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项羽执意要立刻攻齐,范增非常不解。但听得派钟离昧随自己同行,他便已经隐约明白了。
猜忌就如同一种慢性的毒药,要么将猜忌之人慢慢折磨致死,要么就是让被猜忌之人最终走上绝路。若想破解这种被猜忌的局面,那便只有表现出最大的诚意,然后让猜忌之人逐渐恢复信心。但此法不是完全管用,因为猜忌一旦开始,便很难轻易的结束。。。。。。
范增此刻似乎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据理力争,并且言明这一切都是对方的阴谋,然后设法打消项羽的疑心。但这种方法很有可能越描越黑。而另外一种则是服从项羽的安排,从而使对方安心。只不过这种方法只能治一时之标,不能治一世之本。
许久之后,范增终于做出了决定,而他的决定恰恰是第三种。
“霸王!您让老臣带兵伐齐,老臣本应领命而行。奈何老臣身体已是大不如前,况且年事已高,倘若真的奉命而行,只怕是将我楚国将士的性命当做了儿戏,相信霸王您也不愿如此吧?!既然霸王您执意攻齐,那么老臣无话可说。如今霸王已是天下之雄主,决断自有圣意。而老臣已是风中残烛,就让老臣告老吧。“
众臣闻得范增想要告老,均是惊的目瞪口呆。而项羽此刻更是有些手粗无措,他根本没有想到范增居然会向自己辞官。
自项羽认了范增为亚父,范增便从未称呼过对方霸王,而且就算是众臣都在之时,他也依然自称老夫。这老臣一称,是第一次。而这也看出了范增此刻的愤怒,以及心灰意冷。。。。。。
面对眼前微妙的局势,项羽久久未曾表态。而范增此刻则是伏跪在地,始终等待着项羽的回答。
往事此刻历历在目,以前种种都犹如是昨日之事。当项羽想起范增为了自己的霸业而鞠躬尽瘁之时,他的心突然开始隐隐作痛。而就在项羽打算开口说些什么之时,满朝文武却一同伏跪在地,一同开始劝说项羽,让他留下范增。。。。。。
看到朝臣皆是难舍范增,项羽的心中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虽然他也知道西楚需要范增,但却在内心的最深处,多了一份戒心。
片刻之后,项羽突然离开了王座,随后急步来到了范增面前,跟着便将范增搀扶了起来。
“亚父,您莫要说什么告老之言。难道您真的不愿意再辅佐羽儿了吗?!羽儿知道这伐齐之事有些焦急。可如今的局势已是刻不容缓啊。倘若韩信集聚了实力,到时再与刘邦与张子房交相呼应,那我西楚岂不危矣?!因此,我才想要尽快解决韩信,从而腾出手脚,专心解决韩国的。”
范增在听完项羽之言后,立刻轻叹了一声。其实他也不愿离去,这告老的举动,是他劝阻项羽的一个手段而已。虽然伐齐的举动他并不赞成,但对于项羽逐一攻击敌人的想法却是认可的。
“羽儿啊,既然你有心灭韩,那亚父就再出一计吧!如今韩信虽然兵力不足,但他却是势大之人,单就他身后的赵国,便足以给他足够的援助了。一旦我们攻击齐国,那将是一场持久的战争,如果我们不能获胜,那无疑实在损害自己的实力。好在现在又燕国制衡韩信,相信短期之内,他不敢有动作。我们不如趁此时机,用处全部力量,直接破韩,只要能够消灭张子房与刘邦,那便等同于得了中原的大半疆土,而且河南王与殷王的态度,也一定会有所转变的。到了那时再收拾韩信,就易如反掌了。“
灭齐改为了灭韩,虽然不是项羽本意,但却着实附和了项羽的战略思想。见到事态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他便只得同意了范增的建议。同时也将猜忌与试探,暂时的抛弃了。
“传本王王命!西楚大军整备,随本王二次伐韩!此次,本王要灭韩!!”(。)
第四百三十二章 三万()
汉中王韩宫商谈局势,张子房意欲先制人!
项羽在公布了自己伐韩的决心之后,楚国上下立刻开始为此做准备了。而这个骇人的消息,也很快的传到韩国,传到了张亮与刘邦的耳中。
得知项羽准备再次伐韩,刘邦立刻带着萧何与樊哙去找张亮商议。可张亮此时却将心思全部放在了照顾吕芝和晴敏身上,因为她们二人均是快要足月了。
看到张亮几乎每日都在围着娇妻打转,刘邦很是无奈,虽然他也支持对方好好照顾自己的妻子,但这火烧眉毛之势,着实让他有些着急。
“唉,偏偏是这种时候,项羽他大举进兵!真不知道是他项羽挑了日子,还是子房的孩儿挑了日子。“
听到刘邦的抱怨,萧何亦是有些无语。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场大战,他的内心也是万分焦急。
“韩国经上次一战,如今战力只有十余万。而我汉军经彭城一败,此刻兵力也只有十万。两军相加之下,虽有二十万兵马,可比起项羽的兵力,终究是差之千里啊。”
樊哙闻得萧何的分析,心中甚为不服。微微冷哼一声之后,便听得他沉声言道:“人多有啥用!关键要看如何调配和运用!再说这河南王与殷王皆是已经投靠我们了,只要我们把实力整合到一起,未必会逊于他项羽的。”
闻听樊哙的一番言语,萧何只是无助的摇了摇头。待到一声轻叹之后,便只见他满面愁容的言道:“樊哙啊,你说的到是轻巧。此次,项羽是将全部军力倾巢而出,甚至连边境的防御也已全部舍弃。虽然先前几场败仗,损了他一些兵力,可如今他重新集结西楚军士之后,大军人数足足有四十万啊!这可是我们与韩国联军的两倍啊!如此巨大的差距,岂是轻易可以逾越的?!再者,那河南王与殷王虽然已经投靠我们,但一切不过是私下的协议。倘若一旦有战事生,相信他们只会暗中支援一下我们粮草等物品,若是想要他们出兵,怕是没有可能的。毕竟他们现在还不敢直接与那项羽反脸的。不仅如此,我们南方还有临江王虎视眈眈,他可是投靠项羽的诸侯之一啊。先前韩王用计让他无法援楚,可这一次,只怕不会那么简单了。“
刘邦在听到萧何对局势的全面讲解之后,心中更加烦乱了。而樊哙在听完萧何的讲述后,亦是有些无言以对,可是由于他争强之心太盛,故而立刻急道:“不就是那共敖吗?有啥可怕?!只要再让衡山王与九江王牵制他一下不就行了吗。”
虽然樊哙的言论看似有理,但终究不切实际。而就在萧何打算驳斥他时,却突然闻得别人抢先言道:“樊哙将军啊,你的办法虽然韩王用过,但可惜无法再次奏效。项羽此次一定会吸取上一次的教训,率先先去打通英布这个环节。所以我们必须另想他法,而且还必须要考虑到英布的兵马,因为他很可能被逼无奈,从而选择与我们为敌。”
刘邦三人在听到对方的话语之后,立刻循声望去。待到他们现是夫子刘煜之后,便赶紧对他行了礼。
“原来夫子啊,真是失礼了!适才夫子所言,真是字字珠玑,原本我还只是考虑到了临江王,却生生忘了九江王与衡山王可能被项羽挟制一事。既然夫子已经考虑到了,相信一定有破解之法吧?”
萧何对于刘煜的智谋很是推崇,故而第一时间便开始问计于对方。可刘煜在听到了萧何的相问之后,却是极为失落的摇了摇头。
“实不相瞒,在下苦思了数日。始终没有应对之法。虽然那九江王和衡山王与韩王交好,但终究事关重大。就算他们只是假意进攻,但依旧会给临江王造成错觉。一旦对方信以为真,那么便真的可能出兵攻打我韩国,到时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两面受敌的窘境,而九江王与衡山王,我们也就彻底的指望不上了。”
听完刘煜的分析,刘邦的心顿时沉到了谷底。而樊哙此刻却突然大叫了一声,像是想起了什么制胜的法宝一样。
“对了!我们可以让齐王来助阵啊!他总不至于当了王以后,连汉王与韩王也不认了吧?!只要他的兵马一到,那我们还是有希望的!还有,那赵王如今也有些实力,他可是彻底投靠了我汉军之人啊,只要汉王言语一句,相信他定会倾全国之力来帮助我们的。”
樊哙的话未得到萧何与刘煜的赞同,可也同样未得到二人反驳。虽然他二人都觉得此法有些冒险,但他们却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个没有办法之中的办法。
就在樊哙看到二人没有反驳自己而暗中得意之时,张亮却突然来到了众人的面前。此时他已经听见了樊哙之言,因此一见面便沉声言道:“樊哙兄,你的办法虽好,但却根本无法实施。因为一旦让韩信与赵王前来助我们,那无疑是加了我们灭亡节奏啊。”
见到张亮已到,众人急忙迎了上去。而樊哙在闻听对方反驳自己之后,便赶紧不解的问道:“韩王啊,为何你会说这会加我们灭亡?难道让他二人带兵来援,他们还会反投了项羽吗?”
“这反投项羽虽然不可能,但他们一旦援助我们,便无疑是将自己置于了险地。而赵国与齐国如果出现危险,我们就会彻底失去所有的依靠了。”
听得张亮之言,刘邦等人皆是一头雾水。而李煜此刻却像是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关系,正在不停的点头表示赞同。
“汉王,老樊!你二人不妨想一下,赵国与齐国的兵马,现在仅仅够抗击窥视他们的燕国之用。而且必须要他两家通力协作,方能真正震慑的住那燕王臧荼。如果我们让他们来援,那么这种平衡便会打破,那燕王虽然无谋,可项羽和范增却是不傻的,一旦让他们知道此事,定会强行命令燕王出击,到了那时,这赵国与齐国很可能就会落入对方的手中,而我们也就彻底失去了这两地,然后完全陷入被动,届时我们所要面临的便是三面受敌的危险,相信你们也不愿时态演变成这样吧?!”
张亮的话让刘邦与樊哙皆是如梦初醒,可是新的疑问却又接踵而至了。
“子房,既然你说不能动用赵国与齐国的兵马,那我们就只能独自对战项羽。可万一临江王真的像刘夫子所说的那般夹击我们,我们又如何应对呢?”
刘邦的疑问也是众人心中不解的疑团。而张亮在听完对方相问之后,却突然笑了起来。只不过那笑容显得有些阴险。。。。。。
“俗话说的好,谁先叫我死了,我先让他亡!既然我们担心这临江王会夹击我们,不如就先制人,现在便出兵灭了他!!”
惊闻张亮想要灭临江王,众人皆是有些震惊。而萧何在听完张亮的计划之后,便赶紧提出了质疑。
“韩王,您不是在说笑吧?!如今楚军已经开始准备向我们动兵,而且对方军力是我们的两倍。如果现在我们分兵,那无疑是把自己拱手送给了对方啊!再者,临江王坐拥十万兵马,如果我们去的兵马太少,无疑是去送死,并且还将自己彻底当了西楚的猎物。可若动用大军,那又如何应对西楚啊?!”
萧何的问话道出了所有人的疑惑,不过张亮此时却显得十分镇静,仿佛对于此事,他早已成竹在胸了。
“萧何兄,你的顾及很有道理。不过你似乎忘了一件事。那便是西楚如今是准备动兵,并非已经动兵了。这之间可是有着本质的差别的!实不相瞒,如今我韩国丞相之子李文,也就是我的大舅子,他已将那联邦快递的运送业展到了各地,甚至就连各诸侯国中也已开始工作了。而它的目的除了经商,还有收集情报之用。所以,我已得知西楚进兵的大概时间是在半月之后,而这段时间我们便可好好利用,争取尽早消灭临江王。只要能铲除这个后患,我们便可专心致志的对付项羽,即便因此损失一些兵力,那也会远比两面受敌要强得多!”
张亮的一席话让众人皆是目瞪口呆,除了惊叹对方的情报获取途径以外,还对张亮有如此异于常人的卓越眼光而讶异。
几番思索之后,刘邦决定按照张亮的谋略行动。而张亮在得知刘邦同意了自己的意见之后,便赶紧提出了部署方案,同时对进攻一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此次攻击要以快机动为主,因此我提议不如全部选用骑兵!因为只有骑兵才会挥度优势,同时也有时间进行回援!至于人数嘛,我看就三万吧!”
闻听选用骑兵攻击临江王,众人皆是觉得可行!可听得只用三万人马,刘邦等人瞬时便愣在了当场!此刻的他们不知道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还是张亮一时口误,说错了人数。。。。。。
见到众人皆是惊奇地望着自己,张亮立刻明白对方心中所想。未等众人开口相问,他便自行笑着言道:“不用怀疑,我说的就是三万!我就是要用三万骑兵,破它临江王十万兵马!!”(。)
第四百三十三章 最缺的东西()
张子房决意双将领军,汉中王忧虑攻韩楚军!
刘邦等人在听到张亮自行确认之后,均是沉默不语。虽然大家见过也经历过一些以少胜多的战斗,可他们均是知道这种胜利困难重重,除了讲究天时地利与人和以外,运气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天时可以预测,地利可以观察,而人和则是可以调整与创造的。但唯独这运,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虚无飘渺之物。。。。。。
“子房,我相信你的能力与计谋。不过这以三万骑兵敌一国之举,是不是有点太武断了?!虽然当日韩信曾用两万兵马破赵,但那是被逼无奈。可我们不同啊,我们手中都有兵马,既然要打,便索性稳扎稳打,只有保证胜利,对我们才是最为有利的。否则,我们会陷入被动的。”
刘邦认为没有必要冒险,但张亮却表现的很是无奈。在听完对方的话语之后,他便立刻应声释道:“汉王,我也想多派兵马,但这根本行不通。一旦我们大兵压境,那临江王只会畏惧死守等待项羽进兵,到时我们很有可能与对方形成拉锯战与消耗战。估计这种局面,我们谁也不愿看到!而且一旦我们将大军调出,项羽很有可能不等准备就绪,便直接进攻,到时我们便真的是首尾难顾了。所以,我才提议只用三万骑兵攻击,一来便于机动,速度上有优势。二来可以麻痹临江王,使其轻敌。至于这第三,则是为了留下有生力量应对楚军。”
听完张亮的解释,刘邦等人方才释然。但是对于三万战十万,他们始终忧心忡忡。
“韩王,如您所言,我们似乎真的别无选择。可这以少胜多需要胆量和谋略,如今纵观我两军之中,有此才能之人屈指可数。难不成您要亲征临江王不成?”
萧何的疑问也是刘邦的困惑。他也认为这领兵之人极为重要,而且他唯一觉得能担此重任者,只有张亮。
见萧何以为自己要亲征,张亮赶紧予以否认。而看到对方并打算亲自出手之后,刘邦顿时头大了起来。
“汉王,老萧!我的两个媳妇儿即将临盆,我可不想这种时候还到处闲逛!再说我心中早有合适的人选,只要他们二个主将联手,相信一定会大获全胜的。”
闻得张亮已经有了人选,刘邦顿时大喜。可听得有两名主将,他又再度皱起了眉头。
“子房,自古领兵只有一名主将。为何你说要两人联手?!若是真的如你所说,那岂不是乱了吗?”
刘邦本以为张亮是口误,故而用提问的方式予以纠正。可张亮在听完刘邦的问题后,却丝毫没有更改之意。仿佛他就是要让两名主将领军!
“汉王,运用两名主将,自然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需要各司其职,分开行动。”
闻听要让两人分开行动,刘邦已是彻底懵圈了。因为他实在无法想象三万人马再分的话,将要如何战斗。
就在刘邦疑惑不解之时,卢绾和白元却突然来到了韩宫。而张亮在见到他二人之后,立刻高兴的喊道:“行了!两位主将到了!我们可以安排了!”
得知张亮口中的主将是卢绾与白元,众人皆是有些吃惊。虽然大家认同白元的军士能力,但卢绾却是他们所担心的。
“子房,你不会是在说笑吧?这白元是你的弟子,我对他的能力没有怀疑。可卢绾我是知道的呀!让他守城夹击,或是断后都不是问题。可要说到让他以如此少的兵马去迎战敌方,似乎有些难为他了。需知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你可千万莫要儿戏,这可是关系到他的性命!”
卢绾在听到刘邦之言后,心中略微有些不适。虽然他也知道自己并非是白元和韩信那般杰出的军事人才,但终究不愿被别人言及自己不行。可是当他得知刘邦是担心他的安危,不想让他赴险之时,心中却又甚为感动。。。。。。
面对刘邦的焦急,张亮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而就在刘邦打算继续劝说之时,张亮却突然开口释道:“汉王你说的没错。尺有长;寸有短!而我就是要发挥他二人的长处,来打赢这场看似不可能的战斗。”
听到张亮自信的言语,刘邦很是惊奇。而张亮在微微停顿片刻之后,便继续接道:“根据我的情报,那临江王有两个特点,一是胆小谨慎,且心胸狭隘,极易动怒。而另一个就是吝啬无比,十分抠门!汉王你可能还不知道吧?!那临江王虽然手中握有十万兵马,可真正的战力却是极低。其原因不在军士,而是在军士的兵刃与护甲之上。”
闻得临江王战力极低,众人均是瞪大了双眼,显得异常兴奋。而张亮在见到众人来了兴趣之后,便再次接道:“那临江王军士手中的兵刃与护甲皆是烂的不能再烂的物品。有一些甚至还是从昔日战场的死人堆里扒出来的。这护甲兵刃可以说是将士的生命,可他临江王却因吝惜钱财,不愿进行更新替换。我看他是吧护甲当了古董,以为约旧便约好!穿着这种护甲,如何能够保证将士的生命安全?而将士们一旦失去了保障,又有谁会拼命作战呢?!本来我以为那临江王的抠门只在衣食住行之上。可万没料到他连守疆护土的军士也这般的糊弄,若说他不打败仗,只怕是没有天理了。”
听完张亮之言,刘邦这才稍稍安心,但此刻的他却仍有顾虑,因为毕竟对方还是有人数优势的。
“子房啊,既然你认为我们能够胜过敌军,为何还要两