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继业笑了出来,没想到丁鸿飞会主动提出退出一群文学社社员挤破脑袋都想进入的最高会议,不过这也符合老同学的书生气。
“无妨的!展羽你作为第三十四标的正参谋官,未来也必然升的更高,将来责任越来越重,必须要先熟悉我们社内的工作不是!”
“一开始或许不适应,后面习惯了便好。况且会议上没有意见正代表我们上下一心,是好事啊!”
刘继业这么说着,丁鸿飞想了想也就接受了。
在休息室内,刘继业与好几个社员都交流了一遍,又跑到外面与操场上打篮球的方振武玩了两局,最后才到旁边的澡堂冲澡、与王光照又交代了几句后便策马去了第三十三标营地。
。。。
第211章 外乡人()
看小说“”第二百一十一章外乡人
(最近重新开学,暂时只能一更)
刘继业确实是为了对抗演练而来到第三十四标,目的是下发正式的演练计划和时间表。至于去休息室见一见社员只是他在目的之外,为了笼络人心、加强自己与几个关键下属的交流、以及增强对文学社的控制力而采取的举动。
文学社之所以能够牢牢团结在刘继业身边,让蒋方震和沈同午惊叹,其原因除了国家主义本身的先进性和吸引之外,部分也是恩威并施的结果。
在去过第三十四标后,刘继业便带着同样一份演练计划和时间表来到了第三十三标。
轻车熟路地进了军营,来到司令部前,进去后便见到了早已等待的第三十三标标统敖正邦。
由于刘继业上任后已经数次来到第三十三标,随着时间推移,标内的军官有意无意地已经接受了他们这个新任上司会时常过来。就算是有如柏文蔚这样不满的人,却也没有办法说什么。
几次过来,刘继业也知道敖正邦是个比较耿直的人,见了面便先开门见山道:“子瞻,这次来我可是带来了演练的命令。”
“早就等候多时了。”敖正邦气色不错,开了句玩笑后便将刘继业请入会议室内,接过刘继业递过来的一叠纸开始阅读起来。
看完了大概四页纸的命令后,敖正邦先是敬礼表示接受命令,然后好奇问道:“这种跑腿的事情,让下面参谋来就是了,文鹿何必亲自来一趟呢?”
“怎么,不欢迎?”刘继业随口开了个玩笑,见敖正邦表情尴尬,急忙纠正道:“作为协统,自然要对管辖的军队了解清楚。不是为对子瞻不信任,而是我坚信凡事必须亲自调查后才有发言权,才能更直观的知道军队的能力……包括这次演练,也是为了更了解军队、从中找出优点和缺点做出总结。这样,才能进步,子瞻觉得呢?”
敖正邦点头道:“文鹿说的很对。”
刘继业与敖正邦聊了不少,包括问了他在第八镇任职时的情况、其在江宁生活习不习惯、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提起等等,话里话外均含着关心。
敖正邦在第三十三标做事做的不顺,而且前段时间柏文蔚愈发不将其放在眼里,能与刘继业聊天也能纾解心情。
在第三十三标与敖正邦聊了半个多小时,刘继业便起身告辞了。
回到第十七协内,刚一走进司令部,迎面就碰上了抱着一大卷材料的沈同午。
刘继业上前两步帮他接过一摞纸,问道:“不能找个参谋来拿么,需要你这个正参谋官动手?”
“大家都在忙。”沈同午一边推开一件会议室的门,一边笑道。
在加入文学社后,沈同午明显话多了不少,人似乎也开朗了许多,与刘继业有说有笑。
二人进的房间里,一群参谋正围着一张地图在指指点点,记录着什么,看到两人后都停下手中的活敬礼。
沈同午与刘继业将材料交给慌忙上前的一个年轻参谋后,朝众人笑道:“这次从江宁府句容镇府调来了从江宁到江宁府句容镇的地图,找两个人摘录下来后争取三天后下发给两个标去。”
沈同午办事严谨,在参谋当中还是有一定的威望,参谋们对他们的直接上司也颇为恭敬。
“沿途食物,以及江宁府句容镇方面的帐篷准备好了么?”虽然这次演练大不同以往,既没有导演方案,也没有给两军准备住宿而是一切模仿野战,但是军粮还是要提前准备的。而且几十个第十七协的参谋到时候也需要吃饭睡觉的地方。
在得到确认的回答后,沈同午又道:“等大家把手头事情忙完后,还得去江宁府句容镇实地考察三天。”
有几个参谋一听到要出远差,脸上露出了不情愿的表情。
大部分人还是领命接受。
不过对于刘继业,还是有人有意无意地生疏。
“分派两标的参谋安排好了吗?”
刘继业一问,协内的一等参谋,名叫郭明书的中年男子便站直了回答道:“报告协统长官,已安排妥当!第三十四标及第三十三标各八名参谋,由职下与张参谋负责带队!”
“你与张参谋,半个小时后到我办公室一趟。”
“是!”
担任协统两个多月,刘继业对自己的协里面的参谋人员也有了些了解。正参谋官沈同午是日本陆士的5期生,而副参谋官李洋则是湖北武高等学堂的毕业生,一年前调入第十七协,性格有些偏执而使得人际关系并不好。
在两个参谋官之下,则是四名一等参谋;郭明书、张武、柳公群、萧耀祖。其中萧耀祖和张武是第十七协的老人,自建协就任职。郭明书是从苏北第十三混成协调入、柳公群则是陆士的七期生。
这四人各分管参谋处不同的任务,其中萧耀祖和张武由于是老人,虽然对一心军务的沈同午还算比较尊敬,但对资历稍差、又是外乡人的李洋便有些排挤了。
除非抱团,不然外乡人是很不好混的。
刘继业记得本来第三十四标内也曾有过这种苗头;江宁籍贯的人看不起外省人、甚至连苏北籍贯的军官他们也瞧不起。这种情况在刘继业与王光照两个江宁籍贯的带头清理、再加上湖南来的标副张孝准也狠狠整顿了几次事件,大家慢慢也就改变了。至少在文学社内,省籍的问题不曾出现过。
目前为止,第十七协的参谋处运转还算满意……但这是建立在他们的工作量一如往常那般小。
这次演练多增加的许多工作量,已经使习惯了安逸的参谋有些抱怨了。不过好在有沈同午的把关,大部分的任务都还能按时完成,质量也勉强能过得去。
想要打造成一个专业的军事参谋团,沈同午算是合格的参谋长官,但是他手下却有不少人需要清理出去。
等这次演练结束,就是人事大调动的时候了……
刘继业如此想着,也不打算插手沈同午的工作于是看着他向一干参谋吩咐任务,完了等重新离开会议室了,这才拉着沈同午一道去食堂吃晚饭。
天色已暗,走在碎石路上,刘继业边迈动步伐一边说道:“有件事情我想与圣逸商量。”
“文鹿请说?”
“这段时间,我们第十七协的炮兵队还有直属炮兵营都齐备了……两个标下面的两个炮兵队共12门炮,再加上协直属炮兵营的16门话,就是28门炮了。”
提到炮兵的齐备,沈同午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对这件事情感到很开心。
“正好文鹿你提出来了,我也打算就新多出来的炮,对我们全协的炮兵的训练进行调整、还要多搞几次实弹演习……”沈同午对自己的计划滔滔不绝,一路走到食堂内,直到饭菜上桌了才算说完。
夹了口菜,刘继业耐心地听完了沈同午的唠叨,知道自己的这个正参谋官平常话很少,但是对感兴趣的话题却能够一讲三个小时不带停。
“就是这个炮兵训练……我要与你商量的。”
“对对,文鹿你说!”沈同午这时才想起来自己刚才兴致上来后,直接就打断了对方的说话,此刻脸上带着歉意。
“圣逸知道,我去过满洲战场
,切实感受过工业战争、数十万人之厮杀。”虽然刘继业实际上并没有在正面战场待过多长时间,而是主要活动在战线背后,但是这时为了增加说服力,自然是进行了适当的夸张。
沈同午点了点头,专注地看着刘继业。
“而战后总结中,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为什么俄军在所有战役中,在兵力上和炮的数量上都占据优势,可每次在局部战斗中,日军的火力却比俄军更猛烈?”
“比如奉天会战,二十八万日军拥有火炮一千一百门,而三十五万俄军则有火炮一千六百多门。但是日军为何却能够在发起进攻时投入更多的火力、并在更猛烈的火力掩护下,成功发动步兵冲锋?”
“文鹿是说……集中火炮?”沈同午似乎捕捉到了什么。
“没错。在大战时候,将原本分散在各标、各协的火炮集中起来,以镇乃至军为单位统一调度、统一使用。如此集中炮火就能够在局部形成绝对的火力优势,将敌军的防线撕开一道口子!”
“所以,我们这二十八门炮不能简单的只是分开训练,而是要找时间多进行协同作战训练、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集结手中一切力量,以点击面!分散开来,几个炮兵队,6门火炮分散在数公里长的战线上发挥不了多少作用、但是集中起来后,28门火炮可就几乎能够达到一个炮兵标的火力了!”
“虽然这次演练、乃至秋操前都很难有时间开展,但是等秋操后,炮兵的训练就要抓紧了。”
沈同午轻轻颌首,笑道:“文鹿的提议非常好,我非常赞同。”
刘继业与沈同午的合作一如既往的很有默契。
。。。
第212章 硬汉软蛋(一)()
第二百十二章硬汉软蛋(一)
西元1908年9月4日。眞粜问匝
一大清早,天还未亮,只是在天边勉强能看到一抹黯淡的霞光。
李虎子在起床号响起之前就已醒来。待号声吹响后,翻身跳下床来,麻利地穿上裤子和军鞋、扣上军装、腰带、军帽、披风,斜挎水壶,背上子弹袋以及早已打包好,包括干粮、被褥在内的行军行囊,随同军舍的人鱼贯而出。
如成百上千的士兵那般,第三十四标第二营第四队的一百多士兵来到军舍外排成整齐的方阵,已是棚目的李虎子拉上他们机枪棚的三名士兵,站在方阵左侧边上。
第四队队官,留着大胡子的廖元笔直地站在方阵士兵面前,一边看着最后一人从军舍跑出,一边看着手中的军用怀表。
从起床号吹响到全体人员穿戴整齐在外面集合,总共用了五分钟二十八秒。
‘啪嗒’收起怀表,廖元粗着嗓子大吼了一声:“全体都有!!”
‘唰’的一声,廖元面前的第四队士兵就同时立正敬礼。
礼毕,廖元插着腰,用其标志性的粗嗓子吼道:“你们都知道今天要干什么、这可不是普通的演练,是咱们第三十四标和第三十三标的对抗演练!是要分出谁是硬汉、谁是软蛋的演练!别的俺也不说啥,你们都知道该怎么做,就是老子要警告你们一句,若是在外人面前丢了咱们三十四标的脸、丢了俺老廖的脸,回来就给俺擦一年的马桶!!听清楚了没有!?”
“是!!”
“听俺口令!”
“向左,转!齐步,走!”
第四队从方阵换成三排的行军队列,在廖元的带领下背着行囊朝不远处的军械处拿枪去。
大部分士兵在军械处前报上军号,便拿到了印有自己的号码的步枪。而李虎子却招呼他的手下来到另一个位置,在仓库口跟看管士官报了另一组军号后,便被放入其中。
不一会儿,一挺三架重机枪就出现在三人的肩膀上,最后一人则扛着两箱弹药盒。
第三十四标重机枪标准配置:水冷马克沁重机枪由三人扛,弹药手则负责携带一千发子弹。到了战场后,后勤部队会补充弹药。当然,演习的原因,大家不可能用真弹,弹盒子里装的都是标明了颜色的空包弹,就是没有装弹头、只有火药,基本上只能打个响的玩意儿。
两年前彰德秋操时就是用的同样的空包弹。
拿完了军械,第四队众人重新集合在操场上,然后以营为单位正式开拔。
江宁城到江宁府句容镇,直线距离总共将近三十公里,而实际距离起码在三十六公里左右。按照清末新军的正常行军速度步兵每小时为十里、七十里地加上中途休息时间大概能在八个小时内完成。
为了考验军队的徒步行军能力,刘继业并没有让他们坐舒适的火车,而是一路沿着土道走过去,而这也是为何徐绍桢和端方会轻易同意演练的原因之一。
出了军营后,第三十四标一千多人排成五人行军纵列,营下面以队为单位,队伍拖的老长的。在城区由于走得早,离开军营时天刚亮不过五点半钟的时候,城里大部分人尚未起床,因此路上自然很寂静,也没有人来围观。
肩膀布垫上扛着重机枪枪架的左脚,口中的热气在清晨的微寒下化作雾气,李虎子的机枪棚走在他们队里最前列,仅次于左哨哨长。
在他面前,莫约三、五步距离便是斜挎指挥刀的廖元。本来队官都是有马的,但是第三十四标为了考验军官,规定任何人包括标统王光照在内都不得骑马,弄得廖元也只好步行。不过他没有行军背囊,走起路来自然轻快许多,长长的指挥刀鞘底部的金属片拖在地上发出‘哗啦’的声音。
李虎子身后,扛着重机枪后架,名叫姚新元的机枪副目气息开始重了起来。
这个姚新元是秀才出身,平常对李虎子这个粗人当棚正目而不是很服气,两人关系并不是太好,也会时不时的打嘴仗。
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光枪身就重达23公斤,再加上29公斤重的枪架,加上来过百斤的东西,三人扛起来确实有些吃力,更别说他们背上还背着莫约15公斤重的行军背囊,还斜背着汉阳造!
有点吃力地走着,也就是李虎子以前当苦力扛惯了麻袋才能习惯,像姚新元那样,就算是进军队快三年了,但是之前底子不行、正摊上这个苦差事就有些吃不消了。
步伐稳健地走着,李虎子看着前面队官廖元的背影,开始怀疑之所以对方会让他来当这个棚目就是看中他能扛东西。
半个多小时后,李虎子所在的第四队便离开了江宁城门,朝着正东方向前进着。
离城不久后,整个部队走在第一列的第一营方向忽然传来了一阵声响,慢慢扩大,很快这声响就越来越大,歌声清晰地传入李虎子的耳中。
不需要廖元发话,与全体官兵一样,第四队也唱起了第三十四标军歌……
‘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
强虏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持久抵抗将仇报!
家可破,国须保!
身可杀,志不挠!
一心、一力、团结牢!
舍身杀敌誓不饶!
舍身杀敌誓不饶!
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
文化疆土被焚焦,须奋起大众合力将国保!
血正沸,气正豪!
仇不报,恨不消!
群策、群力、团结牢!
拼将头颅为国抛!
拼将头颅为国抛!’
一边唱着由前标统刘继业作曲作词的,名为‘抗敌歌’的歌曲,第三十四标的队伍迈着坚定的步伐大步向。一千多人齐高唱汹涌澎湃的爱国歌曲,身处其中,李虎子也莫名地变得壮怀激烈起来,热血一燃,仿佛浑身都是力气!
在雄壮澎湃的军歌当中,在一面红黑相间的军旗之下,第三十四标朝着句容进发。
一场演练,在不少第三十四标官兵心中,却已有了战斗的气氛。
第十七协的一等参谋郭明书走在队列当中,也被这股爱国的热血气氛所感染,多听了几遍后下意识地便开始跟着唱了起来!
“血正沸,气正豪!仇不报,恨不消!群策、群力、团结牢!拼将头颅为国抛!”
他只觉得这首军歌说不出的好,说不出的棒,与之相比,陆军部和北洋的什么《行军歌》都弱爆了。
“允亮,等结束后,能否将此歌谱给我一份?”郭明书向一旁的王光照如此要求。
王光照听后笑了笑,将对方拉近了在其耳边道:“这首歌是如今的刘协统当初在第三十四标任标统的时候写的,锡胤回到协里面后找协统要就可以了。”
“当真!?”郭明书很惊讶,没有想到在第十七协里面没有太多存在感的,整天往第三十三标和第三十四标跑的协统居然还有这等才气。
“听刘协统说,这是当初他在日俄战争中,看到国破家亡、日俄列强在我中国领土上任意逞凶暴的场景,愤而不平做下的词曲。”
“是么……”郭明书觉得这理由有些道理,只是从歌词中却品到了一点不同的味道,比如这‘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一词,就有些犯了忌讳、不过现在民智渐开,朝廷又推行立宪新政,对这类新式言论管得也不严了。
地方上一堆士绅阶级的立宪党人举着‘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旗号要求速开国会,清廷一点办法也无。
而‘强虏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持久抵抗将仇报!’既可以指列强入侵,难道就不能指当今之满洲政府么?尤其是那报仇,有心人自然能品出其他滋味出来。
至于‘文化疆土被焚焦,须奋起大众合力将国保!’一词,更有暗指‘剃发易服’的嫌疑……对汉族而言,汉服如今只能在戏子和道士身上见到,这不正是文化被焚焦么!
不过对于同是汉人,由接受了多年新式教育的郭明书而言,这首歌无论怎样解读都符合其味道!
除了文才之外,在治军方面,郭明书在来到第三十四标后也对刘继业佩服起来。
作为负责带领八名参谋考核第三十四标的人,郭明书在演练前五天就进驻了第三十四标营地,全面观察他们规划、准备、筹备演练事项,制定出行军路线、扎营地点、各项工作的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