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信望着周围正在工作的工匠道:“大人,下官对制作弓箭之时不太懂,您能够为下官分说一下吗?”
听到罗信的话,康大和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失望。罗信既然连如何制作弓箭都不明白,怎么可能想出来办法?不过心中最终还是抱着一丝希望,便向罗信细细地分说了起来。
“不器,制作一张弓第一需要的是竹子,用竹子制作弓身。第二需要牛角,一张弓需要两只牛角,安装在弓身两端。第三需要牛筋,作为弓筋。第四是沾合弓身,第五是将这些零件组合,就完成了一张弓,所以需要五个步骤。”
罗信点头道:“大人,一个工匠需要多少时间制作出来一张弓?”
“一个工匠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够制作出来一张弓。”
罗信不由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一个人一天才能够制作出来一张弓,效率可是够低下的。又问道:
“那如今军器司内有多少人?”
“有一千二百余人。”
“那就是说一天能够制作出来一千二百张弓?”
“是。”康大和的脸上现出了焦躁之色道:“如此十天内只能够制作出来一万两千张弓。库存有一万两千张,最近又制作出来八千张,如今只有两万张弓。未来的十日内能够制作出来一万两千张弓,加起来也只有三万两千张弓,还差一万八千张。”
*
求月票!求推荐票!
*
*(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三章 家人来京()
今日有事,两章合一章。
*
“那材料可足够?”
“材料足够。”康大和肯定地答道。
罗信略微思索了一下道:“康大人,下官想出一种办法,应该能够提高制作弓箭和弩车的效率,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能够按时完成陛下交待的任务。”
康大和的眼睛中跳跃着兴奋的火焰道:“不器你快说,如果能行,本官定当记得你今日的恩情。”
罗信谦逊地说道:“大人不必如此客气,我是这样想的,刚才听大人所说,如今工匠制作一张弓,要从制作弓弦到制作弓身,一直到牛角,沾合,组合等都是由一个人完成,在下官看来,既耗时又耗力。下官有一策,我们是不是可以将军器司内的工匠分成五组,每一组只负责一个步骤。一组专门负责制作弓弦,一组专门负责制作弓身等等,也就是将五个步骤分成五组来干,如此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每个人只做一种工作,只会越来越熟练,如此效率便会大大的提高。”
康大和眼睛一亮,作为工部尚书,虽然不是很懂制作军器的,但是却也经常视察军器司,看到过制作军器的过程。就拿制作弓来说吧,比如制作粘合剂,在这个过程中,工匠只能够蹲在一旁看着火候,根本不敢离开,稍不注意,就会毁了一锅粘合剂。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多时辰,如此便是浪费了一个时辰的时间。这只是其中的一项,其它项也都有类似的情况。
但是流水线就不同了,每一组都有属于专门的任务,整个步骤都流动开来,根本就不会有浪费时间的存在,这效率可就不是提升一倍两倍那么简单了。
康大和在那里默默地计算着,眼睛是越来越亮。他可以肯定,就算效率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快,但是却绝对比现在快多了。
而且罗信这只是那弓箭做例子,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弩车上,不知道弓箭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但是他却觉得弩车的任务绝对能够完成。
想到这里,康大和竟然朝着罗信一竖大拇指道:
“不器真乃神人也!”
罗信的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之色,不过在他的心中也是一惊,原本以为这个时代的人不会理解流水线的好处,想要康大和接受自己的方法,恐怕自己还需要费一番口舌。却没有想到康大和只是琢磨了片刻就接受了自己的建议,让罗信对康大和的智慧也深为佩服。不由心中感叹道:
“古人也都不简单啊,他们只是没有想要,一旦提个头,便会全面理解。能够坐在工部尚书这个位置上,果然是智慧之人。”
如此,两个人便开始详细商议制作弓箭和弩车的流水线方案,后来康大和又叫来了十几个大工匠一起研究。这些大工匠都是专业人士,听到罗信解说了一番,眼睛便都亮了起来,积极地参与了进来。
待形成了章程之后,康大和和罗信便将所有的工匠召集在一起,然后将制作弓箭和弩车的人分成了数个部分,开始了流水线制作。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黄昏时分,康大和看了看天色便让那些工匠先去熟悉流水线的工作方式,而他和罗信则是住在了军器司。
康大和焦躁的心情略微缓解,也有了一地儿心情,便张罗了酒菜,和罗信两个喝了起来,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迅速的升温。
第二天一早,两个人便匆匆地赶往了作坊,开始督促工匠。一连五天的时间,两个人都吃住在军器监,但是两个人却没有丝毫疲惫之感,反而精神抖擞,这是因为弓箭和弩车的制作效率体现了出来。
在第一天,工匠们还不是很适应流水线,但是即使是这样,一天下来也制作出来两千张弓,九十驾弩车,这绝对超过了之前的工作效率。
等到了第二天,工匠们开始熟悉流水线,效果就很快地体现了出来。
在第二天竟然制作出来两千一百张弓,一百零五驾弩车。
到了第三天,工匠们更加地熟练,而且信心也变得更足,一整天的时间内,竟然整整地制作出来两千三百张弓,一百二十驾弩车。
到了第四天和第五天,制作出来的弓箭和弩车更多,康大和和罗信计算了一下,不仅仅是十天之内能够完成嘉靖帝交待的任务,还能够超额完成任务,这让康大和每天都笑呵呵的,再也没有了一丝的焦躁。
第五天晚上,完全放下心来的康大和张罗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和罗信对饮。康大和端起了酒杯认真地说道:
“不器,你真是帮了老夫的大忙,以后你有什么事情尽管和老夫说,老夫定不推辞。”
罗信心中就是一喜,这是他步入朝堂之后结盟的第一个人,当即也端起了酒杯微笑着说道:
“大人客气了,你我都在工部当差,帮你也就是帮我。”
“缪也!”康大和摆手道:“你来工部只是制作火器,所以你确实是帮了老夫的大忙。你是谦虚,但是老夫记在心里。来,什么也不说了,请。”
“请!”
两个人端起酒杯碰了一下,一饮而尽,随后相视而笑。
“不器,你我已经在这里呆了五天了,没有必要再呆下去了,明日我们就回京城。”
“全凭大人安排。”
第六日。
罗信和康大和准备离开军器司,姜松恭送二人到大门外。罗信看了一眼姜松,然后转头对康大和道:
“康大人,姜大人这些日子可是帮了我很多,待此事事了,还请大人为姜大人记一功。”
姜松的身子就是一振,望向罗信的目光充满了感激。康大和看了一眼姜松点点头道:
“姜大人,我和罗大人返回京城,这里就交给你了,只要不出差错,待此事事了,必定将你的职位提一级。”
“谢康大人,谢罗大人。”姜松激动地说道:“下官一定竭尽全力。”
返回了京城,罗信直接回家洗了一个澡,便匆匆地赶往翰林院,直接来到了资料库。一进入到资料库,便见到周玉,徐时行和张洵三个人并没有在那些重修《元史》,而是在坐在那里,满面忧虑,罗信心中不由一惊道:
“怎么了?可是重修《元史》出了问题?”
三个人见到罗信,脸上都浮现出喜色,纷纷站起来道:“不器,你回来了。”
罗信摆摆手道:“你们怎么了?怎么没有重修《元史》?”
三个人对视了一眼,随后又整齐地叹息了一声,最后由周玉开口道:
“没心思。”
“发生了什么事情?”
四个人落座之后,周玉给罗信倒了一杯茶,忧虑地说道:
“如今北方的局势很不好!”
罗信神色就是一惊道:“马大人应该已经到达了大同吧?”
“应该是到了!”徐时行点头道:“只是在马大人离开京城的第二天,便有战报送回来,草原人昼夜攻城,边军损失严重,军器也不够了,有数次攻上城头,虽然最终被打了回去,但是从战报上看,弥漫着绝望的情绪。不知道马大人到了之后,会不会重振军心。现在朝堂都在等着马大人送回来的战报。”
“这还只是一方面!”张洵接口道:“北方战事发生之后,东南的倭寇也开始大举进攻,东南地区一片糜烂,而且还有着无数流寇也有做大之势,如果朝廷不能够迅速地击退北方草药蒙古大军,恐怕大明要乱了。”
罗信的眉头便紧紧地皱了起来,半响长叹了一声道:“这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自有内阁处理,你们还是把精力放在重修《元史》上吧。”
听罗信说起《元史》,张洵朝着罗信拱手为礼道:“多谢不器向陛下推荐,让子玉有了这个机会。”
罗信摆摆手,神色凝重。大家也知道罗信的心思不在这里,不由都沉默了下来。片刻之后,周玉突然扬眉说道:
“不器,陛下为什么不派你去北方?”
张洵和徐时行也是眼睛一亮,霍然望向了罗信。北方曾经取得的大胜,都是由罗信取得。所以他们都有些不解,为什么嘉靖帝不派罗信前往大同。罗信摇了摇头道:
“陛下应该有他的打算吧。”
“不器,听说你去工部担任军器监了?”
“嗯,只是暂时的,主要是为大同边军制作一些火器。”
听到火器,周玉三个人眼睛都放出光芒。
“不器,有了火器,应该能够守住大同吧?”
“不知道!”罗信摇了摇头道:“但是肯定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可是如今不是守住大同的问题,正如你们所说的那样,如果不能够迅速地击败黄台吉,整个大明恐怕就乱了。”
“好了,不说这些了!”罗信叹息了一声问道:“《元史》重修到什么程度了?”
周玉三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苦笑道:“这几日根本就没怎么动,不器,真是没有心思啊!”
四个人又沉默了下来,大概有半刻钟的时间,门外响起了脚步声,紧接着响起了敲门声,靠近门口坐着的罗信便站了起来,来到门口处将房门打开,便看到外面站着一个书吏,见到罗信便道:
“罗大人,你果然在这里。外面有你的随从求见。”
罗信闻听就是一愣,如今在他身边的就只有两个随从,一个是鲁仲连,一个是梁大柱。梁大柱去了阳林县,鲁仲连留在了府中。这究竟是府中有事,还是梁大柱回来了?
如果是梁大柱回来了,那岂不是说自己的父母和老师进京了?当即向着那个书吏道谢之后,便匆匆地向着翰林院的大门走去。
来到了大门口,便见到梁大柱站在门外。罗氏才脸色就是一喜,几步就走到了梁大柱的身前。梁大柱急忙朝着罗信躬身施礼道:
“侯爷,老爷和老夫人等都已经进京了,侯爷的老师也带着家眷进京了。老爷和老夫人等都住进了罗府,侯爷的老师住进了陆府。”
罗信点点头道:“走,我们回去。”
“侯爷请!”
如今罗信已经进入翰林院,作为文人在京城通常是不骑马的,梁大柱已经给准备的轿子,罗信便坐进了轿内,梁大柱翻身上马,向着罗府匆匆而去。
一进入到府中,便看到府中的下人正在忙碌着,四处堆放着各种各样的行李。所有罗家仆从见到了罗信,一个个都神色恭敬中带着惊喜望向了他。
所有人都知道,此时的罗信已经不是一个闲散侯爷,而是真正的入朝为官了,虽然只是六品官,但是可不要忘记了,这只是罗信初入朝堂,起步就是六品官,这已经是很高的起步了。今科状元,行走翰林院,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罗家是什么家底?
不过是一个农户,但是却因为罗信从贫瘠的阳林县来到了大明的中心,成为显贵。别说罗信的家人,就是这些仆从也因为罗信而身家增长了不少。
“拜见侯爷!”
“呼啦啦”一片仆从跪了下去,罗信却只是匆匆点头,便向着堂屋走去。
堂屋的大门是开着的,不时地有丫鬟进进出出,还未走进大门,罗信便看到了堂屋内坐着的罗平夫妇,还有大嫂。
见到罗信走了进来,一时之间众人都呆住在那里。此时罗信穿着一身六品绿色官府,年轻的脸上竟然已经有了一丝威严。
看着站在面前的罗信,罗平夫妇的脸上慢慢地爬上了骄傲。
这就是自己的儿子!
“信儿!”
终于,罗氏激动地站了起来,向着罗信走了过来。
“娘!”
罗信也紧走了两步,站在了罗氏的身前。罗氏伸出手握住了罗信的双臂,眼泪便流了下来。一个劲儿地说道:
“好!好!好!”
罗信此时也来到了罗信的跟前,满脸尽是骄傲,想要说什么,却激动得什么也说不出来。大嫂也双手捧着凸起的肚子,喜滋滋地站在了罗信的身旁。
罗信望着激动的父母,也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自从过了正月十五离开家之后,如今已经八月初,已经有半年多没有见到家人,半响,罗信才说出了一句十分没有水平的话。
*
万分感谢boyhoods99同学的打赏!
*
*(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四章 焦急()
求订阅!
*
“爹,娘,孩儿已经入朝为官,以后再也不会让家人吃苦了。”
听到了罗信的话,罗平夫妇不由想起当初刚刚被分家的情况,罗氏忍不住抹着眼泪说道:
“是啊,娘以后可以天天吃炒鸡蛋了。”
实际上,罗家早就都吃腻了炒鸡蛋,只是此时想起过去的日子,每个人的心中都不由唏嘘。罗平想起了当初七岁的罗信想他说要读书的场景,心中更是感慨。
“罗家要兴起了!”
罗信扶着父母落座,这个时候才看到大嫂的肚子凸了起来,神色不由一喜道:
“嫂嫂有孕了?”
张芸娘激动地点头,能够为罗家剩下一男半女,这是张芸娘的骄傲。罗信不禁大喜,没有想到大哥回家过年的日子,竟然造出来一个人。
“可给大哥去信?”
“嗯!”张芸娘羞涩点头。
“嫂嫂,府中又买了许多丫鬟,多给你派几个!”
张芸娘便高兴地点头道:“谢谢小弟。”
“对了……大柱!”罗信突然向着外面大声喊道。
“侯爷。”一直守在门外的梁大柱立刻走了进来。
“有没有通知小叔?”
梁大柱脸色就是一红,嗫嚅地说道:“忘……忘了……”
“还不快去!”罗信皱眉道。
不管怎么说,罗智在自己的小叔,是罗平的弟弟。如今罗平夫妇来到京城,如果不能够及时通知小叔,那就是施礼,会被官场之人斜目,说不得就是一个潜在的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人攻歼。
更何况……
如今的罗智已经和过去大不相同,特别是当时乡试的时候,罗智能够和罗信共进退,罗信对罗智的那点儿芥蒂已经完全消散。
“是,侯爷!”梁大柱转身就跑。
罗信摇了摇头,坐了下来,由罗智想到了爷爷和奶奶。爷爷和奶奶这些年一直在弥补着和罗信一家的关系,对于爷爷和奶奶,罗信已经不是很计较。而且他知道,大明就是一个孝悌的时代,有着徐阶时刻盯着他,罗信不想给徐阶留下攻歼自己的借口,而且罗信的威望是在爷爷奶奶的眼皮子地下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心中也知道此时的爷爷奶奶不可能对自己做过分的事情,如果真的还要做过分的事情,罗信也不会客气。于是便望着罗平夫妇道:
“爹,娘,爷爷奶奶没有一起来吗?”
罗平认真地看着罗信,看到了罗信眼中的真诚,眼中现出欣慰中夹杂着轻松之色道:
“你爷爷奶奶觉得故土难离,所以便留在了阳林县。”
罗信点点头,坐在那里沉吟。看到罗信没有言语,罗平神色间现出了一丝尴尬,犹豫了一下道:
“其实……其实……你爷爷奶奶……很想……”
罗信望着罗平轻声道:“可是顾虑到我?”
罗平的神色更是尴尬:“是……”
罗信略微思索了一下,他想起了刚才在翰林院和周玉等人谈过的话。如果马芳也挡不住黄台吉,被黄台吉攻破的大同,那么也说不定那些草原部族会有一部分四处劫掠,也有着很大的可能性劫掠到阳林县。如果真是这样,爷爷奶奶等人因此而死亡,这对于罗信来说绝对是一个污点,徐阶有着充足的理由弹劾罗信,只是将自己的父母接到京城,置爷爷奶奶于不顾。而且徐阶会很轻易地了解到当初罗信一家被分家,弹劾罗信对爷爷奶奶记恨在心,是为不孝。只是这一点,就会令罗信在士林无法立足。
看着罗信低头不语,罗信的神色有些不安,试探地唤道:“信儿……”
罗信霍然站起,他知道自己必须立刻派人去将爷爷奶奶和大伯一家全部接到京城,否则很可能就会成为自己的一场灾难。几步就走到了大门口,高声喊道:
“仲连!”
“侯爷!”回答的并不是鲁仲连,鲁仲连正在前面忙乎着指挥下人整理行李,守在大门外的是鲁大庆。
“去,让你父亲马上来见我。”
“是,侯爷!”
鲁大庆看到了罗信脸上的急迫之色,撒开脚丫子向着前面走跑去,还没有跑出去十几米,便撞在了一个人的身上,将那个人一下子撞到在地上。
“哎哟……”
那个人痛呼了一声,把鲁大庆下了一跳,看到被自己撞到正是从翰林院匆匆赶回来的罗智,脸上的汗就流下来了。他可是知道如今罗智和罗信的关系十分融洽,便急忙上前扶起罗智,口中一个劲儿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