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回明朝当霸主-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林水生则开始了击发部件各零件的精细打磨。

    至于陈耀祖,则是带着几个工匠开始了枪管的第二轮扩孔工作,要将枪管钻到12毫米口径。

    其实一遍钻孔到10毫米也够用了!

    陈耀祖如此想着,不过和原有的弹丸配合,他还是开始了枪管的第二轮钻孔工作。

    这一干就是到深夜,总算把枪管的第二轮钻孔工作完成了,而火枪的其它部位也已经准备好,剩下的就是枪管外壁的打磨以及枪支的组装。

    该回去睡觉了,陈耀祖有点熬不住了。

    可工匠们还是不干,非要连夜把这支枪给造出来。

    “那你们干吧!明天早上派人把枪送往北校场,我亲自做测试。”陈耀祖已经准备撤退了。

    “对了,新造的圆锥形子弹也带一些过去给我做测试。”陈耀祖又对林水生吩咐道。

    新造的圆锥形子弹是林水生在负责的,也已经造出了样品。

    不过让陈耀祖不满意的是,因为口径过大,和圆形弹丸同等重量的圆锥形子弹,重约13克竟然只能做成扁扁的一颗,直到把重量加到18克后的形状才让陈耀祖满意。

    这也使得陈耀祖下决心将枪的口径减少到10毫米。当然,这一切都需要经过试射的数据来验证才行。

    在离开之前,陈耀祖又想起了什么。

    他又郑重地吩咐道:“对于新式火枪的新造枪工艺,大家一定要严格保密,否则很容易引来杀身之祸!”

    陈耀祖不得不担心这一点。

    前面光是燧发枪的图纸,就引起了袁云奎的强烈兴趣,他甚至不惜花大价钱来从陈耀祖手里换去。

    而现在陈耀祖所改良的新的造枪工艺,足以使造枪的效率提升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如果这个消息透露出去,不会引起某些大鳄的窥视才怪。

    而陈耀祖暂时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护这些,因此他只能尽量先隐藏这个秘密了。

    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工匠们都郑重地点了点头。吞精百发也失败!上原亚衣挑战。。。

第64章 威猛的新枪() 
第二天一早,陈耀祖来到校场时,唐二牛和林水生已经等在那里,一看他们眼睛里的血丝,就知道熬了一个通宵。

    陈耀祖没说什么,从唐二牛手里接过了一条新的燧发枪。

    因为训练尚未开始,那帮小子以及军油子们都早已围了过来。

    其中最兴奋的莫过于袁咏怡。

    “耀祖哥,这是你新造的火枪吗?”

    体现陈耀祖在众人面前的权威,小萝莉也不再喊小海子了。尽管这样还有些拗口,但她已经接受了这一称呼,还自觉地加上了一个“哥”字,这样她觉得更亲密。

    对于小萝莉,陈耀祖的态度永远是和蔼的,他笑着问道:“怎么样?漂亮吧!”

    袁咏怡点了点头,眼睛里充满了渴望。

    能不漂亮吗!

    要知道,这支新枪的枪管可是经过了外壁的打磨和抛光,看起来非常的规整,加上最后的淬火处理后,现在光可鉴人的枪管上还散发着黝黑的蓝光,再加上的部件都经过打磨和抛光,实在是太漂亮了一点。

    而且,因为枪管经过打磨后变小了,枪托的尺寸相对也小了一些,使得整支枪看起来更加的精致。

    如果把这支枪再镂上精美的花纹的话,简直可以当作一件顶级的工艺品了。

    陈耀祖拎了拎枪,能感觉到这支新的燧发枪已经比上一支要轻上了一些,但还是略显笨重,边对袁咏怡说道:“别心急,以后再专门给你造一至更漂亮的!”

    小萝莉眼中对这支枪的渴望陈耀祖是知道的。

    但这支枪在陈耀祖看来,还只是一个试验品,还有改进的空间。而且,陈耀祖想给小萝莉造一支更轻巧的枪出来。

    袁咏怡很欣喜地点了点头。

    但她又说道:“以后那支枪我要收回去自己保存。”

    袁咏怡指向了第一支燧发枪。

    看来,在小萝莉的心里,那第一支枪虽然粗糙,但因为是第一支,又是陈耀祖送给她的,对她来说显得更有意义。

    陈耀祖又笑着点了点头,他明白小萝莉的意思。

    该试枪了。

    作为陈耀祖自己的工匠房以新工艺造出的第一支枪,第一枪自然要交给陈耀祖来开。

    熟练地装上弹药之后,陈耀祖扣动了扳机。

    陈耀祖能感觉到,因为的击发部件都经过精细的打磨和抛光,扣扳机时比第一支枪也要轻便了一些。

    至于射程、精度等方面,因为这支枪和第一支燧发枪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同样使用圆弹的话,并没什么特别的优势。

    试完第一枪之后,陈耀祖把枪递给了唐二牛,示意他和林水生来试第二枪第三枪。

    作为加班加点来制造这支枪的工匠,他们有这个荣光。

    唐二牛很欣喜,立马接过枪试了起来,然后就是林水生。

    能看得出来,他们现在都还是非常的兴奋,熬了一夜,竟然还没有困意。

    该试新弹头了。

    陈耀祖从林水生手里接过了一颗圆锥形子弹。

    在装弹之前,陈耀祖拿起这颗弹头仔细地看了起来。

    这是陈耀祖所熟悉的弹头的形状。

    锥形的弹头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子弹射出时前部的激波阻力,而子弹的尾部被打磨成了比口径略小的圆弧形,既方便装弹,又能减少射出时的涡流阻力。

    至于铸模加手工抛光的子弹表面,理应能较大程度地减少飞行时的摩擦阻力。

    陈耀祖心中有数了。

    这颗子弹的设计,应该能有效地克服子弹飞行过程中的激波阻力、摩擦阻力、涡流阻力这三种主要影响子弹射程和精度的阻力,理应比圆形弹丸有射击效果。

    陈耀祖开始装弹药。

    第一次,虽然弹头已经加重了近一半,但他并没有增加火药的用量。

    装弹比圆形弹头相比要困难了一些。

    由于在设计上就是等口径设计,子弹从枪口往里装时稍微有点困难。

    不过陈耀祖早有预料,这些弹头早就已经抛光并浸润了菜籽油,并且由于铅弹的材质本身就比较软,所以用通条稍微加点力,还是能顺利地把子弹给压进枪管。

    如果是线膛枪的话,估计这种子弹就不行了,陈耀祖心想。

    不过那是后续的问题,可以慢慢来。

    陈耀祖再次举枪射击。

    效果是明显的。

    在弹头增重一半,火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这一枪在100步的位置上,陈耀祖能明显感觉到着弹点要精准了一些,这说明子弹的速度和射程都比原来的圆形弹丸要好了一些。

    又试了几枪之后,陈耀祖印证了他的感觉。

    加大火药的量试试!

    按照,陈耀祖装入了定装火药一倍半的药量,然后再次射击。

    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陈耀祖感觉到,着弹点比之前更加的精准。

    又试了两枪之后,陈耀祖往后退了,一直退到了120步开外,又再次射击。

    在这个大约200米的位置上,子弹还是能落到标靶上,比100步时射圆形弹头还要好上少许。

    陈耀祖往后退。

    不过他发现,再远就不行了,退到150步之外后,连他都不能保证抢枪上靶了。

    看来,这支枪的有效射程也就是在200米左右了,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滑膛枪的极致。

    见陈耀祖还在不满意地摇头,唐二牛和林水生傻了。

    要知道,以前的火绳枪使用亚口径的圆形弹丸,有效射程连150米都不到,大部分军士只能在100米以内有把握命中目标。

    “陈公子对此枪还不满意?”唐二牛不解地问道。

    “以后我们要生产在300步以上都能准确击中目标的火枪!”

    这家伙肯定是在吹牛!

    这是在场人的感觉。

    300步,已经差不多是500米的距离了,这是一个让人都难以想象的射程。

    “看什么看,还不开始训练!以后这枪人手一支!”

    陈耀祖完成了新枪的初步测试,开始训斥那帮小子和兵油子们了。

    这家伙不是又在吹牛吧!这么威猛的新枪能人手一支?

    葛新峰等人虽然遭了训斥,但心里有了盼头,开始乐滋滋地开始了一天的训练。吞精百发也失败!上原亚衣挑战。。。

第65章 规划新基地() 
训练的事情有葛新峰等一帮小子在,陈耀祖暂时可以不管了,除非教授新的。

    因此,陈耀祖准备带着唐二牛和林水生回一趟工匠房,他还有事要吩咐。

    可让他奇怪的是,唐二牛和林水生竟然目不转睛地看起训练来,似乎还不想走。

    “陈公子,我们可否也参加训练?”唐二牛竟然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

    陈耀祖笑了,看来每个健壮的年轻人都有一个军人梦,这在哪朝哪代都适用,尤其是现在军户制实际上已经土崩瓦解,募兵制已盛行的情况下,普通老百姓对当兵已经没有太大的压力。

    不过依照陈耀祖的想法,工匠们的重心不是出征打仗,而是造出更好更先进的武器和工具。当然,必要的军事素养还是要有的,尤其这些工匠主要从事的是军工生产。

    “等新的匠房和营房建好以后,我安排你们训练。”陈耀祖许下了诺言。

    “新的匠房?”林水生好奇地问了起来。

    “是的,属于我们自己的匠房和营房。”陈耀祖点了点头。

    然后,陈耀祖带着二人离开了北校场,他还有事要做安排。

    主要还是枪械生产的事。

    根据陈耀祖刚才的试射,他觉得12毫米口径的火枪还是太笨重了一点,而且南方人普遍相对比较矮小,这种枪携带和使用都会相当的不便,他想尽量对火枪进行精简。

    而且,有了新型的圆锥形弹头,和12毫米口径的圆形弹头相比,在重量不便甚至更重一点的情况下,10毫米口径的火枪威力应该不输于12毫米口径的火枪,甚至可能更佳。

    而作为一种普及型的制式武器,在运动战中,轻巧和便于携带也是一个很的指标,因此他把目标盯向了10毫米口径。

    刚到工匠区,正好碰上了袁二。

    “公子,我已经交接完毕,正在找您。”

    袁二相当的兴奋,还把自己的契约文书递给了陈耀祖,表示他已经是属于陈耀祖的人了。

    正好,陈耀祖带着袁二一起进了匠房,以后工匠房的事务就可以交给袁二了。

    “介绍一下,袁二管家以后将是陈府的大管家,以后一应事务你们都听从他的安排。”

    陈耀祖先把袁二的身份给落实了,然后又分配起新的任务来。

    “先两支10毫米口径的新式火枪,枪管长度分别为90厘米和100厘米,相应部件按进行缩减,我要进行测试。”

    接下来,陈耀祖又开始往外掏图纸了。

    “再一支10毫米口径的手枪,枪管长度为30厘米,具体形状看图纸。”

    手枪的需求,是陈耀祖深思熟虑后提出来的。

    因为他决意要连新兵,因此手枪在他的战术考虑里面将是一种非常的补充,所以他需要提前出来进行测试。

    “好精致的设计!”工匠们对此又是赞叹不已。

    此时的袁二,感觉自己已经与这个工匠房有点脱节了,他仅仅只有几天没来而已。

    看来又得重新开始熟悉。

    没有理会袁二的好奇,陈耀祖又转向了木匠陈大毛:“训练用枪造了多少支?”

    所谓训练用枪,指的就是陈耀祖之前要求用木头按仿制的假枪,除了不能射击之外,其尺寸与真枪无异。

    “造了六只。”

    “先送去北校场,我训练要用。”

    又交代了一番之后,陈耀祖吩咐道:“昨晚加班的先回去休息,休息好了再回来干活。”

    昨晚可是有好几人通宵加班在造枪,确实需要休息好了之后,才有精力来造新枪了。

    安排好工匠房的事之后,陈耀祖带着袁二走人。

    半小时之后,陈耀祖和袁二骑马出现在了上合村袁府附近。

    又一次来到这里,陈耀祖现在有点踌躇满志。

    回到明朝这么多天,陈耀祖终于有点让自己走出去的基础了。

    现在很快就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地盘,工业也有了基本的起步基础,现在该让自己逐步走出去,在这个世界亮亮相了。

    他今天之所以提前带袁二过来,就是提早为自己的地盘做规划。

    文炳荣原来拥有哪些地产陈耀祖其实是大致知道的,主要的地契都还在他手里呢,不过具体的边界他并不知道,因此,在开始花圈之前,他需要找一个向导。

    这个向导人选陈耀祖是有数的。

    所以一到上合村,在文府面前转了一圈之后,陈耀祖便带着袁二寻访起张老汉来。

    很快,在村民的引领之下,陈耀祖很快就在地头找到了张老汉。

    现在正是秋季时分,张老汉正卷起裤腿,一个人在田间忙着耕种水稻。

    在明朝,南方地区的双季水稻耕作技术已经成熟,因此张老汉此时正在忙碌的应该是晚稻。

    对于自己父亲的这位未来老丈人,陈耀祖有点不知该怎么称呼。

    他只好乱来了:“张老伯,能耽搁你一会吗?”

    张老汉对陈耀祖显然还有很深刻的印象,连忙洗干净手脚上了田埂来和陈耀祖见礼。

    “属于文炳荣名下的土地有哪些你知道吗?”陈耀祖直接说出了正事。

    “大概熟悉。”张老汉回道。

    “那好,你指点一下给我们看看。”

    “这一片水田都是。”

    张老汉先指了一下自己刚在正在耕作的水田附近的一大片土地,然后又带着陈耀祖转悠了起来。

    真的很吓人,上合村十之五六的水田基本上都沦文炳荣的私产,至于旱地,文府附近的那一大片早已经成文炳荣的私人地盘,这就是为啥文府附近都没其他人家的原因。

    逛了一圈之后,陈耀祖大致有数了,他又一次回到了文府附近,开始对着袁二指点江山。

    “这一片的旱地全部要过来。”陈耀祖先指了指文府附近的前后左右。

    接着,他又指了指文府左边的地:“这一片先别动,留下来准备建民舍。”

    然后,陈耀祖又带着袁二走向了右边一大片相对比较平整的地:“这一片立即找人开始动工,在这里建一个大的工匠区,以及一个北校场大小的新校场。”

    然后,陈耀祖又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请:

第66章 倒霉的张老汉() 
按照陈耀祖的想法,他是要把这里成自己的后方大基地的。

    其中右边最靠近文府的这一片,陈耀祖打算用来建一军一名两个大厂房,然后再砌上围墙,成为一个封闭式的作坊区,以保证自己的工艺生产既安全又保密。

    厂房再往右走,用来建一个校场,用来训练以后属于他自己的私兵。

    至于文府左手边的这一大片,则是准备用来建营房和家属区的,可以用来安置属于他的追随者及其家属。

    如此一来,这里真的将成为他的私人地盘,比呆在新安县城内将会私密很多。

    对于有大计划的陈耀祖来说,有一个安全的后方大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袁二稍微有点不解地问道:“少爷,为啥不多要水田?”

    这就是明朝百姓思维出发点跟陈耀祖不一致的地方。

    尽管明朝中后期商业和手工艺已经较为发达,但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能产粮的田地才是生存的根本。

    陈耀祖当然不一样。

    他可是从后世发达的商业社会过来的人,那些水田他又不可能亲自去耕作,与其与民争利,还不如把目光盯上更有价值的工业生存和商业。

    关于这点他也懒得跟袁二解释,他说道:“剩下的就选一些上等的水田吧,选哪些你跟张老伯商量。”

    陈耀祖指了指一直跟在身后的张老汉。

    张老汉此时已经听呆了。

    从陈耀祖刚才和袁二的对话中,他大致明白了上合村将迎来新的变化,而主人就是眼前的这位公子。

    只不过对张老汉而言,他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的事。

    趁陈耀祖闲了下来,张老汉有点结结巴巴地问道:“公子,上次那位陈大人和小女的事……”

    这让陈耀祖稍微有些意外,他问道:“袁大人可否遣人上门提亲?”

    “尚未。”

    这下陈耀祖又对袁云奎有点不满了,他扭头跟袁二说道:“那个袁大人真有点不靠谱啊!这样,你即刻寻一个媒婆,上门来提我家老陈提亲。”

    然后,陈耀祖又转向张老汉,问道:“老伯,你想要什么聘礼?”

    他问得这么直接,这下可让张老汉不知该如何回答了。

    “随意就好。”憋了半天,张老汉才憋出了这么一句。

    既然要成为自家亲戚了,陈耀祖怎么能随意呢!于是他盘问起张老汉的家境来。

    “老汉家原本有几分旱地和五亩水田,家境还算殷实,后来为给儿子娶亲,水田典押给了文炳荣……”

    这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原来,张老汉一家迁到这里来之后,原本分了五亩和一些旱地,精耕细作之后,除了养活自己一家之外,把剩余的粮食变卖了之后,还能有些积蓄。

    三年前,家里用积蓄新修缮了房屋,准备给长大成·人的儿子娶亲。

    不过因为积蓄不足,张老汉便以水田做抵押,咬牙向文家借了五两银子,准备给儿子当聘礼办喜事。

    当时和文府约好的是月息五分,秋后粮食收成后变卖粮食连本带利一起还。

    张老汉算了算,五亩水田一季收成下来约能收15石稻谷,刨去留下来给自家吃的,应该还能卖个10两银子左右,还清文府的本息绰绰有余,于是便咬牙借了这笔高利贷。

    谁知道,庄稼快到收成的时候,一夜之间,却莫名其妙地被糟蹋光了,导致他当即颗粒无收。

    于是悲剧发生了。

    利滚利之下,那五亩水田很快就变成了文府的资产。

    不得已,生存,张老汉只好反过来向文府租了两亩水田,以供自家食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