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信,这件事有什么头绪?”
“还没有。”罗信老老实实的摇头,然后道:“陛下,臣能不能不管这件事。”
“为什么?”嘉靖帝目光深邃地望着罗信。
“太累!”罗信适当地抱怨着。
嘉靖帝深邃的目光便暖道:“不器,这件事也只有你能够处理,以你在军中的威望,军中的反弹会少很多。”
罗信便在心中叹息了一声,心中已经知道,就算是徐阶和高拱不推荐自己,嘉靖帝也会让自己负责此事。而且嘉靖帝不在乎是否裁军,他在乎的只是让自己去得罪军方,和军方成为仇敌,如此嘉靖帝才能够对自己真正的放心。没有了军方的支持,甚至军方视罗信为仇敌,便是在将来罗信想要做什么,那也没有可能。
罗信在心中叹息的同时,也知道嘉靖帝如今是真的对自己没有杀意了,否则不会将自己架在这火上烤。
这件事情已经推辞不得,如果再推辞,嘉靖帝必定会认为,朕已经把话说得如此清楚了,你还推辞,必定有异心。而且罗信也早就觉得大明卫所制在开国初期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今已经糜烂了,不合时代了。
军队就是用来打架的,哪怕是和平年代,也要有事没事拉到边境军演一两次,亮亮肌肉,这才是安国之本。
像现在这样,军人都成农民了,这算什么事儿?
而且国家还得年年给这些农民拨款,农民呢,又得不到这些国家拨款,都被上下其手地给贪污了,贪污了也不要紧,而且还把这些军人像家奴一样的使唤,这些军人过的都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这还是军人吗?
这样的军人还能够打仗吗?
怪不得几十个倭寇就能够杀得几千卫所军人四处逃亡。
这卫所制应该终结了。
有着这两方面原因,罗信便点点头道:“臣遵旨。只是这件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朕知道,你慢慢处理吧。三年五年,朕都等的起,只不过不要麻烦朕就行了。”
罗信心中不由摇头,这嘉靖帝还真是老了,是一点儿麻烦都不想有了,不由凑趣道:
“臣将这个大麻烦事处理完之后,陛下也不要再麻烦臣了,好不好?”
嘉靖帝脸色已绷,最后却忍不住笑了。
“真也知道你志不在当官,不喜麻烦,朕答应你,以后尽量不找你,你就悠哉地过着你礼部侍郎的生活。”
“那臣谢陛下。”
“赶紧走。”
“臣告退。”
一晃七天过去。
在罗信的值房内,范应期站在罗信的跟前,愁眉苦脸道:
“大人,这样不行啊。各路说客太多了。”
“总不能和人发火,或者不见吧?”罗信捧着茶杯道:“这件事原本就是一个得罪人的事儿,如果我们再将说清的人都得罪了,这满朝文武,以后还会有人正眼看我们吗?恐怕谁见到我们,都是给我们一个大大的白眼。”
“大人!”这个时候一个书吏走了进来,施礼道:“外面有一个人说是您的侄儿,求见大人。”
“我侄儿?”罗信微微一皱眉,这个侄儿自然不会是罗胜的儿子,就算罗胜的儿子能够从台湾跑过来,能自己来求见自己吗?
他才多大?
四岁!
这些日子,罗信可是没有少见自己的这些侄儿,这些侄儿都从哪里来的?
都是一些军方将领的儿子或者晚辈,这些将领在没有圣旨相招的情况下,自然不敢回京,但是可以派他们的晚辈来啊。
当初听到要裁军,这才人都懵了,甚至有的人心中都升起了造反的心思,但是后来听说是由罗信来主持此事,这些人心中又有了希望。在这些武将的心中,别看罗信如今任詹士府左庶子,翰林院掌院,礼部侍郎,这都是正正经经的文官。但是,这些武将却死心眼地认为罗信是武将,而且还是武将的头。
一代军神不是武将的头是什么?
而且罗信在军中的声誉非常好,从来不贪军中的功劳,反而经常是将功劳让出去,所以这些人一听是罗信主持此事,都觉得罗信不会害了他们。但是这心中也不落底啊,便纷纷派自己的晚辈来找罗信,他们也知道罗信不缺钱,而且也从来不贪,所以这些人也都没有给罗信带什么金银财宝,倒是给罗信带来了不少土特产,还有一些文玩字画什么的。都跑来这里,想要从罗信这里打听出一些消息。
这些侄儿辈的人来了,罗信也不好给脸子,毕竟他们的父辈都是跟着罗信在战场上厮杀的过命交情。所以,这些日子,罗信倒是没少陪这些侄儿辈喝酒,今天又听到来了一个侄儿辈,罗信不仅有些头疼,但是再头疼,但是再头疼,也得见啊,便道:
“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一个比罗信大多了,都快要四十岁的人走了进来,向着罗信施礼道:
“见过老叔!”
罗信不由一拍脑门道:“你怎么来了?”
来人不是别人,却是马芳的次子马林。马芳有两个儿子,长子马栋,此时跟着马芳在宣府,家里这边留下了马林。罗信曾经去过马芳家,自然是认识马芳的两个儿子。而罗信和马芳兄弟相称,马林自然管罗信叫老叔。
“这个……家父也想要和老叔打听一下,这个裁军会不会涉及到边关?”
“马老哥凑什么热闹啊?”罗信无语地说道:“是不是也得让我请你吃顿饭啊?”
“不敢!”马林的脸就是一红,他也知道这些日子罗信没少请那些侄儿辈吃饭。
“那就赶紧滚蛋!”罗信和马芳很熟,也没有把马林当外人,便摆摆手道。
罗信没有把马林当外人,那马林也没有把罗信当外人,闻言却是没有走,反而笑嘻嘻的道:
“老叔,您还没有和侄儿说裁军的事儿呢。”
“滚蛋,这个事儿是能够随便说的吗?老叔已经够烦的了,回去写信告诉你父亲,别给我添乱。”
*
*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破坏气氛的海瑞()
马林也看出来罗信是真的心烦,在别人面前的平静都是装的,但是在自己面前却没有装,心中也不由替罗信担忧,便道:
“那侄儿告退,老叔您也别太累。”
“知道了!走吧。”罗信摆摆手。
马林退了出去,一直走出了大门,顿了一下,摇头叹息了一声,然后向着府中走去。
罗信坐在那里发了一会儿楞,然后对范应期道:“帮我送几份请柬吧,今晚我请客。”
“又是您那些侄儿辈?”范应期道。
“不是!”
冬天天黑的早。
等罗信下值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外面还下着雪,今天的冬天比往年都冷,这大学已经连续下了三天了,积雪都没过了小腿。寒风凛冽,滴水成冰,路上几乎都没有人了,每天都有冻死的乞丐。
这注定是一个大灾年!而且罗信知道,这种天气一年会比一年严重,到了万历年间会更严重,到了崇祯年间,便天下大乱了。
这就是小冰河!
罗信乘着轿子来到了贾家楼,今日他要在这里请客。请的是谁?
吏部侍郎张居正,户部侍郎诸大绶,工部侍郎陶大临,刑部侍郎陈瑾,兵部侍郎温应禄。还有一个左都御史海瑞。
罗信知道裁军这件事已经不能够再拖了,越拖事情越复杂。所以他今天就将这些人请到一起,商议出来的框架。
为什么要请客,这还用说吗?中国人在饭桌上谈事,气氛总能够好一些。不至于到时候脸红脖子粗。
罗信在贾家楼要了一个包厢,弄了一个火锅。这大冬天吃火锅,才越吃越热乎。
罗信到的时候,张居正,诸大绶,陶大临,陈瑾和温应禄五个人都已经到了,见到罗信走了进来,五个人纷纷站起来笑道:
“大人可是来晚了。”
罗信便坐下道:“有些事情处理了一下,不过我不算是最晚的,海瑞还没有到嘛!”
罗信的话音刚落,便见到海瑞走了进来道:“我哪有几位那么清闲?陛下将赈灾的事情交给我,每天在外面,都冻成狗。”
“哈哈哈……”众人便都大笑,罗信道:“人到齐了,什么也别说,大家先吃,把身子吃暖和了再说。”
众人便纷纷动筷,锅子热气腾腾,众人也不管其它,忘情地吃了起来,没有人再说话。
这一吃就是半个时辰,七个人都吃得额头冒汗,也差不多吃饱了,这才一个个斯文了起来。陈瑾望着海瑞道:
“不管怎么说,海大人是最后一个来的,这要罚酒。”
海瑞也不言语,端起酒壶给自己倒酒,然后连喝了三杯,众人便是一阵喝彩。
“爽快!”
罗信端起酒杯道:“海大人风里来,雪里去,我们敬海大人一杯。”
“当敬!”
“当敬!”
众人都举起了酒杯,这个时候海瑞反倒有些不好意思,端起酒杯和大家一饮而尽。放下酒杯之后,罗信问道:
“灾情如何?”
“惨啊!”海瑞叹息了一声道:“这还是大人的功劳,让今年的灾民没有像往年那般死的太多。如今南有市舶司,北有互市,大明不缺钱,赈灾能够及时。若是像之前,这大明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不器,能够得海大人一句夸,不容易啊!”张居正含笑望着罗信道。
海瑞却是神色严肃道:“不过灾情还是很严重。”
海瑞开了一眼窗外的大雪道:“今年的冬天太冷了,积雪又深,给赈灾带来的很大的困难。”
说到这里,看了一眼火锅道:“我们在这些吃肉,但是却有很多灾民连饭都吃不饱,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这一句话出口,房间内就是一阵尴尬。罗信也不由微微摇头,在他看来,海瑞这个人就是有些仇富心理,看不得别人过好日子。
罗信见到众人的神色,便知道自己不能够不说话了,否则会破坏气氛。
“海兄,不能够这么说啊!”
“这么不能这么说?”海瑞硬声道:“就拿我们今天吃的这顿饭来说吧,把这些钱换成粥,你知道可以救多少人吗?”
众人的脸色更加难看,罗信却是平静地说道:“如果都像海兄那么做,你知道会饿死多少人吗?你知道会让原本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变得家破人亡吗?而且你知道这样会让一个民族失去进取心,会让大明灭亡吗?或者是让大明变成一个和匈奴,倭寇一样的,失去了道德,只知道抢掠的一个民族吗?”
海瑞的脸都白了,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道:“我不知道,我读书少,没有考上进士,还请状元公指教。”
“好,咱们就拿这家酒楼来说吧。如果所有的人都像海兄这般,把钱都用来慈善赈灾,是能够给那些灾民增添一些稀粥,但是却不能够保证一定能够救活灾民。”
“但是灾民有一碗粥就比没有一碗粥强。”海瑞激动道。
“对,我没有说不对。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家酒楼的老板,也是从年轻的时候,或者是他的父亲,爷爷年轻的时候,从摆地摊,一点点辛勤劳作,省吃俭用,最终开了这个酒楼。能够让家人或者幸福的生活,即便是这样的大学灾年,也有衣服穿,也有饭吃?
但是,就因为海兄你,所有的客人都不来这家酒楼吃饭,将吃饭的钱给灾民增加一碗粥,那么这家酒楼的老板结果会如何?
会饿死,会冻死!
还有,这家酒楼雇佣的伙计呢?
没有了生意,老板也只能够辞退伙计,伙计没有了活干,便成了灾民,会冻死,会饿死。还有,这家酒楼每天都要去市场卖肉吧?买菜吧?卖鱼吧?买油盐酱醋吧?
但是,因为这家酒楼垮了,那么就没有人去买肉了,没有人去买菜了,没有人去买鱼了,没有人买油盐酱醋了。
那么这些人的命运会如何?
会冻死,会饿死!
卖肉的饿死了,那么那些原本可以指望着养猪的,养羊的,养鸡鸭鹅的人,样的禽畜没有人买了,他们怎么办?养的那些东西自己吃?吃完呢?
饿死,冻死!”
*
*8)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罗信的理论()
罗信看着众人愕然的神色,继续说道:
“种菜的农民没有人买他的菜了,他会怎么样?
饿死。
没有人买鱼了,那些渔民会怎么样?
饿死!
不买油盐酱醋,那些作坊会怎么样?
饿死。
也就是说,我们这些有能力赚到钱的人,不管是吃国家俸禄,还是那些商人,世家大族,就是要花钱,只有我们这些人去花钱,去吃饭,去买衣服,去花一切能够花的钱,才能够让更多的人不饿死。就比如我们现在,我们在这里吃一顿饭,可以帮助到这里的老板,帮助这里的伙计,帮助市场上的卖肉的,买菜的,买鱼的,买油盐酱醋的,帮助养猪的,帮助养鸡鸭鹅的,帮助渔民,帮助作坊,让他们不至于从温饱状态,变成饿死的人。
大明之所以立国,是因为勤劳。如果勤劳的人都将赚到的钱无偿的送给别人,会造成什么后果?
会造成不劳而获的思想,一旦得不到不劳而获的利益,他们会怎么办?自己又不肯去勤劳,便会变成流寇,如此大明的道德就会崩溃,就会变成和当初的匈奴倭寇。
我知道你会说灾民的事情,不是因为他们不勤劳,而是因为天灾。
那么,所有的市农工商,他们平时交的税的来做什么的?就是让国家在这个时候用的。否则还要大明朝做什么?还要我们这些官员做什么?”
海瑞愣愣地望着罗信,张居正等人也陷入了沉思。半响,张居正望着罗信道:
“不器,你说的好像有道理,但是我还是想不明白。”
包括海瑞在内,所有人都望向了罗信。
“流通!”罗信沉声道:“一潭死水会变臭,但是活水却永远清楚。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流通。
就比如我们今天吃的这顿饭,这就是财富的流通,是钱的流通。这一顿饭,我们不仅仅是吃饱了肚子,而且还让我们手中的财富流通了出去,从这家酒楼的老板流通到伙计,市场的商人,流通到养殖户,农户,菜民,渔民,工匠。而这些老板,伙计,养殖户,农民,菜民,渔民和工匠并不是不劳而获,而是通过了劳动获得了他们生存下去的资本。”
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便是海瑞也紧锁着眉头思索着,不再说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罗信拍了拍巴掌,将众人从沉思中唤醒道:“各位,今天把大伙请来,还是想要就裁军的事情,交换一下看法。”
海瑞沉声道:“这个有什么交换的?那些卫所的兵丁根本就大不了仗,大不了仗的兵丁还叫兵丁吗?这样的人就是毒瘤,把他们裁掉就是了。”
“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罗信摇头道:“他们也是大明的子民,裁掉他们可以,但是要给他们安排好以后的生活。如今大明有土地分给他们吗?
把他们裁掉,却不给他们分土地,不管他们死活,他们立刻就会成为灾民。我们不能够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留下一个更大的问题。”
海瑞的脸色便是一红,他这个人也有优点,就是绝对不会隐藏自己的错误,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我没有想到这一点,只是看到卫所从上到下已经烂到根了。”
“是啊!”罗信叹息了一声道:“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而且还要很好的解决。如今我们面临两个问题。”
众人神色便严肃了起来,望向了罗信。罗信微微皱着眉头说道:
“第一个是裁军之后,这些被裁掉的兵丁安置问题。
第二个是裁军之后,大明必须还有可战之军,能够维护国家的安定。各位都不希望有一天,大明再被兵临城下。”
温应禄道:“这件事朝堂中的各位大人已经议过了三次了,只是是否裁军争议就非常大。”
“是啊!”张居正点点头道:“凡是有识之士,实际上都看到了卫所制的彼端,之所以还有一些人反对,只不过是动了他们的利益。”
罗信摆摆手道:“裁军的事情是必须的,陛下已经定下来了。朝中的大臣虽然有所争议,但是他们也看到了陛下的决心,争议的声音越来越小,反倒是提出了一大推裁军之后的弊端和问题,他们期望朝堂解决不了这些弊端和问题,不得不收回裁军。而我们就是要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人。”
望着众人,罗信继续说道:“我们被成为小六部,说不好听的,这件事情如果我们处理好了,我们就是真正的小六部,不仅是为国为民解决了问题,也证明了我们的能力。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是背黑锅的,这件事不仅关系到大明的国本,也关系到我们的前程,甚至是身家性命,我的意思是,今天咱们先拿出一个章程,达成一个共识,然后各自回去找自己的尚书大人,向着一个方向来推进此事。”
听了罗信的话,诸大绶开口道:“好主意。我们这七个人可以代表着朝廷的各个方面,六部加上都察院。从某个方面来将,我们七个人就是六部和都察院的代表。只要我们能够达成共识,六部基本上也就有了方向。”
众人都纷纷点头,然后都沉默了下去,脑子里想着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时间,房间内寂静了下来。
半响,海瑞开口道:“这件事我由我挑起来的,我想了几个方法。这第一个方法,就是将裁掉的兵丁自由谋生,他们可以出仕,可以经商,可以务农。”
陶大临摇头道:“这个方法不可取。首先那些兵丁都是大字不识,即便是国家开恩,允许他们可以读书科考,但是他们字都不认识,这条路怎么走?
再说务农,他们连地都没有,怎么务农?
最后说经商,他们饭都吃不饱,哪里来的本钱经商?”
罗信摆摆手道:“海兄,还有第二个办法吗?”
“有!”海瑞点点头道:“我们可以不一下子裁军,可以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