笑一声,“我是你父亲,难道你对我还有什么话不好说?”

张容脸一红,连忙起身道:“孩儿不敢!”

“那你就说实话,究竟是怎么想的?”

“是!”

其实张容也是想找一个机会和父亲谈一谈,可他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既然今天父亲要和他谈,他索性也就实话实说了。

“父亲,其实孩儿并不在意是留京还是外放,孩儿在意的是具体职务,能不能有利于我再创政绩,如果京城有利我就留京,如果外放有利,我就外放。”

“如果两者都有利呢?”张缙节插口问道。

“如果两者都有利,我想还是外放好,毕竟京城制肘太多。”

其实张容想说的是京城高官太多,难以伺候,他是县令,进京最多升郎中,这不是他想要的,他想一步到位侍郎,如果是那样,那他就必须再担任几年州官。

张缙节点点头,他能理解儿子的意思,他笑了笑便道:“你的下任,我两个月前便替你想好了,一个是兵部职方郎中,另一个是荥阳郡长史,你愿意选哪一个?”

张容眉头皱了一下,如果是荥阳郡刺史他或许还可以考虑,但只是一个长史,这个就等于只升半级,他不想干。

“如果是这两个选择,孩儿还是愿意留京。”

“这是为父两个时辰前的想法,但现在我的想法变了,把荥阳郡长史改成江宁府少尹,你再考虑一下?”

张容眼睛一亮,如果是江宁府少尹,那又完全不一样了,江宁府少尹在级别相当于中州刺史,而且江宁府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担任江宁府少尹无疑是他完成维扬县令任期后最理想的仕途之路。

“父亲,孩儿愿为江宁府少尹。”

张缙节呵呵笑了起来,儿子的选择在他意料之中,他又道:“你知道为父为什么想让你去江宁府为少尹吗?”

张容沉思片刻便道:“是否和皇甫无晋出任水军副都督有关?”

“不错,你比为父想象的要聪明,竟然能看出为父的用意,我确实是因为这个皇甫无晋才决定让你去江宁府。”

“可是……”张容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

张缙节瞥了他一眼,淡淡道:“你是觉得为父的决定草率了一点,是吗?”

“孩儿不敢!”

张容低下头,其实他正是这样认为,父亲是有点草率了,才见无晋一面,就改变主意,这不应是他父亲的风格。

张缙节又缓缓道:“让你去江宁府其实是最早的决定,是皇上的意思,是对为父的关照,但考虑到江宁府是申国舅的地盘,所以我不太想让你去江宁府,另外我也不知道你和兰陵郡王的孙子关系很好,既然现在我已知悉,那让你去江宁府也未必不是好事,所以我改变主意,也是很正常。”

“父亲是想结交凉王系吗?”

张缙节点点头,“准确地说,我是想和凉王结为同盟。”

他起身在房内负手走了几步,又道:“我大宁朝廷内看似只有楚王和东宫两强势力,其实不然,还有很多中小势力,比如齐王系、赵王系、凉王系、还有我的相国系,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只有实力强者才能获得最大利益,我的相国系只能算是中小派,如果能和凉王系结盟,那我最弱的军方资源将得到增强,而凉王系最弱的朝廷资源也能增加,这是一种两赢的结果,所以我希望你能替为父做成此事。”

“可是押在皇甫无晋身上,他太年轻,是否太高看他了?”

张缙节微微一笑,“这就是你看不清楚状况,如果说年轻小,楚王还更小,楚王系为何又如此强大?关键不在皇甫无晋此人的年纪,而是他所处的位置,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将来肯定是他接任张崇俊的河陇节度使,以确保凉王系对西凉军的控制。”

“那为何不是皇甫卓或者他的儿子?”

张缙节摇摇头,“如果皇甫卓能担任河陇节度使的话,就不会有张崇俊的机会了,至于皇甫卓的儿子,那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连他父亲都没有机会,更不用说他了,你要记住,皇甫无晋封的是凉国公,这绝不是皇上想当然的决定。”

“那为何皇上不让他去西凉,而是让他去楚州?而且还夺走楚王系的楚州水军。”

张容疑惑地问:“难道真是皇上想挑起楚王系和凉王系的矛盾吗?”

张缙节叹了口气,“皇上的心思不是我能度测,不过我也能猜到一二,挑起凉楚两系的矛盾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我想应该还是关系到西凉军,或许是皇上不了解这个皇甫无晋,所以才放他去楚州,先观察一两年,这些都是我的猜测,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凉王系能不能保住西凉军,就在这个皇甫无晋的身上。”

……

从相国府出来,无晋便直接回了兰陵郡王府,和张氏父子谈了一番话后,他已经不再像早上那样迷茫了,这两天发生的种种事情,他也渐渐理出了一点头绪,心中有了一点底。

尤其张缙节的谈话,好像都是说一些普通的规则,但如果能好好揣摩他话语背后的意思,就会明白,其实他已经把很多答案告诉自己了,比如将和申国舅争夺楚州水军,比如爵职相配的惯例,再比如皇上可能会在一两年内把自己调去河陇等等,其实已经分析得很透彻。

无晋前思后想,他也觉得张缙节分析很对,至少有一点很明确,他夺走楚州水军,申国舅绝不会善罢甘休。

还是要和皇甫疆再谈一谈,听听他的看法,或许他能看得更透。

无晋乘坐一辆马车,很快便回到了归义坊,他刚下马车,却见皇甫疆陪着两个宦官模样的人从府里走了出来,皇甫疆一见到他,便急忙道:“无晋,我正在到处找你,你快跟我进宫,太后召见你。”

一百七十九

马车并没有驶向王宫,而是向东城外驶去。

“老王爷,太后不住在皇宫吗?”无晋有些奇怪地问。

“太后已经快十年没有住在皇宫了,住在东城外的避暑山庄,其实也是一座别宫,是皇上专门为太后修建。”

皇甫疆显得情绪有些低沉,良久,他轻轻叹了口气,“有些事情本不该让你知道,但既然你已经走上这条路,就不能再瞒你了。”

“是关于太后吗?”

皇甫疆点了点头,“是从某种角度上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