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有皇帝分身-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朝XXX大学士,65岁,年富力强,正值壮年)!

    我了个去,换成是老百姓,45岁就应该是退休年纪了好不好?变成当官的,就是65岁还年富力强了?

    “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随着魏忠贤杀鸡一样的声音,在朱子龙边上响起,早朝正式开始。

    下一分钟!

    大殿里却是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开口,似乎这天下并没有什么事情值的参奏。

    好像,大概,也许,冷场了?

    朱子龙扫了一眼,心里不禁哀叹,一个国家99%的老百姓是文盲,80%的官员是混日子的。就这么,惶惶然的立于朝堂之上,难道不是这个国家的悲哀吗?

    “臣有本奏。”安静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大殿里响了起来。

    朱子龙看了过去,发现是一个言官,名字嘛,鬼知道。皇帝的手下最少几十万个马仔,名字谁能记住?

    “陛下,臣参劾辽东巡抚袁崇焕,蒙蔽圣聪,骄横无上,(以下省略NNN百个字,反正罪名挺多的)!”

    随着这名言官的奏折话说完退下,大殿里更加的安静了,所有人似乎都在听着折子里的话,似乎都在思考着怎么办。

    然而,朱子龙感觉事情没这么简单。

    朱子龙左看了一下,右看了一下,缓缓的说道:“众位爱卿怎么看?谁先来说说?”

    “臣有本奏,臣以为方XX所言有理有据,辽东巡抚袁崇焕,当治重罪。”说话的,附议的是礼部尚书。

    其它官员也都上前表示自己认同这一观点,只有少部分人表示反对。

    这一刻,朱子龙和魏忠贤的眉头是锁着的。

    很显然,这件事其实也是党争中的一部分。

    接下来又有很多人说话,参劾的有之,辩解的有之,总是双方看起来似乎是势均力敌。

    吵的不可开交,朱子龙摸着太阳穴,决定还是和稀泥算了。反正一般开早会,皇帝的主要工作也就是这个了!

    下面的大臣们显然也吵累了,仅然皇帝想这么做,下次再议或换个借口再来也行。

    于是,没一会,又有兵部的人上奏折说话了。

    意思大概是,新任辽东督师王之臣有本上。右都督满桂不满袁崇焕调度之乱,要求圣载!

    对这事,朱子龙是伤脑筋的。

    算算时间,好像历史上确实是这时候起,满桂和袁崇焕在闹别扭。

    宁远之战前,满桂是宁远总兵,袁崇焕,是宁前道。满桂的级别比袁崇焕高,但根据以文制武惯例,袁崇焕的地位要略高于满桂。

    战后,满桂升到了右都督,袁崇焕升到兵部侍郎兼辽东巡抚,按级别,袁崇焕依然不如满桂,但论地位,他依然比满桂高。

    这就相当麻烦了,要知道,满桂光打仗就打了二三十年。不管各方面都是和袁崇焕不相上下的NB人物!

    外加满桂外加他又是有部分蒙古血统的半汉人,为人比较直爽,毫不虚伪,说打,操家伙就上。至于袁崇焕,他本人曾自我介绍过:“你道本部院是个书生,本部院却是个将首!”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何况是他们?

    历史上对这件事,是天启皇帝去世前虚弱的一阵子处理的。

    现在历史有了点蝴蝶效应了,换成山寨皇帝在这了。朱子龙想了想,历史上的老法子处理其实是不错的,完全可以照搬。

    于是,大手一挥,提议安抚为主。

    王之臣管关内,袁崇焕管关外守宁远、锦州,满桂镇守山海关(这时候吴三桂还没啥影响力)。

    等到把这些都处理了,朱子龙下朝前,又纠结了。

    他在纠结要不要把一件诡异的事情,提到政治的立场上,先下手为强。

    那么,是什么事呢?

    无它,大爆炸也!

第76章 绿豆里掺红豆,让人郁闷!() 
身处21世纪现代的我们,因为从小接受无神论长大,喜欢用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任何事情。

    直到,爱因斯坦同志,这个大科学家晚年,竞然也开始研究神学,相信有上帝。

    我感觉,立时我们的膝盖深深的中了一箭!

    而在明朝天启年间,却也发现了一件无法用科学解释,到现在都无法定论的诡异事件,世人皆知。

    那就是大爆炸!

    《天启大爆炸》!

    天启大爆炸又称王恭厂大爆炸,是天启六年(1626年)明朝首都北京发生的一场神秘的大爆炸事件。

    发生时间,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

    爆炸范围半径大约750米,面积达到2。23平方公里,共造成约2万余人死伤。这次爆炸原因不明、现象奇特、灾祸巨大,是“古今未有之变”。

    至今仍然困扰着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与3600多年前发生在古印度的“死丘事件”、1908年6月30日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灾变前14天,冷害,霜情严重,5月份竟然“白露著树如垂棉,日中不散”。

    灾变前8天,午后,天空的东北角上有云气似旗,又似关刀,先是白色,后变红紫。

    灾变前4天,有人看到前门角楼上有火光,青色萤火,大如车轮。

    灾变前3天,东北方出现红赤的云气。

    灾变前2天,空中出现黑色云气。

    灾变前4小时,地安门守门的内侍忽然听到音乐之声,一番粗乐过去,又是一番细乐,如此三叠,大家惊怪,发现声音出自后宰门(地安门)火神庙。

    然后,有一特大火球在空中滚动。巨响声中,天空丝状、潮状的无色乱云横飞,有大而黑的蘑菇、灵芝状云像柱子。(怎么感觉像核弹头爆炸了?)

    如果不是皇宫处在爆炸区边缘,没有受到伤害。估计皇帝也挂了!

    最奇怪的是“死、伤者皆裸体”,为空前罕见的怪事,令明末清初的名人学士大惑不解。

    关于引发这场灾难的原因,21世纪的现代专家们众说纷纭。

    除了“火药焚爆”、“地震”和“陨石坠落说”外,还有“飓风致灾”等观点。每一种说法都有自己的根据,但都无法全面解释所有的诡异景象。

    这次爆炸的影响是极坏的,灾变后,明朝举国上下一片慌乱,人心惶惶,朝野震动,怨声沸腾。

    有些人认为这是由于奸臣贼子、阉党宦官横行霸道、倒行逆施、天子无能引起的“天谴”,“苍天有眼要惩治朱家王朝”!

    原来没让朱子龙穿越前的天启皇帝,只得下了一道“罪己诏”,将自己大骂一通,并表示要亲自赴太庙祭拜。然后没多久,心力交X,体弱多病而死了!

    朱子龙一直在担心会不会因为自己穿越而引起蝴蝶效应,让大爆炸不按时发生。

    这些天来,一直在暗中观察。

    终于在这几天,确定除了爆炸的时间可能有偏差外,发生的可能性应该是百分百按历史进行了。

    纠结了好几天,朱子龙时不时在想,如何善后为好。

    最终自己心里下了一个想把王恭厂附近百姓全体搬迁出去的想法!

    死伤二万多人,逼自己下罪已诏,这种事情他可不想做。

    让皇妃们和自己查资料,查了许久,朱子龙想到了一个好的借口,也许大臣们仍然会有一些人反对,但是相信事后还是能成功的!

    来这上朝前,多少还和魏忠贤透了点风,否则今天他不会这么从心到外,都贴着朱子龙。

    朱子龙想用的借口就是类似祭祀的由头!

    比如说:X耕是国家永远的大事,就算是常平仓的粮食多的已经装不下了,从皇帝到百姓每个人依然毕恭毕敬的去拜神,祈求今年风调雨顺。

    皇帝带着百官去先农坛祭祀,然后亲耕,太子牵牛,皇帝扶犁,皇后播种,亲王掩上沟渠,这一套流程丝毫不得有错。只不过明朝皇帝脸皮厚,许多这种类似的祭祀都没有严格进行下去,找个理由免了!

    何况朱子龙这个山寨木匠皇帝,以前可别想他会做这么多礼节上面的事。

    现在嘛,算算时间。可以演戏了!

    “既然众位爱卿都不无本上奏了,那朕还有一件事要说说!”轻轻的笑了笑,朱子龙扫了下站累了的众大臣们(以老年人为多),接着道:“朕接到了汤若望的奏折,说不久会有日食天狗出现,而且还会落入皇城之中,所以,祖宗传梦于朕,必须在王恭厂进行数月的祭祀做法!”

    “这件事情本应该早早的就定下来,只是朕最近一直在梦中受教之,所以才拖了下来,今天就解决了吧!”朱子龙对着下面看了一圈,最后将目光落到了礼部官员的身上。

    下面的大臣们一听皇帝这么说,顿时你看我,我看你,有些面面相觑。

    反对的话自然是不太好直接说,毕竟祭祀一事当为国本之一,与礼法相合。只是突然这么一个由头,从无先例呀,事出反常必有妖。

    数月的时间显然劳民大伤财了,(不少大臣在事发点附近都有店面,这么一搞会生意大受影响,)何况那里,还是在皇城中心地区。

    再说了,外国人的话毕竟不可全信,又很麻烦。立时,不少官员的心里就不认同这事了!

    “陛下,臣有本奏!”

    想了想这事和自己部门有关,而且刚才盟友们都在暗示,最好事不可为。礼部尚书孙慎行出列,开始说话了。

    朱子龙知道这货就是一个挑刺的,但又不能不让大臣们说话,于是眯眼等待看他说什么。

    结果,孙慎行叽叽喳喳的说了一大堆,比朱子龙前面的类似引经据X的要强悍的多。说的头头是道!

    甚至于还隐晦的暗示,山东巡抚报告,五月中旬,大白天月亮和星星一齐出现了。孙慎行以为非常怪异,暗示请求皇帝修身反省,不要过于劳民伤财。应XX而为之!

    最后更是引的无数言官和大臣们附合起来,立时让朱子龙好生无语。

    心想,你都65岁左右了,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这依老卖老的一顿组合拳,真是打的本山寨皇上,只少从道理上是绝对干不过你的。

    你牛,你NB,后面还有不少人帮忙,显然是一伙的。

    更狠的是,不等朱子龙来总结一下,这货忽然跪在地上,以头触地,磕的咚咚响不说,还流血了。大声的说道:“陛下请三思,请收回圣命,日食之法自有古法祖制应之!”

    “陛下,臣赞同孙大人的意见!”下一分钟,不少御史也一个个排队样的跪下了。

    当然,随大流和想争名望的言官们,也没有放过了围观的场面,一个接一个的也来演戏表演了。

    这一刻,朱子龙气的的眉毛都快抽光了,额头上一脑的黑线,边上的李进忠(魏忠贤)也是一脸的铁青色。

    更扯皮的是,下面的官员们跪呀跪的,话题又拉到党争的内容上面去了。

    朱子龙蛋痛的心想:我就是想找个借口,让大爆炸附近的老百姓走人。然后在那里搞起几个月时间的,清场等爆炸的祭祀活动,什么时候爆炸来了,什么时候就收手,至于吗?

    真是无事不可不党争,而且稍稍有些妨碍你们在暗中赚钱,就用大道理来反对,太让人极度无语。另则,不就是刚才还没有应你们有些党派人士的心意,现在故意找正面理由对抗皇权吗?

    要不是知道这些家伙中读书读傻了的人不少,不少人甚至于不怕死不怕打,朱子龙真想下令让人拉他们狠狠的来一百大板子。

    明代是儒教和士族文化发展的巅峰,儒生们追求修身治国的、心忧国家的风骨,人们议政的积极性比较强。统治者对言论的管理也比较宽容,不像满清喜欢搞文字狱。

    况且,自太祖开始,明朝皇帝对那些八卦的、搞揭发的言官们有时还给予一定奖励。

    根据中国传统和祖制,这些货就是谏臣。

    皇帝如果杀多了,是会流芳百世的,嗯,你懂的,当然是流芳百世的反义词,哈!

    现在一些清官,显然也让有些党争的人给利用了,这跟绿豆里掺入了红豆一样,要想一时半会立刻拎清,只会让人无比的郁闷。

第77章 潜在的大敌,混账后儒家思想!() 
明太祖朱元璋对明帝国的创立,并非想象中那么艰难,因为前面已经有许多英雄人物作了铺垫。

    有感于元朝思想领域的混乱,朱元璋在建立天下后开始用理学来禁锢人们的思想,他还通过抑制豪强来还给天下一个自耕农的社会!

    在他的治理下,大明帝国初期僵硬而沉闷,官僚们都在等着他死。可以说,洪武皇帝的尽快死去成了那个时期,官僚们的唯一希望。(估计也和他对公务员杀的太厉害有关!)

    建文皇帝朱允炆是按照儒家伦序原则继承皇位,这个不懂事的孩子在几个腐儒的唆使下盲目削藩,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帝位。

    大明第三任皇帝朱棣的死,则是帝国的转折点,从这之后,帝国结束了洪武、永乐的那种扩张态势。开始一意的主守,在这个过程中,权力开始从皇帝手中向官僚手中转移。

    而宣德皇帝的死亡,则标志着君主与官僚的融洽关系再也无法成为可能。后面的君主要么年纪幼小,要么坑爹的娇生惯养,全都是熊孩子外加逆反心理的问题儿!

    为了压制住日益崛起的权利文官,皇室正统无奈启用宦官。大太监王振试图将天下拉回洪武时代,这是全体官僚所不允许的。

    最终,当土木堡事件爆发之后,不但皇权受到了巨大打击,连兵权也开始渐渐倾斜向了文官集团。

    明朝后期,以嘉靖朝的大礼仪事件为标志,明王朝的文官集团全面崛起,并在万历晚期达到了最高峰。

    苦比的天启皇帝之父,一个月就死在了女人肚皮上。

    而以前那个未成年却爱木匠的天启皇帝,还得搭上文官们的从龙之功,进行报恩。

    可以说,在奉行儒家文化的古代中国,政治权力终将会落入文官手中。全国政治益发依赖娴熟的官僚集团来运作,而不再是英明的君主。(事实上,明后期也没几个太英明的皇帝!)

    然而,文官政治对于小国寡民的西方来说没有什么。但对于复杂而庞大的东方大国来说,往往会带来消极影响,因为文官政治运行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私有制的盛行。

    前期利大于弊,但后期这种文官制度,绝对是在起反作用。这点在晚明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出!

    要说好处嘛,也有。

    明后期,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无产阶级运动正式发端。工会组织开始形成,基督教传入中国,启蒙思想进一步发展,白银成为主流的流通货币。

    市井文化进入成熟,海外贸易空前活跃,党社运动在民间蔓延,参政群体日益扩大,舆论开始民间化。

    这个时候,如果早死的天启皇帝能多活几年,九千岁等狐假虎威之人也能更变通一点。

    那么,只要大明撑过小冰河时期的天灾和内外乱。

    明朝提前进入资本主义君权国家,是完全有可能的。那么现如今的21世纪,世界第一强国就不会是啥美国,而应该是中国。

    大明还算是幸运的,天启王朝是意志决绝的,它至少没有像崇祯王朝那么看起来散乱,皇帝仍然坚持征收商业税。哪怕他是个木匠皇帝!

    而穿越而来的朱子龙,更是以拥有穿越者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这一优势。

    以很小的代价就实现了嘉靖皇帝所期待的那种治国效果,既没有让群臣成天大争来大争去(小争不算),也没有让群臣骂来骂去(只少没有像其它皇帝一样挨骂的多),万历朝的那种混乱局面一下得到了安宁。

    此时此刻!

    看着朝堂上,磕头流血劝诫的众官员,朱子龙很想再加一把火。甚至于把他们全开除回家!

    这些科举出来的人大多只会夸夸其谈,并无NB的治国才能,除开少数名臣之外。

    但是,现在又不能不用他们。毕竟,想打破这种科举选才的制度,旧的体系被打破,新的体系又没有建立起来。把大部分混日子的官员开除了,那纯粹是给自己找麻烦。朱子龙是不会做这种傻事的!

    唉!

    改革不是一朝一日就能成功的,犹其是在全国老百姓文盲率达到95%以上的明朝。

    再郁闷,这些猪队友和有野心的文官,也只能是先用一用。

    轻易用人,轻易罢人,其结果只能是越来越混乱。崇祯皇帝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帝国的一些僵硬政策仍旧在执行,尤其是在跟满洲人议和问题上。所有人都不愿意为一些灵活的政策而再负责任,这其中包括好面子的皇帝如何作为。

    难怪说皇帝无家事,事小也是国事。

    “我想我的敌人不仅仅是野猪皮清朝和天灾,更大的敌人是后儒家思想。这混账的玩意!”以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朱子龙暗暗的吐槽着。

    完全无视了下面众官员还在磕头的场面,反正额头流血的也不是他。

    而只于一些连磕头都没参加,还在冷漠的观察朱子龙和其它官员的,文官中的党派争斗人士。朱子龙亦然在心里已经将他们,列在了以后要屠杀的名单上。

    朝会的结束,并没有以电视剧里类似皇帝大叫一句,朕意已决的来结尾。

    看够了戏,想好了后路的朱子龙,选择了各让一步。

    恭厂大附近的老百姓仍然要撤走,并实行交通管制。但是时间从数月时间的祭祀,变更为只有半个月到大半个月。

    现在还有一星期就到五月底了,历史上是5月30日发生大爆炸。

    如果朱子龙控制让众人离开大半个月了,回来后因蝴蝶效应,才爆炸,这说明是命数,那还抗争个毛线。不如回家洗洗睡了!

    因为这,说明天道在重点关注他。天道之下,就连圣人和众神都得跪,他一个半龙人还玩个屁。

    党争,皇权和文官争,这一次似乎打了一个平手。但朱子龙的目的达到了!

    而为了显示自己不服气,临走时,朱子龙将几十个明显是几个党派扔出来的炮灰官员,罢官的罢官,降职的降职。丝毫没有客气!

    都说贪官和坏人杀不光,打不尽。

    但是一个人从小长到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