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有皇帝分身-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巨大的惯性面前,多数人都要遵守规矩。但就是有的人能越于规矩之上,比如说说朱子龙。

    明末就是一个乱世,实力决定一切!

    朱子龙要开海,要带大明宗师出海,同时还间接的像搞全面的商业税开征。

    要的帮手越多越好啊!

    为此,他甚至于打算,将培养起一批新大明商人,代替原来的旧商人。同时,给予这些新商人和投靠他的人,一定的社会地位,甚至于官职。

    只是,当朱子龙在大明周报上,把这事大概的这么一说后。

    结果,在读书人里同反映很大。

    有人说朱子龙抬高商人的地位不合礼法,有人说他破坏大明祖制。各种说法简直就是,说的满天飞!

    就算朱子龙把皇帝拉出来当挡箭牌,说是帝心如想,似乎也不能全面的压制下去。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排在了第一位。礼法在大明是很重要的东西!

    加上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就摆在那里。

    千年的习惯成自然,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的。总不能为这事,大开全面杀戒吧?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士就是公务员,统治阶级的一部分,放首位,农是农民,民以食为天故排第二,工就是手工业者,靠手艺营生,在古代简单的生活中只起到些点缀作用,不像前两者关系政权存亡,排第三。

    最后就是商人,自身不从事生产,靠赚差价,弄些小聪明赚钱,所以古代商人被看不起,故最后!)

    …

    做为一名后世的新中国人,朱子龙在不能大开杀戒的同时,也深知立国之道。

    实在不行,也可以摸着石头过河嘛!

    后世那么困难也过来了,在明朝,死人都不怕,死死就习惯了,还有啥不能摸河的?

    旧阶级们要搞事,那就随他们搞。你们搞你们的,我搞我的。

    到最后,还是用拳头收尾。

    人的命只有一条,只要枪干子在手上,到时候枪打出头鸟,杀一儆百就是了。

    (未完待续。)

第960章 分身和本体,见的人才,种类完全不同!() 
阮大铖跪拜在那里,一直在注意朱子龙脸部的表情变化,小心的模样堪比孝子。

    朱子龙将他的表情看在眼中,像这种明朝读书人,为当代人所不齿。

    《留都防乱公揭》驱之,曰:“其恶愈甚,其焰愈张。歌儿舞女充溢**,广厦高轩照耀街衢,日与南北在案诸逆交通不绝,恐吓多端。”

    但是,朱子龙因为不是明朝读书人,看法却是有另一面。

    认为,像这种真小人,远比所谓的士大夫更值得投资。何况,所谓的忠诚,前提是自己的实力。否则,再多的小弟,早晚也会反叛。

    眼前的阮大铖的“阉党”身份,说起来也是冤枉的紧。这家伙不过是个墙头草,打算骑墙没成功而已。

    朱子龙决定再吓他一下,试探一下。

    脸色陡然一沉,低声喝道:“站起来吧,你也是堂堂科举中弟出身,说起来也不比谁差一点。名声这个东西嘛,何必作践自己?复起做官,总得拿出点真正的诚意出来吧!”

    朱子龙霸气侧漏,一句话,就跟炸雷似得,在阮大铖的耳边炸响,听的他心头猛烈的一震。

    立时,下一秒。

    阮大铖噗通一下跪下了,口称:“国公阁部大人,当今天下唯国公一心为国也。阮某不才,愿为阁部门下走狗。但求阁部网开一面,给在下一条生路去走。”

    好家伙,连走狗都开始自称了,这节操!

    不过想想朱子龙的身份,他这么做,其实也不掉份儿。

    当年,戚继光官运亨通,仅凭丈人家的关系是不够的。他的后台其实就是张居正!

    张居正,他既是首辅,又是当时天子的老师。

    戚继光每次给张居正写信,都非常谦卑地自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

    朱子龙一样是内阁重臣,同时还把戚继光的工作也做了,简直就是更上一层楼。在这种人手下做事,自称走狗其实还得有本事。

    外面,不知道多少人想当朱子龙的走狗。

    这走狗的位置有限,可比考公务员还让人眼热呢!

    啪!

    朱子龙将手上的茶杯扔在桌子上,嘴角弯起一道诡笑的角度。

    “行了。说一千道一万,我正好也确实少几个忠实的江南文人走狗。东西给你们准备好。松江知府,另主管开海一地,以及运河其中一阶段。回去准备上任吧。京师的公文三天前就到了!”

    随着朱子龙的话一出口,阮大铖听到这话,当是就脑子一懵。没想到投靠朱子龙的好处来的这么快啊,这个大腿太给力了。

    简直就是比皇帝,还给力,比以前的东林党强一百倍。

    …

    这边朱子龙本体陆续招进一批江南走狗,那边南京方面。

    朱子龙的皇帝分身,定下了大一统的计划。然后向南京方向开进,如今的南京东林党人崩不执国。

    物价飞涨之下,他们还人心不齐。

    仅有的一些军户地方军队,根本就是不堪大用,在这种情况下。

    几乎是所有人都认为,天启皇帝带队下的天雄军,朱家军,横扫解放南京,然后再次正式迁都南京,已然成为铁一般的事实。

    于是,地方上的江南士绅开始重新私下里站队了。

    当然,在这期间,亦有一些老不死的学究和江南文人,读书读傻了,竞然想面圣自荐。

    学起了名人谋士三国式的把戏!

    这不,今天又是有一个老头,借有怨情要面圣。朱子龙的皇帝分身可怜他,于是做秀接见了他。然而,结果却是:

    “……反了!反了!把这个目无君上的狂生老头,速速给朕拖出去,再有类似人等,一律不得入内!”

    朱子龙的皇帝分身嘴巴里面,唾沫飞射。

    后面几个锦衣卫立刻上前,将来人一左一右的架了出去。

    重新坐回龙椅上的朱子龙分身,气的直哆嗦。最近以来,总有江南各式各样不得志的穷秀才酸夫子,在行宫门前冒出来一波又一波。

    用各种借口和方式,嚷着要觐见皇帝。

    一开始,朱子龙认为,这些人里面一定有真心实意来谋个差事的人才。

    然而,见过之后,才发现,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基本上这些人,99%的是怀着一步登天白日梦的垃圾,根本不是人才。

    想想本体那边,接收的人算是小人,但也有真才实学。这边真皇帝,见的全是垃圾,他就火不起一起儿个来。

    以前怎么就没见过,这么多的垃圾呢?

    气糊涂了的朱子龙,显然没想到。以前在京城,他深住宫中。一般人想要觐见皇帝,恐怕是非常困难的,通常在百分之零点一以下。

    所以,他自然不会见到这么的垃圾,来烦自己。

    可是现在不同了,他还没正式入南京城,也没完成迁都计划。

    这里只是临时行宫,加上他自己一开始也想,为了表示亲民和笼络人心,做做秀。自然就一大把的垃圾,冲到他的面前来了。

    这年月,胆敢向四海国公(朱子龙本体)要官的,只少大家都算是聪明人。那怕是蛇鼠一窝,只少也是个明白人。

    而,胆敢直接来找皇帝要官的,多半不是白吃,就是脑残。

    更有不少人,来见皇帝,是为了司法上诉,也就是告御状。人才什么的,皇帝能见到,才是怪了。

    要知道,这会儿可是乱世啊!

    更要命的是,这里毕竟是江南,东林气风厚实。这些反戈一击的人,多少也沾点东林旧时代读书人的,满口之乎者也的酸气,根本不堪大用。

    这帮家伙都是在大言不惭地自我吹嘘,标榜自己是“宰辅之才”,却还一边从温体仁到卢象升,用最为激励的言词,抨击。

    仿佛不踩低别人,就显不出自己的才能一样。

    如此人品,如此学识,如此见识,试问朱子龙的皇帝分身哪里,还胆敢用这些人?

    …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加疯疯癫癫的家伙,则是满嘴令人目瞪口呆的奇谈怪论。谈起了鬼神论!

    说起鬼神,朱子龙也不陌生呀,可是你们别装神搞鬼,来点真货呀。

    在山寨龙太子面前,搞些假货,当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吗?

    ………(未完待续。)

第961章 南京城中的作死花样!() 
朱子龙在明朝时空呆了5…7年了,呆的越久。8Ω1中 文Δ网他就越见识了这年头,明朝的旧官宦缙绅们,都是怎样的狂傲与废柴……

    用作死来形容他们,都是算客气的。

    就在朱子龙这边有,些许让人无语的事情生,但总体来说,都是胜利在望之时。

    南京城内!

    作为大明帝国的另一座都,朱元璋当年定下的原京师,在南京城内同样有着一座气势恢宏的宫城。

    以承天门为界,门以北是紫禁城。穿过端门、午门走进去,迎面依次矗立着“奉天”、“谨身”、“华盖”三座大殿。

    东西两侧还分别建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以及“文楼”和“武楼”。等等!

    到后宰门,则属于“后廷”范围。那里面另有许多名称各异的宫殿,还有一座御花园。比不上真正的紫禁城,但也相差不了太多。何况,以后真的定都了,完全可以扩修嘛!

    在宫城的南面,洪武门伸展开去。御道的东侧,分布着除刑部之外的吏、户、礼、兵、工等五部衙门,以及宗人府、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等若干次要政府部门。

    可谓一应皆全!

    就连五军都督府,以及锦衣卫、通政使司、太常寺等衙门的所在地。也是全都皆有!

    不过,到底是给被荒废闲置了二百年的漫长岁月,就算重新住了几个月的人气,也是不如真正的紫禁城的。城楼的屋上更是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和野草,显然是很多年都没有清理过了。

    眼下的南京朝廷,拥了新帝,却是没有得除他们之外,其它任何省份的支持。

    唯一被稍事修葺的文华殿里,永和帝百无聊赖地坐在那里。

    他明面上说是当了皇帝,可是只要稍稍懂点事的人,都知道,他只是一个傀儡罢了。

    此时此刻,他只能是眼巴巴的看着,南京众臣在下面唇枪舌战。

    已方可谓,大祸临头了!

    可以说,眼下的南京朝廷,看似虽然还没有被人兵临城下,但处境也已经是非常不妙了。相信用不了十天半个月,天启皇帝的大军就会到了。

    江南沃土,家累万金的巨富比比皆是。但那是以前!

    因为江南多种桑树,采桑养蚕,其获利远胜于种植水稻。所以,到了明后期,江南的粮食产量也是不堪入目,现在这么一乱,物价暴价之后。

    加上又有兵祸来临,一帮子东林书生,喷嘴炮厉害,真要他们开战,没有一个有用的。

    朱子龙的皇帝分身驾临武昌,接管湖广行省军政大权,同时下令封江,禁绝对下游的粮食输出。这一招,可以说是对他们产生了致命的威胁!

    加上,又有不少作死奸商趁机囤积居奇,制造谣言,疯狂炒作……结果就导致南京市面上,粮价最高的时候,一度被炒到了糙米二十两银子一石的地步!

    已经疯了!

    进口无货源,出口给封锁,朱子龙这一招,真是玩的6!

    一时之间,苏州、松江和无锡等地的纺织工场纷纷破产,成千上万的市民失业,而急剧暴涨的米价,又让各地市井间相继生抢米骚动。

    这就好像后世的美帝,对一些国家进行经济制载和军事压迫。

    结果,一些小点的国家,不出几个月就完全,不用一枪一炮的崩溃了。

    南京,现在的情况就是有些如此类似。

    面对着如此严峻的考验,南京朝廷的东林辅一时间焦头烂额。

    他想要有所作为,可现在才现,他们的自以为是,才是害了他们的最大原因。拥立这么个根本得不到其它人认可的皇帝,完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

    南京的户部,这会儿更是连老鼠都,要哭着从国库里搬出来,不然就会给饿死。在这种情况下,哪有储备的粮食来抑平粮价?

    甚至于连官员和士兵的粮食,都扣的差不多了,军队的战斗力更是不值一提。

    没有法子之下,所谓,兔子急了也咬人。

    于是,东林党新内阁成员们,前几天大肆锁拿哄抬粮价的奸商。

    只是,他们才进行了几天。炒作粮价牟取暴利的所谓奸商,正是东林党背后的大金主,他们的后续手段一出,差点出现了朝廷群臣对此集体跳反。

    最终,这一政策也是只能暂停。

    不得不说,江南的缙绅,作死能力更胜北方的同行。

    商量来商量去的结果,竞然是全力压制乱民。但是粮食救灾什么的,绝不可以有。老百姓饿死事小,自家的钱包和粮食是大,管他们去死?

    天启皇帝来了,大不了再反过去,抱大腿。

    做为大明的皇帝,再狠也不可能有李自成那么毒,活路总是有的。

    呵呵,这个方法,真真上。

    让人无语呀!

    都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此行事,哪能不败?

    …………

    最终,还是东林辅提议一个折中的方法,在松江、苏州等纺织业重镇张榜募兵十万。一方面增强自己人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是给当地的失业百姓一条生路,免得他们聚众骚乱越来越大……

    (东林高官们还是怕死的,因为就算天启皇帝会饶了基层的读书人,但是带头人还是要杀的。能守的住,新帝不给打败了,总是更好的。)

    只是,这一折中的计划,显然前提是,要有钱。

    募集和训练十万军队,最起码也需要五百万两银子左右,可是南京新国有吗?

    于是,东林辅要求朝中百官捐钱,以及城中富人捐钱。

    一听要钱,朝堂上的诸位东林君子,立刻就跳脚了起来。

    要不是,东林辅最后来了一句,诸位钱不捐出,合伙而计。然不成等到又一个李自成,进城来抄家杀人,便宜外人吗?

    这才压制住了百官们,继续作死!

    然而,尽管殿上群臣嘴里同意捐点钱了。但是,所谓有钱人的善财难出呀。

    这些家伙个个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儿,捐的少了没用,捐的多了。那可比挖了他们的祖坟还要心疼……

    这就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了,那怕是到了后世,只要人类的国家,仍然还会不停的出现。

    明明知道破家亡国的危机就在眼前,可是特权阶段的人,也依然不会吸取任何的教训。等到全家要死光了,钱也没了,才会大叫后悔莫及。

    就好像一些贪官污吏一样,没有给捉到前,各种继续作死。一但给捉到,就后悔莫及,说对不起党和国家,和人民,仿佛他们以后不会再作死一样。

    其实只要不是死刑,不出几年,丑态再出,可能性极大。人性就是如此的让人无语,习惯的力量特别强大!

    饶是南京东林辅好歹,磨破了嘴皮子。然而,在筹集军费的问题上,诸位东林君子最终只是很勉强的,捐了几十万两银子出来。

    这点钱,估计中间还会贪污一部分,能练出几个兵,就知道有鬼知道了!

    

第962章 作死而失败的,借虏平寇!() 
饶是南京东林首辅好歹,磨破了嘴皮子。 然而,在筹集军费的问题上,诸位东林君子最终只是很勉强的,捐了几十万两银子出来。

    这点钱,估计中间还会贪污一部分,能练出几个兵,就知道有鬼知道了!

    数日后!

    当东林首辅看到,原本南京百官答应的几十万两银子承诺,最后也只收上来几万两银子时。

    终于是绝望了!

    这一刻,他想起了之前,大明天启皇帝要求百官捐钱时。那种场景,此时此刻,他也经历了一次。

    没来由的,他这一时,竞然开始反省了,对东林党的存在合理性,有了反思。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一次地告诫自己要戒急用忍,东林首辅,终于再次振奋起精神,抛出下一个议题:借虏平寇。

    可能,你看到这有些奇怪。

    后金都还在过雪山,过草地,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何来让南京东林党国人,联合呢?

    呵呵,各位,可是忘记了还有三万多豪格部众,早早的就跑路到了大明腹地,打起了游击战的事儿?

    没错,借虏平寇,借的就是豪格的军队。

    东林人仅然自己不想出钱练兵,那就只能借兵了!

    毕竟,南京朝廷的颓势已经相当明显,而两者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即使放弃了江北的扬州和滁州等据,借助滔滔长江阻挡天启皇帝。似乎胜算也不大!

    东林人等的节操实在是,不忍直视,做出这种打算,似乎也在情理之间。

    而这一提议一出,东林百官,相互间看了一眼,竞然果然不出所料的认为可行。

    “……旧帝势大,纵有长江天险,也难保大军不会寻隙偷渡南下。局势演变至今,朝廷已是不堪重负。只能对东奴豪格所部暂时议抚。谋求苟安一时,使朝廷全力对付上游危局,保全留都。舍此别无善策!”

    最终,在东林君子的“英明决策”之下,南京的永和帝朝廷,向着后世汪精卫朝庭的节奏上,越走越远了。

    …………

    原本豪格就距离这里不算远,加上他的三万多军队全是骑兵,因而在东林贼人的拉线下。

    很快,豪格就是带军队来到了,南京城外不远的一处临时行宫里。

    “……姐姐!这屋子真是好大好多啊!明国的皇帝就是住在这里面吗?”

    “妹妹,这只是行宫罢了……”

    “哇,房间里好多丝绸。在咱们科尔沁草原上,这一匹丝绸能换多少头羊啊?”

    豪格的几位夫人,在行宫里好奇而又欣喜地看着。面对无数琳琅满目的“奢华之物”,不时发出啧啧的称赞声。

    相比紫禁城,南京城外的行宫,其实很穷酸。

    但是,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