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名思义,该委员会主要负责处理帝国的宗教与民族事务。
大夏是一个多民族帝国,内里错综复杂,还有各种宗教,都是需要谨慎处理,小心运作的禁区。
一个不好,就可能出大事。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该委员会在朝廷的分量了。
前波斯国王,就是该委员会的第一任主官。
于此同时,朝廷敕令,设立西亚上都护府,管辖原波斯帝国的所有领土,原北疆大都护攻城狮,升任西亚上都护。
按照欧阳朔的规划,西亚都护区除了波斯帝国,未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也将一并纳入都护区管辖范围。
等于是说,西亚都护区涵盖了西亚跟中亚两大板块。
中亚,有亚洲之中的意思,问题是,大夏的中枢之地在华夏,因此,欧阳朔并不会单独设立一个中亚都护区。
弱化中亚的存在,理所当然。
兼并中亚跟西亚之后,西亚都护区的地位就非常之重要,是连接亚欧非大陆的枢纽地带,战略价值在诸都护区之中,至少也能排进前三名。
攻城狮升任此职,一下就能白桦、木兰月等海外巨擘比肩。
朝廷敕令,撤销西疆都护府,原西疆大都护雄霸,平调北疆大都护,算是接了攻城狮的班,替帝国镇守北疆。
随着波斯帝国投降,西疆都护区已经不再是帝国边疆,再加上两年来帝国对西疆三行省的治理,西疆局势已经趋于稳定。
趋完善,帝国境内的交通越发便利,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度明显加强,也能管理的过来。
鉴于此,欧阳朔认为,在此时借机撤销西疆都护府,将西疆行省、西海行省以及西康行省划入朝廷直辖,是比较合适的。
扩大直辖区域,也是对边疆都护区的一种制衡。
欧阳朔不愿设立太多的都护区,就是要防止未来培养出一股边疆势力,来跟朝廷抗衡,尤其是在欧阳朔无法主持朝政的情况下。
加强帝国皇帝集权,树立朝廷权威,迫在眉睫。
未来在合适的时候,北疆都护府也是要一并撤销的。
西疆都护府的大部分官吏,将转移至刚设立的西亚上都护府,比如长史富弼,仍旧担任西亚都护府的长史,有利于平稳过渡。
有了这一班底,西亚上都护府也能很快运作起来,为帝国稳定在波斯的统治,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当然,为了安抚波斯旧有势力,都护府还将安排一些波斯本土官吏就职。
按照规划,西亚都护区准备设立四个行省,最重量级的有两个,一个是波斯行省,一个是中亚行省,均是原波斯帝国中枢之地。
原河东总督苏威,转任波斯总督;原川北总督宋文,调任中亚总督。剩下的两位总督,均从波斯帝国旧臣中选拔。
这跟南亚都护区的安排是一样的,欧阳朔只安排信得过的大臣,镇守核心行省,边陲行省则交给本土官吏。
可以预见,对波斯旧臣的处理,将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内阁次辅寇准将前往西亚坐镇,呆上一个月时间,协助西亚都护府理顺其中的人事关系。
未来,朝廷还将制定一个官吏跨都护区的交流机制。
交流的目的,一是防止官吏因长期在一地任职,结成利益联盟;二则是要借着官吏异地交流的机会,促进帝国各民族的文化融合。
唯有活水,才能奔涌向前。
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铁道兵()
欧阳朔只是匆匆跟内阁碰头,定下西亚都护区的大框架,剩下的繁杂之事,自然有内阁统筹料理,他已是无暇顾及。
刚跟内阁碰完头,欧阳朔又在枢密院,主持相关的军队调整。
这也不是一件轻松之事。
跟南亚战区的处置一样,按照一早的计划,西亚战区的驻地将由已经被撤销的西疆都护区,顺势转移至西亚都护区,负责拱卫西亚的安全。
刚设立的西亚都护区,北面跟凯撒王朝接壤,东北跟罗曼诺夫王朝接壤,是大夏进攻或者防御欧洲大陆的最前沿。
论战略位置,实在非比寻常。
兼且西亚都护区内部形势复杂,不稳定因素非常之多,西亚战区仅凭两个集团军,肯定是忙活不过来的。
为了加强对西亚都护区的威慑,欧阳朔决定,从南亚四大集团军中,整编出一支正规军,命名为中亚军,主要负责镇守中亚地区。
城卫军第五军团军团长林逸,升任中亚军统领。
西疆三行省的防务,顺势交给西疆建设兵团跟西康建设兵团料理。
对一百万波斯军,欧阳朔也有了处置方案,先是裁撤四十万,让其复员,投入地方建设,为各行各业提供青壮年劳动力。
如此,也是收买民心。
不是谁都想参军的,尤其是这乱世,只要上了战场,谁也无法保证,能从地狱一般的战场活下去。
除了精锐部队,普通士卒退役的意愿还是很高的。
欧阳朔这么做,也算是顺应民意。
再说波斯军战力有限,真要改编为正规军,那是在削弱大夏军的水平。
说白了,就是看不上。
剩下的六十万人将悉数转职为铁道兵,专门负责帝设。剩下的南亚三大集团军,也将抽出一个,转职为铁道兵。
这个帝国新设立的兵种,一下就达到八十五万人的庞大规模。
帝国要实现对西亚都护区以及非洲都护区,陆地上的统治,核心一点,就是修建一条横跨亚非大陆的铁路,作为帝国交通命脉。
可以想见,这将是一项何等艰巨,又何等宏伟的工程。
一旦建成,必将彪炳史册。
欧阳朔甚至在一次军政会议上说道:“工业时代,铁路建设的责任与荣誉,一点都不比上战场低。这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同样有死亡的战役。”
修建铁路要抛头颅,洒热血,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随时要做好流血牺牲的准备。
可谓气壮山河。
其功绩,完全不亚于打赢一场全面战争。
这样艰巨的任务,交给军人出身的铁道兵,是最为合适的。
相比之下,八十五万铁道兵一点都不算多,未来有机会的话,欧阳朔还计划继续扩充铁道兵的规模。
惟其如此,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办成这一大事。
除了亚非铁路,帝国中枢以及各也要不断拓展,最终形成一个覆盖主要城
铁路建设将在未来几年,掀起一波高—潮。
为此,经欧阳朔批准,枢密院将在京师组建铁道兵司令部,第一任铁道兵统领将由虎贲军第二军团的军团长红鹰升任。
红鹰的异人身份,更容易指挥这支特殊的兵种。
需要说明的是,铁道兵虽然达八十五万人规模,堪比一个战区,但是铁道兵司令部的规格,只是一个集团军总部的规格。
铁道兵统领,自然也就跟集团军统领平级。
未来,在帝国铁路建设告一段落之后,这些铁道兵就将转隶为铁路建设工人。也就是说,铁道兵司令部也只是一个过渡产物。
当然,在其履行使命的这段时间,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红鹰如果办好了此事,未来在大夏军中的职位一定不会低于统领一级。
考虑到专业要求,铁道兵司令部还会面向民间,招募一批技术人员。
总而言之,这是一件大事,意义非凡。
…………
四月二十八日。
接朝廷命令,南亚第一集团军以及第二集团军,开始向阿拉伯帝国边境集结,准备用实际行动,向阿拉伯帝国施压。
阿拉伯国王得到消息,彻夜难眠,辗转反侧。
波斯帝国的被迫投降,对阿拉伯帝国而言,无疑是个噩耗。强如波斯帝国,在大夏兵锋面前都只坚持了一个半月。
真要开战的话,阿拉伯帝国能坚持多久呢?
如果大夏非洲战区配合的话,甚至能东西夹击,凭阿拉伯帝国的军队,绝对撑不过两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
打不赢,投降又不甘心。
阿拉伯国王很纠结,几乎是数着日子过活。
问题是,留给他纠结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
有人纠结,有人也不纠结。
比如日耳曼王朝的国王曼施泰因,就很果决,收到大夏要求归还十二万钢铎军的请求之后,没做无畏的挣扎,答应了。
眼下正是日耳曼王朝跟罗曼诺夫王朝角力的关键时期,曼施泰因实在不愿,也不敢在此时跟大夏结仇,唯有乖乖认怂。
好处是,在送走十二万钢铎军之后,曼施泰因换来大夏不主动对日耳曼王朝动武的承诺。
当然,此承诺仅限于盖亚十年。
就算如此,曼施泰因也觉得值了。
这是欧阳朔对曼施泰因识趣的奖赏了,反正大夏现在也没有进击欧洲本土的计划。
欧阳朔深知,欧洲大陆是个马蜂窝,轻易捅不得。
底蕴深厚的欧洲大陆,也不是仅凭武力就能征服的,这些王朝在面对外力威胁时,将迅速团结在一起,一致对外。
那不是欧阳朔想要的结果。
至于钢铎王朝,其实一直游离在欧洲体系之外,这才让大夏有了可乘之机,否则绝不会如此轻易得逞。
对此,欧阳朔有着清醒认知。
赎回的十二万钢铎军,连同此前整编西欧军剩下的士卒,再淘汰一些,优中选优,一同整编为北欧军。
顾名思义,北欧军未来的主战场在北欧。
首要目标,就是在大西洋舰队的协助下,去攻占冰岛、格陵兰岛这样寒冷地带的岛屿。
这些岛屿,将是帝国未来进击北冰洋的桥头堡。
除此之外,组建北欧军,也有加强钢铎节度使府军力的现实诉求。
就算有大夏做后盾,欧阳朔也没自信到,仅凭一支二十五万人规模的西欧军,就能确保钢铎行省高枕无忧。
谁知道,那些欧洲王朝会起什么心思。
原羽林军第二军团军团长韩擒虎,升任北欧军统领。韩擒虎空下的军团长职位,由副军团长剑气雷音顺位接任。
至此,羽林军五位军团长中,就有三位是异人。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十年之约()
转眼已是五月。
距离星际舰队抵达资源星,只剩下一个月时间。
五月四日,京师,皇宫。
盛夏将至,御花园内翠意浓浓,香飘四处,偶有鸟兽齐鸣,麋鹿跳跃,锦鲤摇曳,俨然一副盛世春光图画。
让人沉醉。
太湖角上的归来亭,周围戒备森严,大夏帝朝最尊贵的的皇帝陛下欧阳朔,此刻正在跟几位大臣有说有笑,聊得非常愉快。
这样的一幕,实属罕见。
大臣们的身份如果放在外面,那都是帝国柱石。
他们是南疆上都护白桦,南亚上都护凤囚凰,西亚上都护攻城狮,非洲上都护木兰月以及美洲上都护碔砆。
此五人,既是帝国边疆五大上都护,权倾一方,威名赫赫;也都曾经是【山海盟】的一员,是皇帝陛下的旧相识。
他们之间的友情,已然延续十年之久。
一周之前,朝廷在京正三品及以上大员,六位镇守都护,一位节度使以及华夏区二十二位行省总督,均接到旨意,不日进京参加大朝会。
军中,除八大战区统帅以及三大舰队提督,也都一一奉旨进京。
在这个节骨眼上,陛下召集文武大臣进京,任谁都知道,将要发生怎样的大事,因此谁也不敢怠慢,安排好工作,就匆匆进京。
帝国文武重臣,齐聚一堂。
在大朝会之前,欧阳朔单独接见了一批重臣,面授机宜,为大夏即将到来的,最深刻的一场变革,定下基调。
跟五位上都护的交谈,已经是最后一场,也是最关键的一场。
几年下来,不独欧阳朔已经成家立业,碔砆跟攻城狮也都一一娶妻生子,再算上一干亲族,在他们周围,也已隐隐组成了一个个显赫家族。
他们是帝国权贵圈子的新秀,却不容忽视。
一旦欧阳朔离开,这五人对帝国的态度就至关重要,关系到帝国能否维持现有的庞大版图,甚至更进一步。
如果他们不配合,那事情恐怕就有些难办。
归来亭中,坐在上首的欧阳朔,放下手中酒杯,看着眼前的五位好友,有些感慨地说道:“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一转眼已经是十年光阴。”
转瞬十年,大家都脱去青涩,老于世故。
变化多大啊!
白桦等人也都感慨点头,脸上带着一丝醉意,似乎在回忆游戏十年的光阴,那里有太多太多的故事。
酸甜苦辣,一样不缺。
除了在特定的宴席场合,最近几年,欧阳朔是很少饮酒的,基本都是喝茶,今天却破了例,也是想跟几人把话聊透彻了。
不然,他不放心。
“眼瞅着孩子们都长大了,朕也老了。”欧阳朔眼神微微眯起。
这话不全是客套,或者试探,盖因在欧阳朔眼中,冰儿也是他带大的“孩子”,眼瞅着要将冰儿扶上位,这才有如此感慨。
至于宇儿跟洛儿,今年才五岁,距离成年理事,至少还有十年之期。
对面的碔砆听了,笑着说道:“陛下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怎么会。”这样的恭维话,他们却是说的很溜了,一点都不突兀。
就连白桦等人,也不觉得有什么。
岁月,终究还是在他们之间画了一道看不到的线,有了上下尊卑之别。
欧阳朔摆了摆手,似乎不经意地问道:“六月,朕将率队启程前往希望星拓荒,你们有什么打算?”
静!
诡异的静!
这一刻,空气似乎瞬间凝固,让人窒息。
皇帝陛下平淡的语气之下,似乎蕴藏着雷霆万钧的力量,就算高位如五位上都护,都不觉心中一颤,揣摩陛下深意。
这是一道选择题,更是一道生死考题。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杯酒释兵权。。。。。。
一个个历史典故,如闪电般在他们脑中迅速闪现。
不怪他们疑神疑鬼,在朝廷召开大朝会之前,朝野已经隐隐有流言传出,说皇帝陛下为了顺利将楚王送上摄政王的宝座,要大清洗一番,扫除障碍。
他们五人,可不就是最大的障碍吗?!
不害怕的也有,比如白桦,直接回道:“我也要去。”神情坚定,态度诚恳,显然不是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想法。
“对,我们都跟着陛下去。”
攻城狮等人先后表态,就怕陛下有什么误会。
欧阳朔就是一笑,脸上看不出什么心思,“算了,你们啊,还是先留在游戏世界,替朕好好守住这大夏江山吧。希望星之事,暂时还用不到你们。”
闻言,有人悄悄松了一口气,也有人不服。
“我还是坚持去。”说话的是白桦,神情倔强。
欧阳朔眼中,闪过一丝暖意,耐心说道:“这次去希望星拓荒,人数宜少不宜多。相比希望星,游戏世界更需要你们镇守。”
建立前哨基地,不宜闹出太大动静。
外人不知道的是,在希望城被凶兽毁灭之后,悬停在太空的星舰通过卫星,对火龙以及泰坦巨人有过追踪。
得出的结论是,这些顶级凶兽不会轻易出动,如果不是希望城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威胁到凶兽群生存的地步,也不会遭遇这无妄之灾。
低调发展,是欧阳朔定下的基本策略。
当然,威胁是一直存在的,就算再低调,也无法屏蔽这惊天危机。
该面对的,终究是要面对。
“有你们在,我才能放心。”欧阳朔勉励说道,“你们也算是冰儿的长兄、长姐,你们辅佐的好,冰儿才能站稳脚跟。”
“谢陛下信任!”碔砆等人一一表态。
只有白桦,依旧神情倔强。
欧阳朔见了,心中叹息一声,说道:“这样吧,朕定一个期限。”
“就十年。”
“我们用十年时间,打造了一个超级帝国。朕希望,你们也能辅佐冰儿十年,经营好五大都护区,使其跟帝国中枢彻底融为一体。”
“等到帝国不再需要设立都护区之时,就是你们前往希望星,协助朕继续在希望星开疆拓土之日。”
“如何?”
白桦等人对视一眼,郑重点头。
十年。
一个全新的轮回。
他们或许不会想到,六人在此时定下的十年之约,成为大夏日过稳定繁荣的基石,对抗过一次又一次针对帝国的大风大浪。
后世史学家唐培在《夏史》中写到:“皇帝陛下的十年之约,威力比杯酒释兵权还要大,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功勋处置模式。”
帝国历史,由此掀开全新的一页。
…………
次日,皇宫正殿。
天刚蒙蒙亮,受邀出席大朝会的一干文武大臣,就早早起床,沐浴更衣,郑重的就像去参加祭天大典一般。
广场前,大臣们三三两两站在一起,互相聊天,等待宫门大开。
“廷玉,这边。”
内阁首辅姜尚,主动将行政副大臣兼吏治署长张廷玉,叫到身边说话。
这一幕,颇惹人注目。
朝廷官场,秩序等级森严,不同品级的官吏,很少会处在同一圈子。比如眼下,大臣们看似三三两两,站位好像很乱,实则秩序井然。
除了文武之别,文官集团这边,六位内阁阁老自然是一拨,其余京官是一拨,六位都护是一拨,行省总督们又是一拨。
也有京官跟相熟的总督站在一起,那也是地位等同。
基本而言,不会跳出这个大框架。
张廷玉虽是从二品大员,但被内阁首辅主动叫过去谈话,意味可就不一般。一时间,在场的很多双眼睛,都若有若无地看向张廷玉方向。
有的看似在闲聊,其实眼角余光一直关注着。
盖因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任何一丝反常,都可能蕴藏着大信息。
作为帝国重臣,岂会无动于衷。
有的大臣,眼中已经闪过一丝思虑,显然有所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