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布衣猎国-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了顿,见众人被这消息惊呆了,不过多数人却又怒视于他,又开口朗声道:“某自感慨那老翁可怜,但那作乱的乡民中,又有人向某上诉,说那老翁多与匪盗勾结,又有真凭实据做依,某只好亲去田家,捉拿匪盗!”

    “果不其然!那田家却真是一个匪窝!某治下齐州城,竟然有如此多的匪盗存在,真是岂有此理,不过诸位放心,这些匪盗已被某一举拿下处决!”

    那田乐安早已气撅过去,被范阳军士捆绑了抬了下去,筵席上的众人却无不心寒,这邓杰虞做事太过狠辣直接。

    见到众人眼中惊惧之色多过怨恨之念,轻抚额头,又道:“鲁郡守家的酒,真是不错,某还有些不胜酒力了,刚刚审问过那匪首,据他所言,这筵席之中,还有与他勾结之人!却是一时回想不起来了!”

    接着又是喝酒,又做思索之状,叹息道:“看来,也只好烦劳众位在此逗留时日了,某明日再来寻那勾结匪盗之人!”

    随之令麾下军将,兵围了郡守府,自顾自的离去了,那稳健的脚步,如何也看不出一丝醉意。

    筵席上众人瞠目结舌的看着这一幕,鲁冲欲待上前,却也退了回来。

    ……

    翌日,郡守府又恢复了平常。

    齐州也无甚变化,一切如常,只是郡府的各项政令,落实的更迅速了一些,齐州的乡民不知其缘由,不过对于邓杰虞、鲁冲还是心存感激的,是这二人给齐州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富足。

    但是那些消息灵通之人,可是知道齐州发生了什么,田家一夜间除名,传承数百年的家族,被做了杀鸡儆猴的那只鸡,血淋淋的事实,让那些耕读世家不得不臣服。

    邓杰虞血色施政的消息却也传到禹城,到让刘峰有些目瞪口呆,即便是邓俊良听闻儿子邓杰虞所作所为,也是吓了一跳。

    急忙赶到君使府寻刘峰商议,刘峰倒是对此事,看待并不那么严重,见邓俊良如此急切,缓声道:“此事无妨,齐州城内己是平静,政令也已迅速实施下去!邓都尉处事果断,治军严谨,作战又勇猛,某甚重之!”

    邓俊良仍是一脸沉重之色,沉声劝诫道:“君使!不得开此先例啊!否则以后定会招致众多世家竭力抵制!”

    刘峰又何尝不知,越是用武力推广的政令,越是容易激起反抗,他又不能完全将那些世家子弟赶尽杀绝,都说封建时代的改朝换代,不过是世家间相互征伐后,妥协的结果。

    但这并不是刘峰想要的,只是一个齐州便有如此反应,倘若到了南唐、荆楚、静海,却更是如此,世家门阀林立,势力纠缠在一起。

    刘峰的施政条令却是对这些世家有着毁灭的打击,在制定这些条令之时,邓俊良、郭崇韬等人便是看到了这一点,但是那时,为了快速回复生产,便不去计较。

    而如今范阳府要面临着走出去的需求,施政纲领、条令,便要面对各方利益,这边需要妥协。

    邓杰虞在齐州血色施政,便是一个极端的表现,极是容易激发各地豪族世家对范阳府的反感,这对接下来范阳府的发展有着致命的影响。

    所以邓俊良才如此急切,他为自及莽撞的儿子急切,也为范阳府的未来急切。

    早在制定如此条令时,刘峰便想到了推广它的难度,所以才有了血色条令之言,那时刘峰便打定了主意,绝不在此事上妥协。

    但内心中的想法,还一时无法向邓俊良坦言,只好缓声劝诫道:“我知先生所言之理,先生还是紧急向齐州做支援吧,毕竟我们的工商条令,对于这些世家来说,还是有利可取的!莫要再让类似之事出现便可!”

    “至于邓校尉之事,一切依法而来,并无不妥之处,且随他去吧!某会勒令其,做好善后事宜!”

    邓俊良闻言,欲言又止,不知从何劝谏。

第一百四十六章 鲁酒() 
然而刘峰还是小觑了士族世家的力量,齐鲁大地,是这神州大地的文化发源地之一,尤其是那沂州曲阜孔家的存在。

    那是被誉为圣人之地,数百年的传承,已经有了一个庞大世家的影子,更主要的是在文化道义上,是以汉家之首的存在,虽说每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并无出现一个孔家子弟,力挽狂澜。

    但似乎每个每朝成立后,都会善待孔家子弟,或是孔家子弟便是读书人的代表,但似乎这些世家会把家族的传承的重要性,要远远高过民族的存亡。

    至于他们嘴里说宣扬的仁德之治,大同社会,从自身其便从未做到,与其说是一个文化世学的家族,倒不如说是一个政治世家。

    而刘峰的政令,恰恰触动的这些世家的逆鳞,在加之邓杰虞辣手施政,更是给着以燃起的干柴上,浇上了火油。

    一时间真个北地的世家都聚焦在齐州这个即将兴起的城池,而齐州也风云诡秘,好事之人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浪潮。

    恰恰却是范阳府、齐州郡,对此无动于衷,只要是在两地治下,不违反条令,并对那挑衅的言论也熟视无睹。

    不过刘峰也暗中做了布置,除却内卫的严密监控,刘峰也打算给齐州寻找新的利益结合点。他知齐州与被洗劫一空的范阳北地二郡,并不相同。

    当北地乡民还在为温饱惆怅时,这些世家有着更“高”的追求,那便是让家族更上一层,抑或是有着更大的利益谋划。

    有了利益的谋求,这便留给刘峰足够操作的空间,简单的来说便是诱之以利,有着金手指的刘峰,不怕这些世家不就范。

    于是乎,齐州窖酒作坊开始修建了,作为农业时代的商贸产品,盐、铁、茶、瓷、丝、绢、粮还是为主要的商贸流通产品。

    而禹城的商贸兴起,便是在于盐、铁、瓷、皮革及一系列的附属产品的出产,而作为最基本的商贸产品并不带来掠夺性的经济利益,而往往是这些产品的加工产出,才能带来最大的利益。

    之所以选择酿酒,却是因为齐鲁之地,乃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且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饮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 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 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但齐鲁之地却又“鲁酒薄而邯郸围”之典故,此后“鲁酒”也成为普通酒或劣质酒的代名词。《稗史汇编》附会说:“中山人善酿酒,鲁国有人取其糟回来渍以成鲁酒,冒充说是中山酒,被中山人发觉,所以酿酒味薄称鲁酒。”

    而当下的酒多是一为果实谷类酿成之酒,也就是果酒、米酒、黄酒,而蒸馏酒因种种原因并未流传开,白酒还未盛行,据载白酒可能是元朝时期由被蒙古人征服的中亚波斯地区传入并普及开的。

    刘峰便是要酿造这种白酒,他虽不是好饮者,但对于白酒还是略有了解。

    根据曲种不同,白酒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混曲酒”等。大曲块大,主要包含曲霉菌和酵母;小曲块小,主要包含毛霉菌、根霉菌和酵母。霉菌将粮食中的淀粉分解成糖,酵母再将糖转化为酒精。小曲发热量低,适于南方湿热气候。

    白酒,酿造所采用的原料不同,有的是高粱,有的是大米;所选用的糖化发酵剂不同,有的是大麦和豌豆制成的中温大曲,有的是小麦制成的中温大曲或高温大曲,有的是大米制成的小曲、麸皮和各种不同微生物制成麸曲等。

    所使用的发酵容器设备不同,有的是陶缸、水泥池、砖池、箱,有的是泥池老窖等;所采取的酿造工艺不同,有的是清蒸清糙、续精混蒸、回沙发酵,有的是固态和液态发酵等;所处酿造环境的气候条件不同,有的干湿度高,有的干湿度低,有的气温高,有的气温低等。

    所制出的白酒就有了香味的分类,那么就出现了香型。

    酱香(茅香)、清香(汾香)、浓香(泸香、窖香)、米香、凤香、最为有名,而也有其他香型,列如口子窖的兼香、董酒的药香、玉冰烧的豉香、一品景芝的芝麻香、四特酒的特香、北方的老白干香。

    选择在齐州酿造白酒,刘峰也有着更深的意义所在。

    酒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而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首先,北地、齐鲁之地均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域,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粮食生产出售也将与酒息息相关,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会促进一定的农业生产。

    而刘峰也希望“鲁酒”不再为“薄酒”,希望在酒文化之中的精神能影响着燕赵北地、齐鲁大地的乡民。

    酒文化的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

    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

    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这才是酒文化中的精髓所在。

    他也希望能继“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之后,还有人能写出似《酒德颂》之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

第一百四十七章 酒坊() 
酿酒之法自古有之,现存年代最早的古酒便是从商代墓中出土,虽经三千余年水解、醇解和氨解等一系列化学变化,古酒浓香依未挥发干。

    而春秋时的中山国即河北灵寿一带,便是最善酿酒,其酒酿成后,立即倒入大罂中,浸泡九种花卉的茎叶,贮存10年以上再饮用。

    国之枭雄曹操有两句名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不但是饮酒高手,还通晓酿酒技术。

    他曾向汉献帝呈献过一套“九酝酒法”,它跟近代连续投料的酿酒法大体相似:即在酒醅中,不断投入原料,经根霉菌糖化,补充了酒醅中的糖,使酵母菌能一直在合适的糖度中发酵,酿出的酒醇厚可口,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早在北魏时期,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便有关于制曲、酿酒的论述,是当时制曲、酿酒技术和经验的总结。

    书中记载了12种不同的酒曲和20多种酒的制法,提出曲和“五色衣”的概念,并认识到二者的相关性。“五色衣”是指酒曲中霉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混合物,呈现黑、白、黄、绿等色。

    这也是当刘峰决定在齐州建造酿酒作坊时,并未引起麾下众人反对,甚至麾下军士,还极为赞同。

    在酒坊建设期间,刘峰便率招募来的酿酒大师,进入了准备工作,酿造的过程,基本分为两步,便是制曲与酿酒。

    酒曲是酿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酒曲中所生长的微生物霉菌,便是更本原因,所谓“曲为酒之母”; 酒曲之良窳; 对高粱酒的质量以及产量,具有关键性地位,酒曲好发酵必佳。甚至毫不夸张的说,酒曲的发明可与四大发明相媲美。

    把仔细筛选出的小麦细细研磨成粉,然后搅拌压制成方形曲块,接下来便是重要的步骤,发酵培菌,完成培菌后,便阴干储存,阴干的曲块呈土黄色; 须磨成曲粉; 始可搀入高粱饭酿酒,至此制曲工作大功告成。

    曲块质量; 和制曲期中之温度控制息息相关; 而温度控制是利用自然空气来完成,因此空气成为培制曲块的最大资源与关键。

    这便是刘峰的作用了,他不知道所有制造工艺的流程,但是在工艺的关键之处,进行创举,便是极大的推动了其生产的发展。

    对于温度的控制,其难度便是在于恒温调节之上,刘峰与匠作营、烧作营中高级大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便发现众人有许多土办法来进行温度控制,曲形的空气回旋流通等等。

    有着银钱的赏赐,有着概念的指导,这些高级工匠们,不负刘峰所望,旬月后酒坊建设完毕,他们也解决了酒曲温度控制的难题。

    新建成的酿酒作坊,共三处宏大的建筑,除却制造酒曲之处,颇为特殊些,另两处乃是一个矩形长厅,浸泡、蒸煮、冷却、拌曲、发酵、蒸馏等工作,按照流水线,依次进行。

    高粱、稻米浸泡十二个时辰后,便用锅炉蒸煮; 俗称“蒸高粱饭”; 简称“蒸饭”,蒸煮完毕; 用输送带送入冷饭机; 输送途中加进谷壳,使高粱饭不致太黏稠而加速冷却。

    将冷却后之搀有谷壳的高梁饭; 送进拌曲机; 加入颗粒状曲粉,用拌曲机使高粱饭与曲粉均匀混合后; 倒入发酵池,发酵十日后; 蒸馏得酒。

    蒸馏之酒分为两道,第一道酒因高粱味浓; 必须调兑以改善口感风味,待第一道酒蒸馏后之高粱渣滓; 出锅再加谷壳冷却,再加入曲粉均匀拌和; 送进发酵池; 进行再发酵十数日,再蒸馏才可得第二道酒。

    俗语讲名酒产地必有名泉,水质对于酒质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原因,而齐州虽多泉,水质却未有最佳,刘峰只能在产量极其酿造工业上想办法了。

    整个酒坊的建造,彻底的考验了一番禹城如今的工业水平,以至于投入生产之后,工匠们还在做着种种改进,为了对曲池进行温度控制,整个发酵池演变成发酵塔。

    蒸馏机也进行了改动,变成了几经焊接的螺旋钢管蒸馏机,真实的体现了武安炼厂冶炼的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而在酒坊建造期间,为了稳定齐州的人心,刘峰不得不宣布,是年不征收齐州亩产税,而税收经过刘峰调动后,范阳府所征收的只有亩产税及商税两种税。

    如此一来,既断绝了那些未经整顿的小吏上下其手的可能,也能让部分略富裕些的民户,不迁出齐州。

    齐州乡民得了很大的实惠,但齐州上下官吏无不憎恨刘峰、邓杰虞二人,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好在刘峰从禹城调来钱粮,对于齐州官吏的月奉口粮,仍是照常发放,这才略微安定人心。

    旬月后,酒坊可正式投入生产,而此时刘峰也贴出了招募酿酒工人的公告,及将于齐州乡民合作共建作坊的公告,数日,齐州的消息便在齐鲁大地传开了。

    再加之先前的免税公告,齐州民心是彻底归附了范阳府,而那些还在齐州寻求生机的世家,也都接住了刘峰抛来的橄榄枝,纷纷投入范阳府的怀抱。

    在齐鲁各地还在震惊中,齐州已进入了高速运转之中,那些收没的田地登记造册,然后下发到乡民手中,而各处将要开荒之田,也都细细的进行了规划。

    那些选择与范阳府合作的世家,有的把钱投到与范阳府合开的农堡上,有的投入到了作坊上,齐州的变化便如这六月的天,变化之快,有些触目惊心。

    齐州的变化也吸引了淄州、沂州、滨州等地的乡民,那些无地可耕,无工可做的乡民,纷纷投到齐州,与此同时,沿运河北上的商船也带来大量的工匠,这些都是在南唐等地无法过活的工匠。

    却都投到齐州,在这里他们迎来的春天,除却有月前、赏金,甚手艺精湛的工匠,会分发房屋,最主要的是,整个范阳府体系,无论军将还是司吏,对于工匠都相当的尊重,尤其是那些高级工匠,更是敬以宾客。

    这如何不让他们欢喜,如此更是焕发出他们极大的工作热情,齐州便在这热火朝天的氛围中开始发展。

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东来客() 
齐州风风火火开始施工之时,禹城,范阳府衙。

    河东军贵客来访,府内,邓俊良与柴荣对坐,两人脸色却各异,邓俊良神色略显沉重,而柴荣的表情却有些诡秘。

    二人也算是熟识,邓俊良原本是磁州长史,柴荣也是保州都尉,更主要的,他也是河东军使郭威的假子,深得郭威信赖。

    端坐在厅堂,等待刘峰的柴荣,也是感慨万千,当初他是极度不屑与磁州合作的,怎奈短短半年,刘峰便也惊人的速度升任一府军镇之首。当然,这其中也有他河东军相助,但也不能小觑如今范阳府的实力。

    跟随在郭威身边的他,早已不是青涩的小子,眼界之广,要远远超越大多数君使,做为郭威所倚重的人,他无比的清楚郭威是如何看重刘峰的。

    而北地初定,刘峰便大踏步的前进,似乎没有什么可以牵绊他的,有着曾誉率军驻守北地三关,邓俊良辅助内政事宜,仅几个月,范阳府便整顿起军力五万余。

    刘峰更是向河东军出售了许多军甲,甚至在钱粮上,河东军也受到范阳府一定的援助,看似两家合作的是相当愉快,甚至柴荣被留守保州之地,也是拜刘峰所赐。

    郭威更是多次在众人面前毫不掩饰的狂赞刘峰,言称收拾北地山河,非要倚重刘峰不可。

    片刻,便听到厅堂外传来数人脚步声,二人相视一眼,便起身前去相迎。

    却见刘峰快步走进厅堂,未等二人上前行礼,跨步上前,把住柴荣双臂,朗声道:“柴都尉,分别数月,近来可好!?”声音爽朗,极其自然,毫不做作。

    到是柴荣被刘峰这样把着双臂,有些不自然,略尴尬了一瞬,便笑道:“万事待筹备中,这不,前来拜访刘君使了!”

    “河西二镇,不战二降,郭将军顺利搬兵回州,怎么?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