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朱重八-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户籍,发放口粮,编丁入甲……要处理的事务增多了不少。乡绅们虽然已经愿意帮我们管理地方,但是文员依旧捉襟见肘,各地衙门里的文书已经堆集如山,如不及时处理……嘿……你这陕南的繁荣景像只怕是昙花一现。”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你说得好,我也正在考虑增设文官的问题。”

李轻水冷哼道:“你能有什么办法?咱们若是依托于朝廷,那么朝廷就会分派一些金榜题名的进士来做官员,保准把这些事处理得妥妥当当,但是你是个贼人,想让朝廷给你派官儿是不可能的,你到哪里去弄来有学问的人材?用抓的吗?哈!我劝你还是尽快向朝廷投降吧,说不定皇上念你改过自新,又看到了你管理陕南的

成绩,就此将陕南封给你,这文官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朱元璋笑道:“这事说起来困难,解决起来却不见得困难。”他轻笑道:“朝廷可以开科举士,我为什么就不能?我正打算在西安举行一次科举考试,从乡间选拔些人才出来使用。”

“什么?”李轻水大吃一惊,险些跳了起来:“你要开科举?你开什么玩笑!从古自今,我就没听说有贼搞科举考试的道理。”

朱元璋道:“你今天不就听到了么?”

李轻水茫然失措地道:“不可能的,不可能有读书人来参加贼人举行的科举,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在你这个伪科举上就算考中了状元,那又有什么光彩的?将来朝廷光复陕*西,第一个要杀的就是这些在你的伪科举上金榜题目的伪进士。”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你说得对,我现在是贼,名不正,则言不顺,读书人不会蠢到来我举行的科举考度上考取功名,所以……在举行这个科举考试之前,我得先把这个‘名’给正一正。”

听他说要正名,李轻水顿时大惊道:“你要称王?”

其实贼人称王并不奇怪,称王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情,王嘉胤当初攻下河曲时,就称过一次王了,而且他不光称王,还设立了官署。任命了两位丞相,这两位也就是左丞相紫金梁,右丞相白玉柱,下面还有一大堆伪官……结果惹得朝廷大怒,一直将王嘉胤视为心腹大患,追着他打了几年,终于把他给干掉了。

朱元璋笑着摇了摇头道:“我才不称王呢,称王是一件很蠢逼的事,只会招来朝廷的猛攻,我没兴奋犯那个傻,我只需要自称为将军就行了,你觉得镇西将军这个名字如何?”

李轻水摇头道:“你称将军和称王,还不都是自封伪职,朝廷照样会恨你入骨,你以为这中间有什么区别么?别把朝廷官员们想得太傻。”

朱元璋笑道:“我从来都没把朝廷想得很傻,我只是把三十六营看成傻瓜而已……”他掐指一算,笑道:“如果我所料不差,三十六营的某几个傻瓜不甘于落了我的下风,只要我一称将军,他们就要自称为元帅,势要在名头上压我一头……你信不信?”

李轻水一听,顿时大汗:“这……这……这倒是极有可能……那你干嘛不称王,让他们自称皇帝去?”

朱元璋道:“他们虽然想压我一头,但是胆子也未必很大,我若称王怕吓坏了他们,但我若称将军,他们一定不会吓坏,只会气坏。”

李轻水听了这话,好一阵无语,只觉得面前这个家伙实在是太狡猾了,拿着三十六营当枪使了一次又一次,这么明显的诡计,三十六营的傻瓜们不会又一次上当吧?

他无力地道:“好吧,就算你自称将军的事能得逞,区区一个将军又哪来的资格开科举?别把读书人当成三十六营那些猪脑子使唤。”

朱元璋笑了:“我要开的不是‘殿试’,仅仅是一个‘府试’,我想,总会有些胆子大的,不怕死的,或者搞不清楚状况的,想试试自己学问如何的人,跑来参加我的科举吧。”

李轻水全身一阵无力,朱八这人……实在是……这件事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是实行起来搞不好真的能成。他一旦自封了镇西将军,通告天下,那么他想要管理好陕南的心思就可以说是昭然若揭,只要他能守稳这块地盘一两年,此地的百姓和乡绅就会将他当成割据地此的大军阀了。

历史上像这种割据的情况并不少见,读书人凡是熟读经史子集的,都会在书本上读到过类似的割据故事,例如汉朝有各地的州牧割据,这些家伙自己给自己封个大官儿,治理百姓,封任属官,就算他们后来被敌人灭掉,但是他们麾下的官员照样可以在敌人的手下把官当下去,只不过是上面的头儿换个人罢了。其例子有刘备,这家伙自己给自己封过各种官儿,甚至自封到了皇帝,虽然西蜀被曹魏给灭掉了,但是西蜀的官儿们照样在曹魏的政权里做官,也没见得不被承认。同样的情况在唐朝也有,这里就不再罗列。

也就是说,朱元璋自称将军,割据此地之后,读书人们完全可以大着胆子来给他当官,就算他过几年被朝廷灭了,朝廷也未必就会整治这些伪官,说不定会让他们继续把官儿做下去。当然,朝廷也有可能把他们以通匪的罪名一古脑儿全砍了,这是一个五五开的赌博,胆子大的赌徒总是有的!)

四三四、崇祯皇帝暴走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正月,三十六营东路军高迎祥、李自成率部东围庐州(现今安徽合肥),取含山、和州。初六日,连营数十里攻滁州。初八日,七省总督卢象升率总兵祖宽、游击罗岱等诸道兵驰援滁州,与三十六营大战于城东五里桥。三十六营大败,连营俱溃,北退五十里,被斩一千二百余级,从朱龙关至关山,积尸埴沟委堑,滁水为不流。三十六营失利后,北渡逼泗州、徐州,复转入河南。月末,部分义军自南山还商、雒。二月十一日,卢象升奏捷,斩六百七十六级,夺马骡四百余匹。。

崇祯九年二月初十日,明驻守宁夏(今宁夏银川)士兵,因兵饷无措,发生兵变。饥兵群起围攻官署。巡抚右佥都御史王楫因不能措饷,饥兵索饷无着,乃鼓噪而杀之。兵备副使丁启睿率军镇压,捕获为首者七人,立即处斩,兵变才被抚定。

崇祯九年二月,山西在遭受连年的旱灾、虫灾后,三月,又发生大饥荒。时饥民无粮,只得食树皮、草叶。树皮、草叶尽,乃人相食。临近山西的河南南阳,也发生饥荒。唐王聿键奏河南南阳饥,甚有母烹其女以食者。崇祯帝乃下诏发三千五百金赈济山西、南阳,并免山西被灾州县新旧二饷。

崇祯九年,四月底。

此时已是春末夏初,京城的气温开始拔高,但还不算炎热。但是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却人人汗流浃背,仿佛被雨水淋湿一般,原来崇祯帝朱由检又在大发脾气,痛骂百官。。。

自崇祯帝登基已有九年,但他却极少露出笑脸,十次朝会中,倒有九次是在发火,随着天下的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他的火气也一天比一天大。

“白水朱八欺朕太甚。”崇祯皇帝拍着案桌大怒道:“他居然自称镇西将军,这镇西将军是什么东西?我大明朝根本就没有这个官职。就算有。也不会任命一个贼人。”

堂下走出一名大臣,报道:“陛下,镇西将军乃是三国时的旧制,此人故意取用三国时代的官制。其意不可谓不险恶。摆明了是要仿效三国时的军阀割据之势。依微臣之见。此人实乃穷凶极恶之徒,不可轻饶,可命七省军务总督卢象升大人挥师西进。将他辗为齑粉。”

崇祯点了点头道:“朕也有此心,然卢爱卿正与三十六营贼寇激战于中原之地,如何有力气分兵入陕?”

那大臣道:“三十六营不过一群流窜的小贼,不足为俱,白水朱八方为心腹大患。”

崇祯然之,便打算下旨。

正在此时,突然见一太监奔入殿堂,报道:“皇上,卢总督有紧急军情奏报。”

崇祯赶紧道:“速速奏来。”

那太监抹了一把汗道:“白水朱八自称镇西将军,消息传骗天下,各路贼军纷纷起而效仿……他们……他们自称为……咳,一些胆大妄为的封号。”太监心想:这几个贼人的自称可不敢奏给皇上听,皇上听了只怕会把我踢得满头是包。

崇祯见他想说又不敢说,一幅孬样,怒道:“贼寇自称些什么又何不敢说的?你给朕细细说来。”

太监无奈,只好报道:“反贼曹操亮明了字号,叫做罗汝才,自称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

崇祯一听,脸色就变得很难看了,白水朱八只是称了个镇西将军,就气得他不行,没想到这里还有更夸张的,什么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这字号简直比皇帝自己的封号还要长。

太监又道:“反贼老回回也亮明了字号,名叫马守应,自称顺天巡守威武大将军。”

崇祯的脸色又黑了五分,简直像块青铁一般难看。

太监继续道:“反营西营八大王也亮明了字号,名叫张献忠,自称承天镇海扬威大将军。”

崇祯怒极,简直像要跳起来打人。

那太监见势不妙,已经不敢太说话,但是在崇祯的眼神催促下,只好硬着头皮道:“反贼闯王亮明字号,名叫高迎祥,自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

崇祯从桌上抄起一个玉砚,“啪”地一声摔在了太监的脸上,大骂道:“一群蠢贼,竟敢个个自称将军元帅,简直岂有此理,简直无法无天。究竟是谁给了他们脸子,让他们有胆给自己封个这般不要脸的称号?”

可怜的崇祯皇帝死也不想到,这事的始作蛹者会是朱元璋,他只不过给自己取了一个镇西将军的名号,结果三十六营的几个头目就坐不住了,绿林好汉就是这般脾气。若是你取个外号叫神拳无敌,人家就要取个铁腿无双。你要是拳打两江好汉,他就要脚踏四海豪杰,谁也不肯在这一方面落了人后。一听到朱元璋自封镇西将军,三十六营的几个贼首都拼命动起了脑筋,赶紧给自己取外号。结果一个取得比一个夸张,一个取得比一个不要脸。

可怜崇祯这孩子本来就是冲动易怒的个性,被这几个自封的封号一气,哪里还受得了。他怒吼道:“刚才谁说白水朱八威胁最大的?朕觉得还是他那镇西将军的称号比较靠谱一点。”

堂下大臣汗道:“皇上……这个……他就算只是自称为百户,那也是伪职啊。”

崇祯怒道:“传旨,先把那个什么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给朕拿来!再把什么承天镇海扬威大将军、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顺天巡守威武大将军这些不要脸的货色都给朕拿回来治罪,最后再去管那个什么镇西将军。”

众臣汗如雨下,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时,殿门外居然又有一个太监跑进来,看样子又是来传迅的,这太监一上殿就跪伏在地,全身都趴伏到了地面上,全身发抖,看来是害怕得厉害。他用颤抖的声音道:“皇上,辽东那边传来紧急军情……奴才……奴才不敢奏报。”

众大臣都想:这个太监比刚才那个聪明,他一进来就先说不敢奏报,这样皇上发起火来就不会用矾台砸他了。

崇祯扫了一眼新进来的太监,理了理刚才被气得翻涌的血气,强作镇定地道:“你只管奏来。”

那太监道:“奴才不敢奏,奴才害怕气坏了万岁爷的身子……”

崇祯知道他这样说其实是害怕自己拿他撒气,于是皱眉道:“有什么不敢奏的?你只管奏来,朕刚才已经听了全天下最让人生气的消息,不会再生你的气了。”

那太监这才磕头道:“皇上……建奴……咳……建奴的头头皇太极,称帝了……”

原来,崇祯九年四月十一日,后金国汗皇太极已经称帝,改元崇德,以是年为崇德元年;改国号金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定都沈阳。上尊号“宽温仁圣皇帝。”次日,清太宗率百官祭太庙,尊奉父努尔哈赤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祖父到始祖都尊奉为王。十天后,清太宗大封其臣属。其诸兄弟子侄、诸外藩蒙古贝勒,及明降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封为王。清太宗即位之典持续约二十余天,礼仪多仿汉制。

由于这场典礼持续了二十余天才完,负责刺探这个消息的探子也在盛京多耽搁了些日子才将消息传回,所以到了四月底才传到了崇祯皇帝的耳朵里面。

崇祯一听这个消息,刚刚好不容易压下去的气血,顿时再次沸腾,在血管里四处乱奔,使得他怒不可遏,当下又伸手向桌上乱抓,把玉制的笔筒、镇纸用的玉如意、玉制的墨盒……总之手上抓了什么,就拿起什么向那太监乱砸过去。

“建奴竟然敢称帝!”崇祯皇帝怒吼道:“这些家伙不过是一群茹毛饮血的野人,一群流放在建州的奴贼,居然也敢妄称皇帝,还敢称什么宽温仁圣皇帝,简直是不要脸之极,比之贼寇还要不要脸了十倍。”

那太监被砸,却不敢闪避,大哭道:“皇上说了不生气,奴才才敢奏报的……”

啪!

一个玉如意砸在他额角,砸得鲜血长流。

太监哇哇大哭。

啪!

一个玉盒砸到太监头顶,他身子一挺,晕了过去。

崇祯还不解气,跳起身来在大殿上乱走,一幅见人就要打的样子。众臣大惊,有人叫道:“皇上,您身为一国之君,需当谨言慎行,殿上殴打大臣,有失国体……哎呦……”这人被崇祯一脚踢倒。

也有马屁精扑到前面,大喝道:“皇上,请打微臣解气,微臣愿为皇上赴汤蹈火,在所……哎呦……”这人被崇祯迎面一拳放倒在地。

崇祯一阵拳打脚踢,过了好半天才终于收了怒气,重新坐回到龙椅之上,叹道:“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众臣皆心中暗叹:若是一位明君在此,岂会有此一问?只怕于大怒之间已经圣断dúcái,发下了不知道多少圣旨,但这位皇上大怒一通之后,还得向群臣问计,未免有失高明。)

四三五、剿抚并用

崇祯向群臣问计,只见文官丛中走出一名官员,视之,乃是汤显祖之子,汤开远。此人乃是江西临川县东文昌里人,是明末著名的诗人,也是著名的誎臣,经常把崇祯皇帝说得火冒三丈,但他却并不畏惧。去年十月,汤开远曾上书批评崇祯,说“崇祯待文武之臣不一,于抚臣则惩创之,于镇臣则优遇之。督抚失事多逮系,而大将率姑息。文臣敛手无为,武将却拥兵自重,桀骜恣睢,一旦有警,辄逡巡退缩,即严旨屡颁,裒如充耳。提出只有赏罚平,文武才能用命。”。。

崇祯大怒,命人提了汤开远入京,问他哪来的胆子批评皇帝,叫他认错改口,结果汤开远力抗不屈,被崇祯削职逮治,后来名将左良玉上书,又有七十余名官民跪叩宫门为之乞留,崇祯皇帝才免了处罚,命他带罪立功。

此时汤开远向外一站,崇祯心里就叫糟:这货又有什么屁话要说?莫不是又要来骂朕?这酸货骂了朕,朕要处置他时,后面又会跳出七八十个官员来为他求情,实在是烦不胜烦,最好就是这货干脆不要说话。

只听汤开远道:“皇上,白水朱八称将军,您要打他!三十六营一群贼人称大将军、大元帅,您又要打他!建奴称皇帝,您也要打他!微臣斗胆一问,您哪来这么多的兵?”

崇祯为之气结,怒道:“怎么了?朕就打他们不得么?这些贼人一个个目无王法,不服教化。自己给自己封个官儿皇帝的就敢割地为王,我若不打他们,却不是让天下的小看了朝廷?”。。

汤开远冷笑连连:“皇上,您打得赢他们吗?”

崇祯怒道:“朕富有四海,雄兵百万,怎么就打不赢他们了?”他这话说出口,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想了想自己穿的补丁衣服,富有四海这四个字基本上可以拿掉。再想了想自己东拼西凑好不容易组成的七万剿匪军,那雄兵百万四个字好像也不太靠得住。这句话也就像是一个醉汉吃了霸王餐。刚刚被人从饭店里打出来。站在街上,叉手对着饭店骂道:“老子有钱有势,只不过没带上身上,回头等老子取了钱来。买下你这狗眼看人低的破楼子。”

想到这里。脸上不禁发烧。

汤开远叹道:“皇上。建奴不日就要向我大明出军了,只怕辽东一线,又要再生事端。”

崇祯心中一惊:“为何?”

汤开远道:“建奴的奴酋皇太极既然已经称帝。必要显示新帝的文治武功,这文治嘛……他们是一群茹毛饮血的野人不太懂,展现不了,只好展现一下武功,依微臣浅见,皇太极必定兴兵攻我大明。”

堂上众臣听了这话,脸色都变,大家都不是傻瓜,对政治上那点东西都略知一二,只觉得汤开远见事极明,那皇太极本是大明的一个奴贼,现在脱离大明称帝,岂有不向旧主起兵之理?看来辽东一线,马上又要打大出手了,而且此次战争的规模绝对小不了。如果以前建奴都是小打小闹,那这一次绝对是大吵大闹,倾国之兵力尽数来攻。

崇祯听了这话,心里就是一慌,连忙问道:“那要怎么办?边军有数部已被朕抽入内地剿匪,曹文诏部已灭,左良玉、祖宽等人也被贼人牵制,若是建奴于此时来攻,只怕辽东不稳。”

这时其余的官员也已经明白过来,兵部员外郎包凤起行出队列,上奏道:“皇上,值此危机存亡之际,只好再将剿匪的边军调回辽东一线,以拒建奴,将才干过人的卢总督也重新调回到边军之中。”

崇祯皱眉道:“那贼寇又怎么办?没了卢象升,谁能主持剿匪大局?”

包凤起道:“咱们可以用招抚之策,暂时稳住贼寇,使之轻敌大意,待建奴大军退走,再请卢总督回内地剿匪即可。”

崇祯听到招抚这个词就生气:“招抚?又是招抚?”

汤开远道:“不招抚也没别的法子可用了,皇上,去岁微臣就曾有奏,您于抚臣则惩创之,于镇臣则优遇之,此行不公。微臣以为,贼人不能一味剿灭,剿抚并用方是良策。”

崇祯听到他将旧事重提,心中着实恼怒,但是想来想去,此时除了招抚之外也没有别的法子可用,实在是呜呼哀哉。他有点迟疑地道:“以往咱们也试过多次招抚,效果不好。而且洪承畴在时,多有杀抚杀降之举,贼人只怕对招抚这个词也听得腻味了,未必还会愿意受抚。”

汤开远道:“贼人对朝廷或许心存疑虑,咱们将之打消即可。方法有二,一是推出一套实际可行的招抚方案,使贼人感觉到受抚才是活路。二是由皇上亲自撰写一份招抚贼人的诏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