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有皇帝分身-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殿内气氛热烈,以内阁各官为首,投靠朱子龙为多的官员为代表,祝捷声音不断开始在这里响起。

    直至,宴毕。

    鞠躬四拜鸣鞭响,大乐起,太子和皇后驾出,百官以次出,这才算暂时结束。

    最后,一众文武百官开始向,开早朝的老司机宫走去。

    当然,今天的情况特殊,早朝也变成午朝了。

    朝上,皇后开始询问起,文武百官对于此次出征可有良计?

    以陈新甲为首的兵部,鼓吹直面进攻方略。但,洪承畴和一些官员则坚决否定。认为还是走城守为主!

    皇后一边迫切希望大明能有一场大胜,振奋人心。

    但也深知,这是国战,若是失败,那就是有真正的灭国之祸。

    一时间,举旗不定,迫切希望文武百官能多议一下。

    …(未完待续。)

第876章 “朱家军万胜!”() 
就在群臣商议如何对战后金之时,突然,有太监手脚发抖的,棒着最新的奏折军情过来了。

    张皇后一打开奏折,当场瞳孔就是一阵放大。

    “李部贼军突袭边关宣府,屠灭宣府十三镇县,边关多地残砖大开?蓟镇白广恩,请求朝庭支援,以免边关有全面外陷之危?”

    张皇后几乎是一字一字的大声读出来了,满朝文武立时哑然无声。

    围堵李自成的计划,一直进展的很顺利,但是因为后金那边倾国而来,特别是山海关完全进了他们的手。仅仅只有中间数十县可自守!

    要不是后金不知为何,突然放慢了进军脚步,这一马平进的地形,按理各地勤王军刚到的时候,他们也应该就到了。

    然而,现在一个隐患爆发了。

    李自成的人马围堵的大明军队人数不够了,竞然一举开始集中兵力突破一处。

    立刻将包围圈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还屠杀了诸多大明军士和百姓。

    现在看来,唯一的好消息是,他们进攻的地方,却是边关。而关外是草原之地,后续的危害性并不算太大!

    如果李自成的人马出关,反而会是更好的消息。

    毕竟几十万的人马,大部分是步兵,出关简直就是找死,不饿死也会在路上拖死一半人口。

    嗯,按理说这样的行为,无疑于是半自杀式。

    李自成攻击那也不会攻击边关呀,那边能有多少利可图?

    不过,不过如何,增援是必须的。

    草原上那怕现在许多部落都是亲明的,但边关大开对一个国家而言,特别是许多边关口都没有人马驻守了,显然是隐患重重的。

    蓟镇剩余的兵马只有万余人,若无支援,可能最后的坚守中也会给全灭,或饿死。

    除开蓟镇,马力超那边也要解围。

    只于,让谁去解围,皇后和诸位大臣商量了一下。

    认为,解铃还必需系铃人。

    就由围堵李自成所部的朱家军,江海和李紫笼所部,从防守变为进攻,向边关前进,进行支援。

    …………

    支援的方案已经出台,然,现在京师的首要敌人还是后金。

    阅兵大战,迫在眉捷。

    德胜门外,大教场。

    此时此刻教场周边己是人山人海,今日就是皇后和太子,替皇帝大阅兵的时刻,京师百姓几乎全来了。

    附近较高的建筑,都被人包下,到处都站满了人。

    这可累坏了顺天府的差役及兵丁们,以及连同京营的各营,组成一道道警戒线,将人潮拦在后边,保持距离。一个个累的大汗淋漓!

    唯有,获准进入的京师名流勋贵,一个个神气活现的在万人睹目下,骑马进入教场之内。

    卯时正点,紫禁城内传来山呼万岁之声。

    锦衣卫和京营数千人马开道,皇后和太子坐在龙车上,过来了。

    立时,沿路百姓跟风跪拜下来,山呼万岁的巨大的声浪,似乎要把天上的云层都吹开。

    龙车以九马而拉,侧边也有五马帮拉,意为九五至尊之意。青龙幢、白虎幢、玄武幢、还有各式的单龙扇、双龙扇、绣花扇等层出不穷,显示着皇室的威严,博大,庄严。

    龙车后,是密集跟随的文武百官们。

    边上还有教坊司演唱助兴,张皇后站在龙车上,以女帝将军像扮,抱着太子,一身戎装,戴了凤翅盔,穿着长身甲,又戴臂手,腰悬利剑,盔甲皆涂成明黄色。

    “万岁,万岁,万岁!”“万岁,万岁,万岁!”“万岁,万岁,万岁!”

    “万胜!万胜!万胜!“万胜!万胜!万胜!“万胜!万胜!万胜!

    张皇后看着欢腾的大军,心情激奋。心中默默祈祷:“大明列祖列宗护佑我朝,保我此战明军大捷,中兴大明。”

    随着皇后的龙车进入教场,早就在这里等待的各军,天雄军,朱家军,等等各勤王军队。个个甲胄齐全,早在教场上整齐肃立。盔明甲亮,旌旗林立!

    宏大的乐章,适时的响起:“皇明御极兮,远绍虞唐。河清海晏兮,物阜民康。威加夷獠兮,德被戎羌,八珍有荐。九鼎馨香。钟鼓(金黄)(金黄)。宫徵洋洋。怡神养寿。理阴顺畅。保兹遐福。地久天长……”

    大乐声中,五军营先行走过。

    军阵中,一个雄壮的声音蓦然高呼:“大明,万岁!”

    行进的方阵将士皆齐声呼叫:“万岁,万岁,万岁!”

    声音气势,似乎要直达千里。不论战斗力,光看气势,倒也有几份像极了朱家军!

    接下来是卢象升的天雄军,他身着麻衣,脚穿草履,头裹白巾,誓师而来。

    没法子,老卢刚死了老爸,本来要回家守孝的,但是皇后以夺情为由,加上卢象升一心为国,也就只能是带孝执军了。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服满再行补职。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古代规定政治人物一旦承重祖父母,亲父母的丧事,“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

    意思是必须请假二十七个月,回乡下守丧,事后再重返官场。但是为了因应各种局势,“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

    当年,张局正老爸死的时候,他也给夺情过。

    当然,老张夺情是他自愿的,他生怕回家三年守孝,到时候权力就给架空了。于是,自己暗示要求皇帝夺情的。

    而卢象升则是皇后以国家名义,三令五申要求的。

    天雄军之后,自然就是马小三带队的朱家军。

    两三个骑步军营,加之中军各营,人马约三万五千人,黑压压铺满了中军大教场。以特殊的方阵,缓慢的行进而过!

    朱家军这么多人马聚在一起,却没有一丝杂乱的声音。火红的衣甲,火红的旗帜,煞气,血腥杀气,威武之气,在教场的上空蔓延。

    举目望去,除了五星红旗还是五星红旗,不知过了多久,忽然炮声响起。百姓围观中,接着巨大的呼啸声音,从远处传来:“朱家军万胜!”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带着惊人的气势,感觉周边似乎爆炸一样,山崩似的欢呼雷声在耳边滚滚。

    这一刻,皇后和百官除了激动之外,脸上的神色却也有了纠结复杂之色。

    到是,京营和各地方军士兵,个个士兵涨红了脸,来不及多想,随之举起长枪,附声高吼:“万胜!万胜!万胜!大明万胜!”

    …(未完待续。)

第877章 清君侧?军令状?() 
不同于士兵们的单纯,朱家军的威势,让各旧将无不心中和脸上齐齐变色。

    阅兵结束后,皇后直接在龙军账内接见了各位大臣,就最后的一些问题,进行最后讨论。

    命不久已的杨嗣昌,是坚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计划制定者。那怕是面对这种后金大决战的时刻,也认为还是要以城守京师和门户关城,以守为主。

    他认为,山海关东距沈阳400公里,西距北京300多公里。北高山险赫,南渤海涛涛。形势险要,又有万里长城把山、海、关连成一体,如虎踞龙盘,控制海陆咽喉。

    故素有“两京锁鈅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看似山海关之后,大明无险可守,但是却也可以据守多个要地城池,加上京师坚守,打断后金的粮道和后路,形成多点压力。

    只余已方粮道压力,则可以用朱家军的热气球运输。

    事实上,杨嗣昌在二三年以前,知道朱子龙的热气球特种部队之后,可能就有这么个计划打算了。

    说明这个人能力和思想还是有的,能跟的上一些新事物的变化和出现。

    除了党争过于上心外,倒也算是个能人。

    当然,也有一些官员主张,可打个好的开头,然后就主和。

    当轮到卢象升发言时,他站起来一拱手答:“臣主平原开战。”

    刹那间,杨嗣昌对卢象升的态度很不爽,因为这是跟他的策略相悖的观点。卢象升的正面形象,反衬了他主张守城,放弃部分百姓的丑陋。

    等到马小三代表朱家军要开口时,传令兵送过来的一个文件,让他大喜。

    原来,朱子龙回来了,在通过锦衣卫和信鸽了解情况后,立刻上了个文件和奏折过来。

    这份奏折马上传到了皇后的手中,大体意思是:“臣已经下令朝鲜分军集结,转敌之后以袭之。另山东乡勇和组织民军,将与月后汇合大军直捣黄龙。

    臣闻京师有言为招抚大计,求奴议和者,以及守城弃百姓者。此辈居于庙堂,上不能为君父分忧,下不能安抚黎民。为不忠!不义!无能!无耻!臣请诛此獠!以励三军拼死杀敌。”

    杨嗣昌分分钟感觉自己给朱子龙打脸了,而卢象升在传看完朱子龙的奏折后,露出欣慰的表情道:“吾道不孤也,国公大义!”

    这话说的杨嗣昌的脸更黑了,却又无法,谁让朱子龙现在权倾朝野呢!

    杨嗣昌还有一点无法理解,卢象升明明是东林党人,为什么一向不喜欢东林党人的朱四海,会容忍这样的一个人身局高位?

    而不动他?

    这里面自然有各种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朱子龙认为老卢是身在东林,心却在明的人。

    不像有些人,是为了党争而争,全然不管国家的死活。

    皇后这会自然是心里倾向于主战了,不过还是有些不放心。毕竟朱家军再能打,现在也是分散用兵呀,这都要拉山东的民兵上战场了,心里总有些不安。

    于是,再次询问杨嗣昌和陈新甲:“二位爱卿,朱家军北上奴巢,侧援宣府等边关,后军以朝鲜为突袭,民军前来汇合,二位以为胜败如何?”

    当然,习惯以皇帝的思维开始想事情的皇后,其实还有别的担心。只是不好说而已!

    杨嗣昌想想自己没几年好活了,加上朱子龙明显在针对自己,一发狠回道:“娘娘,既然朱四海如此信心十足,可让他立下军令状。不破奴巢和流贼大军,斩之!”

    刺!

    他这话一出,军账内人人倒吸一口凉气,马小三怒目而视。

    陈新甲眼珠子都圆了,看向了杨嗣昌,心想,你这是想将朱家军逼上梁山呢,还是想最后逼死自己?

    张皇后深深的看了眼老杨,又看了眼马小三,突然道:“杨爱卿若提此意,可是否也敢立下军令状,对赌?”

    皇后这话很有政治水平,明面上似乎是在说,杨嗣昌你这么吊,想逼朱四海。那么你也就要公平点,押出同样的命,出来赔人家玩呀,这才公平!

    公平吗?

    看似公平,但其实并不公平。老杨本来就没有几年好活了,不管结果如何,最大的受益者只会是皇后和皇帝。

    而且,传出去,也没皇后什么事。

    会给人以一种,皇帝和皇后是好人,只是大臣是坏的感觉。

    马小三的表情可谓风云变幻,猛的站起来就道:“哼,奸臣当道,陷害忠良!皇后娘娘,小将身体不适,先行告退了!”

    卢象升也站起来,看向杨嗣昌怒道:“若四海国公可领兵北上,清君侧,吾必不救汝,你好自为之!”

    整个账内立时冷场,皇后无语,百官沉默,杨嗣昌通体微微发抖。

    …………

    消息传回山东,当着外人和锦衣卫的面,朱子龙听到后,笑道:“内阁多有无能之人,娘娘偏听偏信有猜忌之心,这些都是事实。但是作为人臣,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既然有人要我立军令状,那就立吧。不过,这后果,呵呵!”

    不过,回到府内军中,朱子龙立刻就表情变了。

    把小弟们召集起来,直接就是大吼一句:“大家都看见了,这是杨阁部和其它官员的意思,让老子立军令状。这尼玛还没开打呢,就挖坑想埋杀老子。这帮孙子,没一个好东西。我看是时候,让他们明白,这天下是姓朱,还是姓杨了。”

    (这话真尼麻有理,朱子龙也姓朱,传出去,也不算造反的话。)

    林双儿做为女参谋长,站起来怒道:“老爷,可领兵北上,清君侧,护卫皇城,以正视听!”

    好吧,这话才叫造反。

    谁不知道,清君侧清来清去,在历史上,从来都是清到最后,连皇帝也清完了。然后改朝换代了?

    朱子龙冷静下来,想了想,皇帝就是自己的分身,哪能清了。

    再说,眼看就要和后金大决战了,你tm的还搞内乱?

    这没了大义名份,又是内乱中,前有后金,后有李自成,真当朱家军人手一把ak47呢?

    就是超级英雄也打不住啊!

    朱子龙的脸皮抽了一下,挥挥手道:“军令状,可以立。但是我也要说清楚,谁建议让我立军令状,战后此人自请离朝,永不在仕。而且,我一定还要来次大清洗!”

    …(未完待续。)

第878章 重新夺回山海关的计划!() 
朱子龙的军令状,加急送到京城之后。

    天下哗然,这就是拿命来赌了!

    山东上下的气氛更是大变,朱子龙就是山东和多省封地内的救世主。

    所谓主辱臣死,朱子龙要是死了,以后大家的美好生活还要不要了?

    更有朱家军中的军官和士兵们,哪一个不把朱子龙视为再生父母一般的对待。听到老大了立了军令,一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就算是没多少文化的百姓,也是无比的情绪激动。

    多年来,以山东省为首,附近几省,加上运河几省多地。各茶馆的任务,自然就是大力宣扬朱家军和朱子龙的美名和恩典。

    而最近,各说书先生,戏曲班子的紧急任务。以及大明周报,便是痛骂奸臣与奸商,从各方面抹黑他们,提高朱子龙的正面形象。

    这样做的洗脑和效果显著,就如同现在,山东一酒楼内。

    大堂之上,说书先生摆着台子,惊尺拍得啪啪作响,正在大侃特侃朱子龙的各种战绩,以及立下军令的前后因果。

    台下众人听的如醉如痴!

    门帷一掀,夹着一股寒意,走进来了几十个年轻人。看这些年轻人,个个戴着幞头,身穿圆领窄袖衣衫,腰间佩着利剑,英气勃勃,一看就是来自山东各新东方学院的学子。

    在朱子龙的治下,能合法随身携带兵器的,也只有军人与学生!

    这些出自新东方学院的学生,在朱子龙的治下几省,地位很高。为首学子,是个神采飞扬的年轻人,年约十七、八岁。他们找了一个桌子坐下,茶博士泡了茶。继续听戏!

    说书先生继续声情并茂地评起书来,当众人听到军令这里时。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紧接着,有伙计将最新的大明周报贴在了专栏上,吸引了听众们个个过来一看。

    如果说在大明其它地方,老百姓的文盲率是99%的话,那么这四五年下来,在朱子龙的治下,一般的老百姓文盲率最多也就70%,而学生们,则基本上个个都不是文盲。

    加上别人还有不少人会读报内容出来,一时间,所有人都能最快最新的得知各种消息内容。

    看完内容的那群学子,面现激动之色,在众人议论中,悄悄离开。

    他们出了城,来到河边,不顾河风吹的嘴唇发紫。看着河水,一少年才叹道:“国公治下,皆为桃源之境,吾辈受其佑护,欺能有恩不报,又岂能心安乐之?”

    另一少年接口道:“兄所言极是,奸邪四起,吾辈又岂能独善其身?当以满腔热血,相助国公爷!”

    更有一少年厉声上前,道:“国公爷一心为国,反为奸人所妒,立下不公军令,天理何在?”

    说到这里,他面部神情极其激动,有些哽咽。

    后面其它没说话的,众少年也皆是激动难言,一少年大喊道:“难道我等只能空自悲切,就不能做些什么吗?国公爷说的好,是时候站起来了,起来,起来,前进,前进,前进进。”

    众少年静静看着河水,在酷寒的天气中,恍如没事人一般,然后慢慢回过头来,目光冷峻。

    大家相互间点了点头,极有默契。

    “景和兄!”“景山兄!”“东兄!”

    “是时候从军,为国为民,为公爷起事的时候了!”

    “没错,大男儿,正该如此!”

    呛啷一声声龙吟传出,所有少年,都是将自己的剑拔出来,举向天空。齐齐喝道:“吾等在此誓以至天,今创四海社,当以吾之热血,誓死追随国公爷。剑斩一切黑暗和奸臣,还我大明中之上国,以朗朗青天,再创太平盛世,不杀光所有奴贼,誓不还家!”

    众少年高声呐喊,个个心中火热,这一刻寒风一点也不冷,反而让他们感觉热血沸腾。

    从朱子龙开设的新东方学院出来的学生,就是与大明其它学子,与众不同。有一股子后世民国时期,为国为家而不怕牺牲的,热血青年一般!

    这些年轻人,就是朱子龙以后替换掉大明旧社会中层阶级,变天的基础所在。

    而在朱家军的军营,以及乡勇营里。

    这会儿,他们更是加班加点,快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