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星高兆-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老太妃一笑,心想也不像娘,有老臣说像成宗帝。

    皇太后见太上皇来这一趟让太妃情绪低落,忙转话题,说些逗趣事。

    “前几天乐安来了,给我说宫外袁家的事,我给皇上交代过了,千万不能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家送女进宫,又给皇后交代,后宫管好了,要是哪个玩花样就禁足,什么她娘家势力,她娘家难道不是给朝廷出力是给女儿出力?”

    鱼皇后是先太后物色的,皇太后一直不满意,后来生了三个嫡孙后才变了态度,之后又生一子,又经过宫变,皇太后受伤,鱼皇后亲自服侍,洗换上药都是亲手,那会又没什么吃的,最后别人一天一顿,但给皇太后和最小的皇子一天三顿,才让皇太后强撑着活了下来。

    淑妃贬为庶人后冷宫里关着,皇太后就让人每天给她一顿米粥,一个月才让洗个澡,说尝尝她们遭受的罪。

    “乐安现在享福了,罗氏进宫给我说乐安是真的喜欢明珠,对罗氏也孝敬,我让乐安以后也得这样,她可是皇家女,不能丢了皇家女的脸。乐安说了,将来巧云进门,她啥也不管,就当那老封君。我心想你想管估计也斗不过巧云。太妃,你说巧云怎么长的?一点不像小门小户出来的,她大姐和她一样?”

    贾老太妃笑道:“不一样,所以有人以为薰生媳妇是原配生的,那江氏是填房,当年我一见,也以为是,江氏长的好看又显年轻,巧云和她娘长得像,薰生媳妇像她爹,姐俩长的不像,性子更不像。”

    皇太后也笑,“尤夫人和蔡夫人,那是长得像性子不像,尤夫人是外祖家长大的,可巧云姐俩可没分开,这也怪了。”

    “要不说一样米养百样人,五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哪。”

    说到这皇太后想起小女儿丰原,怎么就她这么顽固,虽说现在守着儿子过,可年纪轻轻当寡妇,唉!

    俩人说了会话,贾老太妃告辞,皇太后送出门,让太妃啥时想进宫就来,她随时欢迎。

    公主府寿宴热热闹闹,高兆根本顾不上和娘家母亲说话,见大嫂的母亲杨太太一直关照母亲,对大嫂感激笑下。

    杨书桃是给母亲说过,宴席上多照顾弟妹娘家母亲。

    江氏和女儿就打了个招呼,她出门应酬就用女儿教的微笑点头,幸好和杨太太坐一起,有杨太太帮着她。

    宴席散了和老爷回家,见老爷红了脸,以为喝多,高文林说没喝多,是高兴。

    高文林看到女婿大变样,心里高兴,他一直留意,知道女婿从福建回来后去了户部,又出门做事,成家立业,不管能不能做大事,一个公子哥,做到这一步,高文林觉得很好。

    刚女婿又亲自送出门,高文林夸了几句,自己兴奋的红了脸。

    回到家,女儿巧云进屋,高文林看女儿有话想说的模样。

    哎呦!小女儿就是大女儿说的那种让人猜的人,累。

    “有事要说?”

    巧云道:“爹先休息,下午我去书房等爹。”

    高文林起身,这个女儿很少给父亲说事,还是先听听吧,不然没法休息。

    “去书房吧,爹不累。”

    去了书房,下人端茶进来,巧云接过递给父亲。

    高文林喝了一口,道:“什么事?和你大姐有关?”

    他只能猜到这,不然会有什么事。

    “不是,是陶家的事。”

    高文林哦了声,陶家?知道女儿和陶家那个小娘子一处玩,有时会去陶家,但陶家又有何事?

    “陶家来了两个宫里出来的嬷嬷,陶娘子每天上课,学的东西和我学的不一样。”

    高文林还是没听出来里面有何事,丰原嫁到陶家,从宫里要两个嬷嬷没什么奇怪,陶浙涌的堂妹是陶家唯一的嫡女,从小有教养嬷嬷不奇怪,巧云还有个宫里出来的嬷嬷跟着哪。

    “之前在宫里住着的时候,皇后和太子都住在福秀宫,我觉得太子中意陶娘子。”

    高文林放下刚端起的茶杯,女儿这话信息量就大了,莫非太子妃内定了陶家?

    得好好想想。

    “爹知道了,你回去吧。”

    高文林习惯的嘱咐一句:“这事别给别人说。”

    以前和大女儿说惯了这话,习惯性张口,要是大女儿,那就是一句:“我又不是大嘴巴。”

    可小女儿的神情,靠猜,猜出来的是:我又不是大姐。

    高文林心里叹气,儿大不由娘,女大爹发愁,两个女儿没一个省心的,小的越长越让人吃惊。

812 看上谁() 
高文林回屋躺下就在想女儿说的话。

    巧云不会像大女儿那样,她要是说事,得把自己怎么想的怎么得出的结论说出来,最后来句肯定是这么回事。

    可巧云说几句话,意思你去想吧。

    所以高文林就想了,太子中意陶家娘子,宫里派人来特别教导。

    朝廷选太子妃很少到年龄才匆忙定下,当年皇上定下鱼皇后,鱼皇后那年十三,算晚的了,也只要是那时的皇后和皇太后别劲。

    高文林想了半天,得出的结论和吴驸马想的一样,那就是陶家没上的台面的外戚,陶娘子又是丰原夫家侄女,以前的陶翰林学生朝里为官的不少。

    再等大女儿回娘家问下吧。

    高文林又想到今天的鲁国公,哎呦!太热情,那架势不由得让别人琢磨,搞的他现在小小职务,见他的人分外恭敬,顶头上司刘府尹就差和他称兄道弟了。

    还有,还有那个可恶的左侯爷,虽然笑着和他打招呼,眼里的鄙视很明显,啊呸!

    这会高文林希望传说中的乐安最好能折腾折腾他。

    旁边的江氏给高文林在絮叨今天的宴会,说起鲁国公夫人抱着花贵宝,那花贵宝见了江氏就要抱,搞的她挺尴尬。

    “我就发愁高兴,如今可以选人家了,就是京里谁也不熟悉,老爷多上点心,让我说隔壁严家就不错,我也让大姐打听下严家有没有年龄合适的。”

    高文林嗯了声,心里想还是先问问父亲,嫡长子的婚事马虎不得。

    高兆也见到了花贵宝坐在母亲怀里,鲁国公夫人笑眯眯,一点不吃醋。

    其他人脸上的表情各种各样,乐安县主和尤夫人看到后交头接耳,时而压低声音笑。

    高兆想大弟的亲事在哪,下回见到太妃,问问好了,太妃看问题比较长远,听听她的意见。

    等客人都走了,平武浑身酸疼,打发两个儿媳回屋。

    昨天回来没空见小儿媳,今天看了,和落落大方的大儿媳还是有差别。

    看看越来越出色的儿子,再看儿媳,心里一丝不郁。

    多好的儿子就娶了这么不起眼的媳妇,想想昨天母妃的训斥,如果不是她陪着母妃出去胡闹,自己能规劝母妃脱口说错话?

    平武看着小儿媳背影皱眉,吴驸马叹气。

    高兆感觉到公主婆婆眼里的那丝不耐,心里一沉,不知发生何事。

    好不容易婆婆对她有了接受,怎么一下回到解放前?

    昨天见了自己穿那身衣服脸色就不好,后来公婆去了王府,昨天人多,没见婆婆有什么不对,全程都是欢喜,今天更是。

    那为何人露出那眼神?

    是看到这么多高门户,再看自己爹娘,心里别扭了?

    高兆还委屈哪,我家又没骗婚,是你家上赶着来提亲,这会嫌弃?

    如果因为我个人问题不喜,知道自己欠缺很多,能接受,如果看不起我娘家,那我不接受。

    哼!

    高兆也气呼呼,回屋换了衣服洗了脸,炕屋里躺下,吴长亮以为她累了,进来一看,手帕盖着脸。

    刚要伸手去拿开,听到高兆说了句:“别动,我在思考人生。”

    语气闷闷的。

    吴长亮诧异,发生何事?

    手帕下又发出声音:“门当户对很重要,这是我思考后的结论。”

    吴长亮明白了,他不会觉得高兆是因为见了今天的场面觉得自卑,让兆妹的话来说,同样一个鼻子两个眼,谁也不比谁差,不会管别人怎么看,过自己的日子。

    那就是母亲,吴长亮知道以前母亲嫌弃高家上不了台面,今天来的客人,只有高家地位最低。

    吴长亮沉默。

    高兆半天没听到声音,偷偷掀开手帕,见他坐着发呆,又气呼呼放下手帕,继续思考人生。

    突然吴长亮说了一句:“兆妹看上谁了?谁还比我会爬树?”

    冷不丁言拙的人说句笑话,是让人发愣,不是发笑好不好?

    “我看上和我在松山所骑马的那个臭小子,在福建和我爬山的那个坏怂,还有这几天夜夜拥我入怀的那个……”

    没说完哪,身子被压住了,嘴被堵住了,手帕都没拿开。

    高兆睁大眼睛,隔着手帕看到一双眼睛。

    “唔唔……”

    唔也不好使,半天才放开她。

    高兆拿开手帕,喘着粗气,推了一下他。

    不过心里好受多了,不该把情绪带到夫妻之间,可就是控制不住。

    “有什么多想想我,还有高兆兆。”

    吴长亮伸手摸她腹部,高兆把他手打开,才几天就盯着她肚子了。

    “儿女是缘分,何时有我都欢喜。”

    听了他的这句话,高兆搂上去,这还差不多。

    一会松开,高兆下炕,说要去大嫂那,帮着收拾宴会完了的后续杂事,让吴长亮先洗个澡休息。

    吴长亮洗了澡换了衣服去了荣禧堂,吴驸马看见儿子进来,嘘了一声,摆摆手。

    然后吴长亮跟着父亲去了书房。

    他原打算母亲寿辰过了后,初十就走,这次要去晋阳方向。

    时间已经定了,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不可能因为兆妹改变行程,但这么走,他不放心。

    吴驸马招呼儿子坐下,说道:“我打算这个月十五带你母亲去城外庄子里住段时间,你母亲一直盼着你成亲,如今也该好好休息。”

    吴长亮没想到父亲说这事,觉得有些意外,外祖母刚出宫,母亲怎么会住到城外庄子?

    吴驸马故意轻松道:“是我安排的,你心疼你媳妇,不然来干嘛?我也心疼我媳妇,让我和你娘也轻松轻松,你走以后,让你媳妇替我和你娘尽孝,多陪陪你外祖母,这事你走之前再说吧。”

    吴驸马前天晚上是给公主说了这话,他如何不了解妻子的性子,刚看平武那眼神,万一儿子走后,婆媳俩有点什么,儿子回来怎么办?

    还有,据他知道的,这个儿媳和别人家闺女不一样,万一儿子回来,媳妇跑回娘家了,一切都糟,平武更难受,不如带平武放松下心里,等有了孙子,平武注意力在孙子身上,也就不会针对儿媳摆什么脸色。

    平武可是一点不会伪装的人。

    哎哟!我一个大男人,尽操着妇人的心。

    

813 受连累() 
吴驸马是为了家里的和睦,也为了平武的身体,多年为儿子的操心和付出,心里累,身体也累,盼着儿子成了亲,又去了趟福建,回来赶上宫变,又等着太妃出宫,一直到现在,没歇过,干脆夫妻俩啥也不管,好好休养一段时间。

    吴长亮听了父亲的话,多少明白母亲还是生了气,他也不猜为什么,只是想自己走后,高兆该如何?

    唉!又不能带媳妇出门。

    高兆想着不管如何看在吴长亮的份上,做自己能做到的,到有机会要表示下我身为高家女不丢人,我父母也不丢人,如果嫌弃那就不要这个亲家好了,反正我爹娘不嫌弃我。

    其实她想岔了,平武还没那么没品格,她对高家没有什么想法,以前是以前,成了亲家,她没有看低高家。

    只不过就像贾老太妃说的那样,迁怒,被母妃和兄弟说了之后,心里难堪,刚好高兆掺乎那天事里,母妃说不得弟弟训不得,那股火冲向高兆了。

    考虑儿子,没训斥她,但平武是谁?她这样已经是够收敛压着气了。

    好在迁怒只是一阵,儿媳并不是做了多让她接受不了的事情。

    当驸马提出安排了十五去庄子里,平武没有多想,因为那天回来驸马就说过这话,她只有甜蜜,还有不放心。

    “娘刚出宫,我就去住到庄子里,不然带娘一起去?”

    平武说完眼睛发亮,脾气归脾气,性子归性子,对娘的孝顺平武不是作假,心里也心疼娘。

    驸马道:“过两天去安弟那问问,娘如果去,就一起,让咱也尽尽孝心。”

    平武欢喜了,反正家里没事,大儿子一家好好的,儿子时常陪子女,比以前有精神,小儿子初十又外出。

    想到这平武说道:“那就让薰生媳妇一起,娘喜欢她陪着。”

    话说完,脸上出现古怪神色。

    吴驸马装着没看见,他知道太妃不会和他们一道,这会顺着平武说话。

    “也行,娘如今喜欢热闹,薰生媳妇陪着娘正好。”

    吴驸马故意笑了笑,道:“这个媳妇娶的费劲,娘跟着操心,表哥跑断腿,不过娶的不亏,儿子好了不说,小两口看着感情也好,我们去好好养养身体,今天看了鲁国公,我心里不服气,鲁国公比我还大,那精神头,抱着小闺女气都不喘,以后薰生有了儿子,我也抱着出去,没事去国公府显摆显摆,让他在我面前嘚瑟。”

    平武跟着笑,对去庄子一点没多想。

    吴长亮在家里还要呆几天,高兆没心思考虑别的,回娘家等吴长亮走了之后再回,公主婆婆要有脸色,别怪我说难听话。

    哄人我会哄,是因为大家都高兴,不能让我憋气热脸贴冷屁股。

    难听话我也会说,哼!大不了拐个上门女婿回娘家。

    当然这是高兆赌气的心里话,真要如何,她没那么傻,不考虑自己还得考虑家人。

    最主要吴长亮对她的腻歪让她有了底气,敢在心里说狠话的底气,来真格的,当公主婆婆是摆设哪?

    太上皇见了都发疯的人。

    高兆只有在吴长亮身上使劲,牢牢抓住他才是真的。

    白天想方设法给他做个吃的,夜里缠缠绵绵,唱个小曲,说个笑话,终于有次夜里洗了两次。

    高兆心里吐槽:好像我在强求一样,不过对他的克制很佩服。

    过了两天,平武一早吩咐让吴长亮夫妻跟着去王府。

    高兆偷着打量,见公主婆婆神情很好,见了她也没变脸色,心里纳闷。

    到了王府,贾老太妃在院里散步,见她们来,招呼亭子里就坐,说屋里闷。

    她在宫里,大多数时间在屋里呆着,所以在王府,吃饭睡觉回屋,其他时间尽量在院里,不是散步就是晒太阳。

    “安弟哪?”

    “他们夫妻俩回华家了,我估摸着这两天你们会来,薰生没几天要走了吧。”

    贾老太妃知道外孙这趟要去晋阳,那是她家乡,虽然在家只有十年,但父母埋在那,最深的记忆是那里,有时做梦,梦里饿着肚子放羊,顺便拔野菜。

    “是,外祖母,我想去榆树庄看看。”

    “别耽误公事,没时间就算了,你表舅说明年带着你表哥回去,在京里长大,但不能把祖宗根本在哪忘了,你千万别耽误公事。”

    “正好要去那,不会耽误。”

    贾老太妃点点头道:“那就好,去了也别大张旗鼓,去坟上添把土,替外祖母磕几个头,说一切都好。”

    太妃心里想,明年一定跟着牛娃回去一趟,不然死不瞑目。

    所以现在就要活动身子,不能走到半道躺下了,侄子就要把自己送回来。

    说这些有点伤感,贾老太妃让外孙去找世子,她和女儿说侯家的事。

    “没来得及给你说,那天去庙会是见个人,奚家的小娘子。”

    平武一愣,奚家的?京里姓奚的只有一家,以前的大皇子的舅家。

    “母妃是给谁相看?”

    太妃就把侯家的事说了,“奚家那个小娘子不错,不是因为受连累,嫁侯家还委屈了哪,你表嫂没看上,她也没见过人,反正她做不了主。你表哥说奚家不错,那就不怕别的了,人也难得,我看可以结这门亲事,侯家缺脑子好使的媳妇,奚家小娘子看着斯文,好歹她父亲是国子监的先生,头脑够用,侯家嫡长媳就要娶这样的。”

    平武一听是国子监,姓奚,想起大儿子现在在国子监整理资料,跟着的先生就是姓奚。

    长远回来说过,对奚先生很敬佩,在他面前,自己就像白读了多年的书。

    驸马也说奚家真的是受淑妃母子连累,对奚先生也很敬佩。

    那就是奚家没问题,母妃见了人也没问题,平武不会有什么意见。

    对于侯家,平武也头疼,帮侯家就是帮表哥,帮表哥就是帮亲娘,所以她才会给了郑氏好大的脸面。

    “娘说好就好,驸马也说过奚家受了奚氏母子连累。”

    淑妃如今是奚氏,皇上仁慈,太上皇还在,对奚氏母子也没赶尽杀绝,不过皇太后说过,将来让老大去守墓。

814 啥都好() 
平武说道:“侯家要守孝,这会也不能提亲,奚家女多大?到时定了亲事哪?”

    “奚家女今年就十五了,目前她家不太好说亲,太差的奚家也不能答应,让豫章媳妇去奚家透个风,要是愿意,等宝山出了孝就定亲,不愿意再另外选人家。”

    平武道:“行,豫章媳妇是奚家外甥女,成不成的这样外人也不会知道。”

    “豫章媳妇也是个聪明人,让她去说最好,等西贝来了,我给她说,这样长辈不用出面,不成的话以后见了面也不难堪。”

    说到西贝,平武问道:“西贝成亲一年了,怎么还没怀上?”

    “着啥急?有的是成亲两三年才怀的,王家子孙多,又不等着她生子继承祖业,问多了着急更难怀,儿女缘分随其自然。”

    贾老太妃虽然这么说,那是怕女儿见了西贝去问,这个侄孙女多年跟着侄子出门在外,女子最怕小日子受凉,一个大男人哪里会照顾?

    别的侄孙辈儿太妃不操心,唯独西北她一直留意。西贝她娘偏心眼,又有点马大哈,所以太妃让太医给西贝把了脉,说是宫寒,得调养。

    女子最怕得这个毛病,不仅难怀孕,年龄一大浑身都是难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