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孔家到底是千年的世家,家里的打手和狗腿子之人也有近千人,加上寨院堪比小城池。
一般情况下,就算没有官差的几百人支援,也能坚持防守流民攻打几天,甚至于半个月时间的。
所以,孔家上下,在经历过刚开始的惊恐过后,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孔家家主下令严防死守,等待济南府那边的大明军队过来帮忙,镇压百姓。危机自除!
不得不说,孔家的这个计划是不错的。
也是很可靠的!
只是,他们少算了一点。那就是他们的这个计划,必须是要大明的军队会及时过来帮忙。以及山东官员们是和他们站一条心这边的!
换了任何官员,都会站在他们孔家一边。
然而,抱歉,现在的山东朱子龙说了算,而他却是表面上站在孔家这边,心里却是和孔家完全是敌对壮态的人。
所以嘛,这个军队能不能及时过来。呵呵,呵呵,呵呵,就只有鬼才知道了。
而要找几个不能及时前去孔家帮忙的理由,对一省大员的朱子龙来说,简直是太容易了。
比如说,借口济南府内有人准备闹市呀。
你还别说,真不是假的,只要愿意压迫一下那些黑心商人们,他们还真会出来闹事。
这不,在济南府的一个大酒楼里。
几个最大的粮商和其它商人老板们,就悄悄的在这里开会。
为首的是商会的会长许济虎,他的亲戚里面,京师里有几个在吏部做郎中的堂兄,自己早年也中过秀才。算是朝中也有人!
此时,许济虎怀里抱着最宠爱的小妾玉凤,坐在那里脸色铁青的拱手道:“各位仁兄,大家看看,在这样下去,我们的生意都不要做了么?城中,完全是让四海龙侯给控制了,与民争利啊,国法不容!”
一时间,下面的所有商人老板们,纷纷开始吐苦水。
最后,许济虎再道:“这一会,大家伙可得抱团,不然这一次损失可就大了。”
一老板道:“怎么,会长有啥主意,不妨说来听听?”
许济虎附耳向下,诡秘表情说道:“那朱四海故然强势,然再怎么样也是朝中之人。我等,只要煽动府学和城内的士子闹事。再写信给朝中的那些人知道,参他几本,必有效果。只于如何操作,你等附耳过来。等我细细道来……”
就在这些人在这里密谋的时候,却是不知,当天几小时后,朱子龙就得到了他们开会的内容。
说来,你可能不太会相信,出卖这些商人的,就是许济虎的小妾玉凤。
于是,当夜,朱子龙也开了一个会。
第二天白天!
果然不出所料,府学内热闹了起来,一群生员凑在一起,陆陆续续的又来了一些有功名在身的士子,凑了数百人。
为首的一名生员站在众人面前道:“济南城内不缺粮食,中丞下令禁止粮食出境、宵禁。真是毫无道理的!我辈读书种子,就是要为民请愿,为地方父老说话,是时候做些事情了。”
“仅如此,我们不能继续让中丞胡闹下去了,得去劝一劝中丞大人。”有人在边上当托,出声相助。
“走,走,走。不如就在今日!”
一群读书人都来了尽头,天下为己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千万人亦往矣的大无畏气概充满脑袋。
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读书读傻了。
数百书生和生员们,出了府学,奔着巡抚衙门就去了。
早就知道消息的朱子龙,坐在府里,抱着林双儿正在喝花酒,一边喝一边小手在美人屁屁上乱摸。
听到小弟来报,数百生员学子果然来了,嘴角一声冷笑。
道:“他们不安分,那就照计划进行,让提学官和我们的人,过去给他们个下马威。”
少时。
府外,数百读书人和生员们叫嚷起来。
“我们要见中丞。”
“门禁、宵禁,扰民之举,当废之。不可行也!”
“外面难民嗷嗷待哺,为何不让商人的粮食出城?”
一群书生一个个清官名士的模样,口号喊的无比热血,猛一听似乎朱子龙成了天下的大罪人一般。
说起来明朝的这些个读书人和生员们,全都是大明给宠坏了。
犹其是,明朝中后期的读书人嚣张程度,可以说神鬼辟易。当官的都不太愿意去惹他们!
看看东林书院那边的情况就明白了!
一个个就像后世21世纪的各种山寨专家教授一样,本事没有,乱说很行。没事就,以议论朝政,抨击朝臣为时尚。
当了官的更是如此,特别是当了言官的,连皇帝都胆敢骂。
所以,在他们这些人心里,认为自己前来,指着巡抚的鼻子骂算什么,指着总督的鼻子骂也是常有的事情。
这些年,不都是骂也骂了,没什么处罚嘛?
是的,因为各文官间派系相互战斗,生员和读书人就成了各帮的潜在后备力量,所以双方官场上的官员们,都不会把这些读书人和生员们怎么的了。
然而,朱子龙可不属于任何朝中派系。凭什么要给这些垃圾读书人,好脸色看?
凭什么,不能动他们?
要知道在国法中,生员和读书人要是直骂朝中大臣,如果没有证据。是犯法的!
你们要玩权大于法,社会舆论大于法,老子偏要和你们玩法律面前,你们平等。
是的,就是你们平等,不是我平等。
房间里,朱子龙冷笑的心想着!
…(未完待续。)
第559章 一律记录在案,夺其功名!()
房间里,朱子龙冷笑的心想着!
老子偏要和你们玩法律面前,你们平等。
然而,显然朱子龙高看了提学官等人的能力,本来他是想让他们威吓一下那些人,最后主动报出谁是主事人什么的。
结果,他安排出来的提学官,明显临时同情和用老观念对待起这些学子和生员了。
竞然在府前外面,开起了论证会。
论证就论证吧,怎么还有种想对骂起来,自己这边力不从心的感觉?
于是,朱子龙站不住了,自己出来了。
等到他走到一半时,手下来报,原来是在这群生员和读书人中,有叶向高的门下子弟,游学来到了山东。正好也撞见了这事,于是掺和了进来。
“原来如此,难怪山东提学官搞不定这件事,他是在担心叶向高的残存势力影响此事!”
朱子龙当下了然,摸着下巴心想着。
如果自己是那名投靠自己的提学官,不是开挂的穿越者,估计自己也会陷入纠结之中。
毕竟,别看叶向高已经下野了,但是只是他还没死,在朝中的影响力就不同一般。
嗯,不过算算时间,如果历史没有变化太大的话,他也就是在今年或明年就会正常死亡了吧?
叶向高(1559年-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晚年自号福庐山人。明朝大臣,福建福清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明万历、天启年间,叶向高两度出任内阁首辅大臣。
在任期间大败倭寇、驱赶荷兰入侵者,粉碎了他们霸占台湾的图谋。
叶向高在担任内阁首辅期间,善于决断大事,为万历皇帝出谋划策,调剂大臣之间的关系,更对维护太子正统、遏制魏忠贤的势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死后,被追赠为太师,谥号文忠。
《明史·叶向高传》称叶向高“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类。”
总得来说,叶向高当年虽然高踞内阁首辅,掌控中枢,而且深得皇帝器重,但是,他不像严嵩那样,奸诈狡猾,玩弄权术,到头来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
也不像张居正那样,大权独揽,威高震主,死后却险遭开棺戮尸,殃及家眷。
叶向高两度入阁,历时十三年,一心想有所作为,不料,辅佐的却是两位昏君,不能不说他是生不逢时,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然而,面对昏君,叶向高还是竭尽忠诚,倾力辅佐,尽一个做臣子的责任,写下了一生中值得一书的一页。
他对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确,所以,冲这一点,朱子龙对他还是没有任何厌恶之感的。
当然,也没啥好感。
只少,现在冲有他的门人参与自己的事情之中这一点,朱子龙就很不爽。
胆敢到处扔核弹的朱侯爷不爽的时候,那可是会杀人的。谁来也不给面子,就是皇帝也一样,嗯。原因大家懂的!
看着站在外面吵闹的读书人和生员们,朱子龙带人缓缓的走了出来,站在大堂的台阶上。身前一队士兵,拦住了那些读书人,不让他们靠近。
然后,目光扫向四周,说道:“各位生员,有何事要见本宪侯?”
朱子龙到底是杀人无数的山寨魔王,拿核弹当玩具扔的nb存在,眼中的杀气不露自威。往那一站,一股气势凌人,眼神锋利,环视时生员纷纷低头。感觉自己让蛇瞧着一般!
好不容易缓下口气,为首的一名生员喊了一句:“我等读书种子,来此为民请命,请龙侯开门禁、方便城内粮食出城,救济各府百姓。不可误国误民!”
好家伙,这就不怕死的间接骂上了?
朱子龙心里直接就不爽了,而且也找到借口了,大手一挥,手指向了为首的那名生员,直接了当的说道:“一派胡言,威言x听,目无国法,来人,给我拿下!”
立时,一听老大发话了。
一群朱家军士兵立刻扑上去,凡有拦阻者,立刻枪托伺候,一顿乱砸,鸡飞狗跳。打的数十名读书人摔倒在地,惨叫连天。
边上的一名官员,见叶向高的门人也在挨揍的人中,连忙摆手道:“不要打,不要打。中丞大人,龙侯,万万不可啊,他们都有功名在身。而且,那位,那位,更是不一般。”
然而,信仰枪把里面出真理的朱子龙,不为所动。
也不呼停手下们,就让士兵们把那些胆敢拦在前面的读书人,一顿暴揍,连续组合拳打了十几分钟。
等到,害怕的害怕了,挨揍的倒下了。现场大部分都屁都不敢放几个了,才叫停!
然后,朱子龙不紧不慢的大声道:“没人说了吧?那听我说。生员不能议政,这是太祖定下的规局。我不管别处管不管,在我这里,国法最大。”
“都知道吧?旱情初现端倪之时,本宪就多次发出布告,要求各地粮商不要囤积粮食,尽快出售,安定市面。结果呢?各地各府的粮价一路走高,本宪派人多次询问各家粮商,都说手里没屯粮。仅如此,何来开城放粮出城之事?反正那些商人手中也没有粮食嘛!”
“本侯就奇怪了,当初各大粮商说了,手里没囤积粮食。怎么轮到你们这些读书人站住来,说什么粮食运出城外,救济其他各府的百姓?难不成,你们是一伙的,知法犯法?”
朱子龙此话一出,当下数百名读书人脸色大变。
围观的百姓们也一下子看向了他们,眼神中开始起变化了。
少时,朱子龙举起手,百姓们安静下来,他又继续道:“本侯正在愁没粮食呢,现在好了,你们说商人们家中有粮食。那好,谁告诉本侯哪家粮商囤积了粮食?”
一听朱子龙这么说,刷的一下。
现场一片死寂,一干读书人蹲在地上,没有人站起来说话。
呵呵,一但要损伤到自己的利益了,一个个的所谓大明读书人的人格是如此的丑陋,连狗都不如。
不过,他们不说话,并不代表朱子龙就会放过他们了。正好他们如此集中一起来,正好一锅端了!
于是,朱子龙又道:“仅然你们人都来了,今天要不查清楚,是谁在带头闹事,扰乱城内百姓正常购粮,破坏城内安稳,就不用回去了。府中粮食不多,但是牢饭还是管饱的!”
说完,朱子龙给了投靠自己的提学官一个眼神,同时眼神不善的看了下那些读书人。
一群读书人仍然都蹲在地上不说话,也不抬头,心想着法不责众,坚持就是胜利。王提学官上前,呵呵的冷笑几声道:“好,好,好。都不说是吧?”
节操早就不多了的王提学官,已经暗中投靠朱子龙好久了。
见此情况,拱手对朱子龙道:“中丞,您都看见了,本提学有监察之责,还请中丞做个见证。国法面前,不可x息。今日凡到此闹事者,一律记录在案,夺其功名。此等处置,不知好否?”
提家官此话一出,刹那间,变成死灰一片!
做为中间派官员的张秉文这个时候着急了,上前道:“王提学,冷静,冷静。这些读书人,考取功名都不容易,可否给他们一个机会,改过自新。革去功名,这样的处罚,是不是太重了?”
求完情,张秉文又对一干生员喊:
“大家都别傻蹲着了,今天的事情,确实是你们无理取闹。功名来之不易,可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了。赶紧把带头之人和指使之人说出来,免得提学大人下重手。到时候,后悔晚以!”
…(未完待续。)
第560章 山东孔府,真是没救了!()
“大家都别傻蹲着了,今天的事情,确实是你们无理取闹。功名来之不易,可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了。赶紧把带头之人和指使之人说出来,免得提学大人下重手。到时候,后悔晚以!”张秉文好心的提醒道。
王提学冷哼一声,走上前来。扫视众学子!
一个黑脸,一个白脸,尽管这个白脸是中间派,却也是成功的成全了朱子龙的计划。
在大明,提学官是一个很特殊的官位。
提学官是明朝省级教育行政长官,由朝廷任命,其任务是巡视省内各府、州、县学,检查教学质量,选拔进入国子监学习和参加乡试的生员。
别看提学官只是四品官,但是却能在有些时候。却拥有能决定一个读书人或秀才之类的,能不能继续在读书中举的道路上,继续前进的权利。
特别是,当这个提学官后面还站了一省大员支持的时候,威力更上一层楼。
思至此,许多读书人和生员一下子心里怕了。
如果他们,没了读书人秀才或举人的特权,那真是生不如死,活着毫无意义了。
在古代,优秀的秀才的特权是:1、领很少量的俸禄。
2、免除个人的农业赋税和徭役。
3、堂上见县级官吏不跪。
4、可以当私塾先生。(不成文的规矩)!
举人除了有秀才的特权外1、中举后立刻发给较多的盘缠进京考会试。
2、给三次机会会试,如果都没中,则给一个小官做,和县令差不多,类似现在的正处级待遇。
3、每月给较多的俸禄。4、见所有官都不跪。皇帝和佩服的人,以及父母除外。
而在明朝,还会在这种基础上,越发的放大这种特权,犹其是在明朝后期。
举人更是在百姓面前,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哪怕不做官,也与官员可以平起平坐,与普通百姓的地位区分开来。
即便举人不再往上考,依靠这个身份也可成为有钱人,快活一世。
若无这层皮,则直接会从云端摔到泥巴里,比穷人还不如。
因而,很快,这些看起来有骨气,其实是垃圾的读书人等,就一个个认命了。
带进府内,有什么说什么。在将当事几个读书人去掉了功名,杀鸡给猴看了之后。朱子龙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和证据!
张秉文看了下这些人的供词,轻骂:“奸商,都是奸商。中丞,但事情牵扯到德王府,还望慎重。”
慎重你麻比,朱子龙瞧了他一眼。
哥就怕找不到那些王爷的证据好不好,我们锦衣卫大半年没有屠几个王爷了,手里都缺钱好不好?
有皇帝分身在,大明的王爷在朱子龙这里,就是铁板上的猪肉,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只要有证据,完全就是搞的嗨起。
朱子龙面无表情的笑在那里,心里却笑开了花。
对面的王提学卖力的说道:“哎,外面那些读书人里头,不少是拿了王府的好处来的。德王在城里有三十家粮店,每年不少进项。今年还这么搞,打算捞一笔。结果中丞大人紧急调来粮食,并且设禁止粮食出城门。德王和几大粮商一下子,明显就急了!”
看着朱子龙似笑非笑的表情,再想想这一年来倒在他手上的大明王爷,都好几个了。
张秉文叹息一声道:“中丞大人,这些粮商背后,都在朝中有些关系。还是不要闹大的好!尤其是牵扯到德王府,要是皇上有意维护下来。”
“德王的事,我会请示皇上的。参与此事的粮商,全都拿下。这个没问题吧?”朱子龙回头就是反问。
张秉文点点头:“应该的,奸商该死。”
朱子龙再看了看王提学,道:“带头闹事的生员,革除功名,以儆效尤外,还要保留观察期。”
王提学赶紧回答道:“尊侯爷之命!”
至此,朱子龙站起来总结道:“宗室之事,自有君父决断。德王在济南,纵奴抢夺民产,夺人妻女的案子,卷宗在锦衣卫名处堆了许多,数罪并罚,呵呵,这可不轻啊。本宪当亲自写奏本,上奏君父处置。其它涉案的粮商,一律罚没囤积的粮食,并每人交罚金五万两,家产扣半。拒交者抄家灭族,此事就到这里吧。大家还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下面众官员你看我,我看你,心想,我们还说个屁呀!
当夜,无数朱家军士兵拿着名单开始冲进各大商人府中,一阵鸡飞狗跳中,数百近千名商人和他们的家属给捉拿了起来。
交了钱交了粮才能勉强出来几个,否则,呵呵。
只于,德王那边,也是给军队包围了起来,但是没有马上动手,在等皇帝的圣旨。
嗯,其实也就是走个过场。
现在谁不知道,因为国库缺钱的原因,皇帝对处理犯错的宗亲那是一次比一次恨?
百官对此有些意见,但是却也没有过份拦截。原因很简单,一是皇亲和文官不是一个团队的,二是,皇室中人不和,也有利于他们控制皇权。
只是,这些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