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6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阳朔得到成吉思汗自刎而亡的消息,叹息一声,传令鹰扬军跟河东军,停止向哈拉和林挺进,转而西进,扫灭草原上的小股部队,消除隐患。

    攻克哈拉和林,有凤翔军跟北疆军足矣。

    十二月十日,凤翔军跟北疆军在哈拉和林郊外,跟可汗亲卫军交手,斩敌九万余人,将蒙古帝国的最后一丝骄傲,彻底击溃。

    这一战,打的最是惨烈。

    蒙古骑兵本就不擅长守城,在成吉思汗殡天之后,可汗亲卫军就像一群疯子,只求跟敌军一战,根本不顾个人死活。

    面对疯狂的可汗亲卫军,在郭子仪的指挥下,大夏军却表现的非常冷静,利用敌军冲动的特点,一步步将其绞杀,冷静的犹如外科医生。

    经此一战,郭子仪彻底名扬天下。

    蒙古之战,陈玉成一战成名,郭子仪却更胜一筹,指挥凤翔军,先破察合台部,再斩拖雷部,跟着击杀可汗亲卫军,三战三胜。

    郭子仪之名,威慑整个蒙古大草原,让蒙古人闻风丧胆。

    …………

    从十一月十三日,蒙古帝国宣战,到十二月十一日,哈拉和林被凤翔军攻占,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看似强大的蒙古帝国,就彻底成为过去。

    消息一出,整个亚洲都陷入震惊之中。

    比如跟蒙古帝国交过手的波斯帝国,就深感恐惧,他们根本无法想象,西征时勇猛无比的蒙古铁骑,缘何在大夏军面前,如此的不堪一击。

    亚洲大陆,再次感受到大夏军的兵锋之锐。

    锐不可当!

    此时的大夏,已经隐隐有了一丝亚洲霸主的雏形,正要展翅高飞。

    …………

    随着哈拉和林沦陷,蒙古人终于怕了,再激不起血性。

    血是热的,可终究要冷却。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隶属蒙古帝国本部的八十万大军,阵亡三十五万余人,接近一半,整个蒙古大草原,都被鲜血染红。

    无数的秃鹫、苍鹰盘旋在草原上空,享受着这顿难得的盛宴。

    失去亲人的蒙古人,神情悲沧地牵着老马,赶到各处战场,为儿子、兄弟、甚至是父亲收尸,让亡者入土为安。

    战场之上,哭泣之声不绝于耳。

    不,不止战场,整个蒙古草原,都陷入哭泣之中。

    为了捍卫“蒙古骑兵的骄傲”,蒙古人付出了血的代价,在大夏兵锋之下,发出痛苦的呻吟,最终化作散不开的恐惧。

    这恐惧被鲜血浸染,已然深入骨髓。

    除了恐惧,或许还有怨恨跟敌视,大夏攻打蒙古帝国容易,可要治理好这片血染的大地,却要付出十二倍的努力。

    正是如此,一开始,欧阳朔是不希望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的。

    可形势的发展,最终还是将双方推向不可预知的战场,以一场血与火的淬炼,树立起大夏皇朝,在华夏区不可撼动的正统地位。

    欧阳朔已无法准确评估,此战之得失利弊。

    …………

    十二月十二日,窝阔台汗国。

    在大夏军的猛攻之下,尤其是王翦部的穷追猛打之下,窝阔台汗国的五十万大军,同样损失惨重,剩下不足二十万人。

    四杰之一的博尔术,造成王贲部全灭的元凶,被王翦亲自斩杀。

    据悉,王翦当天就用博尔术的人头,祭奠死去的王贲以及随王贲出征的七万将士,更是对天发誓,要取窝阔台的人头,再次祭奠。

    如果说博尔术是元凶,那么窝阔台就是始作俑者。

    可就在王翦准备率部继续追击敌军余部时,王翦无奈发现,至少在盖亚七年,他是无法完成这个誓言了。

    随着本部陷落,蒙古大军士气跌落至冰点。

    窝阔台终于怕了。

    是日,窝阔台连同四杰之中唯一的幸存者赤老温,率领残余的二十万大军,狼狈撤往波斯帝国,将窝阔台汗国拱手相让。

    没有军令,王翦是不能进击波斯帝国的。

    更何况,随着时间进入十二月,凛冬已至,不适合大军出征,只能作罢。

    …………

    十二月十五日,窝阔台汗国的都城楼兰,陷落。

    至此,蒙古帝国才算真正覆灭,只留下一点海外城池,还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等到明年开春,大夏就计划兵发波斯,接收蒙古帝国的最后一点遗产。

    如果能接收蒙古帝国攻克的波斯城池,对帝国未来进击波斯,是大有助益的,能省却很多人力、物力跟军力。

    而随着蒙古帝国覆灭,华夏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

    仅一年时间,隶属华夏区的大周、大宋、大秦、大唐、吐蕃以及蒙古六国,或降,或灭,都已烟消云散。

    至此,大夏皇朝,才算真正完成了一统华夏的战略目标。

    如此成就,足以震古烁今!

    大夏皇朝也将以此为契机,掀开一个崭新的篇章。

    …………

    十二月十六日,京师。

    此时的廉州盆地,还只有一丝凉意,冬天的脚步还没踏上这片盆地,矗立在盆地中央的京师,犹如一颗明珠,璀璨夺目。

    欧阳朔站在皇宫城头,望着悠悠蓝天,吐声说道:“六国灭,四海一。”语气平静,却难掩一丝自豪之意,颇有些意气风发。

    平淡的语气中,更有一股气吞万里河山的气势,朝气蓬勃。

    多年夙愿,一朝得尝。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在欧阳朔身后站着的,是一干文武大臣,他们共同见证着这一历史时刻,在大臣们眼中,陛下挺拔、坚毅的背影,不断放大,犹如一位巍峨巨人。

    这巨人,托起了整个帝国。

    就连住在天空之城的盖亚,此时都忍不住投下目光,注视着那位凭栏而立的传奇男子,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时间,似乎在此刻凝固。

第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屯垦戍边() 
    在一统华夏的那一刻,欧阳朔的心境似乎又迎来一次锐变,变得更加悠远、波澜不惊,他的目光,似乎能穿透时重重空迷雾,看到不可知的远方。

    欧阳朔的战略眼光,无需借助重生优势,也能看得比别人更远。

    处理帝国事务,欧阳朔也变得更加从容不迫,似乎已经到了一种“不动如山”的境界,整个人的精气神都融为一体,内敛于身。

    就在这一刻,他修行的《五帝真经》终于突破至第十层,身体再次突破后天限制,晋升为先天一阶,迎来一次质的飞跃。

    为了修炼至第十层,欧阳朔足足耗费了两年时间,重新打熬身体。

    可以想见,《五帝真经》越到后面,修炼越困难,往后甚至每一层的晋升,都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

    遇到关卡,无法顿悟的话,甚至一卡就是数年之久。

    就像此次由第九层晋升至第十层,足足用去欧阳朔九个余月的时间,几乎相当于前八层修炼时间之和。

    如果不是此次心境锐变,未必就能获得晋升。

    机缘,有时真的是难以捉摸。

    …………

    借着盖亚七年剩下的,最后半个月时间,大夏朝廷很快定下对蒙古帝国的处置方案,为朝廷治理蒙古大草原定调。

    朝廷决定,将蒙古帝国疆域一分为二,本部区域设立为北原行省;窝阔台汗国区域,也就是前西突厥区域,设立为西疆域行省。

    两大行省占地都极广,尤其是北原行省,横跨东西,境内有草原,有高地,也有戈壁荒漠,无论是纵向距离,还是横向距离,都是本土行省面积之最。

    西疆行省同样不遑多让,境内有戈壁,有山脉,也有盆地。

    北原行省的总督人选,欧阳朔出人意料地圈定了,前蒙古帝国丞相,华夏十大名相之一的耶律楚材。

    欧阳朔这么做,是经过仔细思量的。

    一则耶律楚材并非蒙古人,对大夏没有血仇,在成吉思汗昏迷期间,正是耶律楚材出面稳定大局,才没让哈拉和林彻底陷入混乱之中。

    对耶律楚材而言,除了效忠帝国,别无他选。

    二则耶律楚材长期协助可汗治理蒙古,经验丰富,在蒙古人中也有相当高的威望,由耶律楚材出任北原总督,对稳定北原民心,是非常有助益的。

    基于此,欧阳朔这才钦点此人出任北原总督。

    西疆行省的总督人选,则圈定为闽南行省邵武郡守景监。景监也算是帝国老臣,曾经出任监察署长一职,因避讳卫鞅,外放邵武郡守。

    此番升任西疆总督,可谓众望所属。

    无论是北原行省,还是西疆行省,像这般既是边境行省,又地域辽阔,兼且民族成分复杂的行省,总督必须选择那种有力量的强人。

    耶律楚材跟景监,无疑都符合这一特质。

    借着设立两大行省的机会,朝廷还对北疆都护府跟西疆都护府的辖区,做了一次调整,以此适应帝国战略,使得两大都护府更加名副其实。

    日前,朝廷决定,将北疆行省跟瀛洲行省从北疆都护府剥离,重新划归朝廷直管,于此同时,将北原行省划入北疆都护府。

    如此,北疆都护府就下瞎北原跟辽金两大行省,统合帝国北境。都护府治所也将由京都,迁往哈拉和林,以便更好地镇守北境。

    对北疆都护攻城狮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能否为帝国镇守好北境,治理好北境,是欧阳朔对攻城狮的一个考验,治理的好,攻城狮未来可更上一层楼;治理不好,就别怪欧阳朔不顾念旧情。

    西疆都护府则在西康行省跟西海行省的基础上,并入新设立的西疆行省,统合帝国西境。

    如此也就意味着,压在西疆都护碔砆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西疆都护府下瞎的三大行省,分别对应羌族、吐蕃族以及蒙古族,兼且地理位置特殊,发展滞后,想要治理好,殊为不易。

    …………

    处置完蒙古帝国,摆在欧阳朔面前的,是一个更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安置一百二十万“消耗军”以及近六十万蒙古骑兵战俘。

    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全部裁撤。

    但这也是最愚蠢,而且是最费钱的一种办法,根本上不了台面。

    尤其是那六十万蒙古骑兵,虽然投降,可依然桀骜不驯,如果放他们回家,未来必定成为帝国治理北疆的心腹大患。

    因此,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将其约束住,以磨去其锐气。

    为了此事,欧阳朔跟资政阁、枢密院以及军机处,反复酝酿,从帝国战略全局出发,结合区域发展需要,终于定下一个组合方案。

    其一,补齐南美兵团。

    战狼统领的南美兵团,目前仅两个军团,欧阳朔决定,从一百二十万幸存的“消耗军”中,挑选精锐,补充进南美兵团。

    理所当然的,南美兵团擢升为南美军,仍然由战狼出来集团军统领。

    于此同时,为了加强南美军的力量,欧阳朔还特意将大唐猛将尉迟敬德,调到南美军,出任第三军团的军团长一职。

    其二,组建南亚军。

    南亚军是一支新设立的集团军,也是帝国抛出裁军方案之后,新增的第一支集团军。从名字就可得知,南亚军,是为将来帝国征战天竺准备的。

    不出意外的话,帝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再扩军了。

    南亚军统领,由禁卫军第四军团军团长,绝世猛将,武卫将军恶来升任。鉴于集团军统领一职越发稀缺,这也算是欧阳朔对恶来这员老将的补偿。

    恶来空缺出来的军团长职务,由禁卫军直属铁甲兽骑兵师团的师团长山柱升任。此轮裁军,禁卫军将不再保留直属铁甲兽骑兵师团独立编制。

    山柱“下岗”,正好升任军团长,完成禁卫军内部的一次更替。

    除此之外,大唐猛将程咬金也被调入南亚军,出任第一军团军团长一职。

    其三,组建三大建设兵团。

    未来,帝国如果想进击北面的罗曼诺夫王朝,就必须立足于北原行省,想攻打西面的波斯帝国,就必须立足于西疆行省。

    同样的道理,想攻克西南的天竺,就必须立足西康行省。

    如果这三大边疆行省,无法独自为大军提供强有力的粮草物资支援,靠从中原超长距离运输粮草的话,基本就不可能取胜。

    真要开战,怕是会因粮草不济,而自取其辱。

    如果铁了心从中原运输粮草,那么一场大战,可能就会将帝国拖垮。

    正是如此,加大对三大行省的开发力度,大规模屯垦戍边,比组建任何一支集团军,都更为重要,也是帝国未来在亚洲扩张的前提。

    没有粮草支援,在边境驻扎再多的部队也是徒劳。

    或者这样说,在三大行省的粮食产量不能达到一个新水平之前,帝国根本无法在边疆驻扎太大规模的军队。

    别的不说,仅是大军的日常后勤保障,都做不到。那样的话,别说主动进击其他王朝了,能拱卫边疆,已经是不错了。

    屯垦戍边,显得刻不容缓。

    基于这样的战略判断,北原、西疆以及西康三大建设兵团应运而生。

    华夏历来有屯垦戍边的传统,尤其是在西域,从西汉屯田戍边开始,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

    一直沿袭至现代社会,屯垦戍边的传统都未断绝。

    欧阳朔正是受此启发,决意一口气设立三大建设兵团,在屯垦戍边的同时,积攒粮草物资,为帝国扩张奠定物质上的基础。

    经枢密院初步核算,在补充南美军,组建南亚军,再裁撤掉一些伤员之后,还剩下一百二十万兵员等待安置。

    如此,三大建设兵团,每个兵团下瞎四十万人,不仅超出一般的兵团编制,就连集团军都望尘莫及。

    这还不止,为了稳定军心,在条件成熟之后,朝廷还允许士卒的家人,一起迁到屯田区,共同参与生产建设。

    如此,建设兵团的规模至少还会往上翻一番。

    这也是必须的,以帝国目前的技术水平,这样的规模并不算夸张,未来如果有机会,欧阳朔会进一步扩充建设兵团的规模。

    惟其如此,才能将三大边疆行省盘活。

    参照古制,建设兵团将划归朝廷跟都护府双重领导,战时,建设兵团还要临时归战区辖制,必要的时候,战区可征召兵团上前线作战。

    如此,三大建设兵团的兵团长人选,就举足轻重,有硬性要求。

    首先,此人要是军伍出身,否则的话,根本压服不住这样一群桀骜不驯的兵卒;其次,此人要懂一些内政,有一定的管理才能。

    毕竟建设兵团的主要任务是屯垦,而非打仗。

    这样一筛选,可供选择的人就非常之少了。

    欧阳朔首先圈定的,是三大建设兵团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历史渊源最深的一个兵团——西疆建设兵团的兵团长,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前大周降将,前丹阳军统领田单。

    历史上,田单受将拜相,自然能当此重任。

    跟着,欧阳朔圈定城卫军第三军团军团长,老将马腾,出任北原建设兵团的兵团长一职。

    历史上,马腾经营西凉,保境安民,想来也可当此重任。

    最后的西康建设兵团的兵团长,欧阳朔圈定飞熊军第二军团军团长,同样是一员老将,而且是文武双全的裴仁基。

    相比年轻将领,老将在这一方面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

    老成持重,可不是说说而已。

    至此,一百八十万大军的安置,就此告一段落。

    接下来,大夏将对战区跟集团军的隶属关系,来一次彻头彻尾的梳理,明确帝国战略,以此奠定未来帝国之基。

第一千两百七十六章 八大战区() 
    (ps:为之前打赏的盟主,加一更……)

    十二月二十五日,元旦前夕,大夏军迎来最大一次调整。

    敕令,设立京畿战区,下瞎神武卫、宫廷女卫、金吾卫、禁卫军、羽林军、城卫军、皇家舰队以及南疆水师,负责拱卫整个京畿地区。

    具体而言,神武卫是欧阳朔亲卫,宫廷女卫负责守卫皇宫内殿,金吾卫负责拱卫帝国金库,禁卫军负责拱卫京师。

    欧阳朔的亲卫队,自然也划在神武卫名下。

    羽林军负责拱卫蜀地、川北、湘南、江川以及闽南五大行省,每个行省驻扎一个军团,集团军总部设在泉州。

    除此之外,跟闽南行省隔海相望的夷州郡,此番也被划入羽林军防区。

    五大行省组成一条横跨东西的外围防线,拱卫京畿外围地区。

    城卫军负责拱卫北海城、木兰要塞,云南、川南以及岭南三大大行省,集团军总部设在川南行省的治所天京城。

    三大行省组成一条中圈防线,拱卫京畿核心地区。

    皇家舰队负责拱卫北部湾,镇守京师海上大门,总部设在北海城;南疆水师则负责拱卫整个江南河道,总部设在鄱阳湖。

    京畿战区囊括帝国所有的直属军团,兼顾海陆,是守卫京畿地区,拱卫皇权,最坚强可靠的军事力量,也是帝国的定海神针。

    正是如此,欧阳朔将亲自出任京畿战区荣誉统帅,不设战区统帅部,平时由枢密院代为管理日常军务。

    …………

    东南战区更名为中原战区,下瞎豹韬军、湘江军、瀛洲兵团以及滨海舰队,负责拱卫整个中原大地,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防御。

    孙膑统领的虎贲军,退出东南战区作战序列,另有安排。

    具体而言,豹韬军负责拱卫北疆、京都、鲁东、东海以及江南五大沿海行省,每个行省驻扎一个军团,集团军总部设在建业。

    湘江军更名为中原军,负责拱卫关西、河东、中原、荆楚以及皖南五大中原内陆行省,每个行省驻扎一个军团,集团军总部设在洛阳。

    瀛洲兵团依然拱卫瀛洲行省,负责镇守帝国海上东大门。

    滨海舰队负责拱卫渤海、黄海、东海以及东瀛海等近海海域,是帝国沿海最强的海上保障力量,总部由滨海港,转移至胶东港。

    于此同时,滨海舰队将在滨海港、海津港、胶东港、海州港、申城港、舟山港以及釜山港等七大港口,全部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