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好相公-第4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姓对他赞誉有加,他在民间的影响力越大,他的这个太子之位就坐的越久。

    当然,作为太子,李承乾也是想为百姓做一点事情的。

    而且,他能够做这件事情,那么既然能做,为何不做呢,对他来说,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本章完)

第1401章 罪大恶极() 
    孙思达在巴中城的小日子过的不错。

    甚至可以说特别的不错。

    哪怕是在巴中城水灾严重的情况下,他也仍旧在自己的府上过着奢靡的生活。

    他是个告老还乡的官员,以前跟着李渊做事,后来犯了点小错,他便引咎辞退了自己。

    然后来到了巴中。

    巴蜀之地,是有一点让人流连忘返的,来了就不想离开。

    孙思达做官的时候,积攒了不少钱财,再加上他是告老还乡的官员,李渊对他也是宠信,他在长安城也有一些门生故吏。

    所以到了巴中城后,他得到了应有的敬重和一些权势。

    他算得上是巴中城高高在上的人,而他这样的人,难免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过相比较下,他并不担心这点,他的身份,让整个巴中城的人不敢得罪他。

    这天,孙思达在自己的府上与一众歌姬舞姬玩乐。

    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但身体还很强壮,在女人方面,更是有一点乐此不疲。

    而就在他这样玩乐的时候,几名侍卫冲了进来。

    看到这些侍卫,孙思达并没有紧张,相反,他有点生气。

    “你们是什么人,擅闯我孙府,可知道后果?”

    侍卫轻声一笑,有点不屑。

    “太子殿下有令,要你去刺史府一趟,走吧。”

    听到太子殿下传召,孙思达倒是犹豫了一下,他在巴中城的地位不低,可跟李承乾比起来,自己就是一坨屎啊。

    没办法,他只能连忙放低姿态,跟着那些侍卫去了刺史府。

    本来,他以为去了刺史府后,会去后院单独见李承乾,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来到刺史府后,他直接就被带到了大堂之上。

    而大堂两旁,衙役威武森严,带着一股子杀气。

    大堂之上,跪着不少人,这些人孙思达并不认识。

    不过,他刚走过来,李承乾的眼眸就凝了起来,厉声喝道:“孙思达,你可知罪?”

    孙思达愣了一下,紧接着心头一沉,暗道不好。

    不过,他到底是李渊手底下的老臣,他在朝堂上当官的时候,还没有李承乾呢。

    所以他很快平静了下来,道:“草民不知太子殿下此话何意。”

    李承乾哼了一声:“你用卑劣手段,对普通百姓的土地巧取豪夺,甚至不惜为此杀人威胁,你还说不知何意?”

    李承乾说的这些事情,孙思达都是有做过的,他的心里越来越不安了,以前这里的人没有人敢动他,可李承乾不一样啊,他是太子殿下,他要动自己,可就太容易了。

    咬了咬牙,孙思达继续说道:“太子殿下,冤枉,这可都是冤枉啊,草民根本就没有巧取豪夺,你说这话,可得有证据。”

    李承乾呵呵一笑:“你想要证据是吗,好,本太子就给你证据,你们把孙思达如何欺负你们的事情,都说一下吧。”

    李承乾看了一眼那些跪在大堂上的普通百姓,而他这么说完之后,这些普通百姓立马就说了起来。

    “太子殿下,草民当年手里有二十亩良田,就跟这孙思达的良田紧挨着,不过,这孙思达想要吞占我的良田,于是便派人毁我的庄稼,并且还把我的小孙儿给绑架了,说我如果不把那良田卖给他,他就一直毁我的庄稼,一直绑架的我的小孙儿,为了我家人的安全,我只能把那良田卖给他,只是他给的价钱,实在是太低了,太低了啊,简直就是要绝我的后路。”

    “太子殿下,草民手里当年也有十几亩的良田,我的良田跟孙思达的良田离的很远,不过我的良田附近有水源,他看上了那片水源,便用了一些卑劣手段,让我把良田卖给他了。”

    “太子殿下,他还逼死了我的女儿啊……”

    这些百姓平日里对孙思达是敢怒不敢言,但如今有太子李承乾为他们坐镇撑腰,他们的胆子可就大多了,把孙思达的罪行给说了一通。

    这些人每说一句,孙思达的心就下沉一些,当他的罪行被全部说出来的时候,连他自己都觉得有点震惊,这么多年,他竟然做了这么多坏事吗?

    可是,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竟然做了这么多坏事。

    等这些百姓说完,孙思达整个人都很不好。

    “孙思达,现在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孙思达本来还想硬着头皮死不承认,可刚才这些人说的都是有证据的,他想不承认,也是不行啊。

    最后扑通一下,给李承乾跪了下去:“太子殿下饶命,草民知道错了,草民知道错了啊……”

    孙思达求饶,这是他的一种本能反应,也是人类的本能反应。

    李承乾哼了一声,随即说道:“既然你做了这些事情,就要付出代价,就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来人,将孙思达带下去,秋后问斩,派人去抄家。”

    话音落下,孙思达整个人突然就瘫坐在了地上,他没有想到命运反转的竟然如此之快。

    之前他还在府上搂着美人逍遥快活,结果一眨眼,他就要蹲大牢了,而且很快就要死了。

    自己的那么多家业,岂不是便宜了李承乾?

    孙思达算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他很快明白了李承乾什么意思。

    如今,水患虽然解决了,但很多百姓的家园被毁,粮草没有,这些人的住和食物都是问题,李承乾的粮草虽然运来了,但显然是不够的,李承乾这是要拿他们当冤大头啊。

    说白了,他们就是李承乾养肥了的羊,养肥了,自然也就该宰杀了。

    可是,他也的确做了那些事情,李承乾现在用这种办法来惩罚他,也无一点问题,让他想反驳都是不能。

    “太子殿下饶命,太子殿下饶命啊……”孙思达不停的喊着,现在的他也只能继续求饶了。

    不过,那些侍卫却是根本就没有搭理他,直接押着孙思达就去了刺史府的大牢,与此同时,另外一批侍卫,则急匆匆的奔往孙府,开始进行抄家。

    这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笔大丰收的生意啊。

    罪大恶极的人,本来就该死,他们觉得很爽。

    (本章完)

第1402章 李世民悔婚() 
    李承乾在巴中之地整治那些富商、权贵。

    抄家所得的钱财和粮食,全部用来救济那些灾区百姓。

    如此,倒是让本来困难的事情,得到了解决。

    而就在李承乾和马周他们在巴中做着这些事情的时候,长安城这边,又是另外一番情况。

    夏日炎炎。

    这天早朝,一名官员站了出来,道:“圣上,薛延陀国派人送来信函。”

    听到薛延陀国送来了东西,李世民有点奇怪,问道:“薛延陀国说了什么?”

    “薛延陀国王说,长乐公主已经到了可以成婚的年龄,他想要与我大唐尽早和亲,希望能够早日娶我大唐公主。”

    当初大唐正在跟其他国家发动战争,薛延陀趁火打劫,唐军虽然击败了他们,但还是跟他们签订了和亲的事情。

    为了和亲,薛延陀也是送来了不少嫁妆的。

    如今长乐公主渐渐年长,也的确到了婚配的年纪。

    薛延陀国王提出娶公主的要求,并不算过分。

    这个官员这么说完之后,李世民才突然想起来还有这么一件事情。

    而想起来后,他就不由得苦笑了一下,当初这事,他可是听了秦天的建议的,事后准备反悔,不过就算悔婚,也得找个理由吧?

    心里想着,李世民便开口问道:“诸位爱卿,对于此事,你们怎么看啊?”

    当年决定悔婚的事情,这些官员都不知道,知道的也没有几个。

    如今李世民询问,这些官员却是犯难了。

    “圣上,有婚约在先,我们只怕得把公主嫁过去吧。”

    “是啊,我们连人家的彩礼都收了,若是反悔,怕是要引起战争,而且会严重损害我大唐的信誉,以后其他国家怕是不会信我们了。”

    ‘圣上,这事当年就不应该答应……’

    百官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反正说什么的都有,李世民听完,发现同意嫁公主的多一点,不同意的少一点,毕竟国家之前,有时候还是需要讲一点信誉的。

    不过,他还真不想嫁公主去薛延陀去。

    群臣说着,李世民发现秦天却是站在前面十分平静,浅笑不语。

    李世民撇了撇嘴,道:“秦爱卿,对于此事,你怎么看啊?”

    秦天站了出来,道:“圣上,当初薛延陀对我大唐用兵,我大唐虽然击败他们,但其他战事紧急,无法与薛延陀继续作战,所以才提出和亲,作为缓兵之计,如今我大唐没有其他战患,这和亲之事自然是要作废的。”

    话音落下,整个大殿顿时一片沉寂,紧接着就又喧哗起来。

    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秦天竟然是这样的人,因为当初提出和亲的,就是秦天啊,现在,他竟然要悔婚。

    这种随时更改的事情,秦天做起来竟然一点都不觉得脸红。

    “真是好不要脸啊。”

    高士廉在心里暗骂了一句,不过他并没有开口,那长乐公主是李世民最喜欢的公主,他知道李世民不想嫁长乐公主,如此的话,他自然不会忤逆李世民的意思。

    不过,高士廉没有站出来,其他人却是站了出来。

    “秦大人,你这样做未免太过无耻了一些吧,无耻也就算了,以后我大唐没有信誉可言,我大唐还如何号召周边的其他国家?”

    “就是,就是,这种行为简直太龌龊了,十分的不要脸,我大唐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来?”

    “圣上啊,为我大唐的信誉,且不可这样做啊。”

    “…………”

    众人说着,都有点讨伐秦天的意思,李世民并没有开口,只是看着秦天,当初是秦天提议和亲然后悔婚的,现在事情发生了,他倒要看看秦天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至少最先需要做的,是如何说服这些群臣。

    秦天也不急,等这些人都说的差不多的时候,他才终于站出来,道:“这有什么无耻不无耻的,明明是薛延陀先找我大唐麻烦,想要趁火打劫的,我们算计他们一下,好像也扯平了吧?”

    “至于说什么信誉不信誉,如何让其他国家臣服的,你们还真是让人觉得可笑啊,国家与国家之前,从来都只有利益的交换,没有利益,他们为何要臣服你,你不够强强大,他们为何要臣服你,只有利益和强大,才是让其他国家臣服我们的理由,而不是所谓的信守承诺。”

    作为一名政治家,至少要懂得这些最为根本的道理,如果连这些都不懂的话,那是无法治理好一个国家的。

    秦天这样说完,朝堂之上顿时又安静了下来,他们这些人好像突然被秦天的话给点醒了。

    “不错,不错,秦大人说的不错,当初明明是薛延陀先找我大唐麻烦的,我大唐就算悔婚,又是如何,就应该这样教训他们。”

    “就是,就是,薛延陀还真是恬不知耻啊,对我大唐用兵之后,还想娶我大唐的公主,门都没有。”

    “没错,国家之前,从来就没有什么友谊可言,有的只有利益,我们可以用实力和利益,来让其他国家臣服。”

    “…………”

    只几句话,整个朝堂上的情况便发生了反转,李世民看到之后有点震惊,秦天这里却十分的平静,对于这种情况,他早已经想到了。

    所以要找一个理由说服这些群臣,是很容易的,大唐的人高傲,高傲的人很容易就会被激怒,所以秦天只要把他们大唐说的委屈一点就行了。

    当初薛延陀先找麻烦,他们还要和亲嫁公主,如此,他们这些人听了之后,心里能舒服吗?

    肯定舒服不了。

    群臣还在说着,而且越说越是义愤填膺,恨不能立马悔婚,连搭理都不搭理一下薛延陀。

    而李世民看着群臣这个样子,随即便点了点头:“诸位爱卿说的对啊,薛延陀不仁,我大唐为何要义呢,这和亲之事,作废也罢。”

    李世民同意悔婚,群臣听完之后,不仅不觉得这有什么,反而觉得十分的解气,十分的过瘾。

    “圣上英明,就应该这样对薛延陀。”

    “圣上英明,我大唐从不和亲……”

    “圣上英明啊……”

第1403章 太上皇病() 
    因为悔婚,朝堂之上着实沸腾了一番。

    不过,等大家沸腾之后,李世民便又开始询问道:“诸位爱卿,我大唐悔婚,薛延陀势必不干,到时候少不得又要起战事,对于此,你们可有什么良策啊?”

    这话说完,李泰眼眸微微转动,随即就站了出来:“父皇,薛延陀到时候怕是会恼羞成怒,再次与我大唐用兵,所以我大唐应该早点做好作战的准备,派兵驻守边关。”

    既然知道薛延陀有可能用兵,那他们所能做的,好像也只有提前部署了。

    李泰这样说完,其他人也都连忙跟着附和。

    “是啊圣上,防范于未然,我大唐应该尽快调集兵马,前往边关,抵御薛延陀。”

    “是啊圣上,若是等战事起再派兵,恐怕就晚了。”

    “…………”

    大家都同意提前派兵,长孙无忌眼眸微微一动,很显然,李泰亦或者李恪支持这个,怕是想让他们的人领兵打仗。

    他们的人领兵打仗,若是灭了薛延陀,那绝对是大功一件啊。

    他们的人立了大功,对他们接下来的争权就十分的有帮助。

    如今,太子李承乾不在京城长安,情况对他们反倒是有点不利了。

    长孙无忌心里想着,不过却也暗下决心,就算李承乾不在京城长安,他也一定要确保他们这边的利益。

    很快,众人说完,李世民也思虑的差不多了,虽说提前部署兵马,对于人力和物力会有一定的浪费,但若是真的打仗的话,对他们又是绝对有帮助的。

    相比较下,提前部署浪费的这点人力物力,反而不算什么了。

    “诸位说的不错,既然如此,那不知派谁出兵薛延陀,比较合适呢?”

    李世民询问,很快,就有人跳了出来。

    “圣上,臣觉得侯君集比较合适,侯将军很会打仗,在我大唐也是屡立战功的,若是他领兵前往,必定能够灭掉薛延陀,扬我大唐国威。”

    “是啊圣上,臣也觉得侯君集比较合适,他出兵,必定能够取胜。”

    “圣上,臣倒觉得李孝恭郡王比较合适,王爷用兵如神,可谓是我大唐少有的能打仗,又特别勇猛的人,王爷领兵,必定能够取胜。”

    李泰和李恪两拨势力开始推荐各自的人去领兵,只要他们的人领兵了,他们在朝中的势力就会增加,若是真的灭了薛延陀,对他们来说更是有着巨大的好处。

    他们为了这个职位,可以说是争的有点不亦乐乎。

    两拨人这样争着的时候,长孙无忌这边,也暗示自己的人推荐他们手底下的将军。

    一时间,整个朝堂之上,显得十分嘈杂。

    秦天站在大殿上,却是浅笑嫣然,好像这里的事情跟他一点关系没有。

    当然,这些事情跟秦天还真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们几个皇子争权夺利,他还真不想加入进去,至于让谁领兵嘛,不用他置喙,就凭李世民的本事,他自己都能够选择出一个合适的人来。

    而事情也的确就是这个样子。

    众人争吵个不休的时候,李世民这里,已经有了结果。

    相比较下,李孝恭作为王爷,身份已经很高了,让他领兵的话,难免功高盖主,李世民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

    至于长孙无忌推荐的人,倒也可以领兵打仗,不过李承乾已经去了巴中,若是再安排李承乾的人,难免会让李承乾做大,这也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所以,帝王的权衡之术,让李世民更加倾向于侯君集。

    侯君集是魏王李泰的人,扶持一下魏王李泰,可以平衡太子李承乾的势力,这样,就不会出现像当年玄武门之变那样的事情了。

    李世民也并非不知道皇子相争对大唐不好,但他实在是太担心大唐会再次发生玄武门之变的事情,所以他真的很难一直扶持李承乾,让李承乾的势力过大。

    一旦李承乾的势力过大,那他只怕很快也会过上他父皇李渊那样的生活,成为下一个太上皇吧?

    皇权之争,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他不敢冒险。

    所以很快,李世民就决定让侯君集领兵。

    这个结果出来之后,李泰终于松了一口气,有一种得偿所愿的感觉。

    而,这也让他看到了希望。

    也许,他的父皇还是很看好他的,说不定那天就把他给立为太子了。

    李泰兴奋,李恪这里,却是心里暗骂不已,想着等回去之后,自己得想个办法,暗算一下侯君集才行。

    就像他暗算李承乾一样。

    按照他的估算,李承乾应该快从巴中回到长安城了,只要李承乾回到了长安城,他的计划就可以实施了。

    至于侯君集这里嘛,他也是不会放过的。

    这样说完之后,早朝便结束了。

    长安城的天气仍旧是炎热的,群臣离去,李世民也回到了御书房。

    不过,他刚到御书房,就有一名宫人急匆匆来报。

    “圣上,太上皇生病了,而且看样子有点严重。”

    听闻李渊生病,李世民神色顿时就紧张起来,虽说当年为了权势,逼李渊退位,但李渊到底是他的父皇,他内心深处还是有孝心的。

    “摆驾太上皇行宫。”

    吩咐下去后,李世民很快带人向李渊的行宫赶去。

    此时,行宫之内,宫人和婢女的神情都有点紧张,生怕李世民突然生气,拿他们出手。

    不多时,李世民便来到了李渊的寝宫,李渊躺在床上,身体看起来有点虚弱,一段时间没见李渊,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