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士-第4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能不让他们忐忑不安?

    十年寒窗苦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当官吗?

    最高兴的莫过于复兴社的那些人,他们知道罗信带着他们来,就是给他们送官来做的。没看到在山东选择人当官的,那些重要的位置都是给了他们吗?虽然也给了徐阶和高拱的人机会,但是很明显那些官员的位置和复兴社的人天差地别。

    在选择的那三十几个人当中,位置最好的都给了复兴社的人,其次是给了高拱的人,最差的都给了徐阶的人。至于那些中间派,一个都没有给。

    复兴社的人兴高采烈,他们知道这次他们会一个不拉的都会当官,而且位置还会不错。每个人心中都浮现出一个念头。

    罗信这是要腾飞啊!复兴社这是要腾飞啊!跟着罗信有肉吃啊!

    高拱的人心中还算平静,能够跟着罗信吃点儿肉渣,也满意了。毕竟谁都会提拔自己的人,就像高拱一直也不是提拔自己的人吗?平时也没有见到高拱提拔复兴社的人啊!这还是高拱和罗信的关系不错。没看到徐阶的人都给安排了最差的位置吗?

    徐阶的人则是苦闷了很多,但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心中嫉妒和怨恨,却也不敢表达出来,还要笑眯眯地去感激罗信。因为你不感激,这个位置也没有了,没看到那些中间派一个个急三火四的吗?

    那些中间派是真的上火了,哪怕罗信安排一个他们的人,他们也不会这么上火。如今罗信一个没有安排,这就说明罗信在针对他们。他们有些疑惑,自己也没有得罪罗信啊,虽然没有支持罗信,却也比徐阶的人强吧?这么就没有自己的位置?

    等到罗信去了第二个省份,杀了四十几个官员,他们都以为这次应该有他们的位置了。但是,依旧没有他们的位置,这便让他们深思了。

    罗信为什么会这样?

    想着想着,他们就想明白了。

    复兴社那些官员都是罗信的自己人,罗信自然要提拔自己人。而高拱和罗信守望相助,最起码两个人关系不错,所以罗信照顾高拱的人。而徐阶的人,罗信之所以安排,只是为了堵朝堂的口,但是罗信也不会给他们安排好位置,给他们安排的位置都是工作最差,最忙,职位又低的位置。

    为什么不给中间派安排位置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是中间派。

    安排好位置吧?

    你们又不是罗信的人,凭什么?

    一旦将来你们投奔了高拱,罗信岂不是白忙乎?一旦投奔了徐阶,罗信这不是资敌?就算你们谁也不投奔,对罗信又有什么好处?

    而且,正因为你们是中间派,也就意味着你们没有什么背景,就算不给你们安排,让你们跟着白跑一趟,你们也没有地方说理去。没有人会为你们张目。

    这就是不站队,还向着左右逢源的坏处。别把别人想的那么傻。你想得到,就得付出。

    想明白了这一切,这些中间派就沉默了下去。心中开始纠结了起来。

    他们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继续装糊涂,继续他们的中间派。但是这次就只能够是陪太子读书了,一个官职都捞不到,忙乎几个月,累得够呛,最后跟着罗信回到京城,继续等着后补,不知道等到何年何月。

    另一条路就是投奔罗信,向罗信表明自己的态度,将自己的政治生涯和罗信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中间派之所以成为中间派,无外乎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自命清高,不愿意参与到朝争之中,更不愿意参与到党争之中。这种人的性格是极为固执的,所以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考虑投奔罗信的事情,反而在心中对罗信充满了怨恨。这样的人还不少,足有三十多个。

    此时这些人正聚在一个酒楼的二层内,一个个喝得满脸通红。脸上俱是愤世嫉俗之色。一个国字脸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道:

    “大明就是毁在了这些党争人的手中。”

    “是啊,少卿兄说得太对了。以我们这些人的本事,如果早让我们治理一方,大明怎么会有如此灾难?大明早就国富民强了。就是一些没有本事的人,依仗的家世,依仗着媚上,占据高位,将朝堂弄得乌烟瘴气,将大明弄得民不聊生。如今大明朝堂,已经是不参与党派,就根本做不了官,像我们这种清流,空有满身本事和报复,却只能够被排挤在朝堂之外。可悲,可叹。”

    “如今像我们这样有品质,有理想,又有本事的人越来越少了。你看,原本我们这些不肯同流合污的人,足有七十多人一起离开京城。今日能够聚在这里一谈的人不过三十二人,那些人恐怕要变节了,要去舔罗信的脚丫子了。”

    “砰!”国字脸一拍桌子道:“难道我们就这样看着罗信任人唯亲,拉帮结伙?”

    “少卿兄有何良策?”

    “我们弹劾他,弹劾罗信任人唯亲,拉帮结伙,在结党。”

    “对对对!我们弹劾罗信,今日我们就喝了结盟酒,然后商议一下罗信的罪状。”

    “好,喝!”

    “干!”

    三十几个人开始商议弹劾罗信,开始畅想罗信被他们扳倒,让其他官员见识到他们的厉害,让皇上认识到他们的能力,他们一个个平步青云,力挽狂澜……

    越批判罗信,心中越是畅快,越畅想未来,心中越是亢奋。不知不觉中,一个个喝得越来越多。

    而此时的罗信正在干什么?

    他正在接待那些投奔他的中间派官员。这些官员想明白了,在如今这个世界上,在官场上,想不站队,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甘愿一辈子潦倒,否则就必须投奔一方,守望相助。

    能想到这一点的人,都是中间派的第二种,他们不是清流,而且真的有或多或少的本事。他们之所以如今还是中间派,不是他们不想投奔哪一方,而是没有看准投奔哪一方,他们在选择。

    *

    *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罗信发怒() 
一直以来,给他们选择的只有两个人。

    高拱和徐阶。

    只是两个人斗得难解难分,今日你占据上风,明日他占据上风,让这些选择的人很难下决心。后来有出现了罗信,虽然势力很小,不能与高拱和徐阶相比,但是罗信的名声却非常响亮。不提年龄,罗信党派的大小,只看名声的话,高拱和徐阶都不如罗信。

    但是,毫无疑问,罗信和高拱,徐阶比起来,还是太过弱小。虽然他有着大明大儒,军神和财神的名声,但也只是一个正四品,而高拱和徐阶却是内阁首辅和次辅。所以,这些人没有人去想投奔罗信,他们的目光依旧盯在高拱和徐阶的身上,衡量着两个人。

    当然,如果高拱和徐阶肯招揽他们,他们也就不等了。只是他们的能力,还不值得高拱和徐阶去主动招揽。终究是这些人还是自视其高了。

    等到罗信进了大牢,他们就更不考虑罗信了。那个时候,徐阶如日中天,他们想要投奔的心已经开始动摇。却没有想到,只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城头变幻大王旗,徐阶栽了,而且栽得很惨。已经被大家忘记的罗信,又出现了。

    跟着罗信走了两个省份,他们见识到了罗信的果敢和智慧,也见识到了罗信的狠辣手段。这个时候,罗信的一幕幕往事浮现在他们的眼前。

    当他们认真仔细地回想罗信的往事,才骇然发现,罗信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实力还非常弱小的时候,只是秀才身份的时候,便是如此,罗信也和当初如日中天的严嵩杠上了,同时还和徐阶杠上了。

    那个时候,严嵩是内阁首辅,徐阶是内阁次辅。

    但是结果呢?

    严嵩倒台了,徐阶虽然成了内阁首辅,但是罗信也一步步走了上来。而且继续和徐阶杠上了,最终的结果是,如今的徐阶灰头土脸,而罗信而二十二岁的年龄,成为正四品官。

    正四品放在京城,官是不大。但是,你要看看罗信的年龄啊。

    二十二岁!

    只要罗信不倒,妥妥的未来内阁首辅。

    关键的是,在两任内阁首辅严嵩和徐阶的打压下,罗信没有倒下,历经艰险,却披荆斩棘,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罗信有着很高的政治智慧,这样的人值得投奔啊。如今罗信还弱小,这个时候投奔罗信,便是雪中送炭。等到罗信成长起来,那就是锦上添花。

    锦上添花自然不如雪中送炭。所以,想明白了这些的人,而且心中也知道高拱和徐阶不会主动招揽他们,那还等什么?

    所以,他们陆陆续续地来拜访罗信了。罗信自然心中喜悦,和蔼可亲地一个个接待他们,大家相谈甚欢。到了后来,大家更是三三两两地一起来拜访罗信,屋内谈笑风生。罗信的博学,智慧和理念,让这些人心中敬佩,更加坚定了跟随罗信的心思。而就在这个时候,刘守有走了进来,附在罗信的耳朵跟前,说了几句话。罗信的眉头便微微皱了起来,房间内便寂静了下来。猛然间,罗信狠狠地一拍桌子,喝道:

    “一群内心腐败,没有责任心的蛀虫。”

    “大人,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人开口问道。

    “还能够有什么事情!”罗信面沉似水道:“我们一路行来,看到灾情遍地,大家都一心扑在了救灾的事情上,每日难得有空闲时间。别说是你们了,就是本官也是几乎没有吃饭的时间,看到民不聊生的惨状,本官也没有吃饭的心思。

    但是,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一路上半点忙都帮不上,眼中看不到民生疾苦,只知道贪图享乐。这种人,即便是当上官,也是贪官,就像被本官斩杀的那些贪官一样。这种人就不应该给他们当官的机会,否则就是大明的灾难,是百姓的不幸。

    我们在这里忙着,他们却在酒楼喝得伶仃大醉,召集所有人,随同本官去看看他们这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卑劣之人。”

    刘守有给了罗信一个你厉害的眼神,便匆匆离去。那些投奔罗信的中间派脸色一变,他们怎么会不知道罗信说的是谁?因为那些人曾经串联过他们,说今日去酒楼相聚,只不过他们心中已经下定了投奔罗信的决心,拒绝了那些人。这个时候,他们如何还意识不到,那些人完了。

    同时也心中凛然,对罗信的手段生出了一丝恐惧。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看来一旦投奔了罗信,就要立场鲜明啊,否则以罗信的手段,他们没有好果子吃。

    同时,他们的心中也兴奋了起来,他们不怕跟随一个智慧决定,手段狠辣的人,因为只有跟着这样的人,才有前途。否则,跟随一个平庸的人,只有被打压得没有丝毫出路。

    很快,所有的官员,包括军队和锦衣卫都集合了起来。罗信大步向外走去。眼中现出了一丝狠辣。

    “如果你们不做出选择,我罗信也不会说什么,只会怎么把你们带出来,再怎么把你们带回去。但是,你们竟然弹劾我,那就不要怪我心狠手辣,不给你们留丝毫的机会。给你们机会,就是堵死了我自己的路。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真是一群政治白痴!

    带着你们出来,会不监视你们吗?”

    实际上,罗信不仅在监视那些中间派,高拱和徐阶的人,罗信也在监视。罗信不能够出错,因为一旦出错,大明这座高楼,说不定就塌了。

    高升酒楼。

    三十几个人已经喝倒了二十几个,剩下的十几个也都大了舌头。而就在这个时候,楼梯上响起了脚步声。很快,一群人就冲上了二楼,那十几个人醉眼朦胧地向着楼梯口望去,便见到罗信阴沉着脸走了上来,目光威严地扫了一眼他们,凝声喝道:

    “笔墨侍候。”

    很快,酒楼的老板就取来了笔墨纸砚,罗信唰唰地写完了一份奏章,然后道:

    “都过来看看,同意的,就签上字。不同意的,便和他们一起回京城吧。本官需要为国为民的官,不需要品行不端,贪图享乐的官。”

    *

    *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徐阶的心思() 
众人心中俱是一凛,罗信这是发狠了。只要不肯在奏章上签字的人,罗信会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打发回去,而且还会弹劾他们一本。

    死道友不死贫道!

    高拱和徐阶的人,原本就对中间派没有什么好印象,甚至心中瞧不起他们。而且关系到自己的前途,为这些人毁了自己的前途,不值得。所以,痛快地在上面签字。而那些投奔罗信的中间派也意识到,这就是投名状。签了字,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不签,就和这些醉鬼是一家人。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签吧。

    “呼啦啦……”

    所有的人都上来了,一个个排队签字,当最后一个人签完字后,罗信将奏章合上,递给了刘守有道:

    “立刻派人送给陛下。留下一百人,明日送这些垃圾回京。我们明日动身前往江南。”

    “尊令。”

    刘守有接过了奏章,讥讽地扫了一眼那十几个有些清醒的官员。罗信转身大步离去。余下的官员怜悯地看了一眼那三十几个官员,跟着罗信走了出去。望着罗信的背影,一个个心中升起了惊惧。特别是徐阶的那些人心中暗道:

    “老老实实地跟着罗信吧,那些小心思先收起来吧。”

    这些人在离开京城的时候,可是得到徐阶派人给他们留下了话,尽可能地给罗信捣乱。但是,这个时候,却是一点儿心思都没有了。这一趟,就算罗信没有给他们安排官职也就罢了,如果将他们提前打发回京城,那政治生涯就彻底毁了。

    除非……

    能够一下子将罗信扳倒。

    回到了驻地,徐阶的那些人便聚在了一起,一个个脸色阴沉。总觉得心头压了一块大石头。那些中间派,都被罗信毫不留情地反手打压,而他们这些徐阶的人呢?

    “怎么办?”有人轻声问道,声音中带着惊惧。

    “忍!又把罗信扳倒的机会,我们就果断动手,如果没有,我们就老老实实地跟着罗信走这一趟。”

    “可是……罗信会给我们机会吗?”

    房间内又沉寂一片。

    在另一个房间内。

    那些刚刚投奔罗信的人聚在了一起,同样的沉闷。大约一刻钟之后,一个人推门走了进来,屋子里的人俱都望向了他。那个人将房门轻轻关上,轻叹了一声道:

    “打听清楚了。”

    众人精神俱是一振,那个人坐下,又叹息了一声道:

    “国华兄他们聚集在酒楼,是想要弹劾罗大人。”

    “弹劾罗大人什么?”

    “结党!”

    “嘶……”

    众人倒吸了一口冷气,半响,一个官员道:“怪不得罗大人下此狠手。在国本动荡的这个时候,国华他们做得过了。”

    “是啊!”众人纷纷叹息。

    沉默了片刻。又人道:“这件事,罗大人没有做错。如今大明内忧外患,也只有军神罗大人才能够攘外安内,也只有财神罗大人才能够解决朝堂财政。这个时候,弹劾罗大人结党,一旦陛下处置了罗大人,大明就有着大厦将倾的危险。罗大人行使霹雳手段,可见罗大人的政治智慧。我们没跟错人。”

    众人闻听,俱都精神一振,脸上也现出了笑容。

    次日。

    罗信带着人前往江南,将那三十几个官员扔在了驻地,刘守有留下了一百人,等待着那些人酒醒。

    昨夜没有完全酒醉的那十几个人坐在屋子里,失魂落魄。酒醉的那二十几个人还在蒙头大睡。那一百个锦衣卫也不催,反正刘守有也告诉过他们,能拖就拖,让奏章先送到陛下的跟前。

    奏章送到了嘉靖帝的跟前,同一天,京城的一些官员也得到了消息。嘉靖帝此时也十分果断,而且此时的嘉靖帝也明白了,机构臃肿是大明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干脆就将那三十几个人剥夺了功名。

    这便是徐阶郁闷的另一个原因。

    一方面,自己的人罗信虽然也给安排的位置,但是那些位置不仅官小,而且事情多,是最容易出事的位置。今日罗信给送上了位置,说不定过些日子,就会因为他的人在那些位置上出事,被罢官。

    另一方面,跟着罗信去的七十多中间派,三十几个被剥夺了功名,余下的都投奔了罗信。而且复兴社的那些人也都陆续有了职位,让罗信一党开始有了真正的雏形。

    以前,罗信虽然被誉为军神。但是,却也只是在军中有些势力。在文官体系中,几乎没有丝毫的势力。去了江南几年,最多也就在杭州经营了一些势力。和整个大明比起来,非常的弱小。

    但是,如今不同了。

    这次罗信可是要行走七个省啊!

    按照罗信这个态势,他非要将七个省的官员杀个七七八八不可,如此一来,罗信会把他的人分别安排在七个省的重要位置,也就是说,七个省经过罗信这次巡视,基本上就落在了罗信的手中。这可是大明一半的势力啊!

    如果在给罗信几年时间,那些人再提升官职,罗信的党派就真正的强大了起来。和他的距离会飞快的拉进。

    但是,他却没有丝毫的办法。

    “唉……”徐阶叹息了一声,心中暗道:“看来得想点儿办法了,依仗嘉靖帝是不行了。还是要想办法将景王推上储君的位置。”

    徐阶闭目思索半响,猛然睁开了眼睛,眼中精芒闪烁。

    “元驭!”

    王锡爵走了进来,向着徐阶施礼:“大人。”

    徐阶轻声道:“去告诉袁炜,我在老地方等他。”

    在通往江南的路上,刘守有和罗信坐在一个车厢内。刘守有凝声道:

    “不器,如今我们一连杀了两个省的官员,刚才收到消息,其它五个省的官员都有所异动,要不要我立刻派人,将他们都抓起来?”

    罗信微微摇了摇头道:“不行啊!一方面,如果他们真的要逃,或者造反。你那点儿锦衣卫的人,在那里监视他们有余,抓捕他们不足。而且如今天下动乱,一旦抓捕了他们,又没有人立刻顶替他们的位置,会引起大乱了。”

    *

    推荐好友一本书:

    书名:《放牧诸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