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高歌-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号桌钱公子,赏薰儿姑娘赤金饰面一副。”

    “一号桌赵大夫,赏薰儿姑娘锦锻十匹。”

    。。。。。。

    随着龟奴不断地唱,不断有人上前送礼,没一会的功夫,台前堆满了盛放礼物的托盘,钱、玉佩、锦锻、金器应有尽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粗略估计礼物的价值不下于三百贯。

    这不是好赚,简直好过去抢。

    郑鹏想起白居易《琵琶行》行中的两句诗: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原以为是诗人夸张,现在看来,那是写实啊。

    只是唱了一首五言绝句,虽说林薰儿唱了两遍,可唱两遍也没几个字,难怪春风楼的老鸨迟迟不肯让林薰儿梳拢,留着她清倌儿的身份,更能吸金,养着她等于养了一棵摇钱树。

    白居易诗中只提到“五陵年少”,而这里,除了很多少年郎,还有员外(官职)、大夫(官职的一种)、商贾、豪门大族子弟等,可以说囊括大唐有权势或有财力的阶层。

    后世去风流快活一下,一个个藏着掖着,不是怕进“号子”就是怕后院起火,可在大唐,喝花酒是一种风尚,不仅出手阔绰,还让人大声唱出来,哪里人、担任什么职务等,豪放得让人吃惊。

    这一点,也与大唐的青楼文化有关系。

    后世一说到妓院,想到的就是皮肉买卖,有些见不得人,而在大唐却是一件雅事,不仅仅是因为大唐的妓院合法,青楼姑娘喜欢传唱名人雅士的诗词,有人传唱,可以把好的诗词最快速度传播,这算是唐朝的一个特色。

    文人雅士去青楼,不仅有善解人意的美女相陪,还可以听到最新出的好诗好词,偶得佳作,也可以让青楼的姑娘当场传唱,这也是扬名的一种方式。

    唐人薛用弱《集异记》中有这样的故事: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到旗亭(酒楼)小酌,恰逢四位歌妓赛歌。有唱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有唱高适“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的,唯独没有王之涣的诗作。王之涣自负才名,指着“诸妓中之最佳者”对两位诗友说:“她若不唱我的诗,我甘拜下风;若唱,你俩尊我为师。”而那位“最佳者”,果然就唱起了“黄河远上白云间……”

    刚才林薰儿唱的,就是大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春风楼的奴仆动作很快,就在郑鹏感叹的时候,一群人手脚麻利把台上的钱物收到后台,就是地上的散落的铜钱也捡得一干二净。

    挣了大笔打赏的林薰儿抱着琴慢慢站起来,就当郑鹏以为她赚够要走时,林薰儿向台下优雅地行了一个礼,用那动人声音说:“诸位的厚爱,薰儿感激不尽,现再献一曲,刚才所得赏钱甚厚,自觉受之有愧,诸位静心聆听即可,千万不能再给赏钱了。”

    还能再听一曲?

    在场人纷纷大声叫好,不少人开声大声赞起林薰儿来:

    “平日薰儿姑娘只弹一曲,今天能破例,真是幸运。”

    “别的姑娘,只怕赏钱不厚,只有薰儿能视钱财如粪土,难得。”

    “薰儿姑娘可是平康坊第一美人,那些庸脂俗粉能比吗,呸。”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对林薰儿那是各种赞扬,只有郑鹏撇撇嘴:这个林薰儿,年纪小小,倒会收买人心,反正唱一首哥不费什么力气,真是不爱钱,前面就不会收那么多的打赏。

    收了钱还能落个好名气,真是好算盘。

    郑鹏正在腹诽时,台上林薰儿自顾说:“此曲奴家一个月前就练,现在才敢唱出来,就怕亵渎了如此优美的诗,要是唱得不好,还请诸位公子多多见谅。”

    “听说薰儿姑娘在音律造诣极高,一个新曲听一遍就能弹得八九不离十,一首新作最多练三天就成,是什么样的诗,让薰儿姑娘如此看重?”坐在七号桌慷慨赏了上好羊脂玉佩一对的王员外吃惊地问道。

    林薰儿一直平静的俏脸,出现了一丝敬仰,一脸向往地说:“这首诗就是魏州贵乡郑鹏郑公子,所兰亭会上所作的《元夜静思》。”

    什么,自己的诗?

    郑鹏楞了一下,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很快,眼里闪过一丝亮色。

111 某是万人迷() 
一  “哈哈,能再听薰儿小姐再唱一曲,今晚真是来对了,好,真是太好了。”坐在郑鹏旁边一个彪形汉子,高兴得大笑两声,然后抓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

    “哎哟”,由于动作大,手肘碰了郑鹏一下。

    每逢林薰儿演奏,春风楼就人满为患,除了最前面二排舍得花大价钱的,后面的都是拼着桌子坐,这是春风楼聪明的地方,前面二排的桌子要花钱,把客人区分开来,给那些喜欢排场的人,其余的可以随意坐下欣赏,借机敛财之余,还赚得一个好名声。

    就是抠门,白听歌不给赏钱,可来到春风楼,酒水菜肴总得点一些吧,那么多美女,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不动心?

    只要来到这个销金窟,总能变想法子从你腰包里掏钱。

    彪形汉子碰到了郑鹏,马上道歉道:“刚才有些激动,不小心碰到了兄台,抱歉,抱歉。”

    郑鹏扭头看了他一眼,摆摆手说:“没事,人多难免磕磕碰碰,薰儿姑娘不就是多唱一首歌吗,阁下也不用这样激动吧?”

    这个汉子身高近六尺(1。8米),长得剑眉星目、孔武有力,浑身透着一股强悍、类似练家子的气息,郑鹏刚才光顾着欣赏歌舞,都没注意到有这样的汉子坐在旁边。

    “兄台你有何不知,薰儿姑娘唱歌全凭心情,有人曾出三百贯要她唱一曲,换作其它女子,不光唱曲,侍寝都有余了,可薰儿姑娘脸色都不动一下,当场拒绝,真有个性。”

    什么个性,郑鹏闻言撇撇嘴,说到底,也就是变相抬高身价,说不定是青楼自己炒作的,一个青楼女子,哪有权力跟客人说拒绝,不过是想方设法赚取最大价值罢了。

    都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林薰儿把姿态摆得高高的,反而激起男人的征服欲,那些公子哥儿争先恐后地为她一掷千金。

    这不,眼前这个一米八的汉子,都被她迷得团团转。

    黄三说过,为了吸引顾客,热闹气氛,青楼妓院不时举行一些诗会、赛唱一类活动,郑鹏很想通过这样的活动提升名气,就像兰亭会一夜成名一样,有了目标,一边恶补大唐的音律,一边开始混迹于平康坊,寻找机会。

    自己主动送上门和别人上门请,完全不是一回事。

    没有碰上诗会,本来感到失望的郑鹏,突然听到春风楼花魁要唱自己的诗,心中突然有了小激动。

    郑鹏有些瞧不起这个彪形大汉,没想到那彪形大汉主动搭起讪来:“相见也是一种缘分,在下郑县郭子仪,不知兄台尊姓大名?”

    “你,你刚才说。。。你是郑县郭子仪?”郑鹏的眼睛都瞪大了。

    郭子仪被郑鹏的眼神吓了一跳,然后有些不解地说:“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某是郭子仪,兄台你认识某?”

    运气啊,又碰到一位牛逼人物。

    郑鹏心里说:认识啊,怎么不认识,中唐名将,拯救大唐于危难之间,用再造了一个大唐评价他也不为过,那可是货真价实的牛人。

    心里激动,脸上不动声色地说:“不认识,只是觉得你的名字很特别,挺好。”

    郭子仪的名字不算特别,特别的是他的名是子仪,字也是子仪,后世有一段时期流行听广播故事,这位大唐名将出现些频率很高,郑鹏听过不少有关他的传说,算算时间,他也应该出现在长安了。

    史载郭子仪是开元四年以武举,以“异等”的成绩补任左卫长上(从九品下),然后一路晋升,现在是开元三年,郭子仪提前到京城适应、找找关系很正常,反正他老子郭敬之做过四州刺史,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不差钱。

    对于郭子仪出现在烟花之地,郑鹏一点也不奇怪,一来大唐民风开放,郭子仪又是血气方刚的少年郎,而他一个人在京也寂寞;二来郭子仪是一个多情的种子,有人喜欢权力、有人喜欢钱财、有人喜欢宠物,而郭子仪却喜欢美女。

    据说郭子仪最多的时候,养了过千名美女,民间有“皇上后宫佳丽三千,令公一半”的说法,当然他并不是全部据为已有,而是战乱时很多人流离失所,郭子仪有能力后看不得美女受苦,绝大部分只是养在家中,并没有强行占有,还有撮合才子佳人的举动,后来觉得一人占这么多不公,把妻妾散去,只留下八人。

    这是后人的说法,是真是假郑鹏也不好说,以后也不好验证。

    自己的到来,大唐的轨迹也发生一些小小的改变,安史之乱应该不会有了吧?

    当然,那些都是后事,郑鹏的眼珠子转了转,然后故作神秘地说:“某的名字先保密,不过外号可以先说一下,某的绰号是万人迷。”

    “什么,万人迷?”

    “没错”郑鹏面不改色地色:“无论什么女子,只要某一出手,很快对某着迷,主动投怀送抱。”

    “哦,是吗?”郭子仪看着郑鹏,不仅语气有些诧异,眼里明显流露出不信。

    眼前的郑鹏,眉清目秀,但说不上俊美,长安的青年才俊自己差不多都认识,就没郑鹏这一号,还说什么万人迷,也不怕把天吹破。

    郑鹏有些挑衅地说:“子仪兄不信?要不我们打个赌?”

    “赌什么?”

    “子仪不是说这位林薰儿姑娘很难对付,有人出高价也难求她唱一曲,被她邀请单独相处,喝酒聊天,想必更难吧?要是某能让这位薰儿姑娘主动开口相邀呢?”郑鹏有些漫不经心地说。

    郭子仪毫不犹豫地说:“那子仪甘拜下风,这块是某最心爱玉佩也送与兄台,若是不成功呢?”

    林薰儿平日非常清高,别说主动相邀,就是达官贵人也不肯应酬,眼前这个人,其貌不扬,听曲舍不得坐前面也就算了,赏钱时人人都慷慨解囊,郭子仪也扔了一贯钱上去,可郑鹏却坐得稳如泰山,没有一点不好意思。

    小家子气的,能有这么大的魄力?

    钱舍不得出,要想让林薰儿主动开口相邀,只能靠压,可眼前这个家伙,好像随从只有一个,家境估计一般,就是背境又怎样,这春风楼的幕后东主可是当今王爷,还是亲王级别,这是没人敢在这里放肆的原因。

    算来算去,郭子仪觉得自己胜率极高,于是把心爱的玉佩压上。

    郑鹏很干脆地说:“出门有点急,身上没带值钱的东西,这样吧,若是某输了,就拿子仪兄的玉佩去典当行估值,无论开多少钱,某直接按双倍来赔偿,这样可行?”

    “成交。”郭子仪也是一个爽快的人,闻言马上同意。

    就在二人成赌约的时候,林薰儿已经调好了古琴,随着琴声响起,众人期待已久的林薰儿终于开腔了。

    林薰儿能成为春风楼第一花魁,除了她姿色过人外,那副好嗓子也功不过没,都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只是听了一遍,郑鹏也不由崇然起敬。

    诗的传唱多有曲调,最常用的旧曲新词,而林薰儿只是唱了一遍,郑鹏就对她刮目相看了。

    别人传唱,那是一曲一诗,而林薰儿却不同,最近用心恶补大唐音律方面知识的郑鹏听出,林薰儿传唱时一共用了二个曲调,前四句用《满庭芳》轻快旋律点出喜悦之音,后四句曲风一变,转用曲调伤感《虞美人》,在传统唱腔的基础上,还大胆加入了梵唱的风格。

    两种不同风格的曲调,林薰儿能轻松融洽、驾御,中低音的变换游刃有余,就是郑鹏这种对音律不感兴趣的人,情绪也一度随着歌声起伏。

    一曲唱罢,全场针落可闻,所有人还沉浸于美妙的歌声中,直到林薰儿抱着古琴向众人谢礼,这时众人才回过神来,一瞬间掌声雷动,众人一边大声叫好,一边不吝把最热烈的掌声送上。

    叫好声、掌声汇在一起,好像要把大堂都掀翻一般。

    等掌声停歇,林薰儿抱着古琴,缓缓转身,准备离开。

    看到林薰儿要离开,郭子仪眼里流露出一丝不舍,不过他很快对郑鹏嘿嘿一笑,嘴边露出一丝得意。

    不是说自己是万人迷吗,不是说林薰儿会主动邀他喝酒吗,还和自己赌,自己压的那块玉佩是古玉,润而透,触肉生暧,雕工一流,还是出自名师之手,就是拿去典当,少说也值八十贯,这家伙得双倍赔给自己。

    一下子赚一百多贯,这个月喝花酒的钱都有了。

    郭子仪打定主意,要是郑鹏敢跑,自己一手就能抓只小鸡一样捏着他脖子提起来。

    郑鹏对郭子仪眨眨眼,示意他看好,然后突然站起来,大声地说:“薰儿姑娘稍等,某有话要说。”

    这话说得突然、响亮,现场一下子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扭头看着郑鹏,林薰儿都准备走了,可有人指名道姓叫,也不好假装听不到,只好转过头,脸色平淡地说:“这位小郎君,不知唤奴家所有何吩咐?”

112 林薰儿的邀请() 
面对着全场的目光,郑鹏不慌不忙地说:“吩咐不敢,薰儿姑娘唱得太好了,好得让人拍案叫绝,这里有一两黄金请薰儿姑娘收下,就当是某的一点心意。”

    多少?

    一两黄金?

    坐在下面的郭子仪差点没笑出来。

    郭子仪想到眼前这个狂妄自大的家伙,会用钱吸引林薰儿,但万万没想到他只愿掏出一两黄金,一两黄金相当于十贯钱。

    一两黄金就想吸引林薰儿?简直就是做梦,要知道,有人出到300贯的高价,林薰儿都没动过心呢。

    要是刚刚掏十贯钱,勉强还能让龟奴唱一下,林薰儿说过不要赏钱,当着这么多人,赏个十贯钱还叫得这么大声,这家伙是从乡下进来的吧?

    想用一两黄金想拿自己这块价值不菲的玉佩?

    “这人谁啊,一两黄金也拿得出手?”

    “就是,当薰儿姑娘没见过钱吗?”

    “肯定是哪个小地方出来的,没见过世面。”

    “滚滚滚,哪来要饭的,拿一两黄金敢跑到春风楼装阔?”

    堂下爆发一阵嘲笑声,不少人指着郑鹏哈哈大笑,可郑鹏却是面不改色,一脸淡然地看着台上的林薰儿。

    好像笑的不是自己一样。

    林薰儿也有些好笑,可是从小就受到严格训练的她,很好掩饰自己的内心的情绪,有如公式化地对郑鹏淡然一笑:“这位公子,奴家说过,前面的赏钱足够厚,这支新曲是献给在座的诸位,感谢这么多客人捧场,所以,这钱薰儿不能收,无论如何,谢谢公子的美意。”

    一两黄金对林薰儿来说,还真没看在眼内,可这话她不能说出来,打算随便应付就走。

    就在林薰儿想再次转身离开时,郑鹏有些叹息地说:“自从某写了这首诗,传唱的人不少,可薰儿姑娘唱得最好、最扣人心弦,特地想表示一下,没别的意思,倒是让薰儿姑娘见笑了。”

    林薰儿的右脚都抬起了,听到郑鹏的话,脚中半空停滞了一下,很快放回原地,有些吃惊地转身,神色带些惊讶地说:“公子,你是。。。贵乡的郑鹏郑公子?”

    什么,这个人是这首诗的作者,最近名气大涨的郑鹏?

    原来有些喧嚷的大厅,一下子静了不少,众人都看着郑鹏,眼里疑惑中带着吃惊,而坐在郑鹏旁边的郭子仪更是惊讶得嘴巴张大得可以塞进一个鹅蛋,心里暗暗有种不妙的感觉。

    “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某正是贵乡郑鹏。”郑鹏一脸从容地说。

    “他说的没错,他就是贵乡郑鹏”人群中有人站起来大声说:“某在兰亭会见过郑公子,亲眼目睹他作出这首千古绝句。”

    说话的是一个相貌有些普通的少年,说完后,向郑鹏行了行礼:“飞腾兄,某是黄程远,兰亭一别快半年了,没想到在这里看到你。”

    兰亭那么多人,郑鹏前半程只顾着低头吃东西,后面被众人围着,哪里认得几个人,听到黄程远说这些,可自己脑里没什么印象。

    “真是巧了,程远兄,想不到在京城见到你,缘分啊。”郑鹏顺着他的话说。

    这时候总不能说记不起吧。

    郑鹏和黄程远的对话没什么“营养”,但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郑鹏就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作者,最近声名雀起的魏州大才子。

    林薰儿确认郑鹏的身份后,那张脸上的清高、淡泊的脸没了,取而代之就是脸色有此泛红,眼里也有了异样的光采,只见她深深地看了郑鹏一眼,然后抱琴对郑鹏行了一礼:“原来是郑公子光临,奴家有失远迎,还请公子恕罪。”

    “不敢,某只是一个小人物,不敢劳薰儿姑娘大驾。”

    “郑公子这是取笑奴家了。”林薰儿二话不说,郑鹏又是一个礼。

    第一眼看郑鹏时,只觉得这人长得普通,想得简单,做得随性,要不是维护自己的形象,早就转身就走,可不知为什么,知道郑鹏是刚才那首诗的作者后,在“才华”光环的衬托下,林薰儿越看郑鹏就越顺眼。

    就是郑鹏当众打赏一两黄金的举动,前面觉得他有点不自量力,现在也看成是率性而为,真诚而不做作。

    林薰儿欣赏之余,不忘给一旁押场的老鸨使了个眼色。

    郑鹏还没有说话,一直在维持秩序的老鸨突然指着龟奴骂道:“不长眼的东西,没看到郑公子看赏吗,还楞着干嘛,郑公子的手举着不酸吗?”

    那龟奴楞了一下,很快回过神,扬手啪啪就自打了两把:“是小的没长眼,马上,马上去。”

    说完,拿着一个铺着红色绸布的托盘,恭恭敬敬地跑到郑鹏面前,一脸讨好地看着郑鹏,当一张薄薄的金叶子放在托盘上时,龟奴的手都不由抖了一下,好像不堪其重一样。

    龟奴扯开喉咙,大声唱道:“贵乡郑鹏公子,赏林薰儿姑娘黄金一两。”

    一两黄金不算什么事,问题是这两黄金是郑鹏赏给林薰儿的,还说她唱的诗最好,最能体会原作者的心意。

    原作者都说是他听过传唱中,林薰儿是唱得最好的,也就是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