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帝国文明-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玄不禁感慨道:“早听说汉末连年自然灾害,又加上战乱、瘟疫,人口锐减。看来是要加强防治各种灾害了。”

    韩玄令长沙、桂阳各县官民做好防洪、防旱、防地震等工作,韩玄决定还要限制酒的产量,节约粮食。除糠、谷等杂粮和水果酿的酒以及军用高度酒,民间禁止用大米酿酒。

    韩玄又囤积粮食在府库中,一旦有灾害来临,便开仓以平价卖粮,防止有商人趁机哄抬米价。好在韩玄有杜袭、钟繇、陈群、王粲等一批内政人才,他们将韩玄的政策落实得很好。

    可人算不如天算,随着大批遭受地震的难民涌入武陵城,武陵城中的医师检查不过来,开始有人咳嗽、发烧生病。

    韩玄走在大街上,突然一个难民扑倒在韩玄面前,黄道周踢了踢他喝道:“你干什么?敢拦大人的路?”

    韩玄见那人面色煞白,双唇干裂发紫,连忙拦住黄道周说:“不要碰他,赶紧找医师来看看。”

    谁知那人还没撑到医师前来,便已经断气了,医师看了一眼地上的尸体吓得往后退了几步。韩玄问道:“此人所得何症?”

    那医师说道:“大人,此乃瘟疫啊,须得赶快将尸体处理掉才行。”

    围观的百姓一听是瘟疫,人心惶惶,韩玄安抚众人道:“大家不要慌,归家之后勤开窗通风,勤扫居所,一旦发现有此类症状者,立刻上报官府。”

    众人一哄而散,韩玄和两名士卒吩咐道:“用板床将尸体抬出城外火化,你们亦要用湿布遮住口鼻,不可随意触碰尸体。”

    韩玄命兵士在城中严加排查,一旦出现感染瘟疫者立刻上报,过了十天,军中士卒却有不少感染瘟疫的。韩玄命人将他们关在一个大房间里隔离,没想到还是控制不住瘟疫的扩散,城中不断有人被传染。

    短短半个月,城中就死了上千人。韩玄召来甘宁、太史慈商议道:“武陵城中瘟疫横行,我欲退回长沙,只恐带回疫症。这可如何是好?”

    甘宁说道:“主公宜加紧排查出未染上瘟疫之军民,撤回长沙。禁止接收难民,各县严加防备,长沙有张神医在,想来他定可遏制瘟疫蔓延。”

    韩玄犹豫道:“不接收难民,恐引起民怨。”

    太史慈拱手拜道:“主公不可为仁义所累,宜当机立断。否则一旦让瘟疫在军中肆虐,若刘度、刘表来攻,我军危矣!”

    韩玄只好依甘宁之言,匆忙率军民撤出了武陵城,大批染上瘟疫的士卒和百姓被丢弃在城中,他们只能束手等待瘟疫吞噬他们的生命。

    韩玄回到长沙城,韩浩开城迎接,韩玄说道:“大哥,快快关上城门。”

    韩浩问道:“何事如此慌张?”

    韩玄叮嘱他说:“大哥,瘟疫爆发了。我得回去让母亲和巧儿她们注意室内卫生。”

    韩玄急急忙忙地回到家中,黄舞蝶带着两个孩子来,韩婉清扑过来要抱住他。韩玄急忙闪到一边说道:“婉清,别靠近爹爹,爹爹可能染上了瘟疫。我不能传染给你们!”

    黄舞蝶欲上前来,韩玄让她止步,黄舞抵挡问道:“夫君,这是怎么回事,你为何会染上瘟疫?”

    韩玄说道:“最近城中可能不安全,你和孩子们千万不要出门。还有,家里的门窗要勤开,你和兴儿、婉清要勤洗手。仆人们亦要严架体检,我会让张仲景派‘医生’来为他们检查。”

    黄舞蝶一一记下了,对他说道:“夫君,你快去让张神医看看,你亦须保重自己。”

    韩玄应了声连忙出门去,关上了门。韩玄来到张仲景府上,急喊道:“张仲景,张仲景!”

    “张机在此,右将军找我何事?”张仲景拱手问道。

    韩玄拉开袖子,伸出手腕给他说:“你快给我看看,我是否染上了瘟疫?”

    张仲景闻言一惊,连忙将韩玄请进内堂,张仲景给韩玄把完脉说道:“右将军不必担忧,你体内除了那丹毒外,并未染上其他病症。”

    韩玄听他这么一说心里的大石头才落了下来,韩玄问道:“张医师,城中或许有瘟疫潜伏,为免造成恐慌,请张医师带领‘医院’学子去城中为患病者排查。”

    张仲景回道:“固所愿也,医者仁心,为城中百姓除去病魔乃我行医之人天职。”

    于是张仲景带着“医院”数百医学生在城中行医,城里无论男女老幼,大凡感冒咳嗽者都给免费看病。越来越多的贫苦百姓前来,韩玄总算找出了不少染上了瘟疫的人,韩玄将他们隔离起来,他们衣服和饮食都由韩玄专门供给。

    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韩玄干脆让张仲景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这一举动,在周边郡县里广为百姓称道。

    为了纪念张仲景,百姓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这些医生也把自己开设的药店取名为“××堂药店”。

    韩玄对医学上有所发现者,皆给予奖励和扶持一时间,长沙及周边地区医学盛行,甚至不少儒学生来学习医学。

    在韩玄和张仲景等人的努力下,长沙等地终于遏制住了瘟疫的传播。学医之风开始向豫章、丹阳等地扩散,韩玄倡导全民学医,还和张仲景编了一首“清洁歌”,不求人人都能看病,最基础的医学常识要了解。

    大半年来,韩玄治下上至七十老翁下至五岁孩童,都知道如何注意个人卫生,因各种小病而死的人大幅减少。

    广陵城,华佗听闻江东小儿传颂的“清洁歌”,对这个韩玄连连称奇。华佗来到陈登府上,见陈登面色苍白,叹道:“足下是否近日又食生鱼脍耶?”

    陈登羞愧地低下了头,华佗摇摇头说道:“足下不听吾言,不出两月,便是神仙下凡亦救不了你。”

    华佗拂袖而去,正遇上陈武来访陈登,陈武见华佗鹤发童颜,惊问道:“老人家身子骨竟如此硬朗,神采似少年,敢问高姓大名?”

    华佗笑答道:“老夫华佗字元化,将军是?”

    陈武自报家门,华佗拜道:“原来是右将军义弟,失敬失敬。可惜老夫未曾与右将军谋面,听闻江东小儿传颂之‘清洁歌’,老夫甚奇之。”

    陈武一听当场就怔在那了,神医华佗他怎么会不知道?当即将华佗请到了家里。华佗对陈武说道:“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在将军府上叨扰了数日,不曾馈赠薄礼,今我便将此术传与将军。”

    

第240章 青梅煮酒() 
陈武跟着华佗一起练,抬脚推手的,华佗一边演练一边介绍道:“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气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

    一套五禽戏打完,陈武收式而立,朝华佗拜道:“华神医,此术果真神奇,我现在感觉浑身舒畅,经脉活络。”

    华佗捋着胡须笑道:“将军习武之人,此术对将军武艺亦大有裨益,将军可勤加练习。老夫就此告辞了!”

    陈武连忙挽留:“华神医医术冠绝天下,何不留下来与张仲景一同教授医学生,将医学发扬光大?”

    华佗推辞道:“张仲景志在救扶天下人,老夫佩服。老夫志在云游四海,诊治各种疑难杂症,不喜官场之风。老夫告辞了,将军保重!”

    陈武挽留不住华佗,便给华佗备了车马和盘缠,华佗本来要推辞,陈武强送给了他,华佗只好收下辞别而去。

    许昌,刘备为防曹操谋害,就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光养晦之计。这一日,关羽、张飞不在,刘备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典韦引数十人入园中说:“曹公有命,请使君便行。”

    刘备惊问道:“有甚紧事?”

    许褚答:“不知。只教我二人来相请。”

    刘备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曹操,曹操笑道:“在家做得好大事!”

    曹操见刘备面如土色,执刘备手,直到后园,说:“玄德学圃不易!”

    刘备方才放心,答道:“无事消遣耳。”

    刘备随曹操到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然天边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仆人遥指天外龙挂,曹操与刘备凭栏观赏。曹操说:“使君知龙之变化否?”

    刘备答说:“未知其详。”

    曹操微微一笑,说道:“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刘备拜道:“备肉眼安识英雄?”

    曹操瞅了瞅刘备:“休得过谦。”

    刘备推辞说:“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曹操又说:“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刘备试说道:“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曹操笑道:“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刘备又说:“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谓英雄?”

    曹操笑道:“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刘备有些慌了:“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

    曹操评判说:“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刘备:“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之主韩玄韩子信乃英雄也?”

    曹操抚了抚胡须说道:“韩玄虽跨有江南之地,然其毕竟年轻气盛,优柔寡断、妇人之仁,非英雄也。”

    刘备知道曹操这是在找他的茬,问道:“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

    曹操:“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

    刘备急忙说道:“如刘度、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

    曹操鼓掌大笑道:“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刘备提着小心脏说道:“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曹操眯着眼笑道:“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刘备问:“谁能当之?”

    曹操以手指刘备,然后自指,说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不知觉落于地下。此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于是从容低下身去捡起筷子,说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曹操笑道:“丈夫亦畏雷乎?”

    刘备答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表现出来的惊惧之色,轻轻掩饰过了。曹操遂不疑刘备。

    曹操第二天又请刘备,正饮宴间,来人报满宠派往各处的间谍回来。曹操召进来询问,满宠将公孙瓒被袁绍攻破的情报和曹操、刘备大致说了一遍。

    满宠又说:“今袁绍得了公孙瓒军,声势甚盛。绍弟袁术在淮南骄奢过度,不恤军民,众皆背反。术使人归帝号于袁绍。袁绍欲取玉玺,袁术约亲自送至,见今弃淮南欲归河北。若二人协力,急难收复。乞主公作急图之。”

    刘备便想趁此脱身,便起身对曹操说:“袁术若投袁绍,必从徐州过。备请一军就半路截击,袁术可擒矣。”

    曹操笑道:“来日奏帝,即便起兵。”

    第二天,刘备面奏天子刘协。曹操令刘备总督五万人马,又差朱灵、路昭二人同行。刘备到住所,星夜收拾军器鞍马,挂了将军印,催促便行。董承赶出十里长亭来送。

    刘备躬身拜道:“国舅宁耐。某此行必有以报命。”

    董承说:“公宜留意,勿负帝心。”

    二人分别,关羽、张飞在马上问道:“兄今番出征,何故如此慌速?”

    刘备笑道:“吾乃笼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受笼网之羁绊也!”

    刘备便命关羽、张飞催朱灵、路昭军马速行。此时郭嘉探望戏志才刚回,得知曹操已派刘备进兵徐州,慌忙禀报说:“丞相何故令刘备督军?”

    曹操答道:“欲截袁术耳。”

    程昱叹息道:“昔刘备为豫州牧时,某等请杀之,曹公不听;今日又与之兵: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郭嘉:“曹公纵不杀刘备,亦不当使之去。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望曹公察之。”

    曹操听从二人之言,遂令许褚将兵五百前往,务要追刘备转来。许褚上马而去。可惜傻乎乎的许褚被刘备三言两语便劝了回去。

    且说袁术在淮南准备去青州投奔袁绍之子袁谭,刘备得知袁术将至,引关羽、张飞、朱灵、路昭五万军出,正迎着先锋纪灵来到。

    张飞更不打话,直取纪灵。纪灵在先前曾和关羽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他见张飞纵马奔来,以为定也能与张飞也斗个不相上下。

    纪灵心说自己若不出战,士气必然受损,袁术也定会怪罪。纪灵心中迟疑,手中三尖刀舞得比往常慢了许多。纪灵与张飞厮杀了不到十合,张飞大喝一声,刺纪灵于马下,袁术败军四处奔走。

    

第241章 大破刘勋() 
袁术折了大将纪灵,自引军来战。刘备分兵三路:朱灵、路昭在左,关、张在右,刘备自引兵居中,与袁术相见,在门旗下责骂到:“汝反逆不道,吾今奉明诏前来讨汝!汝当束手受降,免你罪犯。”

    袁术骂到:“织席编履小辈,安敢轻我!”

    袁术麾兵赶来,玄德佯败而退,让左右两路军杀出。杀得袁术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兵卒逃亡者不可胜数。

    江、淮之间大饥荒、大旱灾,百姓颗粒无收,袁术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自己的旧部雷绪。雷绪此前脱离袁术与梅乾、梅成等人占据嵩山为山贼,此刻见袁术气数已尽,便与梅乾、梅成劫去袁术军的钱粮草料。

    袁术又急又怒,准备回寿春去,路上又被一群盗匪所袭,只得住于江亭。此时袁术身边只有一千余众,都是老弱病残。盛暑时节,袁术军粮食尽绝,只剩三十斛小麦,袁术让人分派给军士。

    袁术家人却没有食物吃,饿死不少人。袁术嫌弃饭太干噎,不能下咽,就命庖厨取蜜水止渴。庖厨

    终于忍不住怒道:“止有血水,安有蜜水!”

    袁术悔过自己在淮南搜刮百姓、横征暴敛,导致自己众叛亲离,袁绍坐在床上,气得大叫一声,倒于地下,吐血斗余而死。

    袁术已死,袁胤畏惧曹操,便率领袁术部曲并带着其灵柩及妻子到舒城,投奔袁术旧将刘勋。途中被徐璆率兵拦住,徐璆乘机要挟袁胤夺来玉玺,赴许都献于曹操。曹操大喜,封徐璆为高陵太守。

    袁术身死的消息传来,韩玄急召众谋士、武将到军机处商议,韩玄说道:“袁术已死,庐江郡我志在必得,只是庐江刘勋兵力强盛,我深忌之。诸位有何良策,不妨说来。”

    钟繇思虑了一会儿说道:“某有一计,主公可致书刘勋,令其率军攻打西阳。言明主公为其后援,在沙羡拖住黄祖。刘勋若领兵前去攻打西阳,舒县必然空虚,届时主公可令蒋钦、韩蒙率兵袭取其后,刘勋进退两难,庐江必属主公矣!”

    韩玄笑道:“元常此‘调虎离山’之计甚妙,我这就修书。”

    韩玄于是派顾雍为使,带着书信去见刘勋。刘勋见韩玄信中言辞特别卑下,对他很为恭敬,顾雍又奉上韩玄给他的财宝。

    顾雍表明韩玄是真心请求刘勋代为攻打西阳城,刘勋相信韩玄是因为瘟疫而兵力不足,才会让他帮忙进攻黄祖,更因收得财宝而十分高兴。

    刘勋部下有人建议道:“主公可收下财宝,再出兵攻打西阳城,得城之后主公据为己有。如此岂不是一举两得?”

    其余人都祝贺刘勋,但刘晔则表示十分担忧。刘勋问道:“子扬,你为何闷闷不乐,我取地得宝,你为何不贺?”

    刘晔劝说道:“西阳虽小,城坚池深,攻难守易,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后方空虚。韩玄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是将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今出,祸今至矣。”

    刘勋不听刘晔之言,坚持出兵。还在刘勋那里做客的顾雍听说刘晔一眼看穿了钟繇的计谋,暗自赞叹,连忙告辞刘勋回见韩玄。

    顾雍回来后对韩玄说了刘勋部下刘晔见解过人,识破了他的计策。韩玄听说过刘晔,他只知道历史上刘晔在官渡之战时给曹操献了改良的投石车,没想到刘晔谋略也很厉害。

    韩玄问众谋士道:“刘晔此人,诸位可知否?”

    鲁肃上前一拜:“主公,肃与刘子扬乃好友,此人之能不在肃之下。巢湖、襄安等地有豪族郑宝、张多、许干等人拥兵自重,其中以郑宝最为骁勇果断,才能和力气都很突出,为当地人所忌惮。

    郑宝欲掳略百姓渡江至江南,看中了刘晔乃当地高族,欲强逼其倡导此计。刘晔知晓后很惧怕,但未曾被郑宝找到。曹操派使者到扬州,刘晔去见使者,论及当前时势,并请使者在其居所停留数日。

    郑宝乃带数百人携牛、酒迎接使者,并等待刘晔。刘晔则在中门外设宴款待郑宝部众,自己则与郑宝在内宴饮,并暗中命人借敬酒之机杀掉郑宝。

    可那郑宝原来不好酒,并且很留意他们,令那人不敢下手。刘晔乃亲手执佩刀斩杀郑宝,并斩他的头下来,向他的部众恐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