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小官人-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彤不禁道:“不就是个五军府,兄长过滤了。”

    郑荣却是捋须笑吟吟的道:“你不明白,既然殿下要施政。还要推行什么新政,那么为何,他不直接用神策府来直接管理,你可想过原因吗?”

    郑彤不由愕然道:“这……或许是为了制衡……”

    郑彤的心思很复杂,不过这句话,倒是说的也有道理,或许秦少游的目的,不过是借用这个五军府来制衡神策府呢,毕竟什么都让神策府去做,那神策府的府丞王据岂不是一家独大。难道这是因为为了压制一下王据?

    郑荣却是摇头,道:“你错了,若只是如此,大不了,殿下在神策府设一个左右府丞分而治之就可以了,又何必需要搭一个新的架子,徒费这么多钱财,畜养这么多官吏,来弄一个五军府。依着老夫看。他这样做,问题的根源,还是这个新政上头,新政……却不知是什么名堂。想必担子是不轻的,为兄定要有所准备才好,否则,就实在愧对殿下厚爱了。”

    郑荣只要提及秦少游。都是带着恭敬,就仿佛忘了在不久之前,秦少游把他们郑家满门都坑了。

    郑彤突然觉得自己这个兄长实在太厉害。只要风向一变,就能立即适应角色,当初自己来卫州的时候,他满脑子想的是对付秦少游,定要从虎口夺食,得到昭义镇的控制权,而如今,却是言必称为殿下分忧,定要为他效劳之类,哎……郑彤自觉的自己就做不到,何止是做不到,至今到现在,他还对自己被秦少游戏耍的事耿耿于怀呢。宰相肚子能撑船,果然古人诚不欺我呀。

    ……………………………………………………………………………………………………………………………………………………………………………………………………………………………………………………………………………………

    当无数的公文送到了郑荣的下榻之处,这里头,有新政的一些政令,还有各镇的情况,以及神策府的情况。

    郑荣几乎是闭门不出,所有的心思,都扑在了这上头,他不厌其烦的去看每一份公文,极为认真,甚至有些不甚懂,或者不理解的地方,直接跑去问一些秦少游带来的神策府随员。

    就这样日积月累下来,郑荣终于明白了。

    公文这东西是极为奇妙的,不懂的人,看的只是一知半解,甚至觉得里头的官话太多,云里雾里,可是郑荣这样经历过文山会海的人,却只需要一看,就能一览公文背后的全貌。

    通过公文,他明白了神策府和其他治所的不同,也大致摸清了五镇与河南府的区别,知道了什么是钱庄,什么是议事堂,议事堂如何运作。

    除此之外,就是五镇大致的情况。

    当然,最紧要的还是,他终于明白了秦少游为何要设五军府了。

    某种程度来说,五军府的建立,就是为了保障河南府那些商贾们切身利益的。

    这和以往,保障地方的士绅地主们不同,也就是说,五军府未来的所有施政,都是向这方面倾斜。

    你必须建立较为便捷的水陆交通,促使工商的往来。

    你必须压低地价,保证商能够较为轻松的获得土地。

    你必须经历引导大家开山开矿。

    你也必须将大量的劳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释放出来,投入到生产中去。

    当然,你的传统项目,依旧还是劝农,农是根本,绝不能出任何的差错。

    某种程度,神策府所管理的地方是秦氏集团的核心地带,这里最核心的就是工商集团,而五军府的责任,则是使五镇成为河南府的附庸。

    所以,要贯彻所谓的新政,第一件事,就是把各镇的世家大族打压下去,或者说,强迫他们彻底的臣服,乖乖的释放出奴隶,释放出他们的田产。

    这……似乎不太容易。

    不过……郑荣既然接受了使命,也只好在其位谋其政了。

    他心里想定的同时,五军府也趁此机会,终于把架子搭了起来,郑荣去见了他的属官,这些了除了本地的一些人物,相当多数,都是从神策府抽调来的,都是颇为干练的人,这让郑荣颇感安慰。

    ……………………………………………………………………………………………………………………………………………………

    五千送到。

    (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六章:圣旨到

    郑荣那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倒是颇为意气风发。

    他倒是一点儿也不在乎得罪人,郑家到了这个份上,也只有拿出破釜沉舟的狠劲出来方能杀出一条血路了。

    某种程度,秦少游选择这个郑荣,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拼命的,而郑荣不同,他承载了太多家族的光辉,想要重振家业,只有一往无前。

    一切……似乎都开始步入正轨。

    五镇的税赋和军队,还有政务,几乎都已经掌握在了秦少游的手里,而接下来要对付的敌人,便是那些大大小小林立的豪强,这些人得知新政条令之后,顿时也是哗然。几乎新政的每一条法令,几乎都是挖他们的根本啊,换做是谁都接受不了。

    没有了奴隶,没有了土地,豪强还是豪强吗?

    于是用不了多久,许多人就来请托了,这是世家豪强们最基本的路数,遇到任何问题,首先做的,就是利用各种关系,动用所有的人脉,去请托的同时,再施加压力。

    任何的官府,往往一开头,就会被这种请托所打倒,毕竟都是地方上的大族,人脉广的很,他亲戚的亲戚的亲戚,说不定就是你二大爷呢,又或者哪个亲戚的亲戚,恰好是你的顶头上司,五镇这么多豪族,关系错综复杂,一家如此,家家也跟着如此,用不了几天,郑家的压力就随之而来了。

    甚至远在洛阳的一些族中叔伯,也纷纷修书过来,劝诫郑荣要懂得致和之道,万万不可行为过激,招致许多人的反感。

    他们说的话,很有道理。

    即便是郑家这样的豪族,也是万万不能得罪人的,若是如此。就等于是站在了许多豪族的对立面,失了人心,固然家大业大,可是将来郑家需要动用关系的时候,人家又怎么肯搭理你?

    这些叔伯也算是苦口婆心,再加上许多‘远亲’和门生故吏纷纷登门,两面夹击,已是让郑荣焦头烂额。

    事情显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轻松。

    那些大族深知利害,所以几乎对新政都是极力的抵制,因而一旦发作。压力排山倒海。

    无数从各地传来的书信,也是络绎不绝,都落在了郑荣的案头上。

    可以说,所谓的新政,最难的只怕也就是这一关了,毕竟大家都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yu,你可以对其他人漠视,可是假若从前你的老上司来寻你求情。你能无动于衷吗?你的儿女亲家跑来哭告,说全家都没有活路了,请你网开一面,你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吗?你年轻时的故友登门。畅谈从前的友谊,表示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你依然拉的下脸吗?

    现在的郑荣,无疑是痛苦的。他本来就来自于这样的大族,所以也深知对方的难处,即便是郑家。若是有朝一日遇到这样的新政,只怕表现也比他们好不到哪儿去。

    这一封封的书信还有拜帖,郑荣最终却是看都没有看一眼。

    他太明白其中的利害了,郑家是没有选择的,郑家到了如今,必须脱胎换骨,而自己……现在要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郑家,他已经没有了选择,只能把全部的身家,都豪赌在了秦少游身上,而秦少游对于新政的关注之心,这是毫无疑问的。

    若是连这件事都做不好,自己也就没有了任何的作用,一个失去了太多作用的郑家,接下来迎接到的是什么?

    他脸色依然是古井无波,没有任何的表情,只是这些书信和拜帖,却纷纷被他付之一炬。

    紧接着,在议事堂制定的法令基础上,五军府的政令也随之而出,这些政令,无一是为了保障新政的推行,瞒报田产,杀无赦,畜养私奴者,杀无赦,五军府大量征募人口,修桥修路,在市集里设置粮官,平抑粮价,任何粮价,不得超过往年粮价的三成,否则……亦是杀无赦。

    郑荣的手段很狠,而且雷厉风行,就在到处清查人口和田产的几日之后,他便亲自请五军营协助,带着一队官兵,直接查抄了卫州的王家。

    卫州王家,乃是卫州第一大族,算起来,他们算是七家五姓的太原王氏的一支,因而人脉极广,甚至和郑家从前也有过联姻,只是当一队队凶神恶煞的官兵出现在王家宅邸面前,王家的私兵则是剑拔弩张的将这里团团围住,还妄想于五军营的官兵对峙,本来王家的意思是諕吓这些官兵而已,谁知道接下来郑荣下的命令却是,王家胆大包天,阻挠人口清查,畜养私兵,图谋不轨。

    当这命令出来,紧接着无数的官兵便开始对王家的私兵开始了清剿,最后如狼似虎的人冲入了大宅,无数人被拿获,因为内宅防守更为森严,五军营折损了十几人依然强攻不下,郑荣毫不犹豫的向暂驻在卫州的神策军协助。

    十几门火炮一齐轰鸣。

    卫州王家,自此灰飞烟灭。

    …………………………………………………………………………………………………………………………………………………………………………………………………………………………………………………………………………………………

    一下子……所有人都明白了。

    这位新任的五军府丞,郑家的大家长,当朝的侍中,竟是如此不徇私情的狠角色。

    当王家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所有还在观望的人陷入了绝望。

    王莽新政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的新政,几乎得罪了所有人,他自愿的与所有的豪强站在了对立面,即便你是天子,也是鼓掌难鸣,于是天下皆反,豪强们纷纷反抗,地方官吏,从贼者不计其数,因为绝大多数的官员。本就是豪强出身,官军望风披靡,因为绝大多数的武官,也是豪强。

    只是如今,情势却是大不相同了,郑荣虽不是天子,可是他背靠的力量,本就是豪强的对立面,所以他可以获取源源不断的支持,你们想要联合起来抬高粮价。造成动荡,那我就从河南调粮来平抑粮价,你们若是想抵抗,那么殿下的大军就可以随时开到,栽你一个谋反的帽子,接下来就是抄家灭族,你们想动用关系到朝廷那儿去告状,那你就去告吧,告破喉咙也没有用。

    反又反不得。闹又闹不得,连一个伸冤的地方都没有,有了王家这个先例,一下子。大家发现只剩下骂了。

    可是骂有什么用,你骂他的同时,在河南府,却有无数人为郑荣叫好。郑荣也没有为此,少掉下一块肉来。

    事到如今……似乎除了乖乖就范之外,也是别无他法了。

    固然还有一些垂死挣扎的。可是绝大多数人,似乎都老实了起来。

    无数的人口重新被清查出来,原本王莽新政最大的问题也就在于此,因为奴隶获得了‘jiefang’,按理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可是真正的情况,却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对于这些失去了依附主家的奴隶们来说,他们虽然只是奴婢,被人视作牛羊,可是既然人家是牛羊的主人,多少还承担着养活他们的义务,谁愿意让自己的牛羊饿死呢?可是一旦无数人口挣脱出来,当时的王莽朝,却发现这些人根本无处谋生,结果可想而知,这些人反而成了流民,最终却成了反对王莽的主力军。

    而显然……打击豪强之外,如何解决这些人的衣食问题却是重中之重。

    万事开头难,其实并非不是这些人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只不过突然这么多人成为了自由人,反而无所适从,他们毕竟没有自己的土地,没有维系自己生存的资本,所以对于五军府来说,最紧要的,便是进行妥善安置,某种程度,不过是教他们度过第一个难关,让他们逐渐融入新的生活,等他们熟悉之后,渐渐有了一定的认知,也就好了。

    关于此事,神策府倒是帮了不少忙,王据在河南府寻了许多商行,希望这些商行趁此机会,去各州县置办一些产业,各大商行,也有一些这样的意思,毕竟那儿的材料更加便宜,无论是木材还是石材,乃至于矿石之类。

    有了这些,就需要招募人手,勉强算是让许多让有了生业。

    再加上神策府大量的钱财投入,四处兴修水利,开挖运河,修桥铺路,所需的劳力也是不少,总算没有让情况变得更坏。

    新政走到这一步,虽然没有算什么大功告成,却也开始有了一些成绩。

    此时的郑荣,固然是被万千人憎恨,可是至少他获得了秦少游的青睐。

    ………………………………………………………………………………………………………………………………………………………………………………………………………………………………………………………………………………

    秦少游已决心回洛阳去,卫州,毕竟不是久留之地。

    况且这里的情况渐渐稳定,秦少游在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必要。

    对于镇守这里的两个人选,无论是郑荣还是王方翼,他都是极为满意的,这两个人,一文一武,确实都是干才,昭义五镇,只要按着这个方向走下去,用不了多久,便可以和河南府融合为一体。

    自然,叫骂是少不了的,不过秦少游对此并不以为意。这个世上,任何一样东西出来,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从来不可能有任何十全十美的方案,既然总有人骂,那么不妨就让那些地主老财们骂好了。

    神策军开拔,与秦少游渡过了黄河,抵达洛阳的时候,秦少游还未歇下,便有人急匆匆的来报:“殿下,有圣旨到洛阳宫。”

    圣旨来了……

    秦少游眼眸一闪。

    某种程度,他知道长安那儿,一定会对郑彤的‘污蔑’以及郑荣的‘叛逃’作出反应的,韦氏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若是全无反应,任由无数的流言蜚语下去,对于韦氏,造成的将会是难以弥补的伤害。

    却是不知。这圣旨,里头写的是什么?

    秦少游带着好奇心,忙是赶去了洛阳宫。

    紧接着,他在宣政殿见了武则天,武则天比秦少游早一个多月回来,如今回到了洛阳宫,早就恢复了精神。

    她年纪大了,固然有再大的雄心壮志,精力也是有限。

    某种成都,洛阳这个似是而非的******。几乎都是秦少游打理。

    反正作为武则天身边的宰相杨再思成日都是无所事事。

    这君臣二人,闲暇时间多,偶尔会下棋来打发日子。这也是杨再思颇为苦闷的原因,上皇身边不能没人,而自己的资历太高,显然也不可能委屈了跑去神策府里做事,可是几乎这里的权利几乎都集中在神策府还有新建的五军府,杨再思几乎没有任何发挥的空间。

    他倒是颇为羡慕郑荣的运气,当然。他知道自己绝不可能成为第二个郑荣,郑荣之所以被委以重任,其一是因为他彻底的无路可走,唯一的办法。只能事破釜沉舟,其二是他郑家大家长的身份,许多杨再思做不了的事,郑荣却可以做。

    不过今日。杨再思显得颇为高兴,他半个时辰前就到了,在殿外候着秦少游。一见到秦少游来,忙是上前道贺:“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秦少游精神一振,倒是被杨再思的态度所感染,不禁道:“喜从何来?”

    杨再思却是卖了个关子,道:“殿下入殿就知。”

    秦少游道:“钦差可在里头?”

    “已经走了。”杨再思含笑道:“这钦差,本是韦氏命来给上皇问安的,还送来了不少的灵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却是左右等不来殿下,便留了册封的旨意返程。”

    杨再思促狭的眨眨眼:“想必那位姓韦的钦差,也是不便久留,留在洛阳,担惊受怕啊。”

    秦少游不禁莞尔微笑,韦氏居然派了个韦家人来探望武则天,又来给自己带旨意,由此可见,韦后现在倒是很想维持一个孝顺媳妇的样子,只是……这样的做法,似乎有些迟了。

    韦氏的问题就在于,现在被拿郑彤摆了一道之后,她做任何的事,在别人眼里,都不过是欲盖弥彰而已,当然,这些事她却又不得不做,就好像现在闹的天下议论纷纷的事,她若是无动于衷,天下人只会说,事到如今,韦后尚且不知悔改,实在教人心寒。可若是这个时候作出孝顺的样子,大家又觉得她是欲盖弥彰,是虚情假意。

    无论如何,这个污点,韦氏想要洗,却已是来不及了。

    秦少游莞尔一笑,他当然清楚,韦氏不可能只做这一件事,那么关乎于自己的圣旨是什么呢?

    “那么,本王就进去,且看看,大明宫中的那个恶妇,要怎样对付本王。”

    ……………………………………………………………………………………………………………………………………………………………………………………………………………………………………………………………………

    秦少游步入了宣政殿,便看到了武则天,武则天显然侯他多时了,君臣二人又一次见面,具都会心一笑,二人相处久了,都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况且秦少游作为女婿,既是君臣,又是亲戚,所以秦少游刚要行礼,武则天便道:“不必多礼,怎么,卫州的事,都处置好了。那个郑彤……倒是颇有意思,闹出这样的事,朕都吓了一跳,郑家啊……是今日不同往日了,那郑荣,是个小心谨慎之人,才干是有的,可是也有他的私心,这些大族出来的人,在他们心里哪,永远是家国之念,家在前,国在后。不过现在,他若是真的肯尽心,倒是能分担你不少的担子,你啊,总想学诸葛孔明,事必躬亲,这未必是好事,如今家大业大了,是该好生让一些让独当一面。你看……朕做天子的时候,可是坐享其成,绝不计较鸡毛蒜皮之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