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3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主君,欧阳朔不能不考虑这方面的影响。

    青儿提出一个让欧阳朔颇为意外的请求,说道:“大哥,你能不能暂时解除他的军职,安排他到东篱剑派去潜心进修?”

    “你放弃了?”

    “不。”青儿摇头,眼神坚定,“我也发现了,以他那个脾气,不治好他的病,怎么劝都是没用的。我会等下去,等到他重新站起来的那一天。”

    “好,好啊!”

    欧阳朔望着眼前的少女,满是感慨。

    爱情的魔力能够让人冲昏头脑,也能让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这件事我会安排好的。”欧阳朔没有犹豫。

    “谢谢大哥!”

    青儿盈盈一拜,见欧阳朔神情有些疲惫,没在打扰,告辞离开。

    接下来的半个月,岭南战事进展顺利。

    白石城一战,震惊了整个中国区。山海城的闪电行动,让某些别有用心之人还没来得及出手,岭南之战就基本宣告结束。

    其中就包括霸王城。

    雄霸都做好了直接增兵的打算,得知白石城沦陷,当即打消了念想,转而将精力转移到策反寻龙点穴上。

    打退堂鼓的还有彩云城。正如杜如晦所料在得知白石城战况的第一时间,彩云之南临时组织的联军立即撤离了韶州郡。

    紧接着,更进一步地加强了边境驻军。

    整个中国区,都在敬畏地看着山海城的再一次强势崛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拿下大半个行省之地。

    随着各方势力的撤离,禁卫军团、城卫军团、龙骧军第二军团以及虎贲军的两个军团,合计三十五万大军,在三郡之地展开地毯式的攻击。

    三郡之地,没有一个死角。

    大军所过之处,各大城池望风而降。

    任何顽固势力,在浩浩大军的铁蹄之下,犹如螳臂当车,纷纷化作齑粉。

    三郡之地,风声鹤唳。

    随着战事接近尾声,早就准备就绪的南疆都护府,自各郡抽调了大批官吏,前往三郡之地开始接收城池,稳定民心,恢复民政。

    为了这一次扩张,南疆都护府足足准备了半年时间,储备了大量的官吏,就等着战争结束一展身手呢。

    山海城,南疆都护府。

    书房内,欧阳朔正会同四位总署署长,商议三郡之地的郡守人事安排。

    镇海城城守宋文,升任交州郡郡守。

    这一项人事安排是最没有异议的。一则宋文作战镇海城,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晋升郡守在情理之中。二则镇海城还挂在宋文名下,想要维持镇海城的传送阵,宋文就不能离开镇海城,离开交州郡。

    这一次,宋文可算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交州郡不仅是岭南行省最大的一个郡,就是在山海城诸郡当中,也是面积最大的一个,甚至超过了刚刚并入的昆明郡。

    兼且交州郡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河道交错,又有交州港这样的天然大港,根基雄厚,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可谓是岭南行省的心脏。

    如果不是因着镇海城的缘故,宋文就算再能干,也无法一举晋升至此。

    除了交州郡,还有潮州郡跟韶州郡两郡之地。据前线发来的战报,在攻占各郡时,并未发现什么了不起的历史文官。

    有的只是小猫三两只,只能胜任知府一职。

    因此,三位郡守人选必须全部由南疆都护府外派。

    经萧何提议,财政总署下设的税务署署长霍光,在诸官吏中脱颖而出,被任命为韶州郡郡守。

    霍光本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才,担任税务署长确实有些屈才。

    欧阳朔早就有意将霍光外放,只是一直没有寻到机会。既然萧何主动提起,欧阳朔也就没有阻拦,顺势通过了这一项人事安排。

    霍光文才武略,皆是不凡,有他坐镇韶州郡,也能更好地监视北面的邻居。韶州郡可是一座活火山,随时都可能爆发大战。

    有霍光这位历史上的大将军镇守,欧阳朔也能放心。

    萧何的提议虽然合适,其中未必就没有私心。霍光出身西汉,跟萧何这位西汉第一丞相可谓一脉相承。

    两人关系匪浅。

    对萧何而言,提拔霍光是双赢之局。

    欧阳朔对此洞若观火,却是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他反对麾下官吏结党营私,却不会去做绝,禁止任何形式的“连结”。

    古代官场,派系很难杜绝。

    欧阳朔对此的态度是,官吏可以明着“连结”,不可暗地营私。

    最后一位郡守,则有些难产。

    遍寻南疆都护府诸位重臣,不是没有能够出任郡守的,比如张廷玉、苏辙、裴蕴以及夏侯惇等人,都足以胜任。

    只是这些重臣本身就身居要职,离之不得啊。

    正在议事陷入困境时,财政署长范蠡突然发声:“君上,微臣有个提议。”

    “请讲!”欧阳朔眼中闪过一丝意外。

    商圣范蠡自打加入山海城,除了在领地财政事务上发声,其他事务一般都是保持沉默,低调的很。

    要知道,范蠡之能可不仅限于商业。

    其人文才武略皆是上上之选,谋略更是强于一般的谋士。

    欧阳朔猜测,范蠡如此低调,一是在借助西南大学堂弥补见识上的不足。毕竟范蠡出身的春秋战国,远不是中国治理体系最完善繁荣的时代。

    对于如何治理领地,范蠡还有很多知识需要重新学习以及消化吸收。

    二则范蠡怕也是在观察山海

第七百四十二章 组建虎豹骑() 
“微臣只是提议设立直隶郡,具体人事任免还请君上圣裁。 ”范蠡对君上的问话,却是避而不答。

    “老狐狸!”

    欧阳朔心中叹,范蠡还是如既往的谨慎,即便开始在领地事务上声,在最敏感的人事问题上,还是不愿介入太深。

    范蠡虽然这么说,魏冉的任职还是很快讨论通过,解除其廉州郡守职务,转任潮州郡郡守。

    此番将魏冉调离中枢之地,怕是有人心里要松口气了。

    魏冉虽好,能力也强,却是有点贪。任职廉州郡守期间,贪婪的苗头又开始展露,申不害多次跟欧阳朔汇报过此次。

    民间对魏冉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就连萧何,都对魏冉颇有微词。将这样位官吏留在中枢,欧阳朔算是心胸宽广了。

    此番将魏冉调离,也算是对他的番敲打吧。

    …………

    十月日,三位郡守的任命就公之于众。

    除了三位郡守,接替霍光的税务署长人选,也并公布。此人由范蠡举荐,是商家的位顶级门徒,直以来都是霍光的重要助手。

    随着消息公布,领地又是掀起番波澜。

    宋家人得到消息,自然是欢欣鼓舞,扫此前的阴霾。

    当然了,家主宋天雄不忘告诫家族子弟,切不可因此而骄纵,更不能借着宋文的权势,去谋取私利,否则的话就是自寻死路。

    宋天雄隐约从女儿宋佳的口中感觉到,欧阳朔手上怕是掌握着支监察百官的秘密情报机构。

    由此,宋天雄联想到的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锦衣卫。

    想到这,宋天雄就心中寒。

    可以想见,旦宋家人犯事,以欧阳朔的铁面无私,可没人救得了宋家。宋文、宋武两兄弟,已然成了宋家的核心支柱。

    宋家老太爷甚至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这两位孙子的赞赏与偏爱。

    阮氏族的溃败,虽然让宋天雄等人大快人心,回头想想也是心中寒。现实中的那位毛头小子,早就成长为需要他们仰望,甚至是敬畏的巨擘。

    就算是在宋家,连宋老太爷提前欧阳朔,也不敢直呼其名了。

    有人欢喜,就有人忧。

    霍成君小萝莉就很不高兴,因为她要跟着爹爹搬到韶州郡。如此来,就不能再去南疆都护府,跟冰儿姐姐起玩耍了。

    更重要的是,不能再见到她的君上哥哥了。

    离开的时候,欧阳朔亲自给霍光家送行,霍成君哭得稀里哗啦的,很是惹人怜爱。

    霍光见了,只能对着君上苦笑,满是歉意。

    相比霍成君的不高兴,魏冉就显得有些落寞了。魏冉算得上是领地资历最老的位郡守了,现在却被宋文等小辈骑到了头上,如何不落寞。

    魏冉不是笨蛋,他早就想过,有天廉州郡会被撤销,划入直隶。他对直隶郡守职,可是直非常渴求的。

    没想到在跟臧文仲的竞争中,竟然落得个惨败。

    落寞是落寞,魏冉却是不敢抱怨什么。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魏冉也是意识到,他在廉州郡的那些小动作,怕是都被君上看在眼里。

    再加上女婿白起,再不是领地唯的神将,话语权大打折扣。而且以白起的性格,也不会去提他这位岳父斡旋什么。

    如此,魏冉也只能乖乖前往潮州郡赴任。

    对魏冉,欧阳朔并未真的放弃。

    临行前,欧阳朔交待魏冉好好治理潮州郡,只要有功绩,未来重归中枢,或者是更上层楼,都不是没有可能的。

    “谢君上!”魏冉听了,感慨不已。

    ************

    十月十日,白石城。

    岭南之战已经彻底结束,欧阳朔带着杜如晦等军务总署大佬,特意赶到白石城,主持新轮的军队整编事宜。

    选择白石城,是十五万盟军安置于此,二是此地意义非凡。

    孙膑、霍去病、史万岁、恶来、狄青以及樊梨花六位大将,悉数丢下各自部队,赶到白石城集结,汇报各自的战果。

    樊梨花军团不用说,此战最大的功臣,俘虏十五万盟军,战损两万。其他五个军团战损都在四五千左右,合计俘虏野战军九万余人。

    基本上将三郡之地的野战军打尽。

    除此之外,还有各地的守备部队,初步统计,不下五万人。只是相比野战军,地方守备部队的兵员素质要差上截,不宜整编进野战军序列。

    对于守备部队,没什么好说的,除了整编出三个警备师团,剩下的兵员要么转入预备役,要么直接安排退役。

    此次军队整编的重点,就是这二十四万野战军战俘。扣除各大军团的战损,还能整编出三个军团来。

    如何安排这三个军团,在来白石城之前,欧阳朔大抵已经有了盘算。

    其,组建禁卫军第二军团。

    主要从十万盟军骑兵部队中,挑选出七万最精锐的骑兵,组建禁卫军第二军团。

    盟军本就是【岭南城邦】各领地最优秀的部队,训练有素,兵员素质极佳,就算是直接整编为禁卫军都可以。

    此番从十万骑兵中挑选出七万来,可谓精中选精,优中选优。

    该军团将参照历史上虎豹骑的标准,进行整编训练。虎豹骑本就是禁卫军系统,可谓脉相承。

    禁卫军统帅霍去病,最擅长的就是骑兵作战。奈何此前条件有限,原禁卫军团只有两个骑兵师团,其中个还是特殊的铁甲兽骑兵师团。

    此番组建禁卫军第二军团,无疑就是为了补足这个短板。同时也给了天才将领霍去病,更大的挥空间。

    虎豹骑的军团长,欧阳朔圈定了还在进修的马。于此同时,历史上的虎豹骑统帅曹纯,被圈定为副军团长兼第师团的师团长。

    马跟曹纯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监督。

    除了这两位,马的弟弟马休被任命为第三师团的师团长。原禁卫军团第师团的师团长林逸,调任第二军团,担任第二师团的师团长。

    有林逸这位本土将领带着,第二军团将会比较容易融合到禁卫军体系。

    林逸调走之后空下来的职位,将由老将马腾接任。西凉五马,每位都是骑战的高手,欧阳朔自然是要人尽其才的。

    至于禁卫军第二军团剩下的两位师团长,将从降将中直接提拔。盟军中可也不乏可堪造就的将领,毕竟都是各领地的席大将。

    山海城用人,从不以出身论高低。

    说起来,现在的大军可不就通过整编战俘,步步扩编而来的吗?!

    山海城很早开始,就没在领地征召新兵了。

    这也就是荒野,战争频,才能让山海城如此施为。每次大战爆,不仅不会减员,还将收获大量的战俘。

    此种模式,其他领地是模仿不来的。

    其二,组建豹韬军第三军团。

    龙骧、虎贲以及豹韬军三大集团军,唯有豹韬军目前只有两个军团。此番扩军,欧阳朔自不会再忘了豹韬军。

    豹韬军第三军团的军团长,欧阳朔选择了前盟军指挥官,也就是老将冯异。则以冯异的能力,足以统领个军团。

    二则也是借着冯异的晋升,安抚投降的盟军。

    于此同时,还在进修的曹洪以及马铁两位骁将,将在进修结束之后,分别担任第三军团的第师团以及第二师团的师团长职。

    西凉五马中的最后马——马岱,将被安排到龙骧军第三军团,也就是张辽军团,担任副军团长兼第师团的师团长职。

    张辽军团整体整编,欧阳朔自然要安排位武将,平衡张辽的存在。

    其三,组建龙骧军第四军团。

    按理来讲,此番是在虎贲军主场作战,这最后个军团名额,理应留给虎贲军才是。

    欧阳朔如此安排,也是出于战略考量。

    随着岭南行省全境纳入山海城治下,领地东面跟闽南行省接壤,东北面跟江川行省接壤,整体安全形势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唯的威胁,就来自北面的【湘南城邦】。

    相比之下,龙骧军所在的云南行省,将成为领地下个主战场,仅凭龙骧军三个军团,有些捉襟见肘,因此更需要兵力的支援。

    综合考虑之下,欧阳朔还是决定优先组建龙骧军第四军团。

    第四军团的军团长,欧阳朔选定了青年将领罗士信。

    罗士信本就天赋不凡,只是因为英年早逝,才在历史上声名不显。这两年在白起的亲自调教下,罗士信已然迅成长为员不可多得的骑兵大将。

    兼且罗士信是山海城的“老将”,功勋卓著,由罗士信出任第四军团的军团职,在军中几乎不会遇到什么阻力。

    于此同时,欧阳朔还安排了猛将夏侯渊,出任第四军团的副军团长兼第师团的师团长职,辅助罗士信。

    有此二位坐镇,再加上白起的统领,当无大的问题。

    至此,三大军团的缺额全部安排妥当。

    西凉五马、曹氏兄弟以及夏侯渊等三国将领,也都安置到位。

第七百四十三章 四大统领() 
此轮军队整编,涉及三个野战军团,共计二十余万大军,对领地而言又将是一笔巨额的军费开支。更新最快

    据测算,如果算上抚恤金,仅一次性军费支出就达到一百五十万金币。

    更加恐怖的还是日常军费开支。

    等到三大军团整编完成,山海城野战军的军团数量将达到十三个,仅是每月的军饷支出就达到五十万金币之巨。

    再加上南洋水师的五大舰队,算上军队每月粮草物资的消耗,武器装备的补充、更新,战争抚恤等等加到一起,山海城每月军费支出将超过百万金币。

    山海城财政收入的六成以上,都投入到军队当中。再扣除其他财政支出,山海城虽然每月仅税收收入都破百万,依然没有一丝一毫的财政净收入。

    甚至于说领地一些大项目的上马,都得借助四海钱庄的贷款来完成。

    此番扩军的一次性支出,都是欧阳朔自掏腰包,从他的储蓄中单独拿出一百五十万金币。否则的话,财政总署就得再次找四海钱庄贷款了。

    如此一来,欧阳朔个人财富再次缩水至六百五十万金币。如果再扣除此前承诺的留给七号研究所的五十万经费,就只剩下六百万金币了。

    盖亚四年的全球拍卖会,欧阳朔至少需要准备五百万金币。也就意味着,欧阳朔现在能自由支配的资金,已是不多了。

    这也就是山海城了,不仅商贸发达,还拥有造船业、军工产业、纺织业、钱庄以及钢铁产业等支柱产业的支撑。

    换做一般领地,早就被如此巨额的军费开支给拖垮了。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欧阳朔为什么要大力推动远洋贸易了,如果没有远洋贸易巨额利润的支撑,山海城根本就养不活如此规模的军队。

    真要如此扩军,领地各项建设就将陷入停滞。

    山海城能在疯狂扩军的同时,还能引导领地工业化,加速领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教育跟基础医疗,也算得上是荒野的一大奇迹了。

    所以说,如果领地一味地对外征战,丝毫不考虑领地内政,夯实领地根基,促进各项产业发展的结果,就是被大军彻底拖死。

    穷兵黩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了。

    ************

    随着军队整编计划落地,各大军团也将开始调动。

    城卫军团不用说,战后就将启程回归,大军将先行赶到镇海城,再搭乘战舰从海路回到山海城。

    岭南大战,欧阳朔手中没有留一支总的预备部队,是非常冒险的选择。一旦西境或者北境出现什么紧急情况,救援都来不及。

    镇守在山海城外的城卫军团就是一支总预备队,随时都能通过传送阵,传送至各大行省,支援前线作战。

    等到立国之后,为了拱卫都城,城卫军团就无法再随意调动了。除非情况危急,城卫军团将永久性地驻扎在城外,时刻拱卫都城安全。

    同样的,就是禁卫军都不宜经常出征。

    否则的话,诺大的都城如果没有一支强悍的大军时刻拱卫的话,极容易造成朝局动荡,人心不稳,暗潮汹涌。

    一个不慎,王朝就有倾覆之祸。

    历史上哪一个王朝都是如此,即便在生死关头,各朝皇帝都不会轻易将城卫军或者禁卫军调离京师。

    原因便是在此了。

    除了城卫军团,禁卫军第一军团以及龙骧军第二军团稍作休整,补充兵员之后,也将跟着启程。他们将通过陆路,一路穿越肇庆郡、梧州郡、浔州郡以及镇安郡,重新回到云南战场。

    整个行程,怕是要一个月的时间。

    大范围调兵的弊端,显露无疑,一大半的时间都消耗在路上了。

    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