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底下一名军官发话了:“将军!我们的航空队不能起飞侦查吗?推测的话我觉得还是要进一步确认才可以”
一名参谋摇头道:“海军那边如今被联邦政府盯着,我们的侦察机如果靠近肯定会被武力驱逐,不会有第二种结果。我们的侦察机,其实并不适合进行这种任务,他们并不是专业的侦察机。”
柯林斯放下了拿着的笔:“好了,这个消息我们还有另外的途径进行证实,已经是确认无误的了,诸位也就不用怀疑了。”
“目前我们的压力变得更大了,尤克拉距离迪金只有100多英里,在这里的联邦部队的后勤补给根本不需要占用奥帕铁路的份额,单靠港口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起伏并不算大的大澳大利亚湾海面上,一支乌黑的铁管从水下升了起来,暴露在了海面之上。
虽然是暴露了出来,不过在波光粼粼此起彼伏的海面上,在1000多米外能发现一根细长的管子这种事,应该只有练过“猫眼神功”的人吧。
“艇长,我们是不是靠得有点近啊,都快接近1公里了。”水下的潜艇内部,一名水兵心神不安地问着自己的长官,他说的是德语。
“冷静点”靠在潜望镜旁的艇长满不在乎地斥了一句自己的部下。
“运输船很多啊,要不是现在还没到暴露潜艇的时候,我早就想让你们发射鱼雷了。”艇长离开了潜望镜,轻笑道。
“收回潜望镜,下沉到安全高度吧,我们换个地方。”
另一名水兵念叨道:“在这里呆了好几年了,终于碰上个实弹出击的任务,却不想最后还是只能看看而已。”
驾驶着潜艇的水兵反驳道:“你们也不想想现在是什么形态,就知道把你那生锈的鱼雷打出去?这摆明了就是和他们的海军有一腿啊,没听艇长说那里都没看到人么?”
原本历史上在荷兰和瑞典偷偷摸摸进行研究潜艇工作的德国工程师们大多数都留在了西澳境内的几处潜艇基地继续进行研发工作,留在荷兰和瑞典的几乎只剩下了空壳,但也有工程师留在那里进行工作。
这些年来,各个潜艇基地的潜艇研究都取得了不同的进展,在运输方面,排水量近2000吨的大型运输潜艇已经进入设计阶段,未来几年就可以开工建造。
战斗方面,600吨和800吨的战斗潜艇已经下水了好几艘,分别被命名为u…bi型和u…ci型,正在大澳大利亚湾内进行侦查的就是这种u…bl型。
为了在情报上给第三师强有力的支援,西澳的海陆空三维可是使足了力气全力开动了,空中有西澳航空队的飞机,地上有火车汽车畜力车,海上有西澳海警的执法船,海下还暗藏着幽狼
似乎一开始,西澳这边的一些方面装备就碾压了联邦八九遍,好像胜利指日可待一般。但稍微了解西澳军事实力的人都清楚,如果失败了,这些东西就是白送给别人的快递包裹。
潜艇基地,西澳知道的人也没多少,更别说里面的潜艇了。西澳的两艘狮级驱逐舰也已经调往了大澳大利亚湾,在西风起伏的海面上,配合着那几艘潜艇进行侦查活动。
“舰长!u…6号已经开始转移位置了!这是他们的电文!”
舰长接过这封电文,看了一遍:“都有一段时间了吧?我们也走吧,航速14节,方位0…7…8。”
“收到,航速14,方位0…7…8!”
不大的驱逐舰在海面上缓缓移动着船头的方向,烟囱上喷吐着浓浓的黑烟。
“哔哔——”迪金外围的一处第7旅营地内,哨子的声音在营地内显得是那么的特别。
“全体集合!”临时装上的广播喇叭内,响起了一声大吼,随便便是士兵们争先恐后地一边整理自个,一边快速奔跑到集合的地方。
第三师的条令是,紧急集合之时你可以穿内裤过来,但是后面你就要跑圈了,他们很是看重士兵们的仪表,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你要一定时间内赶到。
由于是白天,士兵们都穿戴得比较整齐,但也有一些衣衫比较不整的,但还是在集合地上站得有模有样,总的来说,基本达到了第三师所要求的“又快又不凌乱”。
在一片肃穆之中,柯林斯走了上前,环顾了一圈自己的士兵们,发言道:“这一天还是来了。”
“联邦第一师的部队已经在尤克拉登陆,虽然只有两个营,但他们毫无疑问仍然是一支劲旅。那么,小伙子们,你们认为我们应该让哪个部队前往迎战比较合适?”
“我们就可以!”026营的营长率先大吼一声,第一个站了出来,昂起了他那下巴,满是骄傲的表情。
“我们也来吧,026营并不够。”025营的营长也跟着走了出来,沉声说道。
026营的营长偏过头来憋了对方一眼,随即转了回去。
柯林斯很满意他们的表现,拍了拍手掌:“很好,师属重炮团跟你们一起走,马上行动!”
第一百四十五章 战起(二)()
迪金最外围的防御阵地上,第三师的士兵们蜷缩在战壕内,忍受着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爆炸的冲击波产生剧烈的震动。
投入这次炮火攻击的是联邦陆军的两百多门野战炮和重炮和好几十门堑壕炮,对着西澳第三师的最外围阵地以及前方两公里内进行了密集的炮火覆盖,意图压制第三师以及清除外围的障碍,比如铁丝网、陷阱、地雷等等。
正常来说,英国极其联邦附属地一个步兵师的火力不可能有么多的,澳大利亚之所以能集中那么多的火力,还是因为她的英国爸爸缺钱,不,欠钱。
不是都这样说么:英国赢了一战,把自己弄得地位和美国平起平坐。英国赢得二战,直接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美国。
英国最大的倚仗是她那广阔的殖民地给她源源不断的营养,一战时,各殖民地也很是给力地运输各种东西给他们的爸爸,但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民要养活,总不能白拿吧?
自然是要付账的,至于付账有什么优惠,比如打个一折什么的,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英国的英镑正在贬值,各殖民地都有点意见。
于是乎,伦敦最终通过决议,用前些年的货币价值来书写合同,购进各殖民地的商品,并主要以债券的形式放出,至于到时候人家拿着债券上门拿钱,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也参与了战争,还是那句话,亲兄弟也要明算账。英国买东西的时候给的是债券,没给什么现金或者硬通货,在自己的国库空虚的情况下,联邦政府只能学英国那样,向民众发放债券。
拿伦敦给的债券抵押上了不行吗?当然不行,资本主义社会看的是货真价实的钱,或者硬通货。他们有一万个理由拒绝你的这个要求,而你却拿他毫无办法。
政府会收倒是可能会收,不过这钱还是要回到底下的工厂公司老板手中的,他们那些人可不买账。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要买装备什么的,这钱只能从第二个地方找来,有那么几条路:一,减少自己卖给英国商品的数量,出售更多商品给能付得起帐的国家,像美国之流的。
二,增加税收,各种各样的税,从任何地方来增加政府的收入。
三,借钱,向各家银行,土豪们,民众们借钱。
联邦政府三种都选择了,不过都点到即止,并没有太过,都处于各方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就像那艘澳大利亚号战列巡洋舰一样,是伦敦用来抵债给联邦政府的。这些火炮,同样也是伦敦用来抵债送给联邦政府的。
虽然都是老家伙了,平时训练可能都会出现一些小毛病,但是他们数量多啊,出问题了就换一门,仓库多的是,全都是第一,第二师的火炮。
而炮弹,虽然也多,但联邦士兵们的训练却打得很是节省,断断续续几年下来,好像也没打掉几万发,要知道当年伦敦大笔一挥给澳大利亚的配属炮弹就有50万发!
这还不算后面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买的新炮弹或者其他的火炮部件。话说回来,50万发炮弹在一战的战场上根本算不得什么,凡尔登战役第一天德军发起攻势就打出了超过100万发的炮弹。
不过对于澳大利亚这种几乎没有军工产业的“国家”来说,50万发的炮弹在那个年代就是镇国神器啊,有了这些炮弹,谁敢来造次?只是,过了有些年头了,有些炮弹可能已经打不响了,有一定的损耗。
总的来说,联邦政府除去损耗和训练使用掉的,基本上还有近40万发炮弹,一天打掉一万发他们还是不心疼的,毕竟是有些年头的老炮弹,心里会平衡一点。
“干!隐蔽!隐蔽好!隐”一名西澳的军士大声地呐喊着,提示那些新兵们找好位置,别直接趴在战壕内。
新兵们也是吓坏了,他们第一次感到了大炮的可怕。平日训练里他们见识过大炮齐射的场景,相当振奋人心,当时只觉得有点大声,除了激动之外并不觉得还有什么。
到如今炮弹落在自己头上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这个滋味真的不好受,心里不好受,身体上更不好受。
心里不好受是因为炮弹不断略过自己的头顶或者直接砸在离这里不远处的地方,让人担惊受怕,怕哪一秒炮弹就会砸到自己这里。正如那句话所说,死亡有时候不可怕,可怕的是目睹自己正在一步步走向死亡,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身体不好受是因为炮弹的爆炸声让众人两耳嗡鸣,眼冒金星,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通过土地的传导到达士兵们的身上。
知道坐在汽车上长时间的颠簸会造成乘客有什么不适的反应吗?晕车,这就是放大无数倍的晕车。巨大的冲击波可比汽车的颠簸厉害的多了,往往一次近距离的爆炸就能让靠在战壕内的士兵震得直接扑倒在地,来个狗吃屎。
狗吃屎还算轻的,因为咬牙坚持和被磕破嘴唇的也没什么,震得身体直接吐血出来可就很严重了,当然更严重的是直接在冲击波中被震成白痴,双目无神,如同失了魂一般。
“砰——”“啊——”一声爆炸声后惊叫就传了出来,刚才大声呐喊的军士看见了另一名士兵的捂着脑袋惊恐地使劲往背后移动着,像是想完全融合进泥土一般。
而他想提示的那名新兵则直接被炮弹产生的弹片削掉了他的半个脑袋。
炮弹刚好砸在了堑壕边上,但是离那名新兵还有一段距离,爆炸波及不到他的,但是他很可怜,只顾趴在地上,连钢盔都没有佩戴,直接让飞溅的弹片杀死了他。
军士看到另一名士兵的举动很是愤怒,他扶着钢盔猫着腰移动了过来,靠在一旁大声地骂道。
这时一枚炮弹再次砸到了这附近的地方上,巨大的爆炸声瞬间淹没了军士的骂声。产生的气浪掀起了不少泥土,直接把这里的两人像是活埋了一般。
“妈妈——”士兵双手紧紧地按在头上的钢盔旁,略带哭腔地叫着。
“干!”军官奋力摇头抖落钢盔和身上的泥土,接着用力挥拳打在身旁士兵的钢盔上:“草你吗的,在这里叫上帝都没用,拿好你的枪,在敌人过来以后用枪干掉他们,你才能活下去!”
他们运气都算不错的了,没有被冲击波震出内伤,也没变成白痴,更没有在第一轮的炮击中因为躲闪不及而被直接炸死。
相反的,这第一道防御阵地上,很多第三师的士兵在第一轮的炮击中便已经身亡,连带着一些机枪火力点都被拔除了。
阵地前方的位置被炮弹犁了一遍又一遍,好像原本上面的地雷、铁丝网、路障等等都已经不存在了一般。
柯林斯正在第三道阵地上用炮队镜观察着情况:“这些人啊,真以为我们没有还手的能力吗?这么肆无忌惮,我们的炮兵在干嘛?还没找到对面的位置?”
第一百四十六章 战起(三)()
初次德澳合作之时,福克斯就拿到了近2000门克虏伯秘密藏起来的火炮和几十万发对应炮弹,挺多的是吧?
是啊,联邦也不过几十万发炮弹和几百门野战炮。注意,野战炮这一单一名词和“火炮”这个有过于广泛意义的词还是有些区别的。
野战炮最早是射程比榴弹炮近,威力、设计仰角比榴弹炮小的火炮,一开始是有很明确的区分的。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野战炮和榴弹炮区别已经很是模糊,因为士兵们把这些都是“火炮”的东西用来干所有的事情,包括压制敌人,攻击堡垒,他们并不在乎这到底是什么炮
一战的时候,他们都称呼较小口径的火炮为野战炮,较大口径的一般称为重炮,作为一些连排支援火力的迫击炮还是叫迫击炮,至于堑壕炮这东西其实也算是迫击炮,不过这东西很快就进博物馆了。
这2000门克虏伯秘密藏下来的火炮中,大多数都是作为连排支援火力的迫击炮,或者是类似于英国军队装备里那种“两磅炮”的小家伙,摆不上太大的台面。
其中的野战炮或者重炮并不多,毕竟是秘密藏下来的,那种轻则好几吨的大家伙想要隐藏下来可非常地不容易。
但是克虏伯做到了,福克斯也做到了,他们这2000门大杀器都在西澳平稳地呆了下来,这一呆就是八年。
哪怕是21世纪,现代火炮已经发展得极为成熟的时刻,平日里面的保养都是必不可少的,各国的官兵们都很爱惜他们的战友。
西澳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刚开始这批火炮到达西澳的时候,福克斯就已经和克拉克照面过了,表示这批火炮都会归第三师日常训练所使用。
由于是德国炮不是他们平日所接触的英国炮,第三师的炮兵们无论是毫无经验的菜鸟还是经验丰富的老鸟,刚开始接触之时都花费了不少时间在初步摸索之上。
再加上配套的炮弹有几十万发之多,第三师以及来西澳进行秘密训练的德国陆军在炮兵日常训练这种科目上成绩都是杠杠的。
能不杠杠的吗,算下来西澳每年训练都会消耗掉近十万发炮弹,可比联邦方面好几年才打几万发高太多了。
西澳毫无顾忌地消耗这些“存货”,自然是有充足的底气的。西澳经过好几年的努力奋斗,在不懈的努力下基本继承了德国的整套“工业输出”,成就了属于自己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不说别的,就单说能制造质量过关的大型兵工厂,就有三家,小型兵工厂和“私人小作坊”更是多得一批,分散在西澳的各个城市之中。
作为原料供应的心脏——西北工业带,冶金炼钢技术的逐步上升,让兵工厂有了充足的过关原料来提升自己的产量,几年下来,兵工厂出厂的子弹、炮弹、炸药等关键产品已经翻了好几番。
在西澳越来越发达的公路、铁路网前,配合合理安排的交通,时刻表,在各种条件都不太差的情况下,所有的东西几乎都可以按时送达西澳的任何一个城市。
中国被网民们冠上“基建狂魔”的称号不是没有原因的,从古到今,长城,大运河,各种水利,高速公路,铁路什么时候停过了?既然没停过,那你们反对吗?喜欢吗?
“英格兰需要每个人尽忠职守”,原话好像是这么讲的,大致上就是说,大不列颠这个爸爸,需要子民们尽忠尽责为日不落帝国奉献出
咳咳,福克斯直接把这句话他弄了过来,“西澳大利亚需要每一个人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的西澳大利亚,即便是福克斯这个原本就生活在“基建狂魔”国度里面的人都感到很是满意。
能不满意吗?虽然这里没有300公里时速高铁,但有平均时速超过100公里的快速机车,在速度上碾压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铁路线。
这里虽然也没有越来越密集的高速公路,但西澳大利亚的每一条主要公路基本都在进行拓宽了啊,为什么?
行使在公路上汽车越来越多了,已经开始了断断续续的堵车,再加上西澳仍未取消畜力车如马车等,西澳的马路拓宽是必然的现象。
飞机,这个吹牛批可不用打草稿,信手就来,本来就是西南太平洋和东南印度洋最牛批的,再往上吹一吹,外人都会信的。
后世电商的各种“精准达”,“次日达”,“当日达”,不是吹牛,西澳现在也可以做到,加钱就可以,飞机直接空投到你花园内,准不准就另说了。
这是特殊情况,一般境内的邮件或者物流服务都会在一周内送到收件人手上,在这个时代可谓是自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各家邮递公司公司为了确保他们的承诺和信誉,直接联合西澳电话局开始在公民内推广装配电话机和收音机。
电话机自然是联络寄件人和收件人的,收音机则是在电台公布邮件编号到达本市(镇)情况的。
而这项推广,都推到第三师头上来了。
西澳的炮兵前线指挥官正在指挥自己的士兵们校准参数,打算把那个嚣张的联邦炮兵阵地给一窝端掉。
在众炮兵们挥汗如雨,争分夺秒地进行计算,校准射击参数之时,一名通讯兵匆匆跑了过来:“报告!ups的紧急快递,收件人是炮兵阵地的指挥官!”
“什么玩意?”炮兵的指挥官一脸懵比,都这时候了这些快递公司还忙着送快递?
“就在那边”通讯兵无奈地指了指天上那架盘旋着的飞机。
“报告!计算完毕!请求射击!”一声大吼,把炮兵阵地的指挥官拉了回来,他回头神来,大声喊道:“小伙子们,炮弹装填,全力射击!狠狠给我轰!”
在一片轰隆隆的炮声中,他回过神来大声地在通讯兵耳边说道:“我叫这些该死白痴的赶快空投下来,然后马上离开这个鬼地方!你帮我代收,听懂了没?”
接着他大声对着自己的部下们喊到:“不要按照正常的步骤来,听我的命令,强装药,急促射!”
第一百四十七章 战起(四)()
第一百四十八章 战起(五)()
骡马,是一战各国非常重要的一种装备,在机械化还不成熟的一战,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有着骡马参与的痕迹。
救护车,当时没有多余的汽车可供救护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