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易-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上,死后都不能留下名字,更不能让后人祭祀。

    哪怕,成元帝给毅王爷一个亲王的封号,也不能让废皇子得到一丁点好处。

    如今大家都称呼为“废皇子”,实质上大家连他的名字叫什么都想不起来。被明宗派人施加血咒,将其名字彻底抹去。

    明宗对废皇子是真恨啊,所有儿女包括外孙和嫡孙,统统被废皇子杀干净。若非只剩废皇子这一个儿子,诸臣不让他下手,恐怕都有心直接挫骨扬灰。

    老太妃见此,面无血色,闭上眼,再也不说话。当年自己生下小儿子,被人换成女儿,她哪怕事先不知情,但事后怎么可能不清楚?

    方才努力遮掩,最终也不过是一场空罢了。

    各府王爷看看成元帝,再看看毅王爷,有些人心中冒出一点异样的念头。如果这俩都不能上位,那么自己有没有机会?

    “就算陛下并非明宗血统,但陛下是明宗抚养,先帝亲手传位的皇帝。承天之运,太庙为证。”嬴霄这位当朝宰相开口道:“陛下名正言顺执掌大宝,是记入先帝名下的儿子,延续帝系。”

    “不错。”吴大人此刻回过神,他今天晚上闹着一出,关键还是想要保全成元帝的名誉。他是正经的保皇党。

    接着,一些大臣纷纷附和。“陛下执掌江山这些年风调雨顺,德行无亏。断不可因此事而有动荡。”

    “哼!先帝传位?先帝知不知道这个儿子并非其所出都是问题。真要算起来,这可是干涉皇家帝系血统的大罪!欺君罔上,瑞王一脉都该死!”这时,有人跳出来了。“毅王爷一脉才是真正的明宗之后。”

    图穷匕见。

    这时,谁不明白今晚上这出戏来自毅王爷的手笔。

    “毅王爷是不是明宗后裔我不清楚,但废皇子绝对不是皇族之人。”荀易似笑非笑:“王爷别忘了,当年明宗皇帝对废皇子如何?若非群臣保护,毅王一脉至今还是庶民。若非当今陛下照拂,毅王的名号从哪里来?”

    毅王,听起来是一个好名号。坚毅刚强,毅勇无双。但还有一重意思,强忍犯义为毅,是残忍凶暴之意。指的是废皇子当年所行所为。就凭这件事,轮皇位也轮不到他。

    荀易施施然起身:“若否认当今陛下的合法地位,那么一切从先帝明宗时代重新算。明宗对废皇子一系态度如何,我们这些晚辈只能耳闻,但诸位长辈想必是亲眼所见?”他对卫王爷这位老王爷行礼:“老王爷,您说呢?”

    卫王爷盘算利益,反正再怎么轮也轮不到自己这偏离帝系太久的远支。他点头道:“废皇子叛乱被擒后,明宗曾下旨鸩杀。被三公九卿联名阻拦。直到刘妃娘娘生下子嗣后,先帝迫不及待将废皇子诛杀,几个孙儿贬为庶人。若真从明宗陛下算,应先废除毅王头衔,毕竟这是当今陛下所赐。”

    毅王爷眼皮子猛跳:“皇祖父晚年到底是什么态度,旁人怎知?既然留下我们这几个孙儿,想来并无杀心。本王从未有争夺龙位之意,但若老王爷这般逼迫,那侄孙也只能论一论法理了!宗伯大人,您说,若论继承顺位是嫡孙近,还是堂侄近?”

    “只可惜,先帝最终也没赦免废皇子。这废皇子被踢出族谱,死后不得祭祀。这是先帝之命!”太子坐不住了,他站起来反驳毅王爷。“按照先帝来算,如今王爷是庶民,哪里有什么继承权?”

    毅王爷和太子、荀易等人同辈,所以成元帝没发话。而且他捂着心口,他有心疾,如今因为情绪激动渐渐引发绞痛。

    “太子殿下又不是皇祖父,焉知若无换子之事,我父不会被皇祖父赦免?”

    “本殿不是明宗陛下,但王爷同样不是。你又如何得知,即便是生下公主后,先帝就会赦免废皇子?莫忘了,我朝虽然无女王先例。但纵观二十四朝,有公主继位的先例!”太子一咬牙,说出这一句话。

    顿时,众人色变。皇后大怒:“住口!”照这么说下去,难不成皇位要落在玉蔷郡主身上?

    玉蔷郡主幽幽一叹:“我一心修持灵道,窥求天神之路。凡人权利如过眼云烟。白云苍狗岂比日月长?”

    这位原先的郡主,而今先帝的公主表明态度后,静静坐在一旁观望争论。

    众人分作两方,哪怕皇族中都有不少人质疑瑞王一脉换子之事。如果瑞王做下这种欺君罔上的罪过,哪呢明宗的态度如何的确不为人所知。

    在得知成元帝并非自己亲生儿子后,明宗到底会不会赦免废皇子,将他扶正为继承人?这是所有人争论的焦点。

    一方人认为:虎毒不食子,在最终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明宗未必不会扶持废皇子上位。所以,当年明宗下旨贬谪毅王一系并不合理,王爷仍然具备继承权。

    一方人认为:明宗对废皇子深恨,毅王一系不能继承皇位。

    “关键在于明宗吗?”荀易想到柳子明带回来的消息,心中一定。他将诸人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又问卫王爷:“王爷年长,可记得当年我家祖父是何时弃官回乡?”

    卫王爷神色微动:“在废皇子死后不久。你是说……”

    “换子之事涉及太医令,难道明宗皇帝真不清楚?若换子是明宗所为,那先帝态度如何,不辩自明。在下依稀曾听先祖提及,若未来朝中有动摇帝系之大变,不妨去宣政殿看看。”(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三章宫中宴(七)

    宣政殿,是平日进行朝会的地方。天子在此和诸臣处理政务办公。

    在宣政殿龙椅之上悬挂一把剑。悬梁之剑,有悬梁刺股,刻苦勤勉之意。也有昭示皇帝,时刻不能放松警惕的含义。

    这把剑,被称呼为承天剑,也被尊称为民意剑。承天之运,象征万民之意。剑悬天子头顶,有“民为重,天子轻之”的含义。而剑的规制花纹不同,也象征天子传承的问题。

    黄帝时代,诸天子皆铸赤铜之剑,取首阳山之铜铸造。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这剑是按照帝轩辕的佩剑而来,象征王神传承与黄帝,尊黄帝为圣祖。

    这个规矩传承万年,但在龙相帝时代略有变化。大周作为天帝龙裔,他们用的承天民意剑,以龙为形态。剑身一面刻金龙之纹,一面画山河社稷,剑柄则按照轩辕剑的样式书农耕畜养之术和皇道治世之策。

    荀易提及明宗遗留诏书,众人来到宣政殿。成元帝亲自摘下承天之剑,从剑鞘中拔出宝剑。这时,掉出一块金帛和一本小册子。

    宗伯抢先拿过二物,先看到金帛,神色一变:“这的确是明宗皇帝的手书。”

    成元帝握着承天剑,心中起伏不定。父皇留下诏书,这诏书到底是个什么态度,谁也不知道。

    成元帝下意识看向旁边的荀易,荀易对他微微点头。

    “朕感天年将尽,观此一生,无愧社稷,无愧万民。**时邕,八方民安。然唯有一事常挂心头,死后恐难见列祖列宗……”

    宗伯看罢,将金帛传阅给卫王爷。“王爷,你来宣读。”他语气间多了几分轻松,有这张诏书在,社稷无碍。

    卫王爷见状,大声朗读出声:“昔有桀畜崩毁社稷,祸害龙裔。朕本欲诛之,奈何荀卿携诸臣相阻,让此畜苟延一命。”

    听卫王爷朗读,毅王爷心中一沉:明宗居然留下这种诏书?

    桀畜,不用说,指的是他父亲。因为被踢出族谱,下咒抹去名讳,所以哪怕是在明宗的遗书中也不会出现他的名字。桀,乃暴虐之意,以此代指废皇子。

    再加上张口闭口一个畜生,大家马上明白先帝对这位废皇子深深的恶意。

    那么,这诏书对毅王一系不妙。

    毅王爷对周边人打了个眼色,众人暗暗戒备。

    荀易也吩咐身边人:“招子放亮,打起精神。”大周崇武,哪怕是在朝之臣,大多都有一技之长,武艺傍身。尤其是各大世家,家主皆有家传武学,血脉天赋。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容许在一些大宴的时候带上几个贴身护卫。

    而今宣政殿站着百余人,虽然将大多数侍卫留在外面,但是场中这些人一个个都是练家子。

    气氛压抑,荀易等人小心戒备,将荀景、荀星、荀昙等三个女儿家护在身后。

    “嬴琇,你也小心。”荀易对站在父亲旁边的嬴琇暗示。

    嬴琇微微点头,袖子里扣着一枚凤凰玉牌,时刻保护在父亲身边。

    “桀畜屠杀龙裔,性情暴虐,行事粗鄙,此等狼心狗肺……”卫王爷顿了一下,诧异道:“这手书是先帝亲笔所写,不曾有任何誊写,因此金帛上有几行被划去的字。”狼心狗肺就被划去,后面又有修正。

    “狼,毅勇之相。犬,忠义之相。以狼狗比之,实属羞辱二兽。”

    “好深的恶意啊。”荀易心中嘀咕。时隔多年,他也能感觉到金帛之上明宗对废皇子的反感。

    “此等禽兽不如之辈,焉能占据九五之座?若桀畜上位,则江山危矣,礼乐崩坏,百姓之祸,社稷之灾。”卫王爷读到这里,又看到明宗划去两段话,跳过去继续读。

    “恰逢刘氏有孕,朕于花甲之年再得麟儿。”

    毅王爷听到这里,心中冷笑:只可惜,你生的是个女儿。如果诏书上不提及成元帝身世,本王照样有话说。

    “朕与荀卿言,他朝若龙嗣顺利降生,必杀桀畜以祭天。”

    “然,福祸无常,俱为天意。刘氏生下一女,难承帝系法统。若此事传出,依桀畜之猖必祸乱社稷。”

    重头戏来了!众人竖起耳朵,一个个心神紧绷,听卫王爷接下来的话。

    “幸天不绝我大周,公主生时,瑞皇兄夫妇又生有一子,遂行换子过继之事。”

    “不对!从法理上说不通。如果先帝真要过继,那么玉牒之上的记录,以及昭告太庙等行动,为何不告知诸臣?如果早早言明此事,岂非再无今日之祸?”突然有一个朝臣质疑金帛上的说法。“这诏书是假的!”

    成元帝也面带疑惑,虽然诏书是帮着自己,但好像的确有些说不通的地方?

    “假的?连陛下都不清楚这份诏书,唯有我们荀家知道。你不会是怀疑我们荀家暗中动手?”

    “难道不可能吗?荀家为再度成为皇帝母族,用此种下作手段。”说到底,这诏书就是不认,你能如何?

    宗伯抬眼看向那个朝臣,目光射出两道寒芒,将朝臣逼退。“此乃明宗手书,老夫可以作证。难不成,还是荀家人逼迫先帝留下的?”

    “正因为先帝顾忌兄弟情义,才不曾言明此事。”嬴琇眼珠子一转,笑吟吟道:“若小女不曾记错。昔年陛下和郡主出生之时,正巧是瑞王爷镇守边疆十年的时候?若光明正大过继,瑞王一系岂能再镇守边疆?”

    没错,过继之后,其生身父母势必要避嫌,肯定不敢再沾染朝中大权,以避免皇帝乃至群臣猜忌。

    “先帝感念兄弟之情,不曾言明此事,亦在情理之中。”

    当然,这些不过是后人猜测。当时的局面很尴尬,刘妃在得知自己生下女儿后果断命埋在瑞王府的线人对老太妃下手,暗中下药让她催产。

    刘妃娘娘当年从老太妃怀孕那一刻起,便有心作另一手准备。万一自己生不下来,或者有什么差池,那么就用瑞王妃的孩子来替代。

    老太妃沉默不语,不理会嬴琇等人的争执,渐渐回忆起那一夜的情形。

    那一夜极为凶险,她被人暗算催产,但因为时辰不到,迟迟生不下来孩子,被硬生生拖到第二天。

    拖得越久越难熬,就在命悬一线的时候她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方才生下小儿子。看到小儿子出生后昏死过去,等她再醒来的时候突然被人告知自己生的是个女儿。

    一切,是她自己眼花。

    加上府中走水,她疑神疑鬼,暗中写信告诉远在边疆的夫君和弟弟。荀钰来瑞王府转了一圈,问明情况后心中有谱,直接来宫中找先帝兴师问罪。(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四章宫中宴(八)

    中午那一更之所以晚了,主要是今日三更。两更连在一起发。

    

    明宗一开始并不知道此事,他只知道自己生下儿子,随后下令诛杀废皇子。孰料,旨意刚刚传出,荀钰就上门询问换子之事。

    明宗大惊之下找来刘妃审问,这才知道真相。荀钰本想让明宗收回旨意,保全废皇子一命。但明宗深恨之下哪里肯放手?

    他左拖右延,装模作样拖时间。不是说墨汁不好,就是说笔不好用,再或者喝茶吃点心,一炷香写不出一个字来,更何谈完整的赦免令。

    最终,拖到废皇子被诛,几个孙子被贬庶人。

    木已成舟,荀钰无可奈何。只好请明宗将自己外甥奉还,并且建议明宗立公主为继承人。不过明宗和刘妃见那个婴儿可人,哪里肯放手?推三阻四不肯还给老太妃,而荀钰又无法将此事闹大,以免伤到瑞王府。

    明宗暗暗以皇权威逼,无奈之下荀钰只能吃下这个亏。事后,荀钰就弃官回家,再不跟李家打交道。

    老太妃伤心儿子被抱走,对那个便宜女儿毫无感情可言。最后,荀钰看这个小丫头可怜,便接到自家抚养。接着,检查出其资质不错,便送上清源殿修行。不过女孩每年下山一次,渐渐和老太妃处出来感情,也算是认下这个女儿。

    四十年过去,老太妃本以为这件事能够瞒住一辈子,没想到又被人给翻出来。

    不论是刘妃娘娘算计皇族血脉,还是明宗抱走侄子不还,这些事当然不会在诏书中记录。明宗在诏书中将这件事美化。言明是自己这些人商量之后做出的决定。

    成元帝和荀易等晚辈哪里知晓当初的事情?一个个听了之后恍然大悟,荀易看向老太妃:“姑奶奶,真如先帝所言?”

    “那是钰弟和先帝所商,老身因产后不便不曾入宫,更不知陛下曾留下这道旨意。”老太妃闭上眼,多年隐秘一朝戳破,反而有一种轻松感。

    头几年,她极力避免自己入宫,生怕看到儿子后触景伤情。直到成元帝小时候得天花,她顾不得许多,亲自入宫照料,直至成元帝痊愈。之后,才慢慢入宫,时不时用婶娘的身份探望儿子。明宗和刘妃心中有愧,默许这种行径。直到老太妃年岁大了后,再不往宫中走动。

    也因此,成元帝一直敬重这位皇婶。但如今告诉他,其实这是他亲生母亲?

    成元帝情绪激动,胸膛起伏,坐在龙椅山不知在想些什么。

    卫王爷看大家逐渐接受,又继续念下去:“桀畜之裔贬为庶民。朕唯恐后人一念之仁将他等召回龙城。岂不闻三姓之奴杀父,冬眠之蛇噬农?”

    三姓家奴,农夫与蛇,都是很有名的恩将仇报典故。

    “若他朝,桀畜之裔仗——”

    “够了!”毅王爷大怒:“这种诏书是真是假尤未可知!本王乃明宗之后,是大周正统继承人!”他手一挥,顿时有一群人冒头,不少朝臣世家悍然对旁边诸人下手。

    荀易站在门口,突然有人对他袭来。

    “一群不入先天的家伙,也敢对本少爷动手?”茂林剑法施展,青色剑域笼罩大殿,各种树形剑意暴起,对毅王一系反击。

    成元帝冷冷一笑,挥手将殿外侍卫招来:“来人,毅王率众谋反,就地斩杀!”

    外面成元帝的人进来,荀易纵身出殿,对殿外申威等人大喝:“毅王率众谋反,所有毅王一系侍卫亲兵统统放下武器,违者杀之。”

    此刻,七皇子匆匆出来:“奉父皇旨意,封闭八大宫门,不容许任何人进出。”

    轰——

    西门处火光冲天,毅王埋下的伏兵和成元帝的人短兵相接。而南门口,也逐渐出现一队队人马。

    荀易等在外面清扫,因为涉及人道王朝之争,荀易不便用神力加护,手持木剑施展茂林剑法。

    他在孙戬的指点下针对那些侍卫的罩门攻击,一击之后立马转移目标,而这些侍卫被荀易打断后内力岔开,不慎被其他人砍头分尸。因为其只伤不杀,且剑气无形无影,故而无人察觉。

    他站在丹樨前,漫不经心出手伤人,慢慢将局势稳住。

    “没有殿外这些侍卫,殿内那么多人,难道还拿不下毅王几人?”

    “只要这件事平息,我自然有大把功德可拿。”他隐约察觉到自身功德树震动,缕缕功德金光逐渐汇聚在树上。

    人家都说,公门之中好修炼。这谋取功德,若能借助一个国家机器来谋取,是最方便的手段。荀易仅仅掺和在这一件事情中,便隐约感悟到功德之道。如果自己能够平叛,并且诛杀首恶,让这场大周之乱随之平息。这就是整个大周的有功之臣,至少有百万功德可拿。

    突然宣政殿墙壁炸开,侧方被人闯开,毅王等人匆匆逃出,他们冲着西南方向跑去。

    “逃出来了,怎么可能?”荀易大惊,下意识追过去。

    窟窿里,七皇子等人灰头土脸出来,见荀易提剑去拦毅王,顿时大喊:“荀易小心,他们有法术!”

    “法术?”荀易一怔,刚走到毅王面前,只见毅王世子扔出一沓子火符。火符在他面前催发,一只只燕子啼鸣爆炸,火光四射。

    “大周皇宫,居然能够用法术?”孙戬主动和荀易替换,伸手一指:“焚天剑气!”剑气绞碎火燕,一个翻身跳到树上。荀易抬头看大周皇宫上的的气运。如今气运内敛,龙气对玄术的压制跌入最低谷。

    “是了,高祖皇帝正在突破境界,建立天国。抽取所有龙气,这是皇宫最薄弱的时刻。而且——”荀易在火符中感觉到一股神力。那是神灵留下的符箓。“有神灵亲自插手这一次宫变。他或者他们想要借助毅王分裂大周!”

    “如今,已经爆发出这种秘辛。虽然有明宗诏书,但对方咬牙不认,那也没辙。毅王一系绝对不能留下来。这些人活着,就能分裂大周气运,若大周内战,死伤无数。”

    阻止内战,是顺天应人的大功。

    荀易盘算妥当,从旁抢过弓箭,匆匆追去。柳子明、申威以及侯成紧跟荀易步伐离去。

    七皇子犹豫下,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