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交易!
有交易的联盟才稳固,没有相互往来的交易,很快就会崩溃。
显而易见,高拱懂得这个道理,闻言便笑道:“我将徐时行安排在都察院,做元驭的副手。”
罗信点点头,对这个位置还算满意。又和高拱聊了两刻钟的时间,便告辞离去。然后直奔都察院。来到了都察院,自然不能不去见王锡爵,王锡爵见到罗信,非常客气。他的心中非常清楚,别看自己和罗信是同年进士。但是,无论是品级,还是地位,影响力和手段,他都和罗信不在一个层次。人家罗信是和高拱,徐阶这样的大能掰手腕的人。两个人友好地聊了一刻钟,替徐时行请了假,便和徐时行离开了都察院。
走在大街上,徐时行问道:“不器,我们去哪儿?”
“先去我家,换一身便服!”
两个人的身材差不多,很快来到了罗信家里,换了一身便服,便又从后门离开,来到了茶馆,没有去包厢雅座,而是在大厅的角落里坐下,要了一壶茶,罗信低声道:
“给我说说如今朝中的局势。”
还没有等到徐时行开口,便见到罗信在唇前竖起了食指,徐时行也立刻闭上了嘴巴。他清楚罗信来茶馆的目的是什么,便是来听来喝茶的人在议论什么。能够来茶馆喝茶的人,都是一些官员,读书人,商人等人,他们代表着大明的权力阶层。
而这个时候,周围的议论声正纷纷传来。
“大明没有了希望!”
“是啊,刚刚因为重建玉熙宮,引得天下大乱。如今刚刚平定,便又要重建玉熙宮。”
“真是前有徐阶,后又高拱。这天下就没有一个好官吗?”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罗信听了半个时辰左右,便示意徐时行给他讲述一下朝中局势,徐时行便详细地给他讲述了一遍,罗信微微点头,和他推测得差不多。徐时行叹息了一声道:
“徐阶还真是老谋深算啊!不知不觉中,便将高拱给推到了捧杀的悬崖边上。一方面,让陛下对高拱起了忌惮之心,不得不打压高拱,扶持他徐阶。另一方面,也让高拱在民心方面失去了优势。
原本徐阶因为重建玉熙宮之事,惹得天下大怨。如今高拱也开始重修玉熙宮了,而且是在刚刚平定流寇之后,这个影响大了,因为从百官到草民,都还没有从流寇的恐惧中走出来,这个时候高拱要重修玉熙宮,能不让天下人心中恐惧吗?”
*
*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温水煮青蛙()
罗信点点头道:“如果在有人暗中推动一下,说不定就又出现流寇了。”
“如今徐阶有什么动静?”
“中规中矩!”
“好一个中规中矩啊!让人完全挑不出毛病。高大人呢?”
“高大人”徐时行苦笑了一下道:“还能够怎样?先弄几个人重建玉熙宮拖着。”
罗信便摇了摇头道:“他以为陛下看不出来?”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家都等着你这个财神爷回来,解决东南之事。”
罗信摇了摇头,微微眯起了眼睛,坐在那里思索起来。
茶馆内,又有议论的声音传来。
“听说罗大人回来了?”
“你才知道?大军就在城外扎营。”
“这么说,北方高丽已经被平定了?”
“那是自然,罗大人出马,打高丽还不是小菜一碟?听说八万高丽兵没有一个逃得掉,死的死,被抓的抓。”
“罗大人威武。”
“大明要是少一些徐阶和高拱,多一些罗大人就好了。”
“也不能够那么说,高大人还是整顿吏治,惩罚和很多贪官污吏。”
“杀了吗?罗大人可是杀得贪官污吏人头滚滚。”
“就是,高拱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还不是谄媚陛下,不顾百姓死活,为陛下重建玉熙宮?”
罗信抬起眼帘道:“玉熙宮暂时不能够重建,会出问题的。”
徐时行叹息了一声道:“高大人也努力过,但是陛下心意已决。”
“我来试试吧。”
“这陛下他”
“我们做官,总有有所谓,有所不为。”
当夜。
罗信的书房内,灯亮到午夜,罗信才满脸疲惫的离开了书房。
第二日。
罗信便一早来到了皇宫,拜见嘉靖帝。嘉靖帝看到了罗信的眼神,便让所有人都离开了偏殿,并且让人在偏殿之外把手,这才轻声对罗信道:
“说吧。”
“陛下!”罗信轻声道:“想必陛下也知道如今大明的状况。”
嘉靖帝眼中便现出了一丝烦躁,点点头道:“所以,才让你尽快解决市舶司的问题。”
“那不是根本问题。”
“根本问题是什么?”
“陛下,老百姓都知道,鸡蛋不能够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大明将财政都依仗一个市舶司,一旦市舶司出问题,大明就会出问题。所以,朝堂应该从全国着眼解决大明朝政问题,不能够将目光仅仅盯着一个市舶司。”
“哦?”嘉靖帝的眼中现出了兴趣道:“你有了计策?”
“有一些想法,还需要陛下拿主意。”
“快快说来。”
“陛下,大明是由四个阶层构成。市农工商。
士,是来帮助陛下管理大明的,是不产生税收的。而且还在吞食大明的税收。”
嘉靖帝的脸色变得难看,他如何不知道这个问题?一个读书人一旦高中举人,便能够免税,而且会有大量的农户带着田产投献,如此也就不用交税。这便是大明在建国初期,有十成土地税收,如今便只剩下两成的原因。
但是
士这个利益阶层太过庞大了,便是连嘉靖帝也不敢去轻易触动它。他深知,一旦去触动它,大明的江山都会变得不稳定。
“同样,工这个阶层也不产生税收。产生税收的只有农商。但是,如今农这一块,还有多少土地在交税?”
嘉靖帝原本就是一个怕麻烦的人,语气中便有着不确定道:
“你的意思是,要土地改革?”
也不怪嘉靖帝这么想,历朝历代的更替都是因为土地兼并,历朝历代的改革也离不开土地。但是,土地改革却鲜有成功,即便成功也是暂时的,而改革者没有好下场。
罗信当即摇头道:“不!陛下,即便是您,也不可能触动这个利益阶层,那个结果太过危险。”
“是啊!”
嘉靖帝叹息了一声,心中有着轻松,也有着失望。
轻松的是,罗信没有想去土地改革,如此也就没有了麻烦。失望的是,便是罗信,也没有那个胆魄。
“这个天下还是朕的天下吗?”
罗信默然不语。半响,嘉靖帝也从愤懑中冷静下来,心有所感道:
“你是想改变商税?”
“是!”罗信点头道。
嘉靖帝摇头道:“哪里那么容易?朝堂也不是没有想过提高商税,但是却没有一次成功。只要一提出提高商税,那些大臣官员就会说,与民争利。呵呵”
说到这里,嘉靖帝满脸愤懑道:“他们以为朕不知道?那些商人背后都是谁?不过是他们这些大臣官员。与民争利?不如说是与他们这些大臣官员,世家豪门争利。罗信,你准备提升多少?”
“如今大明商税是三十取一,臣准备十五取一。”
“呵呵”嘉靖帝再度冷笑了两声道:“当初朕想二十取一都没有做到,你想十五取一?你真的提出来,到时候恐怕连朕都承受不住压力,把你的官罢了。你原本就杀了不少贪官污吏,又勒索了世家豪门的银子,他们都恨你入骨。你再提升商税,你真的不怕死?”
罗信默然片刻道:“陛下,臣说句大不敬的话。如果任由世家豪门兼并土地,任由他们垄断商业,大明距离崩溃不远了。”
嘉靖帝的脸上现出了烦躁之色道:“朕知道,但是你让朕怎么做?难道像你一样,将天下士林杀得人头滚滚?”
“那倒不至于。”
嘉靖帝神色一怔,然后定定地望着罗信道:“你有办法?”
罗信点头道:“温水煮青蛙!”
“温水煮青蛙?”嘉靖帝不解地望着罗信。
罗信便笑道:“陛下,将一锅水烧热,然后扔进一个活青蛙,那青蛙会如何?”
“当然是从锅里跳出来。”
“不错!”罗信点头道:“但是,如果把青蛙放进冷水锅里,然后点火烧水,那锅里的水慢慢提升,那青蛙便会没有感觉,知道它被煮死。”
嘉靖帝默默思索了片刻道:“朕明白了,但是要怎么做?”
“先从给大明所有的官员涨俸禄开始。”
*
*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商税之谋()
“涨俸禄?”嘉靖帝神色一怔道:“连如今的俸禄都是勉强发出去,还给官员涨俸禄?”
“陛下!”罗信认真地说道:“大明官员的俸禄太低了,低得根本都不够养家糊口。不说高薪养廉,但是朝堂也不能够逼着官员过不下去,而去贪污吧?”
看到嘉靖帝要说话,罗信抢先开口道:“如果给他们涨了俸禄,虽然说不能够杜绝贪污受贿,但是也应该要比之前好一些。而去陛下能够因此得到很多官员的支持。陛下不要担心大明的财政,一旦商税能够顺利征收,大明将不会再有财政问题。
陛下,农税和商税就是大明财政的两条腿,而如今商税这条腿基本上就是废的,大明是在一条腿走路。所以我们必须将商税这条腿建立起来。陛下如今要做的是,赢得大部分官员的支持,哪怕这些官员的官不大。如此朝堂便能够不乱。
实际上,治理天下,不是依仗内阁几个大员,而是依仗天下那些小官,特别是那些县令。只要他们不乱,而且对陛下心存感激,这天下就不会乱。陛下如今要做两件事。”
“那两件事?”
“第一件事,便是停止重建玉熙宮。”
见到嘉靖帝脸色难看,罗信连忙道:“陛下听臣说完。”
“你说!”嘉靖帝没有好气地说道。
“第二件事,便是给官员涨俸禄,俸禄直接翻倍。
如此,陛下会赢得广泛的支持。随后,陛下便组建一个皇家公司。”
“皇家……公司?”
“也就是一个类似市舶司的部门,但是又与市舶司不同,市舶司只是收税,而这个皇家公司却是垄断了整个北方互市。也就是说,北方互市只有我们皇家公司可以和草原各个部落做生意,以后凡是和北方交易的任何人,都是走私,全部杀头。”
“这……”嘉靖帝眼睛一亮,随后又摇了摇头道:“行不通的,他们又会说朕与民争利。”
“我们也没有想真正做。”
“哦?”嘉靖帝略微怔了一下,便反应了过来道:“你的意思是商税?”
“不错!”罗信点头道:“陛下先摆出一副要垄断整个北方互市交易的气势,然后再做出让步,将互市的生意让出去,大家都可以做,朝堂只是收取十五取一的税,而且这个税也只是在北方互市,在大明其它的地方,还是三十取一不变。
如此一来,第一,陛下之前停建了玉熙宮,已经让百官和天下百姓看到了您的圣明。第二,陛下用停建玉熙宮的银子,自己宁愿住在偏殿,也要给百官涨俸禄,让百官看到了陛下您的仁慈。
第三,陛下先提出垄断北方互市,然后又将互市完全开放,让他们看到了陛下的让步。
第四,陛下提升商税,也只局限于北方边关互市,这让百官在陛下先停建玉熙宮,再给百官涨俸禄,又做出让步的三步棋之后,也不好再反对。这十五取一的商税便是种下了种子。”
“然后呢?”
罗信展颜笑道:“陛下,凡是有了开头就好,这便是温水煮青蛙,北方有了互市作为开头,便可慢慢在整个北方实施起来。”
“那南方呢?”
罗信一笑道:“南方不是有市舶司吗?”
“你是想?”嘉靖目光一闪,精光爆射。
“不错!”罗信点头道:“我会去和东南的豪门世家详谈,想要剿灭倭寇,再次打通海上贸易之路,需要大量的经费,而且便是打通了,谁知道以后有没有海盗再次出现?所以平时也需要维护海上,这都需要大量的银子。如此,将市舶司的商税提升到十五取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如今主动权在我们手里。他们不同意,我们就不平定倭寇。他们就算是有货物,也无法和藩国交易。想要赚钱,就必须同意十五取一这个税收。最重要的是,哪怕他们同意了十五取一,也有大把的银子可赚,所以他们一定会同意的。
当他们同意之后,这个口子就开了。十五取一便可以慢慢在南方实施。南北两方都有了实施之地,整个大明的商税提升,也就不成问题了。
陛下,实际上,很多事情都在开头。只要开了头,剩下的便是水到渠成,差别的只是时间问题。”
“好!”嘉靖帝双目放光。
“如此,陛下最先要做的事情,便是停建玉熙宮和给官吏涨俸禄。当然,在这个基础上,廉政还应该继续。抓到贪官污吏,绝不容情。”
嘉靖帝点了点头,沉思了一会儿道:“罗信,你认为谁负责北方互市较为合适?”
“陛下,臣认为臣最为合适,不过,臣还要去南方市舶司,所以北方互市需要一个懂得商业贸易的人才,不能够派一个只是到四书五经的外行去,否则一定会吃亏,说不定还把事情搞砸了。”
嘉靖帝点点头道:“你说的不错,不过有贸易经验的人不好找啊。嗯,可以从在东南市舶司有过经历的人当中找。如今除了你,也只有三个人,一个是张居正,一个是徐时行。一个是张世杰。
张世杰是一个贪官,绝对不能够重新启用。如此便剩下了张居正和徐时行。”
说到这里,嘉靖帝不由一叹道:“这两个人也都是败军之将。徐时行是因为徐阶一家,将市舶司弄得差点儿关门。而张居正却因为倭寇的事情,直接将市舶司关门了。”
嘉靖帝似笑非笑地望着罗信道:“这两个人,你觉得谁更适合去北方管理互市?这个位置不仅涉及到大明的财政,更是涉及到商税的问题。很重要。对了,你觉得在那里开互市比较好?”
“宣府。”
嘉靖帝沉吟了片刻,点头道:“嗯,朕将封一个官员为宣府知府,兼任互市提举。这可是一个正四品官。罗信,你觉得张居正适合,还是徐时行适合?”
“徐时行!”罗信毫不犹豫地说道。
“呵呵……”嘉靖帝淡笑了两声道:“是因为张居正是徐阶的人,而徐时行是你的人?”
“有这个原因,但不是全部。”
*
*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利益()
“哦?”嘉靖帝笑眯眯地望着罗信道:“说说看。”
“先说他们两个的失败原因。徐时行的失败在于徐府,而当初徐时行是顶着徐府的压力,没有同意徐府参与进大明海贸的。如果这样顶住了徐府的压力,也就不会有当初的市舶司之乱。但是,徐时行顶住了徐府的压力,却没有顶住来自顶头上司张居正的压力。如果当初张居正没有几次三番将徐时行叫到知府衙门,给徐时行压力,徐时行根本就不会妥协,也就不会有之后的失败。
所以说,市舶司之乱罪不在徐时行,而在张居正。只不过,最后处理下来,徐时行当了替罪羔羊罢了。”
嘉靖帝的脸色变得不好看,罗信这句话说得很不客气,那意思就是你嘉靖帝责罚错人了。即便是责罚了徐时行没有错误,但是为什么不责罚张居正?
为什么不责罚张居正?
嘉靖帝和罗信心中都十分明白,因为那个时候,嘉靖帝需要依仗徐阶,那个时候的高拱根本不是徐阶的对手,被徐阶压得死死的。所以,嘉靖帝便给了徐阶一个面子,只是处理了徐时行,而没有处理张居正。
“陛下,如今市舶司再次出现了问题,当然这次问题的出现不怪张居正,倭寇的出现太过突然。但是,这么久过去了,张居正一直没有拿出有效的办法,哪怕是建议,这便是不称职。
最重要的是,当初张居正去东南任知府的时候,徐府便如闻到鱼腥味的猫,对市舶司扑了上去。而且徐府很没有节操,为了私利,几乎将大明海贸弄垮。如今再让张居正去宣府担任知府和互市提举,陛下认为徐府会放过这个机会吗?
不会!
绝对不会!
一旦徐府再参与进来,以徐府的贪婪,会将互市弄得一团糟,别说实施十五取一的商税大计,便是能够正常的收税,都不知道能不能收上来,甚至直接将互市给弄黄了。
陛下,张居正是徐阶的最得意的弟子,他是不会拒绝徐府加入的。有东南市舶司的先例在,所以臣很担心。”
“徐时行能行吗?”嘉靖帝脸上现出犹豫之色。
“陛下,如果没有徐阶的话,或者是说张居正不是徐阶的弟子的话,毫无疑问,张居正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张居正有是首辅之才。”
嘉靖帝的脸色没有变化,嘉靖帝在心里原本就把张居正当做未来的首辅培养的。所以罗信说张居正有首辅之才,他并不意外。但是,接下来的话,却让罗信给他带来了震惊。
“臣还认为,徐时行也有首辅之才。只不过他要比张居正年轻,阅历和经验还有些不足。不过,市舶司的经历,一定会让他成熟起来。”
嘉靖帝望着罗信道:“你认为徐时行也有首辅之才?”
罗信心中暗道:“这不是废话吗?历史上,张居正和徐时行都当过首辅。怎么可能不是首辅之才?”
“是!”罗信果断点头。
“那你是什么才?”嘉靖帝笑眯眯地看着罗信。
罗信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臣当然也有首辅之才,不过首辅不是臣的人生目标,臣的人生目标,陛下知道。如今有徐阁老和高阁老,在这两位前辈之后,有张居正和徐时行,大明未来几十年内阁无忧。”
罗信的话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