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去南方,倒是抽时间,将南方巡查了一遍。如果这次有机会,臣想要去北方做一次巡查,将我们在地方的力量巩固一下。”
说到这里,罗信望向高拱道:“高大人,如果我这次能够出去巡视,京城的局面就依靠你了。要小心徐阶和袁炜,这两个人很不简单。”
“我明白,不器放心。”
裕王府门前。
裕王亲自将罗信和高拱送到了大门外,两个人向裕王告辞后,高拱望着罗信道:
“你没有乘轿?”
罗信便苦笑道:“前门人太多,我便从后门出来,走着来裕王府的。”
高拱的脸上也不由苦笑道:“我的府前也是车水马龙,令人不胜其烦。”
两个人又说了几句,拱手告辞。罗信看着高拱上轿离去,便对一旁的鲁大庆和万大全道:、“我们走走,这些日子可是被那些人烦到了。”
鲁大庆和万大全便嘿嘿笑,跟在了罗信的身后。罗信可以想象,此时自己的门前肯定还有无数官员等在了那里,所以他连中午都没有回去,而是在饭馆吃了一顿,想着下午进攻去面见嘉靖帝,提出外出巡视的事情。
罗信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让鲁大庆和万大全也坐下一起吃,正吃到一半,便听到楼下传来了呼喝声,便对鲁大庆道:
“下去看看,天子脚下,如此吵闹,成何体统!”
“是!”
鲁大庆应了一声,便起身离开了包厢。不一会儿,便走了上来道:
“侯爷,是一个洋和尚进来传教,被店家赶出去,发生了争吵。”
“洋和尚?”
罗信心中一动,他自然是知道鲁大庆口中的洋和尚便是传教士。外国人他接触很多,但是那些外国人不是海盗,就是商人。懂得西方知识的几乎没有。但是传教士不同。这个时代的传教士,特别是跨过重洋传教的人,都是博学多才,都是哲学家和科学家。
在罗信看来,如今的大明
不!
实际上,从汉之后,华夏就逐渐走向了一言堂,汉唐的时候还好一些,从宋朝开始,简直就是儒家的一言堂,再也没有了百家争鸣。这便让华夏成为了一潭死水。
华夏需要百家争鸣。
倒不是说西方的哲学有多好,但是需要一种新思想来冲击华夏的思想体系,让华夏的这一潭死水再活起来。
同时罗信也更看重西方的科学体系。罗信一个人精力始终是有限的。如果能够招揽一批这样的西方哲学家和科学家,会让罗信省去很多精力。
“那个洋和尚离开了吗?”
“没有,小人让他在下面候着。”
“请他上来!”
“是,侯爷!”
鲁大庆又离开了包厢,不一会儿,便带着一个身材高大的西方人走了进来。穿着很旧,但是洗的很干净,头发也梳洗得一丝不苟,一看就是一个严以律己,很有修养,但是境况却是很不好的人。
罗信站了起来,朝着那个西方传教士拱手道:“罗信,见过先生。”
“西班牙沙朗,见过罗先生。”沙朗用流利的汉语向罗信问好。
罗信的眼睛就是一亮道:“沙朗先生的汉语说得很好啊!”
“认真地学了几年。”
“沙朗先生,请坐!”
“谢谢!”
罗信又吩咐鲁大庆把伙计叫了过来,将酒菜撤去,重新换了一席,敬了沙朗一杯酒,然后才问道:
“沙朗先生,何故与人争吵?”
沙朗的脸上便现出了羞愧之色,嗫嚅了半天道:“我只是想要传播主的光辉,却没有想到他们恶语相向。”
“沙朗先生来大明几年了?”
“快四年了。”沙朗叹息了一声,脸色很不好看。
“沙朗先生是来传教的吧?”
“是!”
“成果如何?”
沙朗又叹息了一声,这一会儿,他就叹息了好几次。有些沮丧地摇了摇头道:
“大明的信仰根深蒂固,想要改变他们的信仰很难。”
“沙朗先生一直在京城?”
“不是!我刚来京城不久,原先一直在南方”沙朗的神色猛然一愣,脸上突然现出激动之色道:
“罗先生,您刚才说您叫罗信?”
“是!”罗信微笑点头。
“可是曾经的杭州知府罗信,罗大人?”
“是!”
沙朗急忙再次站起来,重新向罗信施礼道:“罗大人,我在南方一直想要拜访您,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沙朗先生请坐,我们慢慢谈。”
“好!好!”沙朗激动地坐下。
看到沙朗激动的神色,罗信便又举起酒杯和沙朗喝了一杯,见到沙朗激动的神色渐渐地平静了下来,罗信才道:
“沙朗先生对大明的印象如何?”
“难以描述!”沙朗的脸上又现出激动之色道:“在我来大明之前,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巨大的城池,如此密集的人口,如此平和的环境,如此富庶的地方,如此礼仪的国度,简直就是我印象中的天堂。只是”
说到这里,沙朗的脸色一黯道:“只是这里的人不肯接受主的光辉。”
“沙朗先生去过很多地方吧?”
“是!”
沙朗开始讲述他的足迹,说着说着,他发现罗信竟然对欧洲等地也十分了解,不仅是风土人情,即便是欧洲各国的各个领域的有名人物,罗信都信口说来。还有希望世界的哲学和科学。包括他想要传播的教义,这让沙朗心中大为吃惊,不由震惊地问道:
“罗大人,您曾经去过这些地方?”
*
*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忽悠沙朗()
罗信含笑摇摇头,改变了话题道:“沙朗先生,您来到大明后,是如何传教的?”
沙朗兴奋的神色变成了苦笑:“我们传教到了一个地方,通常是先找那些生活困苦的人,比如乞丐等。所以,我来到了大明之后,也是如此。但是,却没有想到,在大明根本就没有效果。”
说到这里,沙朗期盼地望着罗信,声音中带着一丝祈求道:“罗大人,我亲身经历了您在杭州的一切。大明毫无疑问是这个世界上最为辉煌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有着极端的自信,有着他们**的信仰,而且非常相信自己的信仰。这让我都有些灰心。但是,今天大人您给了我希望。我从来没有想到,在遥远的东方,在这个灿烂文明的国度,还有着您这样一个对我们西方如此了解的哲人。沙朗在这里恳请您的帮助。”
罗信坐在那里没有开口,微微皱起眉头。露出思索之色。
沙朗见到罗信沉默不语,便再次开口道:“大人,我知道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您需要我付出什么,请尽管直言,只要是我能够做到的,定不推辞。”
罗信脸上露出笑容,将手往下按了按,示意沙朗不用着急。他刚才已经和沙朗谈论了有两个时辰,对于沙朗的学识很满意。沙朗不仅是一个传教士,还是西班牙一个王室弟子,而且对哲学和科学都有着很深的造诣,这正是罗信需要的人才,也是如今大明需要的人才。
于是,罗信微微皱着眉,做出一副为沙朗着想的样子道:
“沙朗先是,你的方式错了!”
沙朗的脸上就是一喜,他就怕罗信不帮他,如今罗信说的方式错了,这便是要指点他,急忙施礼道:
“还请大人指点!”
“大明和西方诸国的不同之处,沙朗先生可明了?”
沙朗思索了片刻道:“我们西方对于目前的大明来说,还很落后。但是我们在努力……”
“我说的不是这个!”罗信摆摆手。
“那大人的意思是?”沙朗谦虚地望着罗信。
罗信的神色变得认真道:“西方诸国说是国度,但是对于国家的概念还很模糊。西方诸国就是一个个商业国家。为了赚钱,并不在乎国家,而且对国家也没有太大的忠诚。”
沙朗脸上一楞,继而陷入了沉默。半响,望向罗信的目光充满了敬佩。他来大明是时间已经不短了,对大明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只是平时没有深思,如今被罗信提醒,才猛然警觉。大明确实和西方诸国不同,几千年的传承,自视为龙的传人,非常有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
罗信见到沙朗反应过来,这才直视着沙朗道:“这才是为什么教会会成为整个欧洲的主宰,教皇会凌驾于诸国之上的原因。从某个方面上讲,实际上西方没有诸国,只有教会。教会相当于大明的皇室,而诸国只不过相当于大明的州府。或者是说,你们如今的西方和我们华夏几千年前的夏商时代很相近。教会是整个西方的掌控者,诸国便是如同夏商的诸侯国。”
“大人高见!”沙朗叹服道。
“所以,你们一直惯用的那一套,在华夏不行。华夏是一体的,不是分散的。这种一体不是形式上的,而是意识上的。是一种意识上的统一。你想要宣传你的教义,想像在西方那样,从下至上,那样是行不通的。在华夏需要从上至下。”
沙朗的脸上现出了苦笑道:“大人的意思是要得到大明陛下的支持吗?我不是没有想过,但是我根本就见不到陛下。”
罗信摆摆手道:“我说的是意识上的从上至下,却不是从大明皇帝开始。当然,得到陛下的支持,那是一条捷径。但是,想要得到陛下的支持,不是一蹴而就的。”
“意识上?”沙朗的眼中现出了迷惑。
“首先你要在士林中拥有一定的名气和人脉。”
“士林我知道!”沙朗急忙点头道:“士林就是大明的贵族阶层。”
罗信点头道:“也可以这么理解。”
“可是我如何才能够拥有一定的名气和士林中的人脉?不怕大人笑话。这几年来,我结束最多的也就是一些小商人。”
罗信含笑道:“你需要好的风评。”
“好的风评?”沙朗思索了一下道:“可是需要大明有名气的人,给我点评?”
说到这里,他眼睛一亮道:“大人贵为大明军神和大儒,请大人为我点评。”
罗信摆摆手道:“沙朗先生,说句公正的话,你现在还不具备被点评的资格。你的学识和人品完全拥有资格,但是在大明根本就没有任何名声。也就是说,你必须拥有一定的名声,才拥有被点评的资格。否则,即便我点评你,大明人会非常迷惑你这个人是谁?
所以,需要养望!”
“养望?”
“不错!养望就是养名望。当你有了一定的名望,就可以借此结交人脉。当你有了人脉之后,便可以宣扬你的教义。如果你能折服一批人,让你的名声大起来,也不是不可以见到陛下。”
沙朗沉思了好一会儿,向着罗信施礼道:“多谢!”
“不客气!”罗信淡淡地说道。
“大人!”沙朗真挚地说道:“不知在贵国如何才能够仰望?”
“这也正是我要和你说的!”罗信露出一丝笑容道:“你先不要急着宣扬你的教义,最后都不要提你的教义。你也应该知道,在大明有着两大教义,道教和佛教。而且如今教教昌盛,便是陛下都是道教弟子。如果你一开始就宣扬你的教义,会被道教和佛教警觉,会被陛下不喜,你会多了很多困难。”
沙朗愕然道:“那我要如何做?”
先以一个西方智者的身份出现,用西方的哲学和科学来打动大明人,如此你便会融入大明士林这个圈子。融入了这个圈子以后,便打开了一条路。
*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忽悠嘉靖()
沙朗兴奋了起来,站起身形,向着罗信深深一礼道:
“我明白了,但是宣扬哲学和科学,还是需要大人帮忙。”
罗信默默地坐在那里,直到沙朗开始沉不住气,满脸的焦急时候,罗信才叹息了一声道:
“沙朗先生,我不是不帮忙,实在是我太忙了。”
“大人”沙朗彻底急了,这是他到大明以来,见到的最有身份的大明人,而且对他的态度还十分和善。
罗信摆摆手道:“这样吧,你先整理出来一些文献,还有科学体系。到时候,我会抽时间,帮你宣扬,介绍给你一些人认识。”
“多谢大人!”沙朗的脸上现出了激动之色。
罗信面如春风道:“沙朗先生,如果你有志同道合的西方故人,也可以邀请他们来京城和你共同努力。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有!”
沙朗又激动了起来,这些年,也有传教士陆陆续续地来到大明。只是有的人坚持不下去,有返回了,有的人死在了大明。如今留在大明的除了他沙朗,还有三个人。不过那三个人没有来京城,还在南方做着努力。他们对于沙朗来到京城,持悲观的态度。在南方都没有取得成效,去文化荟萃的京城,怎么可能有成效?
“那就请他们一起来京城吧!”
“好好好!”
沙朗连声道好,但是随后又变得尴尬了起来。此时他几乎就要身无分文了,计划是美好的,但是却无钱实行。别说是实行了,便是吃饭都是大问题。
罗信看着沙朗局促的模样,便含笑道:“沙朗先生,如果你不介意,就住在我的府上吧。”
“这不方便吧?”
“没什么不方便的!我们这就回去。”
罗信看了看窗外的天,都快要黄昏了,今天是不能够去见陛下了。不过今天也不是没有收获,得到了沙朗,让他感觉心情非常愉快。
当沙朗进入到罗府之后,便被罗府的奢华所震惊。当初这可是严嵩的府邸,奢华自然不必说。罗信将沙朗安排在一个单独的跨院,又赠送给沙朗一些银两。沙朗也保证他会立刻写信,将他的三个同伴请来。
当夜,两个人又聊了半夜的哲学和科学,在沙朗敬佩的目光中,罗信离开了沙朗的跨院。沙朗望着罗信的背影,心中感叹。
“他是上帝的使者吗?怎么能够拥有如此广博的知识?”
第二天。
罗信还是去了皇宫,进入到皇宫,便见到又开始建造玉熙宮了。不过这次建造玉熙宮,朝野上下已经没有人再提意见了。如今大明北方互市和南方市舶司双双运转,已经没有了财政问题。所以,嘉靖帝看着玉熙宮一天天建立起来,心情也是大好。闻听到罗信求见,便立刻让罗信进来。
罗信拜见了嘉靖帝后,嘉靖帝难得地露出了笑容道:
“不器,听说你这些日子宾客盈门啊!”
对于嘉靖帝知道自己的情况,罗信一点儿不意外。也正是因为知道嘉靖帝会关注自己,所以罗信才会来见嘉靖帝。实际上,罗信心中很明白,自己就是被嘉靖帝当了一颗棋子,然后通过自己来观察所有的人,看他们对于立储的反应。所以,闻听到嘉靖帝的话,脸上便露出了一丝苦笑道:
“陛下,臣今日请求陛下一件事。”
“哦?”
嘉靖帝来了兴致,罗信可是很少请求他,即便是自己要给罗信升官,罗信都要推辞,今日他有什么事情要请求自己?难道是要让朕立裕王为太子?
“陛下,你把臣外放了吧?”
“啊?”嘉靖帝不由一愣,这完全出乎了嘉靖帝的预料。
“要不,让臣出去巡查一段时间也可以。”罗信依旧苦着脸说道。
“为什么?”嘉靖帝不解地问道。
罗信苦笑道:“陛下,这些日子臣不胜其扰,你知道臣的性格和追求,臣请求陛下,让臣出去躲一阵子吧。”
嘉靖帝愕然,他虽然听罗信多次说过,他不喜欢官场的争斗,只喜欢静静地思索学问。心中虽然有些相信,却并不完全相信。
但是,今天的嘉靖帝有些八成相信了。
嘉靖帝已经给了罗信这么好的机会,实际上,嘉靖帝让罗信向詹士府多放一些精力,也不是完全把罗信当做一个棋子,来试探百官的心思。如果说,之前裕王和景王的竞争,因为裕王是长子,景王却有后,他们两个在嘉靖帝的心中是五五开的话,自从听到了裕王妃也有了身孕,嘉靖帝便已经有了六成心思放在裕王身上。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嘉靖帝就想要立裕王为储君,让罗信将精力放在詹士府多一些,自然也不是就是要确定裕王为太子。有倾向裕王的心思,但是更多的却是试探罗信和百官的心思。
但是,嘉靖帝却不这么想。
他觉得自己的智商很高,百官都被他玩弄在手掌之间。他不认为百官能够看出他的心思,自然也不认为罗信能够看出他的心思。他认为,罗信和百官必定认为自己要将裕王立为太子。没看到百官都动了起来,而且裕王和景王也分别召集支持自己的大臣,在府中开会了吗?
所以,他绝对不认为罗信看破了他的心思,只认为罗信是真的无意官场,只是醉心于学问。
这一刻。
嘉靖帝对罗信放心了很多,有了八层相信罗信,也有了将罗信留给自己儿子的心思。但是,毕竟还有着两成不相信。帝王的心思很多疑,他此时怀疑,罗信是不是在这里以退为进?
如此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通过这种以退为进来试探嘉靖帝究竟是否是真的想要立裕王为太子。另一个便是,以退为进从嘉靖帝这里获得更大的权力。
如果嘉靖帝此时不同意罗信外放,或者是出去巡视。那么就能够让罗信和百官更加确定,嘉靖帝想要立裕王为太子。同时,你嘉靖帝既然已经想要立裕王为太子,又让罗信将精力多放在詹士府上,那么就应该给罗信更大的权力。
*
*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欲离京()
如果嘉靖帝同意了罗信外放,或者出去巡视。那便是嘉靖帝确实有里太子之心,却也未必一定是裕王。如果是裕王,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让裕王的老师离开京城?
而且,在外放和巡视这两方面还有区别。
如果是外放,那便是嘉靖帝将裕王立为太子的心思并不比景王高多少。以为外放一届便是四年,这个时间就是很长了。以嘉靖帝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还不一定能够活到四年。所以,一旦嘉靖帝同意罗信外放,那么裕王和景王之间的竞争便有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