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机械制造上,祖冲之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以及定时器等新奇仪器。
除了在自然科学方面才成就,祖冲之还精通乐理,对于音律很有研究,甚至还有文学作品,可谓是一个全才。
祖冲之这位科学巨匠愿意来山海城,冲的是闻名于世的西南大学堂,仰慕的是学堂浓郁的学术氛围,想要一心钻研学问,却是无心出仕。
欧阳朔自不会勉强,亲自将祖冲之送到西南大学堂就职。
第九百零六章 隋朝来使()
♂!
祖冲之被欧阳朔安排在格物院,担任副院正一职,院正是科圣墨子。就在祖冲之就职的那一刻,一则则系统公告在中国区响起。
“系统公告:算家代表人物——祖冲之在大夏王朝出仕,就职格物院,广收门徒,同时满足学派入驻的三个条件,诸子百家之算家正式入驻山海城。”
……
“系统公告:诸子百家之算家正式入驻山海城,特赐山海城【算家圣地】称号,以资奖励,恭喜玩家岂曰无衣!”
……
“系统公告:诸子百家之算家正式入驻山海城,山海城现有称号【百家圣地】自动覆盖【算家圣地】称号,取消【算家圣地】相关称号奖励,特赐特殊建筑【天文气象台】一座,以资奖励,恭喜玩家岂曰无衣!”
……
对此,中国区玩家已然麻木。
大夏王朝对历史人才的吸引力是其他领地所望尘莫及的,人才的到来又助推了大夏王朝在历史人物圈子中的名望,越能吸引更多的历史人物前来投奔。
如此循环往复。
到了现阶段,不用欧阳朔去请,就会有大量人才前来投奔,这便是滚雪球效应,一旦获得了起始的优势,雪球就会越滚越大,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欧阳朔无暇理会,查看起【天文气象台】的属性。
【名称】:天文气象台
【类型】:特殊建筑
【功能】:天文气象观测精准率提升400
【特性】:天文学者吸引率提升20,王朝知名度提升5
【说明】:这是一座专门为观测天体而设立的建筑,可观测星辰,预测气象,预报气候变化。
想来这便是简易版的气象台了。
在古代,预测天气无论是对农业,还是对行军打仗都是一件大事,倘若能准确预测天气变化,将大大提升农业效率。
************
第三位投奔大夏王朝的,正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
贾思勰,寿光人,生平不详,曾任高阳太守,所著《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黄河流域的农业知识。
《齐民要术》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以及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相比祖冲之,贾思勰不算是纯粹的学者,既守牧过一方,又亲自参与过农业生产,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系诸子百家中农家后学中,集大成者。
见过之后,欧阳朔任命贾思勰为行政院农业署长一职。
立国时农业司擢升为农业署,下设水利司、农垦司、林业司、渔业司以及畜牧业司五司,掌管整个王朝的农业。
原农业司长孙岩农算是王朝老臣,奈何能力有限,无统揽全局之才能,立国之后,正式职务是农业署下设农垦司司长,正五品官员。
农业署长一职一直空悬至今,为了维系农业署的运作,内阁暂命孙岩农以司长之职,署理农业署之事。
类似的情况还有建设署,建设署下设规划司、建设司、匠作司以及路桥司等部门,原建设司长郝建成以规划司长之职,署理建设署之事。
建设署长一职同样空缺。
立国之后,每一个关键岗位欧阳朔都慎之又慎。
尤其是像农业署长、建设署长这等要职,更是宁缺毋滥。
当然欧阳朔也没亏待孙岩农这位旧臣,准备将孙岩农调任镇安郡郡守,接过木兰月晋升为摩洛哥总督之后留下的空缺。
时至今日,一大批像孙岩农这样的土著npc已经随着领地成长起来,因为人数庞大,渐渐成为王朝骨干力量。
王朝府县一级,到有一大半主官出自这批人才。尤其是在西南大学堂的前身廉州学院进修的那几批基础官吏,混的是最好的。
这批人因为分属同门,被称之为“学院派”。参加了欧阳朔亲自坐堂的第一期培训班的官吏,更是以天子门生自居。
…………
大夏王朝斩获三位历史人才,其他领主也非一无所获。
王猛因为帝尘跟苻坚的那一丝渊源,投入邯郸城;谢玄被欧阳朔拒绝,带着谢氏一族整体投入战狼麾下,定居赤血城。
王羲之、谢灵运、谢道韫等王谢两大家族之人,跟着谢玄一同定居赤血城。战狼也不知用了什么手段收服谢玄,一举成了淝水之战的最大赢家。
猛将冉闵被凤囚凰收入帐下,桓冲则被碔砆收服。同样的,桓氏一族也随桓冲一道定居顽石城,充实了顽石城的人才储备。
其余历史人物暂未出世,等待领主的招揽。
************
六月二十五日,泉州。
随着隋文帝杨坚入主泉州,这座南方王城迎来一轮悄无声息的更新,城池风格为之一变,基本继承了隋朝都城大兴城的建筑风格。
大兴城,即唐长安城
隋朝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而且宫室形制狭小,不能适应新建统一王朝都城的需要。
加之几百年来城市污水沉淀,壅底难泄,饮水供应也成问题。因此杨坚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城。
开皇二年正月,命宇文恺负责设计建造新城—大兴城,翌年三月竣工。
宇文恺参照北魏洛阳城和东魏、北齐邺都南城,把龙首原以南的六条高坡视为乾之六爻,并以此为核心,作为长安城总体规划的地理基础。
“六坡“是大兴城的骨架,皇宫、政权机关和寺庙都高高在上,与一般居民区形成鲜明对照。冈原之间的低地,除居民区外,则开渠引水,挖掘湖泊,增大了城市的水域。
大兴城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增大立体空间,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城池平面布局整齐划一,形制为长方形。
全城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完全采用东西对称布局。
大兴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王国都城大7倍,较公元八百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6。2倍。
在此之前,从秦汉一直到南北朝,都城中的城市格局没有章法,没有布局,皇宫、官署以及民居交错相处,十分杂乱。
至大兴城之后,都城的均衡对称格局开始形成,街道整齐划一,南北交错,东西对称,大街小巷,井井有条。
皇宫、皇城、民居三个部分相对分开,界线分明,既安全又实用。
作为大兴城的“总设计师”,宇文凯居功至伟,宇文凯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专家。
……
隋朝主政泉州,让这座王城焕发出无穷火力。
无论是城中贵族,还是百万禁军,都由一堆堆呆板的数据变得鲜活起来。皇权突破王宫的束缚,向整座城池扩散开来。
城池之中,竟隐隐有着开皇盛世之气象。
王宫,偏殿。
就在欧阳朔忙着接见贾思勰时,隋文帝杨坚也迎来一位使者。
使者不是别人,正是王猛。
现身荒野的杨坚虽已年近五十,仍然气势逼人,眼神锐利无比,帝王霸气扑面而来。好在王猛也非等闲,在苻坚麾下早已淬炼出不动如山的气质。
“你说你代表【炎黄盟】而来?”杨坚淡淡说道。
现身荒野之后,像杨坚这等帝王会自动被盖亚灌输荒野常识。因此杨坚虽不出宫门,却对【山海盟】跟【炎黄盟】之间的关系洞若观火。
王猛点头说道:“不错,外臣带着诚意而来。”
杨坚嗤然一笑,道:“朕镇守一方,何须【炎黄盟】的诚意?”
入主泉州的这几日,杨坚是精神焕发,一边熟悉王城,一边安排一众文臣武将迅速接管王城以及王城所在泉州郡。
越是了解,杨坚越是对泉州雄浑的基础与底蕴很是满意,已经可以媲美隋朝。正是如此,杨坚才如此自信,看【炎黄盟】都是用俯视的。
值此乱世,杨坚却是也想有一番作为的。
王猛不为所动,镇定说道:“大夏王朝之秉性,想来陛下已经知晓一二,大夏侵略成性,实虎狼也。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大隋与大夏比邻而居,难道陛下就一点都没有担心?”
“那又如何?”杨坚眼神一凝。
王猛的话戳中了杨坚的痛处,倘若说现身荒野有什么不痛快的话,那便是大夏王朝的存在,让杨坚心惊不已。
杨坚哪里想到,荒野竟然孕育着这样一头“怪兽”。
越是对大夏王朝了解,杨坚的心情就越是沉重。虽然不想承认,但无论是从领土、人口、经济、军事还是文臣武将上,大夏都压了大隋一头。
倘若说大隋仅一朝之底蕴,那么大夏则凝聚了华夏五千年之底蕴净化。
在地理位置上,大隋所处的泉州郡更是被大夏整个包裹,就连海面都被大夏海军封锁,被人握住命脉。
这等境遇,对一位胸怀报复的帝王而言着实憋屈。
王猛笑着说道:“倘若陛下愿意,【炎黄盟】可助大隋一臂之力。”
第九百零七章 以和为贵()
♂!
杨坚淡淡扫了王猛一眼,道:“【炎黄盟】历来都是大夏的手下败将,眼下更是仰人鼻息,相助之语,当真狂妄。”
王猛一滞,没想到隋文帝竟如此油盐不进。
帝王,自然有着帝王的傲气。
在没跟大夏正面交锋之前,杨坚又岂会轻易假手他人。百万禁军就是杨坚手中最大的底牌,即便大隋不占地利之便,依然可以岿然不动。
王猛无奈,只能说道:“还请陛下相信我们的诚意,【炎黄盟】随时愿意跟大隋合作,我们有着共同的敌人。”
杨坚摆了摆手,“你先退下吧!”
却是既不拒绝,也不同意。杨坚作为帝王,除了傲气,自也有帝王圆滑的一面,知道凡事都要留条退路。
说不定哪天,大隋就有麻烦【炎黄盟】的时候。
王猛心中一叹,告辞离开,这次出使算是失败了。主公交办的第一件差事就搞砸了,让王猛颇为沮丧。
…………
待王猛离开,隋文帝立即招来尚书令高颖。
开创“开皇之治”的一代帝王隋文帝,在王朝体制上颇有创举,最大的贡献就是废除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部制,是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蓝图。
五省即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秘书省以及内侍省,秘书省掌书籍历法,内侍省为宫廷之宦官机关,实际中枢机关为内史、门下、尚书三省。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尚书令一人,掌典领百官;左右仆射各一人,掌统理六官,劾御史纠不当者。
尚书令一般虚设,尚书左仆射才是尚书省实际主官,相当于宰相。
历史上的隋文帝时期,高颖为尚书左仆射,苏威、杨素先后担任过尚书右仆射。此番入主泉州,再次见到一众老臣,杨坚感慨不已,改了想法。
第一重臣高颖被任命为尚书令,苏威升任尚书左仆射,杨素继续担任尚书右仆射,三人组成铁三角,成为大隋最核心的三位重臣。
稍倾,高颖就来到偏殿。
高颖可谓一代名相,才华卓著,胆识过人,能文能武。
在隋文帝还是北周宰相时,高颖就秘密投靠了文帝。期间,高颖替文帝除去尉迟迥,为文帝谋朝篡位扫清障碍。
等到文帝登上皇位,建立隋王朝,高颖任尚书左仆射,当上宰相。建国之初,高颖与苏威协力同心,大小政事,隋文帝都是先同他们商量而后施行。
期间高颖主持修订律法,北服突厥,南平陈朝,功勋卓著。
高颖还善于举荐人才,苏威、杨素、贺若弼以及韩擒虎等名臣武将都是高颖举荐的,可谓高风亮节。
奈何到了开皇末年,高颖也跟历史上其他“功高盖主”的权臣一样,难逃帝王的猜疑与失宠,最终被削爵为民。
到了隋炀帝时期,更是直接以诽谤朝政罪被杀。
“陛下!”
现身荒野的高颖已是一位年近五十的老者,一双眼睛虽渐浑浊,却像看透一切世间繁华,睿智无比。
就是不知,此时的高颖心中有没有什么疙瘩。
隋文帝点了点头,将王猛一事讲了一遍,问道:“对此事,爱卿怎么看?”
高颖脸色沉静,像高颖这种经历了大风大浪的老臣,已经很少有什么事情能让他激动或者紧张害怕了,从容说道:“微臣之见,当静观其变。”
“何解?”
高颖说道:“大隋刚在荒野立下根基,需要一个融合、适应的过程。眼下荒野局势不明,大夏态度不明,战争规则不明,实不宜妄动干戈。”
高颖连说三个不明,让隋文帝也不觉皱起眉头。
此处所谓的战争规则,指的是盖亚对王朝的约束。现身荒野的四大王朝势力范围仅限于一郡之地,不是这些帝王不想扩张版图,而是盖亚不允许。
四大王朝眼下还只是盘在深渊中的潜龙,无法腾空而起。
盖亚既要利用npc势力淬炼荒野领主,又不能对荒野领主压榨的太厉害,让他们被npc势力摧枯拉朽地干掉。
其中尺度,盖亚拿捏的非常精巧。
只有等到合适的时机,这些王朝才有正式参与荒野逐鹿。
盖亚在下一盘大棋。
高颖继续说道:“【炎黄盟】虽说跟我们有共同的敌人,却心怀不轨,目的不过是让大隋跟大夏两虎相争,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
帝尘等人的伎俩,又怎逃得过高颖这等老狐狸的法眼。
当然帝尘做的绝不是无用功,此番离间成功固然可喜,就算失败,也能在大隋跟大夏之间埋下一个刺。既如此,又不费力,帝尘何乐而不为。
“爱卿说的不错。”隋文帝点头,他此前也有此猜想。
“微臣所料不错的话,大夏应该会主动跟我们接触。”高颖大胆预测,“泉州跟大夏保持着紧密的商贸往来,他们没理由置若罔闻的。”
说到这,高颖眼中首次闪过一丝忧思。
大隋眼下最大的危机,还不是地理上的围困,而是城中物资供应之命脉被握着大夏手中,着实让人心焦。
王城之中,除玩家之外的npc是有定数的,即以禁卫军数量定总人口,按十抽一的征兵比例,城池总人口就是禁卫军规模的十倍。
具体到泉州,就是要足足容纳一千一百余万npc,再加上近千万名玩家,整个城池人口突破两千万之巨。
两千万城区人口是个什么概念?就算是在人口大爆炸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也仅有帝都、魔都以及重庆三座城市的城区人口突破两千万。
以古代城池之局限,根本容不下这等规模的人口。
两千万人生活在一座城池是个什么概念?仅以粮食消耗为例,每天就要消耗两千万单位的粮食,至少需要倾一行省之力,才能供给如此规模的粮食。
城中百姓要生活,需求的可不仅是粮食这般简单,还有蔬菜、鱼肉、油盐酱醋、布匹、皮革、面粉等等各色生活物资。
没有一整个行省为王城输血,根本养不活这般规模的人口。就算是这样,还要是那种比较富庶的行省,稍微贫瘠一点的就供应不上。
在帝王入主王城之前,盖亚对王城一直进行模糊化处理,泉州城中虽说npc破千万,很大一部分却是处于托管状态,如此才不会对王城造成负担。
等到隋文帝入主泉州,这种托管自然也就被渐渐解除。
如此也就意味着,倘若闽南行省属于大夏王朝的四郡停止对泉州的物资供应,那么泉州不出半月,就要因物资短缺而大乱。
当然这只是最极端的做法,两败俱伤,谁也讨不到好处。
欧阳朔真下了这样混账的命令,大隋为了自保,也只能出兵,企图以武力来收服闽南行省了,战争说爆发就爆发。
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
只是不管如何,大夏掌握了大隋的命脉这是无疑的。如此,怎么不让高颖这位尚书令忧虑不安。
隋文帝也不傻,自然也想到这一层,同意高颖的看法,准备静观其变。
…………
山海城,夏宫。
王猛刚抵达泉州不久,就被山海卫探查到。
这两年,此前的黑蛇卫,眼下的山海卫,用心经营,在泉州城中早已织就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情报网络。
泉州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山海卫密探的眼睛。
申不害得到消息,预感到这是一个关键情报,不敢怠慢,待亲自核实之后,立即向王上禀报。
欧阳朔听了,并不如何意外,倘若帝尘他们不借着大隋跟大夏之间的敏感关系搞点事情,那才是不正常呢。
“本王知道了,你们继续盯着。”欧阳朔吩咐道。
“诺!”
等申不害告辞离开,欧阳朔转身对青衣说道:“请鸿胪寺卿来一趟。”算算时间,隋文帝也该安定下来,是时候跟大隋接触一下了。
“是!”
夏宫没有太监,自然也就没有太监总管,跟欧阳朔同处御书房办公的秘文阁学士青衣,眼下就扮演着这么一个上传下达的角色。
稍倾,张仪就奉昭而来。
“微臣拜见王上!”
“赐坐!”欧阳朔摆了摆手,道:“此番叫你来,是想让你出使一国。”
张仪心中一转,道:“王上指的可是大隋?”眼下能够得上让张仪这位鸿胪寺卿亲自带队出使的,也就是大隋王朝了。
“聪明。”欧阳朔点头说道,“王朝跟泉州历来联系紧密,关系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