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星高兆-第3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处就是人家会多担待。不过娘也是见过书娘才给定下,书娘嫁进来做的不错,换个人,你府上能安省?小蝶像她娘又像她爹,喜好文才,就是嫁嫡长也担不起事,尤家子我见过,长的不错,斯文做派,小两口合得来其他也就能忍下,你回去让书娘来一趟,我给她说。”

    她是怕女儿去说再让杨书桃多想,女儿也就在自己面前收敛点,别好事让她说的让人不高兴。

    太妃在宫里,就像当年外孙媳妇说的那句话一样,人靠演技,所以更加喜欢性子爽利不让人琢磨的人,像西贝和外孙媳妇,都是明白人,又是有啥说啥、错了就道歉,下回还有啥说啥,没有藏着掖着,一句话说半截,啥事总要让人猜。

    太妃心想,我都七老八十了,猜了一辈子,不想再猜,以为我不知道说我偏心眼?

    那你们为何不琢磨琢磨为何偏心眼?我偏疼的是什么人?

    为何不像她们学学?非得在我面前表现一副大家闺秀的矜持斯文,暗示自己才是合格小娘子,她们那样的太出格不值得我偏心。

    脑袋是用来装豆腐花的吗?

    太妃想想就气,说你们傻还非得以为自己聪明,哎呦!这样的小娘子嫁出去婆家会教她做人的。

    能让贾老太妃生气的除了自己的儿子外,那就是娘家人。

    贾西贝有个庶妹,叫贾如夏,贾宏光给嫡孙女起了名,其他不管。

    太妃偏疼西贝,一是因为她陪着侄子到处走,二是她性子活泼直爽,再就是西贝有点爹不疼娘不爱,她爹娘就她一个嫡女,她娘偏心儿子,她爹偏心庶女,所以太妃对西贝格外心疼,娘家小辈里见她有最多,最熟悉。

    太妃知道贾家会有人吃味,就是西贝她娘都有抱怨话,只不过太妃不计较糊涂人。

    贾如夏定给了庆王妃娘家华家一个同辈庶子,嫡母贾史氏带着她来王府,贾史氏一脸的不情愿,一看就是被夫婿所迫,贾如夏一副学来的做派,庶女学嫡女,她以为有父亲的偏疼就是底气,却不知这个世道巴结嫡母比父亲偏疼更为重要。

    自以为聪明,说话说一半藏一半,三句话都要挂上父亲说,来突显在父亲面前受宠。

    什么父亲痛惜姐姐,让她要争气,什么意思?西贝哪里不争气了?

    都不愿听她那话,早早把这一对糊涂嫡母庶女打发走。

    难怪有点脑子的姨娘都要让亲女能受到嫡母教导,这个贾如夏,亲娘傻蛋,父亲眼瞎,嫡母糊涂蛋,所以就长成这样,嫁出去丢了贾家的人。

    以往在宫里见到这样人,太妃只会乐,这么傻还往外带,轮到自己娘家侄孙女,太妃气哟!

    气的贾老太妃把侄子叫来一顿骂,头一回骂得这么凶,说他也别光看周易,看看自己儿孙吧,别以后歪到天边去了。

    骂完后,太妃气呼呼,更加心疼贾西贝,有这样的爹娘还长成如此快活模样,太不容易。

    派人给贾西贝送了一堆首饰,你爹娘不疼,我当曾姑祖母的心疼。

    想到这再看看女儿,觉得女儿也没做错,让我心的人我才会去心疼。

    不过这话不能给女儿说,不然她更放肆偏宠金豆,对金豆来说不见得是好事。

    关于长子媳妇,平武开始是不愿意,母妃做主她也应了,后来儿子那样,平武对儿媳觉得愧疚,也不在意儿媳家的门第,反而对儿媳更加温和,儿媳一直做的不错,平武渐渐满意,又因为小儿子的事,重心放在小儿子身上,但心里知道,嫡长是嫡长,吴家不会做出把家业交给次子的事。

    可心里偏着小儿子那房,平武也无法控制。知道母亲说得都对,当祖母的做法过了,对孙女不公平。

    “娘,我知道了,明天让长远媳妇来一趟。”

    贾老太妃看看外面的高兆,又说道:“平儿,以后金豆怎么教,让她娘来,我看高家小的几个挺好,听说都是薰生媳妇带大的,身体好又懂事。以后薰生媳妇教孩子你别插手,一个教一个护,不长歪才怪。你瞅瞅京里有的跟着祖母长大的小娘子,我看那祖母跟孙女有仇,养成那样,再找个仇人嫁了,顶好,报仇了。”

    这话是外孙媳妇说的,和谁家有仇,可劲惯闺女吧,将来把闺女嫁给仇人,你闺女一人就能把仇人一家三代祸害了。

    想到这太妃笑,把这话说给平武听,平武睁大眼,还有这样说的?

    扑哧一声笑出声。

    太妃还玩笑说:“你就使劲惯金豆吧,以后看谁不顺眼把金豆嫁过去。”

    平武也知母亲是接着玩笑敲打她,笑道:”金豆是我亲孙女,我可舍不得,再疼她,我也不糊涂。”

    “你明白就好,别做那老了就糊涂,仗着人老糊涂祸害自己子孙。”

    “我那么傻,驸马也不会任由我犯糊涂。”

    太妃点头,这倒是,这些年,多亏女婿,女儿才没有跋扈得人见人烦。

    等女儿走后,太妃把儿媳叫来,让她给娘家说一声,别看在她的面子,贾家女嫁过去,该严厉的严厉,以后是华家媳妇,代表华家脸面。

    庆王妃回娘家交代事不提。

    平武回府后招来长媳说太妃让她过去一趟,有关吴琼婚事。

    尤太夫人在女儿家也在说这事。

    如今除服了,守孝三年,不是整三年,是二十七个月,尤夫人除服,然后升级为尤太夫人。

    “太妃看中富哥儿,我是真没想到,不知何时太妃见过富哥儿,就他那性子慢吞吞,和他娘一样我都急,太妃看中他哪里?公主府的孙女我见过,马上就是大娘子,和她大姑像,性子温和,不知太妃怎么想的。”

    国公夫人不以为然,自己走了闺女,肯定是想闺女嫁到好人家比什么都重要,国公府用不着靠女儿出嫁帮兄弟,公主府更不用。

    “那有啥,说明咱家好,家风好,我看中高家,除了贵宝是五月女的原因,还有高家不纳妾,嫁闺女当亲娘的都注重这个,我大哥虽然脾气急,从来不打媳妇,咱家这一支不纳妾,我爹我哥都是房里没人,大长公主的两个女儿出嫁没一个是看门第,轮到孙女自然不会从门第那挑,就是挑,咱家也不差。”

915 俏皮话() 
尤太夫人可不这么认为,家风好的人家京里不是没有,反正她觉得太妃不只是因为这个。

    太妃做事,不由得让人多琢磨几遍。

    国公夫人问:“那太妃怎么说的?”

    “太妃说:人老了不到闭眼不会撒手儿孙之事,总想着啥也不管,谁家的孩子自有她爹娘操心,可我就每个儿孙惦记,平武的长孙女,模样不差性子不像她祖母,像她姑,平武性子粗,我当曾外祖的就得多操心,不求曾外孙女夫家多显贵,只希望小两口过得好,婆媳融洽,妯娌们相处的好,平武也是疼孩子的,性子又要强,恨不得她啥都操心了,也不让子孙受累。不过平武这点好,虽然小时被她爹宠坏了,但她孝顺,我说什么她能听,所以我才多想着她点。这就是太妃说的话。”

    国公夫人无语,母亲回家琢磨了多少遍,能把太妃说的每句话记得这么清楚。

    “娘不会逗我吧,太妃说的啥娘听不出来?”

    尤太夫人说:“我不是想不会那么简单吧,你们不知道,我年轻那会见过太妃,跟着你祖母进宫,太妃见谁都笑眯眯,根本不像传说中的受宠嫔妃,说话滴水不漏,那说话,没一个字夸我,可我就听得心花怒放,出宫了还迷糊,头一回听人说我好,哪都好,回家美了好几天,把你祖母笑得,跟着夸我,可我就听得出来,说的夸张。多年过去,越来越明白,那张巴厉害的、那表面看着多聪明的,其实真聪明人让你看不出来,经过几个事才知道人家啥样。好比我,瞎厉害,比我厉害的可没母老虎这个名声。不显山不显水,哪像我,就凭外表张巴,把人唬住。”

    鲁国公夫人笑,母亲以前说,我就要张牙舞爪让人顾忌,惹了我得想想,我可不管不顾会闹出来,没法,人太笨,耍不来聪明心眼。

    “你别笑,我听出太妃说看中咱家简单事少,图的不让曾外孙女受累,这是心疼家里小辈,我不是觉得会不会还有别的意思?唉!累,和人精说话,不得多琢磨几遍?谁让我傻,不如人家。”

    国公夫人收起笑,道:“娘别多想,太妃体谅家里小辈,也不会给别人添麻烦,你老不是说了嘛,把不好的嫁给你当孙媳妇,不怕你老闹呀。”

    说完呵呵笑,尤太夫人笑着打了女儿一下。

    “那娘愿意不愿意?我嫂子怎么说?”

    “你嫂子说,挺好,说公主府大姑奶奶二姑奶奶都挺好,没什么不好的传闻,看得出公主府里没骄横人。我就奇怪了,公主府里没骄横人?问你嫂子,大长公主如何?你嫂子说,也挺好,闺女好,娘就不错,这些年没见大长公主对谁骄横,听外面的,外面人还以为我多受气哪。你听听,我算服了你嫂子,不过这个儿媳好,不然谁受的了你哥的脾气,说干嘛就干嘛,火烧火燎的。我开玩笑问你嫂子,富哥儿他爹如何,你嫂子说:挺好,家里没他太安静。笑死我了,学给你爹听,你爹说,以前有人说他必须夫为妻纲,回家揍媳妇一顿就老实了,你爹说:媳妇老实了,以后我皮痒痒你揍我呀。哈哈!”

    国公夫人笑死,爹最会说俏皮话,逗娘开心,其实娘哪里舍得揍爹,只是瞎嚷嚷。

    “嫂子这点好,没啥事让她放在心上的,我是说不好的事,她笑笑过去了,要是我非得记在心里,何时见到要刺几句心里才舒服。”

    “你嫂子才是聪明人,这个媳妇没挑错,但性子慢人也不是那没用,刚嫁进来我还怕她受人欺负,尤家人多,隔房妯娌是非也不少。我想就冲着我别人也不敢欺负她吧,可就有人非得想柿子捡软的捏,可好,捏到老虎屁股了。你嫂子慢腾腾一句歪话不听,慢腾腾话里带刀子句句还回去了,根本用不着我出面,笑死我了,你嫂子给我说,人不立起来,就是婆婆夫婿在你前面挡着,以后让子女挡着?当娘的干啥吃的?没什么事,自然当个贤妻良母,有事不动手,让嘴闲着光会吃饭呀。你听听,这是笨人窝囊人说的话?那以后我就放心了,你哥有你嫂子护着,以后孩子她也能护好。”

    国公夫人和嫂子姑嫂一直关系不错,当年范家让她守望门寡,抱着公鸡拜堂,她头一回听嫂子爆粗口。

    “守他娘的屁!就是在家当一辈子姑太太也别去范家,小妹你放心,你不想嫁,就在家,我吃啥你吃啥,想嫁,嫂子帮你找人家,你别把这当回事,谁一生还不会遇上糟心事?放在心上不值当,你过得好好的,气死范家。”

    国公夫人那会听了是抱着嫂子痛哭一场。

    守望门寡通常是女方自愿,有的男方家还劝阻,知道这一辈子不能图一时气节过下去,难熬,可范家是尤家不愿意,他们想强迫,有对外说看谁敢娶尤家女,到时婚礼闹场子,谁家也怕沾上这事,不得已,尤太夫人才求了庆王爷夫妻,把女儿嫁给鲁国公当填房,成亲那天庆王爷在场,范家哪敢闹事。

    国公夫人笑完给母亲说:“备不住太妃就是看中我嫂子,有这样的婆婆,儿媳过得舒心,再说富哥儿多好,长得好,性子好,给他当媳妇受不了气。”

    尤太夫人得意道:“那是,你两个侄子没不懂事的,谁嫁了谁有福。”

    说完侄子亲事,国公夫人又和母亲商量贵宝的周岁。

    “娘,公爷想大办,我说还是别太张扬,公爷说大长公主都说了那话,咱还不借梯子上呀,得给大长公主抬轿子,让人看看我家阿宝,就是孝女。现在公爷天天教贵宝背孝女经,说背不会不能去高家,背不会天意那天不来了,平时贵宝一哭公爷就抱着哄,要不抱着去高家了,这次任由贵宝哭闹,一副铁了心的样子,不就是背孝女经吗?父女俩一起哭,我都看不下去。”

    尤太夫人这次赞成女婿的想法,说道:“女婿说的对,干嘛不办?我家贵宝哪里错了?就生的月份不好让人躲着?办!大办!我带着你哥嫂来,还有你姨母家,我亲自去几家发帖子,咱大办!”

    有母亲的支持,国公夫人当然高兴,来的人越多越好,最好平武大长公主能来,那以后谁敢再非议贵宝?

    尤太夫人马上算要请谁家来,又给女儿说,请了谁,不来,以后看她怎么收拾。

    国公夫人赶紧道:“娘,为贵宝着想,可别说难听话,咱图的是喜庆,可不是闹气。”

    尤太夫人白她一眼:“你当你娘真傻?我就图嘴痛快,说说罢了,我还能拿亲外孙女给人落把柄?”

    国公夫人赔笑:“嘿嘿!我不是多说一句嘛。”

916 如何说() 
公主府杨书桃听了婆婆说去见外祖母,有关女儿婚事,公主婆婆没说是哪家,她也没敢问。

    女儿的婚事杨书桃和夫婿说过,夫婿说父母会做主,杨书桃无语,要是以前她不会再问,如今夫妻俩缓和了,这一年也逐渐一起说说话,说的最多的也是子女。

    “夫君想给女儿找个什么样的女婿?”

    吴长远说道:“我希望是对小蝶好的,小蝶也会中意,以后会……”

    本来想说以后会夫妻相合,想到自己,收声,不敢看媳妇。

    杨书桃就当没注意,说自己的想法:“我是想小蝶嫁个婆婆明理,婆家事少的,我是享了婆婆福,咱娘从没为难过我,家里交给我,我做错事娘说下回注意,从没给我脸色看,这一点,我感谢咱娘,也希望小蝶能遇到这样的好婆婆。小蝶心思重想的多,要是婆婆挑事我怕她会心理负担重。”

    吴长远不吱声,他早就发现女儿这一点,应该说是从那次沈静芝的事情后,女儿那会儿才多大,十岁的小娘子就心事重重,总要看他的脸色。

    那会他就觉得愧对儿女,没有尽到一个当父亲的责任,看看父母,母亲虽然偏向兄弟,但对他从小疼爱,父亲也时常和他一起叙话,反观自己,忽略了妻子,更加忽略了儿女。

    那以后,他才开始时常和子女在一起,小的还好说,长女虽然因为父亲的变化而欢喜,变的明朗起来,可还是注意看人神情,他哪天要是没有笑容,女儿就很紧张。

    吴长远十分难过和愧疚,觉得是自己造成女儿如此,这时听到媳妇说,他更加觉得自己无脸。

    没法开口,只能听着。

    杨书桃要去庆王府给他说是因为长女的婚事,吴长远心里松口气,长辈能够给女儿挑婚事,不用他为难了。

    去了庆王府,贾老太妃问怎么没带榕哥儿,杨书桃说大爷今天在家,就没带来。

    “也好,让他们父子多相处,老大心细,让他多接触孩子们。小儿离不开爹娘,娘重要,爹也重要。书娘,我知道辛苦你了,你婆婆在我面前也说亏了你,小蝶姐弟几个才长这么好,你婆婆心里有数,她就是不会说话,有什么你来给我说,外祖母会给你做主。”

    杨书桃心里一暖,起身道:“多谢外祖母,母亲对我很好,大爷如今也好,每天回府都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榕哥儿也亲近大爷。”

    太妃松口气状,说:“这就好,你做的好,老大娶了你是福气,你娘给我叨叨几回,不是怕你难过,要好好揍老大几顿。以前外祖母在宫里,着急也帮不上忙,以后你放心,谁也不会作妖,我第一个就不愿意。”

    关于吴长远之前之事,太妃从没在杨书桃面前提起,一是过去的事了,没必要提出让人多想,二是也没单独见过大外孙媳妇。

    杨书桃知道她能嫁进公主府是太妃做的主,原因她娘让她别问,具体她娘也不知,让她当好吴家媳妇,千万别丢了娘家的脸面。

    “是我让你娘先别多说,怕你娘说不清楚,关于小蝶婚事,是我挑的人家。鲁国公夫人的娘家侄子,你娘嫌不是长子,你娘心气高,总想让嫡长孙女嫁个好人家的嫡长,她也是一片为孙女的心。可我到了老不死的年纪,见得多,特别是见得勋贵人家也好,高门也好,有的初见花一样的小娘子,嫁人生子再当婆婆,女子这一生,各种各样。你也知,外祖母是皇家人,有儿孙,可出宫之前也享不了儿孙福,年轻时,睁开眼就是想事,年纪大,睁开眼就是回想过去,回想那些花一样的小娘子现在如何。嫡长媳,一大家子的主母,从新妇开始,忙到孙子娶新妇,那人家是从小受的就是嫡长媳的教导,同样是辛苦,几岁开始被女四书,刚走稳就学礼仪,十二三岁学管家。你娘心疼孙女,从没有这么要求哪个孙女如此,可人又心气高,也不想想嫡长媳是那么好当的?出嫁才十六七,谁还把你当娘家的娇女看,一家子几十口人盯着,看能否胜任嫡长媳。所以我就想,要是我的女,我的孙女,外孙女,曾外孙女,我会心疼的睡不着觉。”

    杨书桃哪里会想女儿是嫡长女要嫁嫡长子才行的问题,随着太妃说,回忆自己从小学的东西,其他堂姐妹可以玩,可以偷懒,可以给爹娘撒娇,可她从来没有过。

    娘心疼的哭,可又狠狠心,因为家里选了她出来,好和公主府或者庆王府联姻,定了是公主府母亲松口气,说比嫁给庆王府强,因为有庆王妃这样的婆婆,杨家让她学得那些拿不出手。

    就这样杨家多少堂姐妹羡慕她,嫉妒她,可她们不知,那时她有多羡慕她们能有时间玩耍。

    大女儿吴琼,婆婆从没严厉要求要如何教导成什么样,杨书桃自己也认为女儿和她不一样,女儿有当长公主的祖母,有个当王爷的舅爷,不像她,杨家最大的也是曾祖父,六品太医。

    听了太妃的话,杨书桃明白,既然没有给小蝶嫡长媳的教导,嫁给嫡长小蝶能担的起来吗?

    还有小蝶这样的性子,在大家族里当嫡长,用不着别人,她自己都会把自己憋屈死。

    杨书桃感激公主婆婆想让女儿嫁嫡长子的心,她亲娘也在说这事,又感激太妃为小蝶着想。

    她给太妃深深福身,“多谢外祖母为小蝶操心。”

    “都是我的儿孙后人,应该的,你回去给小蝶好好说,她祖母和我都是为她好,大长公主的亲孙女,吴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