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想要我交给你一支贪生怕死的杂牌军,还是一支舍生忘死的精锐之师?”
看着孙策陷入深思,季书接着道。
“那就把免租一年去掉,但必须保证他们家人都能分到田地。”
“你想让马儿跑,总得让马儿吃草吧。”
“现在你虽然还看不上他们,但未来的事谁说的准?说不定他们真能给你一个惊喜呢?”
有些无奈地看着季书,孙策终于点了点头。
“看来你这个将军真心不错啊,我就期待一下,看你能不能把他们练成一支精锐了。”
第二章 新军框架()
“嘿嘿”
孙策的松口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对于任何一位君王来说,对一支强军的渴望是永不停止的,尤其是诸侯争霸这样的时代。为此,孙策愿意做出一些让步,去赌季书所说的可能性。
季书奸诈地笑了笑,却还不满足,他继续说道。
“还有,我要二十个教书先生,我的要求也不高,识字、能教人就行。实在难找的话,二哥那儿肯定还保留有科举考试落选的那些士子名单,派人去问问谁愿意来军中教书就行。”
孙策撇过头一阵失笑,用手揉揉额头,感觉头又开始疼了,他咂巴下嘴询问道。
“我说子渊啊!你这,教底下的士卒读书识字有用吗?我要的可是一支能打仗的军队,不是一支上战场讲道理的秀才军!”
孙策的担忧其实再正常不过了,从来没有人会像季书这样搞,他让季书做这支新军的将军可不是为了让季书教书传道的!
“当然有用!”
季书扯着脖子断然道。
君不见毛爷爷的红军就是整天谈思想,论主义?
结果怎么样?红军打起仗来个个都是不要命的。
他拉着孙策慢慢忽悠。呸,开导!
“你看啊,这些杂牌军为什么比正规军弱?不仅是身体差那么一点吧?”
“还因为他们的思想觉悟不够!他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而战,心中没有坚持,也没有底线。所以,战斗时他们没有那种搏命的狠劲,一旦打不过他们就跑嘛,跑不了他们就投降!”
“那你说,我应该怎么改变他们?”
季书一脸期盼地看着孙策。
窸~~
孙策吸了一口气,歪着头,斜着眼,挑起眉毛道。
“所以你的意思就是,跟他们讲道理,教他们怎么做?”
见季书点点头,孙策一时有些懵了。
新兵经过训练后,就是要放到战场上让他们自己蜕变。
怯弱逃跑者斩,杀敌立功者赏。战场就是一个最大的熔炉,它考验着身体、技巧、觉悟、勇气,甚至于运气。经历过几场战斗后,活下来的士兵就会变成一支能打仗的精兵。
再把其中实力过人,不畏生死的士兵挑选出来编制在一起,这就组成了一支精锐。
可季书却跳过战场上对身体素质的考量,要直接通过教书来给予士兵奋战的勇气。
没人这么搞过,这有点像把训练一支精锐的步骤反了过来。
“好吧。”
孙策看着季书,他半是放弃、半是赌博一般地同意了。
“对了,我还准备让月英做你的副官,以后随你出征。你看怎么样?”
啥?
眼见搞定孙策,季书还没偷笑一会儿就僵住了。
“你让月英一个女子从军?”
季书看向孙策,似乎以为自己听错了。谁知孙策也歪着头,疑惑道。
“月英不是比你聪明吗?放着这样的人才,我干嘛不用啊?”
呃,好像,还真TM有道理!
可是,这不是古代吗?女子也能得到重用吗?
季书歪着头瞪着孙策,孙策也瞪着季书。
说实话,经历了几年时间,我是不是有点太融入了这个时代,一些跨越时代的东西用起来胆子竟然没孙策大!季书开始反思。
孙策的不拘一格季书早就知道,不然孙策也不会同意诸葛瑾的《齐民律》了。《齐民律》讲的是民众平等,官府不再认同卖身契约。这实际上就是取消奴隶制,斩断了世家拷在奴隶身上的枷锁,给予他们改变未来的可能性。
虽然这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除非有一天孙策把皇帝给取消掉了。但即使如此也已经足够惊世骇俗了,整个天下也只有他孙策敢做。
而现在他居然又开始任用女子从军了!有时候,季书都分不清到底他是穿越者,还是孙策是穿越者了。
“你敢任命,那我自然是一百个愿意!”
“好,就这么说定了。”
······
“杀”
“杀”
“杀”
这里并不是战场,只是沙场操练。
士兵们以屯为单位,正呼喊着号子陆续进行着操演。
操演场的不远处有个略高些的木台,是临时搭建起来的,季书正坐在上面细细察看,季书的身边是黄月英、韩综、许屠和蒋钦四人。
按孙策的意思,这支新军满编是一万人,由季书任领军大将,月英任副官,下设3个大统领,10个统领。只是现在,这支新军才刚刚起步,除了兵员未满之外,连领军的统领都还没有任命。
此次季书带月英来看操演就是找找底下的这些屯长有没有可用之才。
至于韩综,季书既然决定收他做弟子了,自然要带在身边方便教导。
许屠曾是月英的家仆,后来进入了江东军做到了屯长,这次季书决定提拔他为统领。
而蒋钦则是孙策钦点的,让季书培养他。季书想让他从统领做起,等以后立功了再任命为大统领。
目光回到眼前的部队。
不得不说,刚开始时这支部队正如季书猜测那般有些士气低迷,除了那些调来的老卒,他们中或许大部分都在想孙策饶了他们一命就是为了让他们到战场上去当炮灰。直到在季书宣布除不能免去一年的租金外,他们也同样能享受新政。
士卒们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确认之后士气顿时高涨,操练起来都变得有力气许多。
这让季书心头一松,看着它,季书有种和统帅其他军队不同的感觉,期待和责任。
“子渊,你看那边的那组士卒,动作齐整、配合默契,可见这些日子以来着实好好训练了一番,这位屯长看来深得士卒信任啊!”
季书顺着月英的手指看去,确实如此。
老实说,这次观演让季书和月英都很失望。他们让士兵们以屯为单位,每次以4个屯进行操演,从早上看到了下午,而看到的只有训练松懈。
季书也不是不能理解这种情况。
一群自以为将死的人怎么会有心情训练?更别说还要服从那些调来没多久就开始指手画脚的老卒们。这些日子里恐怕他们都是毫无进取之心,轻慢训练、得过且过。
所以这一组士兵仅仅表现出了足够多的训练水平就在这其中显得弥足珍贵了。
“这个屯长有些本事,可以做你的同僚了,公奕你去请他过来吧。”
“是!”
蒋钦起身抱拳一礼,便下台去了。
没多久,蒋钦便带着一个看上去二十多岁、有些严谨认真的汉子走了回来。
季书指着刚刚下去的那组士卒问道:“你是那一组的屯长?”
那汉子抱拳答道:“禀将军,正是卑职。”
这一天里,季书难得笑了笑:“训练得不错,你叫什么名字?”
那汉子得了季书夸奖咧了咧嘴答道:“禀将军,卑职名叫‘侯成’。”
季书回头看了月英一眼,见她也点点头,便开口道:“侯成,从今天起你就是统领了,身边的这两位,蒋钦、许屠你认识一下,以后你们三人就是同僚了。”
侯成原以为季书是打算犒赏下他和麾下士卒,作为军中表率。没想到竟然是把他从士官提拔为了将领,他愣了愣,见蒋钦和许屠抱拳道贺这才反应过来。他回了蒋钦和许屠一礼,又对季书单膝拜道。
“谢将军提拔之恩!”
季书扶起他道:“你做的好自然会得到提拔,以后继续努力。”
“是!”
让人给侯成加了个座位,季书等人继续察看操演,只可惜直到最后都再没有出现其他亮眼的表现了。
季书和月英原本想这次就找齐6个统领分管好自己的兵马,也让他们有时间熟悉,结果却不如人意,正商量着下次用什么办法甄选,韩综忽然开口道。
“老师,也让我统领一支兵马吧,我想上阵杀敌。”
季书有些惊讶地转头看向韩综,他原本想让韩综跟在他身边学习两年再让他从军的,毕竟他现在才十二岁。
“你还小些,等再过两年。”
韩综却不服。
“主公不也是十二岁从军的吗?为什么我不行!老师,你给我一个机会吧!”
季书无言以对,他虽然觉得十二岁还是个孩子,但在战乱年代十二岁其实就已经背负了很多东西,许多孩子十二岁便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季书盯着韩综的眼睛,那双眼睛中透露出的是一种强烈的渴望,就像一个孩子渴望着玩具。季书不知道这个比喻恰不恰当,恐怕孙坚当时让孙策从军也差不多这个看法吧。
季书犹豫了一下,决定看一看韩综的本事,之后让许屠、蒋钦、侯成多照看他就是了。
“军中无儿戏,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你虽是我的弟子,若有过错,我也决不轻饶!你就从屯长做起吧,若能立下大功,你虽然年幼,我也照样升你做统领、大统领。”
韩综大喜,拜倒:“谢将军!”
这时一匹快马闯了进来,令兵急急走了上来,抱拳道:“军师,主公请你速回太守府商量大事!”
季书点点头,顺口问道:“什么事?”
令兵答道:“董卓要篡位了!”
第三章 长安惊变()
半个月前的那一天,董卓称病在家。
在早朝上,上百名官员恬不知耻地向皇帝上表道:
自从桓帝、灵帝继承大位以来,民不聊生,盗贼猖獗,导致了之后的黄巾起义。
天下人人自危,社稷江山有倾覆之险。
各地豪强开始招募军队,拥兵自重,明明没有得到朝廷封王拜侯的诏名,却已经割地自治,将治下视为自己的封地。
整个天下四分五裂。
此时,只有一人出兵勤王,迎奉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民倾心,四方仰德。
现今群雄割据,天下四分,皇帝年幼,无力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相国董卓,神文圣武,应天合人,实乃天命所归。
陛下当仿效先贤,帝尧禅位于帝舜,退位让贤。
······
“砰”的一声响,一个茶杯打在墙上摔得粉碎。
迁怒于外物只是弱者不成样子的无力呻吟,明明知道这一点,但是王允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回天乏术!他就是一个无能且无力的弱者。
回想那一天,汉献帝惊愕得说不出话来,朝堂上一片哗然,保皇派纷纷站出来和拥董派叫骂起来。
然而不知何时起,拥董派竟然已经占据了朝廷官员的大半,董卓终于连朝堂也把持在了手中。
皇帝自然不可能当即应允这样荒诞无理的请求。
而之后的每一次朝会都变成了保皇派和拥董派争论禅位的闹剧,期间董卓则一直诈病在家,佯装不知。
到了第四天,更是有将军和大臣冲到了皇帝面前,拽住皇帝的手质问皇帝!御前的卫士竟然没有阻拦。
君不君,臣不臣。保皇派终于还是连苟延残喘的局面也维持不住了。
日暮西山,这只昔日遨游天际的老龙终于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第五天,献帝发布了禅让诏书。他妥协了,或者说放弃了,他知道如果他还不同意,下一次大臣们就会把刀架到他的脖子上。
当诏书送到董卓府上,他竟然推辞不接,称自己忠于皇室,忠于大汉。
第十天,在百官的胁迫下,献帝又发布了禅让诏书,董卓还是不接。
简直可笑!
董卓要篡位了!
天下人瞧得明白,董卓的狼子野心连酒肆里端茶倒水的小二都一清二楚。长安百姓私底下议论纷纷,消息早就长了翅膀传遍天下了。
无数人都在看这个笑话。
“做了婊子,还要立牌坊!”
王允拽紧拳头锤着桌子,他的指甲都陷进了肉里。今天是第十五天,董卓终于接受了禅让诏书,十天后将举行禅让大典。
老管家偷眼看了看门外,转头对王允说。
“老爷,小心隔墙有耳。”
王允抓着另一个什物刚要砸出去,闻言又忍住了这双手将东西缓缓放了下来。
“我要去见伏完,你马上安排。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必须保证能瞒过董卓的耳目,这其中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吧?”
对面一脸严肃的王允,老管家点了点头抱拳道。
“我马上去安排。”
······
宫廷禁军有两支,一支是虎贲军,一支是羽林军。
虎贲军早已被董卓控制,只有羽林军还在保皇派的手中。
话虽如此,羽林军原本可是有着2万人的建制,然而被董卓以种种借口压缩,现在只剩下三千人,这只是董卓留给汉室的最后一点体面罢了。
伏完正是羽林军的统领。
伏完有一个女儿,名为伏寿,她是献帝的皇后,所以伏完正是所谓的皇亲国戚。
若是换了太平年间,这是一个足以趾高气昂、横行无忌的名头。但在汉末的这个年头,这个称号是忠诚和勇气的勋章。
董卓欺凌皇帝年幼,夜宿宫廷,临幸宫女,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谁都不知道,等皇帝长大后临幸了宫女,生下的到底是汉室的血脉,还是逆贼的野种!
这时候,伏完把自己的女儿送入了宫中。
他给女儿的嫁妆不是珠宝、美玉、胭脂、水粉,而是一把匕首和一枚毒囊,他对女儿说。
“若逆贼狗胆,你含上这个毒囊,让他尝尝这把匕首。事若不成,你就服毒自尽吧。”
于是伏寿进了宫,做了献帝的皇后。好在诸侯讨伐之后,董卓收敛了一些,至少没对献帝的皇后出手。
这一天,董卓接受了禅让诏书。中午回到家门口时,伏完步履蹒跚,差点绊倒在自家的门槛上。
家丁们出来采购物品、驾车的老叟进去收走了一车泔水,送菜的伙夫卸下一筐筐食材。伏府出出进进,和往常一样,没有一丝异常。
在书房的密室里,王允坐在伏完面前,两人都有些憔悴。
谁也不愿意面对这样的事实,更可怕的是他们无力去改变,就好像有人拿着刀要去剐他们的心,可他们却没有力气去反抗,只能眼睁睁盯着那把刀。
可以的话,恐怕两人什么也不想说,只是一起坐在那里发呆吧。不过他们都没有这个时间。
“我需要你帮我!”
单刀直入,王允盯着伏完的眼睛诚恳地说道。
伏完抬眼迎上了王允的视线,他的眼中至少还没有失去光彩。
“你有什么主意?”
对面当朝三公之一,官位在他之上的王允,伏完没有一丝敬畏之心。他尖锐地看着王允,等着王允的回复。
他虽然看不起董卓,却不会低估董卓身边的智囊——李儒,那个无数个夜晚里让伏完咬牙切齿的名字。所以,若王允的主意得不到他认可的话,他是不会配合王允的,他只会按他自己的方法来。
拿起手中的茶杯一饮而尽,王允侃侃而谈。
“这样的话,他们都会死!”
听完王允的话,伏完有些震惊,他没想到王允会定下这样的计策。这位司徒大人似乎比他印象中的要厉害的多,也狠厉的多。
“但陛下会活下来。”
王允的回答让伏完微微一滞,他有些出神道。
“让我再想想?”
王允算算时间,有些着急,因为他们都不是一般身份的人,谈的越久,暴露的可能性越高。董卓的疑心必定会让计划增加难度,王允着急道。
“还犹豫什么?为了陛下,我们中谁不是早已经豁出这条性命了?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你以为还有什么皆大欢喜的妙计不成?”
伏完苦笑着点头道:“好,就按你说的办。”
······
两天之后,相国府。
“哦?你说伏完密会了数位汉朝老臣,要加害于我?”
董卓有些气恼和不屑地哼了一声。
堂下跪着的男子战战兢兢,他是伏府家丁,前来告密。
第四章 伏完密谋()
相国府透露着一股宏伟大气,高耸的楼阁可与皇宫比肩,穿过一个个华美别致的庭院,小厮被带到了一个大殿。
珠光宝气、金玉满堂,董卓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红光满面地盯着殿下的舞姬,哪有一点抱病在家的样子。
大殿两侧全是朝廷大臣、军中大将,觥筹交错,没有一丝避讳。
见门人领着小厮走了进来,董卓挥一挥手,舞姬们停下了舞步,纷纷退到左右两边候着。
身边缓缓走过的舞姬衣着暴露、香艳扑鼻,这让小厮的脸涨得通红,他忍不住偷偷多撇了一眼,咽了咽口水。
殿上的几位大人一阵嗤笑,小厮一惊之下赶忙收起了色心,慌慌张张地走到董卓面前的阶梯下跪拜道。
“小,小人拜见相国大人。”
董卓也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个小厮,不过想到管家说这小厮要告发伏完谋害自己,他心中立刻又被对伏完的气恼和不屑填满了。
“哦?你说伏完密会了数位汉朝老臣,要加害于我?”
小厮有些紧张,他战战兢兢地拜倒在地上,目光闪烁。
“是。昨天伏完大人密会了五位大人,小人原本是负责给客人倒茶水的,却被护卫挡在门外,好奇之下想去偷听两句。这一听之下可不得了,他们竟然要谋害相国大人!”
董卓眯着眼睛探头道。
“你抬起来头,和我说说伏完密会的都有哪些人?”
小厮抬起头,有些缩手缩脚地用敬畏的目光看向董卓。
“其中三人是王子服、吴子兰将军和侍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