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https:
天才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1484章 应对()
但是话又说回来,你一旦入阁,张居正入阁的难度也降低了下来,毕竟张居正的年龄比你大了不少,为官的时间也比你长,而且在徐阶的照顾下,为官这些年,也确实取得了一些声望和资历,也就是不如不器你,如果没有不器你,他绝对是最有资格入阁的新一代官员。”
“而且按照论资排辈的尿性,一旦不器你和张居正一起入阁,张居正的位子还会排在你的前头。”
“嗯!”罗信微微点头道:“之前在见过高拱之后,又见到了陛下,陛下也提到让我入阁,不过觉得我现在入阁的阻力很大,准备让我先担任礼部尚书,过渡一段,再寻机进入内阁。这也是陛下将登基和送先帝的事情,交给我的原因。”
“老谋深算啊!”张洵不由感叹道。
罗信此时的神色倒是平静了下来道:“徐阶这一辈子谋划的事情多了,但是真正成功的倒是没有多少。善谋不善断,是他最大的缺点。别看他谋划了计划,中间还是会有变化的,这个变化就来自高拱,马芳,严纳,和我们怎么做。
而且我们一旦决定了某事,便一定要果断出手。我们在谋划上不如徐阶,那就只有在果断上胜过他。”
“我们要怎么做?”
罗信慢慢地开口道:“明里以大义支持高拱,以感情联合马芳和严纳,暗里以利益接触张居正。”
“但是……”张洵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下道:“此时的张居正与以往不同,他将来是要替代徐阶的,他和你是竞争关系。”
“这个关系很复杂!”罗信也有些头疼道:“但是却是一条路,就看怎么见招拆招了。”
“不器,你对张居正很了解吗?”
“应该算是了解吧!”罗信思索着说道:“他很优秀,抛去军事上的才能,他在政治上的优秀并不我差,甚至……还比我强一些。
我这么说,不是自谦,他之所以在政治上比我还优秀一些,是因为有一个好老师。想当初,徐阶认为张居正是最适合的接班人。
从他进入到官场以来,徐阶就非常看重他。二十年来,徐阶不遗余力地培养张居正,看看张居正的过往,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冲动之人,对严嵩都时常喊打喊杀。但是再看看最近十年。张居正从刚强不折变成了刚柔相济,这都是徐阶对他雕琢的结果。
很多国家大事,甚至是机密之事,以张居正的官职,根本就没有资格知道,但是徐阶都和他商议。说是商议,是在提前指点他。这让他渐渐地胸有沟壑。
可以说,徐阶对张居正恩重如山。
但是,后来因为我的出现,又因为我和心学之间的一些复杂关系,让徐阶和张居正出现了一些矛盾。
有些事情一旦发生了,便很难逆转,破镜难重圆。
徐阶和张居正之间已经不是原先的师徒恩情了,已经有了杂质,变成了恩情加利益了!
一旦两个人纯洁的师徒关系夹杂进了利益,便是给了我们可乘之机,这也就是我说的,以利益接触张居正。
你说的不错,我和张居正是竞争关系,竞争未来的内阁首辅。
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双方的利益不能够共存。有时候,我们两个的利益会是一致的,所差者,只是谁得到的利益大一些罢了。”
罗信的目光扫过几个人道:“这个时候,就要看张居正究竟如何取舍了。究竟是要和我共享利益,还是为了徐阶,宁肯舍弃利益。”
“利益有大有小!”海正凝声道。
“有区别吗?”罗信淡淡地说道:“我可以有意让给他很大的利益,只要他肯和我配合,即便是我得到了很小的利益,那也是利益。总比和张居正完全对着干,得不到利益强。”
“可是如此一来,你和张居正之间的差距便会越来越大。”
“呵呵……”罗信平静地笑了两声道:“那只是看得见的利益。不错,在看得见的利益上,我得的很小,张居正得到的很大。但是,还有着看不到的利益。”
“看不到的利益?”
罗信闭口不言,目光望向了四个人。四个人心中也明白,这是罗信对他们的考核,或者是在指点他们,让他们思考。他们早晚都要独当一面,成为罗信的左膀右臂,总不能每次都由罗信说出来,需要他们自己去思考。
四个人都拧着眉头,陷入了思考之中。张洵第一个眼睛亮了起来,随后是陶兴彦,再是云知秋,最后是海正。一个个望向罗信的目光像是见了鬼似的。张洵不客气地说道:
“不器,你太阴险了。”
罗信翻了一个白眼道:“怎么说话呢?这叫作智慧。”
然后将目光望向最后反应过来的海正道:“你说说。”
“看不见的利益是徐阶和张居正之间生出嫌隙。”海正望着罗信,一脸的钦佩。
“不错!”罗信点头道:“在徐阶看来,我和张居正谁得利,谁得多大利益不是什么大事,大事是张居正和我联合。这便会让徐阶有危机感。
他拼上了性命,将陛下架空,想得到的是什么?
想得到的便是独揽朝纲。
如果我和张居正都进入到内阁,他和张居正亲密无间的话,需要面对高拱,马芳,严纳和我四个人。就算严纳未必会站在高拱的阵营中,那他要面对是也是高拱,马芳和我三个人。至于严纳,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不会投奔徐阶,最多便是做个泥塑菩萨,谁也不帮,一个中间派。坐山观虎斗,有机会就赚一些便宜。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徐阶发现张居正竟然和我联手了,他会是什么感觉?
四面楚歌!
他会感觉自己在面对高拱,马芳,我和张居正四个人,而他却是在孤军奋战。
特别是他认为张居正这是对他的一种背叛,哪怕张居正给他解释,他也不能够释怀。如此,徐阶和张居正必定生出嫌隙。
这就是我说的暗地里的好处!只不过这只是其一,还有其二。”
*
第1485章 上朝()
“还有其二?”
“不错!”
罗信话落,又不再言语,众人也习惯性地开始拧着眉头思索。这次思索的时间很长,足足有两刻多钟的时间,四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将目光都望向了罗信,脸上现出惭愧之色道:
“还请不器指点!”
“人其实和动物没有什么区别。”罗信凝声道:“你放一条小鱼在一只猫跟前,那只猫吃完了,发现稍远的地方还有一条小鱼,那只猫就会去吃那条小鱼,吃完了,又发现远处又有一条小鱼,它就会一只这么吃下去,直到掉进陷阱了。”
“你是说张居正吃到了一次利益,就会忍不住吃第二次?”
“不错!”罗信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道:“只不过第二次的利益就不如第一次的利益大了。慢慢地,我的利益就会大于他的利益。当然,这要看机会,看运作。
但是,不管怎么做,大方向便一定定了下来。
徐阶开始怀疑张居正那一刻起,便是徐阶走上衰败之路的开始。因为一个人当他发现自己苦心拼命挣来的利益,竟然不能够保证自己实现理想,而且自己倾注心血培养的接班人,竟然背叛自己,他会发疯的,一个发疯的人,就会丧失理智,一旦丧失理智,就会走错路。”
书房内寂静了片刻,张洵轻声道:“计划是不错,不过行使起来,并不容易。”
“不是不容易!”罗信轻叹了一声道:“是很难。不过再艰难的事情,我罗信都遇到过,我相信这一次我们也一定能够迈过去。”
“对,我们一定能够迈过去!”
众人的情绪都放松了很多,又商议了一些事宜,期间定下来几件事,罗信会给罗智,周玉,刘文秀,黄生等自己阵营中外放的官员写信,确定下一步计划。而张洵,陶兴彦。云知秋和海正,会在京城串联其他自己阵营中的京官。
罗信将他们送到了大门外,反身向着卧室走去,便见到一个身影站在门口,那熟悉的身影,只要看一眼,就知道是黛儿。
“黛儿,你怎么在屋外?羽儿呢?”
“去跟他祖母睡了。”
两个走进卧室,黛儿为罗信宽衣,罗信问道:“这么晚了,你怎么不睡?有事?”
“嗯!”黛儿轻应。
“什么事儿,你我夫妻,有话便直说。”
“我爹爹……”
“岳父来了?”
“没!我……听说因为陛下的遗诏,会有很多当初被罢免的老臣重新起复?”
“对啊,当初岳父大人也是被罢免的,也在起复之列。怎么?岳父大人有起复之意?”
“我不知道。”黛儿摇头道:“父亲没有来和我说,不过黛儿在未出阁之前,是知道父亲的心意的。”
“那看来岳父大人又要忙了。”
“我父亲会起复吗?”
“会,一定会!”罗信乐呵呵地说道:“只要岳父大人愿意。”
“那……我明天回去和父亲说。”
“嗯。”罗信将黛儿抱了起来道:“那今晚我们为老岳父起复庆祝一下。”
“哪有这样庆祝的?”黛儿羞臊得满脸通红。
“呵呵……”
罗信将黛儿抱到了床上,两个人肌肤相磨,很快黛儿的身体也热了起来,娇喘吁吁。
窗外正值午夜,四野寂静,两个人却在房间里翻云覆雨!
黛儿忍不住打了罗信一下道:“夫君为何如此粗鲁?”
罗信嘿嘿笑着说道:“这些日子先是进了天牢,出来又一直在忙,憋的。”
“咯咯……”黛儿忍不住笑了起来,浑身乱颤,让趴在黛儿身上的罗信如同身在波涛之上。不由又动了起来。
黛儿的笑声便变成了婉转低吟。
罗信这里龙精虎猛,皇宫内的隆庆帝也没有睡。此时的他已经不激动了,心中反而变得忐忑。
就要开始真正上朝了!
没上过啊!
虽然这几天已经演练的无数遍,一切步骤都演练得十分纯熟,但是真正当他就要上朝的时候,却心中忐忑了起来。
隆庆帝是一夜没睡,而罗信也只是睡了一个时辰,便被黛儿唤醒了,该上朝了。
罗信穿着朝服,乘坐车轿出了大门。
五更天。
寂静的京城便突然喧闹了起来,一辆接着一辆。大小各异的车轿从一扇扇门内出来,在随从的护卫下,走在通往紫禁城的各条街道上。
一时间,马蹄声和回避声惊醒了还在沉睡的百姓。
一个个纷纷披上衣服从一扇扇门内走了出来,看到大街上如此多的车轿,一个个不由紧张了起来。
“怎么多官这是干啥?”
“难道蒙古人又打来了?”
这可不是瞎想,就在数年前,蒙古人就兵临城下,百姓们还记忆清晰。这一时间就有些慌乱了。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发出嗤笑声:
“嗤……土鳖,真没见识。”
“我们没见识,你有见识,你说是怎么回事儿?”
“这是上朝!”那个发出嗤笑的人神色淡淡地说道,一副牛逼范儿。
“上朝?”
众人神色一愣,这才反应过来,如今已经不是那个几十年不上朝的嘉靖帝了,而是换成了隆庆帝了。
所有的官员都非常积极!
对于几十年不上朝的嘉靖帝,如今隆庆帝开始上朝了,不仅是百姓感觉新鲜,就是他们这些官员也感觉新鲜啊!
心中还有着小激动!
新朝新气象,他们都想要好好表现,对未来都有着殷切的期盼。
落在也夹杂在这些上朝的官员当中,在皇宫门前下了车轿,抬头一看,脸上不由现出了笑容,正好碰上了张居正。
他看到了张居正,张居正却没有看到罗信,此时正一脸的肃然,似乎在思索着什么重大的事情。
“泰岳兄!”罗信一边打着招呼,一边唤道。
对面的张居正抬头看到了罗信,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拱手还礼道:
“不器贤弟,久违了!”
“也不算是久违!”罗信笑道:“我们还是见过面,只是没有时间交谈。”
这两个人之前在隆庆帝登基之时,见过面,但是在那个场面,别说是他们,百官都按照程序走,谁敢乱说话?
推荐一本书:
书名:《民国大特工》
简介:一个只想混吃等死安逸一生的人。
却来到了民国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本想继续混吃等死,谁知命运弄人,为了活着他只能成为一名特工。
他没有顶尖的身手,也没有百发百中的枪法,有的只是一颗还算聪明的脑袋。
他只想活着,没想到却在一次次的任务中找到了自己的信仰,让他愿意用一生而为之奋斗的信仰。
*
第1486章 大白菜()
张居正上下打量罗信,不禁感慨道:“不器贤弟越来越气度恢弘了。”
罗信摆手道:“泰岳兄的养气功夫才高,一身的浩然正气。”
张居正不由莞尔道:“我们两个就别彼此夸口了。”
两个人相视一笑,并肩向着皇宫内走去,仿佛两个志同道合的老友。走到大门前,张居正脚步一顿,抬头望着皇宫内,眼中现出感慨之色道:
“终于等到早朝这一天了!”
罗信看了张居正一眼,不知道这是张居正在感叹嘉靖帝几十年不上朝,还是在感叹自己之前官小,一直没有上朝的机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走吧!”
罗信平静地说道,率先举步前行,这一个动作便是引领者,如果他在那里等张居正感叹完,迈步前行之后,他才举步,那就成了跟随者。
张居正目光一闪,随后抬步,望向罗信的目光闪过了一丝忌惮。
前行不久,便见到一个小太监走来过来。
“见过罗大人。”
“何事?”
“陛下请罗大人。”小太监低声道。
罗信和张居正同时目光闪过一道光,罗信是想不明白隆庆帝找他做什么,这都要上朝了,什么事儿在早朝上说呗?
难道隆庆帝要有什么大动作?提前和自己计议一番?
而张居正心中此时却更加忌惮罗信,看来陛下对罗信真的不同。
罗信点点头,和张居正分开,跟着小太监走去,很快就消失在张居正的目光中。而此时,官员已经都到齐了,在皇极殿前的丹陛上,站着四排大汉将军。
司礼监太监已经开始宣进,百官肃然开始进入皇极殿,分为左右站好,等着隆庆帝临朝。
此时隆庆帝头戴黑色的蝉翼冠,身着金黄色的龙衮,但是却有些坐立不安,不时地将目光望向了中极殿的门口。
罗信一脚迈进了中极殿,便看到了忐忑神色的隆庆帝,不由心中一跳道:
“陛下,你这是?”
“不器!”见到罗信走进来,隆庆帝脸上就是一喜,上前两步,抓住罗信的手,压低了声音道:
“朕有些慌!”
“慌?”
罗信神色一愣,随后恍然。想起当初自己和周玉等人给人讲学的时候,也是紧张的睡不着觉,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
“不器……你还笑?”隆庆帝不由气急。
罗信忍住了笑道:“陛下,当初臣高中状元之后,名声大噪,很多人请我讲学,我当时也是一整晚紧张的没有睡着觉。”
“你也紧张的睡不着觉啊!”隆庆帝突然就感觉自己不那么紧张了。
“是啊,当初臣面对的场面可比陛下大多了,乌泱泱好几千人呢。”
“那你怎么解决的?”
“后来臣想出来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隆庆帝急切地问道。
“臣不看他们的脸,只看他们的脑袋顶,心中把他们当大白菜。”
“就这么简单?”隆庆帝神色一呆。
“就这么简单。”罗信笃定地说道。
“大白菜!”隆庆帝低声呢喃道:“对,朕就把他们当作大白菜,大白菜有什么可怕的,朕又不是没有吃过。”
“那臣告退了,也回去当陛下的大白菜,先把自己的坑占好。”
隆庆帝一听也不由笑了起来道:“去吧,去占坑吧。”
君臣两个相视一笑,罗信便离开了中极殿,前往皇极殿,来到自己的位置站好。而此时罗信被隆庆帝提前召见的事情,已经有很多官员知道,一个个望向罗信的目光不同。
有忌惮,有羡慕,有若有所思!
而此时的隆庆帝也一边嘴中低声嘟囔着大白菜,一边向着皇极殿走来,走进皇极殿,坐稳。响鞭校尉便抽响了九声鞭响,听到鞭响,鸿胪寺的礼赞官便赶紧喝道:
“跪拜!”
所有的官员便开始下跪,但是却乱成了一片。
隆庆帝没有上朝经验,托嘉靖帝的福,百官也没有上朝的经验,一点儿也不整齐。
就连呼喊万岁万岁万万岁,都不整齐。但是,却能够从声音中听到一个个亢奋的情绪,甚至还有哽咽的声音。
皇帝上朝……
实在是久违了啊!
正因为是久违了,百官才激动,将这次早朝看成了大明进入新时代的标志。
待百官平身之后,鸿胪寺的官员便高唱:“四品一下官员谢恩退下,各回本部理政。”
四品一下的官员,一个个神色羡慕地看了一眼那些四品以上的官员,然后神色怏怏地离开了。他们来早朝的意义就是来磕头,想要留下,还需要在官场上奋斗。
四品以上的官员则是在鸿胪寺礼赞官的引领下,进入到皇极殿,分列两班站好。然后冯宝才喊道: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罗信站在自己的位置不说话,偷偷打量着站在自己前面的人,内阁四个人,六部中因为礼部没有尚书,有五位尚书站在罗信的前面,还有左右都御史,总共有十二个人。
别看只有十二个人,好像罗信还是很靠前的。实际上却是有着一道鸿沟。
罗信今天上朝,根本就没有准备任何事情。该他做的都做完了,礼部也就那些事儿,之前最忙的就是他,什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