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星高兆-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西贝又兴奋的说她收到了很多礼物,谁谁给她当攒客,王小二母亲来给她插簪。

    高兆对京里的人和事一无所知,只听她兴奋的说个不停。

    玉青瓦是跟着她去,又跟着她一起回来,也是兴奋的说谁谁谁怎么了,哪个小娘子好看等。

    贾西贝说了一会找了个借口让她出去,然后悄悄给高兆说:“兆姑母,我叔祖母问你来着。”

    高兆惊讶,问道:“问我什么?”

    “问你和我表叔的事呗。”

    “那你有没有乱说话?”高兆紧张,再洒脱,公主也是她未来婆婆,又一副高傲模样。

    贾西贝白她一眼,说:“你真当我是三八婆呀,反正我就捡好的说。可我就奇怪了,表叔回家难道没有说吗?”

    高兆心道:你表叔的特长是让人猜。

    “不过表叔肯定不会主动说,问他话都很少张口的。我说兆姑母,你每天跟他在一起跑步,他不说话呀,就傻跑?”

    高兆瞪眼:“长辈的事少打听。”

    “切……,兆姑母,你说等你及笄了,会不会去京里?”

    “我一个人去京里干嘛?”

    “到时住我家呀,我给我祖母说了,你和我住一个院子。”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我哪里也不去,我就要和我爹娘住一起。”

    “嫁人了还和你爹娘住?真要找上门女婿?”

    “嫁了人就是我自己的家了,出嫁后当然不能住在娘家。”

    贾西贝哧哧笑,然后说道:“将军府离公主府不远,以后咱们就可以经常串门了,到时我去找你,王家人太多,来了光给人请安都要大半天。我这次回去去王家了,王小二母亲说我是福星,旺夫,我就想那是因为我和兆姑母在一起久了沾光的缘故,不过王家不知道你的事,王小二没说,这点好,交代他的事他不会乱说,他要是大嘴巴,那不就是三八汉了吗?嘻嘻!”

    就知道你是大嘴巴,高兆赶紧交代她,“西贝,这个三八可别四处去说,让神仙知道了下辈子让你投生个哑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贾西贝着急道:“我给我娘说了,说以后别在挑我的不是,我可是三八婆投胎的。”

    晕!还有以这为荣的?

    “以后再也不能给别人说了,交代小丸子一声,还有烧烧香拜拜菩萨,就说不知者不怪,我那天被你逼着说,回家就烧香了。”

    “兆姑母也不早说,小菜,赶紧拿香来,我得好好拜拜,明天一早去观音寺,我可不想下辈子当哑巴,让我不说话,可难为死我了。”

    高兆就看见贾西贝在个佛龛面前烧香磕头,她捂嘴,没听出来她是信口胡说的吗?

    那我也来拜拜好了,以后让我说话谨慎点,不能满嘴跑火车了。

    拜完后,贾西贝约她明天去观音寺,高兆找了理由不去,她不能在菩萨面前献丑。本来菩萨不记得她这个小人物,一露面可好,眼熟,被菩萨记住那就完蛋了。

    贾西贝以为她和表叔有约,也就没有勉强。

    今天人又没凑齐,钱玉兰没来,吴迎春也没来,所以三个人,胡说八道一顿散了。

    高兆回到家后就看到一小纸条,也不知道师兄,怎么派人送的,高家人都没有发现,纸条上画了两个小人跑步,高兆笑了。

    第二天甜蜜的约会开始。我的约会是早晨起来跑步,也够稀奇的了。

    吴长亮现在跑的时间长,也不像之前那么气喘了,高兆心想,身体素质还是可以,从小金枝玉叶一样的长大,补品没少吃,所以身体底子还行。

    转眼就到了四月,府试要去京里去考,不仅京里的都要回去,武成县过了县试的都要去。

    高文林拜托贾先生找了个客栈,江二舅提前和郑家的人一起参加府试的去了京里。

    贾西贝一众人也回去了,吴长亮独自留在武成县。临走前,贾西贝说十天后回来跑城墙,一定得第二,因为知道跑不过高兆。

    高兆每天晚上带着大弟和师兄跑步,回来又带着巧云在贾家和师兄练习咏春拳。

    江氏让吴长亮来家里吃饭,不然女儿带着几个弟妹去贾家,贾家又没个长辈在,别说长辈了,小辈也没,还不如在自己眼皮底下哪。

    之后就是跑完步回来,吴长亮在前院和大小师妹练会拳脚,大师妹再教她一些算学,然后吃午饭,下午他自己在前院看书学习,有时高家祖父来看看他学的,就是很少说话,吴长亮也不说话,行礼招呼完,各干各的。

    吃了晚饭,高文林顺便教下徒弟,再和徒弟一起学习,也不会学多晚,女儿说了,眼睛要紧。。。

    高文林看这女婿真跟上门女婿一样了,除了早饭,一天两顿在这吃,他要留徒弟住下,难道也会答应?

395 同道人() 
吴长亮对此稍微有点遗憾以外,却很高兴。。。

    他没觉得在高家有啥不好,每天可以跟师妹见面,一起跑步,一起练拳脚,一起学算学。不过他倒没有师傅想的那样想留住在高家的想法,对于住处,他不太喜欢换地方。

    高兆见家里人这么做,就知道对她跟师兄的婚事没有意见了。每天充满了美泡泡,从早晨一睁眼开始冒,扑哧冒一个,一会扑哧冒一个,一直冒到晚上躺下。

    躺下想,扑哧扑哧,不对,咋跟放那个什么似的。

    就这么充满喜悦的,不知不觉的一晃又到了贾西贝他们回来。

    那就是相约要去围着城墙跑的日子。

    到那天,小娘子们全部穿的男装。钱玉兰因为家里祖母生病,一直没有露面。

    高翠带着巧云要去看热闹,高阳荣正在觉得自己是个大人的年纪,任由高兴荣怎么游说也不参加。

    那天学堂放假,学子们也都去了。高兆到了城墙东门口一看,哇,好多人,县里有些人听说也来了。

    她怎么看到父亲好像在,仔细一瞅,哇,张县令也来了,身边有个十三四岁的儿郎,正好奇的向他们打量着。

    高兆几个上去,给县令行礼。

    张县令幽默的说道:“高大公子,这是小儿,今天就跟你们一起跑一跑了。”

    高兆纳闷,为什么不跟着儿郎要跟着她们?但是看那张儿郎笑眯眯的模样,还眨眨眼,一下猜到了,是一个小娘子。

    看她那神情,好奇中透着喜悦,估计是同道中人,好玩的性子。

    几个小娘子互相见礼,张县令的女儿叫张玉梅,比小丸子大一个月,不一会就姐姐妹妹的称呼起来。

    今天准备参加跑步的,除了贾家的这一帮人,学堂里的学子来了大概十个,跟着高兴荣站一块,个个跃跃欲试,一脸的兴奋之色,因为从来还没有这种活动,都觉得新鲜。

    高兆看了一下,师兄和王荆州他们在一起,吴长亮今天穿的很精神,类似练功服的服装,而那些学子们,就是平常上课所穿的。

    王荆州是在贾西贝的强迫下,穿的和吴长亮一样,他一脸的别扭神色,不自在的老是揪衣服下摆。

    王立州换上了他自己从家乡带来的,像下地穿的一套衣服,不过倒适合跑步。

    看着热闹的人,张县令开口说了几句话,类似开场白,没提高家贾家,以学堂的名义说了这次的活动。

    高文林拿出一幅字,他事先听女儿说的一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又说了大家尽力而为,能跑就跑,不能跑就停下,会有马车一路跟随。

    不知张县令从哪弄了一个哨子,他走到前面,哨子一吹大手一摆,所有参加的开始跑起来。

    高兆是边跑边注意看,她得为这几个小娘子负责,别一个光顾傻跑。

    四月的天,已经开始有点热,这些都是没这么长跑过,再别哪个给绕晕了。

    刚开始一刻钟,贾西贝她们还蛮有精神,接下来玉青瓦就跑不动了,高兆立马让人扶她上车。

    那些学堂里的学子早就气喘吁吁,流着汗,歪歪倒倒,又强撑着,没过一会儿,又有几个东倒西歪的被扶上马车。

    王荆州是有心陪的西贝妹妹,可是力不从心,实在是坚持不了,大口喘气的跌坐在地上。

    最后男子这边只剩下高兴荣、吴长亮,和王立州,小娘子这边,高兆没想到是张玉梅反而一直跟着跑,没见她多气喘。

    吴迎春那就不用说,从小练武,跑步对于她来说小事一桩,贾西贝是在玉青瓦下去没多久,也就下去了,和玉青瓦坐在马车里,一路跟着喊加油!

    高兆跑了第一,吴迎春第二,吴长亮第三,高兴荣第四,王立州第五,张玉梅第六。

    高兆是没有放开跑,她要照看后面的,这时候不是她出风头的时候。

    本来她想把第一让给吴迎春,但是她也看出来了,吴迎春在控制速度,不想超越她,要不然的话,都放开跑,还不定她跑不过吴迎春哪。

    张玉梅十分兴奋,她可找到组织了,这次来父母跟前就对了,幸好自己聪明,想办法哄的祖母让叔父派人送她来武成县。

    关于奖品的事,吴长亮给高兆说了,他来准备。姚师傅买了一堆烧鸭烧鸡,张县令准备了几本书,当成奖品颁发。

    小娘子跟儿郎,分开算的名次,谁都心里有数,学子们也知道是高兴荣大姐和先生孙女几个小娘子,对坚持跑下来的三个小娘子实在是佩服。

    那没有坚持跑下来的学子,也有奖品,有些没报名的人很眼馋,追着高兴荣问,下次什么时候跑。

    这个高兴荣哪知道。跟着一起来的周先生,趁机说,三月举行一次。

    高阳荣没有参加,他是觉得有点傻,这会儿也悄悄跟哥哥说,下回可别忘了带上他。

    高翠等颁奖完了才走到高兆跟前,关心的问侄女累不累,又悄悄给高兆说,让薰生一会回家吃饭。

    别看高翠嗓门大,但只要在外面场合或人多的地方,她就灭火。

    高兆悄悄看了眼师兄,发现他也在看向这里,她忙转头,人多别让别人看出来。

    但不知这个情景让观察她们这几个小娘子的张玉梅发现了。

    张玉梅回家后就问父亲:“爹,那个长得好看的跑到第一个的吴公子是哪家的?”

    这会了,张县令早就知道,贾家跟吴长亮的身份,听女儿这么一说,吓一跳,女儿可,看上那吴公子。

    “怎么想起来问他了,我可跟你说,那可不是咱们可惦记的人,爹还想好好干几年哪。”

    “谁惦记他了?爹,我只是发现他和那个高家大娘子,俩人之间有问题,他俩人可能是私相授受了,当我看不出来,哼!我这人只要一看人的眼神,就能够猜出来。”

    张县令无语的望着女儿,没想到把女儿留在老家,长着长着就变成这个性子。

    真不知道这是随了谁?要说随了祖母,张县令心想,自个娘可没这么多心眼子。

396 可惜了() 
张县令过年的时候给家里捎信让女儿来武成县,他也是受了高文林的刺激。

    当初高家大娘子跟着贾先生去松山所,高文林天天念叨闺女,所以张县令也就想把女儿接到身边。

    大儿子已经成亲留在家里,来武成县任职只带了小儿子,大女儿嫁了,就这个闺女被他娘留在老宅,夫人想起,也常常掉眼泪。

    张家收到信后,并没有告诉张玉梅,他们是不想让她回到父母身边。

    张县令大儿子只过了童生,还没中秀才,他想办法让儿子去了老家附近一个学堂念书。大女儿今年十八已经在当地出嫁,张玉梅是次女,小儿子他们随身带着。

    张县令离开家时小女儿不到十岁,而他多年科考,在家时间也不多,对这个小女儿没啥具体印象,只记得小时候很乖巧。

    谁知这次来了之后一瞅,郁闷了。原来他多少有点瞅不上高主簿对女儿太娇惯,所以高家大娘子才长成这样,没点小娘子样。

    可这会儿看女儿,还不如高家大娘子哪。

    张玉梅不知父亲给家里捎信让她去武成县京城,她是从伯父家的堂姐那儿知道的。

    她在家一直跟着祖母过,张家老太太心里也不想让孙女你离开她。一是养了这么几年也有感情,二就是,这个在外地当官的儿子,她总得留他一个子女在家,免得就像大儿子说的,翅膀硬了,回头不好拿捏。

    张玉梅再怎么跟祖母亲,还是期盼想和父母在一块。她也知道,祖母想把她许给大伯娘家的一个侄子,好让家里的兄弟,将来父母不在了,也能够拴在一起。

    可她知道,现如今她已经是官家小娘子的身份,自然想往好里嫁,怎么能看上大伯娘家的侄子?

    倒不是看不上乡下人,而是看不上那个打着在学堂里读书,成天吃喝玩乐,小小年纪,就会勾搭小娘子的那种人。

    张玉梅就想了个主意,去找了大姐,然后哄骗祖母说,听说京里要选秀女,七品官以上的子女都可参加。说是父亲捎信给大姐偷偷说的,有关朝廷方面的事不能乱说,露了风声父亲就做不成官了。

    一顿忽悠把张老太太给忽悠住了,然后张老太太就跟儿子商量,虽然可惜其他的孙女没有参选的资格,张家这唯一的一个,那也不能耽误了。

    赶紧送到她爹跟前去吧,所以张玉梅就这样来到了武成县。

    张县令听女儿说了怎么回事之后,和夫人大眼瞪小眼,女儿胆真大!不过她小小年纪哪来的这个主意?

    问了后,女儿说跟祖母看戏,戏上不就是选秀女当宠妃的吗?

    张县令更吓,女儿难道有这个雄心壮志?

    可张玉梅说别把戏曲当人生,只有伯父他们才做那个美梦,她可不傻。

    张县令这才放心了,不然有这么个伟大梦想的女儿要嫁给谁呀。

    张夫人很高兴,不管怎么样,朝思夜想的女儿来到了面前,虽然和想象的大不一样,但也欢喜。

    张县令只好继续哄着送女儿来的兄弟,好吃好喝的招待了,又买了一堆东西,给了银两,赶紧把他打发走。

    万一兄弟在这说漏嘴了哪,但也千交代万交代,这事儿还没公布,他也是小道消息,可别在外乱说,不然他就要回家种地去了。

    硬头皮帮女儿圆谎。

    张玉梅在老家长大,父母不在跟前儿,姐姐出嫁了,哥哥在外面求学,亲近的只有嫂子,但是嫂子在张家也做不了主。

    所以她从小学会了察言观色,讨长辈欢喜。好在性子开朗。爱说爱笑,哄得祖母也心疼她。

    她也时常把父母给她的一些小东西分给堂姐妹们。免得看她不顺眼,一个屋檐下就你特殊,任谁心里也不舒服。

    张县令虽然让女儿过来,又发愁,女儿十四了,该找婆家了,这要怎么选?

    让女儿和贾家高家梁子交好,那是必须的,也是他让女儿来的主要目的,实情不能说。

    那他也学着女儿忽悠吧。

    “玉梅呀,爹看你和高娘子年岁差不多,她是个性子好的,还有贾先生的孙女,你没事儿和他们去玩,我看你和她们准能玩到一处,对了,让你娘办个花会,就用你的名义,请谁让你娘看着办,有啥不清楚的问你娘,再让你娘带你做些衣服,买些首饰。”

    这些都是坐在回家的马车里父女俩说的,到家后,张玉梅甜甜的叫了声娘,偎依在张夫人身边。

    张县令看了脸抽抽,这变脸变得也太快了,咋没给爹这么撒娇的?

    张夫人爱怜的搂着女儿,问看的比赛如何?她没想到女儿去参加了,当时女儿说穿上男装,人多不打眼。。。

    张县令就把刚才说的举办花会的事情说了。

    “老爷,我也正想说呢,前两天我就打听了,贾娘子回京还没回来,过几天,我就给她们下帖子,对了老爷,钱太太回来了,怎么听说身体不好,在休养,钱老太太也病了,钱家最近是怎么了?我明天派人送些礼吧,今天钱县尉过去了吗?”

    “没,说家里有客来,钱家儿子和女婿今天也没来。”

    想到这张县令想到什么,把女儿打发走,对夫人说道:“我倒是看中了郑家的那个郑学良。”

    “就是县试考第一的郑家子?”

    “是他,这要是给咱们当女婿多好,只可惜。”

    张夫人心动了,问道:“怎么说?难道定亲了?”

    张县令摇头道:“定亲是没定亲,不过我听周先生说,贾先生对他格外看中,贾先生还有个孙女,没准也有这打算,那我就没必要插一杠子了,免得得罪人。”

    “老爷说高家真能……”

    “不好说,我也是猜测,但具体为了什么,就不知了,太奇怪的事了,没理由呀,我看高娘子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可怎么就让……,不好说,这方面你可千万别给玉梅说,她年龄小,再说出去,那就给自己惹祸了。”

    ?张夫人应了,自不敢给女儿多说,只是交代她,来了就要和县里的小娘子多来往。

397 不好使() 
张夫人选了一个吉日,在家里办花会,给平时来往的女眷们发了帖子,接到帖子的人家一打听,是县令家的小娘子来了,各自准备见面礼。

    江氏在比赛完那天,就知道县令之女来了,早已准备好了见面礼,接到帖子,带女儿去赴宴。

    县令家终于有个差不多大的小娘子了,江氏自然高兴,女眷之间的来往和小娘子之间的来往,对当家老爷的做事都有帮助,那个张陈氏不就是靠她圆滑的交际能力让自己夫婿一步步往上走。

    江季同很早以前就和女儿说过一句话,贤妻贤妻,相夫教子,什么是相夫?不是女红做好了、伺候好了老爷才是相夫。

    以前江氏是不明白这句话的,是从女儿开始在她面前嘴不把门的说些话中慢慢明白。

    女儿也说过,相夫最重要的不是伺候吃喝,给相公穿暖,那些活下人都会干,大家族里娶媳妇,会看媳妇女红会不会吗?重要的是看综合能力,就是各方面的能力,管家能力,经营能力,这个经营包括经营人际关系,那就是应酬,家族里的应酬,外面的应酬,这些需要一个头脑,而不是双手。

    江氏一开始不太在意,见老爷称赞女儿的话,说明女儿的话有道理,可大姑姐一句话让她明白。

    高翠说:“唉!我就是伺候人的,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