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均一个移民可以得到15亩土地,而且通常情况下他们还会多占有一些,达到20亩左右。而且这些耕地都是肥沃的快要出了油的黑土地,随便种种就能丰收。
    在这里种地也是件轻松的活儿,是没有人会自己拉犁的,因为家家户户都有几匹马,他们会用马来耕地。通常情况下是由集体农庄组织庄户统一耕种,因为这些农庄中总有一部分庄户被征召去服各种各样的“有偿劳役”,所以没有办法耕种属于自己的土地。而且驱赶着马匹去拉犁也不什么累人的活儿,还可以得到一笔额外的收益自然是皆大欢喜了。至于除草、捉虫之类的农活。好像是没有人干的。唯一比较繁忙劳累的就是收获的季节,平均一个壮劳力要收割四五十亩土地。虽然挺累人的,但是他们收获却是汉地的普通农人不敢相信的。
    杨乐儿一口一口地吃着油饼卷肉,不时小口啜着一个葫芦中的米酒。这是他父亲生前最喜欢喝的酒,在四川的时候,家里很穷,饭都吃不饱,但是杨老白还是要每天喝上那么一点儿。现在,家里面很富裕,有六十亩土地,三匹马,哦,加上她刚刚从战场上顺手牵来的一匹顿河马的话,就有四匹马了。还在立信银行里拥有2000银元的存款。她本人还有一袋金币,掂掂分量起码有一斤重,这是她为自己攒的嫁妆。
    但是这样的富裕生活,却不是平白得来的。想当年离开四川的时候,他们是一家四口,而现在只剩下兄妹二人了!想到父母,杨乐儿又难过起来了。
    一个操着苏北口音的小军官在教刘宗贤使用柯尔特手枪,顺便和他闲聊着。
    “东北这里,家家户户都有房有地有马,粮食多的吃都吃不完。但是家家户户都有人把命送在东北,这房子、这地、这马,是用命换来的!”
    这个小军官是苏北迁到辽东的军户,家里面原是吃漕运饭的,虽然不富裕,倒也和和美美。可惜这样的日子随着朱皇帝的到来而话上了句号。漕运没有了,家里也揭不开锅,漕帮闹过几次事儿,也没有什么好结果。最后没有办法只好报名当军户来了辽东,分到了土地和房产。不过代价却是20年兵役!
    “还有16年!”小军官苦笑,“到时候都是个老头子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命活到那个时候。”
    自己不会在北兴安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呆上16年吧?刘宗贤不确定的想着。如果是那样,他宁愿脱了红袍子去当老百姓。
    “你随时可以退役,”一个身材高大,长了张驴脸的明军团长正在巡视营地,听到那个小军官的话就搭了一句,“只要把土地交出来就行了。”
    “那我还是替皇上当完20年兵吧。”小军官嘻笑道,“团长,要是我真活不到那时候,你可得帮我照顾一下老婆孩子。”
    “你死了,你老婆我会管到底的,你儿子可以去读少年军校。”团长说,“烈士遗孤都可以去读少年军校的,包吃包住不要学费,毕业以后还当军官。”
    “那可不行,我儿子要去读书考秀才。”
    “扯淡吧。”那团长啐了一口,“就你那笨瓜脑子还能生出个秀才?”周围的军官士兵一阵哄笑,小军官的脸色一红,低着头不言语了。
    “刘大人是吧?下官程学启,北兴安驻屯军第三团团长。”团长冲刘宗贤拱了下手,自我介绍了一番。“大久保和我说起过你,等打起来的时候你别到处乱跑,找个车轱辘底下一钻就行了。千万别往林子里去,知道了吗?”
    “知道了,多谢程上校关照。”刘宗也满脸堆笑着拱拱手。他已经在北兴安呆了一段时间了,知道林子里面有多危险,什么老虎、大灰狼、黑瞎子一大堆,像他这么个小胳膊小腿的读书人,在这里真是百无一用,进了林子准保当了什么东西的点心。
    “团长,你说毛子真的会被咱们引出来?”那名小军官忽然问了一句。
    刘宗贤也坐直了身子,竖起了耳朵听着。
    “谁知道呢?或许吧。”程学启笑了笑,“他们现在很缺粮,我们打过来的时候是夏天,地里面的庄稼没有长成,他们手里也没有多少存粮,粮食都运到几个要塞去了。所以他们只能靠山吃山,可是到了冬天,这山里面可就很难搞到吃的东西了。”
    那可是十几万人呢!刘宗贤把装好了子弹的柯尔特手枪收好,满腹思量。这些人在几年前还是高高在上的八旗子弟,现在却被逼进林子里面等着饿死。难道就不能给他们一条活路吗?刘宗贤心想,这些当兵的就知道杀人,如果让文官来掌兵,一定不会打成现在的局面。
    程学启接着说:“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搞到吃的,这一带是有一些蒙古人的,好几个部落都被屠了,人被杀个,牲畜被掠走……没准他们已经凑够了粮食过冬了。不过那样,北兴安省的仗就要打个没完了。”
    人都快变成野兽了。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刘宗贤想起了那个毓贤,那孩子也跟着一起来了,他已经和一帮四川移民打成一片了,如果所有的旗人都能像他一样就好了!(未完待续。。)
第853章 人吃人的社会 狂求月票
    “招抚?给活路?哈哈哈……”
    第二天早饭的时候,刘宗贤找了个机会和程学启谈起了自己的想法,却引来了对方一阵狂笑。
    “又不是没有抚过,已经给奕欣封了渤海公了,结果怎么样?还不是跟着老毛子铁了心和咱们打到底?”
    封渤海公能算真心招抚?刘宗贤苦笑着摇摇头,从一个负责做早饭的四川移民手中接过一个抹了些辣椒酱的肉包子啃了起来。
    “至于活路,咱们也不是不给。可是你知道老贼酋努尔哈赤最拿手的是什么吗?是用间!现在东北这里的小贼酋可是把用间的本事学了个精通。这几年被鞑子打破的堡寨,十有**是内应坏的事儿。这些内应,不是化妆成汉人的鞑子,就是假装投靠农庄的鞑子。说什么只要吃的其他啥都不图,有些个庄户贪图一个免费劳力收留他们,结果就害了一庄子的男女老少!”
    程学启也开始用早饭,啃着肉包子滔滔不绝说起了这几年在招抚鞑子的过程中发生种种惨案。说起来这事儿当然是反动皇帝的民族政策不好——朱济世依靠的军事将领,大多是天地会激进分子。用后世的话说,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且他自己也模仿这个时候欧洲的民族国家,大肆推崇民族主义,这朱明军队是个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由于之前太平天国在北方采取屠杀政策,也造成了旗汉矛盾激化。几乎没有调和的余地。朱明军中的将领大多仇视旗人,而旗人同样因为反清复明战争变得一无所有。这样的仇恨。根本不是一代两代可以化解的。所以放在东北旗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跟毛子走,和大明和汉人拼到底!对于这样的鞑子,当然是不能客气的。你对他们客气,就是对自己人残忍。
    二是彻底汉化,完全忘记自己是旗人,这样的人是很有一些的,前两年东北开拓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不少从林子里面冒出来的东北汉人、汉军旗人、东北土著或是朝鲜包衣阿哈投靠集体农庄。这些人也都被农庄所接受。其中就有一些是决心当汉人的鞑子,但是也有一些败类——从鞑子的角度来说是英雄,以这样的名义潜伏进农庄当内应,配合鞑子兵攻打。结果使得双方本来就很难化解的仇恨,又更加深了几分。
    所以现在成年的男性鞑子几乎没有什么庄子肯收留。除非是大规模的投降,然后由军队集中看管着去从事劳役,否则零散的俘虏看管都是个麻烦。而且北兴安省总督李文茂又是天地会出身,很不愿意收容太多的鞑子俘虏,宁愿斩草除根,所以杀戮就重了一些。
    至于鞑子真正想要的招抚。也就是给他们一定的自治权,让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繁衍生息。等着第三次龙兴崛起的机会,别说是门,连窗户都不会有!
    “要是由文官掌兵权就不会这样了,以文御武终究是正道啊……”刘宗贤心想。这样的话,当然不敢在嘴上说的,他也知道现在是一国初兴的时候,这些勋臣武将都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就算派个文官来督师,肯定也指挥不动。
    早饭结束后,仍然是漫长的行程,一直走到将近黄昏的时候才稍稍停顿下来。每个人都已经是人困马乏,刘宗贤几乎趴在了马上,他的屁股和大腿内侧疼的要死,一定是磨破皮了。要不是两个在东北打熬了两年的庄户一左一右扶着他,他肯定已经从马上摔下去了。
    程学启倒是精神抖擞地骑在一匹高大的顿河马上,就是原来杨乐儿的马,程学启花了15金币才买下来的。东北这里普通的蒙古马根本不值钱,不过从哥萨克手中缴获的顿河马还是很值些钱的。每个有头有脸的军官,都想要一匹好看一点的马。阿拉伯血统的军马他们是不敢想的,有一匹顿河马骑就不错了。
    眼见得前面就是两座隆起的山丘,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夹在中间。丘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树木。一个小军官瞧见这处,大声的就朝程学启汇报:“团长!过了这处就是咱们今晚歇马的地方了!紧一把赶过去,要是天黑了就不好走了!”
    北兴安省这里到处都是森林,几千几万年的原始森林,或许从来就没有人进去过,现在又是深秋,地上的树叶子覆盖了都有两尺深了。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可就是打埋伏的最佳地形了。不说冲出一支大军,就是潜伏上几个枪手也够他们这支运输队喝一壶的。
    “那两座山……这个地形有点险要啊!”
    程学启从军校毕业后一直在东北打烂战,正儿八经的大军对决没有玩过,小规模的冲突和埋伏、反埋伏不知道打了多少。
    “先停一停,派人去侦察一下,小心无大错嘛。”
    命令一下,大队人马就停止前进,自有十几个散兵分成两队去探路。程学启则立在马背上用望远镜看着前方的情况。他虽然是团长,不过这没有把整个团都带在身边,只带了一个营护送粮草——当然也不是真的粮草,完全是个圈套。在他们身后不到10里,还悄悄跟着整整一个骑马步兵团。如果真的在这里遇上埋伏,他的人只要拖延住对方一个时辰就算大功告成了。
    就在这时,前方探路的一个散兵好像发现了什么,突然撩起步枪就开了火。
    随着这一声枪响,两处山丘之上,突然就翻出了成百上千个身影,每个人手中都是洋枪,枪声爆响而起,子弹如暴雨一般,向那些探路的散兵倾泻而去!
    “乌拉!乌拉!”
    “杀明狗子!为皇上报仇!”
    那十几个探路的散兵除了三个反应比较快的及时卧倒,全都被打成了马蜂窝!打完一枪之后,这些伏兵没有再浪费之间装子弹,而是直接打起了白刃冲锋!
    刘宗贤看到这一幕身子都软了下来,他身边的两个庄户也不管他了,各自摘下背上的洋枪就准备要作战了。没有人扶着的刘宗贤身子一滑,就从马上摔了下来。这时,程学启的大喊声在他耳边响起:“第一连横两列横阵,护住大队!第二连组成方阵向右。第三连方阵向左。冲上去!第四连待命,所有庄户,自由射击!”
    吼声才落。一排子弹就从左边的林子里打出来了,这次是冲着骑在马上的军官去的。还好距离比较远,开火的大部分是滑膛枪,没有多少准头,不过还是有两名军官和三匹健马中了弹,人的惨叫声和马的嘶鸣声顿时响成一片,连程学启刚花了15个金币买来的顿河马也中了弹,猛的一下将他摔了下去。
    “跑!快跑,跑得越远越好……”刘宗贤早就将程学启之前的吩咐忘到了九霄云外,抱着脑袋连滚带爬就向右边的林子里跑,还没有跑出几步,屁股就被人踹了一脚。
    “跑啥子,赶紧躲车轱辘下面去!”
    刘宗贤回头一看,原来是丑丫头杨乐儿。丑丫头手里拿着把洋枪,用枪托对着他,原来刚才不用脚踹,而是用枪托砸的!
    “刘宗贤,六少爷,快躲起来!”
    她竟然认出自己了!刘宗贤心想,真是没有面子,堂堂安仁刘家六少爷居然只能钻车轱辘!想到这里他哆哆嗦嗦把手枪摸了出来,转过身向林子右边望去。那里好像没有敌人,有不少穿着破棉袄的民伕真望林子里跑,其中一个身材特别矮小的好像是那个自己从明军斧子底下救下来的毓贤,不过没有穿毛皮衣服的。
    “恶人到底是有当恶人的资本!”刘宗贤刚想到这里,忽然就看见林子里面闪出星星点点的火光,然后就是连串的枪声,那些正往林子里跑去的民伕纷纷向前扑倒下去……(未完待续。。)
第854章 小男人和女汉子 狂求月票
    “伏兵!右边也有伏兵!”
    刘宗贤大声叫喊起来,他看见那个小个子也倒了下去,扑在地上一动不动了!
    “才知道啊!笨蛋!”杨乐儿骂了一句,举起洋枪瞄准前方一个隐约的目标毫不犹豫就是一枪!然后就飞快地开始装子弹。
    刘宗贤的视力是很好的,他看到刚才杨乐儿枪指的方向上一个黑影应声扑倒!他也举起了手里的柯尔特手枪,颤抖着要去瞄准什么目标。
    “六少爷,你的手枪打不着那么远的。”
    刘宗贤耳边又响起了杨乐儿的声音,然后就是一声枪响,震的他耳膜嗡嗡直叫。再往前看,林子里面无数条黑影正往他这里涌过来,似乎有上千,不,是上万人!
    “完了,要死在这里了!”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有人拉了他一把,把他拖到了一辆马车旁边,塞到了车轱辘下面,然后还把他手中的柯尔特手枪拿走了,这时他才发现那人是杨乐儿。
    那个女人在战斗!她装填子弹的速度很快,装好就开枪,几乎不用瞄准!开完枪又马上装填。战场上面,那些穿着毛皮衣服的庄户都和她一个反应——他们不是军人,但却已经在东北战斗了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都知道,看到鞑子杀过来是不能逃的,因为逃不掉!周围是“会吃人”的老林子,不是在这里生活了很长时间的人,一进去准保迷路,现在可是近冬天了。在林子里迷路和死没区别。所以只能打下去!
    刘宗贤抱着个车轮。嘴里念着阿弥陀佛,眼睛却紧紧盯着杨乐儿,看着她装子弹,看着她开枪射击。他忽然发现杨乐儿只是脸不好看,身材是很矫健的,比他四川家里的那个小脚娘们强多了……
    林子里面的鞑子也不知道是毛子好像被这些集体农庄庄户的枪法给吓住了,不敢冲锋,而是躲到大树后面用滑膛枪打起枪战来了——如果他们能够多承受一些伤亡继续冲锋的话。刺刀一交,这些庄户多半也挡不住。可是要拼洋枪,就是朱皇帝的锦衣近卫军来,也未必能有这帮兼任猎户的集体农庄庄户那样的好枪法。而且这些庄户都是人手一支贝色麦来复枪,林子里面的鞑子(毛子)只有滑膛枪,这样的枪战要怎么打啊?
    程学启这个时候已经在几个士兵的搀扶下站起来了,刚才那一摔真是够他受的,现在还浑身疼呢,也不知道是不是骨头断了?他四下看了看,战场上一片混乱。到处都在打枪,到处都是硝烟。根本看不清楚,只听见人和马的惨叫嘶鸣声,还有噼噼啪啪的枪声,有排枪也有乱枪。他松了口气,还在枪战说明敌人没有冲散自己的队伍,他手下有一个600多人的步兵营,至少还有200多个可用的集体农庄庄户,一共800多条贝色麦来复枪。对手就是有2000条滑膛枪也拿不下来!
    “4连组成散兵线,用排枪把左翼的敌人逼回去;庄户依托马车护住右翼!”程学启大声下完了两个简单的命令,就大步向前方走去,亲自去指挥前方的三个连了。从枪声的密度分析,敌人的主力是部署在前方两个山头上的,只要挡住他们,今天这一战就胜券在握了。
    刘宗贤还躲在马车底下,惊恐地看着前方,因为程学启的命令,庄户们都退到装着“粮食”的马车后面去了,所以他看不到杨乐儿了。更可怕的是对方的子弹扑哧哧在他周围打得更插花似的,烟尘溅起一股又一股,吓得他都快哭起来了。
    程学启上到前方的时候,双方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射击线,相距大概六七十步的样子,正在用排枪对轰。战场上都是呛人的硝烟,根本看不清对面的情况。
    “团长,他们的火药质量很差,烟很大!”三个连长发现程学启过来,立即都凑过来报告道。
    “看不清,完全是在瞎打!”
    “团长,敌人好像摆了个口袋阵。”
    程学启用力挥挥手,驱散一点硝烟,“妈的,是西北风!”他又四下看看,“搞清楚敌人有多少人吗?”
    其中一个连长道:“正在和我们枪战的应该有800人左右,很可能还有预备队。2连、3连本来想从左右包抄,结果他们人太多,冲不上去,只好和他们枪战。”
    一发子弹嗖地掠过,正好从程学启的胳膊边上擦过去,落在了不远处的官道上面。程学启回头看了一下,笑骂道:“还不到80步就飞不动了,他们的火药也忒次了。果然是气数尽啦!”
    接着他手一指:“再向前挪挪,靠近了丢手榴弹,不行就拼刺刀,先打退这一阵再说。”
    三名连长都是猛的一个抬手礼,领了军令,跑步回各自的部队,大声命令道:“上刺刀,手榴弹准备!”
    “散兵队形,前进!”
    随着一声声扯破嗓子的命令,三个连的明军迅速拉出散兵线,装上刺刀,开始向前推进。
    由于大威力手榴弹和远射程步枪的出现,步兵交战的模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横阵、纵队和方阵战术都已经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散兵战术和战壕战术。不过,帽子敌人的弹雨前进,用明晃晃列成一线的刺刀,向敌人发起排山倒海的进攻,还是每一支近代陆军必须拥有的素质!
    不一会儿,烟雾当中就传来一阵阵剧烈的爆炸声音,还有怒涛一般的喊杀声。接着就是变了调儿的惨叫和金属相交的声音。如果单是白刃冲击,这些在东北老林子里恢复了一些野性,还被俄国人调教过一阵子的鞑子或许还可以抵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