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人!”
“殿下!”一个人站在了景王的面前,景王满脸戾气道:“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要李时珍死。”
裕王府。
裕王坐在椅子上,眼泪哗啦哗啦地流,裕王妃从门外走了进来,看到裕王在哭,不由脸上现出了惊慌之色,紧走几步,来到了裕王的跟前,仓惶地问道:
“殿下,您这是怎么了?”
裕王便笑了,笑容中依旧泪水长流,伸出手抓住了王妃的手,激动地说道:
“父皇醒了!”
“父皇醒了?”裕王妃的眼睛猛然睁大,眼中现出激动之色。
“嗯!我总算安全了!”
“殿下。”
门外传来了声音,裕王抬头望去,便见到高拱和徐阶联袂而来,在他们的身后跟着府内的大太监冯宝。脸上露出讪讪的笑容。
他倒想拦住高拱和徐阶,但是他拦得住这两位吗?
徐阶和高拱根本就不搭理他,直接便进来见裕王。裕王倒是没有做他想,反而是极为高兴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高拱和徐阶是什么人?
一个是内阁首辅,一个是内阁次辅,平时教训裕王都像是教训孙子似的。裕王对这两位可是心中怕的很。也就是最近几年,罗信成为了裕王的老师,看着裕王和罗信亲近,才让高拱和徐阶感觉到来自罗信的威胁,两个人和裕王说话的态度才好了很多。所以,裕王的心中根本就没有怪高拱和徐阶不经通报的念头,欢喜地来到了高拱和徐阶的跟前道:
“徐师,高师,你们来了。”
徐阶和高拱点点头,裕王妃见过高拱和徐阶之后,便退了出去。房间内便只剩下了裕王,高拱和徐阶三个人。徐阶脸上露出亲切之色道:
“罗信,陈以勤和殷士儋没有来?”
“没有!”
徐阶点点头道:“殿下,这次的凶险你应该知道吧?”
“嗯!”裕王心有余悸地点头。
“殿下,你的身体?”高拱轻声问道。
裕王脸色就是一红,低声道:“李神医说,还需要半年。”
高拱点头道:“一定要听李神医的话,克制住自己。只要你诞下龙子,景王便再也没有优势。”
*
*
第九百七十一章 通报()
“孤明白,孤已经不是年少不懂事了,两位老师放心。”
“殿下!”徐阶压低了声音道:“这次我们之所以凶险,便是我们在东厂,锦衣卫和五军营没有人,你从罗信那里,可是听说他有什么人?他的父亲可是在五军营,没有和你说过什么吗?”
高拱就看了徐阶一眼,心说,这老小子真是够阴的。还想着从裕王这里套一些罗信的底细,看来通过这件事情,他对于罗信有个爹在五军营很是忌惮。一旦再发生类似的事件,而是徐阶和罗信争起来,罗信可有一个在五军营的爹,最起码在武力上,徐阶是落在了下风。
徐阶这是一边探查消息,一边在给裕王的心里扎根刺。
你看!
在陛下昏迷,陈洪专权的时候,罗信有一个在五军营的爹,但是却没有做事帮裕王您,这罗信的忠心可疑啊!
裕王倒是没有想那么多,而是摇头道:“没有,罗师没有和我说那些。”
高拱看不惯徐阶那种小人行径,和这种人联手,真是得时刻小心,便开口拦住了徐阶道:
“殿下,如今陛下苏醒,这是一件大喜事。你可是要表现一下你的孝心,不要让景王给比了下去。”
“对对对!”裕王精神一振,目光灼灼地望着徐阶和高拱道:“两位老师,我应该怎么做?”
“殿下觉得应该如何做?”
裕王便低头寻思了起来,大约几息的时间,便抬头道:“我给父皇准备一些滋补品。”
“这是题中之意,陛下因为身体原因而昏迷,送些滋补品正好。”徐阶点头道。
“不够!”高拱却摇头道:“殿下您能够想到的,景王也一定能够想到。想必景王也会送滋补品进宫,这显示不出来殿下您更有孝心。”
“那……两位老师替孤写份贺表?”
高拱点点头,又摇摇头,看着裕王一脸的迷糊。最终高拱叹息了一声道:
“论起写清词,大明除了严嵩就是袁炜。而如今袁炜是景王的老师,说句实话,如果景王那边由袁炜代写一首清词,老夫写不过他。”
裕王便将目光望向了徐阶,徐阶也摇头道:“我也写不过他。”
裕王的心中便在懊恼中浮现出一丝不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们两个除了给孤讲些没有用的四书五经,除了动不动训斥我,还能够干什么?
一到了真正需要你们出主意的时候,就什么办法也没有。想到这里,心里也不禁有些沮丧,有气无力地说道:
“那怎么办?”
高拱在决断方面要略强于徐阶,但是在谋略方面却不如徐阶,所以此时便紧锁着眉头坐在那里,一时半会儿,想不出办法。一旁的徐阶便道:
“我们要想出一个超出景王的办法。”
裕王的目光突然一动道:“问问罗师吧。”
高拱和徐阶两个人都动了一下嘴唇,两个人本能地想要反对。如今罗信在裕王的心中占据的位置已经够大够重了,把他们两个都挤得快要没有位置了。他们捧裕王登位,一方面是看不上景王,另一方面是看裕王淳厚……
实际上,就是看裕王性格软弱,如果裕王登基,他们便能够凌驾于裕王之上,做到真正的把持朝政,将士大夫带到一个从未有过的顶端。
但是……
如今罗信在裕王的心中明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样已经威胁到他们两个人了,如果再让罗信在裕王的心中进一步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那就算裕王以后登基,还有他们两个什么事儿?
所以,他们两个本能地想要反对。但是这样的话又不好说出口。到底还是徐阶脸皮厚,沉吟了一下道:
“如今罗信也是俗事缠身,这样的事情,恐怕他也没有心思去琢磨。”
裕王便翻了一个白眼,心中暗道:“罗师的麻烦还不是你给弹劾的?”
高拱这一会儿倒是反复思考过了,如今已经是关键时刻,景王有子,而裕王无子。如果在取悦陛下这件事上再落下了下风,裕王可真就危险了。谁在裕王心中分量重,那是裕王登基以后的事情,眼前还是帮助裕王登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便开口道:
“殿下可以抽时间问问不器。”
“别抽时间了。”裕王望向高拱的眼神便多了一份温度道:“我这就派人去把罗师请来,正好两位老师也在这里,三位老师今日一定要商议出来一个计策,不让四弟争先。”
高拱和徐阶还能够说什么?
唯有点头。
裕王便将冯宝喊了进来,让冯宝去请罗信。
很快,罗信很快就出现在裕王府。在来时的路上,他已经知道高拱和徐阶在裕王府,心中便有些迷惑,高拱和徐阶什么时候能够联袂拜访裕王了?
而且……叫我去做什么?
问了一下冯宝,冯宝也不知道。冯宝可知道罗信在裕王心中的地位,所以也不敢隐瞒罗信,告知罗信,高拱和徐阶是和裕王在房间内密谋,关着大门,没有人知道是什么事儿。
罗信便皱着眉头思索着,一直到了裕王府,也没有想出来高拱和徐阶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他心中还是有些紧张,如今的局势中,高拱和徐阶竟然和裕王联合找自己,一定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否则以徐阶的尿性,根本不愿意面对自己,就像罗信不愿意面对徐阶一样。
思索间,便已经到了裕王府,罗信跟着冯宝向着大殿走去。来到门口,冯宝脸色便讪讪地看着罗信。
按规矩,那是应该罗信在外面等着,让冯宝先进去通报。但是,冯宝连徐阶和高拱都不敢拦,更何况裕王最为重视的罗信?
罗信是多聪明的人啊!
只要看到冯宝脸上讪讪的表情,罗信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而且从他的表情上也能够推测出,以高拱和徐阶的尿性,根本就不会搭理冯宝,直闯大殿面见裕王。心中一动,事情往往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一个小小的事情,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罗信决定给高拱和徐阶添点堵,给裕王的心中种根刺,便顿住了脚步,温和地说道:
“请冯公公通报一声。”
*
*
第九百七十二章 提议()
冯宝的脸上顿时就现出了感慨之色。
看看人家!
一时之间,冯宝都不知道怎么形容罗信了,弯着腰向着罗信施了一礼,这才上前轻轻敲门,里面传出来裕王的声音,这才推门走了进去,哈着腰道:
“殿下,罗师来了!”
“还不快请!”
裕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快步向着门口走去。冯宝伸手敏捷地将大门推开,便露出了罗信的身形。罗信哪里能够让裕王迎出来?那自己不是白费功夫了?于是,急忙跨进了大门,朝着裕王施礼道:
“臣,拜见殿下。”
裕王急忙伸手扶住罗信,脸上现出欢喜笑容道:“罗师,你可来了。”
然后便拉着罗信向着大殿内走去,罗信目光向着高拱和徐阶望去,见到高拱面露笑容,徐阶倒也没有阴着脸,可是也没有笑脸。罗信便拱手道:
“见过高阁老,徐阁老。”
“不器来了!”高拱含笑道,徐阶点点头,没有言语。
罗信心中便是一跳,徐阶没有冷面相对,看来这次裕王遇到的事情不小。待落座之后,便望向了裕王道:
“殿下,唤臣来,不知何事?”
“是这样……”
裕王便向着罗信把事情说了一遍,然后便期待地望向了罗信。罗信心中便是一定,只是这件事,并不严重。只是他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主意,便向着高拱道:
“高阁老,您有什么主意?”
高拱便摇了摇头道:“我和徐阁老都没有想出什么主意。只有送些滋补品和贺表。不器,你年轻,脑子活,帮殿下想想。”
罗信便点点头,陷入了沉思之中。裕王便期待地望着罗信,徐阶和高拱也垂下了眼帘进入到思索之中。即便是罗信来了,他们两个也不希望罗信能够想出新奇的主意,更希望自己能够想出来。所以,他们两个也在那里努力地想着。
看着屋子内的三个人都愁眉紧锁,裕王眼中的期待便渐渐消失,浮上一丝沮丧,喃喃道:
“就送些滋补品吧,父皇他老人家是因为身体原因昏迷的,孤就挑选一些最为贵重的滋补品,再麻烦三位老师写一份贺表。”
“身体?昏迷?”
罗信的眼睛猛然一亮,嘉靖帝可不是单纯的身体原因而昏迷,而是因为中毒,服用金丹中毒而引起的昏迷。所以在嘉靖帝的心中,修道才是重中之重。便抬头道:
“这件事情不能以陛下身体为原由,应该从陛下修道方面去想。”
高拱和徐阶的眼睛都是一亮,裕王眼中又露出了期待之色问道:
“罗师可是想出来办法?”
“还没有,不过既然想出来方向,却也不难。待微臣想想……”
罗信略微思索了一下道:“殿下可为陛下准备两份礼物。”
“那两份?”裕王紧紧地盯着罗信。
罗信望着裕王道:“殿下,王妃会女红吧?”
“会!”裕王急忙点头道。
“那就好!”罗信点头道:“第一件礼物就落在了王妃的身上,让王妃亲手为陛下做一件道袍。”
高拱和徐阶闻听,眼中便现出复杂之色,虽然轻轻点头,但是心中却现出浓浓地嫉妒。
“那第二件礼物呢?”裕王急忙开口追问。
“第二件礼物便落在了殿下您的身上。”
“是什么?”
“殿下亲手为陛下抄写一本道德经。”
“妙啊!”
裕王抚掌大笑,徐阶和高拱也纷纷点头,虽然不愿意让罗信抢去了风头,但是心中却知道这是一个好主意。
有了主意,心中大定,裕王的脸上也有了笑容,也有心思开完了。
“陈洪真是眼界短小,便是他成功了,还真以为四弟会重用他?以四弟那个性子,一定会杀了他。”
“他也不是因为景王。”徐阶淡淡地说道:“陈洪只是陛下用来制衡陆炳的,即便陆炳是陛下的发小,曾经救过陛下的性命,是陛下的绝对心腹。陛下也不会完全信任他。有陈洪掌控的东厂,陆炳便不会渗入大内,更无法控制五军营。”
“哦……”裕王坐在那里开始沉思。
高拱脸上现出了一丝诧异,他不明白为什么徐阶突然开始传授裕王为君之道,以徐阶的性子,恨不得裕王什么也不会,就是一个傀儡。转念一想,高拱有些明白了,这是罗信给徐阶的压力太大了,这么持续下去,就算裕王最终登基为帝,在裕王的心中,罗信也会摆放在第一位。以罗信的手腕,名声和智慧,一旦得到了裕王的信任,会将徐阶摆布得欲仙欲死。
这不禁令他心中也是一凛,徐阶都放弃了自己的原则,用传授裕王为君之道来重新赢得裕王的好感,自己也不能够傻坐着啊!于是便开口道:
“如今陆炳一死,那陈洪便凸显了出来。陛下自然不会任由一家独大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即便是陈洪依旧老老实实,陛下也不会放过他,说不定就会派他去守灵。陈洪会如何甘心?”
裕王皱着眉头坐在那里思索着,似乎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罗信坐在那里默然不语,他自然是知道徐阶和高拱之所以说这些的目的,心中暗道:
“早干什么去了?现在知道讨好裕王,呵呵……”
“让开!”
门外响起了一个不悦的声音,然后便见到大门被推开,陈以勤和殷士儋出现在大门口,见到里面坐着徐阶,高拱和罗信,脸色就是一变。
这分明是在开会,却没有通知他们两个啊!
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也是裕王的老师好不好?
两个人当即便如同被抛弃的孩子,疾走几步,走进大殿,委屈地施礼道:
“臣,拜见殿下。”
裕王此时心情正好,见到陈以勤和殷士儋,脸上便露出了笑容道:
“两位老师也来了!”
还未等陈以勤和殷士儋开口,便见到徐阶和高拱站了起来道:
“殿下,臣还有公务处理,告退。”
“啊?”裕王有些惊讶地站了起来。
“臣也告退了。”罗信也站了起来。
“罗师……”裕王的脸上现出了不舍。
*
*
第九百七十三章 问长生()
不过,徐阶,高拱和罗信却已经再次施礼,向着大门外走去。在这三个人的心中,虽然彼此不对付,但是心中却知道对方都不等闲,在裕王这件事上,都不会是坏事之人。而陈以勤和殷士儋,在三个人看来,都是有小聪明,而没有大局观的人。不值得公事。所以,事情既然已经商议结束,没有人愿意留在这里和陈以勤,殷士儋敷衍。
“孤送送你们。”
裕王紧跟着三个人走了出去,将陈以勤和殷士儋两个人扔在了大殿内,两个人望着高拱,徐阶和罗信三个人的背影,眼睛冒出了火。
罗信会到了府邸,陆元便走了过来道:“侯爷,李神医被宫内来的人请去了。”
“这怎么刚回来,天还没黑,就又给请去了?陛下的身体又出问题了?”
“不知道。”
罗信突然脸色一变:“他自己去的?”
“怎么可能?”陆元笑道:“我派了五十个家丁保卫着李神医去的。”
“呼……”
罗信这才松了一口气道:“一定要严密保护李神医。”
“属下明白。”陆元认真地点头。
罗信又在门口的台阶上来回走了几遍,最后站住身形道:
“不行,我要去入宫看看,别是陛下的身体又出了问题。”
罗信乘坐着马车,在鲁大庆和万大权的保护下,向着皇宫行去。
玉熙宫。
寝宫内。
嘉靖帝半躺在床上,后背垫着两个枕头,望着李时珍道:
“李先生,你的药十分好使,只是这一天的时间,朕就感觉到爽利了很多,太医院那些人和你比起来,就是一群垃圾。”
李时珍心里记得罗信的话,所以只是笑笑,却并没有说话。
“李先生,这药朕要吃多久?”
“我来给陛下把把脉。”
“好!”
李时珍给嘉靖帝把完脉之后,又闭目寻思了几息的时间,这才淡淡地说道:
“再服用二十天就差不多了。”
“二十天之后,朕就不用服药了?”嘉靖帝脸色就是一喜。
“嗯。”李时珍点头道:“到时候只要静心调养即可。”
嘉靖帝闻听,大喜过望,连身子都立刻觉得轻了几分,活动了一下身体,让自己略微坐直了一些,目光炯炯地望着李时珍道:
“这么说,二十天之后,朕就痊愈了?”
“也可以这么说,但是随时有着起伏的可能。”
“那怎么办?”嘉靖帝期待地望着李时珍。
“臣刚才已经说过了,需要陛下静心调养,早睡早起,控制情绪,再适当地锻炼,草民发明了一套锻炼身体的功法,叫作五禽戏,陛下若是感兴趣,草民可以传授给陛下。”
“好!”嘉靖帝高兴地点头。
李时珍便回身拿起了药箱,在里面取出了一本册子,递给了嘉靖帝道:
“这就是草民所创的五禽戏。”
嘉靖帝结果了五禽戏,却并没有去翻看,望着李时珍道:
“李先生,你曾经也是太医院的太医,回来可好?”
李时珍便摇头道:“陛下,您也知道草民正在编写《本草纲目》,草民收集的资料并不全,还需要四处游历,之前只是为了裕王殿下,所以才留在了京师。之后,草民还是要离开的。”
嘉靖帝便点点头,感受到李时珍的医术,他对《本草纲目》也重视了起来,自然希望李时珍能够在他这个时代将《本草纲目》写出来,那也是他的荣誉。便道:
“朕不拦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