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02-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由于这两点极为重要的分歧,造成刘继业与张謇之间的合作只有可能是暂时的。

    也因此,对张謇所表露出对前清留任的这些官吏的看重,刘继业实在是不敢苟同。

    张謇或许认为这些人维持和秩序和稳定,是江苏能有当今安泰局面的功臣,刘继业却把这些人看作只是局势真正稳定前的过渡。由于江苏光复时人手不够,没有办法才留任这些人。但是本质上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在思想上已经无法跟上新时代的需求;他们中的不少人依然保留着前清官场丑陋的恶习、更无法真正理解新时代的新发展。

    三个月前,都督府审计司曾派出专员到江苏内各地县政府督查账目,最终汇报的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全江苏共60个县中,共有16个县的账目查出了严重的问题,其中情形恶劣的三个县的县长直接以玩忽职守和贪污**名目就地免职;账目有疑虑的县更有38个;最终只有六处县没有查出任何问题。

    而这还仅仅是这些前清官吏所熟悉的领域,就有如此多的不称职。在刘继业非常关注的新式教育中,除了江宁、苏州、江阴和常州四处地方的新式教育办的很顺利之外,江苏其余各县的新式学堂办得非常杂乱无章。

    有的县城根本没有新学堂、有的县城直接将私塾的教四书五经的老师请来,挂上个某某新办小学堂的名号就充当新学堂了。实际上里面教的还是老一套的东西。更有甚者,通过民政部之手下发的教育经费也被各地县长私自挪用,问题非常多。

    这些问题刘继业都曾专门与张謇探讨过,不过大部分都被张謇认为是管理上不可避免的‘成本’。除了在处理那几个实在恶劣的县长问题上达成一致,张謇并不认为有由省政府建立全面监管各地县长的制度的必要,反而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在于‘地方自治’,在于用地方的士绅们来监管这些地方官。

    这便是张謇与刘继业在思想上的分歧在政治抉择中的表现。

    正是因为在民政部体系下,这些前清官吏在办理新式教育上极为糟糕的表现,才促使刘继业决定与袁世凯谈判将最为重要的教育领域的管辖划归都督府。

    也正是因此,刘继业并不怎么愿意参与张謇的话题当中。

    也是为了避免无谓的争执。

    张謇也意识到在前清官吏这一点上,刘继业的看法与自己并不相同,不过这并非是关系到大是大非的问题,他张謇也不觉得有必要在这点上必须达成一致。

    正所谓求同存异么。

    其实张謇与刘继业分歧虽有,而且不小,但是在实业方面的共识却同样多。

    张謇所主张的棉铁主义与刘继业的工业化发展不谋而合,均主张强调先发展以棉铁为代表的轻工业和重工业,以此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对外既可抵制进口,对内又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同时可以增强国防实力。

    而达成这一主张的方式,也以整合金融业,建立大型资本集团与国家共同统筹经济。

    在刘继业看来,虽然目前自己还挂名在‘统一党’内,但未来在政治上必然将与张謇渐行渐远。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后将主要集中在实业领域之中。

    “季直此次北上出任工商总长,可与荫廷互相配合,如此我在地方、你二人在中央,再加上三联集团之平台,便当真可以好好发展国家之实业了!”

    政治合作的关键就是搁置争议,往相近的方向靠近。以刘继业与张謇如今的关系和默契,再加上二者皆为成熟政治家,自然懂得此道理。

    张謇笑道:“若非是慰亭极力相邀,老夫也不会轻易北上。如今天下局势恢复稳定,老夫想早点制定出振兴实业的计划来,早点让国家富强。慰亭、荫廷、文鹿与老夫都深明实业之重要,吾等共谋国是,则天下事不难!”

    张謇早在庆军时期就与袁世凯同是吴长庆的幕僚,三十年前就是熟人,对袁世凯的熟悉程度还在其对刘继业之上。也因此,张謇对最后与袁某人合作的前景非常看好。

    前一阵子天津的孙多森传来消息,称袁世凯已正式同意对外借款由三联银行出面办理,并且暂停了与四国银行的谈判。

    而三联集团亦早通过商业渠道联系,先后与德国的两家财团、美国的三家财团、以及比利时、丹麦、意大利等财团接触,其中有数家都露出了浓厚的兴趣。预计最终可贷款金额将达到四千万英镑之巨!

    按照袁世凯的意见,中央政府将与三联银行签订借款协议并且以盐税和西北路权为担保,由三联银行代为出面筹集款项。由于三联银行属于国内银行,因此并不违反袁世凯之前与四国银行签订的协议。三联银行则以政府之担保出面在世界各地筹款,并且有借此发行国内国外公债的权利。

    另一方面,三联银行以孙多森为代表,将与财政部一起协助重组大清银行为中国银行,作为中央政府的中央银行。按照约定,中国银行百分之三十八的股份将由三联银行认购,其余由政府调拨成立。

    如此一来,张謇、孙多森、刘继业等三人与袁世凯的中央政府的关系就变得更为紧密了。

    江面上的微风轻轻吹打在脸上,在刘继业与张謇不自知中,客轮已经慢慢驶离了江苏水域,进入安徽。

    刘继业抿了抿有些干燥的嘴唇:“若兴实业,除了鼓励民众参与投资外,政府之鼓励也实在必要。而当今中央政府财政紧张,全国地方也只有我江苏一地勉强收支平衡。振兴实业与财政健康是紧密相关的啊。”

    辛亥革命以后,前清税收系统大都遭到破坏,南方独立的各省出于理想主义考虑,并未结合实际地对前清的苛捐杂税大加减免撤废,再加上局势混乱使得大量资金外逃至租界、纸币滥发、情形恐慌、军费激增,造成哪怕南北议和半年后,全国的财政状况亦距离健康甚为遥远。

    1911年将终结,按照袁世凯财政部的预计,各省当年的赤字总和将达到七千六百万银元、而中央财政则将赤字八千二百万。

    全国范围内,年终之时只有江苏一省达到收支平衡。

    稍好一些的安徽亦赤字三百二十万元,还需要从江苏借款方能维持。

    国家虽然统一了、局势虽然和平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消失了、但是崭新的民国所面对的困难依然重重。其中除了政体危机之外,非常关键的就是财政危机了。

    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不给力的时候,关心国事与自身理想的张謇只能尽全力去维持局势。所以他要入中央去、所以他要来马鞍山视察三联集团的产业,然后再前往上海三联集团总部,集合整个华东的实业团体召开一个工商业总会,势必要在北上之前获得整个工商业界的支持!

    只有如此,他这个工商总长才能有所施展。

    出于此等考虑,当前张謇更是需要同样在实业界有着深厚影响力的刘继业的支持,也因此在前清官吏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在甲板上,两人详细地聊起了国家财政大局和规划,统一了思想,增进了感情。

    客轮在航行了六个多小时后,终于抵达了安徽境内的马鞍山码头。

第364章 马鞍山(上)() 
第三百六十六章马鞍山(上)

    岸边上的码头处已经站满了欢迎的人群,他们见悬挂着九星旗的客轮靠岸后纷纷都摘下帽子挥舞着示意。

    在三联集团到来之前,芜湖府治下的马鞍山镇本来是一处无人问津的寻常山区,只是在庚子年的时候被发现了附近几座山头上有露天的铁矿存在。此后几年时间里陆续有当地或周边的人来此私自开矿,不过都是小作坊模式用土法炼制。别说钢了,数十座类似的小作坊加起来,生铁产量一年也才千余吨而已。

    而彼时江边上也只有一些简陋的木制小码头,可以供渔船和小型火轮停靠。

    然而这已是老皇历了。

    从三联集团成立并收购了整个马鞍山周左的采矿权开始,这里就大变了模样。

    短短数年里,原本寻常的小镇和村落,如今出现在刘继业面前的画面却已面目全非了。

    距离江边不远处山脚下的村落已经完全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规模极大的数间厂房,和一座座高高耸起的烟囱,而这烟囱口中不断吞吐而出的浓浓黑烟也将本来碧蓝的天空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灰色。

    在数座红砖蓝瓦工厂组成的工业基地周左,分布着许多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有成排、成排的员工宿舍,有周边居民的小土房,更有许多类似小商铺和茶水店的房屋。

    大量的农田已被各色各样的房屋和设施所取代,不远处本来是集镇所在的地方如今更是成了一座巨型的露天煤堆,数以千吨的煤炭堆积在此等待着送入高炉当中。

    而原本将周围联系起来,那种一到下雨天就泥泞难行的土路,如今也完全被上面跑着小火车的窄轨厂区铁路所取代。就在刘继业与张謇视线所及之处,就可见一辆满载着煤炭的小火车从露天煤堆装填完毕后朝不远处二公里左右的制铁厂呼啸而去。

    而铁路的另一端,则通向了客轮所停靠的,由钢筋混凝土搭建、可以停靠长江上最大火轮的现代化码头。

    与张謇一前一后在护卫的陪同下下来船,踏上水泥码头上,刘继业面前顿时被数十名迎上前来无比热切的面孔所包围。

    “大帅!”

    “欢迎东家!”

    “给董事长您问好了!”

    此起彼伏、各不相同的问候声扑向刘继业与张謇二人。

    刘继业却一直保持着淡淡的笑容,在欢迎的人群中与每一个人都打上招呼。

    能够在码头上站在最前列欢迎自己的,自然都是三联集团的高层,或者是马鞍山制铁厂的领导,是一些值得刘继业花心思记住的人。这其中,称呼自己为大帅的,是此地二百八十名护厂队队长,前三十四标老兵出身的国社党党员。喊东家的,则是出身自刘府旗下产业的一些人员。至于先问候张謇并称其为董事长的,则理所当然是张謇的旧部心腹。

    哪怕刘继业曾无数次与张謇一并在三联集团内强调不分你我、淡化派系,但是这种事情终归难免。只能等待慢慢制度上的调整了。

    在一群人的拥护下,刘继业与张謇很快就离开了码头,在制铁厂厂长,年纪在四十多岁的朱静玄带领下乘上了前往不远处制铁厂的小火车。

    在装饰精致,明显是为了自己与张謇所专门准备的车厢内,陪坐在一旁的朱静玄面带笑意地指向车窗外不远处的一座座露天煤堆,对刘继业笑道:“会董来得正是时候,前些天从淮北的运煤船刚到,拉来了整整一万八千六百吨煤,基本上将我们的煤堆都填满咯!”

    刘继业顺着看过去,只见几栋土房后面,一座座如小山般高的乌黑色煤堆坐立在旁。最近气候有些寒冷,或许是此前马鞍山这里下过一场雪,有些煤堆上还积着薄薄一层白色。

    “从美国进口的三座十万吨级高炉构建完毕了?”

    朱静玄是张謇的好友,同是南通人也是其心腹密友。此人长期在大生纱厂负责技术机械领域,对机械设备本就熟悉,是三联集团内管理工厂的最佳人选。更何况此人在担任制铁厂厂长之前还曾专门前往日本八蟠制铁厂学习考察了一年时间,因此对技术方面的情况颇有了解,轻轻一笑回答道:“是的,比预期提前了三个月;目前在加紧调整,新厂房也早已竣工完毕。我估计,三个月内就可生出第一炉铁水了。”

    随后朱静玄便非常流利地将新扩建的第二厂情况汇报了一番。

    早在一年半之前,辛亥革命还未爆发之时,三联集团便与美国的梅隆集团合作,以梅隆集团联合投资入股马鞍山制铁厂百分之二十三的股份为代价,筹集到了三百六十万美元,在美国梅隆集团内购置了全套制钢设备准备扩建马鞍山制铁厂。

    按照计划,这套设备将能使马鞍山制铁厂现有的生铁五万八千吨、精钢三万二千吨产量增长两倍左右,达到生铁十三万吨、精钢八万七千吨左右。

    而目前从朱静玄的耳中,刘继业很欣慰地得知这笔巨大的投资并未白费。

    从这位颇为懂行的行家口中,刘继业得知二期厂不光提前三个月可以投产,更能够将产能增加百分之五左右!如此,一旦投产,马鞍山制铁厂的产量将代表了全国的百分之八十!

    “具体的技术指标,还是要等杰佛逊来讲解。”朱静玄在小火车短暂的路上,已将制铁厂的进展汇报了一遍。

    而这个杰佛逊,则是由梅隆财团旗下的匹兹堡钢铁厂抽调过来的技术总监,同时也是为了监视参与梅隆财团在制铁厂的投资用途。

    三五公里的距离,小火车一眨眼就到了。

    张謇与刘继业下了车来,出现在眼前的就已是马鞍山制铁厂的正门了。

    正门口来迎接的同样人数众多,于是刘继业与张謇二人再次与他们一一相见,一一握手。

    当前中国工商业界西式的握手还并不很流行,主流问候方式还是传统的作揖。然而三联集团的管理结构已全面模仿西方大财团,可谓最为西化的中国公司,在礼仪方面逐步往西方调整也就情有可原了。

    到了制铁厂后,首先由哪位杰佛逊带领二人参观几个主要工厂的设备和生产情况,他们分别看到了一号钢厂的高炉、转炉、平炉、轧机等机构,看到一铲铲煤转变成一炉炉的铁水。

    “前些时候由于战乱所故,工厂销量亦受影响。尤其是钢轨销量锐减了百分之七十。不过从上个月开始,销量均有所恢复,目前已经接近去年同期的水平了。”

    辛亥革命爆发后,没有一家公司没有被战乱所影响,不少更随之倒闭。而马鞍山制铁厂的最大竞争对手,能够年产钢铁四万吨的汉阳制铁厂,更是由于身处战区而遭到破坏。战后又得不到重建资金,现在也只能苦苦挣扎,一个月只能产出钢铁不到千吨而已。相比之下,三联集团的大部分产业由于江苏并无太大动乱的原因而得以保存。

    三联银行更是凭借极高的信誉,在战乱时吸收到了二千多万银元的储金!

    前一阵子三联集团已经派人前往汉阳,去考察汉阳制铁厂的具体情况,看有无收购的可能。

    参观完了现有厂房后,刘继业一行人随即又来到了不远处已经兴建完毕、开始调制设备的二期钢厂。

    只见无数工人在穿着西服的技术人员指挥下,在数个巨大的高炉周围忙左忙右的。格式零件更是堆积在几个区域,有工人在中来回穿插。

    参观了一会儿,出了厂房后刘继业对着张謇低声道:“咱们还是需要多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才,不能让技术长期掌握外人手中啊。”

    “制铁厂的技术学校里,成绩最好的前十五名和前四十五名的,已经由公司分别出钱送他们去美国和日本留学去了。等他们一年后归国,我们也就有了技术了。”

    刘继业轻轻摇了摇头道:“这点人只是杯水车薪。现在国家发展急需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理工科为甚!我打算以江苏为先,加大派遣留学生的力度,争取在明年夏天将三千学子送去海外留学!”

    张謇吃了一惊。先是一喜,随即又忧虑道:“文鹿这个考虑甚好,只是江苏财政能否支撑啊?一个学生一年就得花费二百多银元,三年就是八百银元,三千学生就二百四十万呐!”

    “学生可以勤工俭学,如此成本可以拉低到每人每年一百元左右。”刘继业明显在此问题上深思熟虑过,随即便道:“而且学费不需一次付清,江苏政府更可以与外国学院合作……如此算下来,送三千学子留洋的先期投入也就八十万元而已。后续每年稳定投入五十万,就可换得三千有技术有知识的优秀人才,我等其实是赚了的!”

    “况且,教育事重,亦可广泛在民间集资啊!”

    八十万说多不多,但是在当前全国范围内普遍财政危机的情况下,也只有财大气粗的刘继业才拿的出手了。而若是算上江苏政府的教育经费,则刘继业在教育领域上已经花费了不下五百万元,绝对是出手豪气了。

    张謇听后不由得由衷感叹道:“纵观全国督抚,也真的只有你刘文鹿如此注重教育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兴盛,兴办实业,都需要人才。人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只能从一开始就努力兴栽培养!要我说,一国之关键就在实业和教育而已!”

    张謇赞同地笑道:“有文鹿一席话,我也可安心北上了。”

第365章 马鞍山(下)() 
第三百六十七章马鞍山(下)

    刘继业与张謇在马鞍山制铁厂停留了三天时间。除了参观厂房外,还实地考察了临近的矿山,并且与华南地区的三联集团高层展开了讨论。新扩建的工厂,极大增加的产能去向,刘继业早有定夺。

    为事态做准备,金陵和江南制造局将成为东南最大的两座兵工基地。尤其是金陵制造局距离马鞍山不远,方便钢材运输。而这两座工厂新扩建的生产线所制造成的军火,则将优先供给江苏部队和北方的袁世凯,剩下的再卖给湖北、四川等地。

    在军工领域,刘继业预计一年内将能消耗掉一万六千多吨钢材。

    其余的,在农具方面,江苏和安徽两地将有地方政府协助进一步推广,预计能够吞下八万吨的生铁和三万吨的钢材。

    此外还有江南制造局已经在建的三艘长江运轮需要钢材六千多吨。

    基本上新增的需求足以跟上新增的产能。此外,法国人在越南打算新修铁路,也看上了距离相对较近,在远东价格便宜的马鞍山钢铁。一旦此笔订单能够谈成,便是数万吨钢材和生铁的需求。

    刘继业的目标是尽量通过政策扶植,哪怕是补贴,也要让马鞍山钢铁厂超越日本八蟠制铁厂这一最大竞争对手,并且最终形成淮北煤矿、鞍山钢铁和江宁与上海军工这种三角局面,构建中国的军工混合体。

    而没有大量的现金现银投入,这种企图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与三联集团重工方面会议结束后,刘继业随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