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器,没有让你全权负责,只是让你拿出来一个基本的章程,然后由内阁来定夺。”徐阶也站了起来道。
“徐大人,下官说过,下官的年级和资历都不够,经验更是不够。根本想不出来什么章程。”
罗信停顿一下道:“这样吧,我也不会让两位大人为难。我会去向陛下请罪,辞去这份差事。”
高拱神色一变,徐阶声音一沉道:“为官之道,便是为陛下解忧。你若是辞去这份儿差事,恐怕丢掉的就不是仅仅这份儿差事了。”
“呵呵……”罗信只是呵呵了两声,便拱手告辞。
“太不像话了!”徐阶怒声道。
高拱却是叹息了一声,这种结果他早已经料到,因为他知道罗信不是傻子,反而智慧的很。这种出事背黑锅,出成绩得不到荣誉的事情,罗信怎么会干?
除非这件事能够明确责任和荣誉,但是高拱和徐阶都想着出事,罗信背黑锅,出成绩,荣誉是他们的,罗信又不傻!
“不行,我们去面圣!”
高拱想了想,这件事情也确实需要和皇上说一说,不能够让罗信和皇上单独对上,能够争多少功劳,还是要争的。
罗信干净利落地走了,他真的是不害怕嘉靖帝剥夺了他所有的官职。因为他知道嘉靖帝活不了多久,等着裕王登基,他自然就会王者归来。
而且……
嘉靖帝会在这个时候,剥夺罗信的官职吗?
罗信摇了摇头,心中暗道:“你们把嘉靖帝想傻了,而且你们两个如今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了啊!
人不自信,就难免心中慌乱,人一慌乱,难免就脑子不清楚啊!”
御书房。
嘉靖帝冷冷地扫视着徐阶和高拱,让两个人后背渗出冷汗。
“你们的意思是,将罗信罢官为民?”
高拱闭口不言,只是低着头。徐阶硬着头皮道:
“皇上,像罗信这种不愿意为陛下分忧的人,便是不忠。如果罗信没有能力也就罢了,但是他并非没有能力,却不愿意为陛下分忧解难,这是为什么?”
“你说是为什么?”嘉靖帝冷然问道。
“这是他的心中对陛下有怨气,怨恨陛下没有给他高官厚禄。这是对陛下的要挟,此风不可长啊!”
“啪!”嘉靖帝一拍御书案道:“你到是给朕分忧解难啊!”
徐阶神色一僵,还没有等到他回话,嘉靖帝的话就如同冰锤一般刺向了他。
“将罗信罢官为民?你是想要让大明大乱,想要毁掉朕的江山吗?”
*
*
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安排()
“陛下……”
“这个时候你要罢官罗信?”嘉靖帝劈头盖脸地打断了徐阶道:“你知道罗信除了三品礼部侍郎,还有什么身份吗?
他还是二等候,还是大明军神。在裁军的这个时候,你要夺罗信的武爵,要把罗信的官,你这不是逼军队造反吗?
你究竟安的什么心?”
徐阶就是一哆嗦,噗通一声跪了下去。
罗信回到了礼部,笑眯眯地和大家将最后的数据统计完,便招呼着大家下班。回到了家,洗漱更衣之后,便和父母一起吃饭。吃完饭,带着陆如黛和父母一起回到了父母的房间,将房门关上,罗平便低声问道:
“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着罗信严肃谨慎的模样,大家心中都有些不安。罗信落座之后,摆摆手道:
“不用紧张,只是想要母亲带着黛儿和羽儿去城外的庄园住一些时日。”
罗氏和黛儿脸色都是一变,已经两岁的罗羽感觉到屋子内严肃的气氛,老老实实地缩在黛儿的怀里,大眼睛咕噜里地来回望着屋子里面的几个人。罗平凝声道:
“问题严重了?”
罗信点点头道:“陛下裁军的决心已定,裁军从来就不是一件小事。而且徐阶和高拱一直想要把我当做背黑锅的人。一旦我背了黑锅,谁知道陛下会如何针对我?
我会派万大全带着一百骑兵和你们一起去庄园,一旦京城有变,我们可以乘坐马车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塘沽口,在那里有堂兄常年准备的一条船,带着我们前往台湾。”
“有怎么严重?”黛儿的神色有些慌乱。
罗信握住黛儿的手道:“不用担心,我在京城有着鲁大庆和五十个家丁,一旦出事,我会父亲汇合,然后以最快地速度前往寻你们。你的父亲我也有安排,阳林县距离草原很近,大哥在阳林县留下一队人,到时候能够带着岳父一家,安全地离开大明,进入草原。”
罗平沉吟了片刻道:“就这样吧。明日一早,你们就离开。”
第二天。
罗平第一个离开,回五军营。罗信第二个离开,乘坐着轿子,前往礼部。坐在轿子里,罗信的情绪不高,半响,叹息了一声,感觉到自己最近有些消沉,便使劲儿地甩了甩头,打起了精神。
轿子停下,罗信从轿子内走出来,望着礼部大门两旁的大树都挂满了雪花,整个礼部都被银装素裹,显现出一种凛冽。
“寒意袭人啊!”
当罗信举步走进礼部大门的时候,罗府的后门也打开了,罗母带着黛儿和罗羽,在万大全的保护下,从府中出来,离开了京城,向着城外的庄园行去。
罗信来到了办公房间,便见到张居正等人都已经到达。见到罗信走进来,便纷纷站起。罗信含笑点头,来到自己的座位上,将统计好的数据又检查了一遍,然后起身道:
“我去见陛下了,希望陛下能够表扬我们,然后将这些数据交给内阁,以后裁军之事就不再需要我们。”
“我们很期待!”陶大临含笑道,其他人也都含笑点头,只是眼中的神色却各不相同。
罗信离开了礼部,便直接向着御书房行去。在他的背后,张居正等人重新落座。温应禄低声道:
“你们说陛下会解散我们这个小六部吗?”
“怎么?你还真把小六部当成六部了?”陈瑾喝了一口茶道。
“不是!”温应禄急忙摇头道:“累一点儿没有问题,但是就怕被当作替罪羊啊!所以,我也希望能够早一点儿解散这个小六部。”
“是啊,这活还真是不好干啊!”陶大临摇着头叹息着说道。
“不好干没什么。”诸大绶凝声道:“我相信以我们这些人的性格,没有人会临阵退缩,怕活不好干。难就难在,得不到真正的支持。活干了,却落不到好。泰岳兄,你怎么看?”
众人的目光都望向了张居正,张居正平静地说道:
“我们这个临时的小六部,说白了,就是为内阁分忧的。我们没有全力决定干不干,但是却能够决定自己是否好好干。我觉得,为了陛下,为了天下百姓,我们还是要将这件事好好干下去。”
房间内一下子寂静了下来,每个人都低下头,拿起都已经统计过的资料看了起来。仿佛是有什么统计错误了一般。张居正的嘴角泛起了苦笑,他心中也不愿意这么说,但是为了心学,他不得不这么说。
如今徐阶搞出这么一出,完全出乎心学的预料。但是事情已经出了,已经如在弦之箭,心学也只能够改变计划,放弃张居正,保徐阶。
如果只是徐阶的命令,即便张居正是徐阶的学生,他也可以寻求心学的帮助,但是如今是整个心学的决定,张居正就无力反对了。
叹息了一声,张居正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还是得尽力劝说陶大临他们同意自己的观点,然后在一起劝说罗信,继续负责此事。
“各位,咱们可以这样想,如果这件事在我们小六部的手中解决了,这会是一场什么样的功绩?我们会获益多少,这就不用我说了吧?
关键是,我们为国为民解决了真正的问题,即便是我们最终没有获得真实的好处,但是却得到了名传千古的名声,这还不够吗?”
众人闻听,都怦然心动。但是却依旧没有人说话。张居正继续说道:
“如今我们已经将各项数据统计出来了,左右闲着无事,不如我们讨论一下,以我们这些人的才能,说不定就能够想出一点有效的方法呢?”
众人不由将头从卷宗上抬起,相互交流了一下目光,张居正心中一喜道: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更何况我们不是臭皮匠,一旦我们想出一点办法,我们便可以群策群力,就此点拓展开来。一旦我们真的解决了问题,这个功绩谁也抢不走。”
“是抢不走!”诸大绶淡淡地说道:“但是会被分润是吧?”
*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数据()
张居正却是脸色一整道:“即便是我们想出了办法,真正实行的也必须是内阁,也只有内阁才有这个权力。 .更新最快而且相对于内阁两位大人来说,即便是我们想出了点子,恐怕也有许多不周全之处,需要内阁两位大人补全,所以内阁分润功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呵呵……”诸大绶笑了两声道:“恐怕不是分润那么简单吧?而是分润的绝大部分。”
张居正沉默,这件事很明显,而且在座的人没有傻子,他不可能忽悠他们。
“这也没有什么。”诸大绶又开口道:“上官分润大部分功绩,已经成了习俗。但是如果事情砸了,上官让我们背黑锅也是习俗吧?”
张居正默然,众人默然,房间内一下子寂静了下来。
御书房。
罗信站在嘉靖帝的面前,嘉靖帝在低头认真看着罗信的奏章。半响,抬起头,望着罗信,眼中很是凝重道:
“罗信,虽然你调查的数据表明,卫所的人数只有一百一十八万六千七百二十八人,并没有两千七百万那么多,但是这也不是小数目啊!”
罗信点点头道:“陛下,不能够仅仅算这些人数。”
“嗯?”
罗信神色凝重道:“还要把这些人的家属算上,朝廷裁军,必须给这些家庭一个活路,否则就是逼反了他们。”
嘉靖帝不由有些头疼,抬起手揉着眉心道:“算上家属,得有三百万了吧?”
“最少!”
嘉靖帝不由头更疼,思索了一会儿道:“总还是要留一些军队吧?”
“留的不多!”罗信沉吟了一下道:“如今在北方有一百二十万军队,其中的卫所军队大约只有三十五万,而且这三十五万人都是经历了战争的淘汰,可谓是精锐,和之前那些卫所的兵痞不同,当初一起从卫所征调的那些人,凡是兵痞,没有战斗力的人,都死在了沙场。剩下的这些人可以保留。在南方,因为倭寇战事已经结束很久了,所以当初胡部堂征调的那些卫所士兵都已经回到了卫所,而且实话说,那些人和兵痞没有什么区别。臣认为,南方卫所的兵丁都可以裁掉。
南北两地要有两大军事重地。南方,着重布防在海岸线,虽然倭寇已经被灭掉,但是我们不敢肯定在未来,会不会有其它藩国的军队来攻打大明。所以,必须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驻守。”
罗信顿了一下,飞快地看了一眼嘉靖帝,继续说道:
“胡部堂手下有两支军队,一个是戚继光的军队,一个是俞大猷的军队。可以让胡部堂以这两个军队为中心,建立起一支镇守南方的军队。如今除去南方卫所,胡部堂手中大约有四十万军队,臣是这样想的,可以从这四十万军队中,挑选出三十万精锐,然后由这三十万精锐成为常规军,镇守广东,福建,苏杭一带。而剩下的十万军队可以成为南方其它州府的驻守军队。同时再把北方的那三十五万卫所中的十万军队调到南方,剩下的二十五军队驻守北方各州府。
这样就解决了大明失去卫所之后,无人驻守各地州府的问题。
相比原来的二百七十万,如今只有四十五万人,大明减去了很多的负担。而且这四十五万人留下是必要的。一旦有事情发生,可以就近发兵。
另一个军事重地就是北方。
北方的战线很长,所以要比南方留下更多的军队。但是去掉那三十五万卫所兵之外,七十五万人也足够了。在很长时间,臣认为边关不会再爆发战争。
除了南北两个军事重地,还有一个军事重地便是京城。
京师有五军营就可以了,十万五军营,加上七十五万北方常规军和三十万南方常规军,还有四十五万……”
罗信顿了一下道:“我们可以把五军营称之为中央军,把南北两大重地的军队称之为野战军,把原来的卫所军队称之为常规军。
总共一百六十万军队。
这个人数应该足够了。”
嘉靖帝想了想道:“如此说来,还是要裁掉八十多万人,算上他们的家属也有近三百万人。”
“是!”罗信点头。
“你有什么想法吗?”
“没有!”罗信摇头道:“我们这个临时部门不就是统计数据,上交给陛下,然后由陛下和内阁商议吗?”
嘉靖帝皱了一下眉头道:“把原来的屯田分给那些兵丁如何?”
罗信又从怀里取出了一个折子双手递出去,黄锦走上前来,接过了折子,放在了御书案上。嘉靖帝看了罗信一眼,如何拿起那份折子翻看了起来。只是看了几眼,便面沉似水,当看完整个折子的时候,“啪”的一声,将折子摔在了御书案上。
“该杀!”
“陛下!”罗信唤了一声,如何眼睛扫了一下周围。
嘉靖帝深深地吸了几口气,然后喝道:“都下去!”
御书房内的太监都匆匆地退了出去,黄锦来到大门前,将御书房的大门关上。站在了门口。屋子里只剩下了嘉靖帝和罗信,嘉靖帝望着罗信道:
“属实?”
“属实!”罗信认真点头道:“实际上,南北的屯田六成以上都被世家豪门,还有皇亲国戚给占有了。剩下的四成也被卫所的那些武将给瓜分了。那些士兵每天做的根本就不是训练,而是给那些武将种地,干家务,完全就是一个长工。”
“杀!杀!把他们都给朕杀了!”嘉靖帝吼道。
罗信微微摇头道:“不能杀,最起码眼前不能够杀!”
“为什么?”嘉靖帝凶厉地盯着罗信。
“怕大乱啊!”罗信无奈地说道:“如今我们裁军,还只是动武官体系的利益,别说我们去杀那些强占屯田的世家大族和皇亲国戚,便是将那些屯田要回来,都会引起文官体系的反弹。那个时候,文官体系和武官体系一旦联手……”
嘉靖帝的脸色变了,半响道:“难道就这么算了?”
*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裁军司()
“慢慢来吧,反正不能够这个时候做收回屯田的事情。而且,陛下和内阁商议的时候,最好不要把这份数据给内阁看,以免让那些人知道,陛下您已经开始关注他们了。”
“你这些数据?”
“锦衣卫!”
嘉靖帝明白了,罗信除了用正常渠道得到卷宗来统计数据,还请锦衣卫暗中调查,这才得到了详实的数据。
御书房内寂静了下来,半响道:“罗信。”
“臣在!”
“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和你那个临时部门处理吧。”
“陛下,还是交给内阁吧。臣资历浅,年龄轻,经验少,能力低……”
“闭嘴!”嘉靖帝喝道。
罗信闭上了嘴巴,即便是如今的嘉靖帝心中很烦,听到罗信刚才那番话,也不禁感觉到好笑。望着罗信道:
“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暂时成立一个裁军司,负责裁军事宜,直接对朕负责。你为总负责人。”
“这……抛开内阁不好吧?”罗信支吾道:“臣会被内阁记恨的。”
“那你就不怕被朕记恨?”
“怕!”罗信双肩一垮,然后又抬起头道:“陛下,裁军属于兵部的事情,就算总负责也应该是兵部侍郎,不应该是礼部侍郎啊,您看?”
“哪儿那么多废话?赶紧滚。”
罗信已经看出来嘉靖帝的不耐烦,便叹息了一声道:“好吧,臣告退。”
当罗信走到门口时候,背后传来了嘉靖帝的声音:
“好好做!”
罗信转过身,向着嘉靖帝施了一礼道:
“臣遵旨!”
走出了御书房,罗信的脸上现出如释重负之色。他的心中早就决定要负责这次裁军之事,因为他知道,如此大面积的裁军,一旦处理不好,必定引起动荡,甚至遍地烽火。
他来大明这些年,一直在努力,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华夏繁荣富强吗?
而且这不仅仅是裁军的问题,而是整个军制的改革。不是说徐阶和高拱智慧不够,而是时代局限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没有罗信来自后世的眼光,能够解决问题的人,不是罗信自负,在整个大明也只有罗信,没有人会比他解决得更好。
但是……
这需要他成为总负责人,需要皇帝的鼎力支持,而不是在他的头上还有一堆公公婆婆。今日,他终于取得了第一步的胜利,成为总负责人,直接对嘉靖帝负责。
小六部的临时办公值房,张居正五个人都有些神思不属地沉默,不时地将目光望向门口。
突然,五个人整齐地将目光望向了门口。随后,便见到罗信一脸凝重地走了进来。见到罗信凝重的神色,五个人的心中都升起了不安,不由都站了起来,诸大绶率先开口道:
“不器……”
“唉……”罗信叹息了一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下,然后又叹息了一声。
张居正小心翼翼地问道:“不器,怎么了?”
“还能够怎么了?”罗信没好气地说道:“昨日两位内阁大人召见我,我就觉得事情不妙,昨日那两位大人便反复要求我们这个临时的小六部拿出裁军的方案,被我推辞了。我言道,我们只是统计数据,拿主意的应该是内阁。结果我和两位内阁大人不欢而散,算是得罪了两位大人。”
说到这里,罗信看了一眼张居正,张居正也知道大家都知道自己是徐阶的弟子,这里发生的事情,数据统计的速度,一定会通知徐阶。所以,张居正虽然心里别扭,却也神色平静。
“没有想到,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