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考大学、实业中学、专科学校甚至是神学院,总之,尽可能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没有书读。比起历史上那些负责中国留法学生的人物可要能干多了,当然他手中的经费也充足。眼下的大明可不是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而是世界第三列强!

    不过这个“勤工俭学”毕竟有个工字儿的,这意味着勤工俭学会只能资助留学生一部分的费用。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甚至是全职打工的留学生还是很有一些的。为此,胡振国和勤工俭学会驻欧洲的人员,也没少替他们张罗。

    而今天,他去拜访马克思博士也是因为这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考进欧洲学校的中国学生。

    呃,他当然认识马克思!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他和马克思都是伦敦的名人,而且都和中国有关。怎么可能互相不认识呢?不过认识归认识,交情却是不大深的。这是因为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和他不一样……这个胡振国如果算一个革命者的话。那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无产阶级是不大对路的。

    或者用后世的话说。他就是一公知。对朱皇帝的反动独裁和侵略扩张是有些意见的,但是也不会真正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反对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剥削。而且也不赞成在伦敦工厂里面做工的中国俭学生以“中国工人阶级代表”的名义去参加国际工人联合组织。

    所以今天他去马克思家里是去“反革命”的而不是去和马克思一起闹革命的!

    “千万不能让这些青年学坏了,否则朝廷追究起来,整个俭学会都扛不住啊……”胡振国脑子里面想着这些“中国工人阶级代表”们可能闹出的乱子,顿时就有点头皮发麻。现在他胡家可是家大业大,自己的一双儿女,还有老爹和几个弟弟妹妹都在国内呢!要是真出了事情,他们可怎么办?

    他抬头看了一眼乌云低垂的天色,眼见着又要下雨了,忙加快了自己的脚步。今天他听一个在伦敦纺织厂里面做工的青年报告,说是浙江来的学生蒋肇聪已经约几个浙江籍的学生,一起去见马克思,要求参加什么国际工人联合组织成立大会了——这个姓蒋的在胡搞些什么?他算哪门子工人?他家里是开盐铺的,很有几个钱。这小子就算在英国求学不成,回去以后也是个小开,怎么也不会去做工人的。

    这些年轻人呢,真不知道在想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马克思家的大门被几个穿着工装的东方人敲响了。为首的是一个眉目英挺,看着有几分威严的青年,正用一口浙江口音的官话对身边几个人说着什么。

    “记着了,等会进去以后都要说我们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到欧洲来寻求帮助的,知道了吗?”

    “可是,肃庵,咱们在国内不是工人啊。这样讲,不大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咱们现在是工人,也需要帮助,他们这个国际工人联合组织不是想帮助工人么?”

    正说话的时候,铁门被人打开了,一个四十来岁的白人妇女抄着带着德国口音的英语,打量着门外的中国人,疑惑地问道:“你们是……”

    “我们是从中国过来的,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那个眉目英挺的青年连忙自我介绍,“我叫蒋肇聪,和马克思先生约好的。”

    “哦,是蒋先生啊,请进,快请进。”那白人妇女听到来人是“中国工人的代表”显得极为客气,将来人请进了大门。马克思宽敞的客厅里面,此时已经是高朋满座,都是穿着廉价西装的洋人,很多人连边幅都不修剪。香烟和浓咖啡的味道在客厅当中漂浮,还有人在高声的演说,以至于蒋肇聪等人进来,都没有引起什么人的注意。

    “你们稍等一下,我去和马克思先生通报一下。”那妇女其实是马克思家的女仆海伦。 琳蘅,她让几个中国人在客厅里面坐着,自己就上楼去见马克思了。而蒋肇聪则留心听起客厅里正在进行的演说来了。他到英国已经有一年多了,已经完全掌握了英语。

    “……目前波兰将要发生的革命,就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核心。而波兰革命成功之后,用什么样的制度管理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属于无产阶级的国家,就是我们现在最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国际工人协会章程》的制定,也必须要服务于这个核心——即确保波兰革命的成功和保证波兰无产阶级政权可以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下生存发展。”

    就在这个时候,海伦。 琳蘅已经从走到了蒋肇聪身边,笑着说道:“蒋先生,马克思先生请您上楼去说话,就你一个人。”

    “哦,好的,好的。”蒋肇聪连连点头。他也是认识马克思的,是在几次伦敦工人的集会上面,听了马克思讲述关于资本主义如何黑暗,必然灭亡的真理。觉得很有意思。在某次马克思演说结束后,还作为工人代表单独问了几个问题,马克思对这个中国青年感觉不错,于是就推荐他去看几本自己的著作。也不知道是受了什么启发,蒋肇聪忽然觉得这个国际工人协会也应该有中国工人的代表,而自己既是中国人,又是工人,应该可以代表中国工人阶级。怎么说,这也是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吧?(未完待续。。)

第1141章 不怕工人吃不饱,就怕工人有文化

    “胡,胡先生,您也在啊?”

    当蒋肇聪走进马克思书房的时候,却看到了一国他眼下最不愿意看见的人物,中国勤工俭学会主席胡振国。

    “肃庵,这里没有你什么事情,你赶紧回去,有时间好好温习一下功课,争取明年考个船政学校。”胡振国板起面孔用中文训斥了起来。看来他现在已经完全忘记自己为什么要搞这个勤工俭学运动了。

    马克思当然不懂中文,不过他也已经知道这个蒋肇聪不是什么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而是一个到英国来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只是在伦敦的纺织厂打零工而已。不过,中国工人阶级也是工人阶级啊,而且随着大明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的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他们,早晚也是要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的掘墓人的!

    想到这里,他就冲着蒋肇聪点点头,指了指对面一把空着的椅子,笑道:“蒋先生,你先坐吧。”

    “谢谢。”蒋肇聪可没有一点离开的意思,他的想法其实也很务实,不指望推翻大明王朝实现民主共和,但是一个中国工会领袖的地位,他还是敢想一想的。这怎么都比回老家去接管父亲的玉泰盐铺要有前途吧?虽然眼下中国工人阶级总体还在沉睡当中,但是越来越多的数量和微薄的工资,决定了他们在未来必然会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到时候,自己大小也算是一号人物了……

    胡振国看到这一幕,眸子里面闪烁的却是负责的光芒。他忽然想起自己办这个勤工俭学会的初衷来了。他没有再说话。只是坐在那里静静地听马克思问话。

    “蒋先生。你能如实告诉我,你对中国工人的情况了解多少?”

    蒋肇聪笑了起来,“实话和您说吧,马克思先生,现在我不大了解中国工人的情况,但是我还年轻,将来回到中国就可以去了解的。不过我知道,目前中国工人的生活比起他们当农民的时候要好很多。所以基本上还是满意的。”

    “哦,原来如此。”马克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但是他们将来肯定会不满意的!”蒋肇聪很肯定地道,“中国有一句谚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现在中国的农民或是弃农务工,或是移民他乡,都是在往高处走。不过人心总是不知足的,在乡下种田的时候,能有三餐温饱已经心满意足。可是真的吃饱了,他们用不了多久又该不知足了。要不然。我也不会万里迢迢来欧洲求学了。”

    蒋肇聪是在以己度人,他的父亲就是弃农经商发的家。照理应该知足了吧?可是偏偏还望子成龙,把儿子送到欧洲,不就是巴望能有一日可以更上层楼,和那班济世同学一样么?而自己,在奉化城里读了小学中学,不也眼界大开起来,也不大看得上老爹开的小铺子了。那些苦哈哈的工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想到这里,蒋肇聪又道:“我在英国两年,除了一开始几个月在补习学校之外,都在工厂做工,发现英国工人和中国工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多少读过些书,眼界也开阔,所以要求也高。而大明过去的工人,多不识文字,不知天下之事,眼界狭窄,所以要求也低。不过大明这些年开始推行义务教育,现在江南八省、东北六省和兰芳五省的男童都要读书上学,接受四年义务教育了。据说再过两年,应天、上海、广东三府的女童都要上学。要不了多少年,大明的工人阶级就和英国一样,还怕没有工人运动?”他笑了笑,又道:“叫我来说啊,这个就叫不怕工人吃不饱,就怕工人有文化。”

    听了最后这句半开玩笑的话,马克思也笑了起来,这个姓蒋的中国青年说得还挺有道理。工人运动发展的关键,就是工人阶级的觉悟!而觉悟从某种程度上讲,同受教育水平是分不开的。

    非常讽刺的是,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者们,现在根本没有意识到工人一旦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将会爆发出足以推翻他们统治的力量。所以还在不遗余力提高国民教育水平,而且为了用更低的成本招募到更多的优秀士兵,各个资本主义国家还将公民意识和军事训练融入到国民教育之中,这可真是在自掘坟墓啊!

    想到这里,马克思点了点头,看着蒋肇聪道:“你可以参加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大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不过你不能马上返回中国,因为现在的中国工人阶级还没有足够的觉悟,他们还需要再成长几年。”

    是啊,得再过几年,等到恩格斯和自己都攒够了钱,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到国际工人运动中去的时候。

    马克思笑了笑,又道:“你必须要先完成你的学业。我会推荐你去朴茨茅斯商船学校,那是全欧洲最好的商船学校,我想中国的工人运动首先应该从海员开始。同时你还要负责留英中国工人工会的组织工作,这也是国际工人协会对你的考验。”

    ……

    这个时候,在地球的另一边,朱济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着一份名为《光复16年教育法修正案》的文件。这是大明立宪议会下院刚刚通过的法案,现在正等待着朱济世这位皇帝陛下的批准。而法案的内容,当然是为了让劳动者更有文化,说起来还真是在自掘坟墓啊!

    不过,似乎朱皇帝对于这部新鲜出炉的教育法案还是颇为满意的。这份法案已经是大明帝国的第二部教育法修正案了。之前的1861年,当义务教育在应天、上海、广州、东北和婆罗洲西北二省试点了一段时间后,立宪议会下院就对教育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调整了违反该法案的处罚办法,从罚款50元改为父母不得购买土地、房产,不得担任公职,不得从军,不得拥有投票权,不得受赠或继承土地、房产,不得接受国家资助移民他乡。总之,就是封杀一切出人头地的机会。这实际上比50元罚款更加严厉!

    而现在这次修正案的重点则是女童的受教育权利——实际上还隐含着另外三重意义,就是解放妇女的生产力、禁止缠足和晚婚晚育……呃,虽然朱大皇帝自己有那么点萝莉控,但是国家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还是迫使他想方设法推迟妇女的结婚和生育时间。虽然他并不赞成实行计划生育,但是女孩子十三四岁就当妈妈实在是太早了。

    如果可以通过提升教育水平,将妇女的生育时间推迟到20岁以后,就能将大明帝国的人口增速降低不少——由于这个时空的太平天国运动的破坏力远远少于历史同期,所以现在大明帝国的人口很可能已经突破5亿了,而且还是在上一千万多人移民去南洋(不包括兰芳五省的南洋)澳洲和美国的基础上。

    另外,通过学校教育达到禁止缠足并且让更多的妇女参加到社会生产和活动中去——其实也能算是大明妇女解放运动的起源吧。缠足自然是汉民族的陋习,不过朱济世也没有办法通过一纸诏书就完全废除,只能循序渐进进行革除。首先是命令皇族和贵族女子一律放足,再是禁止皇族贵族娶纳缠足女子,再后来又禁止官员之女缠足,现在又通过教育法案将之进一步推广到全民。(未完待续。。)

第1142章 未来的明军 求月票

    在御书房大臣翁同龢毕恭毕敬的注视之下,朱济世终于看完了这部将给未来大明帝国的工人阶级带去文化和斗争精神的教育法修正案,然后提起毛笔在法案最末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实际上,这并不是他今天需要签署的唯一一部法案,在经过几个月的争论和修订之后,《大明义务兵役法》、《大明陆海军预备兵役法》、《大明陆海军志愿兵法》、《大明陆海军日籍志愿兵法》、《大明国民动员法》等五部和维持大明军事力量休戚相关的法案,现在也摆在了朱济世的案头。

    是的,和土地挂钩的兵役制度,已经到了快要寿终正寝的时候了。因为在过去的十八年里,大明朝廷一共向为它作战的士兵和军官,分配了近一亿亩土地!这些土地主要集中在汉地十八省和辽宁省、交州省,占到这二十省耕地总面积的近7。7%。现在这二十个省,已经很难拿出良田进行分配,虽然在更为遥远的地区还有大量的土地,但是这些土地对汉地人民的吸引力有些不足——毕竟参加集体农庄也能获得那里的土地,谁又肯去承担长达20年的兵役?

    所以,大明帝国必须像法国和普鲁士一样,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了。义务兵役的服役时间不会长达10年到20年,陆军仅仅只有3年,而海军的服役时间是5年。之后还可以充当“志愿兵”,继续在军中服务不超过10年。当然,志愿兵所领取的军饷是大大高于义务兵的。而正常退役的义务兵。还可以选择转入预备役。每年参加不超过30天的军事训练(其中15天在新年假期)。并且领取一个月的志愿兵军饷。

    另外,为了照顾大明帝国最重要的友邦日本帝国的利益,大明帝国立宪议会下院还制定了一部《大明陆海军日籍志愿兵法》,从立法角度给日本人进入大明陆海军当雇佣兵开了绿灯,而且还允许他们享受和大明国籍的志愿兵一样的待遇,还可以在入伍之后拥有大明和日本双重国籍。可谓优厚到了极点。当然,日籍志愿兵的数量是受到限制的,不得超过大明陆海军总人数的10%。在晋升问题上同样有限制,最高可以授予日籍志愿兵的军衔就是上校。想要晋升到更高的位置,必须放弃日本国籍,彻底归化为大明公民。

    根据大明大元帅府的计划,大明陆海军将用10年时间完成从雇佣军向义务兵和志愿兵的过渡。在完成过渡之后,大明陆海军常备兵的总人数仍然将保持在110万左右(其中海军10万),仅次于俄国的140万,位列世界第二。不过考虑到西清的8万常备军,太平天国的15万常备军,朝鲜王国的2万常备军。日本帝国的10万常备军还有暹罗王国的5万军队,大明帝国实际上的可用之兵将多达150万。实实在在是全世界人数最多的一支武装力量。另外。在紧急情况下,大明陆海军还可以依据《大明陆海军预备兵役法》和《大明国民动员法》进行紧急扩充,一年之内可以将大明陆海军的总人数扩充到200万,两年之内扩充至500万,三年扩充到1000万……听着都有点吓人!

    而同这些法案同时出现的,当然就是在大明军中服役多年的老兵们的退伍潮了……

    “皇上,现在差不多是时候去陆军军官学校出席老兵退伍仪式了。”翁同龢看到朱济世将所有的法案都一一签署完毕,然后就连忙提醒皇帝道。

    说实在的,朱济世这位皇帝当真是没有多少属于私人的时间,每天的各种行程都排得满满的。不是召开御前会议,就是召见军事将领,或者和政党代表见面,催促他们通过和制定各种法案,而参加老兵退伍仪式,也是这段时间朱皇帝的一个重要行程安排。

    ……

    大明皇家陆军军官学校,就是玛丽亚堡附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明陆海军的军事教育体制已经完全成熟。不仅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陆军军官学校和世界第四大海军军官学校,而且还开办了一所专门培养参谋人才的陆军大学,还在南京、广州、东万律、武昌、西安、北京、沈阳、河中、汉城、江户开设了10所少年军校,作为陆军军官学校的预备学校,将军官教育延伸到了军人素质的养成。同时,也将日本、朝鲜和暹罗等国的陆海军军官培养,完全纳入了大明军事教育的体系。

    在陆海军军官学校,陆海军大学和少年军校之外,大明陆军教育总监部还开办了炮兵学院、骑兵学院、后勤学院、工兵学院、宪兵学院、通讯学院、军事医学院和海事学院等一系列的军事专科学院,招收陆军学院或普通中学的毕业生以培养训练他们成为技术军官。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军事专科学院除了炮兵学院之外,都是亦军亦民,培养的全都是军民两用的人才。另外,现在大明国内所有培养海员的船政学校,也都拥有军事课程,一部分毕业生会进入大明海军服役,其余的毕业生则都是大明海军预备役军人。

    总之,现在的大明军官培训已经完全形成了系统,课程也从照抄英法变成了根据大明的实际情况,拥有了自身的特色。不敢说领先世界,也是不落后于英法这样的一等列强了。当然,维持这样高水平的军事教育和庞大的军队,也是一件非常花钱的事情。为此也有不少人提出异议,现在除了跟随法国、墨西哥干涉北美战争之外,国内外大致已经太平无事,每年还要拨出大约一亿两千万银元的军费开支,占到大明帝国中央财政收入的40%,实在高得有些离谱。难道就不能把有限的财力花在比准备战争更有意义的地方?比如增加教育经费,实行全面的免费义务教育之上?不过在朱济世这位开国皇帝的坚持下,高额的军费预算,总能在立宪议会的表决中得到高票通过。也让大明帝国得以长期保持一支足够让世界上任何一个列强之国都望而却步的强大军事实力!

    车队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