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昭业却依然是云淡风轻的样子,这让跟随三皇子的官员们安心很多。
很快,又是一年除夕。
不过,对颜府来说,今年除夕,只有一门妇孺在京,总觉得少了些热闹。幸好有文彦不识愁滋味,吵叫跳闹,添了人气。
照例,除夕进宫赴宴。
秦可儿还是当初要嫁给颜煦时,来京见过颜皇后,现在回京,又添了文彦,秦氏就带着颜宁和他们娘儿俩早些进宫去。
秦氏到时,颜皇后身边,李锦娘带着两个女子站在身边伺候着。
颜宁知道,李锦娘小产后不久,由颜皇后做主,东宫提早纳入了两个良娣。而其中一个良娣,听说有孕了。
她看看李锦娘,一身太子妃服制,带着纯金八宝凤尾钗,雍容端庄,只是脂米分掩盖下,还是能看出一丝憔悴。
颜皇后看到秦氏一家到了,吩咐那两个良娣先回去,“你们回东宫去吧,有太子妃留在这伺候就够了。”
李锦娘听到这吩咐,脸色亮了些,颜皇后这吩咐,等于是说无意在众位诰命面前给她没脸了。那两个女子自然有些失望,不过还是柔声应是,退下了。
秦氏给颜皇后见礼,颜皇后连忙让惠萍扶起她。
秦可儿和颜宁跟着秦氏,给颜皇后行了大礼。
秦可儿想从王嬷嬷手里抱过文彦,颜宁却抢先去抱过来了。
她抱着文彦来到锦垫上,让文彦跪下请安,嘴里代文彦说:“文彦给姑祖母请安啦,姑祖母新春大吉,谢谢姑祖母厚赏。”
颜皇后撑不住地笑了,指着颜宁对秦氏说,“这个促狭的,这是生怕我给文彦赏赐少了吗?哪有这样讨赏的?”
颜宁却又拉着文彦接了一句,“文彦也代母亲,谢谢姑祖母厚赏。”
这下,连秦氏都听不下去了,拉着秦可儿说,“快把她拉起来,该打!”
惠萍凑趣跟颜皇后请示,“皇后娘娘,赏赐的荷包要不要加一个啊?”
颜皇后跟惠萍点头,笑得说不出话,过了好一会儿,才止住笑,拉过颜宁,“我还担心你伤没好利索,现在看,伤好了,嘴皮子都伶俐了。给你,我不止给你大嫂和侄儿厚赏,给你也厚赏。”说着,亲手拿了一只镯子给颜宁戴上。
她又抱过颜文彦,笑着说,“长得像煦儿。”
颜煦的长相和颜宁一样,也是像秦氏多些,颜文彦的长相,糅合了颜煦和秦可儿的优点,就更是白嫩了。
李锦娘看着颜皇后对颜文彦爱不释手,想起自己小产的无缘的孩子,心里黯淡凄苦,面上还是只能笑着说,“文彦长得好乖巧。”
颜文彦第一次见颜皇后,倒是不怕生,“姑——祖——”,他嘴里字正腔圆地冒了两字,大家听了更是高兴。
秦可儿看到李锦娘脸色有些黯淡,推了推颜宁,又向李锦娘那边示意了一下。
颜宁知道,大嫂这意思是让自己帮太子妃解围?
她有心不理,无奈秦可儿连着拉了几次,她只好抱过颜文彦,说道,“谢太子妃娘娘夸奖,文彦也给太子妃娘娘请安。”
李锦娘顺势让织梦送了赏赐,又与秦可儿说了几句话。
秦可儿又说起玉阳关的事,厅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众人聊了半个多时辰,陆续有各府诰命夫人来请安。很快,人就到得差不多了,颜皇后扶着李锦娘的手,来到了除夕宴的正厅。
与往年一样,前殿元帝带着皇子们与众臣喝酒,颜皇后带着各府诰命和姑娘们欢宴。
329章 颜宁训人()
宴席上,有夫人提到了颜宁这个三品女将军。
一时,大家起哄,连着敬酒,颜宁酒量虽然不小,但是这么连着喝下去,很快也脸色坨红了。
文彦坐在秦可人怀里,看着姑姑喝酒,他一高兴,手一推,却把一杯酒洒在了颜宁身上。
刚巧这时候,太子殿下带皇子们来给皇后娘娘拜年请安,颜宁连忙扶着绿衣的手,出去换衣裳。
此次除夕宴,是在御花园边,颜宁换好衣裳,不想这么快回厅里,就想走几步散散酒。
她走了一会儿,估摸着皇子们应该走了,就想回到厅中,却在路上,遇上了李锦娘和织梦。
李锦娘显然是刻意在那等她的。
看到她走近,李锦娘嘴唇开合了一下,轻轻叫了一声“宁儿”。
颜宁头还有些痛,扶着绿衣的手,行了个福礼,“太子妃娘娘。”
“宁儿,我是多谢你那日的救命之恩的。”李锦娘神色自然了些,“那日山道上,虽然你……不过,还是多谢你救了我。”
颜宁看她那样子,刚才显然是想说虽然自己不敬打了她一耳光的事?她眼神很好,刚才看到李锦娘提到“虽然你”时,织梦在边上,摇了摇李锦娘的手,她不由皱眉,“太子妃娘娘不用客气,那是臣女应该的。再说,我也是为了太子哥哥。”
这话,让李锦娘有些不高兴,自己道谢,颜宁就这样轻忽的态度,她仔细看看颜宁。朦胧宫灯下,只觉颜宁容光焕发,比起以前更好看了些。
她不由说道,“虽说是上下有别,但宁儿你救了我,我还是承你这个情的。只是,当日我提醒过你,上下有别,你在太子殿下面前,还是要谨守君臣之别。”她的话越说越快,织梦急得再摇,也不能阻止她说完这些话。
颜宁听了这话,只觉有些怒气,仔细看了看李锦娘,忽然问道,“你在嫉妒?”
“我……我是嫉妒你,我对太子殿下一片真心,我……”
“你凭什么嫉妒?我和太子哥哥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我知道他爱吃什么,爱玩什么,喜欢做什么,爱穿哪件衣裳,你知道么?”颜宁却直接打断了她的话,大声问道。
绿衣听到自家姑娘说“青梅竹马”一词,有些呆了,再一看颜宁,嘴里不停有酒气出来,姑娘这是——这是醉了?
颜宁说出兴致来,却是合不上嘴了,“再说真心,我太子哥哥地位尊贵,容貌俊美,温柔体贴,才能不凡,对他真心爱慕的姑娘,没一千也有八百。他要是愿意,到街上走一圈,倾心的肯定更多,你的真心很了不起吗?”
李锦娘和织梦听着颜宁这话,有些犯晕,李锦娘气得手都抖了,“她们,怎么能和我比?”
“有什么不能比?你是真心,人家也是真心,有什么区别?”颜宁却是完全无视李锦娘青白交加的脸色,“再说,你那是真心吗?是无所求的真心吗?要是太子哥哥没给你大哥升官,没帮你二哥太学院进学,没帮你安国公府,你会答应吗?”
“原本知道你喜欢太子哥哥,我还挺高兴的。现在看看,你这样子。我母亲一直说,妻子是贤内助,你贤在哪里?又助在哪里?”颜宁一通抢白后,说痛快了,拉了绿衣的手,“太子妃娘娘,臣女告退了。”
“哦,对了,太子妃娘娘,你嫉妒我、恨我都没用,皇姑父不杀我,姑母不杀我,太子哥哥不杀我,你能奈我何?再说,我父亲和哥哥可没指望靠我换官位。”
颜宁好像生怕自己捅刀子不够狠,临走临走,还在李锦娘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绿衣拖着颜宁赶紧走。
右边的小道上,楚昭恒和楚谟正站在那,两人都没想到,还能见识到颜宁口若悬河的样子。
楚谟听到青梅竹马时,脸都绿了,再听到颜宁夸奖楚昭恒那一串话,只觉得肚子里直冒酸气,忍不住磨了磨牙。
两人所站的地方,离颜宁她们所站的,隔了几步远。
颜宁气呼呼地一边走一边还跟绿衣念叨,“绿衣,你等着,明日我就上街去,帮太子哥哥物色两个年轻漂亮、温柔体贴的姑娘,送给他。”
楚昭恒有些忍不住想笑,连忙手握空拳抵在嘴边咳了几声,忍住要冲出来的笑意,楚谟却是磨牙磨牙再磨牙。
颜宁虽然有些醉了,耳力还是在的,听到声音立即转过来,“谁在那里?”
“咳咳,宁儿。”楚昭恒叫了一声。
颜宁往左边走了两步,看到两人站在花木后,叫了一声“太子哥哥,楚谟”。
楚谟看着她一脸红晕,有些不是滋味地说道,“颜宁,你刚才说什么?”
颜宁想了想,自己刚才说什么了?对了,说了要送楚昭恒两个姑娘,她看楚谟两眼直盯着自己,问道,“怎么?你也想要?”
楚谟正为那句“青梅竹马”冒酸气,听到颜宁这话,下意识点头了,废话,他当然想要了,他要是早几年进京,和颜宁青梅竹马的可就是自己了。
哪知道,颜宁看他点头,忽然甩开绿衣的手,如蛮牛一样冲过来,举起拳头就是一拳,幸好楚谟身手了得见机及时,将头一偏,护住了自己的俊脸,颜宁那一拳,落在他肩膀上。
颜宁气呼呼地说道,“你做梦!我就算找到二十个姑娘,也没你的份!”
说完,她拎起裙子,气呼呼地转头,拖着绿衣就回厅里去了。
楚谟揉着自己的肩膀,目瞪口呆。
楚昭恒咳了两声,“致远,宁儿喝醉了。咳咳,你没事吧?”
李锦娘和织梦没有走远,听到这边的说话声,走了过来。
楚谟无心插在这听他们夫妻说话,揉了揉肩膀,“太子殿下,臣先去前面了。”说完赶紧走了。
楚昭恒点头,转回身,看到李锦娘扶着织梦站在对面,看着自己。显然她知道自己刚才听到她和颜宁的话了,脸上闪过一丝难堪,嘴巴张合着说,“太子殿下,颜宁刚才无礼,妾身……妾身……”她想说她不会和颜宁计较,表示她的大度。
330章 及笄议亲()
楚昭恒却打断了李锦娘的话,叫过招福,“你进去,跟皇后娘娘禀告一声,太子妃娘娘不胜酒力,先回东宫去歇息了。”
李锦娘看他要赶自己回去,眼眶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楚昭恒抬步就走,走了两步又停下,说道,“你回去,好好想想刚才宁儿的话。”说完,再不停步。
去年除夕,公子温润如玉,那时,他是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今时今日,公子依然如玉,他已经是自己夫君了。
李锦娘看着楚昭恒远去的背影,泪如雨下。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条路的右边,楚昭业,正站在一株大树后,藏住了自己的身形。他眼光复杂地看着颜宁走进厅中,“无所求的真心?这世上,有无所求的真心吗?”他嗤笑了一声,“世上,哪有无所求的真心。”
他收回目光,也转身,往前殿走去。
这一个除夕宴,元帝到底身子已经不如从前了,待了一个多时辰后,自己就回勤政阁去歇息,让楚昭恒带着楚昭业和今年刚离宫建府的楚昭楠一起,陪着诸位大臣们守岁。
过了子夜,秦氏带着颜宁和秦可儿、文彦回家。
颜宁喝多了,回到厅里后,又喝了几杯,完全迷糊了。文彦年纪小,早熬不住睡着了。其实这么小的孩子,若不是颜皇后一定要见见侄孙,都不会带进宫去。
胡乱凑合着过了一夜,等到大年初一,颜文彦被王嬷嬷带着拜年,颜宁如今有俸禄了,直接让人照着文彦的样子,打了一个文彦拳头大小的银娃娃,送给文彦。
这么一坨银疙瘩,文彦抱不动,又一定要抱着,最后,秦氏让文彦在软塌上玩,颜宁就在边上,看着颜文彦撅起屁股拉,然后再扑通一下摔倒。
颜文彦看颜宁乐得哈哈大笑,觉得这事好玩,摔得更起劲了。
秦可儿在边上,指着颜宁,“宁儿,你就折腾他吧。回头你俸禄用光了,没嫁妆。”
颜宁抱着秦氏说,“不怕,母亲会给我嫁妆的。”
对女儿的厚脸皮,秦氏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指着她不知说什么好。
几人说笑了一阵,秦氏想起楚谟一个人在京过年,未免冷清,又让人将他请来。
颜宁此时,早忘了昨晚打楚谟一拳的事了,楚谟看着她谈笑热闹,想起昨晚她对太子妃说话时的滔滔不绝,也是好笑。
到了正月十五,楚谟又陪着颜宁在京城大街上看了一回灯。路上还遇上了周玉昆和周玉仑兄弟俩,颜烈不在,这兄弟俩感觉少了伴,直说也要去军中历练了。
开元十六年,大楚过得很平静。
这一年,没有天灾没有**,连南北两地边境都很太平。除了元帝卧床了两月外,可说是平安无事。这一年里,宋政通的女儿宋芊芊,嫁给济安伯的嫡子刘岑,这一喜事,也很是热闹。
开元十七年,就是颜宁及笄之年了。
原本颜明德已经奏请了元帝,打算今年要回京一趟,出席爱女及笄礼的,可是,到了三月,北境北燕军马有所动作,颜明德只好打消了回京的打算。只让孟良送了一堆北地的东西回京。
楚谟对颜宁的及笄礼,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了一年多,好不容易到今年了。
他正月就写信回南州,告诉镇南王,颜宁及笄的事,顺便提醒自己的父王,可以与颜明德商议商议,将明年成亲的日子定下了。
镇南王无奈,三月就让人从南州送了几箱东西,说是王妃给颜宁的及笄礼物。随后,又让人算了几个明年的黄道吉日,写信去玉阳关,让颜明德可以挑选一个。
到了颜宁及笄那日,元帝说这可是开元朝唯一一位女将军的及笄生日,不能怠慢了,让康保送了一对玉如意来,颜皇后自己不能离宫,让惠萍代表自己来观礼。
李锦娘带着东宫良娣一起过来了,她见到颜宁,倒是平和许多。或许是因为随着东宫董良娣生下太子的长子,她已经无心嫉妒颜宁了。毕竟,身为长媳,她的当务之急,就是生下嫡孙。
甚至,三皇子府里,也让刘琴代表送了一份厚礼。
颜宁打开三皇子府送的礼物,竟然是一幅玉阳关红河山水图。她知道,这份礼必定是楚昭业所备下的,因为,那画上,净是她当年曾与楚昭业提起过的景物。
楚谟送上的,却是一副精巧锁子甲,轻便漂亮,颜宁穿上正合适。
颜宁一笑,将这锁子甲郑重地放在房中的箱子内,和自己心爱的弓箭收在一起。
颜明德与镇南王的书信往来,非常频繁,一个要儿媳快点进门,一个要女儿晚点出嫁,据说几乎隔天就送出一份书信。若不是南北两地实在相距太远,估计两人又要打上一架。
最后,两人将正月初三、八月十六和腊月二十七三个黄道吉日,送到了元帝这儿。
镇南王的说法是,既然元帝已经赐了婚,索性连婚期也一起定了吧。
当然,奏折里不忘写了自己年高体弱期盼抱孙等等。
颜明德也写了一份奏折,列举了腊月二十七这个黄道吉日如何合适,自家女儿乖巧懂事,有她承欢膝下自己夫妇如何之幸。
元帝被两人闹得头痛,选了八月十六。
元帝这一年里,精神更加不济,早朝都未能天天上朝了。太子名义是协理政事,其实,有不少事,都交到了太子手中。
元帝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的三儿子,楚昭业对他一直恭敬孝顺。他怕太子因为三皇子争位之事容不下,又怕三皇子闹得国政动荡。随着他心情摇摆不定,太子一直不能替换掉三皇子一党的人。
元帝为楚谟和颜宁选定成亲吉日后,到凤禧宫告知皇后娘娘,还笑着说起颜明德和镇南王的奏折。说完起身时,他一个踉跄,只觉眼前一黑,一下往前栽倒了。
颜皇后和康保就在近前,连忙身手扶住,却见元帝面色潮红双目紧闭,吓得连忙叫太医。
太医过来后,却说元帝是大笑之中血气上涌,痰迷心窍,有中风之兆。
331章 风云渐变()
元帝晕倒在凤禧宫。@|
这消息几乎一日之间,传遍京城上下。
原本,元帝这两年身子不好,众位朝臣都是知道的。可是随着这消息传开,暗中另有一股流言涌动,都说是太子等不及要登基,元帝是在凤禧宫遇害了。
楚谟让人快马加鞭到南州,将孙神医接到京城。
但是,孙神医到了京城后,和太医院的太医们一样,都说元帝这是中风了,他神志清醒,只是口不能言、身不能动,不过若调理得当,还是能醒过来的。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
调理得当能醒过来,问题是,何时才能醒过来?
国不可一日无君,宗室和大臣们,有心思活络的,趁机奏请楚昭恒登基。
但是,随着元帝被人谋害的流言传出,楚昭恒却是不能马上登基了,否则,不是坐实了太子等不及登基的传言?
若依颜宁的意思,管他流言如何说,先登基了大权在握,一切都好说。
可是太子太傅郑思齐讲究正统,认为楚昭恒没必要背此污名。
郑思齐年高望重,朝臣们赞成地很多,太子一派的文官里,又几乎以他为首。
郑思齐还在朝堂上,说太子殿下事父至孝,绝不可能发生元帝在就登基之事。有他表态,三皇子一派趁机要求查元帝病因。
楚谟私下与颜宁谈论时,嫌弃郑思齐迂腐误事,无奈文人的想法,总是讲究名正言顺、师出有名。
晋阳大长公主此时也跳出来,要求太医救治元帝清醒云云。她虽然是女子,但她是元帝的姑母,辈分高,说话也有人听。
楚昭恒没有明说绝不提前登基之语,但舆论纷纷之下,也不能立即准备登基。
表面上,京城还是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是争斗不止。
元帝昏迷的消息传出,大楚周边蠢蠢欲动。
七月,南州八百里急报,南诏乐正弘率领八十万大军,陈兵边境。
楚谟无奈,只好请旨回南边领兵抗敌。
这两年楚昭恒盯着户部,让各地补上亏空,朝廷的国库也充盈不少。但是,大军一动,就是真金白银,南边征战,又一向是先由镇南王府自筹,然后朝廷再补发的。
临行前,颜宁拿了一张八十万两的银票给楚谟。
这银子,还是当初在天牢里,她从林天龙手里给榨出来的。她在家里,一直没什么用钱的地方,再说忽然拿出这么一大笔银子,秦氏非刨根问底不可。所以,她一直妥善藏着。
这银票面额,倒是吓了楚世子一跳,“宁儿,你哪儿来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