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物资全部装船,而由青焰营、轰天营、双枪营以及林字营、火字营、山字营,六大营组成的第一批人马,共计一万两千人,分成六个支队,各成一系,在武大一声令下之后,乘坐雪橇,顺着冰面,从六个不同的方位,正式提前开赴倭国。

第585章 倭国不亡,誓不回头!() 
武大为了这一次灭倭,当可谓是殚心竭虑了。

    雪橇在此前燕云受灾当中大放异彩,全面普及到此次讨伐倭国当中,除此之外,武大还让麾下各大作坊工匠,加班加点,赶制了无数双旱冰鞋以及冰刀,用以顺着冰面,直入倭国。

    接下来的数日,燕云各路人马已经陆陆续续全部到位,物资已经全部装船。

    此次讨伐倭国的主力人马,是由镇东大都督晁盖晁天王麾下五万大军组建而成的,其中的众多将领,也全都是历史上的梁山108好汉,只是很遗憾,缺了许多。

    没办法,宋江当初带着一批人,投奔了周侗,投靠了大宋,并没有入燕云。

    不过无论如何,此次讨伐倭国,梁山人马是主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换言之,在历史上以悲剧收场的梁山好汉,此次将随武大出征,灭掉倭国,必将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重重的一笔!

    公元1126年,正月26,五万大军齐聚燕云东海岸。

    武大浑身披甲,全副武装,站在船头,居高临下,手捧一碗酒,没有一句废话,更没有华丽的辞藻,简单利索的高声说道:

    “倭国不亡,誓不回头!”

    “诸君……饮胜!”

    “倭国不亡,誓不回头!”

    “饮胜!!!”

    众兄弟将手中酒一饮而尽,武大抽刀,张良抽刀,吴刚抽刀,晁盖抽刀,林冲抽刀,史进抽刀,杨志抽刀,

    “燕云……抽刀!”

    五万将士……齐声抽刀!

    “出发!”

    “诺!!!”

    燕云五万将士,分为十四路人马,加上之前提前出发的六路人马,共计二十路大军……全力奔赴倭国本土!

    此次出征的梁山大将,包括托塔天王晁盖、入云龙公孙胜、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小李广花荣、小旋风柴进、美髯公朱仝、扑天雕李应、花和尚鲁智深、双枪将董平、没羽箭张清、青面兽杨志、九纹龙史进、浑江龙李俊、浪里白条张顺、浪子燕青等人,他们将每人率领一路大军,分赴倭国本土。

    燕云距离倭国本土,弯弯绕绕,共4000里之遥,而这些将士,将乘坐雪橇,亦或是旱冰鞋、冰刀,顺着冰面,用一个月的时间,开赴倭国。

    换言之,他们每日都需要急行军百里之遥,速度与后世骑自行车差不多,如若不是有工具相辅,无论如何也大不到这个速度。

    幸运的,所有的重轴器械全部都在燕云水师巨船之上,将士们只需要带领些许补给,重点是清水,便可轻装简行。

    至于食物,大海之内从来不缺食物,在冰面上凿穿几个冰洞,有燕云水师的将士一路相陪,就地取材并不是难事。

    不过既是如此,这一路风餐露宿,也会让兄弟们疲惫不堪。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兄弟们必须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内赶往倭国本土,因为对于倭国而言,最为寒冷的是1月份,这个时节海面上大范围结冰,唯有如此,兄弟们方能顺利通行,也唯有如此,方能打倭国一个措手不及,展开闪电奇袭!

    在这二十路大军出发之后,武大等人将最后一批即将抵达的物资装船之后,武大将亲自率领燕云水师部分精锐、部分武府家将护院、铁血十三鹰一千人、飞虎旅、六大都督麾下亲兵大营、花荣麾下的赤羽营,以及蛛网与黑鸦的兄弟,还有东郭太寻的大锏营,乘船渡海,运送着大批物资,强行凿穿冰面,开赴倭国!

    毫无疑问,武大这最后第二十一路大军,是人数最多的,战斗力也是最强的,其肩负的任务和使命也是最重的。

    武大身为北燕王,理应将这份重任亲自扛下来,义不容辞!

    ……

    次日,公元1126年正月二十七,最后一批重要物资终于姗姗来迟。

    这一批物资极为重要,甚至是此次讨伐倭国最为重要的,而且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损坏,所以运送的速度很慢。

    武大一直在等这一批物资,这是此次讨伐倭国的最大的秘密武器!

    武大坚信,用这个秘密武器,势必会给倭国,会给整个世界留下永远难以抹去的……噩梦!

    将所有物资全部重新点验了一次之后,众将士开始登船。

    尔后,北燕王武植一声令下,燕云水师巨船上装备的由猛火油秘制而成的燃烧弹,挥洒到燕云东海岸边。

    一枚震天雷爆炸之后,猛火油迅烈的燃烧起来,燕云东海岸附近的海水开始迅速融化。

    待火焰渐渐平息,武大望着漫天的水蒸气,怔怔出神了许久,才默默下达了军令。

    “出发!”

    船头装备了钢板的燕云水师巨船,一马当先,撞开碎冰,扬帆。

    北燕王武植灭倭之旅,就此全面展开。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甚至吸取死人的血和肉,吸取来自四面八方的养分,终成这世间生命力最为强大的植物之一。

    如今的燕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与野草是一样的。

    燕云并不像其他国度那般,有着充足的底蕴和积累,武大将燕云从辽国手中夺回到我们汉人自己手里,时间并不长,但在武大的调度协调之下,吸纳天下各路英豪入燕云,组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让天下间的各大势力,都无法忽视。

    燕云境内各大势力,有正规军,比如镇南大都督童英麾下那十万西北边军;有草莽出身的江湖英雄,比如其余各大都督麾下的精锐;有武府家将护院,有四海镖局,有隐族工匠,有原七星盟杀手,有铁血十三鹰,甚至还包括燕云本土的府兵。

    就是这样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路枭雄,在武大的率领之下,组建而成了今日的燕云,并将燕云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

    与其说燕云是武大的,不如说燕云是大家的,是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之下,才构建了今日之燕云。

    如今,今时今日,北燕王武植一声令下,各路枭雄齐声响应,万众一心,倭国不亡……誓不回头!

第586章 顺水推舟!() 
公元1126年,年关刚过,正月时节,苦寒的北地刚刚恢复一丝暖意。

    在武大秘密派人挥师讨伐倭国的同时,一则震撼人心的消息突然传遍整个天下。

    辽国以扶苏公子为统帅,挥师东进,讨伐高丽!

    这一则消息一出来,当可谓是石破天惊!

    无数人都在心底猜测,这个天下才刚刚安稳了一年有余,就又要再次开战了吗?

    辽国之所以突然攻打高丽,自然是因为收到了西门庆的消息,燕云已经开始讨伐倭国。

    辽国对高丽用兵的意图很显然已经不是准备了一两天,得知燕云挥师东进之后,立刻便悍然发起了对高丽的战争。

    高丽棒子自然是一直对辽国有所防范的,但是他们委实没有想到,辽国的攻势居然从一开始,便发动了全面进攻。

    辽国与高丽之间的战争,瞬间进入了白热化,已经势不可挡。

    辽国以扶苏公子为统帅,运筹帷幄,麾下雷震宇、冯霸天、龙耀以及辽国本土大将,率领各自麾下大军,对高丽展开了不遗余力的攻势。

    高丽在猝不及防之下,溃不成军,瞬间被攻破鸭绿江,一直等到高丽悍将金羽坤赶至前线之时,方暂时稳定下了一些局面。

    但,即使如此,高丽大军依旧在后退,金羽坤独木难支,应付的极为艰难。

    在这种情形之下,距离高丽最近,而且与辽国亲上加亲的燕云,便显得格外的重要。

    如若燕云趁机兵发高丽,那么高丽便会愈发的岌岌可危。

    整个天下都在翘楚以待,想要看看燕云会以什么态度看待这件事,然而,燕云始终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只是再次加强了燕云边境的防卫力量。

    燕云这幅架势,很明显是既不愿帮辽国屠戮高丽,也不会站出来阻止辽国,保持中立,显然不愿意掺合这趟浑水。

    既然如此,天下在有些失望的同时,又微微松了口气,高丽不是一个弱小的国度,这场战争必然要旷日持久,谁都无法预料后续会如何发展,随他们自己折腾去吧。

    然而,就在此时,另外一则更加劲爆的消息传遍了天下。

    吐番因为之前北灭的西夏疆土归属权,与大宋纠缠多日,如今终于是打出了真火,双方在西夏大规模交战,而且局势愈演愈烈,隐隐有全面开战的征兆!

    大宋乃泱泱大国,吐番也绝对不是弱旅,乃是赫赫有名的西北虎狼之师,骁勇善战,如若大宋与吐番真的全面开战,这绝对是真正的大事件,其后果绝对不亚于宋辽大战了。

    莫要忘了,大宋与吐番一旦全面开战,就绝对不只是两国之间的战争,吐番身侧还有回鹘、黑汗各部,他们势必也会闻风而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个道理千古不变,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回鹘与黑汗绝对不吝啬挥师东进!

    什么是利益?对于各国而言,疆土板块便是最大的利益!充满了诱惑力!

    这绝对是天下大乱的兆头啊,不是说好了一起休养生息,各自发展各自的国力的吗?怎么说翻脸就翻脸了?还能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这是许多人心头的真实写照。

    然而,所谓的天下和平共处,就当下的形式而言,委实太难,就连武大这种本来不希望主动开战的“老实人”,都不看好天下和平了,天下和平这四个大字就变成一句空谈。

    辽国与高丽开战,大宋与吐番开战,一时之间,天下百姓人心浮动,惶惶不可终日。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刚刚万众一心,共渡难关,如今正全力休养生息的燕云,便愈发的突显的国泰民安。

    而且,燕云对待百姓的政策的确足够吸引人,“永不加赋”的政令下达以来,燕云的百姓的确再也没有缴纳过农业税,何况,众所周知,此次燕云百姓受灾,北燕王身先士卒去救援百姓,并且给百姓分发食物过冬,这种善举,似乎不可多得。

    在加上由于武大在大宋境内,无偿分享各大作坊机密,使的大宋百姓在饥荒之年有了一门谋生之所,无论大宋朝廷如何诋毁抹黑武大,大多数百姓心里头很是雪亮的,对赫赫有名的武大官人心怀感激。

    如此一来,此消彼长之下,本就苛捐杂税极重,如今又变得不安稳的大宋,彻底被百姓所厌弃。

    即使大多数百姓依旧不愿意背井离乡,北上入燕云,但依旧有许多年富力强的百姓,开始拖家带口的……北上!

    阳谷县武府陈汐看准时机,立刻联系督察院丁卯,并且传书燕云西门庆,让蛛网配合行动,童英麾下十万西北边军的家人,开始逐批混入北上的百姓群中,缓缓入燕云。

    西门庆做事更加的果决,一声令下,再次颁发新的政令:

    燕云开始正式施行均田制,凡入燕百姓,与燕云本土百姓享受同等待遇,身份清晰登记在册之后,便可以从当地县衙领到应有的土地!

    而且,燕云的老政令依旧有效,主动开垦荒地者,归自己所有,只是这些荒地有了收成之后,需要缴税。

    土地,就是百姓的命根子!

    大家都在地里刨食吃的,只要能分到土地,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于是乎,大宋境内,百姓展开了浩浩荡荡的移民潮。

    而西门庆为了安抚燕云本土百姓的情绪,再次下达真的政令,明言指出,在燕云各地各大作坊修建完成之后,将会优先录用燕云本土百姓。

    如今的燕云百姓都知道,在地里刨食三年,还赶不上在作坊做工一年赚的多,既然如此,谁还会在乎那些外来的百姓会来抢荒地?简直不值一提嘛!

    毫无疑问,西门庆的手腕的确够呛,连消带打,解决了十万西北边军的遗留问题之余,顺水推舟,又为了燕云招揽来了许多的百姓,而且许多让人头疼的问题,也全都迎刃而解了。

    西门庆,不愧为武大最为信赖的兄弟,也不愧为燕云经略使,他绝对当得起武大对他的绝对信任与器重!

第587章 百密一疏!() 
无论这个天下如今乱成了什么样子,都影响不到武大。

    如今的武大一行人,正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赴倭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令已经来到公元1126年2月份初。

    讨伐倭国这件事,是武大预谋已久的计划,他做足了充足的准备,事实上一切也的确就像他预料当中的那样,总体而言进展的还算是非常顺利。

    浪里白条张顺,由于提前出发了半月有余,动作很快,断断续续在沿途冰面上泼洒了许多猛火油,每150里间隔一次,这是为了方便燕云水师巨船通行,按照巨船的速度来计算的。

    虽然中间出过一些小差错,但那些小插曲都无伤大雅。

    然而,老话说的好,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快,何况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武大千算万算,他唯一漏掉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此行他最为不重视的粮草补给。

    大海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从来不缺少食物,所以武大从一开始就不太重视这一块,兄弟们的粮食补给也的确没有出差错,问题出在战马身上。

    燕云水师巨船,每一艘除了燕云水师的水手之外,可以搭载500余军士,换言之,二十艘巨船,可以一次性运载一万人。

    而武大此行,在带了一百名武府家将护院、一千名铁血十三鹰、130名飞虎旅精锐、5000名五大都督亲兵大营组成的精锐、赤羽营500人、蛛网与黑鸦200名精锐、东郭太寻大锏营1000人,总计绝对不足一万人马。

    而最大的问题,就出在战马身上。

    每艘巨船舱底,都承载着100匹战马,共2000余,之所以分开运载,是为了避免万一巨船出现险情,无法施救。

    这一点,武大预想的可谓是非常周全。

    然而,他终究是忘了,大海的确物资丰富,兄弟们的确不会饿肚子,但是战马呢?战马吃什么?难不成跟人一样吃海鲜?有谁见过战马食肉吃海鲜?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嘛!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巨船之上,不缺武器盔甲,不缺猛火油、震天雷,甚至不缺晒干的肉脯,唯独缺少喂马的草料。

    这就要了武大的老命了!

    在海面上,到哪去给战马找草料去?武大再厉害,也不能无中生有,凭空变出草料来吧?

    万般无奈之下,武大只能命燕云水师的兄弟,将绳索拴在矛勾之上,沿途打捞海藻等海洋植物。

    “海藻”是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等海洋藻类的总称,是生长在海中的藻类。

    但是,这部分的海藻植物,只生长在浅水区,所以打捞上来的海藻植物,依旧极为稀少,起码对于千匹战马而言,终究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况且,这以前战马,全都是精挑细选的,都是十三鹰配备的战马,平日里吃的都是上好草料,猛然换了这种海藻,战马基本不吃。

    最让武大一筹莫展的是,与他同行的兄弟们也就罢了,其他分散在各处的二十路大军,他们的那些战马,该如何获取补给?

    而且,莫要忘了,未免大范围密集行走在冰面上,会让冰面破裂,二十路大军,每一路的兄弟都分散的极为稀疏,这变相的增加了兄弟们获取战马草料的难度。

    难道讨伐倭国的行动到此就要无疾而终了?没办法,武大只能让蛛网的兄弟下船,去联系其他二十路大军,让兄弟们辛苦一下,自立更生吧,如若真的是没有办法,那就派人返回燕云传讯,重新运输草料过来。

    时间是不等人的,倭国最为寒冷的只有1、2两个月份,错过这段时间,想要再次奇袭倭国,那最起码需要再次等待一年之久。

    而如果弃战马于不顾,直接强行攻打倭国,那更是得不偿失,没了战马,兄弟们全都变成了步兵,势必无法保持机动性,也就无法用最小的损失去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只能血拼,那样的局面绝对不是武大愿意看到的。

    ……

    数日后,天空中飘荡着些许雪花,武大正百无聊赖的坐在船尾处……钓鱼。

    有几个穿着棉衣,将浑身上下裹起来,迎着冷冽的北风,钓鱼的?您还真别不信,武大还真就这么干了。

    没办法,在海上航行委实是过于无聊了,只能自己给自己找乐子,还真别说,习惯了在这种环境下钓鱼,那种酸爽的感觉……还真是无比的**。

    观雪煮酒,豪情征万里,潇洒踏歌行,品烈酒,引狂歌,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最为重要的是,虽说武大不会钓鱼,是一个钓鱼白痴,但在海面上,却让他大显身手!

    原因很简单,这个年月深海里的鱼太多了,根本没被人捕捉过,更不要说钓鱼了,武大随手挂上鱼饵,扔下去,不消片刻,自然就有鱼咬钩了,而且武大还一个劲儿的臭显摆,说自己钓鱼如何厉害云云,让张良等人满头黑线。

    今儿个同样是如此,张良受不了武大的胡扯了,颠啊颠的跑进船舱里暖和去了,眼不见为净。

    鱼儿咬钩了,武大眯着眼,信手提起鱼竿,微微一甩,将鱼儿甩出海面,抓到手里,取下鱼钩,一脸悲天悯人的模样,将鱼儿再次扔进大海,煞有其事的说道:“阿弥陀佛,上天有好生之德,鱼兄,五百年后你成精了,记得哥饶过你一命哟……”

    做了好事,心情自然舒畅,武大伸手摸过酒壶饮了一口,肩膀上突然一沉。

    是武大那匹名唤“来福”的骏马,很是无耻的跪坐在船板上,将马首靠在武大的肩膀,打了响鼻,嘶鸣一声,似乎对武大极为不满。

    什么人玩什么鸟,武大这匹马,也快要成精了,不但会坐下,而且还喜欢喝酒,本来说好了的,武大一口它喝一口,这次武大显然不要脸了,自己连饮三口了,来福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